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为什么联合国向朝鲜禁运奢侈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2:35:25
2006-10-25 22:13:56 星期三  收藏: 叶永烈:为什么联合国向朝鲜禁运奢侈品?

  照片说明:作者在朝鲜平壤以及妙香山   

《十万个为什么》如今应该增加一个新的“为什么”:“为什么联合国决议向朝鲜禁运奢侈品?”

朝鲜是一个贫穷的国家,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与奢侈品无缘。然而,2006年10月14日, 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关于朝鲜核试爆问题的第1718号决议,除了禁止向朝鲜运送战争物资之外,还有一项:“禁止对朝鲜输出奢侈品!”

据说,联合国安理会作出这么一条制裁措施,是专门针对金正日的。

金正日不断向国外购买豪华轿车、贵重名酒以及名贵的鱼翅等等奢侈品。为了使金正日不能享受奢侈的生活,所以安理会规定“禁止对朝鲜输出奢侈品”!

关于金正日的奢侈生活,海外早有所闻:

日本扶桑出版社出版的《金正日的厨师——在近处看到的当权者真面目》一书,是曾经在朝鲜当过金正日专用厨师的日本人藤本健二写的,描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厨师藤本健二是在1982年通过日本的朝鲜贸易会社到朝鲜享受高薪待遇,为金正日服务,但是在2001年逃离朝鲜,经由北京回到了日本。

藤本健二的回忆录是否都属实,不得而知。照录于下,读者自有明鉴:   

“菜肴第一色,第二香,第三味”就是金正日的一贯主张。在他的菜单里总是至少有20-30种菜肴。三伏天必须有狗肉。   

他喜欢油腻和浓重的味道,饭桌经常主要上中国菜肴。特别是鱼翅是最喜欢吃的菜肴之一,一周最多时还要做三次。他又非常喜欢吃鲇鱼菜。

做饭前,营养师和侍者经常一粒一粒进行检查,把模样异常或者个头儿小的米粒全部扔掉。

从1994年起金正日经常选择深夜或者凌晨转移居所。原因据说是美国的间谍卫星在监视他。他为了进行伪装,动员了十辆奔驰轿车组成一个车队,叫人捉摸不清。金正日的轿车总是跑在车队最前面。他的出发时间也常常是在十分钟之前突然做出决定。

藤本健二说,他曾被派往伊朗和乌兹别克斯坦为金正日采购鱼子酱,去丹麦采购猪肉,去泰国购买芒果。

这位厨师透露,金正日有一个贮有一万瓶酒的酒窖,金正日是轩尼诗干邑(Hennessy cognac)的爱好者。

俄罗斯官员康斯坦丁"普利科夫斯基曾于2001年陪同金正日在俄火车旅行一个月。普利科夫斯基说,列车上有空运的活龙虾,这是金正日最喜欢的食品之一。他说:“当时可以点到任何一种俄罗斯菜、中餐、韩餐、日餐和法餐。”

  据说,金正日收藏了许多好莱坞电影,还为家人购买昂贵的进口玩具,包括水上摩托艇和高级轿车。

对朝鲜禁运重要的军事物资,执行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哪些属于重要的军事物资,容易分辨。可是,“奢侈品”的界线很难划定,比如什么样酒才算“奢侈品”,很难开列一张清单。再说,有的“奢侈品”不像重要的军事物资是大件物品,检查起来就很费劲。

当然,当联合国安理会的各国代表举手通过1718号决议的时候,谁都明白,“禁止对朝鲜输出奢侈品”这一条款的象征意义、讽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1718号决议在世界各国公布之后,谁都会问:“为什么联合国决议向朝鲜禁运奢侈品?”

谁说联合国的公文都是刻板无趣的文字,这条“禁止对朝鲜输出奢侈品”就充满幽默和风趣。

然而,饥肠辘辘的朝鲜的普通百姓并不知情。一位平壤老太太这样“歌颂”他们的领袖金正日:“我们吃粥,将军也吃粥!”2006-10-25 22:13:56 星期三  收藏: 叶永烈:为什么联合国向朝鲜禁运奢侈品?

  照片说明:作者在朝鲜平壤以及妙香山   

《十万个为什么》如今应该增加一个新的“为什么”:“为什么联合国决议向朝鲜禁运奢侈品?”

朝鲜是一个贫穷的国家,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与奢侈品无缘。然而,2006年10月14日, 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关于朝鲜核试爆问题的第1718号决议,除了禁止向朝鲜运送战争物资之外,还有一项:“禁止对朝鲜输出奢侈品!”

据说,联合国安理会作出这么一条制裁措施,是专门针对金正日的。

金正日不断向国外购买豪华轿车、贵重名酒以及名贵的鱼翅等等奢侈品。为了使金正日不能享受奢侈的生活,所以安理会规定“禁止对朝鲜输出奢侈品”!

关于金正日的奢侈生活,海外早有所闻:

日本扶桑出版社出版的《金正日的厨师——在近处看到的当权者真面目》一书,是曾经在朝鲜当过金正日专用厨师的日本人藤本健二写的,描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厨师藤本健二是在1982年通过日本的朝鲜贸易会社到朝鲜享受高薪待遇,为金正日服务,但是在2001年逃离朝鲜,经由北京回到了日本。

藤本健二的回忆录是否都属实,不得而知。照录于下,读者自有明鉴:   

“菜肴第一色,第二香,第三味”就是金正日的一贯主张。在他的菜单里总是至少有20-30种菜肴。三伏天必须有狗肉。   

他喜欢油腻和浓重的味道,饭桌经常主要上中国菜肴。特别是鱼翅是最喜欢吃的菜肴之一,一周最多时还要做三次。他又非常喜欢吃鲇鱼菜。

做饭前,营养师和侍者经常一粒一粒进行检查,把模样异常或者个头儿小的米粒全部扔掉。

从1994年起金正日经常选择深夜或者凌晨转移居所。原因据说是美国的间谍卫星在监视他。他为了进行伪装,动员了十辆奔驰轿车组成一个车队,叫人捉摸不清。金正日的轿车总是跑在车队最前面。他的出发时间也常常是在十分钟之前突然做出决定。

藤本健二说,他曾被派往伊朗和乌兹别克斯坦为金正日采购鱼子酱,去丹麦采购猪肉,去泰国购买芒果。

这位厨师透露,金正日有一个贮有一万瓶酒的酒窖,金正日是轩尼诗干邑(Hennessy cognac)的爱好者。

俄罗斯官员康斯坦丁"普利科夫斯基曾于2001年陪同金正日在俄火车旅行一个月。普利科夫斯基说,列车上有空运的活龙虾,这是金正日最喜欢的食品之一。他说:“当时可以点到任何一种俄罗斯菜、中餐、韩餐、日餐和法餐。”

  据说,金正日收藏了许多好莱坞电影,还为家人购买昂贵的进口玩具,包括水上摩托艇和高级轿车。

对朝鲜禁运重要的军事物资,执行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哪些属于重要的军事物资,容易分辨。可是,“奢侈品”的界线很难划定,比如什么样酒才算“奢侈品”,很难开列一张清单。再说,有的“奢侈品”不像重要的军事物资是大件物品,检查起来就很费劲。

当然,当联合国安理会的各国代表举手通过1718号决议的时候,谁都明白,“禁止对朝鲜输出奢侈品”这一条款的象征意义、讽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1718号决议在世界各国公布之后,谁都会问:“为什么联合国决议向朝鲜禁运奢侈品?”

谁说联合国的公文都是刻板无趣的文字,这条“禁止对朝鲜输出奢侈品”就充满幽默和风趣。

然而,饥肠辘辘的朝鲜的普通百姓并不知情。一位平壤老太太这样“歌颂”他们的领袖金正日:“我们吃粥,将军也吃粥!”
将军天天喝西北风!
他会下地狱的
他的家族也会灭亡的
将军都浮肿了......:')
三伏天必须有狗肉……;P

乌兹别克斯坦产的鱼子酱……;P
原帖由 刺刀上膛 于 2007-6-2 11:49 发表
三伏天必须有狗肉……;P

乌兹别克斯坦产的鱼子酱……;P

三伏天吃狗肉,不怕上火啊?::L :L :L
这是叶永烈写的么?就像前一阵子打着水均益明头的文章最后被证明是假的,根本不是水均益写的!
原帖由 fengshou 于 2007-6-2 13:01 发表

三伏天吃狗肉,不怕上火啊?::L :L :L


三伏天吃狗肉是我们这里的风俗啊。;P
小胖就这样人民在水火之中啊!
大家都喝粥,小金咋就这么胖呢,莫非一次来一大锅?;P
金 正 日 故 事 集(连载)

提交者:白云出岫  提交时间:2005-2-20 9:53:01


金 正 日 故 事 集
李一馥、尹相铉著,朝鲜外文出版社1989年中文版


    一 天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的日日夜夜是在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工作中度过的。
    试举其中一天为例。


    1980年10月5日。

    清晨。

    这天,金正日同志和往常一样,也是在办公室迎来新的一天的。
    时值朝鲜劳动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前夕,他为了作好大会准备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埋头于工作。身边的干部为他的健康担心,不肯离开他。
    金正日同志几次让他先回去休息,但他没有离去。
    “你实在不想回去,那好。”说着金正日同志便和他讨论在党代表大会准备工作中提出的问题,这讨论持续了很长时间。

    上午。

    金正日同志对党代表大会准备情况做了了解和指示,然后到一项重要建筑工地进行现场指导
    那座建筑是要向党代表大会献礼的。他仔细地视察了建筑的各个部分,做了具体的指示,午休时间过了很久才离开工地。

