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apar雷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47:07
在英、法、義三國聯合開發PAAMS以裝備於各自的新一代中型防空艦艇上時,德國、荷蘭也以兩國合作的「北約主要防空系統」作為兩國TFC飛彈巡防艦計畫的中樞。「北約主要防空系統」中的核心,就是令人矚目的主動相陣雷達(Active Phased Array Radar,APAR),由以荷蘭西格納爾公司(Signnal)為核心的多國集團研發,一開始的參與者包括德、荷與西班牙,從1993年7月起簽訂發展合約開始研製;雖然西班牙在1995年以開發新雷達成本風險過高為由而退出,但同年由於由於加拿大的加入,使APAR雷達的合作國家仍維持三個。在1999年,APAR正式展開裝艦測試,最後從2002年4月隨著荷蘭海軍LCF首艦迪澤文號(De Zeven Provincien F-802)開始服役,是全世界第一種實用化的主動式艦載相陣雷達系統。

APAR的正式編號為9600-M,為了配合飛彈尋標器的照射工作,而採用波長較短、較精確但使用距離較低的X(I/J)頻(I頻:波長3~3.75cm;J頻:波長1.5~3cm)操作 ,頻率10GHz,使用四面直徑約一公尺的固定式圓形相陣天線來涵蓋360度方位 ,而由於單面天線的水平搜索角度為120度,故每面天線與兩側相鄰的天線各有15度方位角的重合,降低了目標在交角處漏失的機率。APAR每面天線由856個接收/發射(T/R)模組、一具波形產生器以及兩具專用於飛彈資料鏈傳輸與照明的波形產生器構成,而每個T/R模組由四個T/R單元構成,故每面天線陣列 總共擁有3424個T/R單元;波形產生器只負責控制雷達波形,使脈衝頻率與發射間隔不斷變換,而波束本身則由T/R元件製造。APAR的最大搜索仰角大於70度,對海平面搜索距離為75km,對空搜索距離為150km,可同時偵測、監控250個目標,每面天線能以分時多工方式同時照射4個目標,故理論上整套系統能同時接戰16個目標, 前提是這16個目標必須平均分佈於四個向限上。此外,APAR雷達系統還包括四個電力單元、四個信號與資料處理單元,以及四個位於天線表面的 液冷冷卻裝置;每面天線外層都裝有一個圓形的保護罩,以維持天線的均勻散熱,保護罩內有鐵氟龍塗層,由於保護罩內部壓力高於外界,故其表面微微向外突起。在容損能力方面,只要失效的T/R模組數量不超過總數的5%,都不會影響APAR的性能。透過具有先進自適應技術的訊號處理電腦控制,APAR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噪比,有效降低旁波瓣外洩與干擾的情況;發現目標時,雷達便自動提高增益,以更窄的波束或者更長時間停駐於該處來追蹤並確認目標;遭遇干擾時,APAR能根據背景環境雜波或人為干擾的強度,採取增加波束駐留時間或採取相對應的增益來與之對抗。值得一提的是,雖然APAR使用在空中耗損較大的X波段,但是拜主動相位陣列雷達適應性技術與精準的波束控制能力,APAR的最大對空偵測距離仍高於波長較長(C波段)的EMPAR被動相位陣列雷達。關於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的優勢,請見相位陣列雷達概述一文。

德國、荷蘭合作發展的TFC飛彈巡防艦使用美製標準SM-2區域防空飛彈以及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飛彈作為主要防空武器,而這兩種飛彈都採用半主動雷達導引模式;由於採用X波段操作的APAR雷達擁有極佳的鑑別率,因此本身就能能勝任前述兩種半主動雷達導引飛彈的終端照明工作,毋須另外加裝照明雷達。不過有別於傳統的專門照明雷達,APAR在替 某些飛彈提供終端照射波時,仍得繼續進行搜索、追蹤乃至於其他飛彈的中途導引等工作,所以波束也會在其他方向掃瞄,無法毫無間斷地照射目標(其波束甚至不允許停留在同一個目標上一秒鐘),所以不能提供傳統的連續照明波(Continuous Wave Illumination,CWI)(傳統照明雷達即便在終端階段以分時方式為多枚飛彈提供照明,每次照射也會持續數秒鐘,與相位陣列雷達截然不同)。所以APAR採用間斷式連續雷達波照明技術(Interrupted Continuous Wave Illumination,ICWI),由於目標更新速率仍比不上傳統CWI照明雷達,故與之搭配的標準SM-2尋標器也得配合ICWI來修改;而較晚開發的海麻雀ESSM飛彈則一開始就能配合ICWI照射。因此,APAR成為全球第一種能以分時多工方式同時遂行 偵測追蹤、飛彈中途導引與終端照明的雷達。從2000年起,荷蘭將ICWI版的SM-2與ESSM尋標器掛載於一架李爾(Learjet)小型商務噴射機上進行測試。除了導引飛彈之外,APAR也能支援艦砲射擊的指揮工作。根據日後的測試證實,APAR的ICWI照明功能可讓SM-2 Block 3防空飛彈發揮超過80%的射程。

