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爱宕级 SPY-1D(Y) 加MK41发射标准2 BockIIIb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03:28
速度是1秒1发 和360度全方位攻击
我们的170和171 在这方面的数据是
也就是垂直发射HQ9的速度是多少?速度是1秒1发 和360度全方位攻击
我们的170和171 在这方面的数据是
也就是垂直发射HQ9的速度是多少?
之前看的数据是HQ-9是每四秒一发。发射太快也没用,
火力通道跟不上你照样没招。
在海战中 连续发射 的时间慢0.几秒都是致命的
希望 170 171不要比小日本的慢
如果日本用3架F-2挂6枚SSM-1B 打我170
170 要确保 2枚HQ9打1枚SSM-1B 那对170是严峻的考验  
那170的连续垂直发射速度就是170被命中的保障
HQ9的低空性能还不够好(应不如SM2Block 3),放著超长射程不在远程先下手為强,等著印地安人的箭放出来,是有点捨长就短。
爱宕是3部SPG-62火控雷达
1部SPG-62可控制4枚导弹
也就是爱宕可同时拦截12个空中目标

不知道170的这方面数据
好想HQ9不需要170上的火控雷达照射 170上也没有用于照射HQ9的火控雷达
HQ9是主动雷达

那170可以同时拦截多少个空中目标?
170上拦截空中目标的数量是由什么 设备决定的?
还有
标准-2 BLOCKIIIA 射高是10米-19千米 速度是2.5马赫 MAX射程是167千米
标准-2 BLOCKIA 射高是15千米-160千米 速度是12马赫 MAX射程是425-500千米

HQ9在这方面的数据如何

想知道啊
还有
标准-2 BLOCKIIIA 射高是10米-19千米 速度是2.5马赫 MAX射程是167千米
(标准-2 BLOCKIIIA /B 可以当超音速反舰导弹来用(2马赫)(不过射程只有40千米)
标准-3 BLOCKIA 射高是15千米-160千米 速度是12马赫 MAX射程是425-500千米
(标-3是可以拦截中远程弹道导弹的)

HQ9在这方面的数据如何

想知道啊
放心了,关于HHQ9射高这些,知道的也木人敢说地
后来的HH9A,那可厉害了:最大动力射程超过160公里,(托高性能固体发动机的福) 最小射程1000米(不能再近了,160公斤的战斗部加上几乎全满的燃料……)最大射高22公里, 最小射高“几十米”(不要为这个几十米担心,HH9A攻击反舰导弹是在反舰导弹的俯冲段之前);


导引头作用距离超过35公里,导弹长6米多一点点,直径400多毫米,燃气舵+小稳定尾翼,干净利落。 单发杀伤概率据说高达0.96(俺对这一点持保留态度,单发能达到0.96的杀伤概率?!),基本上是被盯上就别想活
那如果反舰导弹进入俯冲段后 怎么办
进入俯冲段后还用9啊??其他蛋蛋吃什么的阿?况且还有730呢!!
那还要054A HQ16配合
这样会增加配合难度
爱宕可以 标准2和海麻雀配合
所以要170改共架的原因
原帖由 jiate 于 2007-10-13 18:28 发表
还有
标准-2 BLOCKIIIA 射高是10米-19千米 速度是2.5马赫 MAX射程是167千米
(标准-2 BLOCKIIIA /B 可以当超音速反舰导弹来用(2马赫)(不过射程只有40千米)
标准-3 BLOCKIA 射高是15千米-160千米 速度是12马赫 ...

说起这个标准2啊,你不说是MR还是ER,看着真是有点头晕呢。
MR是中程型,ER是增程型
SM-2则采用了惯性中程制导/指令中程修正加半主动雷达自动寻的制导的复合制导体制,通过数据链从Mk74“鞑靼人”或Mk76“小猎犬”火控系统向导弹发送目标修正指令,或通过“宇宙盾”舰上的指令制导上传数据链向导弹发送目标指令,使SM-2导弹在飞向目标的过程中,直到末端才需要雷达照射。此外,SM-2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单脉冲导引头和数字计算机控制,有效地克服了SM-1导弹的缺点,提高了射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等。
    
