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鸦片战争【英国火枪】vs【中国弩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39:44
原帖地址:http://club.pchome.net/topic_1_15_1864135__.html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鸦片战争的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鸟铳长矛不敌英国的洋枪。但是实际上的差距是多少呢?就让从火枪和弓弩的对比上看看其差别。按照何立波《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武器装备之比较》一文,在鸦片战争中,英军使用的火枪型号为两种: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和Baker前装滑膛燧发火枪。以下是两种枪的参数:

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枪长1.42米,枪管口径0.76英寸,子弹口径0.71英寸。这种枪还有一种更早期的长型号(long land pattern)。该型枪曾经在拿破伦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等战争中被大量使用,英国装备过大约300万支该种火枪。

Baker 前装线膛燧发火枪。1.16米长,0.75英寸口径,使用和Brown Bes相同口径的子弹。滑膛式Baker的资料没找到。照说Baker的滑膛枪只在1800年和英国陆军及东印度公司有合约,不该在1840年仍然有使用。而且做的规格应该就是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规格。参考鸦片战争中两种枪的射速,Baker的射速相当于Brown Bess的2/3。如果都是滑膛枪的话差别不该那么大。我认为在鸦片战争中使用的伯克式燧发枪应该就是上面这把线膛枪。

为了方便对比,我在这里引入中国一种著名的远程武器——神臂弓的资料。大家可能认为我在冒傻气,拿宋代的弩箭和19世纪的火枪相提并论,哪有的比?别着急,且听我慢慢道来。神臂弓这是我国宋代大量使用的一种弩弓,式样是从西夏流入的。弩身长三尺二寸(约一公尺),弩弓长四尺五寸八分(1.43公尺),两弭各长九寸二分(0.29公尺),弝长四寸,两闪(弝和弭之间)各长一尺一寸一分,弦长二尺五寸(0.78公尺)。箭长数寸。但凡我们评价一样远程武器的优劣,不外呼考虑三点:射程,射速,杀伤力。如果从经济上说,还要考虑造价和制造周期,以及训练周期。先说射程,按照记录,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最大射程是300码左右,有效杀伤射程约80码(约72米,一说50码,即45米),超出这个距离被打中的人可说是运气极背。英国陆军的汉格上校(Col. George Hanger)上校在1814年写下这么一段话:如果一个士兵的枪膛不是制造得很糟的话(许多都很糟),可以打中80码外的人形靶、甚至是100码;但是如果一个士兵在150码外被敌人用一支平常的枪瞄准并打伤的话,那么他真的就是非常倒霉了;至于想用一支平常的枪射击200码外的人的话,你不如改为射击月亮,两者打中目标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大家可记得电影《与狼共舞》的开头,一心想死的男主人公策马在南军阵前来回跑了两趟,竟然毫发无伤,其实是相当写实的。当时美国南方工业不发达,南军武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一支Whitworth线膛枪要价美金500大元,可以买20 头牛。所以南军没多少支线膛枪。滑膛枪的准确性又那么的差,打不中策马狂奔的人一点都不奇怪。但是南军如果想依样画瓢那一定会死的相当难看,北方军的武器全部在大陆制造,一支sharpes线膛步枪只卖43元。所以多数是线膛枪。扯远了,赶紧兜回来。
Baker线膛枪的最大射程因为膛线的缘故射程有所下降。但是得益于膛线的稳定作用,其有效射程有200米以上。不过由于射速很低,英军并未大量装备线膛枪。原因在后面祥述。古代弓弩的普遍最大射程为300米左右,而神臂弓的最大射程更是达到了500余米,而且准确率很高,可以精确瞄准。欧洲到现代也还有弓弩射击比赛。一个训练有素的弩手可以准确地命中200码外一个瑞典著名的神射手威廉.泰尔射中自己儿子头上的苹果用的就是弩弓而不是弓箭。如果那个总督使坏让他用滑膛枪去射,估计小泰的脑袋就要开花了。下面这个是瑞士的泰尔父子铜像,眼力好的朋友可以看到泰尔肩上扛着的弩弓,儿子手上捧着被木羽箭(英文叫bolt,有别于弓箭arrow)洞穿的苹果。然后再来看射速,英国在18世纪已经采取纸包弹药以利装填,整个程序还是快不起来。按照官方训练手册的记录,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发射一次需要经过12个步骤,1834年时英国陆军测试使用雷管的前膛枪时的记录显示,即使是技术纯熟的士兵每分钟射速也不过三发;这还是在没有战斗压力下的成绩。在实战时,由于种种因素影响,能够维持每分钟两发就算不错了。而且士兵在战场上慌乱之际非常容易出错。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在装填后忘了将通条抽出枪管,一扣扳机,通条就不知道飞到那里去了,自然无法再装填。另外常见的错误是在忙乱之间误将弹头而非火药先塞入枪口,造成不发弹,士兵只能退出行列到后面慢慢把弹头挖出来。


