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现代化水平世界排名第60位(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3:38:47
新华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  李斌)  我国现代化水平究竟有多高?日前出版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向公众透露,2001年我国综合现代化水平比2000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在108个国家中排名第60位,比2000年上升1位,比1990年上升26位。

 
 “我国综合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课题组负责人何传启说,2001年我国综合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68个百分点,2000年为69个百分点,1990年则为72个百分点。

    课题组从二次现代化的不同层面综合分析了我国现代化水平:2001年,我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在108个国家排名第62位,第二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排第59位。

    2002年,我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比2001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达到79%,仍然处于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特点的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期,属于初等发达国家。其中,医疗服务、平均预期寿命和成人识字率3个指标达标,人均GNP、大学普及率、农业劳动力比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城市人口比例表现一般。

    专家指出,以知识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第二次现代化在我国发展极不均衡。从整个国家来说,我国尚未进入第二次现代化,但一些二次现代化的要素已经传入我国。2001年,衡量我国第二次现代化的4类指标发展不均衡,生活质量指数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知识创新水平和高收入国家有较大差距。


    发展中国家20年内有10%的概率“升级”发达国家  

    新华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  李斌)  在总结18个国家171个地区现代化事实的基础上,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的专家指出,未来20年内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概率约为10% 。

    课题组分析认为,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相对地位可以变化,而且变化是有规律的。就相对水平而言,在20年内,世界目前大约90%的发达国家仍将是发达国家,大约90%的欠发达国家仍将是欠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地位“降级”的概率约为10%,欠发达国家地位升级的概率约为10%。

    “如果把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称为实现现代化,那么,20年里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概率约为10%左右。”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何传启研究员说。

    研究发现,从1980年到2000年,经过20年的发展,世界106个国家中大约88%的发达国家仍然是发达国家,大约12%的发达国家降级;大约5%的欠发达国家水平升级,大约95%的欠发达国家地位没有变化。

    即使在最近几年,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水平也是有升有降。课题组进一步研究发现,从2000年到2001年,在131个国家中,综合现代化水平上升的国家有31个,下降的国家有35个,不变的有65个。“在水平上升的31个国家中有26个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小了。”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评价说,“(课题组)以统计数据说明,通过努力,发展中地区可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果失败,发达地区有可能退步为不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要取得成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加倍的努力。”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成为三大现代化“高地”

    新华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  李斌)  去年一年倾力研究“地区现代化”的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30日在此间宣布,我国地区现代化水平不平衡,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成为我国现代化水平比较高的三大“高地”。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地区差距非常显著。课题组的研究,对于地区政府和学术界研究制定地区现代化战略,是有参考意义的。”

    地区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课题组专家将我国各地区划分为“三大片、八大区”:北方片、南方片、西部片,北方片包括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华北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黄河中游地区(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南方片包括华东沿海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华南沿海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港澳台)、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西部片包括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和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在我国大陆内地八大区域中,华北沿海和华东沿海已经成为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是现代化水平比较低的地区。”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研究员说,总体而言,我国大陆内地北方片和南方片现代化水平大体相当,东部现代化水平高于西部。

    课题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已经完成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特点的第一次现代化,香港和澳门已经进入以知识化、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第二次现代化。

    2002年,在评价第一次现代化的10个指标中,北京、天津和上海有9个达标。如果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门和台湾不参加排名,则2002年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排在前十位的地区分别为浙江、辽宁、江苏、黑龙江、广东、湖北、吉林、陕西、重庆和福建。

    据悉,为建立地区现代化理论体系,较为科学地评价地区现代化进程,课题组参考了4个大型数据集,并制作了约180幅图表。

    专家课题组建议成立开发署促欠发达地区发展

    新华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  李斌)  我国应该如何促进地区现代化?由何传启、于维栋、朱庆芳、李泊溪、李宁等专家组成的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30日在此间建议,我国应该尽快成立国家地区开发署,以协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我国地区现代
化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何传启研究员说,我国地区现代化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至少在21世纪前50年将是如此。如果没有完善的组织和领导体系,地区现代化不可能取得持续成功。

    为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联合国于1965年成立了开发计划署。美国为促进其国内经济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也于1965年成立了美国经济开发署。专家们指出,欧盟等的地区现代化经验表明,地区组织系统的能力和效率,是成功地区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一个政府部门进行组织和协调,国家层面的地区现代化将可能陷入政出多门、重复交叉、效率低下、效果欠佳的局面。

    “我们建议成立中国国家地区开发署,将目前分散的地区开发有关机构,集中起来加以组建。”何传启说。

    课题组还建议积极探索和推进新型综合现代化道路,积极探索和推进以人为本、适度均衡的发展战略。省级地区应设立相应机构,专门研究自己的地区现代化战略。

    现代化:靠哪些指标来“评价”?

