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台灣雄風三型飛彈的前世今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1:41:48
10月10日真是大喜的日子:lol :lol :lol ,一次把台灣傳聞以久的祕密武器拿出來展出,先介紹一下雄風三型飛彈
首先大家要有個基本觀念,雄風三型飛彈本職不是反艦飛彈,是台灣的反擊武器,反艦只是晃子和副業而已:victory: :victory: :victory:
所以你看到雄風三型飛彈時第一眼一定覺得怪怪的

台灣中程陸攻飛彈路線之爭──衝壓飛彈V.S.彈道飛彈

Ramjet Missiles V.S. Ballistic Missiles in Taiwan
作者:啟元
陳總統在2003年11月底公開宣稱,共軍在大陸東南沿海部署496枚飛彈,對台灣形成嚴重威脅。由於共軍飛彈威脅已非一朝一夕,因此台灣軍方早已研擬反制作為,其中一項就是「秘密發展中程陸攻飛彈」。
台灣秘密研發中程陸攻飛彈的傳言一直不斷,國防部在2003年底對立法院提出的業務報告中更首度提及將採源頭反制、加速整建精準導引飛彈和成立獨立的飛彈司令部;另外,國防部對媒體報導去年9月底中科院試射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失敗一事,也採取不否認也不承認,與過去一概否認完全不同的「不評論」態度,似乎暗示中程陸攻飛彈的研發已是「只能做不能說」的進行式。其實真象已很明確,就是中科院中程陸攻飛彈的研發工作已如火如荼進行中。
值得注意的是,中科院研發中程陸攻飛彈是採雙管齊下方式進行。目前是由「擎天計畫室」推出利用擎天載具衝壓發動機技術,體積和射程皆加大的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另外,「天弓計畫室」也以太空計畫室「次軌道科學實驗計畫」所使用的探空火箭為基礎,研發中程彈道飛彈。表面上,兩個計畫室同時投入中程陸攻飛彈研發工作,在現在國防預算吃緊的情形下,似乎有浪費資源之嫌。事實是,因為中科院研發經費越來越有限,各計畫室必須想辦法爭取計畫養活所屬研發人員,所以才會出現天弓和擎天兩個計畫室分別提出各自的中程陸攻飛彈構想,以爭取軍方訂單。
像「擎天計畫室」成立十餘年來,雖有擎天載具的研發成果,但與天弓、雄風等計畫室相比,尚無研究成果成軍服役。由於國防經費緊縮,因此必須有新的研發計畫爭取軍方經費維持整個計畫室研發團隊,延續衝壓發動機的研發技術能量,否則相關人才一但散去,多年的技術結晶也將消失無蹤。「天弓計畫室」則因陸軍訂購的天弓飛彈已陸續運交,加上低層反彈道飛彈系統尚未研發成功,因此短時間內軍方並沒有大量的防空飛彈訂單,而民間計畫只有太空計畫室一年一枚的探空火箭發射計畫,根本無法維持整個計畫室運作。投入中程彈道飛彈研發,除了可避免人才和研發資源閒置,還可提升大型火箭的研發技術能量。
目前「擎天計畫室」已完成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初步構型,外型已與擎天載具大不相同,體積和射程皆遠大於擎天載具,並配備先進的「整合式火箭衝壓發動機」,即助推的固體火箭加力器與續航衝壓發動機整合為一體裝置於彈體內部的後段,位於彈體尾段的固體火箭加力器先燃燒,其固體藥柱燒完留下的空間就作為衝壓發動機的燃燒室,因而能節省飛彈的長度與體積。發射時,先由4隻側掛的固體火箭加力器和飛彈主體的「整合式火箭衝壓發動機」加力器將飛彈送至高空,並加速到一定速度,再點燃衝壓發動機,進行後續航程。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可在二十多公里的高空以4馬赫速度飛行1,000公里,利用高空高速特性穿破敵方防空網。
