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穿云惊浩宇,九天揽月灿星河(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14:56


一箭穿云惊浩宇,九天揽月灿星河

——长征系列液体运载火箭的四大看点
之二《氢氧发动机篇》

话说中国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最早要追溯到1960年代的东风-1短程弹道导弹。1957年,苏联赠送给中国2枚R-2型导弹,我方将1枚留作研究,另1枚投入测绘仿制,发展中国自己的第一个弹道导弹型号:东风-1。1960年11月5日,东风-1试射成功,最大射程600公里,弹重20.5吨。这东风-1采用的就是单级液体火箭发动机,氧化剂为液氧,推进剂为酒精。

真的,纯酒精哦。因此还引出一件趣事:众所周知,俄罗斯战斗民族同时也是伏特加的超级粉丝团,为此还发生过在华苏联军事专家偷喝R2/东风-1导弹燃料酒精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科罗廖夫同志的趣文。

后来,中国逐步研制了一系列航天用途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代号均为YF(即“液体”和“发动机”两个词的拼音首字母)。从推进剂方案来看,包括以下四个分支:

分支一:硝酸-27S(HNO3-27S)+偏二甲肼UDMH
-25-30吨级推力的YF-1,YF-1,YF-3;
-100吨级的YF-2,YF-2A等等
(注意:YF-2/A由四台YF-1捆绑而成,因此实际上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发动机型号)。

分支二、四氧化二氮N₂O₄+偏二甲肼UDMH
70吨级推力的YF-20,YF-20B,YF-21,YF21B,YF-22,YF-22B,YF-24,等等。

这个分支有一点很值得一提。其中YF-22型号,1965年开始研制,历时十七年,于1982年设计定型,是我国用于东风某型洲际弹道导弹(你懂得)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型号发动机。该发动机进行了累计73780秒的各类型试车,经历了大推力(额定推力的117%)和长程(额定工作时间的500%)可靠性试车的考验。其性能可靠性大于95%, 结构可靠性大于99.9%, 寿命下限为额定工作时间的3倍以上, 具有当时世界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该型洲际弹道导弹一级采用四单机关联, 并可实现切向摇摆, 使中国导弹的飞行姿态和稳定控制技术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该型洲际弹道导弹二级也采用与一级相同的一台单机,即“ 一代二”的两级用一发方案, 这样缩短了研制周期。YF-22的改型发动机YF-22D用于改型洲际弹道导弹,于1993年6月2日发射成功。其民用版发动机则首先应用于长征四号运载火箭, 于1988年9月7日首次飞行成功,把中国风云一号太阳同步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这个分支的液体火箭发动机, 经过了数十年的研制历程,成为中国大型弹道导弹和航天发射的主力发动机。虽然中国其他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的燃料已经逐步固体化,但民用航天发射至今仍然采用该类型的液体发动机。而且,在过去的所有飞行发射试验中, 这个系列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保持了极高的成功率。

介绍了前两个分支,下面就是我们此篇文章的重点——氢氧发动机。

分支三:液氧LH2+液氢LOX
氢氧发动机,采用252℃的液氢和零下183℃的液氧分别作为燃料和氧化剂,因此是名符其实的低温发动机。采用这样低温发动机的火箭,因此被称为“冰箭”。中国氢氧发动机的主要型号如下:

YF-73,真空推力 4.5吨力,真空比冲425秒、总工作时间750秒。1984年首发,用于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第3级动力。
YF-75: 真空推力8吨,真空比冲438秒。1994年首发,用于长征3号甲、长征3号乙及长征3号丙运载火箭第3级。其改型YF-75D于 2006年开始研制,2014年进入验收阶段,准备用于长征5号的二级动力。
YF-77:真空推力约70吨,真空比冲约430秒,发动机500秒长程热试车已经成功,准备用于长征5号的芯一级动力。



图1:中国YF-77液氢液氧发动机

YF-77,也是今年长征5号发射的一大看点。兵器迷个人以为,这甚至是今年长征系列新箭发射最值得关注的一点。

为什么呢?

首先,氢氧发动机的研制,一直是中国液体发动机最大的一个短板。我兔到现在,真正成熟的产品也就是8吨级的YF-75。长征5号将要用在芯一级的这款YF77,在推力指标上相当于YF-75的9倍,技术进步有跨代之感,自然值得关注。

另一方面,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大幅度的进步,YF-77从2001年立项历经十年研制,进程坎坷不断。2004年6月18日首次全系统试车。2007年就先后四次500秒长程试车失败,官方评论为“国内外都罕见的重大技术障碍”、“缺乏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和工程经验,其研制难度(比YF-100)要大得多”。一直到2012年8月17日500秒长程热试车试验成功,YF-77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才获得艰难突破,此时距离立项已经过去11年,而此时累计试车只有22000秒,比同类发动机40000-60000秒的试车时间差的很远。该型发动机在十余年的研制过程中,全面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达12个大项、200多个小项。足见其研发之路的艰辛程度,如何不令人格外关注。


图2:YF-77发动机试车

对比之下,几乎同时立项研发的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2006年已经成功进行首次600秒长程试车(所需额定工作时间只有150秒)。2011年9月,以3台发动机验收成功为标志,六院已经研制120吨级基本型液氧煤油发动机数十台,累计试车超过32000秒。截至2013年8月,YF-100试车已超过上百次,累计点火工作时间已超过40000秒。YF-100的顺利研制,使得六院曾经认为2014年长征5号可以首发,结果至今却延宕了2年。直到2015年3月23日,YF-77作为长征5号芯一级动力系统第二次试车成功,才让研制方松了一口气。因为唯有如此,长征5号才能转入发射场合练走向首飞。因此,网上曾经诟病YF-100不给力造成长5的2014年首发打脸。其实,是开发进度不稳定的YF-77拖了长5首发全状态达标的后腿,才是真的。

还没上天的YF-77,其70吨的真空推力虽然已经比YF-75几乎高了一个数量级,但与国际主流液氢/液氧发动机相比,还是有巨大差距。比如,

日本H-IIA/B火箭上LE-7A的真空推力112吨;
欧洲阿丽亚娜5的火神2 (Vulcain 2)的真空推力137吨;

苏联1980年代研制成功150吨级的RD-0120液氢液氧发动机;
    后来又研制成功200吨级的RD-10120液氢液氧发动机

美国1960年达研制百吨级的J2氢氧发动机
用于美国航天飞机的SSME氢氧发动机推力达到了213吨
2002年首发的美国德尔塔4火箭的RS-68的真空推力344吨
用于登陆火星的SLS火箭动力RS-25发动机,在2015年已经进行了500
秒和650秒长程点火试验,预计2018-2020年发射。


图3:美国RS-68氢氧发动机


图4:美国RS-25氢氧发动机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除了70吨级的YF-77,中国还有没有更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呢?