    下午两点左右。

    金正日同志没有用午饭,却叫司机把车开往金日成体育场(当时的牡丹峰体育场)。
    他要到那里去观看将请金日成同志检阅的平壤市学生少年表演的团体操。陪同他的干部着急地说:
    “金正日同志!请您用完午饭再去看团体操。”
    他笑着说,“午饭可以推迟一些,可是和学生们约定的时间是不能误的,快走吧。”
    下午两点整,有5万名学生表演的大型团体操《跟随党的旗帜》彩排开始。
    金正日同志经两个小时观看了团体操,从序章到终章,对每一章都做了宝贵的教导。
    时间不觉已经到下午5点。

    下午五点左右。

    金正日同志一走出体育场,就驱车到了平壤第二百货商店。他想在这里了解一下,在党代表大会前夕对市民的商品供应情况。
    来到百货商店,他先到一楼的炊具柜台视察。
    “向党代表大会献礼的商品”摆满陈列架。他用手摸摸摆在那里的瓷器、玻璃器皿,还打开搪瓷器皿和铝制器皿的盖子看看,脸上泛起微笑。
    接着,金正日同志到二楼和三楼观察,看了看花阳伞、高跟鞋、新形的草编提包等商品。他指示:这类商品要根据年轻妇女的喜爱大量生产,而且要做得更漂亮。
    他花很长时间观察了百货商店,然后满意地说:
    “在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前夕,生产了很多商品。售货台布置得很好。应该经常做到这样。
    “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地用国货供应商品的地方。
    “我国没有外国商品,这显示了自力更生的威力。”

    黄昏时分。

    金正日同志走出百货商店,又径直去中央通讯社办公大楼。
    当时,中央通讯社刚建成现代化的新办公楼,那里的干部和记者非常希望金正日同志到他们那里去,他体察他们的恳切心愿。
    金正日同志来到中央通讯社,把办公楼里里外外都看了一遍,并对记者的工作和生活予以无微不至的关照。

    傍晚。

    金正日同志走出朝鲜中央通讯社的大门,又赶向苍光大街建设工地。
    那里的道路还没有整修好,坑坑洼洼的,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刚盖起来的30层住宅大楼的门厅。一位建筑工作者陪他登到最高一层的阳台上。
    新建设起来的苍光大街,美丽的夜景展现在他的脚下。
    他俯视着大街的夜景高兴地说:这条大街实在壮观,介绍平壤的纪录片,现在应该重新摄制了,今后要多盖这样的房子让人民住。

    夜。

    金正日同志吃过兼当午饭的晚饭,来到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室批文件。
    办公室的干部们想到这天要替他减轻些负担,把原定在这天呈递的一部分文件推到第二天。他知道了这件事,严厉地说:
    “下面递上来的文件,绝不应该耽搁。
    “耽搁多少时间,我们的工作就会停滞多少时间。要记住这一点。
    “再者,要想到下面的人该多么焦虑地等待文件批下来,从这一点着想也该赶快把文件批下去。”
    这天夜里,他把呈递上来的全部文件一一作了审批。

    10月6日 0点30分。

    深夜,金正日同志又出现在金日成广场主席台上。
    灯火辉煌如同白昼,平壤市百万群众的大示威队伍浩浩荡荡地走过去。
    庆祝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和建党35周年的平壤市群众示威的总排练开始了。
    金正日同志站在那里两个多小时,对群众示威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凌晨3点。

    金正日同志对百万群众示威总排练做了指导之后,来到还在建设中的人民大学习堂。
    因为夜深了,干部们请他改天再来。但是,他说,应该在党代表大会以前讨论这里的内部工程问题,于是到人民大学习堂视察了内部的建筑。他登着还没有完工的楼梯,上上下下,对怎样安排内部设施做了具体的指导。然后,他要再看看将用在这里的备品和藏书。
    这时东方已现出鱼肚白。
    干部们踌躇了一会儿,请他就此回去。
    金正日同志微笑着说:
    “同志们和我都一样地在熬夜。
    “同志们说,在贯彻执行主席的教导之前无权休息,这一点我也不能例外。
    “现在休息又能休息多少呢。
    “就算新的一天的第一项工作,来看看吧。”

    清晨。

    金正日同志结束对人民大学习堂建设的现场指导后,便径直到二•八文化会馆去。
    二•八文化会馆将用作党代表大会会场。他亲自坐在观众席上望着主席团的座席,估量距离、角度和座席的高低,然后具体地指示如何改正主席团座席的位置。
    他为把大会场修整得完美无缺,细心地做了指导。当他走出二•八文化会馆的大门,东方的天边映出了火红的朝霞。

    早晨。

    干部们再一次请金正日同志回家稍事休息。可是,他向他们微笑说:“等一会儿就到上班时间了,让我们到街上转一圈吧。”
    轿车慢速行驶在大街上,他在车上一一指示在迎接党代表大会的时候,应该怎样把街道修整和点缀起来。然后,他就到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室上班了。
    金正日同志就是这样一天天紧张地度过的。


春之歌--朝鲜歌曲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0 10:09:51
--------------------------------------------------------------------------------


    时间和工作


    有一天,一位干部走进金正日同志的办公室时,金正日同志便把业已批示的一大抱文件递给有关人员,同时问他还有没有递上来的文件。
    那位干部回答说,因为今天金正日同志要指导重要会议,打算到晚上再把文件拿来。
    其实,他的桌上还有很多文件要审批。

    金正日同志开导他说:
    “现在就把文件统统拿来吧。何必等到开完会呢。可以偷空看嘛。”

    他显出意味深长的微笑说:
    “在时间紧的时候,怎么还要做完一件工作,再做另一件工作呢。只要能够的话,同时进行十项、一百项工作才好哩。”

    他虽然不甚在意地说了这些话,但却引起了那位干部对如何驾驭时间和工作问题的深思。那天晚上,那位干部又到金正日同志那里去汇报工作,不禁感到惊讶:原来放在他的办公桌上的一大堆文件,连同新呈递的全都不见了。
    白天,他为指导党的工作者协议会花了很长时间,真不知什么时候把那么多的文件都批示了!

    从那时过了大约半个月。
    金正日同志又把那位干部叫去,他要听取有关重要问题的汇报。

    他刚要走进办公室,就蓦地停住了脚步。他看到金正日同志正在聚精会神地审批文件,一旁还放着一架开着的录音机。那位干部很怕打搅他,站在门旁犹豫不决。

    这时,突然传出金正日同志明朗的语声:
    “为什么站在那里呀?快到这里来吧。”

    金正日同志的视线仍没有离开那个文件。
    那位干部慌忙向他问候,走过去坐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金正日同志便说:
    “订出计划了吗?你说给我听听。”

    金正日同志继续审批文件,好象是一件重要文献的草稿。
    那位干部开始汇报工作。他偶然抬头一望不由自主地停止了汇报。他怕金正日同志因为全神贯注于文件,把汇报中的重要问题放过去。

    金正日同志突然说:
    “你怎么停住了?继续讲吧。我在听着呢。”
    那位干部急忙继续讲下去。

    金正日同志一面审批重要文件,一面悉心听他汇报,有时表示赞成,有时问一问不清楚的问题。他突然说道:
    “等等,那要考虑一下。那是主席送的礼物,应该更好一些。”

    那位干部在做汇报时,有些为难的问题想另外请示他,可是他没有放过那些问题,并作了必要的指示。他就是这样,一面审批文件,又听录音,还听取工作汇报。这样过了一段时间。
    金正日同志关掉了录音机,打电话找一位干部说:新创作的歌曲听了两遍,歌词好曲子也有特点。接着他还向那位干部提出:要由哪个艺术团的哪个演员演唱。

    他放下电话,在已经审过的文件封皮上方,用豪放的笔触写了几点意见。然后签名批准。
    在这过程中,那位干部也做完了汇报。
    金正日同志说:“基本上可以。”对汇报提出了几点意见后,又打开了另一份文件。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0 10:16:49
--------------------------------------------------------------------------------


    夏 和 冬


    1975年7月的一天,正在东海岸地区进行现场指导的亲爱的金正日同志,来到西湖水产事业所冷冻厂视察。

    干部们陪同他,先到速冻间视察。他一一察看了速冻设备,具体地了解了把鱼从栈桥运到速冻间速冻成块的工序,以及把速冻成块的鱼砖运到贮藏库的工序。

    然后,他说,要看看贮藏库里有多少鱼。
    随同的干部很着慌。他们想:贮藏库里的温度经常保持零下20度左右,而他穿着短袖夏衣,怎能让他送到那里去呢。

    金正日同志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便温和地说:
    “没关系。那是主席为了让人民能四季不断地吃到鲜鱼而建造的工厂,应该进去看看嘛。快开门吧。”

    干部们经他这么一说,无可奈何地打开了笨重的铁门。
    瞬间,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冷气。那天,外边的气温是摄氏25度,与贮藏库相差40多度,人们一接触冷气,不由一颤。

    可是,金正日同志眼望着墙上和大棚上结的厚厚的冰霜,走了过去。随同的干部们为让他走进这样的地方心里十分焦急。

    进去走了一段之后,只见走廊上有几个大木桶横摆在那里。有的干部想:这下有木桶挡路,他可能不会在这里久留,中途而返。他以为可以放点心了。

    然而,金正日同志一一察看那些木桶后,却问:要供给人民的鱼在哪里?
    “鱼供应到初夏也就所剩无几了。”
    “所剩无几?”金正日同志一听这个回答,脸色沉下来。

    金正日同志沉默片刻,便要到别的贮藏库看看。他绕过横列在走廊上的那些木桶向前走去。干部们想请他径直到存着鱼的第七号库房去。可是,他在下一个库房停下来问,这里放着什么?有人回答说,那里放着蔬菜。于是他说:
    “既然要察看一番,那就挨次都看一看吧。”说着最先走了进去。
    那里堆满了装在网兜里的包心春白菜。
    他说,在没有鱼可放的时候,贮放蔬菜也不错,不过这些如果都是鱼该多好啊。

    在这一段时间里,由于寒气逼人,连穿着长袖工作服的人都感到冷了。金正日同志却穿着很薄的夏衣,干部为他又焦急,又担心。
    然而,他毫不在意地依次走进每个贮藏室去。看到空空的贮藏室,他不觉感到很遗憾。他说:
    “我们建设冷冻厂,为的是四季都向人民供给鲜鱼。
    “所以,冷冻厂应该经常是鱼满仓。”

    金正日同志把其他贮藏室都看过以后,才到7号贮藏室。
    在微弱的灯光下,现出了一层层推起来的大型冻鱼块。
    “这才看到了鱼呀。放到锅里好象都会活过来活蹦乱跳哩。”

    他高兴地摸摸冻鱼,还掂掂重量。他说,应该把各贮藏室都满满装上鱼,四季都向人民供给鲜鱼。接着,他对为此要采取的措施,作了具体的指示。

    从那以后,这里的水产事业所遵照他的指示,做到了冷冻厂整年贮满鱼,四季向人民供给鲜鱼。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0 10:26:08
--------------------------------------------------------------------------------


    他为什么到海上去?


