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5-----中国自研的第一代攻击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55:37
中国民族航空工业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而作为当年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自研强—5攻击机就令人过目难忘。强-5是由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轻型超音速攻击机,主要用于低空、超低空对地面或水面战术、战役纵深目标和有生力量进行攻击,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它至今仍是唯一由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成功的喷气式攻击机。其性能在长达40余年的生产、服役经历中不断得到改进提高.再加上各国飞行员对其产生的好感和信赖,至今仍是中国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前线航空兵的主力机种,并且经过性能提升后将继续服役至本世纪初。

强-5飞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飞机。该机总体布局特点是:从机身两侧进气,缩短进气道长度,提高进气效率;采用锥形机头,扩大气行员的视界,为水平轰炸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安装雷达和其它电子设备提供空间;按照跨音速面积律设计蜂腰状机身,以降低跨音速阻力;选取面积较大,后掠角较小的后掠机翼,以提高升力特性,使之具有较好的盘旋性能;设置面积较大的水平尾翼,以增强纵向稳定性;采用向后上方开启的活动座舱盖和流线较好的大背脊;具有携带多种对地攻击武器,进行多种方式的对地攻击能力。强-5飞机具有良好的低空性能和攻击火力,在立体空中作战中处于不可或缺的位置。
  
  1958年,洪都集团接到了研制中国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的任务。
  
  历尽波折的强-5飞机终于在1965年6月4日首飞成功,从开始研制到正式生产,历时10年零4个月,揭开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并大量装备部队的历史,填补了我国航空工业的空白,并标志着我国飞机制造业将从螺旋桨时代跨入喷气式时代。
  
  强-5飞机不仅大批装备了我国空军,而且远销亚洲友好国家并获得好评,被载入《英国简氏航空年鉴》,被国际上正式认为是当代的机种之一。1985年,强-5飞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在1987年第37届巴黎航展上被誉为“亚洲明星”。
  
  强-5经过不断的改型,可以称得上是生命力极强的一个优良机种,已生产各型共900多架,出口100多架,至今仍服役于中外空海军部队。
  
  强-5的几种主要改型机
  
  强-5基本型飞机研制成功后,为了满足部队和对外出口的需要,先后又进行了强5甲、强5乙、强5Ⅰ、强5ⅠA、强5Ⅱ、强5Ⅲ、强5ⅢA、强5ⅡA和强5M等多种改型。
  
  特种武器机(强-5甲型):1972年1月7日,在中国进行的罗泊湖原子弹实验中,用强-5甲飞机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甩投,完成了我国第四次原子弹实验。
  
  鱼雷攻击机(强-5乙型): 在强-5原型机基础上取消机身弹舱,扩大主油箱,增加5号油箱;安装甲-13型雷达和多卜勒雷达、自动驾驶仪和45号瞄准具;机翼中部可挂两枚56-45式鱼雷;装两台涡喷6甲发动机。
  
  加大航程机(强-5Ⅰ型和强-5ⅠA型): 强-5Ⅰ型机主要改进有7项:即:将炸弹舱改为油箱舱,扩大主油箱,增设软油箱;调整机身外挂,增加载投量;改用涡喷6甲Ⅲ发动机;更改起落架系统;着陆阻力伞舱上移,缩短着陆滑跑距离;改用Ⅰ型火箭弹射座椅,加装海上救生设备;增装50瓦短波单边带电台。强-5 I A飞机的改进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再增加4项,即:安装护尾告警器和干扰投放器;换装新型射击轰炸瞄准是;采用压力加油;增加外挂火箭和多种炸弹。强-5 I A飞机于1985年1月设计定型。
  
  强-5Ⅱ型飞机:1982年5月,空军引进全向告警雷达系统,决定在强-5ⅠA飞机上进行改装。增装RW-1045全向告警系统和941消极干扰器(取消原有的930护尾器),定名强-5Ⅱ型飞机。
  
  强-5 Ⅲ型飞机:强-5 Ⅲ飞机是在强-5Ⅰ的基础上,研制的出口型飞机。强-5 Ⅲ型机外销后,在国外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国外与英美同类飞机表演比赛中获总分第一。在国外一次盛大的飞行表演中,强-5飞机在低空进行了特技表演,当它离地80米倒飞通过检阅台时,一位将军激动地对中国代表团说:“这是你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为中国航空工业赢得了声誉。
  