大家不难想象用通条去挖装填了火药和子弹的枪管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就这还算是先知先觉,要知道当时火枪是队列齐发的,那么多枪一起发射的情况下许多士兵在战斗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开枪,有没有哑火,往往多次装弹。在1863年美国内战的盖兹堡战役后北军清理战场,发现双方士兵遗留在战场上的 37,574支步枪中,枪管中还有子弹的有24,000支,其中有一颗弹头的有6,000支,误塞了两颗弹头的有12,000支,塞了3到10颗弹头的有 6,000支,最高记录是一支枪中塞了23颗弹头,怎一个强字了得!

比较起滑膛枪,Baker线膛枪就更麻烦了,由于使用线膛枪的时候弹头与膛线必须紧密咬合,无法像滑膛枪一样使用直径较枪管内径还小的弹丸,因此前膛来复枪的装弹十分困难而耗时。射速一分钟有一发就算不错了。为求维持大量火力,当时各国的正规部队仍然配备滑膛枪,只有少数前卫部队(skirmisher)才配备线膛枪。直到1849年,法国陆军上尉Claude-Etienne Minie发明了弹底有凹孔的弹头,子弹发射时的气体会经由这个凹孔将弹头底部撑大,跟枪管的膛线咬合;这么一来,弹头直径可以做得比枪膛内径小,才解决了前膛来复枪装填困难的问题。再来看神臂弓,这东西的射速大约是3-4发每分钟,而且操作十分简便,简单到大家很难想象竟会有人能装错。下图是神臂弓的装填过程。唯一的问题是神臂弓需要人手拉弦,发射次数太多容易疲劳,速度会减低。可是火枪连续发射以后一样会因枪管发热造成炸膛或者子弹威力减弱的情况。

最后说说破坏力,不论是Brown Bess还是Baker火枪,用的子弹口径都一样,威力相当不错,因为铅弹体积小,力量集中,常常嵌入骨头里面无法取出。而且子弹在体内的弹道通常都不是直线,造成的伤害是普通冷兵器不及的。神臂弓的穿透力甚至比火枪子弹更强,按照记录它发出的弩箭可以穿透两层铁甲,连普通火枪子弹都未必能做到。但是破坏力却不如枪弹,伤口也比较容易处理。但是弩箭也有优点:可以涂毒或者加装炸药。再说造价,神臂弓的材料是山桑木做的弩身,檀木做的弩梢,铜制的扳机,麻绳做的弦。照说造价也还是神臂弓便宜。在中国不会找不到木匠做这个吧?