    这一天,元山的一家水产品直售商店格外热闹。

    原来,金日成同志到江原道进行现场指导,金正日同志为辅佐他的工作而同行。这天金正日同志陪着金日成同志到这个水产品商店视察。
    商店里堆着很多鲽、鳀鱼和别的一些鲜鱼。顾客们都一下买很多,把大盆或水桶装得满满的。

    金正日同志默默地看了一会儿鲜鱼销售情况,对这里的干部低声问道:
    “这些居民为什么要一下买那么多鱼呀?”
    道里的干部红着脸,没能马上回答。但他已觉得金正日同志是洞察一切情况后问的。

    说实在的,那个水产品直售商店并不是经常象这一天似地出售水产品的。所以,居民一见卖鱼,就要大量地买去。

    金正日同志透过窗户看着在商店外面等着买鱼的人说:
    “从那么多人赶来买鱼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并不是经常有鱼类的。”

    他说,如果经常有鱼卖,能按顿用小盆买几尾鱼现做着吃多好,何必要一下买那么多呢。
    金正日同志对低着头无话可答的干部说:“元山市民靠着海还不能吃到充足的鱼,这怎么行啊?”接着他又强调指出:
    “应该四季都出海,大量捕鱼,使商店柜台上总是摆满活生生的鲜鱼。”

    他又问,什么时候能使商店不脱销。一位干部回答说,近来由于海流变动,拥不到很多鱼。
    “你是说,海里没有鱼?”金正日同志不以为然地说,他当即指示:领导干部要想方设法多捕鱼,为此要做细致的组织工作,象现在这样只等鱼群游来,那当然不行。他开导他们说:
    “要遵循金日成同志的教导,探寻定栖鱼族和多产珍贵水产品的水域。坐小船出海要带上十种以上的渔具,既要捕鱼,也要采海带和裙带菜。”
    他还教导他们,要积极地发展中小渔业,经常供给人民以鲜鱼。

    第二天,金正日同志把前一天在水产品直售商店见过的道里的一位负责干部叫了来。
    那位干部一边担心不知又出了什么新问题,一边急忙赶了来。金正日同志愉快地对他说:
    “让我们一起到海上去兜兜风吧。”

    那位干部心里很高兴,他想:金正日同志自从来到此地视察,争分夺秒地工作,从没有休息,这回到海上可以休息一下了。
    当他们来到海滨时,起了风浪。那位干部很失望。他想,好容易才有了让金正日同志休息的机会,可是天公不作美,不得不作罢。他向金正日同志说,只好等到风息浪静的时候了。

    金正日同志却微笑着亲切地说:“无风无浪就不会感到出海的乐趣,我有意选了这样的天气,快把渔具准备好,出发吧。”
    这时他才领悟到:原来金正日同志并不是为兜风休息,要到海上去的。

    机船乘风破浪向海驶去。因为风浪很大,干部们再三请他进船舱,可是他一直站在甲板上俯视茫茫的海面。
    机船离岸驶了好久之后,金正日同志环视一下同行的干部,说:
    “来,在这里试一下怎么样,看来这里可能有鱼。”

    人们立刻下了网。他说:
    “今天我们的工作,要看捕鱼多少来评价。你们认为怎么样?”
    他这么说着帮着张网。人们请他不要沾手,他却说,如果连这种活也不沾手,何必到这里来呢,就在陆地上看捕来的鱼得了,来快拉网吧。

    人们开始拉网了。金正日同志卷起袖子使劲拉网。
    网一拉起,有胳膊粗的鱼活蹦乱跳,不知什么时候,海鸥也飞拢来了。

    “你们看,鲻鱼!”他满心喜悦地高声说“连鱼都捉到了。”
    一会儿,把鱼网拉紧,把鱼装在船上,大家干得很起劲。
    金正日同志提起一条条活鱼,指着说这是细鳞鱼,这是竹刀鱼,这是大杜父鱼。他还要再下一次网。
    网又一次投下了,接着开始进行拉网作业。

    金正日同志不顾海水弄湿衣服,全力以赴地拉网。这一回,网到的鱼更多。他高兴得不得了。活生生的鱼堆满舱,于是,金正日同志坏顾着干部们说:
    “你们说说看,海里是没有鱼吗?下了两次网,就捕了这么多鱼。”
    他说,只听一部分人说的话,自己却不下海看看,形式主义地干工作是不行的。

    他明确指出:
    “不能供给人民足够的鱼,并不是因为海里没有鱼,也不是因为渔船和渔具不够用。
    “问题在于水产部门领导干部满脑袋投机思想,不积极地进行组织工作,不设法采用多种方法大量捕鱼。”

    他朝道里的负责干部走近一步,问他们看到今天下网捕到的这些鱼,有何感想。然后他温和地接着说:
    “ 有一些干部说,海里没有鱼,可是我根本不相信那种说法。但因为不少人都在那么说,只好自己去亲眼看看这话是否属实,而且让你们也这样做,所以今天才来下海的。
    “今天,我下海来再次确信,微小渔业决不是象一部分干部所说的那种‘微不足道’的事,而是为了让我国人民吃到足够的鱼,必须狠抓的重要环节之一。”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0 10:47:49
--------------------------------------------------------------------------------


    凌晨打来的电话


    1980年6月,一个凌晨。

    有一位干部在办公室一直工作到很晚,到了凌晨,不觉伏在桌子上睡着了。
    不知时间过了多久,他象在梦境里似地听到了电话铃响。

    他被惊醒,急忙拿起话筒,传来了话务员和蔼的语声。
    “金正日同志在找你。马上就给接上。”
    一听这话,他挺起精神,整一整衣襟站起来。电话接上了,耳熟的电波声传入耳鼓。
    “金正日同志!我在接电话。”
    他赶忙打了报告,可是没有回音。

    他紧张地等候,时间一秒一秒地挨过,却没有回音。从灵敏度高的话筒可以听到金正日同志平静的呼吸声。他想,莫不是金正日同志拿着话筒打起盹了吧。他心里很难过。他闭着嘴,尽量不使自己的呼吸声传入话筒,以免打搅他这难得的休息。大约过了15分钟,突然传来了金正日同志温和的声音:
    “啊—对不起你啦。打电话找你,不觉打了个盹。”

    从他的语声可以听出他很疲倦。那位干部用有些打颤的声音说:
    “金正日同志,现在几点钟啊?这样每天熬夜怎么行呢?”
    “你又是这话。”停了一会儿,他象道歉似地说:
    “本想,夜已深了,明天再讨论。可是看着同志们递上来的文件,想起了一些问题,所以给你打电话的。请原谅。”

    那位干部再也说不出什么话,只是默默地聆听他的话,但不禁双眼噙满了泪珠。

  
   
     

     
  提交者:Guest 在 2005-2-20 10:54:11
--------------------------------------------------------------------------------
朝鲜人民的好领袖、舵手、军事家、理论家、革命家金正日!向你致敬!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0 11:10:01
--------------------------------------------------------------------------------


    泉 水


    金正日同志为了处理有关统一祖国的问题熬了一整夜,天一亮又为解决别的问题急忙上路到远离几百里的地方去。

    在轿车里,坐在他旁边的是接到他紧急通知赶来的一位干部。
    车子轻快无声地奔驰了一阵,拐进人烟稀少的山路。因为路坎坷不平,车也颠簸起来。陪他同行的干部因于心不安不时地望望他。

    直到接近中午的时刻,车子一直行驶在山路上,驶到能望见一口泉水的地方时,金正日同志突然叫车停下来。

    要到目的地还要走很长一段路,同行的干部都有些疑惑不解,但只好跟在他后面下了车。
    “喝一口清凉的水再赶路吧。”

    他一面说着往泉水那边走去。干部们这才知道了他的意图,紧跟着他走去。
    水晶般清凉的泉水一股股地涌出来。同行的干部给他舀一杯泉水递过去,但愿这杯泉水能给他解除一点疲劳。

    金正日同志微笑着说:
    “肚子饿时,喝点清水也不错。”
    瞬间,干部们才想到他没用早餐就上路的,心里感到热乎乎的。

  
   
     

     
  提交者:闲得发慌 在 2005-2-20 11:30:13
--------------------------------------------------------------------------------
从那以后,这里的水产事业所遵照他的指示,做到了冷冻厂整年贮满鱼,四季向人民供给鲜鱼。
------------
哈哈,计划经济的弱智充分展示!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0 11:34:28
--------------------------------------------------------------------------------