雖然APAR的有效偵測距離較短,但由於地球表面彎曲的關係,艦艇對水平線的偵測距離本來就只有30~40km,故APAR用於偵測低空飛行目標已經綽綽有餘;況且以APAR波束的高精確度與鑑別度(能有效克服海浪雜波干擾),目標一出現在有效偵測範圍內就能予以掌控,有充足的時間加以反應。不過對於飛行高度較高的目標,X波段的APAR就十分吃虧,更別提短波雷達更容易受到氣候干擾的先天限制;因此TFC巡防艦上還另外裝設一具SMART-L長程3D電子掃瞄對空搜索雷達以彌補之,提供數百公里外的長距離早期預警,在目標進入APAR有效使用距離前便加以偵獲,並事先將威脅方向提示給APAR雷達以縮短反應時間。SMART-L同為Signnal的產品,採用單面長方形旋轉天線,以F(S)頻(波長7.5~10cm)操作 ,天線可同時發射14道不同相位的波束,可涵蓋0至70度的垂直俯仰角,透過計算同一目標在不同波束上產生的回波相位差來計算其高度,水平旋轉速率為12週/分鐘,最大偵測距離可達400km,對戰機目標的最大搜索距離約220km,對小型飛彈的偵測距離則有60km,並透過電子方式修正船身搖晃帶來的誤差,具有優異的電子反反制能力 、數位信號過濾處理能力以及偵測彈道飛彈的潛力。除了TFC之外,水平線飛彈驅逐艦以及Type-45飛彈驅逐艦也使用改良自SMART-L的S-1850M 3D陣列雷達(沿用SMART-L的天線,但使用馬可尼公司的後端系統)。在未來,APAR預定的改良還包括增加非共同目標辨識能力(NCTR,詳見Sampson雷達一文)。此外,APAR與SMART-L雷達的組合也具有偵測戰術彈道飛彈的潛力(主要應該是由SMART-L負責偵測,因為X波段的APAR實在不適合長距離偵測),將來也可能藉此發展出一種海基戰術彈道飛彈防禦系統。除了TFC外,APAR的另一參與者──加拿大海軍也計畫採購APAR相陣雷達,配備於其規劃中的省級(Province class)飛彈巡防艦上。

APAR採用四面固定式相陣天線,所有的方位角無時無刻都完全在掌握之中,不像採用旋轉式相陣天線的EMPAR、Sampson有目標資料更新速率不足的問題;由於APAR身兼照明工作,勢必無法採用單面旋轉天線,因為若天線需固定在某方位執行照明時,其他方位的偵測就無法進行了。APAR的四面天線安裝在一個塔狀桅杆結構的頂端,每面天線體積也不大,整個系統算是十分輕巧緊致,相當適合使用在四千噸級的艦艇上。APAR得以輕量化、小型化並置於全艦最高位置(可增加水平偵測距離),除了歸功於電子科技的進步外,主動相陣雷達無需被動相陣雷達的導波管、集中式發射機等麻煩裝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比起美國用於出口的AN/SPY-1F被動相陣雷達,主動式的APAR科技更加先進,體積重量也更小,在國際市場上擁有極佳的實力。而Thales集團(原Signnal現在便包含於其下)還推出了APAR的簡化版──主要用於導控ESSM飛彈的SEAPAR(Self-defense ESSM compatible Active Phased Array Radar)相陣照明雷達,有效使用距離約80km,將在2007年投入外銷市場。

