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译文:CVF--英国皇家海军未来航母计划 Royal Navy F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51:00
CVF--英国皇家海军未来航母计划

  作者:知远

  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英帝国的国力不再强盛,连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皇家海军也无力维持传统起降航空母舰。在1960年代,英国曾启动CVA-01传统起降航空母舰计划以淘汰二战时代建造的传统起降航空母舰,但由于过高的预算而被国会封杀。之后皇家海军退而求其次,在1970年代推出操作STOVL战机与直升机的无敌级轻型航空母舰,来满足反潜与有限度的制海、制空等任务。在冷战时代,由于欧洲盟国在大西洋上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堵苏联潜艇的封锁,北约海上攻击主力落在美国强大的航母战斗群身上,因此以反潜为主要任务的无敌级航空母舰也还算恰得其所。在1982年的福克兰群岛战争中,无敌级面对阿根廷空军的挑战时已显得力不从心,只因为皇家海军飞行员素质较佳以及阿根廷战机续航力较短,英军才占了上风。等到冷战结束,皇家海军屡屡伴随美军进出冲突地区进行武力投放时,无敌级航母舰载机兵力不足、对地投放武力的能力有限等窘境便暴露无遗。

  为了能在2010年代及时替换无敌级,英国早在1994年便开展了新一代航空母舰的初期评估研究,计划名称最初为CVSG(R),稍后演变为CV(R)。经讨论后,国防部于1996年公布初期评估结果,认为皇家海军必须建造两艘3万到4万吨级,能搭载最多40架固定翼飞机的中型航空母舰来取代现役三艘无敌级航母,这样才能在地区冲突爆发时提供足够的战力,在需要时迅速地将火力投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点,并与盟国海军协同作战。除自行研制新舰外,英国也曾研究取得两艘美国海军已退役的福来斯特级常规动力航母的可行性,不过这么庞大而老旧的航母明显不符合成本效益。在1998年的战略防卫评估(Strategic Defense Review, SDR)中,英国国防部正式决定自行建造新一代航空母舰,并在1999年1月正式启动,计划名称为“未来航空母舰”(Future Aircraft Carrier,CVF)。

  初期构型考虑

  CVF计划之初曾考虑过三种基本构型,包括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STOVL)、传统起降型(CTOL)以及滑跳起飞/拦截降落型(STOBAR)。

  STOVL构型

  这就是无敌级航母的模式,也是英国皇家海军在CVF中列为第一优先的选择。在三种构型中,STOVL所需的飞行甲板设施最少,充其量仅需一个滑跳飞行甲板就能让战机升空,而垂直降落的简易性更不在话下,因此笨重复杂又昂贵的弹射器与拦截索等都免了,大幅降低操作、购置成本和故障率。此外,由于起降的建议性,STOVL机种的起飞速率与起降安全性均高于CTOL舰载机,而且在CTOL舰载机无法操作的恶劣海况中仍能正常起降。最重要的是,皇家海军的飞行员早已熟悉STOVL操作模式,因此CVF若选择STOVL构型,可将成本与换装时的适应问题降到最低。STOVL构型的缺点在于机种选择弹性(仅能起降STOVL机型,不能操作传统起降的高性能战机、大型预警机或攻击级等)、战机负载量(滑跳起飞的战机重量不能太大,必须减少武备或油料的携带),受到很大的限制,作战性能在三种构型中敬陪末座。当然,如果选择V-22这种能垂直起降、速度与航程又较大的机种作为预警机,则多少能弥补STOVL构型航母不能操作大型预警机的缺憾。

  2002年1月,英国防部正式选定美国F-35联合攻击机作为满足FJCA需求的优先方案,并与美国政府签订了谅解备忘录,以第一级伙伴身份加入F-35系统研制和演示验证(SDD)阶段,是唯一的一个一级合作伙伴国,项目早期投入达20亿美元之多。英国期望定购150架STOVL F-35B来装备英国皇家空军和英国皇家海军。然而,英国可能终止进一步定购更多的JSF,如F-35A,以照顾尚未完工的龙卷风飞机(以前被称作FOAS)。其空中力量可能由UCAV、欧洲战斗机(Eurofighter)或者JSF,或者三种飞机的混合组成。

  2006年12月,美国和英国军方领导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美国将向英国提供敏感的、英国想获得的F-35 JSF先进技术。但英国仍没有保证购买飞机。英国国防采办大臣彼得﹒斯宾塞表示,英国仍保留"B计划",可能会购买欧洲制造的其他飞机。他说:"目前我不能承诺购买飞机的数量和价格,大约2年后一切将揭晓。"同时他没有否认英国海军可能购买90架飞机。

  CTOL构型

  此为传统的方式——以弹射器让飞机升空,飞机降落时则以拦截索时期急剧减速,美国和法国的航母都采用这种构型。依靠弹射器及拦截装置的帮助,CTOL构型的航母舰载机不必单靠自己的力量起降,因此能获得最大的机种选择弹性,而舰载机负载不会受到限制,作战半径与武力都较高。此外,在与盟国联合作战时,只有CTOL构型的航母才能在必要时让美法等盟国的舰载机着舰。不过此构型对飞行甲板的相关配置要求也最高,除了弹射器、拦截装置外,还得采用斜角飞行甲板的设计将起飞与降落的运动方向错开,以免降落的飞机没有被成功拦截时会撞上前方的飞机(事实上,蒸汽弹射器和斜角飞行甲板都是英国人的发明,然而二战后的国力衰退让这两种设计被美国人发扬光大)。斜角飞行甲板会使航母的尺寸与成本增加,弹射器与拦截索不仅会占空间、花成本,还要消耗舰上的动力。除了需要较多的相关设备外,CTOL航母在操作上的困难和风险远大于STOVL模式,也有许多必须长期积累才能获得的经验,对于已经30年没碰CTOL舰载机的皇家海军而言,将会造成很多麻烦。因此,CTOL是三种起降方案中获胜几率最低的。

  弹射器方面,由于CVF最初便打算采用整合电力推进系统,因此如果想使用传统蒸汽弹射器,就必须增加额外的锅炉来提供蒸汽。另一种前瞻的选择是使用全新的电磁弹射器,QinetiQ公司和美国海军正在研究电磁弹射器(Electromagnetic Aircraft Launch System,EMALS),目前的研究目标是在弹射所需的300英尺长、功率90兆瓦的线性马达。未来美国新一代航母CVN-21将使用这种弹射器。

