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又进步:ARJ21发动机CF34-10A中国制造(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6:52:19
]]
和制造是一个概念吗?:o
装配而已。
差距还大着呢。
不过,人家肯把零件送过来,也算一大进步了吧。
总之,还是有学习的机会的。
装配,与制造差别大了
郁闷两个词是一个意思吗??满怀欢喜的看到一个坏消息:') :')
只是装配试车的合作协议,我想有可能是由我方进行装配,然后由美方进行试车验收。而零组件、材料,涡轮盘叶片等均由美方提供,不重要的部件可能会由我方生产,由美方进行合格验收。不知最终会否将试车在国内进行。
千龙上找到的:

据《国际飞行》近期消息:预计,到6月底,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AVIC I)将完成ARJ21支线喷气客机系列的结构设计。而发动机供应商美国通用电气飞机发动机公司(GEAE)将在本月完成推进系统的中期审查。

  目前,
GEAE正在为中国政府投资的79~99座级支线喷气客机ARJ21研制CF34-10A涡扇发动机。ARJ21将在上海生产。双发的ARJ21计划于2005年取得适航证,2007年开始投入使用。

  去年年底,CF34-10A被AVIC I控股的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选作ARJ21的动力装置。目前,CF34-10发动机的飞行试验即将在波音747飞行试验台上开始。

  CF34-10发动机是在CFM国际公司的CFM56-7核心机的基础上缩尺发展而来,CFM56-7是波音下一代737飞机的动力。(胡晓煜 洪山)
还有人民网的一则:

人民网沈阳9月7日电 (记者 杨铁虎)今天上午9时,中国一航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一航黎明)与美国GE航空合作生产CF34-10A型发动机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沈阳举行。这标志着国际民机航空动力首次中国制造,将推动国产航空发动机的整体制造水平,是我国民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根据合作文件规定,中国一航黎明公司将在GE航空的技术支持下,分4个阶段承担CF34-10A型发动机的装配试车工作,并新建专门的装配和试车生产线,用以满足CF34-10A型发动机的生产需求。

CF34-10A型发动机是GE公司最畅销的CF34发动机家族成员之一,是GE公司在成熟的CF34-10E型发动机基础上,专门为中国一航自主研发的ARJ21新支线客机设计的动力装置。2003年通过竞标,成为ARJ21-700型支线客机的动力装置。其额定推力等级为18000磅,代表了CF34发动机家族中较高的推力级别,它考虑了中国西部的高原、高温特点,将满足全系列ARJ21飞机的最大载客量和有效载荷要求。

CF34发动机家族是目前GE公司最畅销的发动机系列 ,订货量以及已装到支线客机上使用的发动机约5000台。在为支线客机带来了可靠性和耐久性的同时,CF34 发动机已经成为了快速扩张的世界支线客机市场背后的一个驱动力。

CF34-10型发动机的另一个型号已于2005年投入航空运营,表现了杰出的可靠性,它有望在ARJ21型飞机投入航空运营之前达到100万小时的飞行经历。

GE航空,是通用电气公司(简称GE)的一个业务单元,是引领世界军、民用喷气发动机和零组件,以及用于飞机的集成数字、电力、机械系统的供应商。GE航空还拥有全球服务网络为这些产品提供支援。
谁有GE  CF34-10A的详细设计参数?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完整的介绍。只搜到其额定推力为82.3千牛。2003年《航空制造技术》有一期专文宣传CF34-10A,也未给出其技术要素。
也算是进一步:L
意义有,但不大。发动机的问题,一是材料,二是经验。对我国来说,最大的短板还是材料。
《航空制造技术》2003年01期
标题:中国新支线选择CF34-10A
对这些发动机不报希望。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从老外的角度看出了我国决心把ARJ-21批量搞下去,所以老外来竞标发动机。
吹吧,材料和加工工艺不过关的话,什么都是那镜中月水中花。
我们又做装配车间了。
中国军工又退步
饭一口一口吃吧,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装配也是个香馍馍。
有一点是一点吧
原帖由 assssa 于 2007-9-9 17:31 发表
意义有,但不大。发动机的问题,一是材料,二是经验。对我国来说,最大的短板还是材料。

总归是好事吧, 起码增加就业...
]]
就这样,还有不少同志在幻想,2012年前国产四代用国发,解决心脏病问题……那什么专家说的好听,看他到时候怎么收场,或者就是到时候再说“XXXX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在试用中不断排除问题,生产不代表批量产……”
原帖由 0147852369 于 2008-9-11 01:40 发表
晕 本来就是要国产化的项目 这点学霸都提过了 我猜可能跟毛子的SAM一样

核心机美国提供 叶片压气机等中方以后在完全国产化 不过能先装配也代表了

能熟知西方发动机他们的管理运行模式

其实就跟AP1000一样 先 ...

