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台兒莊血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47:01
]]
]]
請問樓主,本帖是原創還是轉帖?請複。
轉帖,:')
那應該注明是轉帖。
如果是原創,我還打算去找些民國軍史專家來陪你聊聊呢。
不過,樓主若是對台兒莊之役在自己的見解,能夠引導討論深入展開,本帖還是可以留下來的。加油!:handshake
李宗仁在四月七日下令所有參戰的華軍,掌握日軍潰退的戰機,全力反擊掃蕩。一時之間在魯南地區,華軍是四面合擊,日軍是拼命地奔逃,日軍死亡的人數超過一萬六千人,是日本皇軍自明治維新成軍以來,在戰場上最大的一場敗仗。

1万6  1万6  ( 唱) 牛儿牛儿满天飞 你就不怕砸到谁
台儿庄地区战斗日军的伤亡人数,军科院军史部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说是“歼灭1万余人”,郭汝瑰、黄玉章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说是日军第10、第5师团“伤亡约7000余人(不包括在临沂地区战斗中的伤亡人数)”。
楼主可以再查查台湾方面的军战史资料。
原帖由 林苑竹 于 2008-3-29 22:44 发表
台儿庄地区战斗日军的伤亡人数,军科院军史部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说是“歼灭1万余人”,郭汝瑰、黄玉章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说是日军第10、第5师团“伤亡约7000余人(不包括在临沂地区战斗中的伤 ...


  看过很多书上的数字貌似都是七八千人的样子,不过对战史不是很有研究,还请高人详解。

  林大,我的原创帖子更新了,捧捧场噻~
有些数据得逼楼主自己去找。
转帖不是不可以,不过自己得对文章的质量心里有数,别人提出不同看法的时候,也得站出来参加讨论。转帖完一扔就跑,这种做法不提倡。
日军战史上记载:“根据昭和13年(1938年)6月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第3课编制的资料, 第5师团(2月20日到5月10日)及第10师团(3月14日到5月12日)伤亡是比较大的,具体情况如下:第5师团战死1281名,负伤5478名;第10师团战死1088名,负伤4137名。”

注意这是战死   战伤  实际减员可能严重的多 因为中国糟糕的环境与交通和日军自己的后勤 给日军的造成了 比中国军队还大的 伤害 饥饿和疾病对士兵而言比子弹可怕的多 所以8年中让日军伤亡最大的两个省是湖南和山西不是偶然的 。

台儿庄如果是共军打得 估计指挥官要写检讨  围歼战打成了 击溃战(说击溃已经很给面子了) 不过考虑到国军不熟悉这种新打法:D   就不必计较了 毕竟对优等生和留级生 不能用一个标准 [:a4:]
奇怪的是 抗战日军经常出现 攻击受挫后同支部队反复攻击直到伤亡率高的吓人的行为 真是有恃无恐阿。。。。。。这时候国军用生力军一个反击就完蛋了。。。。。
这个是台湾的材料,里面不免有偏颇之词,主要是今年是台儿庄70周年,到底歼敌多少,损失多少,这些都不重要了,我只想说不要忘了那些牺牲的人,真的和平来的不容易
原帖由 reinheart 于 2008-3-29 23:40 发表
日军战史上记载:“根据昭和13年(1938年)6月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第3课编制的资料, 第5师团(2月20日到5月10日)及第10师团(3月14日到5月12日)伤亡是比较大的,具体情况如下:第5师团战死1281名,负伤5478名;第10师 ...


对国军围歼的,太不坚决,但是也要考虑到国军当时有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桂军,川军几乎都是个怀鬼胎的,虽然李长官已经比较好的协同的各方,但是在关键时候这个问题就暴露的一览无余了
在中国战场上,日军一向骄横,可能以为只要集中突击,国军一点被突破,整条防线都会崩溃,所以会在一点不断反复冲击.
原帖由 xuanlv123 于 2008-3-30 14:41 发表
这个是台湾的材料,里面不免有偏颇之词,主要是今年是台儿庄70周年,到底歼敌多少,损失多少,这些都不重要了,我只想说不要忘了那些牺牲的人,真的和平来的不容易

这个是战史文章而不是纪念文章。
要么就干脆别提敌军的伤亡人数,要么就基本搞清楚;如果存疑就附注,当然要加上自己对相关数据的基本判断。
看来转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需要作出必要说明,而且引用的文章在史实方面比较可信,这样才能让大家明白你的意思。
毕竟这里是历史栏目啊。
至于日军伤亡多少,结合台湾,国内和日本的材料,伤亡在1万左右是应该可信的,但不要光着眼在日军,国军的伤亡更可怕几倍于对方
原帖由 xuanlv123 于 2008-3-30 15:02 发表
至于日军伤亡多少,结合台湾,国内和日本的材料,伤亡在1万左右是应该可信的

xuanlv兄列举几个史料具体的来源看看?比如哪本书、哪份报告上写的多少?
原帖由 xuanlv123 于 2008-3-30 15:02 发表
国军的伤亡更可怕几倍于对方