  STOBAR构型

  这种构型首见于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舰载机借由滑跳甲板起飞,降落时以拦截索回收。STOBAR同时融合了CTOL和STOVL的部分构型,因此其特性也介于两者之间,包括舰载机的选择弹性、成本、起降风险、出击率等。英国将STOBAR纳入CVF的考量,主要是担心F-35B无法成型。STOBAR的成本仍低于CTOL构型,并且可操作EF-2000、阵风、FA-18E/F等传统起降高性能战机。此外,STOBAR构型在必要时也能收容盟国海军的CTOL舰载机,当然,它不一定能再次从CVF上起飞。

  虽然设计方案仍在完善中,但CVF的排水量预计为5.5到6.5万吨,小于美国10万吨的尼米兹级但大于法国4.3万吨的戴高乐级,是其前辈2万吨的无敌级的三倍。两舰被分别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HMS Queen Elizabeth II)和“威尔士亲王”号(HMS Prince of Wales)。有趣的是,1966年被英国政府取消的CVA-01航空母舰计划也预定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级(HMS Queen Elizabeth)。目前采购程序正由CVF综合项目小组代表国防部采购部门进行中。

  CVF承包商

  CVF在1999年正式签约,由两支具有雄厚实力的跨国团队角逐CVF的设计与建造。其中一支由英国航太系统(BAE System)主导,旗下有罗尔斯•罗伊斯(Rolls Royce)、韦斯伯造船厂(Veosper Thorneycroft)、阿勒尼亚•马可尼(Alenia Marconi Systems,后被英国航太收购,成为BAE Systems Instyle,下称茵诗泰尔)、斯特根-汉肖(Strachan & Henshaw)、美国的诺斯罗普•格鲁曼(Northrop Grumman)与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等公司。另一支团队则有法国的泰利斯公司(Thales,前身为法国汤姆逊CSF)为首,成员包括达文波特管理公司(Devonport Management)、阿尔斯通海洋系统(Alstom Naval System)、斯旺•亨特造船厂(Swan Hunter)、哈兰德-伍尔夫(Harland & Wollff)、哈利伯顿(Haliburton)、BMT防务系统(BMT Defence Systems)、美国的雷锡恩(Raytheon)与洛克希德•马丁等。

  由于两支团队都是跨国集团,因此建造工作将在不同的地点甚至是不同的国家进行,故舰体与系统安装采用模块化设计,以利于最后的组装并确保品质;其中,英国航太的航母设计由19个结构模组组成,而泰利斯的则仅分为5个结构模组。此外,各团队内部资讯的沟通整合也相当重要。两个团队的领导中,英国航太是英国本土企业,目前正进行45型导弹驱逐舰的建造工作,其团队中的诺-格公司也正在为美国海军设计新一代航母(CVN-21),所以此团队占据竞争优势。英国航太的航母设计在外观上相当传统,相比之下泰利斯的设计就抢眼得多,拥有两座位于右舷的舰岛。

  CVF正式签约后,两个团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花一年时间各自评估前述三种构型的可行性与所需技术。2001年11月,英国国防部与两支团队签约,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与风险评估;在此同时,英国国防部也进行了舰载机评估,并在2002年9月宣布F-35获选。

  2003年1月,国防部宣布英国航太为CVF计划的主承包商,而泰利斯为主供应商:其中英国航太将获得三分之二的建造比例与经费,而泰利斯则占建造比例与总经费的三分之一,合约在2004年正式签署。为了携手进行CVF的研发与建造,两者已结成工业伙伴关系,称为“未来航母联盟”(简称“联盟”)。英国国防部宣称这是为了结合两个集团的力量,但是人们普遍认为这还是政治运作的结果。显然皇家海军青睐泰利斯的设计,但又不想得罪英国国防工业龙头老大英国航太。泰利斯对此安排相当不满,坚持自己才应该是主承包商,并认为此将导致CVF计划走向风暴与纷争的道路——因为英国航太有权更改泰利斯的设计,两团队在日后CVF设计、建造工作中的冲突恐怕无法避免。其后在2005年2月,克罗格-布朗-路特(KBR)公司被指定为实体整合者,负责规划最佳生产战略。VT集团和巴伯科公司也加入了“联盟”。

  2005年12月,英国国防部批准拨款开展航母细节设计的验证阶段,即“大门”(Main Gate)决定的第一部分。其第二部分预计于2006年末出台,以批准建造方案。国防部同时宣布舰体的60%将由四座英国造船厂建造,分别是英国航太旗下的高文造船厂(船体,第四批次)和巴罗造船厂(第三批次),VT旗下的朴茨茅斯造船厂(第二批次),巴伯科旗下的罗西斯造船厂(船首,第一批次),并由巴伯科负责总装。2006年4月,“联盟”成员KBR、英国航太军用船舶、泰利斯、VT集团、巴伯科和英国航太茵诗泰尔成为验证阶段的正式签约方。

  2006年12月,英国国防部宣布,“大门”决定中关于建造方案的第二部分将被延迟,因为建造方提出要依据国防部的“海洋工业战略”对海军船舶建造进行整合。预计该决定通过后,2007年6月可签署建造合同,2008年下半年开始建造工程。

  在英法两国政府就未来航母商议后,2005年12月,英国与法国政府达成一致,同法国未来航母PA2进行合作,而法国政府将支付CVF工程验证阶段基础设计费用的三分之一。双发于2006年3月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

  2007年7月25日,皇家海军确认已签署38亿英镑的合约,收购两艘迄今为止皇家海军最大的舰艇。这项工程将由几家公司共同完成,包括英国航太在格拉斯哥的高文和苏格兰顿造船厂,该船厂拥有员工3000名。国防部称,航母的40%都将由英国航太和VT集团完成——15%在朴茨茅斯,25%在格拉斯哥。泰利斯和巴伯科将完成16%,剩余部分则全部交付给英国航太位于巴罗的综合系统技术部门。两舰预计将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服役。