2003年11月,荷蘭LCF首艦 迪澤文號在荷蘭外海進行首次防空飛彈試射,由兩架Iris次音速靶機擔綱。試射中,迪澤文號以一枚ESSM飛彈在最小有效射程處攔截靶機,另一枚標準SM-2則在最大有效射程處(據信超過100km)攔截另一架,結果APAR都能準確地追蹤目標並導引飛彈接戰,在飛彈引信引爆半徑內通過目標。荷蘭也宣稱該艦的APAR在測試中成功以單面天線同時對六個目標進行射控等級的追蹤,唯APAR公開的帳面數據仍維持單面天線接戰四個目標。在後續的0-3測試中, 迪澤文號的APAR僅以單面天線連續攔截兩架Iris靶機,首先在81km外以兩枚標準SM-2攔截一架,再於45km外以兩枚ESSM攔截另一架。到了2004年8月,德國第一艘F-124巡防艦薩克森號(FGS Sachsen F-219)在美國加州外海進行更複雜的科目測試,並由美國海軍支援。主要的測試項目是以美軍BQM-34靶機擔任假想敵,除了一對一攔截外,也首度進行單面天線同時照明高、低空目標各一,分別模擬遠處盤旋的攻擊機(以標準SM-2攔截)以及低空來襲的反艦飛彈(以ESSM飛彈攔截)。此外,薩克森號也遭到美軍以四馬赫的AQM-37C高速靶機的模擬攻擊,靶機在高空發射,並以30度的角度朝薩克森號數公里外的海面俯衝;除了標準SM-2必須在目標還有相當高度時加以攔截外,這架靶機也故意進行轉向動作,使飛彈照明工作必須從一面APAR天線轉移至另一具 ;然而這種測試也暴露出APAR系統的罩門,結果顯示當照射工作必須轉移至另一具天線時,將消耗APAR系統過多的資源,使系統效能下降。最後一項測試則是德國海軍航空隊以鷺鶿反艦飛彈模擬進攻,在其中一個遠距離項目中,單面APAR天線同時發射兩道資料鏈訊號 (並非分時多工)來對兩枚標準SM-2進行中途導引。在這些試射中,輔助APAR的SMART-L雷達在遠距離就能監控靶彈發射機接近與整隊的過程,在接戰中也為APAR雷達與防空飛彈提前提示了攻擊來源方向,縮短了搜索的反應時間 。總計在2004年內,薩克森號在各項測試科目中就發射了10枚標準SM-2與11枚ESSM。在2006年11至12月,荷蘭 迪澤文級巡防艦參與了美國海軍在夏威夷海域舉行的反彈道飛彈能力評估,展現了艦上APAR/SMART-L雷達組合在反彈飛彈方面的潛力。

無奈如同其他歐系、俄系武器一樣,就算底子再雄厚,想外銷還是得通過美國政經勢力這一關,俄系Ka-50系列攻擊直昇機就有著血淚斑斑的慘痛經驗,而TFC在研發階段也領教過美國的利害:原本西班牙也是TFC計畫的一員,其F-100巡防艦也將採用包括APAR雷達的三國共通防空系統;但後來在美國強力介入威脅利誘之下,西班牙1996年便於1996年退出TFC,其F-100改採美製神盾戰鬥系統以及AN/SPY-1D相陣雷達。此外,南韓決定建造三到四艘七千噸級的KDX-3飛彈驅逐艦,於2000年11月展開防空作戰系統的評估,而APAR/SMART-L搭配SEWACO XI戰鬥系統的組合便在這次競標中與美國神盾系統Baseline7.1版/SPY-1D相陣雷達以及英國Sampson相陣雷達/戰鬥管理系統(CMS)卯上。經過2001年11月至2002年5月的多次測試與評估,南韓在2002年7月底宣布KDX-3將採用美製神盾作戰系統。APAR/SMART-L落敗的主因在於神盾Baseline7.1是神盾系列服役20年來不斷精進的成果,各方面發展已經成熟,更重要的是其反彈道飛彈(TBMD)能力也已趨近完備,而KDX-3對此甚為重視;而剛剛推出的APAR/SMART-L連基本的艦隊防空能力都還沒有經過充分驗證,短期內還談不上TBMD能力的開發,所以落敗並不意外。

