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给了老蒋成功的机会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6:49:25
蒋在27年开始上台.至49走人在大陆混了22年,无疑他与他领导的KMT是个失败者.可我常常想一个人或者说是一个D的成功不光要自已有能力肯努力,而且常常机会也很要紧.蒋没有这样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蒋是输在了日本人手里.如果37年日本人没有开打,不用多,只要晚3年,老蒋很可能就是一个胜者.蒋在27年开始上台.至49走人在大陆混了22年,无疑他与他领导的KMT是个失败者.可我常常想一个人或者说是一个D的成功不光要自已有能力肯努力,而且常常机会也很要紧.蒋没有这样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蒋是输在了日本人手里.如果37年日本人没有开打,不用多,只要晚3年,老蒋很可能就是一个胜者.
不用。只要他不用那种小孩子也能看懂的驱虎吞狼的做法,把张杨调开,换中央军去解决陕北,基本也就搞定了。或者退一步,大度一点,给张学良补充兵力,扩编番号,不让那二位那么心寒(张学良入关前可是TG和洋共的死敌),张杨一感激,一冲动,也就差不多了。其实,机会也是他自己放走了。
靠张公子泡妞还行,打仗?呵呵,他就是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力了.东北军事实上36已经基本上没什么战斗力了.和GCD打基本没戏.热河抗战张公子算是有心打了吧.怎么样"末及旬日失地千里"
人心背向啊
老蒋只能代表大官僚大资本的利益
不是广大贫苦人民的利益
逆天而行,岂有不败之理?
]]
LZ是什么意思?你都看出来的事蒋介石会看不出来?这种时候还派张公子去打红军?那你说他是聪明还是傻?他会不会把握机会?
原帖由 千里独行侠 于 2007-11-1 15:03 发表
不用。只要他不用那种小孩子也能看懂的驱虎吞狼的做法,把张杨调开,换中央军去解决陕北,基本也就搞定了。或者退一步,大度一点,给张学良补充兵力,扩编番号,不让那二位那么心寒(张学良入关前可是TG和洋共的死敌 ...


张学良调离还可能,杨虎城这种地头蛇调离他简直就是对他摊牌。

西北本身就不是光头的固有实力范围,远离江浙统治核心,且交通极差,粮食难以筹集。

所以即使老蒋想把军队调到西北,也并不看好。更不要说他有5次围剿那种,把一大半嫡系都放到江西,那样,他能在南京估计都睡不好觉。
当时的中国,是乡土中国,是农民的中国,当时任何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无法抓稳农民的政党,都无法问鼎中华的,而并不是光头没抓住机会的问题……
而且即使红军失败又如何,日本的入侵开始后,华北的沦陷,马上就会形成新的真空。

像东北那样共产党本来没有任何武装力量的情况下,仅用3年时间,不但创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而且迅速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到时候,华北的共产党武装也会重新崛起。
张杨本来并不是铁板一块,基本是蒋介石促使其联起手来的
如果45年组建联合政府 说不定现在就是两党制了
原帖由 songtaowf 于 2007-11-1 16:15 发表
如果45年组建联合政府 说不定现在就是两党制了


就国民党那种惨不忍睹的基层,47年几乎全部的县级党部瘫痪的情况下,和共产党搞议会斗争可能完蛋的更快。

没了军队,蒋记中央还有什么本钱,本身不过就是各个军阀的利益联盟罢了
话说回来,小日本也不会给老蒋从容发展的机会,全面侵略中国是其既定方针。
李德、博古他们在苏区让毛下台就是历史给老蒋最大的机会,可是他白白放过了

想那湘江之战,如果蒋介石让中央军参战,红军肯定会被打散,但他就是让湘军和桂军攻击,中央军在后面,这自然不可能全歼红军了
根本原因是GMD已经腐败了,成为大官僚,大资本家,洋人利益的代言党,抛弃了工农,城市小生产者等广大贫苦阶层,对中国当时尖锐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农业问题,社会问题视而不见,或拿不出解决方案.
重要原因是倭寇侵华.
还有一个原因,孙中山实际上只能算是一个革命宣传家,不能算是实际上的革命家,没有重视建立革命武装,没有为蒋留下统一中国的军队,章太炎评价他不是黄巢,张角式的人物,这是很中肯的,孙手中没有革命的实力,没有像GCD那样建成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密布全国,重视武装斗争的政党,清廷垮台后,由于缺乏这样一个政党,无法建立一个稳定,强有力的政府,以致军阀混战,生产停滞,思想混乱,社会动荡,于列强差距越拉越大,后来孙意识到这一问题,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办了黄埔军校,这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力量,但是已经有些晚了,从1912年清廷灭亡到1928年北洋系崩溃,中国实际处于无政府状态,1928年蒋介石北伐成功到1937年"七七事变"其实上是蒋系与各派新旧军阀的平藩战争和与GCD军队的战争,这九年中国处于一个弱势政府与各派政治,军事力量的斗争时期,也未顾及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可以说从清廷灭亡到日寇全面侵华,中国始终处于无政府或弱政府状态,蒋实际上并未统一中国,主观上不知蒋是否考虑过解决中国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但客观确也无法集中全国力量解决当时中国面对的社会问题,以及后来与倭寇的民族战争,
]]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放在老蒋身上挺合适
"人心背向啊
老蒋只能代表大官僚大资本的利益
不是广大贫苦人民的利益
逆天而行,岂有不败之理?"