  与法国的合作

  就在CVF进行的同时,法国也在研拟第二艘航母(PA2,原本为第二艘戴高乐级核动力航母)的建造。法国早在1999年初便建议与英国进行合作,双方政府对此进行过相当程度的接触;当然,法国政府也有顺便帮泰利斯拉生意的以为,结果该集团的设计果然夺标。法国政府对于新航母合作表现得非常热衷,在2003年2月甚至提议英、法的合作范围不止于航母建造的技术,还包括新航母活动周期(执勤和入坞大修)以及训练等,使两国“永远有一艘新型航母在海上运作”;不过英方对此的回应始终有所保留,认为两国间最佳的合作层次仅应局限于厂商对厂商,也就是技术上的合作。即便将合作范围局限在航母设计,两国的互动也不算顺利,因为英法的需求本身就有不小差异——法国PA2肯定是CTOL构型,而英国却迟迟未能决定是否要在STOVL构型中预留操作CTOL机型的潜力,连带也会拖累PA2的定案;此外,泰利斯和英国航太在合作中并不愉快,英国更以法、意合作的“地平线”为例,批评法国的固执坚持和差劲的管理能力会严重影响整个计划。另外,供应F-35联合攻击机的美国也在2003年10月警告英国,如果让法国主导CVF计划,就取消对英国的技术转移,以免F-35B技术流入法国人手中,这很可能是提供设计的泰利斯无法成为CVF主承包商的原因之一。2004年2月,英国航太总裁便对法国厂商介入CVF表达不满,认为这个政治意味浓厚的决议只会让法国人坏事,而且也可能让英国航太获取F-35B技术转移的计划生变;不过由于英国航太是主承包商,应该很容易不让泰利斯触及F-35B的机密技术。法国似乎也认清与英国进行过度广泛的合作只会造成麻烦,所以MOPA2(泰利斯和DCN在2004年合组的公司,专门负责PA2的开发)在2004年9月公布的PA2想象图中,其构型更接近现役的戴高乐号。不过在2004年9月,MOPA2又将CVF的Delta设计方案提交给法国造船局进行评估,认为只要稍作修改就能满足PA2的需求;而在10月,MOPA2也向法国政府表示,CVF与PA2的合作是完全可行的。在2005年7月,英国航太与泰利斯宣布CVF与PA2将合并为NVF联合项目。

  由于英国方面不愿意为了迁就与法国的合作而拖延业已进行多时的CVF,始终坚持如果法国要与英国合作,就必须以CVF的方案为主,否则拉倒。而在法方还举棋不定之际,英国方面便宣布于2005年12月14日正式开展CVF的细节设计工作,意图造成既成事实逼法国就范。随后法国终于同意合并CVF与PA2,并放弃原本DCN与泰利斯规划的PA2构型。在2006年3月,法国与英国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PA2与CVF终于我能成统一。

  CVF船体

  QinetiQ的海洋科技团队开发了一套先进的建模与模拟程序,QinetiQ和DPA的团队连同英国航太以及一些主要承包商正使用该程序描述船体、飞行甲板、机库甲板、舰艇内部设计和其他方面。

  船体设计50年服役寿命,目前设计了一个滑板用于短距起飞垂直降落。航母的寿命实际上要比寿命为20年的舰载机F-35B要长。DPA方面决定CVF的设计必须可升级为能起降传统起降模式(CTOL)飞机,因此CTOL舰载机也是CVF潜在的一个选项。

  由于经费限制,一些防护措施,例如侧舷装甲和加强型船舱壁被从设计中删除了。

  联合攻击战斗机

  皇家空军与海军的鹞/海鹞系列基本上只能列入攻击级的级别,而且为了STOVL而在性能上有所牺牲,其速度、航程、武器负荷等都不是一般超音速战机的对手。早在1980年代,英国就开始寻求一种能取代鹞的超音速STOVL战斗攻击机,来取代日益老旧的鹞/海鹞系列;由于在同一时期美国也有类似的计划,因此两国便在1990年代初期展开合作,初期计划是发展一种具备超音速能力的先进STOVL试验机(ASTOVL),其中英国的投资额占35%。1994年,ASTOVL被并入美国的联合先进攻击技术计划(Joint Advanced Strike Technology,JAST),而JAST在1996年又演变为联合攻击机(Joint Striker Fighter, JSF)。而皇家海军本身则在1996年展开“未来舰载作战飞机”计划(Future Carrier Borne Aircraft,FCBA),寻觅新一代舰载多功能战机。FCBA将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超音速多用途战机,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高战场存活率与持续战力,能担负空优、舰队防空、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对地对舰火力投放、战术侦查等任务。当然,FCBA的速度、武器负荷、续航力都必须超越海鹞;不过在此阶段,FCBA并没有限定CTOL或STOVL构型。由于FCBA的性质与美国先进的JSF颇有雷同(事实上英国也投资了这个计划),因此评估工作便集中在JSF的CTOL和STOVL两种形式上。在同一时间,英国空军也在进行未来联合作战飞机计划(Future Joint Combat Aircraft, FJCA),以取代现役的狂风GR.4战斗机和鹞式攻击级(虽然英国与德、意、西合作开发了EF-2000战斗机,但其对地攻击能力并不能满足皇家空军的要求),由于性质与海军的FCBA相似,英国国防部在2001年1月将FCBA与FJCA合并。

  皇家海军最青睐的当然是美国主导的JSF联合攻击机的STOVL型,该机不仅具有皇家海军偏好的STOVL起降性能,而且各项性能都满足FCBA的需求,此外该机的高度隐身性能也相当吸引人。不过JSF一开始就同时规划了CTOL空军型、CTOL舰载型和STOVL型,开发风险比较高,其前途充满不确定性。为以防万一,在JSF尘埃落定前,皇家海军还是谨慎地评估了其他可能作为CVF舰载机的机种,包括法国的阵风M、美国F/A-18E、欧洲EF-2000海军型(需另外研发)等。也因为机种悬而未决,英国并未立刻决定CVF的构型。随着2001年10月JSF确定由洛马的F-35胜出,表明该计划前景日益明朗,英国终于在2002年9月正式宣布FJCA的获选者为F-35 STOVL战斗机。在最初的计划中,皇家海军打算购买60架F-35B来取代海鹞FRS.2,编为5个中队,每个中队12架,其中四个作为前线中队部署于两艘CVF上,另一个作为任务转换中队;而英国空军则购买90架来取代鹞GR.7和狂风GR.4,并可能后续追加22架。不过考虑到JSF成本上涨以及国防预算紧缩等因素,英国的实际采购数可能低于138架(去掉一个舰载机中队)。由于F-35B一直面临机体超重问题,因此英国国防部与海军人士主张CVF改用F-35C传统起降型战斗机,相较于F-35B不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切空重可能较轻,而且作战半径与武器携带量却更大,同时也有顺便让原先被不断“阉割”的CVF回复CTOL操作能力的意味。不过英国国防部仍旧坚持F-35B是第一优先,而洛马也于2004年9月宣布解决了F-35B的超重问题,然而F-35B的交付时间也将延后两年左右。根据预定计划,F-35B于2008年进行首次试飞,并于2012年进入量产服役阶段,而英国采购的F-35B的交付时间将不会早于2014年或2015年。