按照这样推断,如果当时中国以神臂弓作武器,使用同样的阵列和英军对抗,失败的很可能是英军。可惜清朝不但不重视火器,连弓弩都不重视,这样的战斗只能在帝国时代里面去体验了。顺便说说英军的火炮当时使用的是葡萄弹,用一个很薄的容器内装大量的铁弹丸,发射后容器爆裂,里面的铁弹丸将形成大面积的散射,威力极大,在鸦片战争中一次能杀伤几十人。但是比这种炮弹更先进的开花蛋在明清时代已经在中国生产并使用过了。说了这么多,大家不难发现其实直到1840年,火枪仍然没能完全超越中国13世纪使用的弩箭。中国当时别说创新,只需将以前所掌握的拿出来,也不难取得胜利。清朝的失败,首先是政府懦弱上的失败,然后才是技术上的失败。




请各位点评,:handshake原帖地址:http://club.pchome.net/topic_1_15_1864135__.html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鸦片战争的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鸟铳长矛不敌英国的洋枪。但是实际上的差距是多少呢?就让从火枪和弓弩的对比上看看其差别。按照何立波《鸦片战争时中英双方武器装备之比较》一文,在鸦片战争中,英军使用的火枪型号为两种: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和Baker前装滑膛燧发火枪。以下是两种枪的参数:

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枪长1.42米,枪管口径0.76英寸,子弹口径0.71英寸。这种枪还有一种更早期的长型号(long land pattern)。该型枪曾经在拿破伦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等战争中被大量使用,英国装备过大约300万支该种火枪。

Baker 前装线膛燧发火枪。1.16米长,0.75英寸口径,使用和Brown Bes相同口径的子弹。滑膛式Baker的资料没找到。照说Baker的滑膛枪只在1800年和英国陆军及东印度公司有合约,不该在1840年仍然有使用。而且做的规格应该就是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规格。参考鸦片战争中两种枪的射速,Baker的射速相当于Brown Bess的2/3。如果都是滑膛枪的话差别不该那么大。我认为在鸦片战争中使用的伯克式燧发枪应该就是上面这把线膛枪。

为了方便对比,我在这里引入中国一种著名的远程武器——神臂弓的资料。大家可能认为我在冒傻气,拿宋代的弩箭和19世纪的火枪相提并论,哪有的比?别着急,且听我慢慢道来。神臂弓这是我国宋代大量使用的一种弩弓,式样是从西夏流入的。弩身长三尺二寸(约一公尺),弩弓长四尺五寸八分(1.43公尺),两弭各长九寸二分(0.29公尺),弝长四寸,两闪(弝和弭之间)各长一尺一寸一分,弦长二尺五寸(0.78公尺)。箭长数寸。但凡我们评价一样远程武器的优劣,不外呼考虑三点:射程,射速,杀伤力。如果从经济上说,还要考虑造价和制造周期,以及训练周期。先说射程,按照记录,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的最大射程是300码左右,有效杀伤射程约80码(约72米,一说50码,即45米),超出这个距离被打中的人可说是运气极背。英国陆军的汉格上校(Col. George Hanger)上校在1814年写下这么一段话:如果一个士兵的枪膛不是制造得很糟的话(许多都很糟),可以打中80码外的人形靶、甚至是100码;但是如果一个士兵在150码外被敌人用一支平常的枪瞄准并打伤的话,那么他真的就是非常倒霉了;至于想用一支平常的枪射击200码外的人的话,你不如改为射击月亮,两者打中目标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大家可记得电影《与狼共舞》的开头,一心想死的男主人公策马在南军阵前来回跑了两趟,竟然毫发无伤,其实是相当写实的。当时美国南方工业不发达,南军武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一支Whitworth线膛枪要价美金500大元,可以买20 头牛。所以南军没多少支线膛枪。滑膛枪的准确性又那么的差,打不中策马狂奔的人一点都不奇怪。但是南军如果想依样画瓢那一定会死的相当难看,北方军的武器全部在大陆制造,一支sharpes线膛步枪只卖43元。所以多数是线膛枪。扯远了,赶紧兜回来。
Baker线膛枪的最大射程因为膛线的缘故射程有所下降。但是得益于膛线的稳定作用,其有效射程有200米以上。不过由于射速很低,英军并未大量装备线膛枪。原因在后面祥述。古代弓弩的普遍最大射程为300米左右,而神臂弓的最大射程更是达到了500余米,而且准确率很高,可以精确瞄准。欧洲到现代也还有弓弩射击比赛。一个训练有素的弩手可以准确地命中200码外一个瑞典著名的神射手威廉.泰尔射中自己儿子头上的苹果用的就是弩弓而不是弓箭。如果那个总督使坏让他用滑膛枪去射,估计小泰的脑袋就要开花了。下面这个是瑞士的泰尔父子铜像,眼力好的朋友可以看到泰尔肩上扛着的弩弓,儿子手上捧着被木羽箭(英文叫bolt,有别于弓箭arrow)洞穿的苹果。然后再来看射速,英国在18世纪已经采取纸包弹药以利装填,整个程序还是快不起来。按照官方训练手册的记录,Brown Bess前膛燧发火枪发射一次需要经过12个步骤,1834年时英国陆军测试使用雷管的前膛枪时的记录显示,即使是技术纯熟的士兵每分钟射速也不过三发;这还是在没有战斗压力下的成绩。在实战时,由于种种因素影响,能够维持每分钟两发就算不错了。而且士兵在战场上慌乱之际非常容易出错。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就是在装填后忘了将通条抽出枪管,一扣扳机,通条就不知道飞到那里去了,自然无法再装填。另外常见的错误是在忙乱之间误将弹头而非火药先塞入枪口,造成不发弹,士兵只能退出行列到后面慢慢把弹头挖出来。