这个也需要拿资料来说。
史学有个基本原则叫“有出处”,希望兄弟你能理解我追问的意思,不是有意为难你。
原帖由 xuanlv123 于 2008-3-30 14:49 发表
在中国战场上,日军一向骄横,可能以为只要集中突击,国军一点被突破,整条防线都会崩溃,所以会在一点不断反复冲击.


所以国军的“天炉战”才得以成为克服日军这种呆鸟分进合击战术的万金油战法
]]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 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取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巨大胜利。此次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以上是很多媒体引用的数字,包括百度,新华等等
百度、新华……唉
网上搜索资料不是不行,但对其可信度要自己心中有数。
新华网的资料一般可算作官方资料,也就仅此而已,当作一家之方比较适合。
至于百度,实在不敢恭维。
如果要用网上资料来考证,建议还是参考严肃学者的个人网站或者学术单位网站的正式论文。虽然只能算是三手资料,毕竟可信度高一些。
如果仅用于讨论,用些网上资料倒也无可无不可。
注意,考证与一般的讨论有很大区别。
某另做补充:
台儿庄战役的成功与蒋新杀韩复榘有很大关系.不可孤立地认为杂牌军有何异能.
杀的对面就是抚,胡萝卜大棒都不能少
参加台儿庄战役的国民党军队中除第二十军汤恩伯部属蒋介石嫡系外,其余都是所谓的“杂牌军 。主要有原西北军系统孙连仲部第二集团军,张自忠部第五十九军,庞炳勋部第二军团,川军中的邓锡侯、孙震部第二十二集团军,在台儿庄的外围战中,还有原韩复榘旧部孙桐萱部第三集团军,原东北军系统的于学忠第五十一军,桂系中的李品仙部第十一集团军廖磊部第二十一集团军等部。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台儿庄战役国民党参战人数226470人,其中杂牌军人数179780人,占整个参战部队的79.2%。[4]“在这些杂牌军中,除李品仙部、廖磊部为李宗仁的桂系部队,指挥起来较为方便外,其他军队分不同派系,背景复杂,装备落后。然而他们在平原上对抗的却是“大日本皇军中最优秀的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在大敌当前和国难深重之时,如何消除部队之间的隔阂,缓解与中央的矛盾,把这些杂牌军有效地联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抗日积极性,无疑是打好保卫战,最终战胜日军的关键所在。李宗仁对此能妥善处理,体现了高超的驾驭策略。

