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重歼:美专家终放狂言-必须以轰炸解决美伊争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1:31:38
四代重歼:美专家终放狂言-必须以轰炸解决美伊争端

http://js.blog.china.com/200711/1236195.html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9日报道,美资身外交顾问波德霍雷茨在接受该报采访时提出,解决美伊争端的唯一办法是轰炸伊朗。

    不得不承认,轰炸伊朗,战术层面上确实可以对伊朗可能的拥有核武器的企图带来沉重的打击。然而,这位资身外交顾问,本质上或有意或无意地错误定位了伊朗在美国现行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个人之见,美国政府对于伊朗战略地位的定位应该类似于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的描述——地缘政治支轴国家。

    现在回忆起来,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时,外界对于伊拉克问题的分析过多地停留在伊拉克本身,而没有延伸到美国,或者说布什本人及其团队规划的战略核心上。这个核心,自然就是伊朗。

    01年的阿富汗战争,更多应该被认定为一场偶然条件下的战争。关于罗斯福是否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问题上耍过花招,暂时还没有定论。需要注意到的是,01年的布什,绝对无法和以新政帮助美国渡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罗斯福在1941年的地位相提并论。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布局上,布什都无法完成如此宏大阴谋的准备。那场战争,可以说是一场证明美国打击力量的战争。其战略的针对性,并不明显。

    随着反恐战争的进行和布什个人支持率的提升,03年的伊拉克战争才是一场带着针对性战略目的的战争。除了打击欧元这一使命之外,美国冒如此大风险放弃离岸平衡主义让陆军大规模进入中东地区的一个更大诱惑,笔者判断,只能是伊朗而不是伊拉克本身。

    关于美国为什么需要首先落子伊拉克,然后才剑指美国,个人是这样看的——美国希望以伊拉克为跳板,获得进军伊朗的稳固前进基地。

    当初在伊拉克周边地区,美国有足够数量的基地,可以直接从陆地发动对伊拉克的进攻。这一条件,相对于伊朗是不具备的。即便美国已经在阿富汗稍有根基也无法解决大规模战争的后勤补给问题。首先,仅仅凭借空中运输就难以支撑战役规模的持续作战。更重要的是,打击伊朗可能带来的周边外交风向变化所隐含的风险也是美国所难以承受的。伊朗西北的土耳其方向,同样存在外交风险。伊拉克战争时期土耳其暧昧的态度,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同时,土耳其受到欧洲的影响比较大,这也是美国不得不考虑的。当时的条件下,欧洲的法德两国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发动一场大规模登陆战争的风险,恐怕是美国方面所不愿意承受的。正如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样。一个反美的伊拉克政权在帮助伊拉克境内的反美武装。可以想象,如果美国的第一个目标是伊朗的话,一个反美的伊拉克政权,又会做什么。俄罗斯经海路到叙利亚再到伊拉克最后到伊朗线、俄罗斯经里海到伊朗线、俄罗斯或中国经中亚到伊朗线、中国经巴基斯坦到伊朗线,这四条线,都有可能成为当年的胡志明小道。而且,这还是些恐怕炸不得的胡志明小道。在后勤补给的地理条件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考虑到是否将迎来又一场朝鲜战争或者是越南战争。首先解决伊拉克问题,美国拥有足够数量的基地群,确保了后勤补给的安全、稳定,可以极大减小军事风险。

    政治上,布什政府在潜移默化地为伊朗问题进行铺垫。若在当年,美国大谈伊朗核问题,恐怕并无当前的效果。要重新炒作一个新热点,所需要的准备时间,和老热点的炒作比起来,恐怕要多得多。炒作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超射程导弹,更易完成战争前的舆论准备。时间是布什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布什政府若无法解决其再次当选的问题,也就无法保持其政策的延续性,恐怕伊朗问题没有炒起来,他自己已经下台了,也就无谈按照既定战略去进军伊朗这个地缘政治支轴国家。随着伊拉克的被占领,伊朗核危机也一步一步地加深了。伊拉克被美国干掉了,伊朗自身的政治欲望膨胀,对于伊斯兰世界领袖的这一地位非常渴望。同时,由于美国的大量军队已经来到了边境线上,伊朗也感觉到自身的安全环境日益恶化。于是,伊朗开始在核问题上玩暧昧以为对抗的手段。更加上伊朗在核技术和核设施上的进展,伊朗发展核武器的企图就被这么坐实了。一个至少表面上合理的战争借口,就这样被制造出来了。

    布什在按照他和他的团队的计划来继续执行其既定战略。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些计划内没有充分预计的因素对于布什计划的顺利推进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的结果并不让人满意。美国到现在仍然没有能够把伊拉克建设成为一个稳固的前进基地。在进入伊拉克之前,美国恐怕对于所谓的民主力量看得过大了。伊拉克虽然没有能够成为越南一样的大泥潭,却成为了一个伊拉克特色的小泥潭。一个混乱的伊拉克,严重拖后了美国的执行既定战略的步伐。一个并不算安全的伊拉克,当然也没有办法成为一条稳固的后勤线路。当前还有十几万美国陆军驻扎在伊拉克,若展开对伊朗的陆地进攻,必然还要抽调一部分陆军兵力。则到时候伊拉克境内的局势就更为危险,后勤线被压缩甚至崩溃的可能性将大为提升。

    这样的局势,同时也给了美国理想主义计划的制订者敲了一个警钟。若进入伊朗,仍然是以此种局势僵持,则需要部署的美军数量更是难以想象。恐怕,伊朗将成为第二个越南。这也从心理到现实角度上,对布什及其团队继续推进既定战略计划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伊拉克境内的混乱局势,带来了一场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这场灾难,对美国软实力层面的国家威信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间接上削弱了美国外交为其既定战略服务的能力,也给反对美国继续执行其霸权主义政策的国家以反对美国的理由。至今,美国外交仍然没有为打击伊朗做好外交铺垫。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大西洋联盟的裂痕。欧洲对于美国一意孤行的反弹之大,应该是出乎美国预料的。由于伊朗核问题的热点化,欧洲的法国和德国等国家为了在伊朗问题上获得更强的影响力,选择了修复和美国的关系。然而,一旦再次打击伊朗,对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的利益造成损害,恐怕不是这些国家所愿意承受的,必将造成大西洋联盟的更大裂痕。这一结果将对美国继续执行其欧洲政策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到现在为止,美国仍然没有找到或利益或表面可以让法国和德国接受的方案。

    伊拉克战争还带来一个巨大的负面影响。美国陆军日益变得反游击战化。这将严重影响到美国在常规战争中的陆军作战能力。这也是美国所担忧的。如果这种情况在伊朗境内继续上演,其潜在的危险是巨大的。美国无法排除在世界其它区域发生大规模常规战争的可能性。而这种在反游击作战中对于军事资源的巨大消耗,是美国不得不谨慎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伊拉克战争对于布什本人及共和党支持率都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若一意孤行执行对伊朗的军事打击,一旦事有不谐,对于布什本人和共和党都是决定性的打击。因此,甚至在共和党内部,都有彻底抛弃布什的声音。布什在两党共同的反对声音下,想要发动对伊朗的军事打击,其间的阻力,不可谓不大。