中国重型液氢/液氧发动机规划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1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国未来将发展重型液氢液氧发动机:即推力200吨级,真空推力为2460千牛、真空比冲为425秒的液体发动机。该型发动机预计2030年将用于长征9号重型运载火箭的二级级动力。



图5:200吨级氢氧发动机原理图

其技术难点如下:

1 大推力发动机高空点火与启动技术:需要合理分配发动起起动能量,安全可靠点火,平稳快速进入额定工况。如果点火和起动不当,会出现爆轰、压力峰甚至起动失败。需要进行理论与仿真计算、真空点火试验。
点评:液体发动机能够灵活多次点火起动,是对固体发动机的主要优势之一(有些小型脉冲式液体发动机甚至可以开关机25万次以上)。这有利于航天器推力-时间曲线的有效控制,对姿态和轨道调整是必须的,也是未来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技术的重要一环。但是液体发动机的点火时间比较长,有的甚至达到几秒钟。氢氧低温发动机起动时,还要先用液氢降温预冷,达到工作状态后才能真正点火。点火之后,在零点几秒内,发动机从0转速加速到每秒几万转;燃烧组件从环境温度达到3000-4000℃,起动过程的每个指令都必须精确到百分之几秒,甚至千分之几秒。而且非自燃推进剂还一个单独的点火系统,比如不容易点燃却容易爆炸的液氧/甲烷发动机,点火系统堪称其核心技术。

2 发动机结构动力学优化技术:确保发动机结构频率和动态刚度要求,且布局合理、结构紧凑、维护性好。需要数字仿真技术并设置高压液路补偿措施。
点评:200吨级发动机的结构,不是70吨级的简单放大。推进剂和燃料的混合比调节装置、补偿液路的管路布局等,大尺寸发动机振动控制和应力控制,都为结构力学优化设计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3 大热流、高效、稳定燃烧推力室技术:需采用多种综合技术措施抑制高频不稳定燃烧。需在身部与喷管上段再生冷却、喷管下段引入燃气冷却和辐射冷却相结合的方案,保证发动机可靠工作。
点评:推力室由推进剂喷嘴、燃烧室、喷管组件等组成,火箭推进剂通过喷注器注入燃烧室,经雾化、蒸发、混合和燃烧等过程生成燃烧产物,以高速2500-5000米/秒的高速从喷管中冲出而产生推力。高频横向不稳定燃烧(和低频纵向不稳定燃烧)是推力室正常工况的大敌,控制难度较大。而推力室中的燃烧室,内压力可达20MPa,温度为3000-4000℃。因此有效冷却是推力室持续工作的要求。这两点是推力室技术的要害。

4 超大尺寸、高效、轻质喷管技术:大面积比喷管延伸段出口直径大,是世界上尺寸最大的氢氧发动机喷管(原文如此)。采用分段设计和制造技术,分为轻质合金再生冷却和超大尺寸单壁涡轮排气冷却两段。
点评:这样的分段设计提高了冷却效率和降低了生产加工难度。但对喷管的应力控制和结构强度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分段的材料性质有差异,更需要注意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

5 低温、高效高抗汽蚀涡轮泵技术:泵入口压力低、效率高、转速高、温度低。采用高抗汽蚀诱导轮和新型低温、低泄漏组合式动密封技术,提高涡轮泵性能。
点评:涡轮泵由气体涡轮、燃料泵和氧化剂泵等组成。由涡轮带动泵,将来自贮箱的推进剂的压力由不足1兆帕提高到20兆帕,然后再送入发动机推力室。高性能涡轮泵可以将海水从海平面打到5000米高。据说YF-77就曾因为涡轮泵的质量问题影响了研制进度。高性能涡轮泵是液体发动机研制的核心技术之一。

6 制造与试验技术:大尺寸银锆铜饼材料与成型、高DN值混合陶瓷球轴承制造、高强度涡轮盘、大尺寸复杂结构钛合金和高温合金精密铸造、增强型钛合金异型材成型、高强度大尺寸特征合金薄壁管等新材料新工艺技术亟需攻关。需要发展高空模拟实验技术、试验台基础设施和火焰导流防护技术。
点评:材料、设备、工艺、试验……道道难关,层出不穷,这就是考验中国航天工业基础功力的型号,其意义非同一般。

看看这些不明觉厉的高大上技术难题,回过头来,客观地说,如果应用YF-77的长征5号以及后续火箭发射顺利,将证明中国已经跨过了大型液氢/液氧发动机研制的初级门槛。虽然前路遥远,但可以为14年后的200吨级氢氧机首发打下一定的技术基础。反之,如果遇到发射问题,或者即使发射成功但技术状态不稳定,则氢氧发动机的这块短板,就将还是压在中国航天人心头的一座大山。

2016年下半年,长征5号的首发,让我们一起凝神细看YF-77氢氧发动机的航天首秀吧。

氢氧发动机说完了,我们来说说另一种新型液体发动机。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本文已授权凤凰军事发表
所有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公开报道和公开出版物,如:
《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
《俄罗斯液体火箭发动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
《重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
《液氧/煤油发动机》。
《液氧/甲烷发动机》
本文引用了网上的所有图片,均归原作者所有,一并致谢!
更多文章,请见个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55885643_0_1.html






