和PRSOV, TSQ 继续讨论 PRSOV兄的03改进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7:40:40
PRSOV老兄,我今天花了一个小时有看了你的03步枪改进探讨和图示,才终于看懂了你的思路,很多人包括TSQ兄弟估计也没能够完全理解,当然如王业等不学无术的喷子就更不能理解了。我现在来说说我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原帖太长了,故发个新帖在此继续讨论。
原帖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473296&extra=page%3D3&page=1

第一,03的拉机柄开槽大于03的机框后座距离,按照TSQ兄弟的说法,03的机框后座为130毫米左右,我粗略估计,03的拉机柄开槽为150mm左右。开槽大于后座,我们的设计师不会无知道非的把拉机柄设计的特别靠前,而后面还留一个20mm左右的无用的开槽,她这么设计肯定是有原因的。为什么,首先的从03的设计说起,介于TG的一贯思想,我估计两个指标是肯定的,一是一体化的拉机柄,而是尽量不要(或者不允许)有类似于移动的防尘片,这两项在81上都得到了实现,但是到了03用上了上下机匣后就有了问题。一是整体拉机柄导致了拉机柄比81,AK都要靠下。还有就是拉机柄槽的长度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03的拉机柄槽比81和AK都要长,估计也就是那20mm左右,原因也很简单,81,AK的上机匣盖分解的时候先拆卸掉,然后取出复进簧,向后移动机框,直到机框脱离了导轨,那后向上取出机框,注意81,ak在机匣盖没有拆卸时,把机框拉到最后,机框也没有脱离导轨,只有拆掉盖子,继续往后拉一段距离,才能让机框脱离导轨。而03的导轨是在上机匣上的,拉机柄槽后面不是机匣盖,不能拆掉,所以必须吧拉机柄槽加长,分解的时候才能向后移动机框,直到脱离导轨,向下取出。(这也是为什么垃圾柄前突的原因,如果后移20mm,是不影响射击时机框后座的,但是分解的时候拉机柄就卡在槽里,机框也取不下来了)。其实老兄已经说明了,只是不是很详细,很多人未能理解。

第二, 老兄的改进方法,其实看了我上面的分析以后也就比较好理解了,拉机柄后移一段距离(我设想就是那20mm),然后拉机柄槽也整体后移20mm,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机框挡不住拉机柄槽了,只能加一个防尘片(盖)了。这个防尘片在射击的时候是盖着的(按照第一段,机框后座距离小于拉机柄槽距离),但是分解的时候必须打开,让机框再向后移动20mm左右,才能向下取出机框。这个防尘片可以设计成固定的(但是分解的时候必须卸下来,所以不能用铆钉,只能用一个梢子,这样分解后多了两个小零件,估计TG打死也不会答应),也可以射击成想AR15那样下翻的,分解的时候翻下来,装好后翻上去就可以了,射击的时候不用翻下来),我个人倾向下翻式。

第三, 如上所述,机框后座到底后和机匣底还有将近20mm的距离,这刚好为杠杆式减震器给了容纳的空间。可能有人问有减震器抵住了机框,那分解的时候怎么又又能继续后移那20mm呢, 其实看看PRSOV兄贴的分解图,减震器在下机匣上,分解后当然抵不住机框了。

第四, 我想纠正大家的一个常见的错误,很多人说81式是通过长距离的后座距离来实现的增加精度(相对AK),其实不然,按照TSQ兄的说法,81的的后座比AK还短了5mm。81增加精度的原因可以参考D总的介绍,一是(我认为式主要的)降低了自动机的后座能量,而是靠拢了机匣导轨、复进簧、活塞与枪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其实后座长度和精度没有绝对的关系,西方系列基本上都是110mm左右,比AK的135短多了,精度反而比AK高, 56半只有100mm(D总的枪炮世界),精度也比AK好了很多。AK的后座能量很大,就算后座了135mm,机框都还能撞在机匣底部。那既然81的后座距离比AK短,为什么81的机匣比AK还长呢,这点也是我想讨论的,原因之一是81的机框比AK长了很多(能够遮住拉机柄槽)。

所以我认为PROSOV的改进是具有可行性的,但是增加了03的复杂度,这恰恰是官僚的TG所不能接受的。如大家所言,枪械设计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估计我们能想到的,设计师多半都都想到了,03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是TG各种要求妥协后的最佳结果,如果那些要求不变,谁去设计都是这个样子。在此我还想鄙视那些动不动就骂03是垃圾,骂03设计师是BC的喷子,你们自己懂多少,多学些东西先吧。整体式的拉机柄和西方的上下机匣有天生的矛盾,其实如果TG能接受可拆卸的拉机柄,03的绝大多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说不定这样设计出来的03能接近SIG550系列的水平。