    当然,我们现在并不能完全排除布什及其团队在布什离任之前孤注一掷的可能性。政治的不确定性客观存在,布什既然能够在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可见其推行既定战略的决心。这当然是因为伊朗作为地缘政治的支轴国家所蕴涵着的巨大战略意义。

    美国的中东战略,以色列是一个重要的棋子。可是,作为阿拉伯国家对立面的以色列更多是扮演红脸的角色。美国还需要一个能够在伊斯兰世界扮演白脸角色的国家。沙特阿拉伯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都不适合作为目标对象。更何况,沙特阿拉伯对于伊朗以东伊斯兰国家的影响力不足。土耳其在北约框架内一定程度上可以完成美国的目标。可是,美国仍然记得,土耳其与欧洲的关系比较近,未来有可能加入欧盟。过分扩大土耳其在伊斯兰世界中的地位,也有可能让土耳其对欧盟的吸引力增加。这显然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到。土耳其的地理位置,也使他有和沙特阿拉伯类似的缺陷。若然控制了伊朗,则可以避开以上的不利因素,获得影响伊斯兰世界的一个稳定战略支撑点。通过对于伊朗的所谓民主改造,来影响伊斯兰世界,塑造一个影响力大大超越伊拉克的“民主典范”。

    伊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可以影响到的区域和国家都非常关键。作为准支轴国家的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和世界重要战略区域的中亚和海湾地区走在这一区域内。

    美国希望参与到中亚地区的角逐。可是,在获得一个稳定的战略通道之前,美国的动作更多只是准备性质的。不稳定的空中通道,根本无法保证美国在中亚地区与包括俄罗斯和中国在内的一些世界主要势力进行角逐。在控制了伊朗之后,哈萨克斯坦恐怕会更为追求地区独立,摆脱俄罗斯传统的决定性影响力。这又反过来会增加中亚另外四国摆脱俄罗斯影响力的信心,从而对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造成致命打击。毕竟,当前俄罗斯在自身实力不足以与美国抗衡的时候,正着力于加强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同理,也直接起到遏制中国在中亚地区影响力的作用。这样,就可以破坏上合组织框架内中俄构建稳定和谐中亚的战略意图,限制中俄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中东方向。

    当然,伊朗还不仅仅是美国理想中的进军中亚的基地。伊朗更是一个稳定的战略防线。无论中亚斗争的结果如何,只要稳稳地控制伊朗,就能堵住中国影响力通过陆地向中东地区渗透的战略企图。加之与土耳其联合组成的防线,则又阻挡了俄罗斯通过高加索方向渗透中亚的希望。无论中国还是俄罗斯,要想以海洋力量为主向中东地区进行渗透,无论如何看,难度都要较以陆地为主大上不少。

    当然,之所以称伊朗为地缘政治支轴国家,自然还有更为不同寻常的地方。我们一向说,美国的最大问题是他太强大,以至于对手太多。似乎从很多个角度来看,美国都处于战略上的外线位置。然而,一个伊朗,至少可以扭转其周边地区的战略态势。使得原本处于外线的美国具备原本并不具有的内线优势。

    若伊朗反美,特别是和大国结合反美,则波斯湾周边国家都将受到直接辐射。美国必须在包括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联酋、阿曼这一线部署足够的军力,以抵御来自伊朗方向的战略压力,且如此设防,在战略上无疑是极端被动的。然而,占据了伊朗,则可以将海湾地区的主要军事力量部署在伊朗。以此为前进基地,退可保海湾地区无忧,进可影响到高加索地区、中亚地区以及巴基斯坦。而以中俄为主力的世界反霸权国家则将处于外线。其间对于力量消耗的巨大差异,足以影响到全球范围内的整体战略态势。

    受害尤其严重的俄罗斯,将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用句玩笑话来说,遭遇美国的三线操作。东欧、高加索、中亚三区域内的联动,将带来美对俄战略的多元化。使得原本力量不足的俄罗斯在与美国的较量中更易出现多线疲软的结果。联系到东欧局势,当俄罗斯对中东的企图遭遇失败之后,东欧将成为俄罗斯唯一的重点战略方向。则美国以德国为欧洲中心,将未来欧洲的注意力向东欧方向调动的战略企图将可以实现。法国和德国谁成为欧洲核心的区别之大,仔细看看地图就出来了。一个在世界各大洋有领土,在非洲和中东有传统影响力的法国与一个需要东欧作为战略屏障并处于欧盟北部位置的德国比起来,谁会带来更为激烈的欧美冲突,其实并不难以想象。美国多年来拉拢英国扩大欧盟也是基于同样的考虑。欧盟越大,英国和法国的位置就越偏僻,在一体化中的地位就越下降。而英法两国,才是拥有众多海外领地,可能将欧洲带向全球性欧洲的国家。以德国这个地理中心为政治中心的欧洲,则必然将主要精力分配到东欧方向以照顾东欧国家的安全需求,从而获得来自东欧的支持,巩固其自身在欧洲的中心地位。说句不客气的话,德国人将赢得欧洲核心的地位,却将失去整个欧洲的未来。这种联动的影响之大,不能不让人深思。

    以上战略目的,绝大多数不是资身外交顾问波德霍雷茨说的那样,仅仅依靠轰炸就能够实现的。轰炸反而有可能让伊朗问题更为脱离布什及其团队的既定计划。

    轰炸能够让伊朗所谓的拥有核武器的企图被延缓。可是同时,这一行动必然将导致中俄欧对于伊朗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积极介入。也将使伊朗更为主动和彻底地倒向中俄欧,引进中俄欧的力量以实现和美国的对抗。最终造就的是一个更为死硬的伊朗以及更为被动的国际舆论。

    以轰炸避免伊朗拥有核武器,只能认为在战略上是一种拖延。也可以据此判断,美国人认为自己的准备工作并没有做好,并且短期内也做不好,无奈中选择暂时性地避免伊朗拥有决定性的护身符。笔者本人并非情报战线上工作人员,无法判断美国轰炸伊朗的必要性。可是,认为轰炸可以解决美伊争端,根本就是可笑的,因为争端的实质原本就不是表面的核问题。

    想将一个伊斯兰国家改造成一个美国眼中民主国家,从美国当前的表现来看,无非就是军事占领,然后再进行其它动作。因此,稳定的军事占领,才是美国达成其战略目的的必要一步。正常情况下,美国至少应该在大体上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才会走这最后一步。正如前面我们无法忽视政治的偶然性。由于美国确定了独霸世界这样一个单边主义的错误战略目标,在具体的战术操作上,出现某些激进主义的错误也是可以想象和理解的。当然,从中俄双方,甚至从欧洲的角度上,防备美国激进战略的实施是必要的。之所以认为美国进军伊朗的前期准备并未充分,也是从各主要势力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若中国、俄罗斯和欧洲并没有这方面的准备,让美国得以出奇制胜,通过一次战略冒险达到或接近其战略目的,打乱各方,特别是中国东线的战略操作,则就可以认为是主导多极化的国家的巨大战略失败。