呵呵,估计广大贫苦人民有了代表后来一定生活的很好了.

"事实也是如此,蒋阶石即使调动了国民党中央超过一半以上的中央嫡系,也只不过被共产党从南方赶到了北方,
而且在陕北的短短2年,从35年10月6千红军陕甘支队入陕,陕北红军不足2万,其势力亦不足3县之地。到1937年,红军已经拥有8万军队,占地3万多平方公里,挟人口超过100万。
包括东北军,陕军,晋军,宁马胡宗南的武装力量都被重创。
在日本加紧华北特殊化的情况下,想在侵略中国前消灭红军是没有多大希望了"

33年时央苏区有多少人?

"像东北那样共产党本来没有任何武装力量的情况下,仅用3年时间,不但创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而且迅速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到时候,华北的共产党武装也会重新崛起。"

"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这个核心后来去哪了?你敢保证华北的核心又不会也消失掉.而且小日本晚3年来,也就是40年来说实话华北打不打的下还两说呢.

"想那湘江之战,如果蒋介石让中央军参战,红军肯定会被打散,但他就是让湘军和桂军攻击,中央军在后面,这自然不可能全歼红军了"
同意,这确实是老蒋的一次机会,蒋太低估了红军

"就国民党那种惨不忍睹的基层,47年几乎全部的县级党部瘫痪的情况下,和共产党搞议会斗争可能完蛋的更快。没了军队,蒋记中央还有什么本钱,本身不过就是各个军阀的利益联盟罢了"
不一定吧.47年时GCD内在的最大优势在于土%改,如果GCD当道他敢用暴力来土改?

"根本原因是GMD已经腐败了,成为大官僚,大资本家,洋人利益的代言党,抛弃了工农,城市小生产者等广大贫苦阶层,对中国当时尖锐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农业问题,社会问题视而不见,或拿不出解决方案."
这一条如果放在47年那没错,可放在36年就说不过去了.36年国统区经济向好.KMT腐&败不是太深.
"消灭一个政党的存在,要从消灭支撑它存在的政治土壤做起。"
这"土壤"变色的事多了去了.
就说33年苏区土壤够好吧?34年怎么就不行了?
回头想想GCD最拿手经济办法好象就是强行土G改.这一招1)不能反复用2)当政的不能用.
"LZ是什么意思?你都看出来的事蒋介石会看不出来?这种时候还派张公子去打红军?那你说他是聪明还是傻?他会不会把握机会?"
蒋当然看出来了,他也就是借刀杀人.
]]
]]
原帖由 kutoo 于 2007-11-1 19:30 发表


我的观点恰恰相反:如果没有日本人打进来,恐怕老蒋还撑不到49年。
日本人打进来,迫使中共把重点移向华北游击战,暂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老蒋争天下,这样一拖就是8年。8年里确实中共武装获得了巨大发展,但反 ...

:b 这个角度看问题很有启发 啊
]]
原帖由 lolik 于 2007-11-1 21:13 发表

事实上共军在27到37年发展速度远不如37到45年.

抗战期间日军的主要的力量放在南方与国军的战场上,而不是对共军.再者,对付异族侵略者时更容易得到人民的支持


所谓的日军力量大致是1;2,相比南方的400多万国民军,北方30多万的共产党对20多万的鬼子,难道很容易吗。

要说有力条件,当时华北各级政权基本崩溃倒可能是一个,20多万的日军散在广阔的华北,根本顾不过来。

共产党能够迅速填补空白,在红军时期则很困难,要和各级政权和力量斗争。
原帖由 于冰 于 2007-11-1 21:27 发表


所谓的日军力量大致是1;2,相比南方的400多万国民军,北方30多万的共产党对20多万的鬼子,难道很容易吗。

要说有力条件,当时华北各级政权基本崩溃倒可能是一个,20多万的日军散在广阔的华北,根本顾不过来。 ...