    为抢救一条生命


    1978年年底的一天夜里,在设在我国北方海拔2000多米高的一个山巅上的电视转播台里,紧张告急。
    这里的一个机械工姑娘突然得病,身上高烧不止,不时发生休克。
    人们给她吃药打针,这里备用的药品都给她用了,可是毫不见效,她的病情反而越发加重,四肢也开始僵直了。

    这里是人迹罕见的山顶,四周是千古密林,离村庄有40多里。转播台的人们在这偏僻山顶碰到这种急事,弄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通往村子的穿过密林和悬崖的崎岖山路,已被大雪封住,在这漆黑的夜晚,根本无法辨认哪里可以通行。即使能背着病人去,他们深怕在这零下35度的酷寒中,招致不测。

    转播台用无线电向上级报告了这一情况。
    上级机关指示转播台说,他们在采取抢救措施,务要把病人的生命维护到天亮。
    这一夜显得格外漫长。

    人们通宵护理着病人,可是他们没有信心,觉得难以熬到天亮。病人终于在天亮前失去了知觉,四肢也麻木了。
    人们焦虑不安,心都碎了,感到这一夜比哪一夜都长,总不见天亮。
    天终于蒙蒙亮了。

    突然,在劲风呼啸的天边响起了飞机的马达声。
    正好上级机关也打来了电报:载送病人的飞机已出发,做好准备,到时接应飞机着陆……
    有了使人得救的一缕希望和光明,然而又有一道难关把人们难住了。

    这里没有直升飞机可以着陆的场地,转播台的院子太狭小,飞机无法着陆;再说,山巅上狂飙大作,飞机着陆后,一不小心,就会象吹翻纸张似地把飞机掀到深不见底的山谷中去。
    但他们哪里知道,飞机里这时充满了战斗的情景。
    乘务组员们的耳边还在萦绕着金正日同志恳切的嘱托。

    昨晚,金正日同志得悉在千里迢迢北方的一所电视转播台里发生的意外,忧心如焚,夜不成眠,连夜采取措施。
    他还指示有关部门,派直升飞机去载运病人,还指示保健部,做好各种抢救准备。他对他们反复叮嘱:“那个姑娘我们不去抢救,还能有别人救她吗?”

    直升飞机乘务组员们一心遵循金正日同志的指示,下定决心,不管有天大的困难,也一定要安全地载运病人离开山区。他们冒着危险,排除万难,终于创造了奇迹,使飞机在尖尖的山顶平稳着陆。

    机械工姑娘立刻被抬到机舱里了。
    转播台的人们哽咽着欢呼着,飞机起飞了。

    这时,按照金正日同志的指示在道人委所在地惠山正忙着进行准备,以便及时抢救病人。
    病人还没送到医院,惠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就在开会讨论抢救病人的方案了。

    在会上,医生、护士、保健部门干部一致表示决心,一定竭尽精诚和技术去抢救病人,同时采取了必要的应急措施。
    病人被送到医院来了。
    她早已不省人事,脉搏也停了。于是,首先给她停止活动的血管注射了急救的药液。

    原来病毒已侵入了她的大脑,致使她四肢麻痹,各个脏腑器官的机能全被抑制,面对这垂危的病人,人们全力以赴,展开了抢救的战斗。

    在这危机时刻,金正日同志从平壤送来的珍贵的药品到了医院。
    这充满爱意的起死回生的药物浸入病人的体内,给她注入了生命。

    关于机械工姑娘身患急病的消息一传开,人们都来医院探病,并带给她名贵的药品,道的负责干部虽然工作繁忙,也在病人的床边不分日夜地守着她。
    病人在全医院、全道和全国的支援、至诚关心与护理下,呼吸渐趋正常,不久就恢复了知觉。

    没过多久,她就痊愈,完全恢复健康,重返山顶的工作岗位了。
    她不胜感激地说:
    “在这世上,除了我们伟大领袖和金正日同志,再也没有人这样地珍视人、热爱人。他对人的热爱就是能使死人回生,活人永生的万灵药。”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0 11:45:51
--------------------------------------------------------------------------------


    汽 笛 声


    1974年5月,金正日同志到我国北方进行现场指导,在一个深夜乘火车来到了先锋车站。
    前来迎他的干部们请他到住所去。

    可是,他却说:
    “我到住所去,就要麻烦那里的同志们,我就在这车厢里睡吧。”

    这时,长长的一列货车轰隆隆地通过了站区。
    车站上,夜里也是沸腾的。

    干部们想,在这样噪音不断的地方,金正日同志怎么能休息呢。于是,再次请他到住所去。可是他反倒动员他们说,你们也够疲倦了,快去睡吧。

    金正日同志所在的车厢的灯光久久地亮着。干部们焦虑地想,用什么办法才能叫他休息好呢?一位干部指示车站的工作人员,要使列车不鸣汽笛,放慢速度通过站区。

    站区逐渐安静下来。一列列火车屏声静气地通过站区。    干部们很怕有列车鸣汽笛或发出巨响,仍然担心地守立在站区。

    过了一些时间,金正日同志突然打开车门出现在车厢门口。
    他向急忙跑到他跟前来的干部查问,为什么工作不分昼夜的铁路这样清静。那位干部犹犹豫豫,不知该用什么话来回答。于是,他又问:
    “为什么听不到汽笛声?”
    那位干部只好照实向他说明了一切。

    金正日同志微笑着,他早已猜想到是这么一回事,便温和地说:
    “睡在列车上听不到汽笛声,怎么能入睡呢?列车的汽笛声就是祖国的呼吸声,列车的跑动就是祖国的脉搏跳动。让它们和往常一样鸣着汽笛奔驰好了。
    “那样我也才会入睡的。”
    虽然他的语声温和低沉,但有力地扣动了人们的心弦。

    他又回到车厢里去了。
    站区和往常一样沸腾起来,响起了亲切的汽笛声。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0 11:59:53
--------------------------------------------------------------------------------


    铃 声


    清晨,首都的街道还很静。
    有一辆轿车悄悄地行驶在首都的街道上。

    金正日同志透过车窗望着清晨的首都街道沉入了深思。
    车子绕过平壤车站驶入中城洞住宅区,这时从敞开的车窗突然传来了叮当叮当的铃铛声。

    金正日同志叫车停下来,打开军门走下车,朝铃铛声传来的方向走去。
    有一个穿着干净的卫生服的妇女,站在载着冒着热气的大铝桶的手推车旁,轻轻地向着住房摇响铃铛。
    不一会儿,从各住房的大门走出许多正做饭的妇女,她们手拿着器皿,各自盛上一些东西说说笑笑地返回去。

    金正日同志一步步走近她们,可是因为天还没有大亮,加上他穿戴很普通,谁也没有认出他来。
    “你在卖什么呀?”
    他这么一问,那位妇女回答说,卖的是汤。
    等到人差不多都走开的时候,他向售货员一一了解:汤的价钱,原料由哪里供给,人们的反应如何,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项服务工作的。

    这时有一位老大娘出来买汤,她大加赞扬说:
    “中城饭厂响应党的号召,每大早晚把好吃的肉汤送上门来。夫妻俩都上班工作的人家就不用提了,所有的人家都在感谢他们。这位售货员虽然年纪很轻,大家都管她叫‘福铃大娘’,来欢迎她哩。”
    “老大娘,看你说到哪里去了。只不过卖点热汤……”
    年轻的售货员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金正日同志愉快地笑着对她说:“可不要以为这是卖些汤给人们吃的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你这是在做为人民服务的好事。”
    他还说,不要光卖汤,还要做人们喜欢吃的爽口的泡菜啦、拌干鱼丝啦、山菜等各种副食品,早晚出来卖,人们会更高兴。
    售货员爽快地回答说,他们还没有想到那些,今后一定那么做。

    金正日同志微笑着说:“你们要能那么做,可要感谢你们啊。今天,这个街道上只有你一个摇着铃铛送货上门的服务员,可是明天会增加到十人,后天会增加到百人。”
    他说过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之后,离开了那里。

    在他的背后又啊起了那个“福铃”声,那铃声就象愉快的歌声。
    金正日同志在大街上转了一圈之后,径直到主管人民生活部门工作的干部的办公室去了。

    那位干部清早就来上班,刚打开窗户,突然金正日同志走进房间,不由得一怔,不知如何是好。然而,金正日同志说出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话。
    “我清早在街上转了一圈,见到了令人感动的美举。”他讲了每天早晨摇着铃铛去卖汤的售货员的事,然后说:
    “听说你每天早晨到街上观察一番,那你可能也看到过那位女服务员。我们对那样的服务员不应该漫不经心,应该学习她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要以那种精神教育所有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

    那位干部听了他这一席话,满脸发烧,象把炭火盆扣在头上。
    他在上班时也听到了那个铃铛声,可是他没把它联系到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来认识。

    从此以后,在首都住宅区的各处,早晚就都响起了“福铃”声。人们当然不会全部知晓那个铃声中蕴含的故事,但是,人们从那个铃声感受到了党的恩情。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0 12:22:06
--------------------------------------------------------------------------------


    下 雨 天


    1968年8月,我国东海岸地区下了很多雨。
    当时,金正日同志在咸镜南道进行现场指导,有一天下午,他说,要到咸兴荣军塑料日用品厂去看看。

    这一天,从早晨就下起了雨,因此随行的干部们在当天的日程里没有列入对工厂的现场指导,可是,他突然要去,不禁感到为难了。
    他断然说:
    “一定要去。今天,就是别的事都不办,也一定要到咸兴荣军塑料日用品厂去一趟。
    “这座工厂,主席亲自视察过,而且是他老人家一向关注的工厂,所以我们应该到那里去关照他们,鼓励他们,使之继续开放革命之花,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情义。
    “探访这些工厂,是我这次来咸兴的主要目的之一。怎么能因为下雨就作罢呢?”