台儿庄战役国民党参战人数李宗仁对杂牌军兼容并蓄,晓以大义,平等相待,极大调动了他们抗战积极性,使全军上下一心,英勇抗战,终于一举击败日军,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具体来讲,李宗仁对杂牌军的驾驭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兼容并蓄,五战区欢迎“川军”李宗仁敞开抗日大门,不因小过而排斥异己,也不因战斗力弱而嫌弃杂牌军,从而吸纳各方抗日志士。第五十九军军长张自忠因在“七七事变 之初奉命与日军周旋,涉汉奸之嫌,而被国人责难。适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由广西到南京,将转赴徐州。李宗仁素念张自忠才武,不顾包庇“汉奸之嫌,亲向蒋介石求情,请张自忠回原任。事后张自忠对此感激不尽,表示“有生之日,当以热血生命以报国家,以报称知遇之恩。州钉后来他在李宗仁指挥下,在临沂保卫战中开创“作战以来歼敌之新记
录 ,[6 ]大败日本军队,为台儿庄大捷拉开了序幕。被认为是“抗日不足,扰民有余 的“土匪军”的川军,无人想要,李宗仁却不嫌弃,向他们敞开了大门。电告白崇禧“诸葛亮用草人尚能胜敌,五战区欢迎川军”[7].李宗仁的这一态度与其他战区将川军拒之门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川军上下对其感激不尽。在其后抗战中,川军表现得积极勇敢,一扫畏
缩不前之风。在腾县保卫战中,川军以寡抵众,拼死抵抗日军,直至城陷终未后撤一步。
张自忠为有“嫌 ”之将,无人敢用;川军为“无用之兵”,无人想要。而李宗仁对此并无丝毫嫌弃,而是纷纷收入麾下,让他们在其指挥下奋勇杀敌,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李宗仁这种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使杂牌军发挥出超常的战斗力。
(二)晓之大义,将士为国用命
抗战军兴,许多地方实力派放弃纷争,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出兵抗日。李宗仁对杂牌军也晓之以民族大义,号召广大官兵“为我民族之独立,为完成抗战之伟大使命而努力奋斗。 ¨激发他们为国用命之心,让他们自觉地效命疆场,保卫国家,杀敌立功。编人第五战区序列第三军团军团长庞炳勋在抗日以前的内战时期,以善于避重就轻、保存实力著称。庞氏来徐州谒见李宗仁,李即对庞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虽然时势逼人,我们都是
被迫在这漩涡中打转,但是仔细回想那种生活,太没有意义了,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也不足武,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你我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死也得了,这样才不愧做一个军人,以终其生. 庞炳勋听了非常感动,表示为国效力,天日在上,万死不辞,决心不再保存实力,一定同敌人拼到底。五十九军军长张自忠与庞炳勋隔阂颇深,二人同属西北军,内战时庞氏受收买曾袭击张部,张因此险些丧命,张曾扬言,此仇不报,誓不甘休。1938年2月,庞部坚守临沂吃紧,除张自忠五十九军外,李宗仁无兵可调,李遂请张,并和他诚恳交谈说:“你和庞炳勋有宿怨,我甚了解,颇不欲强人之所难。不过以前的内战,无论谁是谁非,皆为不名誉的私怨私仇。庞炳勋现在前方浴血抗战,乃属雪国耻,报国
仇。我希望你以国家为重,受点委屈,摒弃个人前嫌。 [9]张自忠不假思索,听命而去和庞部内外夹击,取得临沂保卫战的胜利,而庞张二人从此也成为莫逆之交。在强敌人侵、民族存亡之时,各地方实力派能出兵抗日即为其以爱国大义、民族利益为重之表现。只要加以开导,将士无不有为国用命之心。李宗仁对杂牌军的说教和感化不仅调解了矛盾,也鼓舞了士气,使杂牌军明确他们此次参战的意义以及为
民族、为国家而战的光荣。
(三)平等相待,德公御将以礼
李宗仁有宽厚仁慈之风,体恤部属,深得部属拥戴。他对各杂牌军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杂牌军在中央遭抑裁,在其他战场又遭歧视,独在李宗仁五战区深受重视。李宗仁从不因杂牌部队将老兵衰、装备破烂、作战无力而嫌弃,总是处处予以关心,让他们也能在抗战中竭尽一点心力,李宗仁还尽其所能为他们解困,补充枪支弹药,这在以前是从未有之事,杂牌军对李感激之情自不待言。庞炳勋部原有五个团,但中央有抑其实力之意,欲裁掉一个团,只发四个团的军饷。庞告知李后,李宗仁同中央认真交涉,请求收回成命。后奉军
政部复电庞部得以维持现状。当李宗仁将此消息告诉庞之后,庞全军大喜,庞本人更是感激涕零,“认为本战区主帅十分体恤部属,非往昔所可比拟”[10]。  川军装备低劣,又无补给兵站,来到五战区后,李宗仁立刻电呈军委会,拨给他们新枪500支,又拨大批子弹及迫击炮予以补充,川军官兵欢天喜地。李宗仁不仅平等对待杂牌军,而且深谙御将之道,对部属以礼相待,深得下属拥护。1937年冬,李宗仁在徐州接见张自忠,接见时与张握手让座,温言抚慰,亲如家人。张骤蒙优礼,受宠若惊,内心非常感动,出而语人:像这样的好长官,我生平第一次遇见,太觉荣幸了,今后必矢忠矢勇报效知己,虽肝脑涂地,在所不惜[11]。李宗仁的这种御将之道,使将士乐于听命,以至于许多人表示“今后愿意战死沙场,以报司令长官的知遇之恩”[12].在以后的行动中,他们果然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滇军张冲的第一八四师血战禹王山19昼夜,原西北军张自忠在临沂拼死抗战,川军王铭章师长在腾县与全师殉城,为台儿庄保卫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4]傅玉能.台儿庄战役中国民党非嫡系部队参加人数
和作用考辨[J].学术论坛,1994,(3):97—101.
[9][10] 广西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会编《新桂系纪实》(中),175、172页.
[6]《抗日正面战场》(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0,第570— 571页.
[7][11]桂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25辑》,87、96页。
[8] 日本防卫厅编《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分册,中华书局,1979.第42页.
[12]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徐州会战》编审组编,《徐州会战一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第170页.
原帖由 qingod_2007 于 2008-3-31 14:27 发表
杀的对面就是抚,胡萝卜大棒都不能少
参加台儿庄战役的国民党军队中除第二十军汤恩伯部属蒋介石嫡系外,其余都是所谓的“杂牌军 。主要有原西北军系统孙连仲部第二集团军,张自忠部第五十九军,庞炳勋部第二军团,川 ...