雖然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因飛行高度較高,遠比低空穿透的巡弋飛彈要容易被敵人偵知,但是其高空巡航彈道並非一般彈道飛彈的拋物線,所以無法預測,因此敵人很難展開攔截行動。彈道飛彈為達到最大射程,必需採拋物線彈道,也正因此敵方只要偵測到初期彈道的一段,就可推算出全部的彈道路線和可能落點,可以馬上展開攔截動作。中程陸攻衝壓飛彈的飛行模式類似飛機,無法根據拋物線公式推算攔截點;加上3~4倍馬赫的高速將大幅縮短敵人反應時間,因此可用於攻擊一些需要快速反應的敵人目標,如:彈道飛彈發射車、指揮中心等,而且二十餘公里的飛行高度要中長程防空飛彈才打得到;另外,遠較飛機小的彈體,將會增加防空飛彈系統射控雷達鎖定的困難度。其部署方式與巡弋飛彈和彈道飛彈類似,可採掩體式發射基地或機動部署,部署彈性很大。
至於中程陸攻衝壓飛彈的競爭對手,「天弓計畫室」的探空火箭是一種兩節式固體燃料火箭,為天弓飛彈加上一節固體火箭加力器組成,全長7.7公尺,重量 1,680公斤。火箭射高可達300公里,射程200公里,酬載為130公斤。只要增加射程、酬載和配備導引系統,便成為射程遠達1,000公里的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
太空計畫室「92年度次軌道科學實驗酬載計畫書」中提到次軌道科學實驗可從事的任務包括:火箭發射環境和進行衛星酬載先期測試與研究。另外,實驗所使用的探空火箭將依據科學酬載及太空計畫室的需求,逐步提升性能,由基本型探空火箭研製成多功能型探空火箭。基本型探空火箭為無控制系統,採自由彈道飛行,而多功能型探空火箭將具備如姿態控制、回收系統等多項關鍵技術,就是可以從地面控制火箭升空後的姿態和動作,例如打開火箭前端鼻錐罩,讓需要有較複雜動作的科學儀器運作,或是讓火箭由直上直下改為平飛一小段,以增加滯空時間。顯示探空火箭擴增性能的彈性相當大,終極目標就是要發射人造衛星,這也意謂未來的多功能型探空火箭已具有改造成彈道飛彈的潛力。太空計畫室預定每年發射一枚探空火箭,2004~2009年發射基本型探空火箭,2010~2018年發射多功能型探空火箭。
探空火箭最大利基是產品成熟且有成功發射記錄,這是「擎天計畫室」的中程陸攻衝壓飛彈所遠不及的。因為中科院研發彈道飛彈的基礎,遠從1970年代中期「青蜂計畫」研發青蜂短程彈道飛彈時就已奠定。該計畫於1976年展開,之前中科院即開始從事慣性導引方面的研究,從建立地球重力場模式、三自由度彈道程式等基本工具開始,進而發展完成六自由度彈道模擬、慣性導引、把舵定律、武器系統軟硬體迴路模擬等技術能力。青蜂計畫很多研發項目在中科院均屬首創,例如慣性導航儀、大型固體火箭發動機、液壓致動器、高馬赫氣動力計算、較大型飛彈結構設計分析、飛彈系統界面設計與整合、大型發射器、飛行試驗規畫與執行等。
當時「青蜂計畫室」先由系統工程小組進行概念設計,接著進行初步設計,逐步設計出推力曲線、全彈外形與重量分佈,隨著系統工作的進行,在各功能逐步成立分系統後,再組成全彈。同時還發展飛行試驗規畫與執行、飛行試驗前的系統模擬、飛行試驗後的資料分析與失效事件排除等能力。另外,為了研究慣性導航儀的精度要求,還發展出從飛彈擊靶精度規格反推導航儀精度的方法,簡稱誤差分析法。為了配合飛彈軟硬體迴路即時模擬的需求,發展成功數位式即時彈道計算與數位式即時系統模擬程式。青蜂飛彈共進行7次飛行試驗,第8次即進行全功能彈飛試,雖說是全功能彈但未配備彈頭,仍是搭載遙測儀器。
在「青蜂計畫」的後期,研發中程彈道飛彈的「天馬計畫」即開始規畫並完成系統概念設計。「天馬計畫」正式核准後,發射場就開始動工,重要儀具採購也立刻進行。同時以青蜂飛彈為基礎進行脫節機構關鍵技術開發,以及脫節後第二節火箭在空中點火研究,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曾發射一枚探空火箭進行脫節和空中點火飛行試驗,初步驗証成功。由此可知,發射探空火箭絕非只有單純的科學研究目的。