一箭穿云惊浩宇,九天揽月灿星河
——长征系列液体运载火箭的四大看点之二《氢氧发动机篇》

话说中国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最早要追溯到1960年代的东风-1短程弹道导弹。1957年,苏联赠送给中国2枚R-2型导弹,我方将1枚留作研究,另1枚投入测绘仿制,发展中国自己的第一个弹道导弹型号:东风-1。1960年11月5日,东风-1试射成功,最大射程600公里,弹重20.5吨。这东风-1采用的就是单级液体火箭发动机,氧化剂为液氧,推进剂为酒精。

真的,纯酒精哦。因此还引出一件趣事:众所周知,俄罗斯战斗民族同时也是伏特加的超级粉丝团,为此还发生过在华苏联军事专家偷喝R2/东风-1导弹燃料酒精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科罗廖夫同志的趣文。

后来,中国逐步研制了一系列航天用途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代号均为YF(即“液体”和“发动机”两个词的拼音首字母)。从推进剂方案来看,包括以下四个分支:

分支一:硝酸-27S(HNO3-27S)+偏二甲肼UDMH
-25-30吨级推力的YF-1,YF-1,YF-3;
-100吨级的YF-2,YF-2A等等
(注意:YF-2/A由四台YF-1捆绑而成,因此实际上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发动机型号)。

分支二、四氧化二氮N₂O₄+偏二甲肼UDMH
70吨级推力的YF-20,YF-20B,YF-21,YF21B,YF-22,YF-22B,YF-24,等等。

这个分支有一点很值得一提。其中YF-22型号,1965年开始研制,历时十七年,于1982年设计定型,是我国用于东风某型洲际弹道导弹(你懂得)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型号发动机。该发动机进行了累计73780秒的各类型试车,经历了大推力(额定推力的117%)和长程(额定工作时间的500%)可靠性试车的考验。其性能可靠性大于95%, 结构可靠性大于99.9%, 寿命下限为额定工作时间的3倍以上, 具有当时世界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该型洲际弹道导弹一级采用四单机关联, 并可实现切向摇摆, 使中国导弹的飞行姿态和稳定控制技术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该型洲际弹道导弹二级也采用与一级相同的一台单机,即“ 一代二”的两级用一发方案, 这样缩短了研制周期。YF-22的改型发动机YF-22D用于改型洲际弹道导弹,于1993年6月2日发射成功。其民用版发动机则首先应用于长征四号运载火箭, 于1988年9月7日首次飞行成功,把中国风云一号太阳同步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这个分支的液体火箭发动机, 经过了数十年的研制历程,成为中国大型弹道导弹和航天发射的主力发动机。虽然中国其他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的燃料已经逐步固体化,但民用航天发射至今仍然采用该类型的液体发动机。而且,在过去的所有飞行发射试验中, 这个系列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保持了极高的成功率。

介绍了前两个分支,下面就是我们此篇文章的重点——氢氧发动机。

分支三:液氧LH2+液氢LOX
氢氧发动机,采用252℃的液氢和零下183℃的液氧分别作为燃料和氧化剂,因此是名符其实的低温发动机。采用这样低温发动机的火箭,因此被称为“冰箭”。中国氢氧发动机的主要型号如下:

YF-73,真空推力 4.5吨力,真空比冲425秒、总工作时间750秒。1984年首发,用于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第3级动力。
YF-75: 真空推力8吨,真空比冲438秒。1994年首发,用于长征3号甲、长征3号乙及长征3号丙运载火箭第3级。其改型YF-75D于 2006年开始研制,2014年进入验收阶段,准备用于长征5号的二级动力。
YF-77:真空推力约70吨,真空比冲约430秒,发动机500秒长程热试车已经成功,准备用于长征5号的芯一级动力。

图2-1.jpg (102.92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6-13 13:19 上传



图1:中国YF-77液氢液氧发动机

YF-77,也是今年长征5号发射的一大看点。兵器迷个人以为,这甚至是今年长征系列新箭发射最值得关注的一点。

为什么呢?

首先,氢氧发动机的研制,一直是中国液体发动机最大的一个短板。我兔到现在,真正成熟的产品也就是8吨级的YF-75。长征5号将要用在芯一级的这款YF77,在推力指标上相当于YF-75的9倍,技术进步有跨代之感,自然值得关注。

另一方面,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大幅度的进步,YF-77从2001年立项历经十年研制,进程坎坷不断。2004年6月18日首次全系统试车。2007年就先后四次500秒长程试车失败,官方评论为“国内外都罕见的重大技术障碍”、“缺乏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和工程经验,其研制难度(比YF-100)要大得多”。一直到2012年8月17日500秒长程热试车试验成功,YF-77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才获得艰难突破,此时距离立项已经过去11年,而此时累计试车只有22000秒,比同类发动机40000-60000秒的试车时间差的很远。该型发动机在十余年的研制过程中,全面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达12个大项、200多个小项。足见其研发之路的艰辛程度,如何不令人格外关注。

图2-2.jpg (153.82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6-13 13:19 上传


图2:YF-77发动机试车

对比之下,几乎同时立项研发的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2006年已经成功进行首次600秒长程试车(所需额定工作时间只有150秒)。2011年9月,以3台发动机验收成功为标志,六院已经研制120吨级基本型液氧煤油发动机数十台,累计试车超过32000秒。截至2013年8月,YF-100试车已超过上百次,累计点火工作时间已超过40000秒。YF-100的顺利研制,使得六院曾经认为2014年长征5号可以首发,结果至今却延宕了2年。直到2015年3月23日,YF-77作为长征5号芯一级动力系统第二次试车成功,才让研制方松了一口气。因为唯有如此,长征5号才能转入发射场合练走向首飞。因此,网上曾经诟病YF-100不给力造成长5的2014年首发打脸。其实,是开发进度不稳定的YF-77拖了长5首发全状态达标的后腿,才是真的。

还没上天的YF-77,其70吨的真空推力虽然已经比YF-75几乎高了一个数量级,但与国际主流液氢/液氧发动机相比,还是有巨大差距。比如,

日本H-IIA/B火箭上LE-7A的真空推力112吨;
欧洲阿丽亚娜5的火神2 (Vulcain 2)的真空推力137吨;