  强-5 M型飞机:与国外合作联合研制的强-5 M型飞机,新增电子导航/攻击系统,采用惯导、平显、中心计算机、雷达测具器,改造电源、燃油系统,改进电子对抗、通讯、照明系统、加装电子设备的冷系统。改进后的强-5 M型飞机可在各种气象条件下实现全球导航,自主式自动导航,携带并可发射空空导弹。

 强-5的基本性能
  
  据西方航空专家的评价,强-5攻击机是在歼-6/米格-19战斗机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攻击机的设计风格而研制出的角色转换型装备。它一改早期苏联喷气机的机首进气为两侧进气,并重新进行机身结构融合,加装防弹装甲和防弹玻璃以及轰炸射击瞄准具,同时采用歼-6的发动机和尾翼设计。单从外表来看,强-5类似于取歼-6的发动机和全新设计的前机身结合而成的。
  
  强-5是单座双发攻击机,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机首为尖锥形,后机身因安装两台涡喷发动机而呈椭圆形,后机身下部有双腹鳍,机翼为典型米格-19风格的后掠中单翼,前缘后掠角55度,下反角4度,上翼面有较大的境界层板和整流翼刀,水平尾翼后掠角分别为55度和57度,水平尾翼为斜轴全动式。机体结构以铝合金和高强度合金铜为主要材料,但局部采用玻璃钢材料和蜂窝结构。座舱后视界限不足,座舱盖向后翻开,紧急弹射之前,可在各种飞行状态下抛掉座舱风挡前的防弹玻璃。座椅头靠和背部有防弹钢板,座舱底部和油箱下部也装防弹钢板。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前轮和主轮都装有碟式刹车和刹车压力自动调节装置。垂直尾翼西方装有着陆减速伞的伞舱。
  
  在武器配备上,以强-5II来说,该型机配备23毫米机关炮两门,备弹240发。原型机可携带6枚250公斤炸弹,其中弹舱两枚,每个机翼下各两枚,或3枚500公斤炸弹,弹舱和机翼各1枚,强-5II增加到10个外挂架,其中机身下4个,每个机翼下3个,最大武器挂载量两吨,机载外伸梁可不挂副油箱,内侧挂架可挂22组14枚90-1火箭或2组16枚57-1火箭,同时飞机还可以加挂PL-2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海军航空兵的强-5攻击机可携带两枚鱼雷或两枚C-801反舰导弹。
  
  从70年代开始,强-5开始作为我空军的对地打击主力而大量进入强击航空兵服役。特别面对当时苏联在漫长的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的极端恶劣的国防环境,强-5战机作为对付苏联坦克集群的“抵消手段”而部署于前线边境机场。强-5定型后,南昌飞机制造厂又根据部队的不同使用情况和外销的需要,发展出多种的攻击机,形成强-5家族,主要改型包括强-5甲型、强-5乙型、强-5I型、强-5II型、强-5III型及强-5IV型等。
  
  沐浴海外之风
  
  经过长期的使用,我军部队认为强-5具有良好的低空机动性能,主要作战任务是在低、中空高速突破敌人空防,对地面部队给予近距离空中支援。它既可攻击由步兵引导的地面目标以及机场、坦克集群、炮兵阵地、导弹基地、通信中心,码头仓库等目标;也可使用自身配备的空对空导弹和机炮,进行空中格斗。其载弹量略少于伊尔-28轰炸机,但作战性能则远远过之。不过西方军事观察家认为,强-5航电系统非常落后,不具备现代化目标搜索和对地打击能力.只能以传统的空中俯冲方式攻击目标,这将很难逃脱现代防空的火力打击。中国军方也认识到这些问题,通过购买和研制先进的航电设备及与西方航空公司合作,对强-5进行改进。
  
  1986年7月,南昌飞机制造厂与意大利阿占斯塔公司合作改进强-5,命名为强-5M型攻击机(A-5M)。大体上,A-5M项目是在强-5III型的基础上换装意大利与巴西联合研制的AMX攻击机的导航攻击系统,所以有人戏称A-5M是“强-5之躯,AMX之脑”。A-5M保留了原型机的8项设备并加装意方提供的17项电子设备,主要包括LN 39惯性导航装置、平视显示屏、激光测距仪、大气数据计算机、中心计算机、导航键盘、接口部件、无线电罗盘等。用中心计算机和M11l-STD-1553D双余度数据链进行系统整合,可以完成导航、瞄准等参数的解算、显示和控制,以及部分武器管理功能。飞机装有FK-11装置和CB-12被动干扰投放器,能对空中和地面脉冲雷达进行探测与报警,对特定频率连续雷达波进行全域报警。
  