一个桑塔娜发动机的国产,用了多久?现在去买车,一听马上要换国产发动机,急忙趁没换买下来。其实知道个屁,什么国产,图纸是给你了,可你产个毛啊,关键东西还是老外的。
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主体,是大国战略产业的竞争。中国的战略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应长期进行扶植,这绝不是什么闭关锁国。中国必须同时走两条道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将目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利用国家力量扶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战略产业。


     中国可满足于以市场换技术?  


     关于中国产业发展,一直存在尖锐的争论。主张“开放创新”的看法认为,中国可以借助市场换取技术升级。同时认为,中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中国劳动力过剩的国情,因此中国“以一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的“为国际社会打工”的战略没有什么不对,中国当以“世界加工厂”为荣。 这种观点特别反对以国家力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认为国家干预会产生利益集团,并导致以公权谋私利。


     在这种逻辑下,新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应运而生,公开或隐蔽地主张以外资为主导来整合中国产业。之所以有这种主张,是因为一些人看到发达国家不仅把产业的加工装配部分向中国转移,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发展”部门也在转移。于是他们认为:技术在国际上正在由垄断因素变成流动因素,因为原创性技术成本太高,跨国公司不得不向中国转移新技术,以占领市场,否则就无法回收成本。因此,中国没有必要以巨大代价去做原创性的技术发明,“以市场换技术”是可以成功的;也没有必要去强调“民族资本”、“国家资本”,只要在中国注册就是中国企业,能拉动经济增长就行。


  发达国家不可能向中国转让核心技术


     这类理论的误导性极强,我们不应被其蒙蔽。第一,它回避了全球化背景下仍有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问题。中国作为一个不可能依附于发达国家的崛起中大国,其关键技术和基础科技都必须相对独立,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向我们转让核心技术。第二,它回避了产业国际化中间的企业和产业主导权问题,中国不能永远居于国际产业链条的末端,而把高端让给发达国家。第三,它以消费者的福利代替生产者和发明者的利益,误导中国人只做消费者而不做生产者,更不做发明者。


     中国的民族企业是弱小的,需要国家支持它们参与国际竞争,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基础科研,并参与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如果不能做到这些,中国产业,包括金融和传媒业,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整合的日子,就不会很远,中国将很难拥有自己独立的产业和核心技术。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或许可维持高增长,但GNP(国民生产总值)将越来越少。也就是说,生产加工虽然在我们一边,利润却在外国资本手里。表面上看,这是我们出让市场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丧失产业主导权的结果。为眼前利润而不去争取产业主导权,到头来将不仅可能丧失经济主权,也得不到利润。


     必须独立发展中国战略产业
 

     今年初,全国科技大会以“自主创新”代替“开放创新”,是国家确立正确产业发展战略的关键一步。但在国家与企业谁为创新主体的问题上,认识还不一致。笔者认为,中国应该有“战略产业”的概念,超越传统的“公与私”、“军与民”、“民族与外资”、“市场与国家”之争。


     西方定义的全球化理论,把新经济和全球化的主体片面归结到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逻辑上消解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这是片面的。新经济和全球化的参与主体,不仅是企业与个人,更重要的是国家和民族。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主体,是大国战略产业的竞争。战略产业以其巨大的规模、投入、空间与利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家战略能力的主要体现。它以国防产业为核心,包括核、航空、航天、船舶、电子、常规武器、战略物资储备等行业。


     战略产业建立在科学技术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风险和收益都高。发展战略产业可推动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利益,需要巨额的社会先行资本。战略产业主要提供公共或准公共产品,政府是主要买主。它的研发门槛极高,能否发展取决于国家规模和政府能力,在其成长初期则需要国家基础研究计划和国防采购。