  预警机方面,皇家海军命名其为海上监视与控制飞机,竞争者包括美制E-2D和由欧洲EH-101反潜直升机或美制V-22倾斜旋翼机衍生而来的预警机,这些机种的选择当然也与航母构型息息相关:V-22与EH-101可在任何构型的航母上操作,而E-2D则非CTOL不可。由于英国已经决定CVF采用STOVL构型,E-2D率先出局。

  MASC预警机将取代海王ASaC Mk7预警直升机。2005年9月MASC开始接受评估。2006年5月,3份研究合同分别被授予:洛克希德•马丁(英国)——研究EH-101空中预警系统;奥古斯塔•韦斯特兰——升级海王ASaC MK7以保证其服役至2017年;泰利斯(英国)——升级海王直升机的任务系统。预计这些可行性研究将于2007年底完成。

  2006年7月,又有两份研究合同授予EADS防务与安全公司(英国)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开发改进型载人旋翼飞行器方案。

  舰岛

  相较于传统的单舰岛构造,目前的设计有着两个较小的舰岛。前岛用于舰艇控制,后岛用于飞行控制。双舰岛布局的优点在于增加了飞行甲板的面积,减少了飞行甲板上空的气旋,提高了下层甲板空间布置的灵活性。而后岛上的飞行控制中心位于调控飞机着陆的最佳位置。

  依据预算,雷达系统将包括前舰岛上的一座英国航太茵诗泰尔的桑普森多功能雷达,以及后岛上的一座茵诗泰尔S1850M对空警戒雷达。S1850M对空警戒雷达的在1GHz到2GHz的频率范围内工作,这是种合成电子多波段雷达的可探测0°到70°的立体位面,并可在400千米范围内实现目标自动发现与跟踪。桑普森多功能雷达包括两面不断旋转的相控阵天线板,保持360°的电子扫描。四边金字塔形的桅杆和球形低损耗玻璃纤维雷达罩使其拥有独特的外观。

  甲板

  CVF的甲板能同时进行起飞与回收操作,其前端将安装一个13°的滑跳甲板。在最初的版本中飞行甲板上不会安装弹射器,但在建造时将留有后续改进的空间。在搭载CTOL飞机的进程上取得突破后,CVF将安装蒸汽或电磁弹射器,以及拦截索具。

  飞行甲板上有三条跑道:两条大约160米的短跑道用于短距起飞的F-35,以及一条大约260米的全通跑道,用于起飞重负荷的飞机。舰艉则有两块供F-35垂直降落的机坪。每条跑道上,在滑板后方160米会安装喷气偏向设施,大约与前舰岛的后墙位于同一条线上。喷气偏向设施用于保护甲板不受F-35开满加力起飞时的尾焰灼烧。在机库和飞行甲板之间有两座70顿载重量的升降机,一座在两个舰岛之间,另一座在后舰岛之后。

  QinetiQ和美国海军正开展电磁弹射器的研究。早期研究表明CVF上需要安装300英尺长、90兆瓦的直线加速马达以实现蒸汽弹射,但英国国防部在看到验证和测试结果前并不打算使用这种弹射器。

  舰载机电磁弹射系统(EMALS)正作为美国海军CVN-21航空母舰计划的一部分进行研发。依据CVN-21项目的进展,英国国防部会在适当时候对EMALS的成熟度及其整合入CVF航母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通讯与后勤

  CVF选用联合战术情报交换系统(JTIDS)和Links 10/11/14/16资讯链作为通讯系统。航母预留了近防武器(CIWS)的空间,但可能并不安装。如果预算允许,CVF上将安装2座16单元紫苑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不过英国官方一再强调CVF必然在作战群的伴随下才会出击,因此既然身边的45型导弹驱逐舰等“护花使者”已经有了相当强大的武备,就没有必要再花大价钱为CVF再装置一套。

  为了最大幅度地降低人力需求,CVF尽可能提高自动化程度,例如以更多机械设施来进行弹药搬运/挂载作业,同时也在舰上人员的日常管理上下了功夫:机械化的仓储设施、厨房减少为一个、同时军官与士兵供餐、使用非一次性杯子且不供应易拉罐以减少垃圾等。最终CVF的人员配置为600到700名船员以及600到800名机组人员,大约只相当于美国尼米兹级的四分之一,可以说相当精简。

  与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相同,CVF的服役寿命预计也长达50年。CVF预计每次补给有7天间隔,而每次入坞大修之间有六年间隔,每次入坞大修最多六个月。

  动力

  由于成本过高,国防部已排除了核动力的方案。目前方案中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IFEP)以两具罗•罗MT-30燃气涡轮(目前每具功率为36兆瓦,未来可望升级至40兆瓦)、两具11兆瓦的柴油机,以及两具9兆瓦的柴油机作为发电机动力来源,总输出功率在110兆瓦以上,其中80兆瓦用语驱动电动机来带动双轴推进螺旋桨,最大航速预估为26.6节,以15节巡航速度航行时航程可望达10000海里。为了节约成本,CVF的电力推进系统相当程度地参考了先前法国为英国建造的“玛丽王后II”号豪华邮轮。使用IFEP全电力推进系统不仅便于全舰动力的分配管理,未来若要加装电磁弹射系统也能十分方便地融入电力架构中;此外,由于IFEP不再需要大轴,使得主机不必迁就大轴而需要设在船底,因此CVF得以将主机舱设置于较高的位置,能缩短主机排烟道的长度,进而节省成本并增加舰内可用空间。

  结束语

  皇家海军的演变往往能反映英国在不同时代的角色变迁,从无敌级与CVF间的落差就能看出。如果CVF跟45型驱逐舰一样为了节省经费而让许多装备暂时搁置,恐怕也能反映出皇家海军的近况——经费不足。面对未来持续紧缩的预算、深不见底的驻伊英军开销以及CVF的沉重负担,英国国防部的应对对策将是所见舰队规模来节约开支,2004年中期公布的军备整编计划中的具体项目包括在2016年将现役42型导弹驱逐舰全部退役,新一代45型勇敢级导弹驱逐舰的产量由12艘缩减至8艘(在2007年初更考虑进一步缩减至6艘),此外核潜艇和扫雷舰兵力也遭到缩减。CVF--英国皇家海军未来航母计划