    到头来,他还是启程到工厂去了。轿车冒着渐渐变大的雨,急驶而去。
    厂长接到金正日同志起身来厂的通知,慌慌忙忙到正门迎他,手里拿着一把伞。

    金正日同志从车上走下来,快步走近厂长,亲切地握着厂长的双手,好似用他那恢弘的胸怀拥抱全体荣军,问候说:
    “你受累啦。荣军同志们都好吗?”

    厂长觉得不敢当,哽咽着回答说:
    “是的,都好,我们荣军身体都健康,努力竭尽忠诚。”

    他表示很高兴,说:
    “荣军同志们都很健康,为让主席高兴,百般努力,我也很高兴。
    “我到这里来,是因为想念你们。”

    厂长觉得惶恐得不行,好象天气这样淫雨连绵是自己的过错所致,急忙撑开雨伞给他打着。
    “我可不要紧。你身子不利落,还是你打伞吧。”
    他说着,把伞撑在厂长头上。

    厂长觉得太不敢当,急忙推给了他。他笑了笑,说:
    “不要这样,不小心得了感冒,可怎么好啊。那我们俩合打一把伞好了。”说着,他把自己带来的雨伞放回去,一手握着厂长递过来的伞柄,一手紧搂着厂长,挪步向前走去。

    他把不大的一把伞偏到厂长那边。从雨伞滴落的水珠不断落在他身上,没过多久,他的衣角淋湿了。
    可是,他全然不顾这些,只是以担心的目光俯视着装了假腿的厂长,不时提醒他小心:
    “慢走,慢走,小心,慢走……”
    冷雨淅淅沥沥,不停地下着。

    厂长的身上没淋着一点雨水,可他的两颊上却簌簌地流下两道水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金正日同志一手紧紧搂着厂长,一手撑着伞,在一把伞下他们两人仿佛变成了一体向前走去……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0 12:34:31
--------------------------------------------------------------------------------


    回 春 灵 药


    这是20世纪70年代初有过的事。

    这一年年暮的12月的一天,金正日同志得悉有一位作家的夫人身得重病备受折磨,据东医师开的药方,须有几只稀贵的野兽来调药。

    金正日同志说:
    “他为人那么耿直,有那样不幸的事,却深怕我们替他操心,不露声色,不言不语,他心中的苦衷该多么难忍啊。”
    他说完,向窗外望去。外面,正风雪大作,寒风刺骨。

    他久久望着窗外,沉思地说:
    “在这一夜,那位作家可能以冲天的创作热情埋头于写作,一时忘掉痛苦。可是我们眼看着他受折磨,却束手无策,这怎么行啊。
    “让我们去打来那种野兽。为了一个革命同志免受痛苦,就是走一千里路,也要打到那种野兽。”

    他叮嘱,为了让遭受痛苦的作家去散散心,带他去时,对这次去打猎的目的暂作秘密不要告诉他。
    这一夜,人们陪着金正日同志去打猎。

    本来这种野兽一到冬天就蛰伏在偏僻的角落里,不常出来走动,因此在这个季节猎人也不易碰到它。不难想象在黑夜,跋涉崎岖的山路去打这种野物,是多么吃力。
    可是,金正日同志愉快地说:“这才象抗日游击队式的休息哩! ”
    这一夜,在山里走来走去,却一无所得,连野兽的影子也没有见到。

    岁月流逝,不觉迎来了新的一年。
    人们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把那天打猎的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有一天金正日同志又叫来了那天同去打过猎的一位干部。
    金正日同志问他,目前去外国访问的包括那个作家在内的电影代表团什么时候回来。

    听到原定的回国日期后,金正日同志说:
    “他们快回来了。那么,从今晚起,重新开始去年失败的‘行军’吧!”
    看来他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

    有个干部劝他,天气很冷,是不是可以缓一两天再去。他宽厚地笑了笑,说:“这几天,只顾了工作,竟把这件事拖了下来,没有尽到革命同志之间的情义。”接着,他又说:
    “那位作家把妻子的健康问题托付给我们,在去执行着重要的任务,我们至少应该在他回国之前,准备好药材。要争取时间,快出发吧。”
    这一天去打猎的有好多人,其中也有他亲自特意组织的一些人员。

    金正日同志带头,踏着厚雪,翻山越岭,走了又走。这一天,总算没有白跑,打猎很有成绩。东方破晓,到了早晨,他把打到的几只野物装上车,显得异常的高兴。同去打猎的一些人有点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高兴,因为打猎的原由一直是保密的。

    一回到平壤,他就指示一位干部,把猎到的野物统统保管在冰箱里,早晨送到那位作家的家里去。
    上午,金正日同志为主持某机关的协议会,来到这里的会议室。刚回国的那位作家也参加了协议会。

    金正日同志走进会场,环视了一下,就走近刚从外国回来的那位作家身边和他谈起话来。
    他忽然问作家说:“由于你夫人患病,你在外一定很担心,现在夫人的病情怎么样?”
    经他这一问,那位作家感到惶愧,支支吾吾的。好象他还没有接到昨晚打来的野物,根本没提那件事。

    金正日同志疑惑不解的视线投向早晨交给了任务的那个干部。
    “因为要准备会议……我打算下午送去。没有把……”
    那位干部用勉强能听到的声音回答。
    “你这是什么话?那是急用的药材,人家焦心如焚,你却要在下午送去?! ……
    他的声音,饱含愠怒。

    他把一只手放在作家的肩上,轻声说:
    “我们照顾得不周到,很对不起你。说实在的,在场的同志们费了很大劲,才弄来了一些急等着用的药材,是嫌晚了一点。”

    接着,他向站在身边的干部们严肃地告诫说:
    “对与一个革命同志生死攸关的问题,那么不经心,拖拖拉拉……实在不敢想象。看来,你可能以为晚一晌也不碍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当然那也是可能的事。但是,心肠那么冷淡,毫无热情的人没有资格跟在场的这些同志一起工作。”
    使人感到压抑的沉默持续了好久。

    金正日同志在屋里慢慢踱步,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过后又强调说:
    “在抗日武装斗争时期,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曾说过,即使在一次战斗消灭了一万名敌人,若有一名我们的革命同志牺牲,那么这次战斗就不能算是一次胜利了的战斗。
    “正因为个个革命同志都那么宝贵,所以为了一位同志,可以不辞千里路,如有必要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 这就是我们****者的情义和信念。”

    一直极力抑制着自己的那位作家,再也抑制不住激情,哽咽着说: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我能算得了什么,您竟这样……”

    金正日同志深情地望着那位作家,心平气和地说:
    “过去,有句俗话说,八百置舍,千金买邻,可是,千金难得一位革命同志。
    “我认为,清闲时可由妻儿为伴,危难时就得靠同志。生活康乐时,可能认为妻儿是最贴心的,其实遇到艰难困苦时,能与你同生死共命运的,只有革命同志,再没有别人……”

    接着,他又轻声责怪那位作家说:“你可能不愿意给我们添麻烦,对家中的病苦不声不响,这会使我们更痛心;你瞒着我们,我们反而要埋怨你的。”
    他指示:协议会可以推迟一些举行,先把放在冰箱里的野物给作家送去。
    那些野物立刻运到作家的家里去了。

    从当天起,作家的夫人服用那些野兽配制的药品。
    过了不久,曾经因患现代医学所不能医治的绝症陷于绝望之中的这位夫人,竟病体痊愈,完全恢复了健康。

  
   
     

     
  提交者:Guest 在 2005-2-20 20:42:06
--------------------------------------------------------------------------------
比毛主席还英明的伟大领袖金正日万岁,万岁,万万岁。   
     

     
  提交者:Guest 在 2005-2-20 22:09:57
--------------------------------------------------------------------------------
又见疯子!   
     

     
  提交者:Guest 在 2005-2-21 15:06:42
--------------------------------------------------------------------------------
屁话满篇   
     

     
  提交者:Guest 在 2005-2-21 16:30:40
--------------------------------------------------------------------------------
朝鲜人可真是悲哀啊   
     

     
  提交者:Guest 在 2005-2-21 16:32:14
--------------------------------------------------------------------------------
敬祝金正日万寿无疆!   
     

     
  提交者:Guest 在 2005-2-21 16:36:02
--------------------------------------------------------------------------------
敬祝金正日万寿无疆!   
     

     
  提交者:打死不入党 在 2005-2-21 16:56:47
--------------------------------------------------------------------------------
祝金二胖子天天快乐!   
     

     
  提交者:Guest 在 2005-2-21 19:43:38
--------------------------------------------------------------------------------
无内容   
     

     
  提交者:xj_hdh 在 2005-2-21 19:43:41
--------------------------------------------------------------------------------
怎么向我们文革时/毛。周。的生活呢?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1 20:43:41
--------------------------------------------------------------------------------


    母 亲 的 怀 抱


    朝鲜电影制片厂的演员们到两江道的某地,正在野外拍摄故事片《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

    有一天,导演叫一位女演员,马上准备回平壤去。
    女演员大吃一惊,反问:
    “我去,我扮的角色怎么办?”
    “这不用你担心,赶紧起身好啦。刚才打来加急电话,制片厂叫你火速回去。可能为创作问题,有事跟你商量。”

    女演员怎么也想不通,我既不是作家,又不是导演,为什么叫我去讨论创作问题呢?,把我抽去,至今争分夺秒进行的拍摄计划,不就会给打乱吗?为什么事急急地叫我呢?
    她心里有许多疑问,但不到制片厂就无法弄清缘由,便立即打点行装赶到火车站乘车回到了平壤。

    她一到平壤,就怀着焦急的心情,径直到制片厂去,走进一位负责干部的办公室。
    那位负责干部一见她回来,就立起身说同她一起先到托儿所去。
    说是要讨论创作问题,现在又叫先去托儿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瞬间,女演员的全部思绪集中到女儿身上,她在去外地作野外拍摄前,把女儿托给了托儿所,“听说,女儿闹病,或许……”她怀着不安的心情,坐上了汽车。
    汽车飞驶,不觉驶到托儿所门前。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文化艺术部的一位负责干部怀里抱着她的女儿站在门口微笑着。
    女儿见妈妈来,高兴得拍着小手喊妈妈。
    女演员向文化艺术部的负责干部问过好,把孩子接过来。

    “妈妈,你怎么才来?”
    “怎么,你想妈了?”
    “咦,妈你不知道。我闹过头痛病。”
    “噢,是吗?’