这段内容是qingod兄自己撰写的吗?如果是,该加分奖励!
]]
原帖由 冰天飞叶 于 2008-3-31 19:58 发表


”第二十军汤恩伯部属蒋介石嫡系外......“

”台儿庄战役没有第二十军这一编制,第二十军为川军杨森将军部,参加过上海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桂柳追击战等, ...


20军团吧,汤是军团长,让你拣了个漏,反正中央军也就这点儿
]]
原帖由 冰天飞叶 于 2008-3-31 19:58 发表


”第二十军汤恩伯部属蒋介石嫡系外......“

”台儿庄战役没有第二十军这一编制,第二十军为川军杨森将军部,参加过上海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桂柳追击战等, ...


汤恩伯的那是20军团,不是第20军,也不是第20集团军。
当时所辖2个军:
52军(关麟征):2师(郑洞国)、25师(张耀明)
85军(王仲廉):4师(陈大庆)、89师(张雪中)
]]
李长官是不错,不过平心而论,还是新杀韩主席起的作用大。
没有这股强大的压力,想让他们卖命真不容易。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8-4-2 20:34 发表
李长官是不错,不过平心而论,还是新杀韩主席起的作用大。
没有这股强大的压力,想让他们卖命真不容易。



韩总司令也是属于点子比较背,思想比较歪的,头脑比较蠢的。
在全国抗战局面一片失利中竟然不战而逃,
真难得想当个出头鸟给蒋委员长杀鸡敬猴看,吓吓各路诸侯。
不过李长官虽然在抗战大节上做得不错,但是在李长官后来的回忆录里却也口口声声不好意思提他的枣宜大败;P
这种反差仅仅是因为蒋光头的排除异己的借刀杀人的威力??你也太高抬蒋该死了吧!!!
原帖由 朱宇 于 2008-4-3 17:23 发表

想法比较奇特,山东本地的军阀可以弃自己的地盘逃跑,而四川的军队却可以不远千里到华中牺牲。

这种反差仅仅是因为蒋光头的排除异己的借刀杀人的威力??你也太高抬蒋该死了吧!!!

呵,起到了督战队的性质,我就是这么认为的。
也不算抬高,作为国家领袖总要做点啥吧。
你只是不了解管理是什么概念而已。
山东丢了是我的责任  南京丢了又是谁的责任?
                                                         __韩复渠:D
老韩是一个不服从中央的典型代表,并且离汉奸相差不远。
他在山东搞独立王国,杀中央官员,自行掌握财政,制抵货币统一。从他身上可以看得出,当时国内即使离首都这么近的地方,都有军阀如此割据。
可见我国当时的混乱状态,由此可以想象我国要集中全国力量抗击敌人的艰难。
反蒋的同学不要老是认为蒋一出世就应当平定天下,玉宇澄清,怎么可能呢,谁不需要时间需要机会呢,况且蒋都有几上几下。
国情如此,一口吃不成胖子,不要简单地想当然。
原帖由 落日圆 于 2008-4-2 20:34 发表
李长官是不错,不过平心而论,还是新杀韩主席起的作用大。
没有这股强大的压力,想让他们卖命真不容易。


还有汤恩伯,
李宗仁严厉警告汤恩伯:“如再不听军令,致误战机,
当照韩复榘的前例严办。”蒋介石也致电汤恩伯,督令其率师南进。
来个大全集?
LZ还是把标题改下吧,这个别字太明显了。。
24.6 徐州會戰
日軍在台兒莊與臨沂所遭到的挫敗, 不但震動了華北方面軍,更讓日本的大本營感到震驚。日軍大本營根本沒有料到華軍竟然能在戰局最為低迷的時刻,會如此快速的凝聚戰力,對日軍展開誘敵深入的包圍作戰,而且獲得如此優異的戰果。毫無疑問的,日本皇軍終於遭到建軍以來的第一場重大的敗仗。
  
這時候,日軍大本營已經無法再考慮戰略上深入與分散的問題了,日軍必須立刻設法擊敗華軍,以挽回「皇軍無敵」的聲譽。   
--------------------------------------------------------------------------------
  
這時候,日軍大本營已經無法再考慮戰略上深入與分散的問題了,日軍必須立刻設法擊敗華軍,以挽回「皇軍無敵」的聲譽。同時日軍大本營掌握到中國正在將超過六十個師的部隊,源源投入徐州戰場的情報。這是蔣介石是希望李宗仁能夠掌握勝利的戰機,擴大戰果。因此日軍大本營匆促的在一九三八年四月七日決定,下令在中國的所有日軍部隊,不惜一切代價,發動徐州會戰,一定要在徐州捕捉到華軍主力,予以圍殲。