    决定世界命运的支轴之一——伊朗,中国,你准备好了吗?四代重歼:美专家终放狂言-必须以轰炸解决美伊争端

http://js.blog.china.com/200711/1236195.html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9日报道,美资身外交顾问波德霍雷茨在接受该报采访时提出,解决美伊争端的唯一办法是轰炸伊朗。

    不得不承认,轰炸伊朗,战术层面上确实可以对伊朗可能的拥有核武器的企图带来沉重的打击。然而,这位资身外交顾问,本质上或有意或无意地错误定位了伊朗在美国现行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个人之见,美国政府对于伊朗战略地位的定位应该类似于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的描述——地缘政治支轴国家。

    现在回忆起来,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时,外界对于伊拉克问题的分析过多地停留在伊拉克本身,而没有延伸到美国,或者说布什本人及其团队规划的战略核心上。这个核心,自然就是伊朗。

    01年的阿富汗战争,更多应该被认定为一场偶然条件下的战争。关于罗斯福是否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问题上耍过花招,暂时还没有定论。需要注意到的是,01年的布什,绝对无法和以新政帮助美国渡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罗斯福在1941年的地位相提并论。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布局上,布什都无法完成如此宏大阴谋的准备。那场战争,可以说是一场证明美国打击力量的战争。其战略的针对性,并不明显。

    随着反恐战争的进行和布什个人支持率的提升,03年的伊拉克战争才是一场带着针对性战略目的的战争。除了打击欧元这一使命之外,美国冒如此大风险放弃离岸平衡主义让陆军大规模进入中东地区的一个更大诱惑,笔者判断,只能是伊朗而不是伊拉克本身。

    关于美国为什么需要首先落子伊拉克,然后才剑指美国,个人是这样看的——美国希望以伊拉克为跳板,获得进军伊朗的稳固前进基地。

    当初在伊拉克周边地区,美国有足够数量的基地,可以直接从陆地发动对伊拉克的进攻。这一条件,相对于伊朗是不具备的。即便美国已经在阿富汗稍有根基也无法解决大规模战争的后勤补给问题。首先,仅仅凭借空中运输就难以支撑战役规模的持续作战。更重要的是,打击伊朗可能带来的周边外交风向变化所隐含的风险也是美国所难以承受的。伊朗西北的土耳其方向,同样存在外交风险。伊拉克战争时期土耳其暧昧的态度,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同时,土耳其受到欧洲的影响比较大,这也是美国不得不考虑的。当时的条件下,欧洲的法德两国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发动一场大规模登陆战争的风险,恐怕是美国方面所不愿意承受的。正如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样。一个反美的伊拉克政权在帮助伊拉克境内的反美武装。可以想象,如果美国的第一个目标是伊朗的话,一个反美的伊拉克政权,又会做什么。俄罗斯经海路到叙利亚再到伊拉克最后到伊朗线、俄罗斯经里海到伊朗线、俄罗斯或中国经中亚到伊朗线、中国经巴基斯坦到伊朗线,这四条线,都有可能成为当年的胡志明小道。而且,这还是些恐怕炸不得的胡志明小道。在后勤补给的地理条件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考虑到是否将迎来又一场朝鲜战争或者是越南战争。首先解决伊拉克问题,美国拥有足够数量的基地群,确保了后勤补给的安全、稳定,可以极大减小军事风险。

    政治上,布什政府在潜移默化地为伊朗问题进行铺垫。若在当年,美国大谈伊朗核问题,恐怕并无当前的效果。要重新炒作一个新热点,所需要的准备时间,和老热点的炒作比起来,恐怕要多得多。炒作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超射程导弹,更易完成战争前的舆论准备。时间是布什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布什政府若无法解决其再次当选的问题,也就无法保持其政策的延续性,恐怕伊朗问题没有炒起来,他自己已经下台了,也就无谈按照既定战略去进军伊朗这个地缘政治支轴国家。随着伊拉克的被占领,伊朗核危机也一步一步地加深了。伊拉克被美国干掉了,伊朗自身的政治欲望膨胀,对于伊斯兰世界领袖的这一地位非常渴望。同时,由于美国的大量军队已经来到了边境线上,伊朗也感觉到自身的安全环境日益恶化。于是,伊朗开始在核问题上玩暧昧以为对抗的手段。更加上伊朗在核技术和核设施上的进展,伊朗发展核武器的企图就被这么坐实了。一个至少表面上合理的战争借口,就这样被制造出来了。

    布什在按照他和他的团队的计划来继续执行其既定战略。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些计划内没有充分预计的因素对于布什计划的顺利推进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的结果并不让人满意。美国到现在仍然没有能够把伊拉克建设成为一个稳固的前进基地。在进入伊拉克之前,美国恐怕对于所谓的民主力量看得过大了。伊拉克虽然没有能够成为越南一样的大泥潭,却成为了一个伊拉克特色的小泥潭。一个混乱的伊拉克,严重拖后了美国的执行既定战略的步伐。一个并不算安全的伊拉克,当然也没有办法成为一条稳固的后勤线路。当前还有十几万美国陆军驻扎在伊拉克,若展开对伊朗的陆地进攻,必然还要抽调一部分陆军兵力。则到时候伊拉克境内的局势就更为危险,后勤线被压缩甚至崩溃的可能性将大为提升。

    这样的局势,同时也给了美国理想主义计划的制订者敲了一个警钟。若进入伊朗,仍然是以此种局势僵持,则需要部署的美军数量更是难以想象。恐怕,伊朗将成为第二个越南。这也从心理到现实角度上,对布什及其团队继续推进既定战略计划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伊拉克境内的混乱局势,带来了一场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这场灾难,对美国软实力层面的国家威信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间接上削弱了美国外交为其既定战略服务的能力,也给反对美国继续执行其霸权主义政策的国家以反对美国的理由。至今,美国外交仍然没有为打击伊朗做好外交铺垫。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大西洋联盟的裂痕。欧洲对于美国一意孤行的反弹之大,应该是出乎美国预料的。由于伊朗核问题的热点化,欧洲的法国和德国等国家为了在伊朗问题上获得更强的影响力,选择了修复和美国的关系。然而,一旦再次打击伊朗,对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的利益造成损害,恐怕不是这些国家所愿意承受的,必将造成大西洋联盟的更大裂痕。这一结果将对美国继续执行其欧洲政策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到现在为止,美国仍然没有找到或利益或表面可以让法国和德国接受的方案。

    伊拉克战争还带来一个巨大的负面影响。美国陆军日益变得反游击战化。这将严重影响到美国在常规战争中的陆军作战能力。这也是美国所担忧的。如果这种情况在伊朗境内继续上演,其潜在的危险是巨大的。美国无法排除在世界其它区域发生大规模常规战争的可能性。而这种在反游击作战中对于军事资源的巨大消耗,是美国不得不谨慎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伊拉克战争对于布什本人及共和党支持率都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若一意孤行执行对伊朗的军事打击,一旦事有不谐,对于布什本人和共和党都是决定性的打击。因此,甚至在共和党内部,都有彻底抛弃布什的声音。布什在两党共同的反对声音下,想要发动对伊朗的军事打击,其间的阻力,不可谓不大。