    “哼,妈,你不会知道吧。我闹病,这位叔叔一直在我跟前,喂我药。听说,那是亲爱的金正日先生送我的。现在都快好了,不疼了,妈,这你都不知道吧……”
    女演员再也听不见女儿说的下文。心情异常激动,眼前好象突然被浓雾蒙住,变得模糊不清,什么也看不见。

    “妈妈,你怎么知道我闹病,回来啦?谁告诉你啦?”
    那位负责干部替女演员做了回答:“是亲爱的金正日先生听说你想妈妈,所以叫你妈回来的。”
    “啊?!”
    女演员立时发出了惊疑的喟叹。

    她这时才弄清事情的原委,不由喉咙梗塞,急切地喊道:“怎么现在才告诉我这事?”
    “你可不要怨我,你听我说,我不能事先照实告诉你呀。”那位干部声音嘶哑,静穆地说:“昨天,金正日同志去过你们的制片厂……”

    原来金正日同志对到地方拍摄的创作团成员们的生活一直挂在心上,到制片厂以后他便拿着创作团成员的名单挨个了解他们的健康情况和家庭生活情况,才得悉有一个女演员的女儿正在闹病一事。

    “你们刚才还说,一切工作都很顺利,然而,实际情况并不象你们所说的那样啊!”金正日同志显出忧郁的神色,责备干部们。
    接着他一一了解孩子闹什么病、怎么治疗的,然后当场跟干部们一道为孩子采取了各项治疗措施。
    经很长时间的讨论,虽已确定具体的治疗措施,而他好象还放不下心,思虑着什么。过后,他环视干部们说:“立刻给现地挂加急电话,调回孩子的妈妈吧。”

    干部们都没能马上答应。因为心里都在想:如今到地方拍摄的创作团,开展创作战斗,一天当作一个月赶工作的大忙时期,如把那个女演员调回来,拍摄工作会受影响。

    金正日同志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便说:
    “……你们太不了解母亲的心情啊。那个女演员如已知道女儿生病,她怎能安心作好拍摄工作呢。
    “家庭里没有什么可牵挂的,才能创作出好电影的。
    “最好立刻把她调回来。
    “对母亲们来说,最宝贵的,还是她们的儿女,同样,孩子们最想念的,还是他们的妈妈,他们片刻也不会忘记妈妈的。对闹病的孩子来说,没有比妈妈温暖的手,更灵验的特效药。”

    他的这一席话,句句扣动人心,在场的干部们都感到心口热乎乎的。
    干部们说,要马上给拍摄现场打加急电话,调回那个女演员。
    金正日同志过一会儿,向干部们问:“你们要拿什么理由调她回来。”
    “是不是可以照实给她说清楚?”
    “他们都具有一定觉悟水平,你们照实给她打电话,她怎么肯回来呢。
    “你们只说有些创作上的问题要讨论,要她火速赶回来好啦。”

    那位文化艺术部的负责干部把事情从头到尾都告诉了她。
    那位女演员心潮起伏,感激不尽,往女儿的两颊上蹭着自己的面颊,哽咽着在心里喊道: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的胸怀,正是无限慈爱的母亲的怀抱,孩子,你和我都生活在这一怀抱里呀!”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1 20:54:51
--------------------------------------------------------------------------------


    “妇产医院公园”


    在平壤妇产医院前面有宽大的“妇产医院公园”,这里春天百花争艳,夏日绿荫蔽日,秋天红叶似火,入冬雪景更迷人。
    在这里人们向抱着可爱的婴儿走出妇产医院的母亲献芬芳的花束,祝福新生命的诞生,笑逐颜开。
    在这里第一次做爸爸妈妈的年轻夫妇幸福地低声细语,抱上可爱的孙子的奶奶们的脸笑开花。

    人们当然不会想到,这妇产医院公园是不是原来就拟定修在这里的。
    原来,修建妇产医院的初期,拟定在这里建设高大的楼房。

    1979年9月13日,金正日同志视察妇产医院建筑的内部,在一个凉台上俯瞰了妇产医院周围。
    周围是宽广的空地。他听
到已拟定在这片空地上修建各种建筑物的时候沉思一会儿,突然说道:
    “在那里修个公园吧。”

    干部们感到惊讶,因为是在城市建设总规划图里已拟定在这儿修建特别重要的建筑物的。
    金正日同志仿佛体察到他们的心情,微笑着说,在这富丽堂皇的妇产医院近处修建别的建筑物就会把它遮掩,再说,这里将有很多人来探望,见面,没有个公园怎么行呢。他说:
    “我们的人还好害羞,不会当众人面送花给自己的妻子。所以,要给他们修个绿树成荫的公园,好让丈夫在人家看不到的地方把花送给妻子,抱抱初生的婴儿度过甜蜜的时间。
    “不要光想用出租汽车送产妇回家,可以让亲人来到公园坐着等候,带产妇和婴儿回去也不错嘛。
    “在生活中应该有这样的乐趣。”

    干部们听到他的话才深刻省悟自己的想法太肤浅了。
    这样,遵照金正日同志的指示这里修起了雅致的公园。
    第二年早春。
    金正日同志再次来到已竣工的妇产医院进行视察的时候,观看了妇产医院前面的这座公园。

    那时树还没发芽,但他好象在想象百花盛开,绿树成荫的公园,十分高兴,说:
    “妇产医院前面的公园修得不错。夏天绿荫蔽日,是个男人们拿着花束来到这里等候产妇的好地方。
    “城市经营部门要在公园多种些树和好看的花,精心管理。”

    从那年春天起,妇产医院的公园里百花盛开,成了初生的婴儿与父母一起现出幸福面容的地方。
    在妇产医院的公园里第一次看到祖国的蓝天和祖国锦绣河山的婴儿象树林荫翳,茁壮成长。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1 20:59:23
--------------------------------------------------------------------------------


    在妇产医院前大街


    这是金正日同志对某一单位作现场指导后的第二天清晨。

    他急忙登上轿车握住方向盘,催随员快上车。
    他见那位随员有些踌躇,便说,刚才接到发生了急事的消息,要赶快动身去。
    随员想说要把司机叫来,可是车已开动了。

    车窗外,行道树,电线杆飞快掠过。
    随员想到他是有了急事,但因为车速太快一刻也放心不下,心情好不平静。
    不觉间轿车驶入平壤妇产医院前大街。
    以全速疾驰的车突然放慢了速度。

    原因是好几百名学生队伍步入300米前的人行横道。
    随员心里着急,向他提议鸣笛。
    但是,他默不作声徐徐把车刹住。
    学生们从容地走过人行横道。随员心想:何必在这时候走过人行横道。

    随员心里责怪孩子们。
    “金正日同志,时间紧迫,鸣笛……”
    随员把话说到半截说不下去了。

    金正日同志好象忘掉时间紧迫,面带微笑望着车窗外面。
    他仿佛被孩子们的面貌吸引住了,一直微笑看望他们。
    过了好一会儿,他平静地说:
    “看来,他们是去做好事的,不能鸣笛叫他们受惊。
    “即使我们慢点走,也不该让孩子们受惊啊。”

    金正日同志说着,好久停留在首都十字路口等候孩子们的队伍都走过去。
    那天,不仅有路过十字街的学生,还有交通警察、步行的和坐车的,但谁也不知道坐在普通轿车握着方向盘的正是我们寤寐思念的金正日同志。

  
   
     

     
  提交者:云深野径 在 2005-2-21 21:02:07
--------------------------------------------------------------------------------
无内容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1 21:05:32
--------------------------------------------------------------------------------


    载四个孩子的专机


    在烈日炎炎的非洲中部,我国驻某国使馆进入8月就忙着为回祖国进小学的孩子做准备。因为使馆人员的四个孩子要回到祖国去,赶在9月1日开学日上学。
    但是,直到8月底还没有弄到飞机预售票,孩子们没能及时启程,使馆人员非常焦急。
    即使坐班机回去,恐怕也赶不上开学日了。

    有一天,使馆接到通知:祖国要派专机去,让他们做好迎接的准备。人们想:专机要到,那必定是高级代表团要来。
    于是,使馆人员按外交惯例与驻在国取得联系,赶忙做迎接专机的准备。
    这样,孩子们回国入学的事自然就推后了。
    专机准时飞抵该国机场。

    我使馆人员和该国礼宾司官员一道出迎机场等候。
    但飞机没载任何代表团,从飞机走下来的只有专机乘务人员。
    大家都发愣,呆呆地站在那里。

    这时,一位飞行员走到他们跟前用激动的声音说: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为了让四个孩子在开学日按时到校,派来专机接他们回去!”
    这真是梦一般的事。

    为了接回四个孩子,一架大型飞机越过重洋,从地球的一角飞向另一角,这真是出乎意料的事。
    飞行员说明了这件事的经过。

    有一天,金正日同志在检查新学年的开学准备情况时,了解到我国驻非洲某国的使馆外交人员的子女,因为交通不便没能及时启程,不能按时入学。
    怎么办?靠正常途径是无法解决的。

    干部们面面相觑。他们认为,既然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再考虑了。四个孩子在开学日不能准时报到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大家都认为这是情有可原的事。
    但是,亲爱的金正日同志却不是那样想的。