日大本營以八十號大陸命,發出徐州會戰的作戰命令,動員華北方面軍、華中派遣軍的主力,投入這場戰鬥。同時還下令關東軍派軍支援,由於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 與華中派遣軍俊六大將的位階平行,誰也不會接受對方的指揮,因此只有緊急派遣大本營的作戰部長橋本群少將,率領參謀本部的參謀軍官,在濟南成立大本營派遣班,組織包括華北與華中日軍的參謀軍官,進行徐州會戰的作戰協調工作。

當然負責徐州會戰的日軍,是由華北方面軍擔任主力攻擊,由於蔣介石同時在山西南部發動華軍的牽制作戰,使得日本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的部隊一再地告急,無法抽調更多的部隊參戰,因此由關東軍抽調的部隊,直接支援華北方面軍的徐州會戰。華北方面軍立即整補第五與第十師團部隊,在台兒莊北方附近的陣地,進行誘敵拘束的作戰,以吸引華軍的繼續攻擊。

然後日軍以主力第十八師團,配合關東軍的第三、十三兩個混成旅團的精銳,沿津浦路的濟寧南下,進攻徐州西部。並以第一軍的第十四師團,由荷澤渡過黃河,準備在遠方截斷隴海鐵路向西的交通,在一一四師團抵達戰場之後,立刻接防第十師團,由第十師團參加第十八師團圍堵華軍西方撤退的通路。大本營認為徐州是華北方面軍的戰區,因此規劃由華北方面軍的部隊攻佔徐州。

--------------------------------------------------------------------------------
  
李宗仁此時缺乏旺盛的企圖心,不敢利用稍縱即逝的戰機,運用優勢的兵力,對日軍殘部,進行加強的猛烈打擊  

--------------------------------------------------------------------------------
  

而華中派遣軍則負責由南向北進攻,第十三與第九師團強渡淮河,北攻徐州,主力是指向經由宿縣,而撲向徐州西方的隴海鐵路要站碭山,準備和華北方面軍的主力在此會師,以達成切斷華軍西撤通路、在徐州附近圍殲大量華軍的戰略目標,而華中派遣軍為了爭功,特別又增派第三師團以及兩個支隊北上,直逼徐州,此外,日軍又出動陸戰隊在登陸連雲港,日軍對於徐州,進行了三面包圍,並且急攻徐州的西部,日軍的作戰計劃是非常的明顯,就是要以南北夾擊的作戰方式,將作戰的重點放在截斷華軍與西方連絡的交通補給線,然後在徐州西方,成功的圍殲蔣介石剛剛完成整補的華軍。

蔣介石對於華軍在徐州的作戰,幾乎是動員一切支援的力量,放手給李宗仁運作指揮。在華軍不負眾望的取得台兒莊作戰勝利之時,蔣介石認為這正是掌握戰機,擴大痛擊日軍的機會,因此將手邊能夠用上的部隊,都調到徐州戰場,在最高峰時達到三十四個軍,八十九個師,總兵力超過五十五萬人。蔣介石並且一再的去電,要求李宗仁,大膽用兵,徹底掃蕩戰場,並且攻擊受困待援的日軍,打擊前來援救的日軍先頭部隊。
--------------------------------------------------------------------------------

但是此時李宗仁卻一味的敷衍蔣介石,將五十萬大軍在徐州附近像排兵棋般的安頓起來,既無強烈攻擊的企圖,也無認真掃蕩的動作,李宗仁此時缺乏旺盛的企圖心[1],不敢利用稍縱即逝的戰機,運用優勢的兵力,對日軍殘部,進行加強的猛烈打擊,一直等到日本的大軍源源到達徐州外圍,對華軍形成南北夾擊的態勢,李宗仁在五月十七日才一聲令下,整個司令部與所有華軍全部西撤。此時掩護撤退的是由張自忠與劉汝明部擔負重任,劉汝明部在蕭縣一帶伏擊日軍第九師團的北上,對日軍造成重大傷亡。由於華軍掩護得法,撤退的決斷又十分的清楚,所以大軍能夠順利的退出日軍的包圍。五月十九日,日軍的華中派遣軍的十三師團部隊,首先攻入徐州空城,又令一心想爭功的華北方面軍大感挫折。