  修改后的强-5M攻击机的气动布局基本不变,仅机首形状作了局部修改,以安装尺寸更大的雷达罩,相应地机身长度缩短了329毫米。整个机首为雷达仪表舱.采用“工”字梁结构,左右可打开,各设备都易于维修和装御,各设备的安装均符合ARINC标准要求,只要松脱连接两根资料泄流排即可拆装设备。中方还负责发动机和机体的改进,WP-6A发动机的单台正常最大推力提高为3.3吨,开加力时最大推力达4.1吨。
  
  第一架改型机于1986年6月试飞成功,以后该机在试飞中坠毁。第二架原型机则从1989年3月开始试飞,1991年1月完成试飞。1992年,中意双方决定继续改进强-5M,主要的改进包括:机身使用雷达吸波材料,加装空中加油装置、红外夜视装置、激光测距仪、威力更大的主动式雷达干扰器和意大利电子战吊舱等,经过改进后,强-5M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并可投放激光制导炸弹和反辐射导弹,机身可承受7.5G的机动过载,载弹量增至2.8吨,采用“低—低—低”突防模式时的作战半径为330公里。
  
  飞机的武器外挂架也增加到12个,其中10个可以同时使用。固定装备包括两门23毫米机关炮,空对空作战时,机关炮可用连续跟踪(CT)和连续计算命中线(CCII)方法进行攻击或追尾攻击。可载包括炸弹、火箭弹和空空导弹。炸弹采用符合北约标准的弹射挂钩挂载,可挂500公斤以下的各种炸弹。可带火箭4种,包括130毫米、90毫米、68毫米和57毫米等口径。作为自卫,强-5M的左右翼尖挂架可带两枚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型号包括国产的霹雳-5、7、9(PL-5、7、9)、美制AIM-9L/M响尾蛇和法制R-550。由于使用1553B数据链,组成了以惯性制导为主的导航/攻击系统,使强-5M的导航和火控性能和精度提高了一个等级。与强-51相比,强-5M的作战效能提高8-10倍。
  
  1986年,南昌飞机制造厂还与法国汤姆逊-CSF公司达成协议,合作研制成功强-5K型攻击机。首架改型机于1989年9月试飞,但第二年该合作项目被中国取消。
  
  强-5在南亚
  
  自1971年孟加拉战争失败后,巴基斯坦反思经验教训时,认为空军没有足够的现代化对地支援飞机是—大弊病,特别是在印度陆军机械化部队和海军水面舰艇编队恶性膨胀的情形下,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大威力攻击机是“唯一的解毒良药”。1979年12月下旬,苏联入侵阿富汗,当时冷战正处于最高潮,苏联的举动不可避免地引起美国的惊讶和激动。而巴基斯坦军方很担心苏军的南下,特别是从1981年早些时候开始,隶属于苏联第四军的飞行团的数目增加了,他们的战斗机和直升机开始沿巴基斯坦——阿富汗的边境对巴境内难民营轰炸,巴空军立即向美国提出购买新式武器装备的要求,包括新式飞机(开始时他们想要A-7海盗)、防空导弹、雷达以及电子战设备。随着苏联空军在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活动频率越来越高,美国决定向巴基斯坦提供F-16战斗机,但对地攻击机的空白还是没有解决。
  
  据西方媒体报道,1981年,新上台的巴总统齐亚·哈克希望中国提供战机、坦克和大炮等现代化武器,以抵销来自苏联和印度的双重军事压力。随后包括120架歼-7(F-7)战斗机和95架强-5III(A-5C)攻击机在内的大批装备按照巴方的要求,经西方技术的改装后进入巴军队服役。前者后来发展为当地人称为“天雷”(Skybolt)的F-7M/P战斗机,而后者则被当地人称为“山鹰”(Shaheen)。
  