大家不难想象用通条去挖装填了火药和子弹的枪管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就这还算是先知先觉,要知道当时火枪是队列齐发的,那么多枪一起发射的情况下许多士兵在战斗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开枪,有没有哑火,往往多次装弹。在1863年美国内战的盖兹堡战役后北军清理战场,发现双方士兵遗留在战场上的 37,574支步枪中,枪管中还有子弹的有24,000支,其中有一颗弹头的有6,000支,误塞了两颗弹头的有12,000支,塞了3到10颗弹头的有 6,000支,最高记录是一支枪中塞了23颗弹头,怎一个强字了得!

比较起滑膛枪,Baker线膛枪就更麻烦了,由于使用线膛枪的时候弹头与膛线必须紧密咬合,无法像滑膛枪一样使用直径较枪管内径还小的弹丸,因此前膛来复枪的装弹十分困难而耗时。射速一分钟有一发就算不错了。为求维持大量火力,当时各国的正规部队仍然配备滑膛枪,只有少数前卫部队(skirmisher)才配备线膛枪。直到1849年,法国陆军上尉Claude-Etienne Minie发明了弹底有凹孔的弹头,子弹发射时的气体会经由这个凹孔将弹头底部撑大,跟枪管的膛线咬合;这么一来,弹头直径可以做得比枪膛内径小,才解决了前膛来复枪装填困难的问题。再来看神臂弓,这东西的射速大约是3-4发每分钟,而且操作十分简便,简单到大家很难想象竟会有人能装错。下图是神臂弓的装填过程。唯一的问题是神臂弓需要人手拉弦,发射次数太多容易疲劳,速度会减低。可是火枪连续发射以后一样会因枪管发热造成炸膛或者子弹威力减弱的情况。

最后说说破坏力,不论是Brown Bess还是Baker火枪,用的子弹口径都一样,威力相当不错,因为铅弹体积小,力量集中,常常嵌入骨头里面无法取出。而且子弹在体内的弹道通常都不是直线,造成的伤害是普通冷兵器不及的。神臂弓的穿透力甚至比火枪子弹更强,按照记录它发出的弩箭可以穿透两层铁甲,连普通火枪子弹都未必能做到。但是破坏力却不如枪弹,伤口也比较容易处理。但是弩箭也有优点:可以涂毒或者加装炸药。再说造价,神臂弓的材料是山桑木做的弩身,檀木做的弩梢,铜制的扳机,麻绳做的弦。照说造价也还是神臂弓便宜。在中国不会找不到木匠做这个吧?