注明,上文中的150mm,20mm皆为粗略估计值。PRSOV老兄,我今天花了一个小时有看了你的03步枪改进探讨和图示,才终于看懂了你的思路,很多人包括TSQ兄弟估计也没能够完全理解,当然如王业等不学无术的喷子就更不能理解了。我现在来说说我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原帖太长了,故发个新帖在此继续讨论。
原帖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473296&extra=page%3D3&page=1

第一,03的拉机柄开槽大于03的机框后座距离,按照TSQ兄弟的说法,03的机框后座为130毫米左右,我粗略估计,03的拉机柄开槽为150mm左右。开槽大于后座,我们的设计师不会无知道非的把拉机柄设计的特别靠前,而后面还留一个20mm左右的无用的开槽,她这么设计肯定是有原因的。为什么,首先的从03的设计说起,介于TG的一贯思想,我估计两个指标是肯定的,一是一体化的拉机柄,而是尽量不要(或者不允许)有类似于移动的防尘片,这两项在81上都得到了实现,但是到了03用上了上下机匣后就有了问题。一是整体拉机柄导致了拉机柄比81,AK都要靠下。还有就是拉机柄槽的长度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03的拉机柄槽比81和AK都要长,估计也就是那20mm左右,原因也很简单,81,AK的上机匣盖分解的时候先拆卸掉,然后取出复进簧,向后移动机框,直到机框脱离了导轨,那后向上取出机框,注意81,ak在机匣盖没有拆卸时,把机框拉到最后,机框也没有脱离导轨,只有拆掉盖子,继续往后拉一段距离,才能让机框脱离导轨。而03的导轨是在上机匣上的,拉机柄槽后面不是机匣盖,不能拆掉,所以必须吧拉机柄槽加长,分解的时候才能向后移动机框,直到脱离导轨,向下取出。(这也是为什么垃圾柄前突的原因,如果后移20mm,是不影响射击时机框后座的,但是分解的时候拉机柄就卡在槽里,机框也取不下来了)。其实老兄已经说明了,只是不是很详细,很多人未能理解。

第二, 老兄的改进方法,其实看了我上面的分析以后也就比较好理解了,拉机柄后移一段距离(我设想就是那20mm),然后拉机柄槽也整体后移20mm,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机框挡不住拉机柄槽了,只能加一个防尘片(盖)了。这个防尘片在射击的时候是盖着的(按照第一段,机框后座距离小于拉机柄槽距离),但是分解的时候必须打开,让机框再向后移动20mm左右,才能向下取出机框。这个防尘片可以设计成固定的(但是分解的时候必须卸下来,所以不能用铆钉,只能用一个梢子,这样分解后多了两个小零件,估计TG打死也不会答应),也可以射击成想AR15那样下翻的,分解的时候翻下来,装好后翻上去就可以了,射击的时候不用翻下来),我个人倾向下翻式。

第三, 如上所述,机框后座到底后和机匣底还有将近20mm的距离,这刚好为杠杆式减震器给了容纳的空间。可能有人问有减震器抵住了机框,那分解的时候怎么又又能继续后移那20mm呢, 其实看看PRSOV兄贴的分解图,减震器在下机匣上,分解后当然抵不住机框了。

第四, 我想纠正大家的一个常见的错误,很多人说81式是通过长距离的后座距离来实现的增加精度(相对AK),其实不然,按照TSQ兄的说法,81的的后座比AK还短了5mm。81增加精度的原因可以参考D总的介绍,一是(我认为式主要的)降低了自动机的后座能量,而是靠拢了机匣导轨、复进簧、活塞与枪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其实后座长度和精度没有绝对的关系,西方系列基本上都是110mm左右,比AK的135短多了,精度反而比AK高, 56半只有100mm(D总的枪炮世界),精度也比AK好了很多。AK的后座能量很大,就算后座了135mm,机框都还能撞在机匣底部。那既然81的后座距离比AK短,为什么81的机匣比AK还长呢,这点也是我想讨论的,原因之一是81的机框比AK长了很多(能够遮住拉机柄槽)。