李宗仁是獨斷決定由徐州撤退之後,才告知蔣介石這個決定的,而蔣介石仍要求李宗仁,至少能夠率軍從徐州由東向西攻擊日軍,蔣則親自到鄭州指揮部隊,由河南向東攻擊日軍。但是李宗仁根本不理會蔣介石的命令,只下令全速的撤軍,日軍雖然佈下天羅地網,要想在徐州西方的附近,捕捉華軍主力,但日軍判斷華軍的撤退路線,只能經隴海鐵路向西退卻,因此南北進兵的日軍主力會師計劃,都是以截斷隴海鐵路,防止華軍向西方撤退為首要目標。但是當時的華軍多數是由西南方向,繞過日軍的背後,以化整為零的方式,退出戰場,日軍雖然攻擊到一些分散的隊伍,但是卻沒有包圍到華軍的主力部隊,日軍的整個徐州會戰攻擊,可以說是撲了個空。

雖然日軍沒有在徐州附近完全合圍華軍的作戰,但是日軍卻沒有放棄這個企圖,日軍的第十四師團渡過黃河的目的,就是在隴海鐵路的更西段,對逃出徐州包圍圈的華軍,進行再攻擊。但是蔣介石在接應李宗仁部隊西撤的作戰中,也有準備,當時蔣介石特別把中國唯一的一支德式裝甲機械化二○○師,以及二七軍桂永清部, 都調到開封以東,交給第一兵團指揮官薛岳掌控[2] 。蔣介石原本希望李宗仁能夠動用充裕的兵力,由東向西,攻擊日軍包圍圈的側後方,而由薛岳指揮大軍由西往東攻擊,兩軍能夠成功的會師。

24.7 圍攻土肥原師團
但是李宗仁不能配合,就倉皇的放棄徐州,五月二十日,薛岳東進的部隊剛好碰上了渡河南下的土肥原賢二第十四師團,因此薛岳立刻就進行圍殲土肥原的部隊準備,
--------------------------------------------------------------------------------
  
土肥原作夢都沒有想到,自己原來是要包圍華軍的,竟然會被華軍所包圍,但是由於補給線遭到切斷,自己陷在華軍的攻擊圈中,因此整個戰鬥差點失控。  

--------------------------------------------------------------------------------
  
下令六四軍、七四軍為東路軍,七一軍與二七軍為西路軍,預備採取東西夾擊的打法。但要想吃掉土肥原的部隊並不那麼簡單,因為日軍第十四師團是日軍一支機械化甲種師團,擁有裝甲坦克以及機動的巨砲,是日本第一軍馳騁華北的先鋒軍。不過薛岳決心要拿下土肥原的部隊,在蘭封與儀封之間,華軍包圍了孤軍深入的土肥原部,兩軍一路的進行陣地爭奪激戰,土肥原的後方補給線被華軍切斷。
日本華北方面軍聞訊也是大驚失色,擔心第十四師團會出現「第二個台兒莊」的敗績,因此以空軍全力支援第十四師團作戰,並且進行大量的空投補給,土肥原作夢都沒有想到,自己原來是要包圍華軍的,竟然會被華軍所包圍,但是由於補給線遭到切斷,自己陷在華軍的攻擊圈中,因此整個戰鬥差點失控。

但「中國通」土肥原究竟是一個厲害的角色,臨危不亂,竟然大膽地把主力向西突擊,猛攻蘭封。(當時多支日軍部隊都在東方的徐州追擊撤退的華軍)。以最佳裝備的部隊防守蘭封的桂永清部,根本沒有料到受到包圍的土肥原部會向西攻擊。因為按照常理推斷,土肥原部應該向東突圍,以與在徐州外圍作戰的日軍會師,桂永清一時竟然慌了手腳,將自己的主力南移,改以龍慕韓八八師守蘭封。土肥原部是發動死裏求生的反擊,攻勢極猛,八八師眼看桂永清都不願接戰,他的部隊更不是對手,因此在遭到日軍猛攻之後,沒有死守蘭封就撤退。這樣一來,土肥原突破了華軍的包圍。

薛岳大怒,要求蔣介石立刻查辦作戰不力的將領,結果八八師長龍慕韓被槍決,桂永清被撤職,薛岳重新部署華軍,繼續圍攻土肥原部,七十一軍於五月二十七日再度攻克蘭封,而將土肥原部再度的圍困。但是整個戰局已經有了改觀,日軍的主力在掃蕩徐州之後,開始自西追擊,一方面是解土肥原部的包圍,一方面是要追擊更多的華軍部隊。而奉命據守歸德的第八軍黃杰,卻在日軍的攻擊下,很快的丟掉陣地,造成日軍向西急進的態勢,這時候華軍不但不能圍殲土肥原部,反而要擔心自己被日軍所包圍了 [3]。