  相对于国内型号,强—5III攻击机更换和增加了32项设备,重点包括:增加了北约标准外挂架,以适应携带法制AM-39飞鱼空射型反舰导弹和美制MK-82炸弹,使飞机具有对水面目标的打击能力;对飞机火控软件进行调整,可挂载自卫用美制AIM-9L/M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提高飞机的空战能力;换装测距雷达和激光制导器,以导引反舰导弹;增加机内载油量,使作战半径(高—高—高状态)达到600公里;换装较先进的甚高频电台,增大通讯联络能力;换装新型敌我识别器;将23毫米双管机关炮改为30毫米单管机关炮,增强反坦克能力。
  
  首批24架强-5III山鹰攻击机在1983年交付巴基斯坦空军,其加挂飞鱼导弹沿阿拉伯海沿岸部署,成为巴空军的反舰主力,巴基斯坦希望以强-5III机群构成其快速打击平台,以抵销印度海军对巴基斯坦对外贸易航线的威胁。随后交付的强一5III则取代B-47而成为巴空军的对地攻击主力,部署于巴基斯坦东北部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它携带激光制导炸弹来对付印度的坦克部队。由于巴空军对强-5III深感满意,在全部95架交付使用后.又追加引进另外75架飞机的合同。
  
  1987年11月,巴基斯坦举行“真主之剑”三军协同演习,由强-5III发射的6枚飞鱼反舰导弹准确命中50公里外的水面目标。而携带激光制导炸弹的强-5III机群轻而易举地摧毁前进中的“敌”军装甲集群和战术导弹阵地。最令人吃惊的是,在与幻影V战斗机进行的模拟格斗中,作为攻击机的强-5III也取得出色成绩,接连“击落”多架法制战机,使在场的各国武官大为震惊,尽管事后法国达索公司声称是因为强-5III将幻影V战机诱至对其不利的低空近战所致,但由此看出强-5III具有优越的低空性能。在随后举行的阅兵式上.4架强-5III还表演掠地80米高度的通场倒飞15秒,巴空军官员对在场的中国军方人士称赞道:“这是你们的光荣,也是我们的光荣”。1986年,名声远播的强-5III型攻击机获得出口孟加拉国的16架订单,成为南亚地区家喻户晓的“空中神鹰”!在2001年巴基斯坦空军两个编队的强5曾猛烈轰炸阿富汗北方联盟的阵地令对手付出惨重代价。

中国强5系列强击机中的强5D加装了多普勒/GPS组合导航系统、飞行参数记录系统、,改进了火控系统,可使用14种新老航弹增加了与组合导航系统的风速交联接口,解决了飞机从任意航向进入攻击的问题,增加了红光照明,取消了航甲11-10A照相机,改进了航向姿态系统,加大了作战半径,从而提高了飞机的综合作战效能。
  
  强5E曾于1999年由《洪都科技》披露过。该机外挂点只有7个,但令人瞩目的是该机可在靠近翼尖的2个挂架上挂2枚国产LS-500J激光制导炸弹。其他挂架上则挂若干副油箱或其他武器。强5E载弹量小,所以LS-500J也比较小、轻,投掷距离仅12千米。对于该弹的其他性能尤其是CEP,目前尚不得而知。据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内部人士称,强5E已携带LS-500J进行了大量试验(包括近期的频繁试验),结果一直比较理想,许多人一直无法目睹它携带激光制导炸弹的“英姿”,洪都集团内的人也没这福分。足见它是个敏感机型。需要说明的是,在2001年北京航展上FBC-1携带的不是LS-500J。
  
  强5F是携带激光目标指示吊舱的平台,大约在2000年首次露面。目前尚未见到该机携带任何武器。激光目标指示吊舱由成都研制(不知是科研机构还是军工企业),外形近似圆柱体,长约2米,采用半埋入的方式置于飞机机腹处。该吊舱的作用是为携带激光制导武器的空中平台指示攻击目标。1个该吊舱可同时指挥4个平台,精确度很高。在一次试验中,4架强5E在1架强5F的指挥下,1分钟内投下8枚LS-500J激光制导炸弹,8个目标被同时摧毁。中国民族航空工业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而作为当年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自研强—5攻击机就令人过目难忘。强-5是由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轻型超音速攻击机,主要用于低空、超低空对地面或水面战术、战役纵深目标和有生力量进行攻击,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它至今仍是唯一由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成功的喷气式攻击机。其性能在长达40余年的生产、服役经历中不断得到改进提高.再加上各国飞行员对其产生的好感和信赖,至今仍是中国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前线航空兵的主力机种,并且经过性能提升后将继续服役至本世纪初。