    当然,我们现在并不能完全排除布什及其团队在布什离任之前孤注一掷的可能性。政治的不确定性客观存在,布什既然能够在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可见其推行既定战略的决心。这当然是因为伊朗作为地缘政治的支轴国家所蕴涵着的巨大战略意义。

    美国的中东战略,以色列是一个重要的棋子。可是,作为阿拉伯国家对立面的以色列更多是扮演红脸的角色。美国还需要一个能够在伊斯兰世界扮演白脸角色的国家。沙特阿拉伯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都不适合作为目标对象。更何况,沙特阿拉伯对于伊朗以东伊斯兰国家的影响力不足。土耳其在北约框架内一定程度上可以完成美国的目标。可是,美国仍然记得,土耳其与欧洲的关系比较近,未来有可能加入欧盟。过分扩大土耳其在伊斯兰世界中的地位,也有可能让土耳其对欧盟的吸引力增加。这显然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到。土耳其的地理位置,也使他有和沙特阿拉伯类似的缺陷。若然控制了伊朗,则可以避开以上的不利因素,获得影响伊斯兰世界的一个稳定战略支撑点。通过对于伊朗的所谓民主改造,来影响伊斯兰世界,塑造一个影响力大大超越伊拉克的“民主典范”。

    伊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可以影响到的区域和国家都非常关键。作为准支轴国家的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和世界重要战略区域的中亚和海湾地区走在这一区域内。

    美国希望参与到中亚地区的角逐。可是,在获得一个稳定的战略通道之前,美国的动作更多只是准备性质的。不稳定的空中通道,根本无法保证美国在中亚地区与包括俄罗斯和中国在内的一些世界主要势力进行角逐。在控制了伊朗之后,哈萨克斯坦恐怕会更为追求地区独立,摆脱俄罗斯传统的决定性影响力。这又反过来会增加中亚另外四国摆脱俄罗斯影响力的信心,从而对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造成致命打击。毕竟,当前俄罗斯在自身实力不足以与美国抗衡的时候,正着力于加强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同理,也直接起到遏制中国在中亚地区影响力的作用。这样,就可以破坏上合组织框架内中俄构建稳定和谐中亚的战略意图,限制中俄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中东方向。

    当然,伊朗还不仅仅是美国理想中的进军中亚的基地。伊朗更是一个稳定的战略防线。无论中亚斗争的结果如何,只要稳稳地控制伊朗,就能堵住中国影响力通过陆地向中东地区渗透的战略企图。加之与土耳其联合组成的防线,则又阻挡了俄罗斯通过高加索方向渗透中亚的希望。无论中国还是俄罗斯,要想以海洋力量为主向中东地区进行渗透,无论如何看,难度都要较以陆地为主大上不少。

    当然,之所以称伊朗为地缘政治支轴国家,自然还有更为不同寻常的地方。我们一向说,美国的最大问题是他太强大,以至于对手太多。似乎从很多个角度来看,美国都处于战略上的外线位置。然而,一个伊朗,至少可以扭转其周边地区的战略态势。使得原本处于外线的美国具备原本并不具有的内线优势。

    若伊朗反美,特别是和大国结合反美,则波斯湾周边国家都将受到直接辐射。美国必须在包括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联酋、阿曼这一线部署足够的军力,以抵御来自伊朗方向的战略压力,且如此设防,在战略上无疑是极端被动的。然而,占据了伊朗,则可以将海湾地区的主要军事力量部署在伊朗。以此为前进基地,退可保海湾地区无忧,进可影响到高加索地区、中亚地区以及巴基斯坦。而以中俄为主力的世界反霸权国家则将处于外线。其间对于力量消耗的巨大差异,足以影响到全球范围内的整体战略态势。

    受害尤其严重的俄罗斯,将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用句玩笑话来说,遭遇美国的三线操作。东欧、高加索、中亚三区域内的联动,将带来美对俄战略的多元化。使得原本力量不足的俄罗斯在与美国的较量中更易出现多线疲软的结果。联系到东欧局势,当俄罗斯对中东的企图遭遇失败之后,东欧将成为俄罗斯唯一的重点战略方向。则美国以德国为欧洲中心,将未来欧洲的注意力向东欧方向调动的战略企图将可以实现。法国和德国谁成为欧洲核心的区别之大,仔细看看地图就出来了。一个在世界各大洋有领土,在非洲和中东有传统影响力的法国与一个需要东欧作为战略屏障并处于欧盟北部位置的德国比起来,谁会带来更为激烈的欧美冲突,其实并不难以想象。美国多年来拉拢英国扩大欧盟也是基于同样的考虑。欧盟越大,英国和法国的位置就越偏僻,在一体化中的地位就越下降。而英法两国,才是拥有众多海外领地,可能将欧洲带向全球性欧洲的国家。以德国这个地理中心为政治中心的欧洲,则必然将主要精力分配到东欧方向以照顾东欧国家的安全需求,从而获得来自东欧的支持,巩固其自身在欧洲的中心地位。说句不客气的话,德国人将赢得欧洲核心的地位,却将失去整个欧洲的未来。这种联动的影响之大,不能不让人深思。

    以上战略目的,绝大多数不是资身外交顾问波德霍雷茨说的那样,仅仅依靠轰炸就能够实现的。轰炸反而有可能让伊朗问题更为脱离布什及其团队的既定计划。

    轰炸能够让伊朗所谓的拥有核武器的企图被延缓。可是同时,这一行动必然将导致中俄欧对于伊朗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积极介入。也将使伊朗更为主动和彻底地倒向中俄欧,引进中俄欧的力量以实现和美国的对抗。最终造就的是一个更为死硬的伊朗以及更为被动的国际舆论。

    以轰炸避免伊朗拥有核武器,只能认为在战略上是一种拖延。也可以据此判断,美国人认为自己的准备工作并没有做好,并且短期内也做不好,无奈中选择暂时性地避免伊朗拥有决定性的护身符。笔者本人并非情报战线上工作人员,无法判断美国轰炸伊朗的必要性。可是,认为轰炸可以解决美伊争端,根本就是可笑的,因为争端的实质原本就不是表面的核问题。

    想将一个伊斯兰国家改造成一个美国眼中民主国家,从美国当前的表现来看,无非就是军事占领,然后再进行其它动作。因此,稳定的军事占领,才是美国达成其战略目的的必要一步。正常情况下,美国至少应该在大体上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才会走这最后一步。正如前面我们无法忽视政治的偶然性。由于美国确定了独霸世界这样一个单边主义的错误战略目标,在具体的战术操作上,出现某些激进主义的错误也是可以想象和理解的。当然,从中俄双方,甚至从欧洲的角度上,防备美国激进战略的实施是必要的。之所以认为美国进军伊朗的前期准备并未充分,也是从各主要势力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若中国、俄罗斯和欧洲并没有这方面的准备,让美国得以出奇制胜,通过一次战略冒险达到或接近其战略目的,打乱各方,特别是中国东线的战略操作,则就可以认为是主导多极化的国家的巨大战略失败。

    决定世界命运的支轴之一——伊朗,中国,你准备好了吗?
四代重歼:盘点美国对伊朗动武之五大怕

    伊朗核问题远不似人们眼中那样一触即发。可以说,伊朗核问题形成当前这种状态是一个区域和国际平衡的结果。那么,这个果究竟有什么样的因呢?