日軍對於徐州會戰沒有捕捉到華軍主力,可以說是萬分的惱火,加上土肥原部兩次被華軍圍攻的告急,更是讓皇軍臉上無光。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一怒之下,免除了老有意見的第一軍長香月清司的職務,改由方面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接任。這時候華北方面軍的第二軍可以說更是無地自容,因此當日軍發現華軍在隴海鐵路上,又有撤退混亂的現象時,西尾壽造於是決定,無論如何日軍都要全力追擊突圍的華軍,以挽回一些日軍的顏面。

於是西尾下令日軍沿隴海鐵路向西追擊撤退的華軍,而沒有遵守大本營的作戰命令指示,在隴海鐵路北方保持警戒,結果日軍沿隴海鐵路追擊華軍,大有直撲鄭州,席捲中原的態勢。因此在華軍將領多方的建議下,蔣介石同意在鄭州附近的花園口,由華軍破壞黃河大堤。六月八日,大堤破壞成功,黃河大水淹到日軍追擊的第十八與第十四師團(不過當時中國方面是把責任推給日軍,說因為日軍的轟炸,造成大堤的崩裂),在黃淮平原上,泛濫的大水到處浸泡,又造成日軍佈陣的一團混亂,補給也發生困難,迫使日軍只好放棄追擊。結果日大本營不得不整頓軍紀,撤換第二軍司令官西尾壽造以及參謀長鈴木率道。

24.8 台兒莊與徐州會戰的檢討
台兒莊大捷,其實包括了中日兩軍在山東南部東西兩翼的作戰,華軍先後在臨沂與台兒莊獲勝,所以更為確實的說法應是魯南大捷,
--------------------------------------------------------------------------------
  
徐州會戰是一個被華軍掌握戰機所誘發的一個意外軍事作戰,這個會戰徹底的改變了日本對華作戰的戰略構想。從徐州會戰之後,日軍在戰略的主導能力上,開始完全的失控,速戰速決的戰略成為空想,日本逐步地陷入中國的戰略空間陷阱之中。   

--------------------------------------------------------------------------------
  
而讓日本皇軍遭到成軍以來第一次戰場作戰的失敗。檢討日軍的這場大敗仗,以日軍戰鬥的觀點而言,可以說是輸得相當 的輕敵與大意,最初日軍的進逼徐州外圍作戰,根本是日軍大本營所不同意的作戰行 為。日軍大本營特別下達華北方面軍南下的禁制線,是在徐州以北百公里之外,所以 徐州會戰是一個被華軍掌握戰機所誘發的一個意外軍事作戰,這個會戰徹底的改變了日本對華作戰的戰略構想。
日軍不是因為徐州戰略地位重要,要打通華北與華中戰區,因而準備進攻徐州,而是因為華北方面軍的不服軍令約束,以輕敵的心態,孤軍深入,結果在台兒莊遭到慘敗,迫使日軍大本營別無選擇的動員所有的軍力,倉促的發動徐州會戰,但是日軍仍然沒有捕捉到華軍的主力。

因此,從徐州會戰之後,日軍在戰略的主導能力上,開始完全的失控,速戰速決的戰略成為空想。日本逐步地陷入中國的戰略空間陷阱之中,日軍只有繼續發動武漢會戰以及華南攻略作戰,將日軍絕大部分的部隊,都投入了中國的戰場,這時日本既不能擊敗中國,又不能退出中國,迫使日本最後鋌而走險,發動太平洋戰爭。

華軍很快就能從華北與華東戰場的挫敗之中,恢復作戰的士氣與部分的戰力,的確是出乎日軍以及所有軍事專家的意料之外的。在剛開始的時候,第五戰區只有少數的地方部隊活動,根本沒有引起日軍的重視,但是蔣介石卻能靈活的掌握戰機,了解華中的日軍正在面對軍紀調整與士氣低迷的狀況,無法從南方有力的支援華北方面軍作戰,而入侵山東的日軍,又犯了輕敵的態度,因此運用少數兵力,在山東南部主動攻擊日軍,造成日軍的強烈反應,終於不顧大本營的約束,擅自的派軍深入魯南。

而李宗仁能夠大膽的在魯南部署部隊,迎擊日軍的鉗形攻勢,並在台兒莊設下口袋陣地,是相當傑出的指揮佈局,當然蔣介石全力支援李宗仁的作戰,把軍隊迅速的調進戰場,並且還親自前往前線督戰,更是將帥密切配合的戰場傑作。而在徐州作戰的華軍,無論是地方部隊還是中央軍,都展現出合作無間的精神,更是中國自從滿清中葉以來的首次傑出表現。其中以孫連仲、龐炳勳、張自忠、湯恩伯、劉汝明等部隊,戰術運用靈活,作戰表現勇敢,因此戰績最為輝煌。事實上,華軍在此戰線上,是同時獲得兩場勝利,華軍在台兒莊與臨沂兩處,可以說是左右開弓,先後擊敗日軍左右兩翼的鉗形攻勢,使日軍遭到前所未有的敗績。