苏联1980年代研制成功150吨级的RD-0120液氢液氧发动机;
    后来又研制成功200吨级的RD-10120液氢液氧发动机

美国1960年达研制百吨级的J2氢氧发动机
用于美国航天飞机的SSME氢氧发动机推力达到了213吨
2002年首发的美国德尔塔4火箭的RS-68的真空推力344吨
用于登陆火星的SLS火箭动力RS-25发动机,在2015年已经进行了500
秒和650秒长程点火试验,预计2018-2020年发射。

图2-3.png (118.63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6-13 13:19 上传


图3:美国RS-68氢氧发动机

图2-4.jpg (82.84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6-13 13:19 上传


图4:美国RS-25氢氧发动机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除了70吨级的YF-77,中国还有没有更大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呢?


中国重型液氢/液氧发动机规划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1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国未来将发展重型液氢液氧发动机:即推力200吨级,真空推力为2460千牛、真空比冲为425秒的液体发动机。该型发动机预计2030年将用于长征9号重型运载火箭的二级级动力。


图2-5.png (52.55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6-13 13:19 上传


图5:200吨级氢氧发动机原理图

其技术难点如下:

1 大推力发动机高空点火与启动技术:需要合理分配发动起起动能量,安全可靠点火,平稳快速进入额定工况。如果点火和起动不当,会出现爆轰、压力峰甚至起动失败。需要进行理论与仿真计算、真空点火试验。
点评:液体发动机能够灵活多次点火起动,是对固体发动机的主要优势之一(有些小型脉冲式液体发动机甚至可以开关机25万次以上)。这有利于航天器推力-时间曲线的有效控制,对姿态和轨道调整是必须的,也是未来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技术的重要一环。但是液体发动机的点火时间比较长,有的甚至达到几秒钟。氢氧低温发动机起动时,还要先用液氢降温预冷,达到工作状态后才能真正点火。点火之后,在零点几秒内,发动机从0转速加速到每秒几万转;燃烧组件从环境温度达到3000-4000℃,起动过程的每个指令都必须精确到百分之几秒,甚至千分之几秒。而且非自燃推进剂还一个单独的点火系统,比如不容易点燃却容易爆炸的液氧/甲烷发动机,点火系统堪称其核心技术。

2 发动机结构动力学优化技术:确保发动机结构频率和动态刚度要求,且布局合理、结构紧凑、维护性好。需要数字仿真技术并设置高压液路补偿措施。
点评:200吨级发动机的结构,不是70吨级的简单放大。推进剂和燃料的混合比调节装置、补偿液路的管路布局等,大尺寸发动机振动控制和应力控制,都为结构力学优化设计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3 大热流、高效、稳定燃烧推力室技术:需采用多种综合技术措施抑制高频不稳定燃烧。需在身部与喷管上段再生冷却、喷管下段引入燃气冷却和辐射冷却相结合的方案,保证发动机可靠工作。
点评:推力室由推进剂喷嘴、燃烧室、喷管组件等组成,火箭推进剂通过喷注器注入燃烧室,经雾化、蒸发、混合和燃烧等过程生成燃烧产物,以高速2500-5000米/秒的高速从喷管中冲出而产生推力。高频横向不稳定燃烧(和低频纵向不稳定燃烧)是推力室正常工况的大敌,控制难度较大。而推力室中的燃烧室,内压力可达20MPa,温度为3000-4000℃。因此有效冷却是推力室持续工作的要求。这两点是推力室技术的要害。

4 超大尺寸、高效、轻质喷管技术:大面积比喷管延伸段出口直径大,是世界上尺寸最大的氢氧发动机喷管(原文如此)。采用分段设计和制造技术,分为轻质合金再生冷却和超大尺寸单壁涡轮排气冷却两段。
点评:这样的分段设计提高了冷却效率和降低了生产加工难度。但对喷管的应力控制和结构强度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分段的材料性质有差异,更需要注意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

5 低温、高效高抗汽蚀涡轮泵技术:泵入口压力低、效率高、转速高、温度低。采用高抗汽蚀诱导轮和新型低温、低泄漏组合式动密封技术,提高涡轮泵性能。
点评:涡轮泵由气体涡轮、燃料泵和氧化剂泵等组成。由涡轮带动泵,将来自贮箱的推进剂的压力由不足1兆帕提高到20兆帕,然后再送入发动机推力室。高性能涡轮泵可以将海水从海平面打到5000米高。据说YF-77就曾因为涡轮泵的质量问题影响了研制进度。高性能涡轮泵是液体发动机研制的核心技术之一。

6 制造与试验技术:大尺寸银锆铜饼材料与成型、高DN值混合陶瓷球轴承制造、高强度涡轮盘、大尺寸复杂结构钛合金和高温合金精密铸造、增强型钛合金异型材成型、高强度大尺寸特征合金薄壁管等新材料新工艺技术亟需攻关。需要发展高空模拟实验技术、试验台基础设施和火焰导流防护技术。
点评:材料、设备、工艺、试验……道道难关,层出不穷,这就是考验中国航天工业基础功力的型号,其意义非同一般。

看看这些不明觉厉的高大上技术难题,回过头来,客观地说,如果应用YF-77的长征5号以及后续火箭发射顺利,将证明中国已经跨过了大型液氢/液氧发动机研制的初级门槛。虽然前路遥远,但可以为14年后的200吨级氢氧机首发打下一定的技术基础。反之,如果遇到发射问题,或者即使发射成功但技术状态不稳定,则氢氧发动机的这块短板,就将还是压在中国航天人心头的一座大山。

2016年下半年,长征5号的首发,让我们一起凝神细看YF-77氢氧发动机的航天首秀吧。

氢氧发动机说完了,我们来说说另一种新型液体发动机。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本文已授权凤凰军事发表
所有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公开报道和公开出版物,如:
《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
《俄罗斯液体火箭发动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
《重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
《液氧/煤油发动机》。
《液氧/甲烷发动机》
本文引用了网上的所有图片,均归原作者所有,一并致谢!
更多文章,请见个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55885643_0_1.html