    美国拿下伊朗所可能带来的利益不少。如果能够拿下伊朗,完成伊拉克-伊朗-阿富汗战略线,当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利益。作为世界上第四大石油生产国,伊朗石油资源的吸引力也不可谓不丰富。伊朗,同时也是美国中东民主计划的目标之一。关于核武器在中东地区扩散的担忧也是美国一大顾虑。那么,时至今日,美国为什么还没有动手呢?

    笔者这里提出五个美国所顾虑的方面,并认为这是美国没有对伊朗动武的主要因素。

    其一,伊朗具备了远远超过伊拉克的战争潜力。无论是土地面积还是人口,伊拉克都无法与伊朗相提并论。当今世界上,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仅仅依靠常备军力在不牺牲时间和空间的前提下以全面常规战争的形式击败美国,即便是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大国也是一样。区别仅仅在于,各国常备军力对于美国所能够造成的杀伤以及其背后的潜在威慑力。

    从伊拉克,人们可以看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战争潜力对于美国力量的消耗实际上要远远高于常备军力。如果当初美国预料到伊拉克会变成当前这种局面的话,美国人还会不会进入,又会不会进入得这么坚决,那就非常值得推敲了。曾经有专家预测美国承受伤亡的底线是死亡1000人。虽然当前美军在伊拉克的死亡人数已经要达到四千了,但是美国人仍然没有撤退。是不是那个预测过分离谱了呢?至少笔者并不这么认为。

    需要注意到,笔者上面说的是如果美国在打响伊拉克战争之前能够预测到当前局面的话。现在,美国人已经进入了伊拉克,各方面的代价已经付出了。如果撤退,也就意味着利益没有了,美国人的前期付出白费了。显然,美国人并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他宁愿继续投入,以期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之上保存和获得理想的收益。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美国人在伊拉克预期投入10元,收入30元。现在发现自己已经投入了20元,收入的30元却没有拿到。再投入20元还是有望拿到这30元只亏10元,退出的话就亏20元。那么,美国人会怎么选择呢?当然,笔者并不是说美国在伊拉克实现其战略目标之后只能够保持亏本的状态,也不是说美国就一定能够实现战略目标。上面的例子只是为了表明美国再投入的想法。

    伊朗的战争潜力,恰恰是美国所最关注的因素。伊拉克的例子,对于美国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短期内,伊朗想要大幅度提升常备军力很困难。要加强遏制美国侵略意图的能力,不如从战争潜力的角度上入手,藏兵于民。这里,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不会改变,可以改变的是战争意志和武器装备等人均战争潜力要素,并充分利用地利。更多的轻武器进入民间在某些时刻是必要,同时要进行深入的反美教育和游击战战术教育。

    其二,伊朗具备了威胁世界石油安全的能力。伊朗的常备军力对于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安全,甚至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是一个不小的威胁。一旦战争爆发,霍尔木兹海峡的通航将难在一段时间内难以保证。如果说,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面对的伊拉克是一只拔了牙的老虎,那么,伊朗则是一只有着利爪尖牙的狮子。伊朗的弹道导弹和潜艇以及地理位置等要素对于世界石油安全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当初的伊拉克。

    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前,世界石油价格与今天是天壤之别。如果说,当初美国和世界经济可以承受那个大提价的话,那么现在,美国和世界经济是否已经有了承受油价从70美元一桶上涨到150美元、200美元甚至更高的心理准备。即便仅仅是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只从伊朗单方面终止原油出口考虑,对于世界客户的心理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如果是对于伊朗的全面战争,那么伊朗产能的恢复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恢复过程。

    既然石油武器是有效的。要想加强这方面的威慑力,伊朗就应该多玩玩石油游戏。即便只停留在嘴上,也是有效果的。要让美国和世界认识到伊朗一旦被攻击对于世界石油市场所可能带来的冲击。

    其三,美国军力的不足。美国军力的不足并非绝对不足,而是相对不足。在全球存在的军事思想和兵力萎缩的现实冲突之中,美国的兵力就显得不足了。伊拉克已经消化了十多万美军。美国能够再投入几个十多万在伊朗呢?要知道,伊朗的人口是伊拉克的近三倍,土地面积是伊拉克的近四倍。

    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就已经出现了兵力捉襟见肘的状况。难以想象,美军将如何来承担再占领一个伊朗的任务。即便有这个兵力,美国又是否愿意在全球战略线的其它地方付出足够的代价。

    对于伊朗来说,美国的这个弱点就考验到它的外交能力。包括与朝鲜、中国、俄罗斯等国之间的互动。只要能够让美国的智囊机构判断如果要对伊朗发动战争就必须冒在其它方向极大的风险的话,相信对于遏制美国的军事行动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果。

    其四,伊朗可能得到的巨大帮助。伊朗与伊拉克不同。中国和俄罗斯可能会通过高加索、中亚和巴基斯坦等方向给予伊朗暗中的帮助。这是与伊拉克截然不同的一个方面,能够带来伊朗战争潜力的大大提升。

    一个伊朗一定程度上介入的伊拉克都混乱成了那个样子,很难想象一个得到俄罗斯和中国帮助的伊朗会给美国带来多大的麻烦。

    这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大格局的影响。当然,这也将考验伊朗的外交水平。他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来获得中国和俄罗斯的帮助。

    其五,对于大格局的可能影响。这个影响,主要是针对中国、俄罗斯、欧洲来看的。如果美国继续一意孤行,试图拿下伊朗,可能将中、俄、欧推向一条统一战线。

    美国在欧洲地区的既定策略是借欧洲的力量来遏制俄罗斯,同时,让俄罗斯给欧洲带来压力,增强欧洲对于自身的依赖。跨大西洋联盟对于美国的意义不言而喻。伊拉克问题上,已经让美国看到在损害欧洲利益的情况下欧洲的一些国家的态度。伊朗也用欧元进行石油结算,可以说是支撑欧元准世界货币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当前法国和德国与美国关系已经一定程度上愈合了,但是很难认为在美国再次打击欧元准世界货币地位的时候,欧洲一些主要国家不会向俄罗斯靠拢。

    伊朗问题,同时还是世界上不少国家对于美国行为的一条心理底线。如果美国一意孤行地逾越,则将继续摧残美国原本就衰微了的道德优势,更进一步加重世界的反美情绪。这对于美国的全球霸权理念是不一致的。

    伊朗所要做的就是,核问题上管住自己。无论是否真正研制核武器,不要让美国的情报部门获得确凿的政治。这样,美国领导人就无法给出一个说服世界的理由。很难认为,美国领导人会在这个问题上再次以自己的政治生命来冒险。

    以上五个方面,只是五个主要方面。其实,本质上来看,则是利益与风险不成比例,最终导致美国至今仍然没有对伊朗下手。仅仅在伊朗核问题上纠缠,所要付出的代价就要少得多。其他主要势力,也乐于保持当前状况。于是,微妙的平衡就形成了。