太空計畫室探空火箭一號和二號分別在1999年8月和2001年10月發射,第一次發射成功,但並未攜帶任何科學儀器,第二次發射原本是要研究距離地表 80公里到150公里之間的太空電離層大氣流向,當時探空火箭是要將中央大學研製的三鋁甲烷實驗酬載送上次軌道,再以地面照相儀觀測三鋁甲烷在太空燃燒的火焰,推算高空風場分布及大氣亂流變化,可惜因第二節火箭未能順利點火而失敗。表面上,探空火箭執行的是科學實驗,但是前述中科院過去利用探空火箭試驗火箭脫節和空中點火技術,也是利用類似中央大學實驗的方法,來觀察火箭彈道和彈道偏移狀況,這也透露出探空火箭的科學實驗是「一魚兩吃」,除了檯面上的科學實驗外,還可測試中程彈道飛彈極重要的脫節項目和蒐集飛彈高空彈道等資料。
「天弓計畫室」的中程陸攻飛彈研發計畫除透過探空火箭進行研發外,還有很多研發項目是以研發低層反彈道飛彈系統的「層系計畫」做為掩護。因為「層系計畫」中一些低層反戰術彈道飛彈系統規劃與裝備採購,如飛彈中、高空操控能力、程控飛試等科目和靶彈、加力器研發等,都可以掩護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的彈道修正、慣性導引系統和重返載具構型等研發科目。只要稍微留意,可以發現研發低層反彈道飛彈系統的「層系計畫」預算中,曾出現一些類似美國戰區飛彈防禦(TMD)所使用的THAAD高層反彈道飛彈系統研發時的中、高空攔截測試科目,透露出「層系計畫」另一個更深層的研發目的。
很多人都質疑台灣海空域有限,研發中程陸攻飛彈無法進行全射程飛試。其實中科院九鵬試射場的測試儀具雖只裝設在九鵬、蘭嶼、綠島三地,但現有測試能量已非侷限於九鵬附近海空域,只要以無線或有線通訊方式與九鵬控制中心電腦連線,就可延伸至其他地方執行任務,擴展測試範圍。雖然測試保密有些困難,不過仍有解決之道,像中程彈道飛彈可以大仰角發射,雖然射程會較短,不過已可模擬出實際彈道;而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因可改變飛行方向,可以繞圈方式進行長程飛試。
中程彈道飛彈和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到底誰能勝出?目前尚難定論,因為兩者各有優缺點。探空火箭已是成品,技術成熟穩定、隨時可生產,目前的技術難處在導引系統,即慣性導引系統與GPS的配合以及終端彈道修正。不過中程彈道飛彈成軍的最大阻礙並不在技術問題,而是因部署彈道飛彈引發的國際壓力。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因屬新構想,彈體和導引系統都在測試中,技術難度較高、研發風險較大,要正式成軍服役仍待努力。媒體報導2003年9月底在九鵬基地進行第一次試射,曾發生加力器脫離後,飛彈主體的衝壓發動機無法接續點火而告失敗,顯示仍有不少技術需要突破。雖然成軍之路障礙重重,但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已為台灣發展反制武器開啟了另一扇窗,成為發展巡弋飛彈和彈道飛彈外的另類選擇。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隱藏真正任務,即以岸基反艦飛彈名義成軍,遂行中程陸攻任務,以降低國際關切的敏感性。
雖然中程陸攻衝壓飛彈首次測試失敗,不過這是研發的必經過程,探空火箭第二次試射也曾失敗,所以即使中程陸攻衝壓飛彈這次測試失敗,並不會影響最終結果。目前天弓和擎天計畫室現在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國防經費有限必須用在刀口上,軍方可透過這種良性競爭獲得最合適的中程陸攻飛彈。10月10日真是大喜的日子:lol :lol :lol ,一次把台灣傳聞以久的祕密武器拿出來展出,先介紹一下雄風三型飛彈
首先大家要有個基本觀念,雄風三型飛彈本職不是反艦飛彈,是台灣的反擊武器,反艦只是晃子和副業而已:victory: :victory: :victory:
所以你看到雄風三型飛彈時第一眼一定覺得怪怪的