赶上了,接着看
看上瘾了,写的真不错
这个帖子我在航天版块看到过,映像非常深刻,特别是
“还没上天的YF-77,其70吨的真空推力虽然已经比YF-75几乎高了一个数量级,但与国际主流液氢/液氧发动机相比,还是有巨大差距。比如,
日本H-IIA/B火箭上LE-7A的真空推力112吨;
欧洲阿丽亚娜5的火神2 (Vulcain 2)的真空推力137吨;

苏联1980年代研制成功150吨级的RD-0120液氢液氧发动机;
    后来又研制成功200吨级的RD-10120液氢液氧发动机

美国1960年达研制百吨级的J2氢氧发动机
用于美国航天飞机的SSME氢氧发动机推力达到了213吨
2002年首发的美国德尔塔4火箭的RS-68的真空推力344吨
用于登陆火星的SLS火箭动力RS-25发动机,在2015年已经进行了500
秒和650秒长程点火试验,预计2018-2020年发射。”
还有
“就连军迷们一直不屑一顾的阿三,也在这方面的实际应用上暂时领先中国。2014年1月5日,印度空间组织在安得拉邦航天中心成功发射GSLV-D5运载火箭,该火箭的第三级首次成功应用了印度国产氢氧火箭发动机CE-20,使印度成为美、俄、欧、日、中之后,世界第六个具备低温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国家。而且印度的氢氧发动机首次出手就很有档次,其推力达到了20吨,超过中国8吨级的YF-75一倍还多(原文如此)”
这几段对比逻辑之混乱,在此类科普文章中,我生平仅见。
The581th_day 发表于 2016-6-13 16:06
这个帖子我在航天版块看到过,映像非常深刻,特别是
“还没上天的YF-77,其70吨的真空推力虽然已经比YF-75 ...
这里逻辑怎么混乱了?看不出来啊
前排留名并围观
The581th_day 发表于 2016-6-13 16:06
这个帖子我在航天版块看到过,映像非常深刻,特别是
“还没上天的YF-77,其70吨的真空推力虽然已经比YF-75 ...
呵呵,讲得不清楚,那么澄清下。

逻辑是,因为
1 YF-77与主流氢氧机比,推力差距巨大
2 YF-77尚未首飞,以中国实际应用的型号YF-75 8吨推力看,还比不上印度的CE-20的20吨。

所以,结论:中国氢氧机仍需努力。


兵器迷的天空 发表于 2016-6-13 17:03
呵呵,讲得不清楚,那么澄清下。

逻辑是,因为


兵器迷兄  你的不少科普文 我都看了 都很不错 。也涨姿势了。


这篇文章 有个错误  就是印度GSLV2 上面级采用的不是CE20  CE20是印度在研的燃气发生器循环20吨级氢氧机 现在应该开始热试车了  去年以前一直再进行各部件实验。进展还算顺利。

印度现在投入使用的是KVD1也叫CE7.1  是仿制俄罗斯的RD56M分级补燃机。不过制造商是俄印婆拉莫斯公司制造  印度现在还没有氢氧机涡轮泵 高温合金材料的制备制造能力  其核心部件都是俄罗斯提供 印度组装。

估计CE20 也会走这步道路。  印度在航天级超硬质合金材料领域差距相当大  先不说超硬质合金  就是坦克用的硬质合金钢俗称装甲钢 以及导弹用的高强度合金钢至今无法国产  主要是印度的工业热处理能力始终不过关  是的你没看错  印度现在最成熟的航天材料就是马氏体时效钢M200 M250系的。印度工业典型状态是重工业 化学工业能力低下 服务行业发展迅速。

另外日本的LE7A 虽然是分级补燃机 但其室压低  没有节流能力 实质上是个假分级补燃机。只动用了分级补燃的原理而已。


中日在液体发动机领域 现在是不分伯仲 在助推级液体发动机领域 中国领先液体煤油机这个万金油 在芯级大推力氢氧机领域日本领先  在高空氢氧机领域中国领先(YF75D的指标相当强大 潜力很足 世界第二高的氢泵转速 氧泵转速 室压和混合比达到美国RL10A4 RL10B2 欧洲芬奇同一级别  只是喷管面积比太保守采用YF75的面积比 还有就是双机并联的限制更多考虑密度比冲的原因所以比冲指标做低了  11院的YF75D单机型号所有指标不变 只把喷管面积比改为类似LE5B的110  都不用达到RL10A4 RL10B2的大喷管模式 就能达到比冲470秒)。印度在氢氧机领域现在还属于三流集团内成员。
兵器迷的天空 发表于 2016-6-13 17:03
呵呵,讲得不清楚,那么澄清下。

逻辑是,因为


兵器迷兄  你的不少科普文 我都看了 都很不错 。也涨姿势了。


这篇文章 有个错误  就是印度GSLV2 上面级采用的不是CE20  CE20是印度在研的燃气发生器循环20吨级氢氧机 现在应该开始热试车了  去年以前一直再进行各部件实验。进展还算顺利。

印度现在投入使用的是KVD1也叫CE7.1  是仿制俄罗斯的RD56M分级补燃机。不过制造商是俄印婆拉莫斯公司制造  印度现在还没有氢氧机涡轮泵 高温合金材料的制备制造能力  其核心部件都是俄罗斯提供 印度组装。

估计CE20 也会走这步道路。  印度在航天级超硬质合金材料领域差距相当大  先不说超硬质合金  就是坦克用的硬质合金钢俗称装甲钢 以及导弹用的高强度合金钢至今无法国产  主要是印度的工业热处理能力始终不过关  是的你没看错  印度现在最成熟的航天材料就是马氏体时效钢M200 M250系的。印度工业典型状态是重工业 化学工业能力低下 服务行业发展迅速。