不過 即便有美國SPY-1雷達/神盾戰系組合的強力打壓,APAR系統也並非毫無斬獲。在2005年4月初,Thales Netherlands與日本三菱電子(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Melco)簽訂合約,將APAR雷達的ICWI間斷式連續波照明技術轉移給三菱,用於日本的FCS-3改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上。FCS-3改艦載相位陣列雷達系統本身雖以C波段操作,但為了提供半主動雷達歸向飛彈的終端導引,所以在陣列天線中特別安排一塊X波段雷達波收發區域,專司飛彈照明波的提供。日本本身的硬體能力屬於世界一流,在主動陣列天線 所需的砷化鎵半導體技術領域堪稱翹楚;然而在軟體開發上,日本卻略遜一籌,無法充分發揮系統硬體該有的潛能,先前為三菱F-2A/B支援戰鬥機開發的J/APG-1主動相位陣列雷達便遇到不少問題 ,所以乾脆直接引進Thales現成的ICWI技術(控制軟體部分,天線本身仍為日本自製),就可以縮短FCS-3的研發時程,並免除不必要的風險。此外,繼加拿大省級防空巡防艦之後,丹麥海軍也選擇了APAR/SMART-L雷達戰系組合,裝備於該國衍生自SF-3500多用途支援艦的防空艦艇上,成為APAR/SMART-L的第二個外銷實績;丹麥這三艘新型防空艦將於2011至2013年陸續交艦。在英、法、義三國聯合開發PAAMS以裝備於各自的新一代中型防空艦艇上時,德國、荷蘭也以兩國合作的「北約主要防空系統」作為兩國TFC飛彈巡防艦計畫的中樞。「北約主要防空系統」中的核心,就是令人矚目的主動相陣雷達(Active Phased Array Radar,APAR),由以荷蘭西格納爾公司(Signnal)為核心的多國集團研發,一開始的參與者包括德、荷與西班牙,從1993年7月起簽訂發展合約開始研製;雖然西班牙在1995年以開發新雷達成本風險過高為由而退出,但同年由於由於加拿大的加入,使APAR雷達的合作國家仍維持三個。在1999年,APAR正式展開裝艦測試,最後從2002年4月隨著荷蘭海軍LCF首艦迪澤文號(De Zeven Provincien F-802)開始服役,是全世界第一種實用化的主動式艦載相陣雷達系統。

APAR的正式編號為9600-M,為了配合飛彈尋標器的照射工作,而採用波長較短、較精確但使用距離較低的X(I/J)頻(I頻:波長3~3.75cm;J頻:波長1.5~3cm)操作 ,頻率10GHz,使用四面直徑約一公尺的固定式圓形相陣天線來涵蓋360度方位 ,而由於單面天線的水平搜索角度為120度,故每面天線與兩側相鄰的天線各有15度方位角的重合,降低了目標在交角處漏失的機率。APAR每面天線由856個接收/發射(T/R)模組、一具波形產生器以及兩具專用於飛彈資料鏈傳輸與照明的波形產生器構成,而每個T/R模組由四個T/R單元構成,故每面天線陣列 總共擁有3424個T/R單元;波形產生器只負責控制雷達波形,使脈衝頻率與發射間隔不斷變換,而波束本身則由T/R元件製造。APAR的最大搜索仰角大於70度,對海平面搜索距離為75km,對空搜索距離為150km,可同時偵測、監控250個目標,每面天線能以分時多工方式同時照射4個目標,故理論上整套系統能同時接戰16個目標, 前提是這16個目標必須平均分佈於四個向限上。此外,APAR雷達系統還包括四個電力單元、四個信號與資料處理單元,以及四個位於天線表面的 液冷冷卻裝置;每面天線外層都裝有一個圓形的保護罩,以維持天線的均勻散熱,保護罩內有鐵氟龍塗層,由於保護罩內部壓力高於外界,故其表面微微向外突起。在容損能力方面,只要失效的T/R模組數量不超過總數的5%,都不會影響APAR的性能。透過具有先進自適應技術的訊號處理電腦控制,APAR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噪比,有效降低旁波瓣外洩與干擾的情況;發現目標時,雷達便自動提高增益,以更窄的波束或者更長時間停駐於該處來追蹤並確認目標;遭遇干擾時,APAR能根據背景環境雜波或人為干擾的強度,採取增加波束駐留時間或採取相對應的增益來與之對抗。值得一提的是,雖然APAR使用在空中耗損較大的X波段,但是拜主動相位陣列雷達適應性技術與精準的波束控制能力,APAR的最大對空偵測距離仍高於波長較長(C波段)的EMPAR被動相位陣列雷達。關於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的優勢,請見相位陣列雷達概述一文。