    虽然是只几个孩子不能参加愉快的开学典礼,他也觉得不安,睡不成眠。
    他决然地说,要派专机去接他们回来,好让他们在开学日和国内的儿童一起上学。
    他当即采取了具体的措施。
    这样,专机满载着这深厚的恩情飞上苍穹。

    使馆人员和该国的官员听到这专机的来由深为感动,说不出话来。
    不懂事的孩子们,只是高兴得拍着手欢蹦乱跳,看到爸爸、妈妈流泪,问道:
    “妈妈,为什么哭?”
    “谁哭,妈妈没哭。”
    ‘你不是在流泪吗?……
    “嗯,那不是哭的,因为太高兴了。”
    专机载着那四个孩子终于离开了驻在国。
    回国的途中,专机为补充汽油,在某国机场着陆了。

    在这个世界各国的飞机不时起落的机场上,有该国的许多人。
    他们认为专机里必定有高级代表团,可是,他们看到从飞机上走下来的只有孩子,太出乎意料,非常吃惊。
    我国的飞行员给他们说明专机起飞的来由和在这机场着陆的原因。他们深有感触,连连点头。

    他们当中的一位干部说:
    “在朝鲜,儿童叫做国家的‘王’,到今天才认识到它的真正含义。的确,朝鲜的儿童,才是真正的‘国王’。”
    说完,他不由分说地把孩子抱上了轿车。他们说,怎能就这样送走朝鲜的“王”呢。他们把孩子们带去设宴招待他们。

    宴会一开始,一位干部热情洋溢地向在尊敬的金正日同志的深切关怀下得以按时上学的幸福的孩子们表示祝贺,然后说:
    “如果我能够重新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我很想出生在朝鲜,作个朝鲜儿童。因为朝鲜的儿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儿童。
    “尊敬的金正日同志最热爱儿童。”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1 21:13:28
--------------------------------------------------------------------------------


    创世界新纪录


    1971年春,在即将举行第20届奥运会的前夕,我国射击选手日益加紧训练,提高本领。
有一天,亲爱的金正日同志突然到靶场视察。

    选手们向他热烈地问候,他很高兴地打招呼说,我来是想看一看你们怎样进行训练的,并鼓励他们说,当听到我们的选手在射击比赛和拳击比赛中夺得冠军时,金日成主席最高兴,今后你们要练好本领,在奥运会夺得冠军,好让他老人家高兴高兴。

    当他视察完靶场时,人们表示很想亲眼看一次他的高明枪法,请他趁此机会,打几发手枪。
    金正日同志就笑笑说,“那好,我也来打一枪试试。”便把比赛用手枪接在手里装好子弹,向靶台走去。
    过了几秒钟,枪声连连响了几下。
    接着爆发了欢呼声。名不虚传,他确实是神枪手,粒粒子弹部打穿了靶心。

    可是,金正日同志还觉得不大称心如意,他环视选手们说,拿枪声大的枪来打几枪,才够意思。说着便叫随员把自己用的匣子枪拿来。
    过一会儿,他从随员递过来的枪套拔出匣子枪,默默地瞧着乌亮的枪身,感怀深切地说:
    “这是主席在抗日武装斗争时期用过的两支匣子枪中的一支。”

    他的话音虽不大,却以千钧之重扣动了选手们的心。他举起匣子枪瞄准。
    啪,啪,啪!清脆的枪声又响起来。弹无虚发,粒粒打穿了靶心。
    他变动射距,又打了几枪,真是百发百中,都打中了靶。

    靶场顿时沸腾,选手们激动不止,好似他们在听抗日革命战争时期的枪声。
    金正日同志打完,把匣子枪交给了靶场教练,让他打几枪试一试。
    教练接过匣子枪,走到靶台站定,可是心里万分激动,怎么也镇定不下来,不同往常,甚至举枪瞄准的胳臂都在微微打颤。
    金正日同志走近他,告诉他要沉住气,并动手把他的胳臂伸直。
    在这万分激越的气氛中,教练也打几枪显示了好枪法。

    金正日同志要离开靶场了,他以信任的目光环视选手们,说:
    “我要把这支匣子枪,暂时寄放你们这里。你们要把蕴含在这支枪的深远意义铭刻在心里,练好射击本领。”
    他们听了这话,起初不禁一愣。他竟要把这支渗有深远意义的匣子枪留在他们这里,哪里还有比这更深厚的信任和爱意,他们不禁心潮起伏,眼眶发热。

    金正日同志离开靶场时,留下了语重心长的话:
    “打断了美国佬傲慢的鼻梁骨的朝鲜人民,在射击比赛中也应该夺取世界‘王位’。
    “你们要让全世界人民看看英雄朝鲜的射击本领。”

    金正日同志留下匣子枪离开靶场的那天晚上,射击选手们不约而同地聚在一堂,各叙衷肠:
    “现在渗有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亲爱的金正日同志的深情厚意的手枪留在我们身边了。
    “金正日同志为什么要把这支枪暂时留在我们身边呢?这里含有他对我们的莫大期望,要我们大家学习抗日的革命精神,再次向全世界显示打垮过仇敌——美帝国主义的英雄朝鲜的气概……”

    选手们各个争先表示坚定决心,一定在奥运会上夺魁。
    他们就这样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士气,苦学苦练,磨砺射击本领。
    不久,在慕尼黑举行了第20届奥运会。

    我国射击选手参加了比赛,他们意志坚定,精神振奋。
    进入决赛时,我国选手李浩俊要同美国选手一比高低。

    这个美国选手曾多次参加国际比赛夺取优异成绩,很多人认为他在这一次比赛中也会夺得冠军,各家报纸也对他大加宣扬。这个人一到比赛场,就耀武扬威,显得目空一切。他刚打完60发,便趾高气扬地到处宣扬,他夺得了冠军。

    但是,我国选手李浩俊精神却异常稳定,沉着地一发一发地打,打完60发,始终显得从容不迫。
    599环!世界新记录!
    顿时,场内爆发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这时,先打完60发,刚刚还神气十足的那个美国选手,显得狼狈不堪,只好无趣地灰溜溜地走了。
    五角星放光辉的我国国旗飘扬在欧洲上空。

    金正日同志接到这一令人振奋的捷报,非常高兴,向一位体育部门负责干部说:
    “金日成主席听到我国射击选手在奥运会夺得冠军,极为满意,还吩咐要让各家报纸对此大加报道。”

    假若没有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在白头密林开展抗日革命战争时亲手用过的那支匣枪的感召,怎能谈得上我国射击选手在奥运会创世界新记录!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1 21:21:27
--------------------------------------------------------------------------------


    党 的 要 求


    朝鲜电影制片厂的一位负责干部近来有一件心事缠身,因为他年纪还没有到花甲之年,但他的头发比他的同龄人早白很多,已是满头银丝。
    他一走到人群里,这一头白发很显眼,因此人们常把他当成“老人”表示“尊敬”,对此他心里总觉得不自在。
    尤其是,在金正日同志要求人们充满朝气和热情,象年轻人一样生活的这个年代,他的头发过早地变白,不免更加感到烦恼。

    有一天,他把白发染黑了,人们见他染成黑发,在打招呼时都说上一句各自的感受:
    “你变成了另一个人,不易马上认出是你哩。”
    “好,你年轻了十年!”
    “你好象倒退到四十岁的人啦。”

    他听了这些话心里很高兴,便走到党的工作者跟前悄悄问:
    “你看怎么样?亲爱的金正日同志会满意吗?”
    党的工作者也高兴地说:
    “我想,他会非常高兴。”

    那位党的工作者着实感到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位老战士始终以纯洁无瑕的心拥戴金正日同志,并拥有一颗只要能使金正日同志高兴就不辞赴汤蹈火的忠诚心。当天晚上他就把这一事向金正日同志做了报告。

    听了报告,金正日同志现出笑容问:
    “你看怎么样?是不是年轻了许多?”
    那位党的干部回答说,看起来,好象年轻了20年。

    金正日同志笑了笑又说:
    “前几天,我对那位老大爷说,人嘛,一衰老就会变成无用之物,可能是听了那句话,他才那么做的。
    “不管怎么说,他精力充沛,实在不同一般。
    “他有一股干劲,热情充沛,觉悟高,事业心强,一心只想及时贯彻党的要求……
    “他虽上了年纪,精力可赛得过年轻人。
    “象他那样,如能做到人老心不老,朝气勃勃,就不能说他衰老啊。”
    他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从那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到了第二年元旦。
    这一天,金正日同志同文学艺术部门干部们欢聚一堂,在这聚会中,他高兴地接见了那位电影制片厂的干部。
    这时,他曾染过的头发已经褪色,又恢复了常态,满头白发。

    有一位干部向金正日同志反映,他很想把白发再染黑。
    金正日同志笑着说:
    “是嘛!把头发染成黑色,真的会变成另一个人,可能很难认出他来的。
    “可我很担心,我们会失去一位很亲近的老大爷。”

    金正日同志现出深情的微笑,在望着他。他一听这话,从中得到勇气,无拘无束地说:
    “金正日同志!染黑了,总比我这满头白发的老头儿显得年轻许多吧?”