强-5飞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飞机。该机总体布局特点是:从机身两侧进气,缩短进气道长度,提高进气效率;采用锥形机头,扩大气行员的视界,为水平轰炸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安装雷达和其它电子设备提供空间;按照跨音速面积律设计蜂腰状机身,以降低跨音速阻力;选取面积较大,后掠角较小的后掠机翼,以提高升力特性,使之具有较好的盘旋性能;设置面积较大的水平尾翼,以增强纵向稳定性;采用向后上方开启的活动座舱盖和流线较好的大背脊;具有携带多种对地攻击武器,进行多种方式的对地攻击能力。强-5飞机具有良好的低空性能和攻击火力,在立体空中作战中处于不可或缺的位置。
  
  1958年,洪都集团接到了研制中国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的任务。
  
  历尽波折的强-5飞机终于在1965年6月4日首飞成功,从开始研制到正式生产,历时10年零4个月,揭开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并大量装备部队的历史,填补了我国航空工业的空白,并标志着我国飞机制造业将从螺旋桨时代跨入喷气式时代。
  
  强-5飞机不仅大批装备了我国空军,而且远销亚洲友好国家并获得好评,被载入《英国简氏航空年鉴》,被国际上正式认为是当代的机种之一。1985年,强-5飞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在1987年第37届巴黎航展上被誉为“亚洲明星”。
  
  强-5经过不断的改型,可以称得上是生命力极强的一个优良机种,已生产各型共900多架,出口100多架,至今仍服役于中外空海军部队。
  
  强-5的几种主要改型机
  
  强-5基本型飞机研制成功后,为了满足部队和对外出口的需要,先后又进行了强5甲、强5乙、强5Ⅰ、强5ⅠA、强5Ⅱ、强5Ⅲ、强5ⅢA、强5ⅡA和强5M等多种改型。
  
  特种武器机(强-5甲型):1972年1月7日,在中国进行的罗泊湖原子弹实验中,用强-5甲飞机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甩投,完成了我国第四次原子弹实验。
  
  鱼雷攻击机(强-5乙型): 在强-5原型机基础上取消机身弹舱,扩大主油箱,增加5号油箱;安装甲-13型雷达和多卜勒雷达、自动驾驶仪和45号瞄准具;机翼中部可挂两枚56-45式鱼雷;装两台涡喷6甲发动机。
  
  加大航程机(强-5Ⅰ型和强-5ⅠA型): 强-5Ⅰ型机主要改进有7项:即:将炸弹舱改为油箱舱,扩大主油箱,增设软油箱;调整机身外挂,增加载投量;改用涡喷6甲Ⅲ发动机;更改起落架系统;着陆阻力伞舱上移,缩短着陆滑跑距离;改用Ⅰ型火箭弹射座椅,加装海上救生设备;增装50瓦短波单边带电台。强-5 I A飞机的改进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再增加4项,即:安装护尾告警器和干扰投放器;换装新型射击轰炸瞄准是;采用压力加油;增加外挂火箭和多种炸弹。强-5 I A飞机于1985年1月设计定型。
  
  强-5Ⅱ型飞机:1982年5月,空军引进全向告警雷达系统,决定在强-5ⅠA飞机上进行改装。增装RW-1045全向告警系统和941消极干扰器(取消原有的930护尾器),定名强-5Ⅱ型飞机。
  
  强-5 Ⅲ型飞机:强-5 Ⅲ飞机是在强-5Ⅰ的基础上,研制的出口型飞机。强-5 Ⅲ型机外销后,在国外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在国外与英美同类飞机表演比赛中获总分第一。在国外一次盛大的飞行表演中,强-5飞机在低空进行了特技表演,当它离地80米倒飞通过检阅台时,一位将军激动地对中国代表团说:“这是你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为中国航空工业赢得了声誉。
  
  强-5 M型飞机:与国外合作联合研制的强-5 M型飞机,新增电子导航/攻击系统,采用惯导、平显、中心计算机、雷达测具器,改造电源、燃油系统,改进电子对抗、通讯、照明系统、加装电子设备的冷系统。改进后的强-5 M型飞机可在各种气象条件下实现全球导航,自主式自动导航,携带并可发射空空导弹。