另外日本的LE7A 虽然是分级补燃机 但其室压低  没有节流能力 实质上是个假分级补燃机。只动用了分级补燃的原理而已。


中日在液体发动机领域 现在是不分伯仲 在助推级液体发动机领域 中国领先液体煤油机这个万金油 在芯级大推力氢氧机领域日本领先  在高空氢氧机领域中国领先(YF75D的指标相当强大 潜力很足 世界第二高的氢泵转速 氧泵转速 室压和混合比达到美国RL10A4 RL10B2 欧洲芬奇同一级别  只是喷管面积比太保守采用YF75的面积比 还有就是双机并联的限制更多考虑密度比冲的原因所以比冲指标做低了  11院的YF75D单机型号所有指标不变 只把喷管面积比改为类似LE5B的110  都不用达到RL10A4 RL10B2的大喷管模式 就能达到比冲470秒)。印度在氢氧机领域现在还属于三流集团内成员。
csg 发表于 2016-6-13 16:54
这里逻辑怎么混乱了?看不出来啊
对比推力,不看比冲就是耍流氓。
兵器迷的天空 发表于 2016-6-13 17:03
呵呵,讲得不清楚,那么澄清下。

逻辑是,因为
结论正确,对比逻辑不正确。
对比推力,不看比冲,有毛意义?你这等于是为了得出这个结论,特意找的那些推力巨大但是其中有些发动机比冲一坨的型号。
偷喝工业酒精?找死
氢氧队伍有点青黄不接。
指望一个不会用OFFICE、很少能用流体软件的负责人搞出好东西还是比较难的。
The581th_day 发表于 2016-6-14 15:29
对比推力,不看比冲就是耍流氓。
您说的对,火箭发动机的两大核心指标:比冲和推力。

可是,YF-77的比冲415,差距不大啊。所以我没比。氢氧机比冲400以上都正常啊。

我们氢压机的差距主要就在推力上,所以我比推力。

您说话比较糙,有点怕。
The581th_day 发表于 2016-6-14 15:29
对比推力,不看比冲就是耍流氓。
那也不至于到“这几段对比逻辑之混乱,在此类科普文章中,我生平仅见”吧?有问题直接提就是喽。

而且,如果比冲差距不大的话,在对比中是可以不提的。
The581th_day 发表于 2016-6-14 15:29
对比推力,不看比冲就是耍流氓。
看推力、看比冲,还要看膨胀比和混合比,不然也是耍流氓。
漆室葵忧 发表于 2016-6-14 17:33
看推力、看比冲,还要看膨胀比和混合比,不然也是耍流氓。
推力、比冲、流量、混合比、室压、喷管扩张比、干质比…..参数多了去了。

是不是每个都要提,不提就是耍流氓?呵呵。

你们眼中的流氓,也太多了些。
兵器迷的天空 发表于 2016-6-15 17:32
推力、比冲、流量、混合比、室压、喷管扩张比、干质比…..参数多了去了。

是不是每个都要提,不提就是 ...
     举个例子,单看比冲,YF-75D比冲442并不算好看,但如果考虑到混合比6,喷管扩张比80,你会发现其实442的比冲很优秀。
兵器迷的天空 发表于 2016-6-13 17:03
呵呵,讲得不清楚,那么澄清下。

逻辑是,因为
印度的GE-20还没首飞,质子火箭是毒发不是液氧煤油,分级燃烧循环中的富氧燃烧和富燃燃烧不一样。
你要科普也得做足功课。


中国最强火箭发动机获突破 推力仍落后美日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41906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41905


[科普知识] 补课十年 中国新一代煤油发动机推力是美1/5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p;extra=&page=1

有人把凤凰网的文章转载过来了,说实话一些错误太明显了。我的回复语气有些冲。
你还是修改一下吧,别把错误的知识传播了。

中国最强火箭发动机获突破 推力仍落后美日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41906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41905


[科普知识] 补课十年 中国新一代煤油发动机推力是美1/5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p;extra=&page=1

有人把凤凰网的文章转载过来了,说实话一些错误太明显了。我的回复语气有些冲。
你还是修改一下吧,别把错误的知识传播了。

漆室葵忧 发表于 2016-6-15 17:38
举个例子,单看比冲,YF-75D比冲442并不算好看,但如果考虑到混合比6,喷管扩张比80,你会发现其实4 ...


您说的对。

我的意思是,各个指标合起来可以做综合判断,单个指标自身也不是就没有意义。另外,核心指标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三个层面都是可以讨论的。

比如:网上有详细的帖子说YF-75与YF-75D如何如何,比了7,8个指标,说“大有潜力”。我只拿一个指标说:YF-75的推力能超过10吨吗?

YF-75D,是膨胀循环。膨胀循环的优点特别多,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等,它适用于上面级和轨道转移飞行器、着陆飞行器、返回飞行器,等等。

但是...,膨胀循环有没有大推力型号?国外我没见过,国内专家反复验证,得出的结论也是能到10吨推力就不错了。那么混合比也好,喷管扩张比也好,最好落到实处,究竟达到8吨的YF-75D,“大有潜力”在哪儿?

1994年的YF-75已经是8吨推力了,2014年的YF-75D还是8吨。提高在哪儿?国内专家说了,可靠性大幅度提高、重复启动性有改善。推力,上不去。

进步,咱们承认。固有缺陷,也要面对,是吧。

说YF-75好,不是吹它;说它的缺点,也不是黑它。大家有见解,可以发表,但不需要动不动就说别人耍流氓。如果别人也这样说你,咱还是军事论坛吗?不成黑涩会了。

漆室葵忧 发表于 2016-6-15 17:38
举个例子,单看比冲,YF-75D比冲442并不算好看,但如果考虑到混合比6,喷管扩张比80,你会发现其实4 ...


您说的对。

我的意思是,各个指标合起来可以做综合判断,单个指标自身也不是就没有意义。另外,核心指标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三个层面都是可以讨论的。

比如:网上有详细的帖子说YF-75与YF-75D如何如何,比了7,8个指标,说“大有潜力”。我只拿一个指标说:YF-75的推力能超过10吨吗?