當然整個作戰華軍贏得也相當的辛苦與艱險,特別是在四月五日,日軍幾乎突破孫連仲部隊在台兒莊的防線,假如日軍真的突破這個防線,那麼華軍的第五戰區司令部徐州,就將會受到日軍的攻擊,華軍將以慘敗收場,幸好華軍守住了陣地,湯恩伯軍團又合圍成功,結果當然是日軍遭到了重大的挫敗。

不過李宗仁在處理後半段的作戰之時,就顯得缺乏作戰的企圖心。當時蔣介石把更多的大軍調給李宗仁指揮,希望李能夠掌握戰機,充分擴大與發揮戰果,但是李宗仁卻突然出現消極保守的心態。如此一來,局勢很快的就逆轉,集結如此龐大的部隊,又沒有積極的攻勢作為,那麼反而成為日軍獵殺圍殲的目標。幸而李宗仁一旦發現局勢惡化,立刻果斷的決定撤退,決心既強,計劃又有足夠彈性,因此多數華軍能夠安然撤出,避免遭到日軍的包圍,但是這種倉惶的撤退,對於華軍部隊而言,仍造成很大的疲勞與損失。

雖然在台兒莊大捷中,西北軍與川軍出力很大,但是絕對不能認為中央軍袖手旁觀,事實上,蔣介石在掌握到作戰時機之後,立刻調動自己王牌的中央軍全力參戰,自己也親自到前線督戰,而沒有任何的保留(蔣介石的中央軍,早已在淞滬會戰與華北戰場上,力拼到損失慘重的地步)。此外,認為黃河決堤是阻止日軍由北而南直撲武漢的說法,也與事實不符,因為黃河平時水流量很小,黃泛區多半時間也沒有什麼大水,渡河並非困難之事。事實上,日軍若是沿平漢鐵路南下,根本是繞過黃泛區西方,日軍沒有直攻武漢,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日本沒有這個決策的膽識與遠見,一直想以最低成本,最短時間,就可以打敗中國。

而日軍在台兒莊與徐州會戰的挫敗, 實在是源於結構上的老問題,日軍前線帶兵長官的位階與權力,都要大於參謀本部的參謀,因此日軍部隊在戰場上的獨斷做為,往往根本推翻或是危及了日軍全面的作戰計劃。華北方面軍縱容部隊越過禁制線攻擊,日軍大本營根本既不知情,也無法控制,等到日軍遭到嚴重的挫敗,大本營只有跟著設法收拾殘局。就像日軍大本營在濟南臨時設立的指揮作戰中心,負責人只是少將軍階,別說要指揮華北與華中日軍的司令官了,就連師團長的地位都比他高,這樣如何能夠確實執行大本營的作戰命令?

--------------------------------------------------------------------------------
  
日本最大的問題是,日軍根本沒有全面佔領中國的實力與決心,只能盲目的希冀中國會喪失抵抗意志而屈服,結果中國決心抵抗到底,日本也就失去了戰略的自主性,而最終走上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絕路。   

--------------------------------------------------------------------------------

原來日本企圖圍殲徐州的華軍,是一個相當有企圖心的戰略攻擊計劃,但是日軍仍然犯了低估華軍作戰能力的錯誤,在徐州寬廣的地區,投入了二十五萬的日軍部隊,仍然出現兵力不足以構成包圍圈的現象,對於當時的日軍而言,這已是其動員部隊的極限。同時日軍過於自信的判斷,認為華軍只能利用隴海鐵路西退,因此日本將攔截的主力,全都放在裁斷這條鐵路的交通線上,而大部分的華軍卻從日軍的背後,向西南方撤走,使得日軍在徐州企圖圍殲華軍主力的計劃再次落空。於是日軍又在匆促之中,決定全面深入中國,進行漢口攻略的作戰計畫。

由台兒莊大捷所意外引發的徐州會戰,完全的改變了日軍大本營對中國的戰略指導能力,從此日軍失去了在中國戰區的戰略主導方向,一步步的陷入中國廣大的戰略空間。日本最大的問題是,日軍根本沒有全面佔領中國的實力與決心,只能盲目的希冀中國會喪失抵抗意志而屈服,結果中國決心抵抗到底,日本也就失去了戰略的自主性,而最終走上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絕路。對於日軍而言,徐州會戰是日軍陷入中國戰略泥淖的「不迴歸點」,日軍明知這是一個泥淖,但是卻無力自拔,自投羅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