 强-5的基本性能
  
  据西方航空专家的评价,强-5攻击机是在歼-6/米格-19战斗机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攻击机的设计风格而研制出的角色转换型装备。它一改早期苏联喷气机的机首进气为两侧进气,并重新进行机身结构融合,加装防弹装甲和防弹玻璃以及轰炸射击瞄准具,同时采用歼-6的发动机和尾翼设计。单从外表来看,强-5类似于取歼-6的发动机和全新设计的前机身结合而成的。
  
  强-5是单座双发攻击机,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机首为尖锥形,后机身因安装两台涡喷发动机而呈椭圆形,后机身下部有双腹鳍,机翼为典型米格-19风格的后掠中单翼,前缘后掠角55度,下反角4度,上翼面有较大的境界层板和整流翼刀,水平尾翼后掠角分别为55度和57度,水平尾翼为斜轴全动式。机体结构以铝合金和高强度合金铜为主要材料,但局部采用玻璃钢材料和蜂窝结构。座舱后视界限不足,座舱盖向后翻开,紧急弹射之前,可在各种飞行状态下抛掉座舱风挡前的防弹玻璃。座椅头靠和背部有防弹钢板,座舱底部和油箱下部也装防弹钢板。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前轮和主轮都装有碟式刹车和刹车压力自动调节装置。垂直尾翼西方装有着陆减速伞的伞舱。
  
  在武器配备上,以强-5II来说,该型机配备23毫米机关炮两门,备弹240发。原型机可携带6枚250公斤炸弹,其中弹舱两枚,每个机翼下各两枚,或3枚500公斤炸弹,弹舱和机翼各1枚,强-5II增加到10个外挂架,其中机身下4个,每个机翼下3个,最大武器挂载量两吨,机载外伸梁可不挂副油箱,内侧挂架可挂22组14枚90-1火箭或2组16枚57-1火箭,同时飞机还可以加挂PL-2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海军航空兵的强-5攻击机可携带两枚鱼雷或两枚C-801反舰导弹。
  
  从70年代开始,强-5开始作为我空军的对地打击主力而大量进入强击航空兵服役。特别面对当时苏联在漫长的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的极端恶劣的国防环境,强-5战机作为对付苏联坦克集群的“抵消手段”而部署于前线边境机场。强-5定型后,南昌飞机制造厂又根据部队的不同使用情况和外销的需要,发展出多种的攻击机,形成强-5家族,主要改型包括强-5甲型、强-5乙型、强-5I型、强-5II型、强-5III型及强-5IV型等。
  
  沐浴海外之风
  
  经过长期的使用,我军部队认为强-5具有良好的低空机动性能,主要作战任务是在低、中空高速突破敌人空防,对地面部队给予近距离空中支援。它既可攻击由步兵引导的地面目标以及机场、坦克集群、炮兵阵地、导弹基地、通信中心,码头仓库等目标;也可使用自身配备的空对空导弹和机炮,进行空中格斗。其载弹量略少于伊尔-28轰炸机,但作战性能则远远过之。不过西方军事观察家认为,强-5航电系统非常落后,不具备现代化目标搜索和对地打击能力.只能以传统的空中俯冲方式攻击目标,这将很难逃脱现代防空的火力打击。中国军方也认识到这些问题,通过购买和研制先进的航电设备及与西方航空公司合作,对强-5进行改进。
  
  1986年7月,南昌飞机制造厂与意大利阿占斯塔公司合作改进强-5,命名为强-5M型攻击机(A-5M)。大体上,A-5M项目是在强-5III型的基础上换装意大利与巴西联合研制的AMX攻击机的导航攻击系统,所以有人戏称A-5M是“强-5之躯,AMX之脑”。A-5M保留了原型机的8项设备并加装意方提供的17项电子设备,主要包括LN 39惯性导航装置、平视显示屏、激光测距仪、大气数据计算机、中心计算机、导航键盘、接口部件、无线电罗盘等。用中心计算机和M11l-STD-1553D双余度数据链进行系统整合,可以完成导航、瞄准等参数的解算、显示和控制,以及部分武器管理功能。飞机装有FK-11装置和CB-12被动干扰投放器,能对空中和地面脉冲雷达进行探测与报警,对特定频率连续雷达波进行全域报警。
  