  作者:知远

  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英帝国的国力不再强盛,连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皇家海军也无力维持传统起降航空母舰。在1960年代,英国曾启动CVA-01传统起降航空母舰计划以淘汰二战时代建造的传统起降航空母舰,但由于过高的预算而被国会封杀。之后皇家海军退而求其次,在1970年代推出操作STOVL战机与直升机的无敌级轻型航空母舰,来满足反潜与有限度的制海、制空等任务。在冷战时代,由于欧洲盟国在大西洋上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堵苏联潜艇的封锁,北约海上攻击主力落在美国强大的航母战斗群身上,因此以反潜为主要任务的无敌级航空母舰也还算恰得其所。在1982年的福克兰群岛战争中,无敌级面对阿根廷空军的挑战时已显得力不从心,只因为皇家海军飞行员素质较佳以及阿根廷战机续航力较短,英军才占了上风。等到冷战结束,皇家海军屡屡伴随美军进出冲突地区进行武力投放时,无敌级航母舰载机兵力不足、对地投放武力的能力有限等窘境便暴露无遗。

  为了能在2010年代及时替换无敌级,英国早在1994年便开展了新一代航空母舰的初期评估研究,计划名称最初为CVSG(R),稍后演变为CV(R)。经讨论后,国防部于1996年公布初期评估结果,认为皇家海军必须建造两艘3万到4万吨级,能搭载最多40架固定翼飞机的中型航空母舰来取代现役三艘无敌级航母,这样才能在地区冲突爆发时提供足够的战力,在需要时迅速地将火力投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点,并与盟国海军协同作战。除自行研制新舰外,英国也曾研究取得两艘美国海军已退役的福来斯特级常规动力航母的可行性,不过这么庞大而老旧的航母明显不符合成本效益。在1998年的战略防卫评估(Strategic Defense Review, SDR)中,英国国防部正式决定自行建造新一代航空母舰,并在1999年1月正式启动,计划名称为“未来航空母舰”(Future Aircraft Carrier,CVF)。

  初期构型考虑

  CVF计划之初曾考虑过三种基本构型,包括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STOVL)、传统起降型(CTOL)以及滑跳起飞/拦截降落型(STOBAR)。

  STOVL构型

  这就是无敌级航母的模式,也是英国皇家海军在CVF中列为第一优先的选择。在三种构型中,STOVL所需的飞行甲板设施最少,充其量仅需一个滑跳飞行甲板就能让战机升空,而垂直降落的简易性更不在话下,因此笨重复杂又昂贵的弹射器与拦截索等都免了,大幅降低操作、购置成本和故障率。此外,由于起降的建议性,STOVL机种的起飞速率与起降安全性均高于CTOL舰载机,而且在CTOL舰载机无法操作的恶劣海况中仍能正常起降。最重要的是,皇家海军的飞行员早已熟悉STOVL操作模式,因此CVF若选择STOVL构型,可将成本与换装时的适应问题降到最低。STOVL构型的缺点在于机种选择弹性(仅能起降STOVL机型,不能操作传统起降的高性能战机、大型预警机或攻击级等)、战机负载量(滑跳起飞的战机重量不能太大,必须减少武备或油料的携带),受到很大的限制,作战性能在三种构型中敬陪末座。当然,如果选择V-22这种能垂直起降、速度与航程又较大的机种作为预警机,则多少能弥补STOVL构型航母不能操作大型预警机的缺憾。

  2002年1月,英国防部正式选定美国F-35联合攻击机作为满足FJCA需求的优先方案,并与美国政府签订了谅解备忘录,以第一级伙伴身份加入F-35系统研制和演示验证(SDD)阶段,是唯一的一个一级合作伙伴国,项目早期投入达20亿美元之多。英国期望定购150架STOVL F-35B来装备英国皇家空军和英国皇家海军。然而,英国可能终止进一步定购更多的JSF,如F-35A,以照顾尚未完工的龙卷风飞机(以前被称作FOAS)。其空中力量可能由UCAV、欧洲战斗机(Eurofighter)或者JSF,或者三种飞机的混合组成。

  2006年12月,美国和英国军方领导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美国将向英国提供敏感的、英国想获得的F-35 JSF先进技术。但英国仍没有保证购买飞机。英国国防采办大臣彼得﹒斯宾塞表示,英国仍保留"B计划",可能会购买欧洲制造的其他飞机。他说:"目前我不能承诺购买飞机的数量和价格,大约2年后一切将揭晓。"同时他没有否认英国海军可能购买90架飞机。

  CTOL构型

  此为传统的方式——以弹射器让飞机升空,飞机降落时则以拦截索时期急剧减速,美国和法国的航母都采用这种构型。依靠弹射器及拦截装置的帮助,CTOL构型的航母舰载机不必单靠自己的力量起降,因此能获得最大的机种选择弹性,而舰载机负载不会受到限制,作战半径与武力都较高。此外,在与盟国联合作战时,只有CTOL构型的航母才能在必要时让美法等盟国的舰载机着舰。不过此构型对飞行甲板的相关配置要求也最高,除了弹射器、拦截装置外,还得采用斜角飞行甲板的设计将起飞与降落的运动方向错开,以免降落的飞机没有被成功拦截时会撞上前方的飞机(事实上,蒸汽弹射器和斜角飞行甲板都是英国人的发明,然而二战后的国力衰退让这两种设计被美国人发扬光大)。斜角飞行甲板会使航母的尺寸与成本增加,弹射器与拦截索不仅会占空间、花成本,还要消耗舰上的动力。除了需要较多的相关设备外,CTOL航母在操作上的困难和风险远大于STOVL模式,也有许多必须长期积累才能获得的经验,对于已经30年没碰CTOL舰载机的皇家海军而言,将会造成很多麻烦。因此,CTOL是三种起降方案中获胜几率最低的。

  弹射器方面,由于CVF最初便打算采用整合电力推进系统,因此如果想使用传统蒸汽弹射器,就必须增加额外的锅炉来提供蒸汽。另一种前瞻的选择是使用全新的电磁弹射器,QinetiQ公司和美国海军正在研究电磁弹射器(Electromagnetic Aircraft Launch System,EMALS),目前的研究目标是在弹射所需的300英尺长、功率90兆瓦的线性马达。未来美国新一代航母CVN-21将使用这种弹射器。