台灣中程陸攻飛彈路線之爭──衝壓飛彈V.S.彈道飛彈

Ramjet Missiles V.S. Ballistic Missiles in Taiwan
作者:啟元
陳總統在2003年11月底公開宣稱,共軍在大陸東南沿海部署496枚飛彈,對台灣形成嚴重威脅。由於共軍飛彈威脅已非一朝一夕,因此台灣軍方早已研擬反制作為,其中一項就是「秘密發展中程陸攻飛彈」。
台灣秘密研發中程陸攻飛彈的傳言一直不斷,國防部在2003年底對立法院提出的業務報告中更首度提及將採源頭反制、加速整建精準導引飛彈和成立獨立的飛彈司令部;另外,國防部對媒體報導去年9月底中科院試射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失敗一事,也採取不否認也不承認,與過去一概否認完全不同的「不評論」態度,似乎暗示中程陸攻飛彈的研發已是「只能做不能說」的進行式。其實真象已很明確,就是中科院中程陸攻飛彈的研發工作已如火如荼進行中。
值得注意的是,中科院研發中程陸攻飛彈是採雙管齊下方式進行。目前是由「擎天計畫室」推出利用擎天載具衝壓發動機技術,體積和射程皆加大的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另外,「天弓計畫室」也以太空計畫室「次軌道科學實驗計畫」所使用的探空火箭為基礎,研發中程彈道飛彈。表面上,兩個計畫室同時投入中程陸攻飛彈研發工作,在現在國防預算吃緊的情形下,似乎有浪費資源之嫌。事實是,因為中科院研發經費越來越有限,各計畫室必須想辦法爭取計畫養活所屬研發人員,所以才會出現天弓和擎天兩個計畫室分別提出各自的中程陸攻飛彈構想,以爭取軍方訂單。
像「擎天計畫室」成立十餘年來,雖有擎天載具的研發成果,但與天弓、雄風等計畫室相比,尚無研究成果成軍服役。由於國防經費緊縮,因此必須有新的研發計畫爭取軍方經費維持整個計畫室研發團隊,延續衝壓發動機的研發技術能量,否則相關人才一但散去,多年的技術結晶也將消失無蹤。「天弓計畫室」則因陸軍訂購的天弓飛彈已陸續運交,加上低層反彈道飛彈系統尚未研發成功,因此短時間內軍方並沒有大量的防空飛彈訂單,而民間計畫只有太空計畫室一年一枚的探空火箭發射計畫,根本無法維持整個計畫室運作。投入中程彈道飛彈研發,除了可避免人才和研發資源閒置,還可提升大型火箭的研發技術能量。
目前「擎天計畫室」已完成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初步構型,外型已與擎天載具大不相同,體積和射程皆遠大於擎天載具,並配備先進的「整合式火箭衝壓發動機」,即助推的固體火箭加力器與續航衝壓發動機整合為一體裝置於彈體內部的後段,位於彈體尾段的固體火箭加力器先燃燒,其固體藥柱燒完留下的空間就作為衝壓發動機的燃燒室,因而能節省飛彈的長度與體積。發射時,先由4隻側掛的固體火箭加力器和飛彈主體的「整合式火箭衝壓發動機」加力器將飛彈送至高空,並加速到一定速度,再點燃衝壓發動機,進行後續航程。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可在二十多公里的高空以4馬赫速度飛行1,000公里,利用高空高速特性穿破敵方防空網。
雖然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因飛行高度較高,遠比低空穿透的巡弋飛彈要容易被敵人偵知,但是其高空巡航彈道並非一般彈道飛彈的拋物線,所以無法預測,因此敵人很難展開攔截行動。彈道飛彈為達到最大射程,必需採拋物線彈道,也正因此敵方只要偵測到初期彈道的一段,就可推算出全部的彈道路線和可能落點,可以馬上展開攔截動作。中程陸攻衝壓飛彈的飛行模式類似飛機,無法根據拋物線公式推算攔截點;加上3~4倍馬赫的高速將大幅縮短敵人反應時間,因此可用於攻擊一些需要快速反應的敵人目標,如:彈道飛彈發射車、指揮中心等,而且二十餘公里的飛行高度要中長程防空飛彈才打得到;另外,遠較飛機小的彈體,將會增加防空飛彈系統射控雷達鎖定的困難度。其部署方式與巡弋飛彈和彈道飛彈類似,可採掩體式發射基地或機動部署,部署彈性很大。
至於中程陸攻衝壓飛彈的競爭對手,「天弓計畫室」的探空火箭是一種兩節式固體燃料火箭,為天弓飛彈加上一節固體火箭加力器組成,全長7.7公尺,重量 1,680公斤。火箭射高可達300公里,射程200公里,酬載為130公斤。只要增加射程、酬載和配備導引系統,便成為射程遠達1,000公里的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
太空計畫室「92年度次軌道科學實驗酬載計畫書」中提到次軌道科學實驗可從事的任務包括:火箭發射環境和進行衛星酬載先期測試與研究。另外,實驗所使用的探空火箭將依據科學酬載及太空計畫室的需求,逐步提升性能,由基本型探空火箭研製成多功能型探空火箭。基本型探空火箭為無控制系統,採自由彈道飛行,而多功能型探空火箭將具備如姿態控制、回收系統等多項關鍵技術,就是可以從地面控制火箭升空後的姿態和動作,例如打開火箭前端鼻錐罩,讓需要有較複雜動作的科學儀器運作,或是讓火箭由直上直下改為平飛一小段,以增加滯空時間。顯示探空火箭擴增性能的彈性相當大,終極目標就是要發射人造衛星,這也意謂未來的多功能型探空火箭已具有改造成彈道飛彈的潛力。太空計畫室預定每年發射一枚探空火箭,2004~2009年發射基本型探空火箭,2010~2018年發射多功能型探空火箭。