  修改后的强-5M攻击机的气动布局基本不变,仅机首形状作了局部修改,以安装尺寸更大的雷达罩,相应地机身长度缩短了329毫米。整个机首为雷达仪表舱.采用“工”字梁结构,左右可打开,各设备都易于维修和装御,各设备的安装均符合ARINC标准要求,只要松脱连接两根资料泄流排即可拆装设备。中方还负责发动机和机体的改进,WP-6A发动机的单台正常最大推力提高为3.3吨,开加力时最大推力达4.1吨。
  
  第一架改型机于1986年6月试飞成功,以后该机在试飞中坠毁。第二架原型机则从1989年3月开始试飞,1991年1月完成试飞。1992年,中意双方决定继续改进强-5M,主要的改进包括:机身使用雷达吸波材料,加装空中加油装置、红外夜视装置、激光测距仪、威力更大的主动式雷达干扰器和意大利电子战吊舱等,经过改进后,强-5M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并可投放激光制导炸弹和反辐射导弹,机身可承受7.5G的机动过载,载弹量增至2.8吨,采用“低—低—低”突防模式时的作战半径为330公里。
  
  飞机的武器外挂架也增加到12个,其中10个可以同时使用。固定装备包括两门23毫米机关炮,空对空作战时,机关炮可用连续跟踪(CT)和连续计算命中线(CCII)方法进行攻击或追尾攻击。可载包括炸弹、火箭弹和空空导弹。炸弹采用符合北约标准的弹射挂钩挂载,可挂500公斤以下的各种炸弹。可带火箭4种,包括130毫米、90毫米、68毫米和57毫米等口径。作为自卫,强-5M的左右翼尖挂架可带两枚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型号包括国产的霹雳-5、7、9(PL-5、7、9)、美制AIM-9L/M响尾蛇和法制R-550。由于使用1553B数据链,组成了以惯性制导为主的导航/攻击系统,使强-5M的导航和火控性能和精度提高了一个等级。与强-51相比,强-5M的作战效能提高8-10倍。
  
  1986年,南昌飞机制造厂还与法国汤姆逊-CSF公司达成协议,合作研制成功强-5K型攻击机。首架改型机于1989年9月试飞,但第二年该合作项目被中国取消。
  
  强-5在南亚
  
  自1971年孟加拉战争失败后,巴基斯坦反思经验教训时,认为空军没有足够的现代化对地支援飞机是—大弊病,特别是在印度陆军机械化部队和海军水面舰艇编队恶性膨胀的情形下,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大威力攻击机是“唯一的解毒良药”。1979年12月下旬,苏联入侵阿富汗,当时冷战正处于最高潮,苏联的举动不可避免地引起美国的惊讶和激动。而巴基斯坦军方很担心苏军的南下,特别是从1981年早些时候开始,隶属于苏联第四军的飞行团的数目增加了,他们的战斗机和直升机开始沿巴基斯坦——阿富汗的边境对巴境内难民营轰炸,巴空军立即向美国提出购买新式武器装备的要求,包括新式飞机(开始时他们想要A-7海盗)、防空导弹、雷达以及电子战设备。随着苏联空军在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活动频率越来越高,美国决定向巴基斯坦提供F-16战斗机,但对地攻击机的空白还是没有解决。
  
  据西方媒体报道,1981年,新上台的巴总统齐亚·哈克希望中国提供战机、坦克和大炮等现代化武器,以抵销来自苏联和印度的双重军事压力。随后包括120架歼-7(F-7)战斗机和95架强-5III(A-5C)攻击机在内的大批装备按照巴方的要求,经西方技术的改装后进入巴军队服役。前者后来发展为当地人称为“天雷”(Skybolt)的F-7M/P战斗机,而后者则被当地人称为“山鹰”(Shaheen)。
  
  相对于国内型号,强—5III攻击机更换和增加了32项设备,重点包括:增加了北约标准外挂架,以适应携带法制AM-39飞鱼空射型反舰导弹和美制MK-82炸弹,使飞机具有对水面目标的打击能力;对飞机火控软件进行调整,可挂载自卫用美制AIM-9L/M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提高飞机的空战能力;换装测距雷达和激光制导器,以导引反舰导弹;增加机内载油量,使作战半径(高—高—高状态)达到600公里;换装较先进的甚高频电台,增大通讯联络能力;换装新型敌我识别器;将23毫米双管机关炮改为30毫米单管机关炮,增强反坦克能力。
  