  SM-2中程导弹系列
  先后装备美国海军的SM-2中程型号有SM-2 MR Biock Ⅰ、SM-2 MR BiockⅡ、SM-2 MR Biock Ⅲ、SM-2 MR Biock Ⅲ A、SM-2 MR Biock Ⅲ B等。
  SM-2 MR Biock Ⅰ型导弹军用编号为RIM-66C和RIM-66D,与SM-1MR Biock VI型导弹非常相似,具有相同的制导和推进系统,但采用了新型的Mk115爆破杀伤战斗部,并加装了中段指令修正系统,导弹的有效射程46千米。RIM-66D为反辐射自导引型导弹,称为“标准”ARM,该型只用于出口,许多国家海军将其作为舰载武器。“标准”ARM采用了一套反辐射寻的器以避开雷达散射,该导弹的射程能够达到80海里以上。
  SM-2 MR BiockⅡ型导弹军用编号为RIM-66G、RIM-66H、和RIM-66J,该型导弹采用了新的Mk104双推力火箭发动机,进一步增大了射程,提高了对抗更快、高机动目标的能力。同时,还引用了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并采用Mk115爆破杀伤战斗部。
  SM-2 MR Biock Ⅲ型导弹的研制工作始于1984年,是在SM-2 MR BiockⅡ的基础上研制的,与BiockⅡ相比,提高了电子性能,并加入了Mk45 Mod 8目标探测装置,以提高对抗低空目标的性能。导弹的军用编号为RIM-66K、RIM-66L和RIM-66M,Biock Ⅲ于1988年6月获得全面生产许可。
  SM-2 MR Biock Ⅲ及Biock Ⅲ A、Biock Ⅲ B等型一直用于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CG-47)和阿利·伯克级(DDG-51)驱逐舰,是上述两型舰上“宇宙盾”武器系统中的重要武器,Biock Ⅲ A是Biock Ⅲ的改造型,加入了Mk125战斗部,战斗部爆片具有更大的速度,对来袭目标的毁伤能力更大,还加入了Mk45 Mod9目标探测装置,进一步增加了反掠海目标的能力。1992年,Biock Ⅲ A获得全面生产许可,1994年1月,装备“维克斯堡”号巡洋舰,开始了舰上服役生涯。
  “标准”2中程导弹家族中的新秀是双模式SM-2 MR Biock Ⅲ B导弹,该导弹加入了一套辅助红外传感器。Biock Ⅲ B导弹是根据美国海军的“改进导弹自动寻的能力”计划研制的,在该计划中研制完成了半主动式雷达自动寻的通道,提高了导弹在最后阶段对付重要目标的性能,扩展了导弹制导逻辑运算功能,使导弹能够更好地处理从舰上和导弹寻的器上传来的信息。导弹通过评估每个传感器的信息,来决定由哪个传感器制导攻击目标。
  SM-2 MR Biock Ⅲ B导弹借Biock Ⅲ A成功的东风,于1995年2月开始了小批量试生产。一年后的1996年4月,SM-2 MR Biock Ⅲ B导弹进行了作战评估,由美国海军“夏洛”号巡洋舰承担了发射任务,试验结果表明导弹的作战效率和适应性均有提高,但同时发现对中程目标的识别能力有所减弱,经过改进,1998年2月又进行了一次飞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导弹性能仍有待改进。美国海军接着于1998年12月,在新服役的“德凯特”好驱逐舰的“军舰作战系统资格试验”中对SM-2 MR Biock Ⅲ B进行了试验,发射了1998年10月交付使用的8枚导弹,有7枚导弹分别命中了低空、高空、近程目标。
  SM-2ER增程导弹是在SM-2ER中程导弹的基础上加装助推器而成的。主要装备美国长滩级、莱命级、班布里奇级等大型巡洋舰。增程型已发展了SM-2 ER Biock Ⅰ、SM-2 ER Biock Ⅱ和SM-2 ER Biock Ⅲ等三型。此外,还有曾为战术弹道导弹防御而研制的Biock IV和Biock IVA型。
  SM-2 ER Biock Ⅰ导弹军用编号为RIM-67B,采用可提供高机动性的Mk30-2改进型主发动机,并安装了Mk12型助推器。SM-2 ER Biock Ⅱ导弹军用编号为RIM-67C,采用Mk30-3发动机,并安装了Mk70新型助推器。SM-2 ER Biock Ⅲ导弹的军用编号为RIM-6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