德國、荷蘭合作發展的TFC飛彈巡防艦使用美製標準SM-2區域防空飛彈以及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飛彈作為主要防空武器,而這兩種飛彈都採用半主動雷達導引模式;由於採用X波段操作的APAR雷達擁有極佳的鑑別率,因此本身就能能勝任前述兩種半主動雷達導引飛彈的終端照明工作,毋須另外加裝照明雷達。不過有別於傳統的專門照明雷達,APAR在替 某些飛彈提供終端照射波時,仍得繼續進行搜索、追蹤乃至於其他飛彈的中途導引等工作,所以波束也會在其他方向掃瞄,無法毫無間斷地照射目標(其波束甚至不允許停留在同一個目標上一秒鐘),所以不能提供傳統的連續照明波(Continuous Wave Illumination,CWI)(傳統照明雷達即便在終端階段以分時方式為多枚飛彈提供照明,每次照射也會持續數秒鐘,與相位陣列雷達截然不同)。所以APAR採用間斷式連續雷達波照明技術(Interrupted Continuous Wave Illumination,ICWI),由於目標更新速率仍比不上傳統CWI照明雷達,故與之搭配的標準SM-2尋標器也得配合ICWI來修改;而較晚開發的海麻雀ESSM飛彈則一開始就能配合ICWI照射。因此,APAR成為全球第一種能以分時多工方式同時遂行 偵測追蹤、飛彈中途導引與終端照明的雷達。從2000年起,荷蘭將ICWI版的SM-2與ESSM尋標器掛載於一架李爾(Learjet)小型商務噴射機上進行測試。除了導引飛彈之外,APAR也能支援艦砲射擊的指揮工作。根據日後的測試證實,APAR的ICWI照明功能可讓SM-2 Block 3防空飛彈發揮超過80%的射程。

雖然APAR的有效偵測距離較短,但由於地球表面彎曲的關係,艦艇對水平線的偵測距離本來就只有30~40km,故APAR用於偵測低空飛行目標已經綽綽有餘;況且以APAR波束的高精確度與鑑別度(能有效克服海浪雜波干擾),目標一出現在有效偵測範圍內就能予以掌控,有充足的時間加以反應。不過對於飛行高度較高的目標,X波段的APAR就十分吃虧,更別提短波雷達更容易受到氣候干擾的先天限制;因此TFC巡防艦上還另外裝設一具SMART-L長程3D電子掃瞄對空搜索雷達以彌補之,提供數百公里外的長距離早期預警,在目標進入APAR有效使用距離前便加以偵獲,並事先將威脅方向提示給APAR雷達以縮短反應時間。SMART-L同為Signnal的產品,採用單面長方形旋轉天線,以F(S)頻(波長7.5~10cm)操作 ,天線可同時發射14道不同相位的波束,可涵蓋0至70度的垂直俯仰角,透過計算同一目標在不同波束上產生的回波相位差來計算其高度,水平旋轉速率為12週/分鐘,最大偵測距離可達400km,對戰機目標的最大搜索距離約220km,對小型飛彈的偵測距離則有60km,並透過電子方式修正船身搖晃帶來的誤差,具有優異的電子反反制能力 、數位信號過濾處理能力以及偵測彈道飛彈的潛力。除了TFC之外,水平線飛彈驅逐艦以及Type-45飛彈驅逐艦也使用改良自SMART-L的S-1850M 3D陣列雷達(沿用SMART-L的天線,但使用馬可尼公司的後端系統)。在未來,APAR預定的改良還包括增加非共同目標辨識能力(NCTR,詳見Sampson雷達一文)。此外,APAR與SMART-L雷達的組合也具有偵測戰術彈道飛彈的潛力(主要應該是由SMART-L負責偵測,因為X波段的APAR實在不適合長距離偵測),將來也可能藉此發展出一種海基戰術彈道飛彈防禦系統。除了TFC外,APAR的另一參與者──加拿大海軍也計畫採購APAR相陣雷達,配備於其規劃中的省級(Province class)飛彈巡防艦上。