     比如,航空工业是战略性核心产业,现代航空制造业集材料、机械、发动机、空气动力、电子、武器等前沿技术之大成,包括超精密加工及特种工艺。下决心发展航空工业,就要动员全国的工业技术精英,并强制性提升本国工业制造水平。只依靠国家财力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全体人民的强国意志,包括公务员带头坐国产飞机,并经过数十年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有人认为通过国际转包与合作,引进先进制造技术,也可以发展我国的航空工业。这种幻想可能使我国长期被外国“锁定”在加工配件的档次上。中国可以参加国际飞机的转包生产,但要把重点放在研制知识产权独立的大型飞机上。标准和机型必须是自己的,某些造不出来的零件可以先进口和转包。


  同时走两条道路


     发展战略产业可创造长期动态比较利益,拉动无数产业链条。中国的战略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应以坚决意志和法律,长期进行扶植,这绝不是什么闭关锁国。学习考察、翻译资料、全球加工订货,都是对外开放。弱者要想战胜强者,就要敢于和善于打破强者的规矩。中国人不是没有与发达国家讨价还价的资本,未来的国内市场、国防和技术实力的增强等,都是我们的优势。


     还需指出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已经接近饱和,以中国每年40%的储蓄率和数万亿人民币的投资,继续向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会使全球产品过剩。即使从赚钱的角度考虑,研发卫星和飞机,也未必就不如制造服装和玩具飞机。卫星已经使用于地质勘探、气象预报、地图测绘、军事情报、网络电讯等各个方面,利润可观。服装业只能拉动一般劳动就业;而飞机业所拉动的一系列工业和科技部门包括高精度铝合金、数控机床、计算机、武器装备等。即使研发飞机最终难以完全成功,在试制过程中也会全面拉动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与简单的来料加工装配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俄罗斯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仍旧坚持飞机与火箭研制与生产的道理。


     总之,中国作为政治独立的世界大国,必须同时走两条道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将目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利用国家力量扶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战略产业。这是两条并行不悖的道路。
精密的装配工艺也是我们的弱项,通过这个项目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不知道对利用太行核心机发展大飞机的发动机有没有借鉴参考作用
如果太行是借鉴CFM56仿制过来的,那么反推回去研制个客机发动机也没什么不可能的,虽然性能落后些,不过给军用运输机还是不错的。
研是不难,难的是制,更难的是批制。
对21没有任何兴趣。
国产化还早着呢;P
貌似比直接买要好那么一点点。
原帖由 lpclpc 于 2008-9-11 07:34 发表

一个桑塔娜发动机的国产,用了多久?现在去买车,一听马上要换国产发动机,急忙趁没换买下来。其实知道个屁,什么国产,图纸是给你了,可你产个毛啊,关键东西还是老外的。


晕 我看你才啥都不知道就狂喷 不知所云 大众的FSI等技术是先进厉害 但不代表以后自己做不出

CFM10A的确核心机是跟外国要的 但是哪一国的起步不是这样 法国也是阿...

你后一句我完全的听不懂 我看你压根就不知道生产流程 啥都不知乱喷而已
原来以为是直接买美国的发动机,现在看好那么一点点。

目前没有自己研发ARJ的发动机的原因要首先考虑到适航证问题。
原帖由 0147852369 于 2008-9-11 15:41 发表


晕 我看你才啥都不知道就狂喷 不知所云 大众的FSI等技术是先进厉害 但不代表以后自己做不出

CFM10A的确核心机是跟外国要的 但是哪一国的起步不是这样 法国也是阿...

你后一句我完全的听不懂 我看你压根就不 ...

好吧,您老明白生产流程,国产发动机有希望了!不过我想问下,我究竟哪句话说错了?你听不懂,就代表我不懂?
哪个白痴说2012年4代要出来,从你嘴里喷出来是吧.WS15要2017年定型,你TMD的除了乱喷,你TMD的知道什么.
snybbt
和你这样的人多说无益,直接投诉了,若是管理的觉得不算脏话,咱也好放开了教育你。
一听马上要换国产发动机,急忙趁没换买下来。其实知道个屁,什么国产,图纸是给你了,可你产个毛啊,关键东西还是老外的。
照你的意思,奇瑞和吉利早就关门了
原帖由 lpclpc 于 2008-9-12 13:02 发表
snybbt
和你这样的人多说无益,直接投诉了,若是管理的觉得不算脏话,咱也好放开了教育你。

只会装B,什么货都没有的东西
与GE合作的“钱景”……少数人的那种
原帖由 snybbt 于 2008-9-13 07:45 发表

只会装B,什么货都没有的东西

好吧,我只会装B,你不用装,直接就是。你有货,你不是东西,满意了吧?
要真的是我们完全造的发动机现在有几个敢上去坐??路要一步一步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