游击战相对正面作战更容易保存和发展实力.你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期阿富汗正面作战的部队和游击部队哪个支持得久或发展快?
原帖由 lolik 于 2007-11-1 21:48 发表

游击战相对正面作战更容易保存和发展实力.你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期阿富汗正面作战的部队和游击部队哪个支持得久或发展快?


前提是游击队要有外援的情况下。

而共产党能够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发展壮大,难度绝不亚于正面战争。

另外中国的正面战场也很特殊,日本军队连一条完整的战线都形成不了。
这是我早几年在JC或战沙上的帖子,和这个题目有点关系,翻出来贴上。当时有很多东西写得很嫩,也很情绪化,但想想不改了。因为过去的已经是历史,而历史是不能改变的。

按某些网友所言,蒋介石是预计39年投入抗战的。这种说法其实是国民党去台后为了遮羞编造出的低级谎言,虽有高官的回忆录为之捧场,但早被海内外舆论驳得体无完肤,现在居然还有人当个宝贝似地捧出来,怪哉斯言!诚然,三十年代初中叶,中国有在对外大步退让的条件下所取得的所谓“黄金时期”大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民族工商业,特别是纺织业和轻工业,而代表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机械工业、造船业、航空工业等进展甚微。谁能相信两三年后国民党就会建立起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与日本抗衡?光靠向德国人进口吗?其实,现在的后来人可以坐而论道的说当时如何如何,如果当时把任何人放在华北,你能找到一张平静的课桌吗?
有人说如果不是张学良坏了蒋介石的大事,共产党早灭了,抗战也许早打起来了。这话没错。可是怎么不想一想,5年前张学良还唯蒋介石马首是瞻,放弃了父亲辛苦传下来的基业,乖乖地退入关内。5年后为何要奋臂一搏,与先前判若两人?如果蒋介石心胸开阔一些,及时补给东北军装备军饷,恢复被歼灭的两个师的番号,张扬而人敢不戮力同心,泣血相报?实在是他们看透了蒋某人借刀杀人的伎俩(傻子都看得出来),被逼到了绝路上,蒋遭此难,纯属咎由自取。
其实回过头来看看,抗日战争对蒋的帮助也很大,如果利用得好,所得应远远超过共产党。28年北伐胜利,蒋虽在形式上统一中国,但统治地位并不牢固。从30年蒋桂冯阎大战开始,动员军队140多万,死伤20多万。蒋虽用尽招法取胜,但也元气大伤。接着,30年底,第一次围剿失败;31年,与元老胡汉民闹翻;5月,林森弹劾蒋介石,二次围剿失败;9月,三次围剿失败;12月,“四届一中全会”,蒋介石被迫辞职……接着福建事变、长城抗战、塘沽协定……一直到抗日前,蒋基本没得消停,所谓“没共产党捣乱蒋就能把中国建设好”纯属稚童的疯话。另外,统一是统一了,但各军阀“听调不听宣”,阎老西的山西、龙云的云南、刘家的四川、桂系的两广、马家的西北、盛世才的新疆等等,中央军始终鞭长莫及。恰恰是抗战之后,来了个“地无分东西、人无分老幼”,全国军队真正意义地统一在蒋某人的麾下,李宗仁北上就职,川军誓师出川,马家军入关,冯玉祥也得尽弃前嫌……遑论国际上美英更把蒋捧上了天呢?他更可以借抗战之名除掉异己(如韩复榘),谁也不会说半个不字。蒋的声望,真真如日中天!可是他就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家伙,有本事的不敢用,草包用了一堆,正面战场一溃千里,精锐部队全投入到缅甸去“为国争光”,时不时的还和共产党干两下子,八年的时间基本荒废,就这样他还腆着脸要三个月灭亡共产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不自知也”!
打得累了,向看完的兄弟道声谢,临了还想劝劝某些网友,不要动不动就教训别人回家看书,这个世界书太多了,总有人家看过你没看过的,老把书单挂在嘴上,别人会笑你浅薄的。看得起你的告诉你一声,那些不吱声的都是看不起你的。说实话,我挺欣赏你们的叛逆和清高,以你们的性格,早70年肯定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我说不准倒是个军统什么的。
原帖由 于冰 于 2007-11-1 21:59 发表


前提是游击队要有外援的情况下。

而共产党能够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发展壮大,难度绝不亚于正面战争。

另外中国的正面战场也很特殊,日本军队连一条完整的战线都形成不了。

抗战时期共军没有得到国民党发军饷么?即使在同样没有外援的条件下游击战也远比正面战斗更容易发展壮大.