探空火箭最大利基是產品成熟且有成功發射記錄,這是「擎天計畫室」的中程陸攻衝壓飛彈所遠不及的。因為中科院研發彈道飛彈的基礎,遠從1970年代中期「青蜂計畫」研發青蜂短程彈道飛彈時就已奠定。該計畫於1976年展開,之前中科院即開始從事慣性導引方面的研究,從建立地球重力場模式、三自由度彈道程式等基本工具開始,進而發展完成六自由度彈道模擬、慣性導引、把舵定律、武器系統軟硬體迴路模擬等技術能力。青蜂計畫很多研發項目在中科院均屬首創,例如慣性導航儀、大型固體火箭發動機、液壓致動器、高馬赫氣動力計算、較大型飛彈結構設計分析、飛彈系統界面設計與整合、大型發射器、飛行試驗規畫與執行等。
當時「青蜂計畫室」先由系統工程小組進行概念設計,接著進行初步設計,逐步設計出推力曲線、全彈外形與重量分佈,隨著系統工作的進行,在各功能逐步成立分系統後,再組成全彈。同時還發展飛行試驗規畫與執行、飛行試驗前的系統模擬、飛行試驗後的資料分析與失效事件排除等能力。另外,為了研究慣性導航儀的精度要求,還發展出從飛彈擊靶精度規格反推導航儀精度的方法,簡稱誤差分析法。為了配合飛彈軟硬體迴路即時模擬的需求,發展成功數位式即時彈道計算與數位式即時系統模擬程式。青蜂飛彈共進行7次飛行試驗,第8次即進行全功能彈飛試,雖說是全功能彈但未配備彈頭,仍是搭載遙測儀器。
在「青蜂計畫」的後期,研發中程彈道飛彈的「天馬計畫」即開始規畫並完成系統概念設計。「天馬計畫」正式核准後,發射場就開始動工,重要儀具採購也立刻進行。同時以青蜂飛彈為基礎進行脫節機構關鍵技術開發,以及脫節後第二節火箭在空中點火研究,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曾發射一枚探空火箭進行脫節和空中點火飛行試驗,初步驗証成功。由此可知,發射探空火箭絕非只有單純的科學研究目的。
太空計畫室探空火箭一號和二號分別在1999年8月和2001年10月發射,第一次發射成功,但並未攜帶任何科學儀器,第二次發射原本是要研究距離地表 80公里到150公里之間的太空電離層大氣流向,當時探空火箭是要將中央大學研製的三鋁甲烷實驗酬載送上次軌道,再以地面照相儀觀測三鋁甲烷在太空燃燒的火焰,推算高空風場分布及大氣亂流變化,可惜因第二節火箭未能順利點火而失敗。表面上,探空火箭執行的是科學實驗,但是前述中科院過去利用探空火箭試驗火箭脫節和空中點火技術,也是利用類似中央大學實驗的方法,來觀察火箭彈道和彈道偏移狀況,這也透露出探空火箭的科學實驗是「一魚兩吃」,除了檯面上的科學實驗外,還可測試中程彈道飛彈極重要的脫節項目和蒐集飛彈高空彈道等資料。
「天弓計畫室」的中程陸攻飛彈研發計畫除透過探空火箭進行研發外,還有很多研發項目是以研發低層反彈道飛彈系統的「層系計畫」做為掩護。因為「層系計畫」中一些低層反戰術彈道飛彈系統規劃與裝備採購,如飛彈中、高空操控能力、程控飛試等科目和靶彈、加力器研發等,都可以掩護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的彈道修正、慣性導引系統和重返載具構型等研發科目。只要稍微留意,可以發現研發低層反彈道飛彈系統的「層系計畫」預算中,曾出現一些類似美國戰區飛彈防禦(TMD)所使用的THAAD高層反彈道飛彈系統研發時的中、高空攔截測試科目,透露出「層系計畫」另一個更深層的研發目的。
很多人都質疑台灣海空域有限,研發中程陸攻飛彈無法進行全射程飛試。其實中科院九鵬試射場的測試儀具雖只裝設在九鵬、蘭嶼、綠島三地,但現有測試能量已非侷限於九鵬附近海空域,只要以無線或有線通訊方式與九鵬控制中心電腦連線,就可延伸至其他地方執行任務,擴展測試範圍。雖然測試保密有些困難,不過仍有解決之道,像中程彈道飛彈可以大仰角發射,雖然射程會較短,不過已可模擬出實際彈道;而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因可改變飛行方向,可以繞圈方式進行長程飛試。
中程彈道飛彈和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到底誰能勝出?目前尚難定論,因為兩者各有優缺點。探空火箭已是成品,技術成熟穩定、隨時可生產,目前的技術難處在導引系統,即慣性導引系統與GPS的配合以及終端彈道修正。不過中程彈道飛彈成軍的最大阻礙並不在技術問題,而是因部署彈道飛彈引發的國際壓力。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因屬新構想,彈體和導引系統都在測試中,技術難度較高、研發風險較大,要正式成軍服役仍待努力。媒體報導2003年9月底在九鵬基地進行第一次試射,曾發生加力器脫離後,飛彈主體的衝壓發動機無法接續點火而告失敗,顯示仍有不少技術需要突破。雖然成軍之路障礙重重,但中程陸攻衝壓飛彈已為台灣發展反制武器開啟了另一扇窗,成為發展巡弋飛彈和彈道飛彈外的另類選擇。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隱藏真正任務,即以岸基反艦飛彈名義成軍,遂行中程陸攻任務,以降低國際關切的敏感性。
雖然中程陸攻衝壓飛彈首次測試失敗,不過這是研發的必經過程,探空火箭第二次試射也曾失敗,所以即使中程陸攻衝壓飛彈這次測試失敗,並不會影響最終結果。目前天弓和擎天計畫室現在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國防經費有限必須用在刀口上,軍方可透過這種良性競爭獲得最合適的中程陸攻飛彈。
想起孟庭苇的歌了:
“用尽三生三世的真心,换来一世的美丽.......”
雄三能活下来不容易啊.....;P
雄三確實性能仍保祕,這是被透露出來的,如果是真的,性能那還真的是不錯 :lol :lol :lol