APAR採用四面固定式相陣天線,所有的方位角無時無刻都完全在掌握之中,不像採用旋轉式相陣天線的EMPAR、Sampson有目標資料更新速率不足的問題;由於APAR身兼照明工作,勢必無法採用單面旋轉天線,因為若天線需固定在某方位執行照明時,其他方位的偵測就無法進行了。APAR的四面天線安裝在一個塔狀桅杆結構的頂端,每面天線體積也不大,整個系統算是十分輕巧緊致,相當適合使用在四千噸級的艦艇上。APAR得以輕量化、小型化並置於全艦最高位置(可增加水平偵測距離),除了歸功於電子科技的進步外,主動相陣雷達無需被動相陣雷達的導波管、集中式發射機等麻煩裝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比起美國用於出口的AN/SPY-1F被動相陣雷達,主動式的APAR科技更加先進,體積重量也更小,在國際市場上擁有極佳的實力。而Thales集團(原Signnal現在便包含於其下)還推出了APAR的簡化版──主要用於導控ESSM飛彈的SEAPAR(Self-defense ESSM compatible Active Phased Array Radar)相陣照明雷達,有效使用距離約80km,將在2007年投入外銷市場。

2003年11月,荷蘭LCF首艦 迪澤文號在荷蘭外海進行首次防空飛彈試射,由兩架Iris次音速靶機擔綱。試射中,迪澤文號以一枚ESSM飛彈在最小有效射程處攔截靶機,另一枚標準SM-2則在最大有效射程處(據信超過100km)攔截另一架,結果APAR都能準確地追蹤目標並導引飛彈接戰,在飛彈引信引爆半徑內通過目標。荷蘭也宣稱該艦的APAR在測試中成功以單面天線同時對六個目標進行射控等級的追蹤,唯APAR公開的帳面數據仍維持單面天線接戰四個目標。在後續的0-3測試中, 迪澤文號的APAR僅以單面天線連續攔截兩架Iris靶機,首先在81km外以兩枚標準SM-2攔截一架,再於45km外以兩枚ESSM攔截另一架。到了2004年8月,德國第一艘F-124巡防艦薩克森號(FGS Sachsen F-219)在美國加州外海進行更複雜的科目測試,並由美國海軍支援。主要的測試項目是以美軍BQM-34靶機擔任假想敵,除了一對一攔截外,也首度進行單面天線同時照明高、低空目標各一,分別模擬遠處盤旋的攻擊機(以標準SM-2攔截)以及低空來襲的反艦飛彈(以ESSM飛彈攔截)。此外,薩克森號也遭到美軍以四馬赫的AQM-37C高速靶機的模擬攻擊,靶機在高空發射,並以30度的角度朝薩克森號數公里外的海面俯衝;除了標準SM-2必須在目標還有相當高度時加以攔截外,這架靶機也故意進行轉向動作,使飛彈照明工作必須從一面APAR天線轉移至另一具 ;然而這種測試也暴露出APAR系統的罩門,結果顯示當照射工作必須轉移至另一具天線時,將消耗APAR系統過多的資源,使系統效能下降。最後一項測試則是德國海軍航空隊以鷺鶿反艦飛彈模擬進攻,在其中一個遠距離項目中,單面APAR天線同時發射兩道資料鏈訊號 (並非分時多工)來對兩枚標準SM-2進行中途導引。在這些試射中,輔助APAR的SMART-L雷達在遠距離就能監控靶彈發射機接近與整隊的過程,在接戰中也為APAR雷達與防空飛彈提前提示了攻擊來源方向,縮短了搜索的反應時間 。總計在2004年內,薩克森號在各項測試科目中就發射了10枚標準SM-2與11枚ESSM。在2006年11至12月,荷蘭 迪澤文級巡防艦參與了美國海軍在夏威夷海域舉行的反彈道飛彈能力評估,展現了艦上APAR/SMART-L雷達組合在反彈飛彈方面的潛力。

無奈如同其他歐系、俄系武器一樣,就算底子再雄厚,想外銷還是得通過美國政經勢力這一關,俄系Ka-50系列攻擊直昇機就有著血淚斑斑的慘痛經驗,而TFC在研發階段也領教過美國的利害:原本西班牙也是TFC計畫的一員,其F-100巡防艦也將採用包括APAR雷達的三國共通防空系統;但後來在美國強力介入威脅利誘之下,西班牙1996年便於1996年退出TFC,其F-100改採美製神盾戰鬥系統以及AN/SPY-1D相陣雷達。此外,南韓決定建造三到四艘七千噸級的KDX-3飛彈驅逐艦,於2000年11月展開防空作戰系統的評估,而APAR/SMART-L搭配SEWACO XI戰鬥系統的組合便在這次競標中與美國神盾系統Baseline7.1版/SPY-1D相陣雷達以及英國Sampson相陣雷達/戰鬥管理系統(CMS)卯上。經過2001年11月至2002年5月的多次測試與評估,南韓在2002年7月底宣布KDX-3將採用美製神盾作戰系統。APAR/SMART-L落敗的主因在於神盾Baseline7.1是神盾系列服役20年來不斷精進的成果,各方面發展已經成熟,更重要的是其反彈道飛彈(TBMD)能力也已趨近完備,而KDX-3對此甚為重視;而剛剛推出的APAR/SMART-L連基本的艦隊防空能力都還沒有經過充分驗證,短期內還談不上TBMD能力的開發,所以落敗並不意外。