    不得不指出,以上各种因素都具有相对的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要素都可能发生变化。变化的背后,则有可能是战争近了,也有可能是战争远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平衡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同时,人类判断的主观性也需要考虑进来。无论是笔者又或者美国的决策人员,都必然或多或少地带入主观因素。这类主观因素,对于判断的结果,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如果伊朗的确是希望拥有核武器,那么笔者就不用多说了。如果伊朗第一目标是国家不受到美国的打击的话,那么当前的策略可以适当调整。

    在预感到危机的时候,伊朗可以在保存成果抹除痕迹的前提下放弃进一步的开发,并最大限度配合国际机构,将重点转移到弹道导弹的开发上来。这一动作的结果将会使的平衡大大向伊朗方面移动。美国,要么在代价大得多地情况下暴力解决问题直到新的平衡形成,要么退回去,再次维持微妙的平衡。

    研制核武器的过程是让平衡向美国方向移动,反之则是向伊朗方向移动。毕竟,伊朗拥有核武器不符合大多数势力的利益。伊朗,也很难获得那个结果。伊朗始终不是朝鲜。而研制洲际弹道导弹是让平衡向伊朗方向移动。弹道导弹的开发对于大多数国家没有太大的利益损害,却可以威胁到美国最重要的本土安全,从而直接绑架美国的金融市场以及货币霸权优势。过程中,研制核武器和洲际弹道导弹都会带来平衡向美国方向移动,但是后者带来的影响远远小于前者。在放弃核技术的进一步开发的同时加速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发,则后者抵消前者的负面影响,仍会让平衡向伊朗方向移动。结果上,研制核武器和洲际弹道导弹都会带来平衡向伊朗方向移动,但是后者要远远大于前者(这么说的原因是研制核武器将失去其他势力的支持)。换句话来说,在伊朗以国家安全为目标的前提下,后者的性价比远远高于全者。当然,这仅仅是笔者一个不成熟的意见。

    洲际弹道导弹,中国和俄罗斯,甚至朝鲜和巴基斯坦,能够做些什么呢?笔者不知道,不知道诸位知道不?
四代重歼:08伊朗战争年-布什的战争?

    错综复杂的中东局势已经让人们的局势眼花缭乱。作为第一热点的伊朗问题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是战是和,战有何时战,成为了一个迷团。而迷团的背后,折射的则是大国的国家利益。当然,不否认其中存在的个人因素,其间的不确定性给了人们以想象的空间。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个人的因素就是美国中统布什。当媒体在炒作布什准备于离任前解决伊朗问题的时候,笔者却想到了另外的一些东西——布局,一个地道的阴谋。

    舆论普遍对于08年的伊朗感到担忧,认为08年可能是伊朗战争年。更有人将其中加入了布什的因素。那么,伊朗是否真的会在08年遭到来自美国的军事打击呢?

    美国作为一个实力体存在的利益主线是不可能有任何动摇的。08年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是否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这是衡量08年伊朗是否会遭受来自美国的军事打击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当然不会轻易让伊朗拥有核武器。伊朗早就声称会与伊斯兰世界分享核技术。不排除伊朗这一声明是为了获得支持,可也不能排除政教合一的伊朗这样做的可能性。伊朗拥有核武器后对于中东地区核扩散的促进是美国所不能允许的。中东是美国经营多年的战略要地,如果因为核武器而遏制住了美国可能的战略手段,那对于美国利益的影响已经达到了核心利益的层面。

    从核问题的角度来看,打击伊朗并不急于一时,至少各方面的情报都显示伊朗距离获得真正的核能力还有相当漫长的距离。如果美国确认伊朗能够在08年左右获得核能力,那么打击在现在就应该开始了。

    至于赢得文明冲突的角度,则不能认为是美国在伊朗问题的上的利益主轴。文明的冲突很难细致地量化为实力逻辑。文明的冲突本身也难以获得胜利。即便能够获得胜利,也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文明的冲突不可能压倒美国的国家战略利益占据伊朗问题的主导地位。

    伊拉克问题的存在,对于伊朗问题的影响是两个方面的。一方面,伊拉克问题牵制了美国不小的精力,对于美国打击伊朗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阻力。另一方面,伊拉克问题的解决又有赖于伊朗。如果能够解决掉伊朗,对于伊拉克问题的彻底解决,将有不小的帮助。

    美国人也注意到了,伊拉克问题也不仅仅只存在一个伊朗因素。即便少了伊朗,也并不意味着抵抗运动会消失。同时打击伊朗也可能给伊拉克问题的解决带来负面影响。如果仅仅对伊朗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伊朗必将更为直接明显地介入到伊朗问题的解决中来。如果是全面战争,对于美国军力的牵制,恐怕将大到一个让美国的全球战略线脆弱到不可接受程度。全面占领伊朗,至少在一个阶段内不仅仅不能减少中东地区对于美国兵力的牵制,还将大大增加这一负担。

    伊朗问题也并不是美国的一家之言。伊拉克战争唤醒了欧盟、俄罗斯、中国等国际势力。他们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单极化的危机不仅仅停留于纸面上。在伊朗问题上,各国的处理方式更为灵活。一方面是要求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另一方面也和美国拉开立场上的差距,表明自身的态度。特别是欧盟,在这个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伊朗问题上,欧盟与美国是处于对立面上的。可是欧洲并不会对美国直接采用对抗措施。伊朗的石油欧元结算政策对于欧元是一个不小的鼓励,对于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也是一个不小的提升。石油欧元结算就是当初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一个重要原因。欧洲无法从军事上给予当初的萨达姆政权以足够的帮助,对于今天的伊朗也是类似的情况。通过伊拉克战争,欧洲已经意识到自己与美国较量不应该是针锋相对的,而应该重视自身的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作用。

    同样,在伊朗问题上,俄罗斯和中国也没有同美国采取敌对的策略。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希望伊朗核问题采取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也就是说,世界主要势力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都是基本一致的,甚至可以认为是有默契的。

    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对于美国单极世界的建立都是持反对态度。美国单极世界建立受害最大的也恰恰是俄中两国。两国不仅仅是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对手,同时也是美国在意识形态上的对手。

    如果说在伊拉克问题的时候,中俄两国有点鞭长莫及的感觉,那么在伊朗问题上,中俄的反应显然会更为直接有效。俄罗斯可以通过高加索、里海和中亚来联系伊朗,而中国则可以通过中亚和巴基斯坦来联系伊朗。一个伊拉克,在得到了伊朗帮助的情况下都能牵制美国十数万兵力,那么一个伊朗,在得到中俄两大国的帮助下,又能够牵制美国多少兵力呢?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美国对伊朗实施军事占领,就可能让三方走得更近。美国的确从来不主动针对欧盟国家事实军事打击。然而,美国却从来把欧洲当成一个潜在的重要对手在对待,间接的打击一直没有停顿。美国是从欧洲手中接过霸权的接力棒的,又怎么会对上一轮霸权的中心地域不加防备呢?欧洲在被美国压制多年之后,也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从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再到现在的伊朗核问题,也的确该明白了。再不明白,美国完成了战略布局,一切就来不及了。

    经过冷战后十多年的调整,美国的战略目标已经开始明确。只不过,仍然有人被蒙在股里。由此,产生了不少错误的战略定位。

    美国真正在全方位进行打压的仍然是俄罗斯。为什么在苏联解体后十多年,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仍然不时紧张。在中美之间,很难看到这种层次的紧张。可以断言,激烈的战略层面的冲突,发生于美国与俄罗斯之间。在俄罗斯的实力已经衰退的今天,这是为什么呢?