鳳凰《軍情觀察室》請了台灣前三軍教官宋照文介紹雄三飛彈,宋說雄三
飛彈很厲害的

然後從指標跟日炙對比了一番,重量輕一半,射程至少多2倍。然後
是隱身~

據說從發射到距離目標10多公裏前的150公裏雷達都發現不了

雄三飛彈沖壓發動機的隔熱板花了5年時間~

據說"雄三"的主要性能遠超"日炙",日炙普通型射程120KM,改進型240KM,"雄三"射程據說普通型300KM,加強型600KM;速度兩種大約都在2.5Mh左右,重量"日炙"達到近4噸,"雄三"據說僅兩噸多,空射型僅1800KG,而射程同樣300KM。戰鬥力據說"雄三"一枚可從上至下擊穿3000多噸船,底部打出20多公尺的大洞,十多分鐘沉沒。據他說軍方之前其他導彈測試或演習從未擊沈過靶船而雄三飛彈是唯一擊穿密封倉並砸沈靶船.
他說靶船很難打沈的,都是用鋼板焊成密封倉

據說雄三具有隱身性,在飛行150KM的過程中,雷達都測不到。制導方式因雄三較後研發,據說也較 “日炙”先進。
原帖由 雪千寻 于 2007-10-12 17:20 发表
想起孟庭苇的歌了:
“用尽三生三世的真心,换来一世的美丽.......”
雄三能活下来不容易啊.....;P


當然活的下來,倒是你要擔心大陸那些軍艦的下場-- :') :')
原帖由 DAIMOS11111 于 2007-10-12 17:23 发表
雄三確實性能仍保祕,這是被透露出來的,如果是真的,性能那還真的是不錯 :lol :lol :lol

,"雄三"射程據說普通型300KM,加強型600KM;


雄三已經是把火箭加力器整合到RAMJET後段,那為什麼還有兩個大加力器??就是為了這個,用高拋彈道時就變成攻陸武器
變成台灣的復仇女神 :lol :lol :lol 有個反攻擊性武器擴散條款,忘了是300公里還是600公里,
台灣當年就是為了迴避這個條約才搞雄三,雄三貼海飛就200-300公里,高彈道模式就是600公里, 所以台灣一直堅持雄三是
反艦飛彈射程不到300公里,就是為了迴避這個條約 :D :D :D

當年是希望射程超過1000公里,大概是技術不行,縮成600公里 :Q :Q :Q
雄三如真有陆攻功能,跟以前台湾有部军事小说的情节还颇為相像的。
,超大的人還知道翻這個出來.只是有一點不對,台灣搞這個雄風三的時間比美國這個GQM-163早太多了,說美國為了省錢省時間從台灣引進這個技術,交換其他軍事科技給台灣
還比較合理一點  :D :D :D 這大概是台灣惟一能逆輸出美國的武器   :lol :lol
--------------------------------------------------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413943&extra=page%3D2

转贴-雄风3来自美国的超音速靶弹
“晕啊,还有人把雄3当回事啊,姑且不说这样的导弹大陆早有了,就说雄3是啥货色吧。

  在西方国家里是没有现役的超音速弹的,以台湾的科研能力又不足以独自研制,那雄3出自何处呢?

  我找来找去,终于发现雄3居然来自美国的一种超音速靶弹----GQM-163超音速靶彈,是一种拼凑的导弹,由使用已经退役的海军MK70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第一级助推器,2.8---3MA,这些都是与雄3吻合的。

  ---------靶弹是用来干啥的想必大家都知道,呵呵这就是独独们吹嘘的神兵利器,哈哈,笑死我啦。
------------------------------------------------------
  以下是GQM-163超音速靶彈资料

  [据轨道科学公司2004年5月19日报道]当地时间5月18日,轨道科学公司为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NAVAIR)成功完成GQM-163A“Coyote”超音速掠海靶弹(Supersonic Sea-Skimming Target,SSST)系统飞行测试。此次飞行测试在位于南加利福尼亚州的海军导弹测试场进行,此次测试也是轨道科学公司根据NAVAIR授予的SSST工程与制造开发(EMD)合同规定的一系列飞行测试中的一个。轨道科学公司在2000年被授予EMD合同,以满足海军为舰队训练和武器系统研究、开发、测试与评估,提供模拟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的SSST的需要。

GQM-163A Coyote 靶弹设计将一个四入口、固体燃料管道式冲压发动机推进系统整合进一个长18英尺、直径14英寸的紧致弹体结构中。冲压式发动机超音速的获得,是通过使用已经退役的海军MK70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第一级助推器。从海军测试训练场轨道发射,分离了MK70第一级助推器后,高机动性的GQM-163A Coyote达到了2.5马赫以上的巡航速度。靶弹系统的射程在海面上低于20英尺高度上大约为50海里。