按照这样推断,如果当时中国以神臂弓作武器,使用同样的阵列和英军对抗,失败的很可能是英军。可惜清朝不但不重视火器,连弓弩都不重视,这样的战斗只能在帝国时代里面去体验了。顺便说说英军的火炮当时使用的是葡萄弹,用一个很薄的容器内装大量的铁弹丸,发射后容器爆裂,里面的铁弹丸将形成大面积的散射,威力极大,在鸦片战争中一次能杀伤几十人。但是比这种炮弹更先进的开花蛋在明清时代已经在中国生产并使用过了。说了这么多,大家不难发现其实直到1840年,火枪仍然没能完全超越中国13世纪使用的弩箭。中国当时别说创新,只需将以前所掌握的拿出来,也不难取得胜利。清朝的失败,首先是政府懦弱上的失败,然后才是技术上的失败。




请各位点评,:handshake
同意最后一句话,技术上的失败是次要的.

不过反过来说技术:火枪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比较容易规模化生产和装备,随着装备数量的扩大,造价会越来越低,而弓弩的生产则需要熟练的工匠还有大量的时间.造价和生产数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此外,当时对于弓弩技术进步的潜力已经不大了,而当时火枪的技术仍在突飞猛进.
林则徐认为英军“器良技熟,胆壮心齐”,这话不是白说的。
八旗属于步兵战兵的马甲、领催、小甲之类的就不考虑了。乌兰泰在挑选驻防八旗加强到广西剿灭太平军前线时,就曾经奏称:“驻防八旗已多不习刀矛,弓箭十无五中…………唯今所恃,唯以鸟铳…………”驻防八旗如此,京师八旗也不过如此。当乌兰泰以原秦定三的黔兵2000别领一部后,所带驻防八旗兵也“唯以奴才所带鸟枪发给教习…………黔兵杂以刀矛。”才教习完毕之后,攻打永安一役,八旗兵杂以威宁兵数百守炮位,被7名太平军士兵持长矛短刀就追得丢弃大小炮位十余,投身激流,宁愿淹死也不肉搏。
八旗马队,八旗马队以吉林、黑龙江马队和蒙古马队为主。吉林黑龙江马队6000,曾经是江北大营主力,可偏偏就是这支主力,在和太平军肉搏当中,望风溃散,甚至有“不及逃跑,下马跪受贼刃者”蒙古马队素称劲悍,但是在僧王和胜保麾下的时候,于太平军北伐部队民马杂凑成的马队对战的时候,也是撒丫子时候居多。天津知县谢子澄一次亲自率队攻扑独流木城,蒙古马队以为后殿,结果谢子澄被太平军士兵以长矛刺死的时候,蒙古马队数百在后观望不前,当太平军挺矛上前的时候。“…………轰然溃散,有遁至静海,无鞋无钱,向民间丐食者…”怯懦如此,真是丢光了老祖宗的脸。
而鸦片战争的时候,只要英国人列队整齐的前进到100米处,齐射,然后刺刀冲锋(标准的拿破仑时代步兵战术),清朝的军队就已经基本上溃退干净了。另外,定海那么多八旗绿营将士殉城,也是洋鬼子白刃突击拿下来的,洋鬼子死2个,伤15个。