不過 即便有美國SPY-1雷達/神盾戰系組合的強力打壓,APAR系統也並非毫無斬獲。在2005年4月初,Thales Netherlands與日本三菱電子(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Melco)簽訂合約,將APAR雷達的ICWI間斷式連續波照明技術轉移給三菱,用於日本的FCS-3改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上。FCS-3改艦載相位陣列雷達系統本身雖以C波段操作,但為了提供半主動雷達歸向飛彈的終端導引,所以在陣列天線中特別安排一塊X波段雷達波收發區域,專司飛彈照明波的提供。日本本身的硬體能力屬於世界一流,在主動陣列天線 所需的砷化鎵半導體技術領域堪稱翹楚;然而在軟體開發上,日本卻略遜一籌,無法充分發揮系統硬體該有的潛能,先前為三菱F-2A/B支援戰鬥機開發的J/APG-1主動相位陣列雷達便遇到不少問題 ,所以乾脆直接引進Thales現成的ICWI技術(控制軟體部分,天線本身仍為日本自製),就可以縮短FCS-3的研發時程,並免除不必要的風險。此外,繼加拿大省級防空巡防艦之後,丹麥海軍也選擇了APAR/SMART-L雷達戰系組合,裝備於該國衍生自SF-3500多用途支援艦的防空艦艇上,成為APAR/SMART-L的第二個外銷實績;丹麥這三艘新型防空艦將於2011至2013年陸續交艦。
不差钱就四面盾...
艹,繁体看的累
繁体看的累
看着确实累
其实apar的技术是主动相位列阵,比神盾的被动列阵基本先进了一个世代。撇开政经影响,神盾的确是在导弹拦截方面有实践经验,我想,这就是md不断开发研究的厉害之处。。。我等土鳖羡慕之,追赶之!
我的观点正相反,4面盾有什么好,看看人家的解释:
每面天線能以分時多工方式同時照射4個目標,故理論上整套系統能同時接戰16個目標, 前提是這16個目標必須平均分佈於四個向限上。

同一方向只能同时对付4个目标是不是少了点~~??
旋转模式就灵活的多,最多可以同时对付同一方向来的16个目标,性能比4面盾强多了,除了旋转要增加机械结构外,单或双面旋转火控雷达才是最科学的布置~~!!
另外,4面盾接战一个目标从一个控制面转到另一个控制面的时候,将导致系统效率严重降低~~~
四面盾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吧……
meigi 发表于 2009-10-1 20:29


重新复习基本知识再来发言。
meigi 发表于 2009-10-1 20:29
美帝连航迹管理都整不赢的话,早让小日本给赶到海里喂鱼了。
乖,回去睡觉去。
ls二位没有看俺铁的题文吗~~??俺可是照着人家的测试报告原文写的,

你们情愿相信所谓的基础知识,而不愿相信实际使用报告~~??
不会拿WORD翻一下么···
轉文連著名出處都不會嗎....
meigi 发表于 2009-10-1 20:27
旋转机构限制的盾的尺寸 其波束锐化能力和发射功率都会受到较大影响

另外,4面盾接战一个目标从一个控制面转到另一个控制面的时候,将导致系统效率严重降低~~~
meigi 发表于 2009-10-1 20:29

这可比几秒钟就要全部转换一次的旋转盾容易多了
另外,4面盾接战一个目标从一个控制面转到另一个控制面的时候,将导致系统效率严重降低~~~
meigi 发表于 2009-10-1 20:29

这可比几秒钟就要全部转换一次的旋转盾容易多了
meigi 发表于 2009-10-1 20:27
为何4面每面只能照4个,旋转的就能照16个,是什么原理
请问楼主,APAR雷达的重量大概有多少?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