    惯性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冷战导致的双方敌对让不少美国人对于今天的俄罗斯仍然心有余悸。然而,更重要的因素还是俄罗斯有着与美国最为接近的军事技术体系。正是这样一个完整而强大的体系,让美国人感到担忧。这个体系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军事技术的提高,第三世界一些与美国关系恶劣的国家的武器装备,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这套体系。

    美国称霸世界,本质上是其对于自身资源的充分利用。可是最为直接的工具不是经济力量,也不是政治力量,而是强大的军事力量。正是凭借着军事力量,美国实现了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都不可能完成的战略行动。暴力作为最激烈的运作手段,也是短期内收效最大的活动。当年,正是前苏联的军事系统,遏制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即便在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仍然在凭借这套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俄罗斯人也发现了这一点。这是俄罗斯在经济实力大幅度衰退的情况下仍然致力于军事技术发展的原因。俄罗斯要想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自己的世界强国地位,就必须这样做。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普京总统“卖掉克里姆林宫也要造新型核潜艇潜艇”的悲壮言论。其言论背后的实质就是克里姆林宫并不能够给俄罗斯带来世界强国的地位,但是新型核潜艇却能。

    只要俄罗斯愿意,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俄罗斯仍然将是在军事技术体系方面与美国最接近的国家。因此,某种意义上,美国也可以认为俄罗斯是短期内对于美国直接威胁最大的国家。

    因而,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被美国不断压缩。这种压缩的直接后果就是在有核力量支撑的同时针对俄罗斯的全面战争很难爆发的前提下,俄罗斯将失去继续加强军事力量的动力。大英帝国的彻底衰落不也正是在殖民地纷纷独立,利益对于全球性军事力量的吸引力不足而导致的吗?

    欧盟呢?虽然被美国当成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可是美国并没有直接针对欧盟的行动。甚至,美国还在努力维系跨大西洋联盟。其间的意义就是将欧盟的行动限制在一个框架内。在间接战略的掩护下,一点一点地削弱欧盟的力量,避免欧盟具备挑战自己的实力。

    分裂欧洲是美国的一大策略。非常明显的行动一方面是大力拉拢英国,使得在欧盟实力体系中占有重要比例的英国游离于欧盟利益集团之外,也失去了积极参与到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来的兴趣。失去了英国的参与,欧洲一体化的难度大了几个等级。另一非常明显的行为则是制造新老欧洲的分裂。拉拢东欧等欧洲非主流国家,包括之前的西班牙等,力图拖延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美国同时也在一直给欧洲制造敌人,使得欧洲无法具备比美国更好的金融环境。之前的苏联,现在的俄罗斯,欧洲总是沦为人质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欧洲所流失的金融利益,恐怕已经大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而这一过程的另一好处,则是让欧洲对于美国的安全需求长期存在。

    在政治上无法实现统一的欧盟,自然也无法在军事上形成统一。虽然我们能够看到欧洲的一些军事技术研发合作,但是我们看到的更多仍然是重复投资。欧洲整体上比之美国的经济规模并没有太多的领先,这就意味着缺乏体系配合同时又重复投资的欧洲至少在当前这种政治环境下是无法对美国的全球霸权形成直接威胁的。美国并不乐于与欧洲进行直接对抗。那样只会促使欧洲更为有效地整合不下于美国的庞大资源。其结果是美国所不乐见的。

    欧洲即便明白了,也很难超脱于美国这种怀柔压制政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欧洲的现状决定的。不同国家的不同利益让美国有了分化的基础。而榜样的力量则是无穷的。不可否认,英国的政治沦落的确也给他带来了实际利益。82年的马岛战争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新加入欧盟的一些国家以及以前加入欧盟却无法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就打起了美国牌。通过美国人的力量,来提升自己在欧盟的发言权。如果欧盟是一个国家,则很难想象这种行为的发生。

    在欧洲,真正具有一体化倾向同时有推动一体化能力的国家只有那些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国家,如法国和德国。由于其他国家缺乏足够的主观能动性,一体化进程走得相当缓慢。美国在间接战略的掩护下避免了直接刺激欧洲,却又实现了长期压制欧洲的目的。

    说到中国,不得不说那个利益攸关方的定位。从之前的战略竞争对手的地位的转变,正说明了美国对于自身战略的日益清晰。中国的走向值得关注,但在美国看来,中国要对美国形成最直接的威胁还需要时间。

    中国的经济规模庞大,却没有足够的经济质量。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在技术上的落后。在军工科技上,这种差距同样是非常明显的。在从俄罗斯获得一定的军事技术之后,继续的提高对于中国来说仍然要靠自己的力量。俄罗斯很难把支撑自己世界地位的家底全部掏给中国。同时,中国也不得不在引进俄国技术的过程中面对消化吸收这个时间滞后的问题。

    可以说,中国在经济上的追赶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并不希望因为自己的行动导致中国战略重点从经济建设向军事建设上的转移。前些年,由于美国将中国定位于竞争对手这样一个地位,导致中国对于国防建设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了。特别是由于几次重大的事件,给中国带了深深的震撼,也给美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近些年来,已经可以明显看到中国在军事建设上加大投入的效果。新战机、新坦克、新军舰,都已经开始可以拿上台面了。虽然差距仍然存在,但是的确在缩小。中国的这种改变让美国感觉到了压力。美国因此也开始审视自己对于中国的态度。

    通过“9.11”事件这一历史契机,美国开始寻找与中国的战略共同点。比如在遏制台独以及朝核问题方面,中美开始有意识地寻找共同利益的存在。通过合作增进互信,也可以避免中国走上前苏联的道路。前苏联失败了,美国却并不能保证中国也一定会失败。如果说欧洲能够提供给美国一个抗衡前苏联的战略优势所在,那么可以认定,日本并不具备与欧洲相提并论的资格。中国的战略资源和国家潜力,也未见得就不比前苏联多。

    这也就是说,美国开始将中国的位置放在介于俄罗斯与欧洲之间。对中国的战略空间的打压显得比较温和,在直接步骤上并不明显,力图避免在中国最关心的台湾和朝鲜问题上刺激中国,也没有试图对中国的已有战略空间进行全面打压,而是借由反恐风暴在西面首先进行战略布局,在打击欧洲和俄罗斯的同时,为未来在西面堵截中国进行着准备。