  GQM-163A Coyote飞行测试的几个主要目标均已达到。包括助推器点火和固定的第一级飞行检验、管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从助推器分离到入口开启的转换的检验、管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点火和动力飞行性能检验。此外,靶弹测试配备了大量仪表,用于采集飞行环境数据以建构空气动力学和制导模型,为将在2004年晚些时候进行的后续制导飞行测试做准备。

  GQM-163A Coyote飞行测试代表着美国航天工业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是固体燃料管道式冲压发动机第一次在美国的成功飞行。也是10多年来美国国内新型冲压发动机导弹构型的第一次成功飞行。

  轨道科学公司是美国国防部唯一开发和经营冲压式发动机动力导弹系统的主承包商。除了开发GQM-163A Coyote靶弹,轨道科学公司还为海军提供MQM-8 VANDAL SSST的发射服务。MQM-8 VANDAL SSST是基于液体燃料冲压式发动机动力的Talos导弹,它将继续为海军服役直至性能更好的GQM-163A Coyote服役。
有網友說,台灣發展這個幹麼?簡單,雄風三反艦是副產品,真正的任務是陸攻,是怕太敏感,
才拿反艦當晃子,裝在IDF,F-16上就可以對大陸內陸目標進行攻擊了  :D :D :D
把這東西裝載紀德艦上就可以打北京了---
那人家也要YY一下不 可以啊  ?
原帖由 DAIMOS11111 于 2007-10-12 17:37 发表
有網友說,台灣發展這個幹麼?簡單,雄風三反艦是副產品,真正的任務是陸攻,是怕太敏感,
才拿反艦當晃子,裝在IDF,F-16上就可以對大陸內陸目標進行攻擊了  :D :D :D
把這東西裝載紀德艦上就可以打北京了---


早打快打赶紧打~~
雄三用來反艦根本不用裝到船上,只要台灣南北兩頭,金門馬祖東引裝上幾枚,以其超長射程
大陸軍艦根本就是活靶,台灣海峽就變大陸軍艦禁區----
原帖由 onepiece 于 2007-10-12 17:33 发表
雄三如真有陆攻功能,跟以前台湾有部军事小说的情节还颇為相像的。


這很早就在傳說了,天馬飛彈和原子彈被美帝幹掉後,想出來的變通方案 :Q :Q :Q
要打陆地,我看好的是雄2E巡航飞弹,如果真的解决一切导引问题。

雄三的话,implement比较没问题(惯性导航、拋物弹道),準度会
是个大问题。但,这不是与传说中的天弓弹道飞弹重复了?
(不过我又比较不看好天弓发展成BM,弹头太小,雄三威力还比较大)
原帖由 DAIMOS11111 于 2007-10-12 17:47 发表
雄三用來反艦根本不用裝到船上,只要台灣南北兩頭,金門馬祖東引裝上幾枚,以其超長射程
大陸軍艦根本就是活靶,台灣海峽就變大陸軍艦禁區----

不用它 IDF 雄2都作的到
要是两岸海军96之后还有主力舰进海峡的想法才叫有趣。。。。
金门马祖还是好好想想怎么在坑道里顶住榴弹幕 这趟混水这两个地只能报信
再比較世界其他超音速反艦飛彈,其實也只有俄羅斯而已
這是俄印和製的布拉莫斯,比台灣雄風三還差了一點

-------------------------------------------


在航展上露面的新“布拉莫斯”导弹全长8.1米,导弹发射/储存器全长9米,弹径670毫米,发射重量3吨。它可携带重达200公斤的常规弹头,也可携带核弹头,加上其飞行产生的动能和剩余燃料,“布拉莫斯”对舰艇乃至地面目标都具有强大的破坏性。它采用梭镖式气动布局,导弹表层涂抹有印度自行研制的雷达吸波涂料,可在最大程度上躲避警戒雷达的搜索探测,降低了被提前发现的可能性。新导弹采用印度HAL公司研制的新式小型整体式冲压发动机,飞行马赫数为2.5~2.8,最大弹道高度1.5万米,在飞行末段可下降为10~15米高度并且作蛇形机动以躲避敌方拦截。新“布拉莫斯”导弹的射程从原来的50~29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
原帖由 DAIMOS11111 于 2007-10-12 17:47 发表
雄三用來反艦根本不用裝到船上,只要台灣南北兩頭,金門馬祖東引裝上幾枚,以其超長射程
大陸軍艦根本就是活靶,台灣海峽就變大陸軍艦禁區----


目标标定与中途导引会是问题....