  STOBAR构型

  这种构型首见于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舰载机借由滑跳甲板起飞,降落时以拦截索回收。STOBAR同时融合了CTOL和STOVL的部分构型,因此其特性也介于两者之间,包括舰载机的选择弹性、成本、起降风险、出击率等。英国将STOBAR纳入CVF的考量,主要是担心F-35B无法成型。STOBAR的成本仍低于CTOL构型,并且可操作EF-2000、阵风、FA-18E/F等传统起降高性能战机。此外,STOBAR构型在必要时也能收容盟国海军的CTOL舰载机,当然,它不一定能再次从CVF上起飞。

  虽然设计方案仍在完善中,但CVF的排水量预计为5.5到6.5万吨,小于美国10万吨的尼米兹级但大于法国4.3万吨的戴高乐级,是其前辈2万吨的无敌级的三倍。两舰被分别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HMS Queen Elizabeth II)和“威尔士亲王”号(HMS Prince of Wales)。有趣的是,1966年被英国政府取消的CVA-01航空母舰计划也预定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级(HMS Queen Elizabeth)。目前采购程序正由CVF综合项目小组代表国防部采购部门进行中。

  CVF承包商

  CVF在1999年正式签约,由两支具有雄厚实力的跨国团队角逐CVF的设计与建造。其中一支由英国航太系统(BAE System)主导,旗下有罗尔斯•罗伊斯(Rolls Royce)、韦斯伯造船厂(Veosper Thorneycroft)、阿勒尼亚•马可尼(Alenia Marconi Systems,后被英国航太收购,成为BAE Systems Instyle,下称茵诗泰尔)、斯特根-汉肖(Strachan & Henshaw)、美国的诺斯罗普•格鲁曼(Northrop Grumman)与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等公司。另一支团队则有法国的泰利斯公司(Thales,前身为法国汤姆逊CSF)为首,成员包括达文波特管理公司(Devonport Management)、阿尔斯通海洋系统(Alstom Naval System)、斯旺•亨特造船厂(Swan Hunter)、哈兰德-伍尔夫(Harland & Wollff)、哈利伯顿(Haliburton)、BMT防务系统(BMT Defence Systems)、美国的雷锡恩(Raytheon)与洛克希德•马丁等。

  由于两支团队都是跨国集团,因此建造工作将在不同的地点甚至是不同的国家进行,故舰体与系统安装采用模块化设计,以利于最后的组装并确保品质;其中,英国航太的航母设计由19个结构模组组成,而泰利斯的则仅分为5个结构模组。此外,各团队内部资讯的沟通整合也相当重要。两个团队的领导中,英国航太是英国本土企业,目前正进行45型导弹驱逐舰的建造工作,其团队中的诺-格公司也正在为美国海军设计新一代航母(CVN-21),所以此团队占据竞争优势。英国航太的航母设计在外观上相当传统,相比之下泰利斯的设计就抢眼得多,拥有两座位于右舷的舰岛。

  CVF正式签约后,两个团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花一年时间各自评估前述三种构型的可行性与所需技术。2001年11月,英国国防部与两支团队签约,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与风险评估;在此同时,英国国防部也进行了舰载机评估,并在2002年9月宣布F-35获选。

  2003年1月,国防部宣布英国航太为CVF计划的主承包商,而泰利斯为主供应商:其中英国航太将获得三分之二的建造比例与经费,而泰利斯则占建造比例与总经费的三分之一,合约在2004年正式签署。为了携手进行CVF的研发与建造,两者已结成工业伙伴关系,称为“未来航母联盟”(简称“联盟”)。英国国防部宣称这是为了结合两个集团的力量,但是人们普遍认为这还是政治运作的结果。显然皇家海军青睐泰利斯的设计,但又不想得罪英国国防工业龙头老大英国航太。泰利斯对此安排相当不满,坚持自己才应该是主承包商,并认为此将导致CVF计划走向风暴与纷争的道路——因为英国航太有权更改泰利斯的设计,两团队在日后CVF设计、建造工作中的冲突恐怕无法避免。其后在2005年2月,克罗格-布朗-路特(KBR)公司被指定为实体整合者,负责规划最佳生产战略。VT集团和巴伯科公司也加入了“联盟”。

  2005年12月,英国国防部批准拨款开展航母细节设计的验证阶段,即“大门”(Main Gate)决定的第一部分。其第二部分预计于2006年末出台,以批准建造方案。国防部同时宣布舰体的60%将由四座英国造船厂建造,分别是英国航太旗下的高文造船厂(船体,第四批次)和巴罗造船厂(第三批次),VT旗下的朴茨茅斯造船厂(第二批次),巴伯科旗下的罗西斯造船厂(船首,第一批次),并由巴伯科负责总装。2006年4月,“联盟”成员KBR、英国航太军用船舶、泰利斯、VT集团、巴伯科和英国航太茵诗泰尔成为验证阶段的正式签约方。

  2006年12月,英国国防部宣布,“大门”决定中关于建造方案的第二部分将被延迟,因为建造方提出要依据国防部的“海洋工业战略”对海军船舶建造进行整合。预计该决定通过后,2007年6月可签署建造合同,2008年下半年开始建造工程。

  在英法两国政府就未来航母商议后,2005年12月,英国与法国政府达成一致,同法国未来航母PA2进行合作,而法国政府将支付CVF工程验证阶段基础设计费用的三分之一。双发于2006年3月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

  2007年7月25日,皇家海军确认已签署38亿英镑的合约,收购两艘迄今为止皇家海军最大的舰艇。这项工程将由几家公司共同完成,包括英国航太在格拉斯哥的高文和苏格兰顿造船厂,该船厂拥有员工3000名。国防部称,航母的40%都将由英国航太和VT集团完成——15%在朴茨茅斯,25%在格拉斯哥。泰利斯和巴伯科将完成16%,剩余部分则全部交付给英国航太位于巴罗的综合系统技术部门。两舰预计将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服役。