    总结起来,可以说美国是在强硬打压俄罗斯,温和限制中国,温柔削弱欧洲。理清了这一层关系,再回过头来看伊朗问题,角度又有不同。

    可以说,至少眼前,伊朗问题对于欧、中、俄三方有一个一致的地方。美国一旦打击伊朗,三方利益都将很大程度上受到损伤。在伊拉克被干掉后,欧元准世界货币地位的重要支撑点就是伊朗。可以说,只剩下一个石油支点支撑的情况下,局面已经岌岌可危了。至于俄罗斯,则有可能出现美国实力渗透到里海边的情况,从中亚和高加索方向对俄罗斯施加压力。中国,与伊朗有不小的经济联系,同时还关系到中国全天候朋友巴基斯坦的立场问题。

    对于现在的俄罗斯来说,能够在伊朗保留自己的战略空间,即便不能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至少也可以牵制美国在东欧和中亚方向的脚步。如果这道防线崩溃,则俄罗斯的生存空间会进一步受到打压。那个时候,俄罗斯的反抗意识必然更加强烈。

    欧元世界货币的构想在惨遭美国多次打击之后已经沦为准世界货币。如果失去了伊朗,欧元启动的外围阵地就几乎全部丢失了。欧洲主要国家对于美国的敌视也将加剧。原本还有伊朗这个选择的欧洲也必然在能源问题上更加依赖俄罗斯。而欧盟也必然会因此审视缺少统一的政治、军事力量的情况下自身发言权的有限。发言权流失的背后则是巨大经济利益的流失。

    至于中国,一方面是能源来源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是地缘政治空间受到打压。南亚,单单有个印度,是无法玩出什么来的。美国的力量在对南亚的影响仍然是有限的。一旦美国通过伊朗将自己的力量大量注入,则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印度在南亚方向对中国的利益形成实质威胁。一个地缘政治上打不开局面的印度和一个在地缘政治上打开了局面的印度是有本质区别的。而中国,也必然会在此之后更大程度上在能源方面依赖俄罗斯。

    控制了伊朗,真正实现了美国的战略目的了吗?

    欧洲的削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刚刚打掉伊拉克政权,削弱了欧元地位之后,如此明显地在欧洲已经深层次介入到伊朗问题的前提之下仍然迅速动作,必然将刺激到欧洲国家那算不上特别敏感的神经。实际上,由于美国在中东的巨大控制力,伊朗的欧元结算暂时还不会给美元霸权带来毁灭性的后果。美国并不希望欧盟从伙伴变成敌人。敌人总是比伙伴更难把握。

    对于俄罗斯的打击,主要方向还是东欧地区。虽然从中亚地区渗透也有不小的吸引力,但是中亚地区还涉及到了中国。如果过分进逼,恐怕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伊朗这个能源来源的游离会把欧洲和中国更紧密地向俄罗斯地身边推动。欧洲和中国的资金有可能继续支撑俄罗斯军事技术体系的发展。这是美国所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所谓的中国威胁是远景的。如果把他变成一个眼前问题,则可能在对于俄罗斯的全面打压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加速中国的军事崛起。如果中国愿意在经济上付出足够的代价,未必不能够在一定年限之内取得军事质量上的更大成果。结果则可能是一个在经济上对美国冲击变小,军事上对美国冲击变大的中国。那么,尚且还不如迎击一个在经济上冲击美国的中国。至少,这样的中国不容易导致美国全球霸权的崩溃。

    显而易见的则是,打击伊朗,等同于同时打击三大势力的重要利益。其结果,必然是三方在反霸权的路上走得更近。当然,这也不是说,美国在近期打击伊朗就会有利于其他三大势力。美国的行动加剧了对抗,实际上是各大势力都不得利的局面。试问,全世界的资源都集中在军事上,那么民生的发展呢?所以,没有绝对的赢家。甚至连相对的赢家也很难去判断。

    拖下去,美国的机会并非不可能来到。局势的变化将有可能导致伊朗问题上各方立场的变化。比如说,伊朗在核问题上走到了临门一脚,又或者各大势力之间发生了不可预测的事件。到了那个时候,利益关系就发生了改变。这是从两个角度上来说。前一种状况是伊朗的危害增大,则相对来说也是打击的利益增加。后一种状况则是负面影响减少,则相对利益增加了。

    是否可以认为,美国一直在军事上给伊朗施加巨大的压力,等的就是伊朗加速核进程,最终找到打击伊朗的足够理由,完成其战略线的构建。从伊朗被定位为邪恶轴心,到伊朗大力发展核武器,这之间的联系,其实是非常微妙的。只不过,伊朗能力有限,恐怕是赶不到08年前了。特别是在有了欧洲、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的庇护之后,对于安全的信心,又有所增加了。东面的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想必也能够给伊朗一点启示。这个大套,希望伊朗不要钻。

    在此基础上,我们来讨论布什的伊朗战争是否会发动。

    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给布什带来的政治收益是明显的。布什赢得总统选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伊拉克战争的迅速胜利带来的声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伤亡的增加,经费的消耗,政治上的代价也展现出来。布什的支持率一路走低,共和党中期选举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诠释。

    在08年布什即将离任的情况下发动战争,对于布什的政治生涯,甚至对于共和党,都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虽然布什是个强硬的总统,但是他终究需要其背后的政党的支持。共和党不可能为了布什的个人意愿付出长期的代价。在伊拉克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贸然发动一场新的战争,共和党的总统选战基本上可以直接放弃了。

    从布什个人的角度来说,如果他不想背上战争总统这个名声的话,那么他就应该止步。切尼的强硬或许对于战争是个巨大的推动。可是人们不会记得是某个副总统发动了战争,而只会想到是某个总统发动了战争。

    无论是从共和党团队还是布什个人的角度来看,强行在其离任前发动战争都不是一种理智的行为。上升到美国国家层面,这种行为同样不理智。可见,因为布什个人意志而发动一场针对伊朗的战争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虽然,我们无法完全排除这种可能。

    控制伊朗的行为,反而在这个时候成为了一个重点。美国的舆论轰炸带来的战争阴云,的确有可能导致伊朗核进程加速,进而充实美国的打击理由,使得美国的代价减小。换一个角度,则可以认为,是美国在通过自己的运作加速各国在伊朗问题上的态度转变。

    在伊朗问题上,我们用不着着急。伊朗看起来还是比较安全的。我们在伊朗的利益比不上欧盟,和美国的敌对程度比不上俄罗斯,我们大可不必马上站到前台。通过我们对于伊朗的影响,通过我们的亿万美元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我们能够在伊朗问题上做很多事情。美国,不可能抛开我国的利益去解决伊朗问题。欧盟,则已经在伊朗问题上付出了诸多努力。关于欧元地位的较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必然将加深美欧矛盾。这是美国无论是否打击伊朗都无法从远景条件下避免的问题。

    伊朗即便没了,对中国来说也不是末日到来。中国的既没有走到冲击世界货币的时候,又没有到经济不堪支撑军事建设的光景。石油供应也不可能说断就断,除非美国决意军事消灭中国。因此,我们要以一种更为超然的态度去面对伊朗问题。谁说不明确表态就是不参与?

    我们手中的牌,不仅仅是欧洲需要,美国也需要。既然如此,何不待价而估。谁想在这场长期的角力中获得一点优势,恐怕就将不得不在其他方面给中国让利了。

    布什的战争?还是算了吧。
又是这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