所以我认为PROSOV的改进是具有可行性的,但是增加了03的复杂度,这恰恰是官僚的TG所不能接受的。如大家所言,枪械设计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估计我们能想到的,设计师多半都都想到了,03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是TG各种要求妥协后的最佳结果,如果那些要求不变,谁去设计都是这个样子。在此我还想鄙视那些动不动就骂03是垃圾,骂03设计师是BC的喷子,你们自己懂多少,多学些东西先吧。整体式的拉机柄和西方的上下机匣有天生的矛盾,其实如果TG能接受可拆卸的拉机柄,03的绝大多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说不定这样设计出来的03能接近SIG550系列的水平。

注明,上文中的150mm,20mm皆为粗略估计值。
楼主看得很仔细,确实我没有说明白很多细节,在后来的回帖里讲了一部分。
至于分离拉机柄我还没仔细想过,我改的时候基本以简单,可行为主。回头再仔细研究分离拉机柄。
分离拉机柄用上了那就不是03了, 就是活塞短行程的550了。
P贵宾的那个所谓的精华帖子,不过就是加个防尘盖而已,:D 小跟班到今天才终于看懂, 可怜的娃:') 不过总算明白03的拉机柄开槽大于机框后座距离了,:D  

小跟班,来,再考考你,为啥前导轨比后导轨短呢?:D  

1.jpg
呵呵,素在下愚昧,看了一会看不出所以然,没有老兄这么多资料,那就烦请大侠把资料上说的明示好了,买什么弄啊,又不是你想出来的。

你不是说03很垃圾吗,你到弄个整体拉机柄的上下机匣来的设计来看看,不要说你上次拾人牙慧的那个AK式的防尘盖,呵呵。
这样不就完事了
03枪机前导轨短于后导轨是因为后导轨在后坐、复进过程中要经过前导轨安装缺口,为防止后导轨脱出,需要后导轨大于前导轨安装缺口,当然后导轨要大于前导轨了。
当然,这也是03采用悬挂式导轨的后果,81式的导轨在下方,没有这个问题。
请教一下,03的枪机框导轨是用钢板冲压成型后铆在上机匣里面的吗?

我不信是直接在上机匣内铣出来的,那加工起来也太麻烦了,再说铝的耐磨性也不大好。
不太懂,进来帮忙顶下
]]
其实我早在回贴中就说过03拉机柄槽长和其枪机结构是有很大关系的,PRSOV的方案也不是不可以,但一把枪越简单越好。各位有没有03的分解视频,我不知道03的分解顺序!看了分解顺序的话可以知道PRSOV的方案可不可以用固定式的!
03式设计师用的这种悬挂式枪机的话,带来的问题其实挺大的!从工艺角度来说我是决不会用这种结构的!这个上机匣的加工难度实在是很大,各位有没有学工的你们可以从工艺角度来分析这个上机匣的加工方法!
原帖由 pizzaaa 于 2008-4-6 17:18 发表
争论的实质其实已经不是03式的结构,而是个人的意气和03式的虚名。
同路人的内讧而已。

从照片和强度寿命要求来看,很像是冲压导轨铆接铝合金机匣的结果,只是安装定位太不简单。
可是铆钉头在哪里呢?难道是焊 ...

从机匣加工出导轨也不是没有可能,就是有点复杂!而且03的机匣还是半封闭的!D总不好意思借一下图!谢谢了!

其实也没必要改枪机之类伤筋动骨的大改动,只要把下护木后端加厚加长,使之能包住弹夹前被切掉一块的下机闸,一来可以使手指够不到那个能打到手指拉机杆,二来也能解决长时间射击后,那段下机闸烫手的问题.
]]
实在抱歉,4楼提供的图我可没见过。我这人也没有穿马甲的习惯,唯一的例外是过去在某科幻论坛当版主前后,忘记和丢失网名才上了两个马甲,而且都是当面自己承认的。
大家讨论的拉机柄后移改进措施的前提假设是拉机柄打手这个问题
这个拉机柄确实打手吗?如果不成立那所谓后移都是多余的。
我比较怀疑这个问题的存在,
正常人开枪之前握护木的手一定位于拉机柄前方,
开枪后在枪机后作时握护木的手再移动到拉机柄槽的位置,这样能稳定持枪?
03从枪托到护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81从枪托到护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中国士兵臂长范围多少?各种单兵战斗动作最舒适的握持距离多少?
中国士兵手指长度范围多少?从护木下方向上伸展多少?
这些就是人机功效所要确定的东西
都不能依赖猜测,而是要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来确定的。
除了臂长没有仔细研究,楼上所言我都研究过,也求证过。可以瞅瞅我那些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