YF-75D,是膨胀循环。膨胀循环的优点特别多,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等,它适用于上面级和轨道转移飞行器、着陆飞行器、返回飞行器,等等。

但是...,膨胀循环有没有大推力型号?国外我没见过,国内专家反复验证,得出的结论也是能到10吨推力就不错了。那么混合比也好,喷管扩张比也好,最好落到实处,究竟达到8吨的YF-75D,“大有潜力”在哪儿?

1994年的YF-75已经是8吨推力了,2014年的YF-75D还是8吨。提高在哪儿?国内专家说了,可靠性大幅度提高、重复启动性有改善。推力,上不去。

进步,咱们承认。固有缺陷,也要面对,是吧。

说YF-75好,不是吹它;说它的缺点,也不是黑它。大家有见解,可以发表,但不需要动不动就说别人耍流氓。如果别人也这样说你,咱还是军事论坛吗?不成黑涩会了。
兵器迷的天空 发表于 2016-6-15 20:32
您说的对。

我的意思是,各个指标合起来可以做综合判断,单个指标自身也不是就没有意义。另外,核心指 ...
YF75是燃气发生循环,YF-75D是闭式膨胀循环。你是笔误呢,还是原来不知道?
瀚海百丈冰 发表于 2016-6-15 19:27
印度的GE-20还没首飞,质子火箭是毒发不是液氧煤油,分级燃烧循环中的富氧燃烧和富燃燃烧不一样。
你要 ...

多谢指教!!!

1 CE-20,估计是我错了。我引用的陶慕剑的文章,没去深究。
2 质子号,我肯定错了。手里有俄罗斯的火箭参数表,看串了一列,结果...
3 富氧燃烧,估计你我理解的有不同,再说。

不止以上几个,还有硬伤。非常抱歉。我已经在写专门的更正帖了。本系列第五篇发出后,立刻发出。

再次感谢您的指正!!!

瀚海百丈冰 发表于 2016-6-15 20:44
YF75是燃气发生循环,YF-75D是闭式膨胀循环。你是笔误呢,还是原来不知道?


YF-75是燃气循环?我真不知道一直以为是膨胀,改了。
您是行家!

不过,有一点我也和您说一下。

“官媒在发文时从来都是说“中国也由此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作者到这里把“液氧煤油”四个字给吞了,然后拿着SSME这个液氢/液氧发动机来讽刺中国。若说前面把掌握没掌握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的技术和能不能重复使用联系在一起,是不了解火箭发动机或者是关于火箭发动机的另类思考,还说的过去,这里呢?摆明的就是黑。”

这个,您有些过了吧。

1 我业余熬夜的目的,是黑中国航天吗?
2 真的官媒从来都是加了液氧煤油四个字的吗?要不要截图给你?国- 资- 委的。
3 我有错误,您指正批评,欢迎,学习,佩服,大家是朋友。别说左左右右的事,别诛心,别阴谋论。谢了。

欢迎来我的博客看看,就知道我是不是反官方黑中国了。

http://blog.sina.com.cn/u/1455885643
瀚海百丈冰 发表于 2016-6-15 20:44
YF75是燃气发生循环,YF-75D是闭式膨胀循环。你是笔误呢,还是原来不知道?


YF-75是燃气循环?我真不知道一直以为是膨胀,改了。
您是行家!

不过,有一点我也和您说一下。

“官媒在发文时从来都是说“中国也由此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作者到这里把“液氧煤油”四个字给吞了,然后拿着SSME这个液氢/液氧发动机来讽刺中国。若说前面把掌握没掌握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的技术和能不能重复使用联系在一起,是不了解火箭发动机或者是关于火箭发动机的另类思考,还说的过去,这里呢?摆明的就是黑。”

这个,您有些过了吧。

1 我业余熬夜的目的,是黑中国航天吗?
2 真的官媒从来都是加了液氧煤油四个字的吗?要不要截图给你?国- 资- 委的。
3 我有错误,您指正批评,欢迎,学习,佩服,大家是朋友。别说左左右右的事,别诛心,别阴谋论。谢了。

欢迎来我的博客看看,就知道我是不是反官方黑中国了。

http://blog.sina.com.cn/u/1455885643
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国家。该型发动机将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动力系统,为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据介绍,该型发动机是我国首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无毒无污染等特点。它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的技术空白,缩短了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奠定了我国未来航天动力系统发展的技术基础。

写东西为了做科普,先要保证写的东西正确。
冒昧的问一句,你关注火箭发动机大约多长时间了?我没有别的意思,火箭发动机这一块知识比较零碎,如果不去读专业书籍,靠业余时间爱好、了解,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何况还有不同时代、不同型号的各个发动机参数需要一些记忆、背诵。
兵器迷的天空 发表于 2016-6-15 20:54
YF-75是燃气循环?我真不知道一直以为是膨胀,改了。
您是行家!
刚才我看成是你让我找国资委关于YF-100的发文,我没见过,弄了一个《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国资委的截图你发一下吧。

另外,你是怎么理解富氧燃烧的?
中国最强火箭发动机获突破 推力仍落后美日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41906
h ...
楼猪起这些标题就是故意拿来黑的吧?

发动机不看重量直接比较推力?
抗中主力认怂党 发表于 2016-6-15 21:38
楼猪起这些标题就是故意拿来黑的吧?

发动机不看重量直接比较推力?
凤凰网的标题不是楼主起的,是凤凰网自己起的。不把标题弄得那什么一点怎么吸引眼球。
瀚海百丈冰 发表于 2016-6-15 21:44
凤凰网的标题不是楼主起的,是凤凰网自己起的。不把标题弄得那什么一点怎么吸引眼球。
对的,这是我对标题党非常反感的原因。已经和凤凰说过几次了,标题要慎重。但是...
兵器迷的天空 发表于 2016-6-15 20:32
您说的对。

我的意思是,各个指标合起来可以做综合判断,单个指标自身也不是就没有意义。另外,核心 ...
说YF-75D大有潜力其实也没什么问题

老美的膨胀循环氢氧机RL-10在1963年就首飞
起初推力还不到7吨 比冲444秒

多年下来持续的改进与使用中
推力已经增加到了11吨
有延伸喷管的型号比冲达到462秒

而且未来的EUS上面级也会是四台RL-10并联

瀚海百丈冰 发表于 2016-6-15 21:18
刚才我看成是你让我找国资委关于YF-100的发文,我没见过,弄了一个《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国资委的截图你 ...