所以换什么都一样,一支畏惧命令甚于畏惧死亡的军队拿着削尖的木棍也能战胜畏战枪炮武装的军队。
拿破仑战争中的步兵http://bbs.qichetuangou.com/read.php?tid-9746.html
说得真好,终于解惑
我一直奇怪那个年代的火器怎么就能完败弓箭呢?
以前见到电视剧里面清军骑兵队猛烈冲锋
最后全部死在少数外国联军的枪炮下----这个我就不解了
现在看来,应该是未战先溃
中国军队被清朝败坏到这种战斗程度应该是直到了国共两党时期才慢慢扭转
到了抗战结束才真正重新恢复
抗美援朝到达顶峰
现在----不知道到什么程度的说:$
三元里抗英斗争中,英军马德拉斯步兵团一个连迷路被乡勇包围,几乎一万多人对英军不到二百人,天降大雨火枪失灵,英军完全凭借白刃战突围而出和大部队会合,总共死了六个人。鸦片战争后十四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曾有英军一个排四十人以白刃战击退俄军两千人的记录。
白刃战很多人会被吓尿裤子的,宿北战役两个旅的士兵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以连方阵刺刀冲锋打垮对方两个师,是多么震撼人心和壮观。要是拍出来,什么BOB,大兵都要靠边站,不过这种绝对血腥的影片能不能上映都是个问题。
]]
乾隆年间福康安曾帅清军痛欧廓尔喀人,他对英国佬的装备和战法很藐视,我觉得不是完全因为他的自大与无知。
就算清军拿长矛,英军一样拿长矛,一样是清军被打得稀里哗啦。
]]
我觉得最有本钱与前装枪对抗的应该是强弩,光是躺在地上用腿蹬上弦的弩威力和射程均十分可观,射速也不低,事实上很少见到史料记载清军使用弩。不知道这是否也算清军的装备失败案例。
都是为了钱,咋差距就这么大呢:lol
清军的战术很单一,仅以正面防守为主,完全忽视侧面和背面的防护,而且老以为英夷不擅长步战,只有船坚炮利。而英军经常以火炮正面轰击,步兵从侧后冲击,清军一接触才知道原来英夷腿脚也是很灵便的。
清军互相打炮还能坚持,遇到人家刺刀冲锋就崩溃了,欧洲人在那会还是很崇尚白刃战的,日本人的刺刀冲锋还不是跟欧洲人学的么
太平军前期取得那么大的胜利看来是清军望风溃散的时候居多~~~:D
原帖由 PRSOV 于 2008-1-2 19:48 发表
我觉得最有本钱与前装枪对抗的应该是强弩,光是躺在地上用腿蹬上弦的弩威力和射程均十分可观,射速也不低,事实上很少见到史料记载清军使用弩。不知道这是否也算清军的装备失败案例。

中世纪末期意大利的弩弓已经做的很强了 为什么人家都换成火枪了?正说明弩弓综合起来处于劣势 弩弓射速虽高 但人的体力有限
弓箭的杀伤力和花费体力成正比 而且能携带弓箭的数量也是不多的 枪弹+火药就等带很多 而且火枪配刺刀可以近战 远近皆宜
火枪兵训练也更容易 对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低
神臂弓370米上还能穿木半寸 这样的弩 肯定不是一般的弩弓 脚踏弩也是要用手拉腰提 他能达到的威力和你的臂力腰力成正比 同样的欧洲脚踏弩弓 以西方人的体力 也达不到370米
像神臂弓这样的弩 应该是依靠机关来多次张紧的 你当然可以慢慢的花上十分钟来张紧一把弩
这样的话 没开几次你就没力气了 弩箭的空气阻力是很大的 能在370米上还有这么大威力的箭 想必这支箭的重量也非比寻常 7.62x39与5.45x39相比 远距离存能大很多 就是因为弹头重
连枪弹这种阻力小的都对重量如此敏感 何况是弩箭呢 这七七八八加起来 我们也可以看得出神臂弓本质就是一个机弩 也许它确实能够单兵使用 前提是你要扛的动几十斤的弩 还要带上一斤一支的箭
这个帖子好,本官很少来参与轻武器的讨论