连美国也发觉很难光靠舰艇來发挥战斧反舰导弹的真正射程。
原帖由 rayghost 于 2007-10-12 17:51 发表

不用它 IDF 雄2都作的到
要是两岸海军96之后还有主力舰进海峡的想法才叫有趣。。。。
金门马祖还是好好想想怎么在坑道里顶住榴弹幕 这趟混水这两个地只能报信


靠著岛屿造成的雷达迴跡掩蔽,中小型舰艇还有点搞头。
比俄羅斯的紅寶石也強了一點點,雄風三機載型只有1800公巾,紅寶石卻重答2550公斤 :lol :lol :lol

------------------
“红宝石”反舰导弹的机载型,保持并改进了舰载型和岸基型的某些基本战术技术性能(最大射程300公里,巡航速度2~2.6马赫,最大飞行高度15000米),但发射重量却大大轻型,只有2550公斤。
原帖由 onepiece 于 2007-10-12 17:51 发表
要打陆地,我看好的是雄2E巡航飞弹,如果真的解决一切导引问题。

雄三的话,implement比较没问题(惯性导航、拋物弹道),準度会
是个大问题。但,这不是与传说中的天弓弹道飞弹重复了?
(不过我又比较不看好天 ...



1:聽說當年就是多管齊下,因為都沒有把握:L :L :L

2:沒錯啊,就是和传说中的天弓弹道飞弹重复,因為"传说中的天弓弹道飞弹"更敏感

3:最好的當然就是雄風-2E
]]
各位台湾同胞加油顶贴,我还等着它打压上海房价封锁法国呢!;P ;P ;P
能不能搞个战略型打到英国来,让英国的房价也跌一跌:$
哎,搞了一个熊三就把你们乐成这样,以为搞一个个超音速导弹就无敌天下封锁海峡了,你还真能意淫。

小岛心态,可悲啊可悲。
原帖由 wp1998 于 2007-10-12 18:29 发表
哎,搞了一个熊三就把你们乐成这样,以为搞一个个超音速导弹就无敌天下封锁海峡了,你还真能意淫。

小岛心态,可悲啊可悲。


这是现实威胁。
请谈技术问题。
原帖由 wp1998 于 2007-10-12 18:29 发表
哎,搞了一个熊三就把你们乐成这样,以为搞一个个超音速导弹就无敌天下封锁海峡了,你还真能意淫。

小岛心态,可悲啊可悲。


咦??大陸不是一直說向俄羅斯買了幾顆日炙就變美帝的航空母艦殺手???台灣自己會做性能比日炙好的雄三面對

防空能力其差無比的大陸軍艦當然就像打活靶
装在金马?和炮群对轰啊
除非有量搞珍珠港
不过是C-301的水平!看起来还没有哦~~~
行了行了,終于找到狂發帖自夸的借口了,熊三也好,二醫也好,靈魂都不是自己的,給某些國家一封,也就差不多了。“主要任務是攻大陸”,行啊!搞了那么多年終于能夠“打到北京”了。對于沒有縱深的地區的人,好像都不太了解縱深的好處哦:o ........在我看來,“攻打北京”沒用,能“攻打華盛頓”就最好,這樣就能夠保證將來能有更多的熊三二醫了。說不定萬一或者還會有機會出熊四三醫呢~:b
看了这个帖子,想起了大陆当年赶英超美、亩产万吨田、放卫星的日子,累了一天,LZ能让我笑了,谢谢LZ
這是俄羅斯紅寶石的資料,算是目前世界最進步的超音速反艦飛彈,不過看來比雄三還略遜一籌

原帖由 MIG31A 于 2007-10-12 19:01 发表
不过是C-301的水平!看起来还没有哦~~~



差太多了--;P ;P ;P
雄三的官方资料还没出呢!只不过外型有谱了
原帖由 DAIMOS11111 于 2007-10-12 19:16 发表



差太多了--;P ;P ;P
雄三比不了C301的,是差太远了!
原帖由 onepiece 于 2007-10-12 19:23 发表
雄三的官方资料还没出呢!只不过外型有谱了



正是,目前完全沒有官方正式資料 ,都是傳言 :L :L :L
原帖由 DAIMOS11111 于 2007-10-12 19:26 发表



正是,目前完全沒有官方正式資料 ,都是傳言 :L :L :L


所以拿雄三跟宝石比就是完全无从比起啦!最多从外型推敲科技工艺水平。:D
祝贺!!!!!
祝贺!!!!!
在水扁兄弟領導下政府公布的熊三二醫的性能數據,大家都來說說,你們覺得絕對可信嗎?;P
不展示还好,一展示什么都明白了~

一点担心都没了~
原帖由 onepiece 于 2007-10-12 19:29 发表


所以拿雄三跟宝石比就是完全无从比起啦!最多从外型推敲科技工艺水平。:D


還是可以算幾個基本資料

1:外型尺寸,找個名人基準來比較,他們的尺寸比較好查應該可以就可以算出雄風三的基本尺寸

2:重量:那個卡車不知道是什麼型,八成是HINO的,也弄台來加個負載然後量量輪胎下陷程度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