谢谢您的道歉。更谢谢您的指正。

理性讨论,怎么都成。我从来不骂人,也不希望别人骂我。叫我楼猪的,概不回复。

国资委,毕竟是官媒,要慎重。估计你是圈内的,我纯业余。帮我看看,如果觉得可以,我再专帖发给大家。

毕竟,我提出来是为了明确技术概念,不是骂官方黑中国。中国航天走到这一步,不容易,是中国人的就该明白这一点。




瀚海百丈冰 发表于 2016-6-15 21:18
刚才我看成是你让我找国资委关于YF-100的发文,我没见过,弄了一个《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国资委的截图你 ...


谢谢您的道歉。更谢谢您的指正。

理性讨论,怎么都成。我从来不骂人,也不希望别人骂我。叫我楼猪的,概不回复。

国资委,毕竟是官媒,要慎重。估计你是圈内的,我纯业余。帮我看看,如果觉得可以,我再专帖发给大家。

毕竟,我提出来是为了明确技术概念,不是骂官方黑中国。中国航天走到这一步,不容易,是中国人的就该明白这一点。

图1.png (83.5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6-15 22:21 上传




兵器迷的天空 发表于 2016-6-15 22:24
谢谢您的道歉。更谢谢您的指正。

理性讨论,怎么都成。我从来不骂人,也不希望别人骂我。叫我楼猪的 ...


我不是圈内人物,只是单纯爱好者,本论坛圈内的有两位@老王是好人 @歼击风
我的水平有限,你如果想找人帮你看看文章,可以问问@论坛游侠 @楠宫萧vn 以及本版的各位版主和贵宾,他们都是了解技术的。
兵器迷的天空 发表于 2016-6-15 22:24
谢谢您的道歉。更谢谢您的指正。

理性讨论,怎么都成。我从来不骂人,也不希望别人骂我。叫我楼猪的 ...


我不是圈内人物,只是单纯爱好者,本论坛圈内的有两位@老王是好人 @歼击风 。
我的水平有限,你如果想找人帮你看看文章,可以问问@论坛游侠 @楠宫萧vn 以及本版的各位版主和贵宾,他们都是了解技术的。

兵器迷的天空 发表于 2016-6-15 20:46
多谢指教!!!

1 CE-20,估计是我错了。我引用的陶慕剑的文章,没去深究。


富燃燃烧和富氧燃烧,是指在燃气发生器(预燃室)中是还原剂多还是氧化剂多。
富氧燃烧,以RD-120液氧煤油发动机为例,其燃气发生器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比是 53.84:1,氧化剂要多得多,这样燃烧后的高温高压“氧化剂”燃气对涡轮泵的腐蚀性很大,所以采用富氧燃烧一定要做好涡轮泵的抗氧化技术。
富氧燃烧,以F-1液氧煤油发动机为例,其燃气发生器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比是 0.416:1,氧化剂就很少了,这样燃烧后的高温高压“还原剂”燃气对涡轮泵的腐蚀性很小,甚至没有,所以采用富燃燃烧对涡轮泵的抗氧化技术要求不多。
为什么富燃燃气没有强氧化性,因为富燃燃气本身是还原剂。具体要复习高中化学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

美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富氧燃烧的发动机投入使用。
那就是说现在美国就连YF-100这种“小”发动机它都做不出来。

下面是美国在富氧燃烧的努力。
美国曾经有两款分级燃烧循环的液氧煤油发动机,采用富氧燃烧,就是RS-84和TR-107,但是没有研制完成就下马了,正在进行AR-1也是分级燃烧循环,也要采用富氧燃烧,但是即便一切顺利,最早也得等到2019年才能飞。
BE-4        不知采用的是富燃燃烧还是富氧燃烧。
SpaceX的猛禽2必须要突破涡轮泵的抗氧化技术,因为它是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
兵器迷的天空 发表于 2016-6-15 20:46
多谢指教!!!

1 CE-20,估计是我错了。我引用的陶慕剑的文章,没去深究。


富燃燃烧和富氧燃烧,是指在燃气发生器(预燃室)中是还原剂多还是氧化剂多。
富氧燃烧,以RD-120液氧煤油发动机为例,其燃气发生器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比是 53.84:1,氧化剂要多得多,这样燃烧后的高温高压“氧化剂”燃气对涡轮泵的腐蚀性很大,所以采用富氧燃烧一定要做好涡轮泵的抗氧化技术。
富氧燃烧,以F-1液氧煤油发动机为例,其燃气发生器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比是 0.416:1,氧化剂就很少了,这样燃烧后的高温高压“还原剂”燃气对涡轮泵的腐蚀性很小,甚至没有,所以采用富燃燃烧对涡轮泵的抗氧化技术要求不多。
为什么富燃燃气没有强氧化性,因为富燃燃气本身是还原剂。具体要复习高中化学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

美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富氧燃烧的发动机投入使用。
那就是说现在美国就连YF-100这种“小”发动机它都做不出来。

下面是美国在富氧燃烧的努力。
美国曾经有两款分级燃烧循环的液氧煤油发动机,采用富氧燃烧,就是RS-84和TR-107,但是没有研制完成就下马了,正在进行AR-1也是分级燃烧循环,也要采用富氧燃烧,但是即便一切顺利,最早也得等到2019年才能飞。
BE-4        不知采用的是富燃燃烧还是富氧燃烧。
SpaceX的猛禽2必须要突破涡轮泵的抗氧化技术,因为它是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
预祝CZ7、CZ5首发成功
兵器迷的天空 发表于 2016-6-15 20:32
您说的对。

我的意思是,各个指标合起来可以做综合判断,单个指标自身也不是就没有意义。另外,核心 ...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e=1&tid=2094882

YF-75D推力9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