其实清军不装备弩的本质原因还是省钱。

另外,我认为英军强大的地方不是其白刃战能力而且其的军制领先,令行禁止。清军当时号令不齐,训练也没有英军这样系统。而白刃战能力看的就是部队的组织度,因此,清军肉搏屡屡失利也是必然的
社会落后,政治腐败,兵制涣散,思想僵化,战术拙劣……
清军当年被打的满地找牙确实是自身的落后所致,但这个落后并非单纯的技术落后,而是体制不行:D 今天PLA装备确实日益精进,但体制么……:D
战斗精神还是很重要的,不然,再好武器放在懦夫手中也是只是一根烧火棍。
当时清军对于英军的武器战术可谓一窍不通.
15楼的说法我觉得还有待讨论。
前装火枪和弩比射速,弩占优,即使是腿蹬弩也是如此。比有效射程,就LZ的资料看来,如果弩和箭制作恰当,应该还超越前装火枪,对付当时没穿盔甲的英军应该没问题,只是威力上弩确实要差一些。如果利用两排或三排弩手齐射技术,对火枪手威胁是不小的。
中世纪火枪的兴起,与其威力有关系,那时候普遍还穿盔甲,对箭的威力影响较大,火枪的震慑是很有效果的,当时开枪估计也就是临阵放上2排,然后继续用冷兵器厮杀。而鸦片战争时的英军还没穿盔甲,可惜这个缺点没被清军利用。
体力和箭的数量应该不是关键因素,那时候对射并不是压倒性的战斗形式,白刃战是接着来的。如果清军配以合适的步兵掩护弩手,以人员数量优势应该不会吃亏。
箭头的形式影响也大,如果是倒钩箭,够英军伤兵受的。
我一开始就没有觉得强弩能完胜火枪,只是客观上觉得弩这种威力和精度都超越弓的射击武器在鸦片战争那种特定时期和环境下不会比火枪差太远。
清军大量使用弓,这样每个弓兵都需要站姿或蹲姿才能发射,而脚蹬弩就好得多,射手可以躺在地面进行,被火枪命中的几率减少。
清朝的前任明朝,在武器上花样百出,而且还强调了火器的使用,可惜这些战争利器被清朝漠视,并且几乎没什么发展。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防御京城的枪兵用的居然还是三米长的前装抬枪!火药只能放在城头上暴露,结果被美军利用,发射炮弹引燃火药,烧死炸死好多枪兵,老舍的父亲就是被烧死的士兵之一。
禁卫军的装备都如此,而且是鸦片战争多少年以后的事情,这只能让人感慨鸦片战争时清军的极度萎靡,战斗力之低了。
清军中下级的士兵、军官,表现英勇的有不少。至少浙江、江苏的清军是尽力的。像乍浦战斗,此役清军战败自杀者甚众。镇江之战,守军面对数倍于己的英军一直坚持巷战到深夜。城内清军的伤亡率达30%。但清军和英军的差距是全方位的。百万清军,最大的一次集结只有1.7万人,最大参战正规兵力6000人,可以说,每次战役的兵力优势大多都在英军一方。虎门,定海,镇海,吴淞口诸次战役,英军所采用的战术几乎一样:战舰正面进攻。陆军登陆包抄,但两年战争中,清军方面没有对英军战术做过一次总结。唯一提到这一点的是临阵脱逃的浙江提督余步云,但被认为是“推诿之辞”。另外,鸦片战争中弈山、奕经兄弟的表现,实在是太华丽了,清末的对外战争之所以落得失败的结局,实际上都是体制问题。
]]
政府信任度为负数。Y的一清兵宰了2个,交上去首级被别人吞了,自己还得背黑锅,下次再打肯定撒鸭子跑球的了。军队腐败,士兵怎么会有战斗力。久不接战也是原因,福康安时代不论是回民还是西藏还是云贵土著,都打了很多的战役,对西藏印度方面也面对过火枪,自然不怕他们,包括久经对太平天国战斗的清军也是很能打的,所以后来黑旗军击败了法军。另外英法军的战舰炮击确实比较厉害,不知道躲避只被轰就轰坏了,一艘舰艇几百们火炮的轰击是比较可怕的
战役战术的角度,弩也许对抗火枪一两次,因为即便条件再不利,所有的“如果”也还是可能站在这一边的。
http://www.cnhi.org/cnhi/dispbbs ... ;ID=1496&page=2 戚继光水师资料,弩数量同鸟铳,但只比大佛朗机多几具而已。拿破仑空心方阵大破马木留克骑兵已经是42年前的旧事了,那些剽悍的骑兵论战斗意志和装备都是农业国家中顶尖的,一样灭了。