  与法国的合作

  就在CVF进行的同时,法国也在研拟第二艘航母(PA2,原本为第二艘戴高乐级核动力航母)的建造。法国早在1999年初便建议与英国进行合作,双方政府对此进行过相当程度的接触;当然,法国政府也有顺便帮泰利斯拉生意的以为,结果该集团的设计果然夺标。法国政府对于新航母合作表现得非常热衷,在2003年2月甚至提议英、法的合作范围不止于航母建造的技术,还包括新航母活动周期(执勤和入坞大修)以及训练等,使两国“永远有一艘新型航母在海上运作”;不过英方对此的回应始终有所保留,认为两国间最佳的合作层次仅应局限于厂商对厂商,也就是技术上的合作。即便将合作范围局限在航母设计,两国的互动也不算顺利,因为英法的需求本身就有不小差异——法国PA2肯定是CTOL构型,而英国却迟迟未能决定是否要在STOVL构型中预留操作CTOL机型的潜力,连带也会拖累PA2的定案;此外,泰利斯和英国航太在合作中并不愉快,英国更以法、意合作的“地平线”为例,批评法国的固执坚持和差劲的管理能力会严重影响整个计划。另外,供应F-35联合攻击机的美国也在2003年10月警告英国,如果让法国主导CVF计划,就取消对英国的技术转移,以免F-35B技术流入法国人手中,这很可能是提供设计的泰利斯无法成为CVF主承包商的原因之一。2004年2月,英国航太总裁便对法国厂商介入CVF表达不满,认为这个政治意味浓厚的决议只会让法国人坏事,而且也可能让英国航太获取F-35B技术转移的计划生变;不过由于英国航太是主承包商,应该很容易不让泰利斯触及F-35B的机密技术。法国似乎也认清与英国进行过度广泛的合作只会造成麻烦,所以MOPA2(泰利斯和DCN在2004年合组的公司,专门负责PA2的开发)在2004年9月公布的PA2想象图中,其构型更接近现役的戴高乐号。不过在2004年9月,MOPA2又将CVF的Delta设计方案提交给法国造船局进行评估,认为只要稍作修改就能满足PA2的需求;而在10月,MOPA2也向法国政府表示,CVF与PA2的合作是完全可行的。在2005年7月,英国航太与泰利斯宣布CVF与PA2将合并为NVF联合项目。

  由于英国方面不愿意为了迁就与法国的合作而拖延业已进行多时的CVF,始终坚持如果法国要与英国合作,就必须以CVF的方案为主,否则拉倒。而在法方还举棋不定之际,英国方面便宣布于2005年12月14日正式开展CVF的细节设计工作,意图造成既成事实逼法国就范。随后法国终于同意合并CVF与PA2,并放弃原本DCN与泰利斯规划的PA2构型。在2006年3月,法国与英国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PA2与CVF终于我能成统一。

  CVF船体

  QinetiQ的海洋科技团队开发了一套先进的建模与模拟程序,QinetiQ和DPA的团队连同英国航太以及一些主要承包商正使用该程序描述船体、飞行甲板、机库甲板、舰艇内部设计和其他方面。

  船体设计50年服役寿命,目前设计了一个滑板用于短距起飞垂直降落。航母的寿命实际上要比寿命为20年的舰载机F-35B要长。DPA方面决定CVF的设计必须可升级为能起降传统起降模式(CTOL)飞机,因此CTOL舰载机也是CVF潜在的一个选项。

  由于经费限制,一些防护措施,例如侧舷装甲和加强型船舱壁被从设计中删除了。

  联合攻击战斗机

  皇家空军与海军的鹞/海鹞系列基本上只能列入攻击级的级别,而且为了STOVL而在性能上有所牺牲,其速度、航程、武器负荷等都不是一般超音速战机的对手。早在1980年代,英国就开始寻求一种能取代鹞的超音速STOVL战斗攻击机,来取代日益老旧的鹞/海鹞系列;由于在同一时期美国也有类似的计划,因此两国便在1990年代初期展开合作,初期计划是发展一种具备超音速能力的先进STOVL试验机(ASTOVL),其中英国的投资额占35%。1994年,ASTOVL被并入美国的联合先进攻击技术计划(Joint Advanced Strike Technology,JAST),而JAST在1996年又演变为联合攻击机(Joint Striker Fighter, JSF)。而皇家海军本身则在1996年展开“未来舰载作战飞机”计划(Future Carrier Borne Aircraft,FCBA),寻觅新一代舰载多功能战机。FCBA将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超音速多用途战机,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高战场存活率与持续战力,能担负空优、舰队防空、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对地对舰火力投放、战术侦查等任务。当然,FCBA的速度、武器负荷、续航力都必须超越海鹞;不过在此阶段,FCBA并没有限定CTOL或STOVL构型。由于FCBA的性质与美国先进的JSF颇有雷同(事实上英国也投资了这个计划),因此评估工作便集中在JSF的CTOL和STOVL两种形式上。在同一时间,英国空军也在进行未来联合作战飞机计划(Future Joint Combat Aircraft, FJCA),以取代现役的狂风GR.4战斗机和鹞式攻击级(虽然英国与德、意、西合作开发了EF-2000战斗机,但其对地攻击能力并不能满足皇家空军的要求),由于性质与海军的FCBA相似,英国国防部在2001年1月将FCBA与FJCA合并。

  皇家海军最青睐的当然是美国主导的JSF联合攻击机的STOVL型,该机不仅具有皇家海军偏好的STOVL起降性能,而且各项性能都满足FCBA的需求,此外该机的高度隐身性能也相当吸引人。不过JSF一开始就同时规划了CTOL空军型、CTOL舰载型和STOVL型,开发风险比较高,其前途充满不确定性。为以防万一,在JSF尘埃落定前,皇家海军还是谨慎地评估了其他可能作为CVF舰载机的机种,包括法国的阵风M、美国F/A-18E、欧洲EF-2000海军型(需另外研发)等。也因为机种悬而未决,英国并未立刻决定CVF的构型。随着2001年10月JSF确定由洛马的F-35胜出,表明该计划前景日益明朗,英国终于在2002年9月正式宣布FJCA的获选者为F-35 STOVL战斗机。在最初的计划中,皇家海军打算购买60架F-35B来取代海鹞FRS.2,编为5个中队,每个中队12架,其中四个作为前线中队部署于两艘CVF上,另一个作为任务转换中队;而英国空军则购买90架来取代鹞GR.7和狂风GR.4,并可能后续追加22架。不过考虑到JSF成本上涨以及国防预算紧缩等因素,英国的实际采购数可能低于138架(去掉一个舰载机中队)。由于F-35B一直面临机体超重问题,因此英国国防部与海军人士主张CVF改用F-35C传统起降型战斗机,相较于F-35B不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切空重可能较轻,而且作战半径与武器携带量却更大,同时也有顺便让原先被不断“阉割”的CVF回复CTOL操作能力的意味。不过英国国防部仍旧坚持F-35B是第一优先,而洛马也于2004年9月宣布解决了F-35B的超重问题,然而F-35B的交付时间也将延后两年左右。根据预定计划,F-35B于2008年进行首次试飞,并于2012年进入量产服役阶段,而英国采购的F-35B的交付时间将不会早于2014年或2015年。