正面战场无法形成一条完整战线,敌后战场就更不可能了.
原帖由 千里独行侠 于 2007-11-1 22:18 发表
这是我早几年在JC或战沙上的帖子,和这个题目有点关系,翻出来贴上。当时有很多东西写得很嫩,也很情绪化,但想想不改了。因为过去的已经是历史,而历史是不能改变的。

按某些网友所言,蒋介石是预计39年投入抗战 ...

怎么会呢,蒋百里先生早就建言政府中日必有一搏,必须做计划,而且也被采纳,虽然穷困仍然做了一定的准备。况且蒋介石在时人里算很了解日本的,怎能不考虑中日必有一战。
你所说的几项重工业,还好没搞,搞了损失更大。几项都是重资产业,一旦被炸,损失惨重。并且不是那么容易拆迁的。另外搞重工业,资金技术的积累比轻工业要求要高得多,依当时条件哪那么容易搞。
蒋其实就是算盘打得太精明过头了,让别人互残,自已壮大。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坐山驱虎斗的思想另外加上之前军阀与他争天下的余悸。

纵向比较,其实他上台以后没有一天消停过,总是内忧外患不断。抗日胜利以后,他真正成了国民的领袖拥有了与名义相称的权力实力,麻烦就是他自找的了。
(三十年代初中叶,中国有在对外大步退让的条件下所取得的所谓“黄金时期”大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民族工商业,特别是纺织业和轻工业,而代表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机械工业、造船业、航空工业等进展甚微。

当时中国还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农业国,无论是从政府对国家的控制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人才储备…来讲都只能从轻工业入手是无法进行大规模重工业建设的,
"我的观点恰恰相反:如果没有日本人打进来,恐怕老蒋还撑不到49年。
日本人打进来,迫使中共把重点移向华北游击战,暂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老蒋争天下,这样一拖就是8年。8年里确实中共武装获得了巨大发展,但反过来想:日军的战斗力好像比国民党军强些吧,中共和日本人打都能这样越打越强,要是和老蒋打的话,岂不是强壮得更快?——从红军时代起,老蒋就是中共的“运输大队长”噢。长征本是中共最狼狈的一段时光,老蒋在如此优势下,25000里路上前堵后追的,一没追上二没堵住,到了陕北,中共缓过气来了,老蒋反倒能成功?要不是日本人打进来,要不是苏联和德国人打起来,中共没准真的从苏联去搞来武器装备——倘若如此,试想中共开着T34一路杀来,不知老蒋如何抵挡?
现在总有些人说西安事变如何如何给了中共机会,我到要问:49年要不是美国第7舰队插一脚,哪有今天的台湾问题?"

说实话我到觉得长征蒋是人算不如天算.蒋原打算跟着红军一路灭各军阀,最后再灭了红军.好一统天下.可蒋没想到日本人没给他这时间.
36年时M的日子并不好过.东,西征付出了多大代价主要战略目标还没实现就是最好的证据.当时GCD的主要对手还是实力很弱的地方军.中央军真要动手红军很难吃的消.
"三十年代初中叶,中国有在对外大步退让的条件下所取得的所谓“黄金时期”大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民族工商业,特别是纺织业和轻工业,而代表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机械工业、造船业、航空工业等进展甚微。"
"发展主要是依靠民族工商业"这没错啊,不依靠他们依靠谁?
"而代表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机械工业、造船业、航空工业等进展甚微。"
呵呵,这点你搞错了吧?就说航空工业吧,中意飞机厂,杭州伞厂,是什么时间建成的?不多列了,自已查.
飞机产量?
要这么扯,扯到地球毁灭也扯不完。[:a8:]
"飞机产量?"
产量具体是多少我不知道,我估计不会太高,因为还没来的及全面投产就被日军轰炸了.不过有一个数据可以做参照,该厂在内迁后虽元气大伤,仍保持年产20架伊16的产能.
老蒋不喜欢造东西,所以建设也搞不好!
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比起来,黄金十年算个球毛!
"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比起来,黄金十年算个球毛!"
没有可比性吧.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下的产物.至于哪一种模式好.历史正在给出答案.
共军这样的条件和抗日大后方国军的条件哪个更容易组织抵抗?
呵呵,好象跑题了
"就发了一年不到的军饷,就能支持八年的抗战了?"
谁告诉你只有一年的?而且为什么停的原因也请查清了再说

"在没有现代军事工业支持的情况下,共军抗战用的军火老蒋给与支持了么?"
真没有给吗?

共军这样的条件和抗日大后方国军的条件哪个更容易组织抵抗?"
你认常德是后方还是长沙是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