     新华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  李斌)  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根据二次现代化理论建立了一整套包括一次现代化、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次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其评价指标共1
0个,包括人均GNP、农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农业劳动力比重、城市人口比例、医疗服务、婴儿存活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大学普及率。

    第二次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是知识化和信息化,其评价包括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生活质量、经济质量4大类指标、16个具体指标,还有工业增加值比重、物质产业增加值比重、工业劳动力比重、物质产业劳动力比重等4个信号指标。16个具体指标包括知识创新经费投入、知识创新人员投入、知识创新专利产出、中学普及率、大学普及率、电视普及率、因特网普及率、城镇人口比例、人均能源消费等。

    主要反映评价对象的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对差距的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则包括了人均GNP、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城镇人口比例等12项指标。新华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  李斌)  我国现代化水平究竟有多高?日前出版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向公众透露,2001年我国综合现代化水平比2000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在108个国家中排名第60位,比2000年上升1位,比1990年上升26位。

 
 “我国综合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课题组负责人何传启说,2001年我国综合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68个百分点,2000年为69个百分点,1990年则为72个百分点。

    课题组从二次现代化的不同层面综合分析了我国现代化水平:2001年,我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在108个国家排名第62位,第二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排第59位。

    2002年,我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比2001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达到79%,仍然处于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特点的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期,属于初等发达国家。其中,医疗服务、平均预期寿命和成人识字率3个指标达标,人均GNP、大学普及率、农业劳动力比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城市人口比例表现一般。

    专家指出,以知识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第二次现代化在我国发展极不均衡。从整个国家来说,我国尚未进入第二次现代化,但一些二次现代化的要素已经传入我国。2001年,衡量我国第二次现代化的4类指标发展不均衡,生活质量指数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知识创新水平和高收入国家有较大差距。


    发展中国家20年内有10%的概率“升级”发达国家  

    新华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  李斌)  在总结18个国家171个地区现代化事实的基础上,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的专家指出,未来20年内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概率约为10% 。

    课题组分析认为,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相对地位可以变化,而且变化是有规律的。就相对水平而言,在20年内,世界目前大约90%的发达国家仍将是发达国家,大约90%的欠发达国家仍将是欠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地位“降级”的概率约为10%,欠发达国家地位升级的概率约为10%。

    “如果把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称为实现现代化,那么,20年里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概率约为10%左右。”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何传启研究员说。

    研究发现,从1980年到2000年,经过20年的发展,世界106个国家中大约88%的发达国家仍然是发达国家,大约12%的发达国家降级;大约5%的欠发达国家水平升级,大约95%的欠发达国家地位没有变化。

    即使在最近几年,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水平也是有升有降。课题组进一步研究发现,从2000年到2001年,在131个国家中,综合现代化水平上升的国家有31个,下降的国家有35个,不变的有65个。“在水平上升的31个国家中有26个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小了。”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评价说,“(课题组)以统计数据说明,通过努力,发展中地区可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果失败,发达地区有可能退步为不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要取得成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加倍的努力。”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成为三大现代化“高地”

    新华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  李斌)  去年一年倾力研究“地区现代化”的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30日在此间宣布,我国地区现代化水平不平衡,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成为我国现代化水平比较高的三大“高地”。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地区差距非常显著。课题组的研究,对于地区政府和学术界研究制定地区现代化战略,是有参考意义的。”

    地区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课题组专家将我国各地区划分为“三大片、八大区”:北方片、南方片、西部片,北方片包括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华北沿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黄河中游地区(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南方片包括华东沿海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华南沿海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港澳台)、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西部片包括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和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在我国大陆内地八大区域中,华北沿海和华东沿海已经成为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是现代化水平比较低的地区。”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研究员说,总体而言,我国大陆内地北方片和南方片现代化水平大体相当,东部现代化水平高于西部。

    课题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已经完成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特点的第一次现代化,香港和澳门已经进入以知识化、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第二次现代化。

    2002年,在评价第一次现代化的10个指标中,北京、天津和上海有9个达标。如果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门和台湾不参加排名,则2002年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排在前十位的地区分别为浙江、辽宁、江苏、黑龙江、广东、湖北、吉林、陕西、重庆和福建。

    据悉,为建立地区现代化理论体系,较为科学地评价地区现代化进程,课题组参考了4个大型数据集,并制作了约180幅图表。

    专家课题组建议成立开发署促欠发达地区发展

    新华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  李斌)  我国应该如何促进地区现代化?由何传启、于维栋、朱庆芳、李泊溪、李宁等专家组成的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30日在此间建议,我国应该尽快成立国家地区开发署,以协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我国地区现代
化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何传启研究员说,我国地区现代化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至少在21世纪前50年将是如此。如果没有完善的组织和领导体系,地区现代化不可能取得持续成功。

    为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联合国于1965年成立了开发计划署。美国为促进其国内经济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也于1965年成立了美国经济开发署。专家们指出,欧盟等的地区现代化经验表明,地区组织系统的能力和效率,是成功地区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一个政府部门进行组织和协调,国家层面的地区现代化将可能陷入政出多门、重复交叉、效率低下、效果欠佳的局面。

    “我们建议成立中国国家地区开发署,将目前分散的地区开发有关机构,集中起来加以组建。”何传启说。

    课题组还建议积极探索和推进新型综合现代化道路,积极探索和推进以人为本、适度均衡的发展战略。省级地区应设立相应机构,专门研究自己的地区现代化战略。

    现代化:靠哪些指标来“评价”?

     新华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  李斌)  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根据二次现代化理论建立了一整套包括一次现代化、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次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其评价指标共1
0个,包括人均GNP、农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农业劳动力比重、城市人口比例、医疗服务、婴儿存活率、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大学普及率。

    第二次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是知识化和信息化,其评价包括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生活质量、经济质量4大类指标、16个具体指标,还有工业增加值比重、物质产业增加值比重、工业劳动力比重、物质产业劳动力比重等4个信号指标。16个具体指标包括知识创新经费投入、知识创新人员投入、知识创新专利产出、中学普及率、大学普及率、电视普及率、因特网普及率、城镇人口比例、人均能源消费等。

    主要反映评价对象的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对差距的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则包括了人均GNP、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城镇人口比例等12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