  预警机方面,皇家海军命名其为海上监视与控制飞机,竞争者包括美制E-2D和由欧洲EH-101反潜直升机或美制V-22倾斜旋翼机衍生而来的预警机,这些机种的选择当然也与航母构型息息相关:V-22与EH-101可在任何构型的航母上操作,而E-2D则非CTOL不可。由于英国已经决定CVF采用STOVL构型,E-2D率先出局。

  MASC预警机将取代海王ASaC Mk7预警直升机。2005年9月MASC开始接受评估。2006年5月,3份研究合同分别被授予:洛克希德•马丁(英国)——研究EH-101空中预警系统;奥古斯塔•韦斯特兰——升级海王ASaC MK7以保证其服役至2017年;泰利斯(英国)——升级海王直升机的任务系统。预计这些可行性研究将于2007年底完成。

  2006年7月,又有两份研究合同授予EADS防务与安全公司(英国)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开发改进型载人旋翼飞行器方案。

  舰岛

  相较于传统的单舰岛构造,目前的设计有着两个较小的舰岛。前岛用于舰艇控制,后岛用于飞行控制。双舰岛布局的优点在于增加了飞行甲板的面积,减少了飞行甲板上空的气旋,提高了下层甲板空间布置的灵活性。而后岛上的飞行控制中心位于调控飞机着陆的最佳位置。

  依据预算,雷达系统将包括前舰岛上的一座英国航太茵诗泰尔的桑普森多功能雷达,以及后岛上的一座茵诗泰尔S1850M对空警戒雷达。S1850M对空警戒雷达的在1GHz到2GHz的频率范围内工作,这是种合成电子多波段雷达的可探测0°到70°的立体位面,并可在400千米范围内实现目标自动发现与跟踪。桑普森多功能雷达包括两面不断旋转的相控阵天线板,保持360°的电子扫描。四边金字塔形的桅杆和球形低损耗玻璃纤维雷达罩使其拥有独特的外观。

  甲板

  CVF的甲板能同时进行起飞与回收操作,其前端将安装一个13°的滑跳甲板。在最初的版本中飞行甲板上不会安装弹射器,但在建造时将留有后续改进的空间。在搭载CTOL飞机的进程上取得突破后,CVF将安装蒸汽或电磁弹射器,以及拦截索具。

  飞行甲板上有三条跑道:两条大约160米的短跑道用于短距起飞的F-35,以及一条大约260米的全通跑道,用于起飞重负荷的飞机。舰艉则有两块供F-35垂直降落的机坪。每条跑道上,在滑板后方160米会安装喷气偏向设施,大约与前舰岛的后墙位于同一条线上。喷气偏向设施用于保护甲板不受F-35开满加力起飞时的尾焰灼烧。在机库和飞行甲板之间有两座70顿载重量的升降机,一座在两个舰岛之间,另一座在后舰岛之后。

  QinetiQ和美国海军正开展电磁弹射器的研究。早期研究表明CVF上需要安装300英尺长、90兆瓦的直线加速马达以实现蒸汽弹射,但英国国防部在看到验证和测试结果前并不打算使用这种弹射器。

  舰载机电磁弹射系统(EMALS)正作为美国海军CVN-21航空母舰计划的一部分进行研发。依据CVN-21项目的进展,英国国防部会在适当时候对EMALS的成熟度及其整合入CVF航母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通讯与后勤

  CVF选用联合战术情报交换系统(JTIDS)和Links 10/11/14/16资讯链作为通讯系统。航母预留了近防武器(CIWS)的空间,但可能并不安装。如果预算允许,CVF上将安装2座16单元紫苑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不过英国官方一再强调CVF必然在作战群的伴随下才会出击,因此既然身边的45型导弹驱逐舰等“护花使者”已经有了相当强大的武备,就没有必要再花大价钱为CVF再装置一套。

  为了最大幅度地降低人力需求,CVF尽可能提高自动化程度,例如以更多机械设施来进行弹药搬运/挂载作业,同时也在舰上人员的日常管理上下了功夫:机械化的仓储设施、厨房减少为一个、同时军官与士兵供餐、使用非一次性杯子且不供应易拉罐以减少垃圾等。最终CVF的人员配置为600到700名船员以及600到800名机组人员,大约只相当于美国尼米兹级的四分之一,可以说相当精简。

  与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相同,CVF的服役寿命预计也长达50年。CVF预计每次补给有7天间隔,而每次入坞大修之间有六年间隔,每次入坞大修最多六个月。

  动力

  由于成本过高,国防部已排除了核动力的方案。目前方案中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IFEP)以两具罗•罗MT-30燃气涡轮(目前每具功率为36兆瓦,未来可望升级至40兆瓦)、两具11兆瓦的柴油机,以及两具9兆瓦的柴油机作为发电机动力来源,总输出功率在110兆瓦以上,其中80兆瓦用语驱动电动机来带动双轴推进螺旋桨,最大航速预估为26.6节,以15节巡航速度航行时航程可望达10000海里。为了节约成本,CVF的电力推进系统相当程度地参考了先前法国为英国建造的“玛丽王后II”号豪华邮轮。使用IFEP全电力推进系统不仅便于全舰动力的分配管理,未来若要加装电磁弹射系统也能十分方便地融入电力架构中;此外,由于IFEP不再需要大轴,使得主机不必迁就大轴而需要设在船底,因此CVF得以将主机舱设置于较高的位置,能缩短主机排烟道的长度,进而节省成本并增加舰内可用空间。

  结束语

  皇家海军的演变往往能反映英国在不同时代的角色变迁,从无敌级与CVF间的落差就能看出。如果CVF跟45型驱逐舰一样为了节省经费而让许多装备暂时搁置,恐怕也能反映出皇家海军的近况——经费不足。面对未来持续紧缩的预算、深不见底的驻伊英军开销以及CVF的沉重负担,英国国防部的应对对策将是所见舰队规模来节约开支,2004年中期公布的军备整编计划中的具体项目包括在2016年将现役42型导弹驱逐舰全部退役,新一代45型勇敢级导弹驱逐舰的产量由12艘缩减至8艘(在2007年初更考虑进一步缩减至6艘),此外核潜艇和扫雷舰兵力也遭到缩减。
  文章主要参考了http://www.naval-technology.com/projects/cvf/上的这篇文章,但依据一些其他的英文资料扩充了很多内容。
法国和英国通用的也就是舰体了,飞行甲板估计不太一样。毕竟阵风是不能滑跃起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