  首批24架强-5III山鹰攻击机在1983年交付巴基斯坦空军,其加挂飞鱼导弹沿阿拉伯海沿岸部署,成为巴空军的反舰主力,巴基斯坦希望以强-5III机群构成其快速打击平台,以抵销印度海军对巴基斯坦对外贸易航线的威胁。随后交付的强一5III则取代B-47而成为巴空军的对地攻击主力,部署于巴基斯坦东北部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它携带激光制导炸弹来对付印度的坦克部队。由于巴空军对强-5III深感满意,在全部95架交付使用后.又追加引进另外75架飞机的合同。
  
  1987年11月,巴基斯坦举行“真主之剑”三军协同演习,由强-5III发射的6枚飞鱼反舰导弹准确命中50公里外的水面目标。而携带激光制导炸弹的强-5III机群轻而易举地摧毁前进中的“敌”军装甲集群和战术导弹阵地。最令人吃惊的是,在与幻影V战斗机进行的模拟格斗中,作为攻击机的强-5III也取得出色成绩,接连“击落”多架法制战机,使在场的各国武官大为震惊,尽管事后法国达索公司声称是因为强-5III将幻影V战机诱至对其不利的低空近战所致,但由此看出强-5III具有优越的低空性能。在随后举行的阅兵式上.4架强-5III还表演掠地80米高度的通场倒飞15秒,巴空军官员对在场的中国军方人士称赞道:“这是你们的光荣,也是我们的光荣”。1986年,名声远播的强-5III型攻击机获得出口孟加拉国的16架订单,成为南亚地区家喻户晓的“空中神鹰”!在2001年巴基斯坦空军两个编队的强5曾猛烈轰炸阿富汗北方联盟的阵地令对手付出惨重代价。

中国强5系列强击机中的强5D加装了多普勒/GPS组合导航系统、飞行参数记录系统、,改进了火控系统,可使用14种新老航弹增加了与组合导航系统的风速交联接口,解决了飞机从任意航向进入攻击的问题,增加了红光照明,取消了航甲11-10A照相机,改进了航向姿态系统,加大了作战半径,从而提高了飞机的综合作战效能。
  
  强5E曾于1999年由《洪都科技》披露过。该机外挂点只有7个,但令人瞩目的是该机可在靠近翼尖的2个挂架上挂2枚国产LS-500J激光制导炸弹。其他挂架上则挂若干副油箱或其他武器。强5E载弹量小,所以LS-500J也比较小、轻,投掷距离仅12千米。对于该弹的其他性能尤其是CEP,目前尚不得而知。据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内部人士称,强5E已携带LS-500J进行了大量试验(包括近期的频繁试验),结果一直比较理想,许多人一直无法目睹它携带激光制导炸弹的“英姿”,洪都集团内的人也没这福分。足见它是个敏感机型。需要说明的是,在2001年北京航展上FBC-1携带的不是LS-500J。
  
  强5F是携带激光目标指示吊舱的平台,大约在2000年首次露面。目前尚未见到该机携带任何武器。激光目标指示吊舱由成都研制(不知是科研机构还是军工企业),外形近似圆柱体,长约2米,采用半埋入的方式置于飞机机腹处。该吊舱的作用是为携带激光制导武器的空中平台指示攻击目标。1个该吊舱可同时指挥4个平台,精确度很高。在一次试验中,4架强5E在1架强5F的指挥下,1分钟内投下8枚LS-500J激光制导炸弹,8个目标被同时摧毁。
...
      这是很好的一个做专辑的材料,就这么让你浪费了:') :') :')
来张图怎么样
自然课本前几页彩图
陆老爷子是偶崇拜的对象,他设计的空中李向阳和Q-5都很有特色,不是仿改的。Q-5即使有仿改嫌疑也是几乎全改。
强5在那个时代倒真是称的上中国最有创意的一架战机。
陆老爷子也是ME的偶像!
陆的传奇:靠12杆小手枪,饭也吃不饱,弄出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飞机。
强5的初号机几乎是用锤子敲出来的,真是很钦佩陆老他们。
一定要让老五参加统一之战!
老6退役后要被改成无人轰炸机,老5估计要再过二十年才会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