具体的,没有床弩,清军可能要在中距离上承受英军步兵伴随炮火的轰击而不溃散。南方潮湿,军备废弛的清军能保护好足够数量的弩弦?

战略上,造弓要一年或几年,火枪是日或周。总之在工业革命的曙光时代,工业国家的潜力向战争方向转化的速度远远不是农业国家能比拟的,用弩的一方即便勇猛到底也一定会被堆死的。
;P 咱们中国人,要搞半夜劫营偷寨、火烧粮草才是王道
楼主转贴的文章四年前在超大贴过,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B%C6%AC%D5%BD%D5%F9
[转帖]鸦片战争中的英国火枪与中国弩箭的比较
不过当时没什么讨论,我也还没来超大。看大家的回复,真有点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啊:P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

训练问题~~

训练一个火枪兵远远要比训练一个弓箭手要简单得多~~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军训练不足~~人员懒散~~而且将领畏战怕死~~哪能是英军的对手~~如果要拿火枪射速说事的~~只能说明其无知~~哪个国家的火枪手不是排成几排轮番射击的~~
原帖由 papop 于 2008-1-6 09:17 发表


这样,在和后金的单纯重骑+骑射军团的野战当中,明军可以以长矛方阵抑制掉后金精锐的重骑冲击,火绳枪队与火炮队则以长矛方阵为依托,以齐射压制后金没有射程,精度优势的弓骑兵。精锐但量少的重骑兵队则处于大方阵中央,伺机出击。

但有一点,西班牙大方阵战术中的重骑兵队,为历史上有名的 装备轮燧手枪+骑兵刺剑的手枪骑兵。这种手枪骑兵优点是大量训练容易,对于突破敌步兵方阵,以及与敌重骑对抗方面,手枪齐射时的壮观场面,被吓死的比它实际能打死的多。只要不被他唬住,他就拿你没辙。相比之下,他们装备的辅武器(骑兵刺剑)反倒是你要真正小心的东西。

所以,手枪骑兵并不可取。还是应该用少量但精锐的装备长矛+刀/剑的传统重骑。

袁崇焕指挥下的关宁铁骑就是你说的这种编制,结果在北京城外,五千人的骑兵编队抗住了满清数万骑兵的轮流冲击,等到后续的四千炮兵部队赶到战场后,场面完全变成了两百多年后八国联军对满清的场景重演.明败给清完全是腐败透顶的明朝廷大肆残害忠良、压榨百姓的问题,跟军事没有太大关系.实际上,明朝也曾经组建过当时完全按照西方标准的火器及步兵方队,这支部队由东江军的尚可喜和耿精忠带领,但是由于朝廷欠饷,再加上毛文龙已死,造成这支部队没有节制.在朝庭命令这支部队北上支援前线经过山东登洲时,这支军队由于欠饷发生哗变,一部分被消灭,剩下的竟然全部投降了满清.可见,就是给明朝最先进的装备和战术,腐朽的朝庭也照样会把它败得精光.
明朝火器比清朝先进太多,但是明朝财政不知道怎么的, 连几支最精锐的 火器部队也不能维持,常常欠饷,导致部队哗变;   以明朝晚期的生产力水平, 怎么可能连一点火器部队都维持不住,真是奇了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