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产品召回案不断上升 “中国制造”最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40:45
【星岛网讯】英国富而德律师事务所(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欧洲的产品召回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原因是监管更为严格以及消费者意识提高,而不是产品质量变差,但许多大型公司在处理这种事情上仍显准备不足。

  研究显示,关于产品召回案件上升原因,近四成的公司认为是过去5年内监管的趋紧,他们希望得到明确的指导。由于各国监管者在执行方面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各贸易方有义务向自己的贸易伙伴及时知会相关信息。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从玩具到轮胎,欧洲2007年发生的产品召回案件数量达到创纪录水平,其中多数产品为中国制造。这项调查涉及100家在欧盟(EU)经营的跨国公司。

  在接受调查的公司中,大约有36%将召回案件的上升归结为过去5年内监管的趋紧,27%归结为消费者维权行动。约25%的公司承认,生产问题、产品质量下降以及导致产品质量难以检测的外包活动,同样也是导致产品召回的原因。

  召回事件在美国与欧盟引起了政治上的狂躁,但富而德律师事务所消费者产品及零售产业部负责人戴维斯(John Davies)则表示,欧洲的安全体系运行良好:“许多公司说的对。尽管在一些领域出现了问题,但大家对这个体系的满意程度还是相当地高。”

  “监管者应该了解到,对于相关问题意味着什么,以及需要采取什么行动,产业界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明晰的指导。各国监管者在执行方面存有不一致的地方。监管者与产业界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更好的关系。”

  调查显示,每10家公司里就有4家与监管部门毫无接触,而10%的企业没有应急计划或进行危机处理的专家团队。

  欧盟已在2004年加强了安全机制。一旦发现产品安全问题,公司就必须采取“纠正行动”。如果存在着“严重风险”,它们必须要在3天之内通知当局;若情况不严重,则应在10天之内进行通知。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会向全欧洲发布相关警报,但由各国当局自行采取行动。

  这份调查还显示,各公司经常将产品召回列为首选的应对策略,而不是当作最后的选择。在接受调查的公司当中,大约62%曾在过去3年中被迫处理存在质量缺陷的产品。半数的企业选择召回;而一些企业在处理事态的同时,或是停止供应,或是转而调整生产程序。超过1/3的企业不能够将某批缺陷产品一直追踪到消费者那里。只有一半的企业自信其保险赔付能够弥补召回的费用。

  报告的共同撰写人奥斯汀(Andrew Austin)表示:“召回的全部成本并非总能计算出来。管理高层要在这件事情上花费时间,而不是继续做生意挣钱。企业的品牌也会蒙受打击。在经历召回事件的公司当中,有1/3发现有负面的财务影响。”他建议企业预先拟定一些应急计划,并且还要请律师帮忙。【星岛网讯】英国富而德律师事务所(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欧洲的产品召回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原因是监管更为严格以及消费者意识提高,而不是产品质量变差,但许多大型公司在处理这种事情上仍显准备不足。

  研究显示,关于产品召回案件上升原因,近四成的公司认为是过去5年内监管的趋紧,他们希望得到明确的指导。由于各国监管者在执行方面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各贸易方有义务向自己的贸易伙伴及时知会相关信息。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从玩具到轮胎,欧洲2007年发生的产品召回案件数量达到创纪录水平,其中多数产品为中国制造。这项调查涉及100家在欧盟(EU)经营的跨国公司。

  在接受调查的公司中,大约有36%将召回案件的上升归结为过去5年内监管的趋紧,27%归结为消费者维权行动。约25%的公司承认,生产问题、产品质量下降以及导致产品质量难以检测的外包活动,同样也是导致产品召回的原因。

  召回事件在美国与欧盟引起了政治上的狂躁,但富而德律师事务所消费者产品及零售产业部负责人戴维斯(John Davies)则表示,欧洲的安全体系运行良好:“许多公司说的对。尽管在一些领域出现了问题,但大家对这个体系的满意程度还是相当地高。”

  “监管者应该了解到,对于相关问题意味着什么,以及需要采取什么行动,产业界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明晰的指导。各国监管者在执行方面存有不一致的地方。监管者与产业界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更好的关系。”

  调查显示,每10家公司里就有4家与监管部门毫无接触,而10%的企业没有应急计划或进行危机处理的专家团队。

  欧盟已在2004年加强了安全机制。一旦发现产品安全问题,公司就必须采取“纠正行动”。如果存在着“严重风险”,它们必须要在3天之内通知当局;若情况不严重,则应在10天之内进行通知。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会向全欧洲发布相关警报,但由各国当局自行采取行动。

  这份调查还显示,各公司经常将产品召回列为首选的应对策略,而不是当作最后的选择。在接受调查的公司当中,大约62%曾在过去3年中被迫处理存在质量缺陷的产品。半数的企业选择召回;而一些企业在处理事态的同时,或是停止供应,或是转而调整生产程序。超过1/3的企业不能够将某批缺陷产品一直追踪到消费者那里。只有一半的企业自信其保险赔付能够弥补召回的费用。

  报告的共同撰写人奥斯汀(Andrew Austin)表示:“召回的全部成本并非总能计算出来。管理高层要在这件事情上花费时间,而不是继续做生意挣钱。企业的品牌也会蒙受打击。在经历召回事件的公司当中,有1/3发现有负面的财务影响。”他建议企业预先拟定一些应急计划,并且还要请律师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