    金正日同志走近那位干部的身边,亲切地说:
    “当然是那样。你若变年轻,我的心也会变年轻。可是,我劝你再不要存那种想法了。
    “每当见到你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象年轻人一样,奔东跑西朝气勃勃地工作,我就得到很大的鼓舞。
    “同时为有你而感到自豪,因为你人虽老,心并不老。
    “就是此刻,我还是感到很大的满意,因为头发斑白的血色红润的健壮的老大爷站在我的面前。一年老似一年,这是掩饰不了的嘛。
    “我只望你能做到:人老心不老。”

    这一席话,蕴含着无比温暖的爱意。
    站在周围的干部们心里也热乎乎起来,虔诚地仰望着他。

    他用洪亮的声音把话接下说:
    “这里每天都有很多外国朋友来参观,你这位头发斑白的老大爷一出来迎他们,多够意思。
    “他们只看到老大爷,就会感到钦佩,心想这里果然名不虚传,具有很长的历史传统。这又是事实啊。再说,老大爷你陪他们参观,用琅琅的嗓音做介绍,这不挺好吗!
    “他们一见你这么精力充沛,就会很自然地感受到这个集体的年轻魄力和高度的革命热情的。”

    那位年老的干部把他这一席话记在心灵深处,不禁眼眶发热,哽咽着说: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谢谢您!”

    金正日同志深情地望着他的脸,愉快地说:
    “不,我觉得我应该谢你有这么一颗为党尽忠的心。望你不要再老。
    “年岁到七十、八十、一百也罢,心嘛,要永远年轻呀!
    “这就是党的要求。”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1 21:27:19
--------------------------------------------------------------------------------


    会 同 手 术


    有一位拥戴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走过几万里抗日浴血战场的革命老战土,患了难治之症。

    1973年10月的某一天,金正日同志亲自到他住院的医院探病,谆谆告诫病人说,对于病情决不该忽视,在治病方面则不要泄气,要抱着信心去接受治疗。
    过后,他另召见医生们就为革命老战士治病的问题,从多方面进行了讨论,末了,恳切地告诉他们,即使做一次艰巨的手术,也要给他治好病。

    按照研究确定的,过了一些时候,要给那位革命老战士动手术了。
    手术室的气氛,很紧张。
    医生们都按步就班,对手术准备情况,再一次做了仔细的检查。
    病人也一切正常。

    可是,医生们将要开刀的刹那,突然发生了意外,病人的呼吸和脉搏变快,所有测定仪器的数值都跳到正常线外去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仪器和图表上的数字越发混乱。
    情况变得实在令人为难,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动手术,但也不好做罢,不动手术。
    医生、护士和干部们碰到这出乎意外的情况,都忐忑不安,进退维谷。

    就在这时,有人轻轻拉开门走进了手术室,咦,竟是亲爱的金正日同志走了进来。
    对他的突然到来,医生们不禁感到惊讶,然而由于他到场,医生们心里倒是踏实了许多。

    原来他为了亲眼审视对病人的手术情况,亲临医院坐在别的房间通过工业电视屏幕注视手术室,忽然看到病人身上起了不正常的变化,医生们不知所措,便站起身对一位医生说:
    “你给我拿一套白罩衣来。看来,还是该由我代表家属和党中央委员会去会同手术。”
    这就是他突然来到手术室的原委。

    当时,人们感到为难,因为手术室里没有可以请他坐的象样的座位,又因为不知手术将进行多长时间,不好让他一直站在一旁。于是一位医生走近前向他说明,恳切地表示,等病人镇静下来,我们要尽力而为,把手术做好,请您不要再会同手术。

    金正日同志却回答说,不要说费3个小时,就是费10个小时也没有关系,只要病人能够镇静下来,可以动手术,就是100个小时也能挺住。接着鼓励医生说,赶紧准备手术好了。

    说完,他走到病人躺着的手术台旁,说:
    “怎么样?病人还在冲动?”
    到这个时候,病人才知道金正日同志来到他的身边,不顾一切地要从手术台起身。

    金正日同志见状紧走两步,把他扶住叫他躺在手术台上,然后深情地抚慰他说:
    “不要紧,你放心。由我来会同手术。”
    大家激动不已,只是虔敬地仰望着他。

    他紧握着病人的手,亲切地说:
    “我们要给你动手术。
    “你若感到难挺,就用力握住我的手。我要一直坐在这里,直到给你动完手术。”
    病人听了这话,把手交给他握着,立时恢复平静,静静地闭上了眼睛。

    瞬间,医生们发现了奇迹,不禁感佩万分。各种仪器和图表的数值,渐渐稳定下来,恢复了常态。
    金正日同志面带微笑环视医生们,鼓励他们,赶快动手术。
    手术开始了。

    医生和护士们各就各位执行任务,都那么沉着、一丝不苟,得心应手。
    施行手术的时间,比预定的延长了很长时间。
    在这长时间里,金正日同志片刻也没离开那里,一直紧握着病人的手守护着他。
    终于顺利地做完了手术。

    但金正日同志仍在紧握着病人的手,留心注视病人的脸,生怕看漏一丝一毫的变化。
    革命老战士把自己的全身倚托于在守护着他的伟大的爱的怀抱里,脸上现出隐约可辨的微笑,根本不象刚动过大手术的人。
    “辛苦了。现在可以了却一桩心事了。你们实在辛苦啦。”

    直到这个时候,金正日同志才从坐位上站起身,深情地望着医生和护士,向他们致谢。
    他那微笑着的脸上,一串串地流着晶莹的汗珠。
    在场的医生和护士仰望着他,心里热流翻滚。

    他们认为,这场手术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技术高明、能力过人,而是金正日同志的伟大的爱,化为了力量,推动了他们,并给革命老战士以信心和勇气,由衷地感谢的应该是他,而不是他们。
    后来,那位革命老战士恢复健康,重返工作岗位了。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1 21:38:38
--------------------------------------------------------------------------------


    救济物资越过钢筋混凝土障壁南送


  1984年夏末,汉城等南朝鲜各地由于连下几天倾盆大雨发大水,灾情严重,有350人丧命,灾民有20万7千多人,疾病与饥饿严重威胁着灾民的生命。对这些急待救济的灾民,全斗焕集团熟视无睹,只醉心于长期维持统治,于9月6日动身到日本去干卖国的勾当。

  这一切情况,都及时报告到金正日同志那里了。
  当天晚上,他跟几位干部一起用便饭。他坐在饭桌前放下拿在手里的筷子说,据说,由于这次下大雨,发洪水,南朝鲜的很多同胞蒙受灾害,房屋被冲,弄得无家可归,你们想一想,我们该采取何种措施。

  接受此项任务的干部,立即给各有关单位挂电话商讨,交换意见,大致取得意见一致。
  第二天早晨,他向金正日同志汇报了他们所取得的一致的意见。

  金正日同志听着他的汇报,脸上显出大为惋惜的神色。那位干部心里不免着慌了,因为他看出他们的决定完全不符合金正日同志的意图。
  金正日同志面带忧虑的神色,沉默一会儿说:“常言道,难时见知己。我们要把渗有温暖的骨肉之情的救济物资送到南朝鲜的灾民那里去。
  “…………
  “为做到这一点,就不要趁此机会一味抨击南朝鲜傀儡集团,而应该拿出耐心,以博大的胸怀去劝诫他们,使之接受我们提出的给予救济的提议。”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中央委员会于是通过第32号决定公布,将提供给南朝鲜灾民以包括有5万石大米、50万米布匹、10万吨水泥和大量医药品在内的大量救济物资。

  这项救济物资其量之多,在120余年的国际红十字救济运动史上是找不到先例的。这项救济物资,它与全斗焕的美日主子丢给他的2万美元及10万美元相比、甚或与曾轰动全球的人们称之为国际上第一巨额救济金的1983年瑞典为印度的水灾难民提供的75万美元相比,实有天壤之别,这就不能不使世人为之惊叹!

  “我们送给南朝鲜灾民的救济物资,数量确实够多。可这是救济同胞的物资,再多,也没有什么可惜。
  “我们动用我们储备的东西,用来救济南朝鲜同胞,难道不是应当的吗?
  “不管怎么说,最亲的还是同族同胞。除了我们,不会有人这样真心帮助他们。”
  金正日同志还亲自筹划了救济物资的交接工作。

  为了商讨我方提供的救济物资的交接事宜,北南红十字团体在国家分裂四十年后第一次在板门店进行事务性接触。
  但是,由于南方有意采取不诚实的态度和阻碍活动,会谈一开始就遭受到了挫折。
  南方慑于国内外舆论,早已表示同意接受我方提供的救济物资,但一到会谈场所,他们就摆出种种借口,企图推翻自己亲口许下的诺言。
  他们抛出的借口之一,便是交接物资的场所问题。

  为了早日把我方的救济物资直接提供给南朝鲜灾民,起初我方建议:以灾情较严重,而且便于物资运输的汉城、束草港、仁川港和釜山港等四个地点做交接地点。这次提供救济物资的用意,是为了救济难民,所以我方提出要求,把物资运到灾民聚居的地方,以便直接送给他们,这是对任何人来说,都可以接受的正当方案。

  但是,南方拿出不合情理的借口,说什么遭水灾的地区都象居丧之宅凄凉不堪,不宜接待北方客人,主张救济物资只能船运,限于仁川港一地交接。后来,由于我方光明正大地据理力争,南方自感理屈词穷,才只好同意救济物资由海上和陆上两路运输,但他们死命反对我方把救济物资直接运到灾民聚居的汉城。他们说,北方一定要用公路运输,那他们只能开放板门店,要我们运到板门店为止。双方经几次磋商,最后才达成协议:以板门店、仁川港、北坪港三地为交接地点。

  南方的故意刁难,其居心是再清楚不过的。他们害怕我们把救济物资直接运到遭水灾的地方送给难民,会在南朝鲜人民中间引起更大的反响。再者,就是用胡搅蛮缠的手法,拖延会谈,迫使我方撤回提供救济物资的建议。
  南方抛出的另一问题,是交接时间和交接程序问题。

  他们提出建议说,救济物资,要把全量一揽子交接,时间须在九月中交完。提出这种要求,也有他们自己的计谋,他们以为如果在还没有收秋的九月份要我方一揽子交出救济物资,我方就会由于不能同时筹备那么多物资,自行作罢,使我方陷于失信的境地。

  其实,就救济物资的交接问题来说,在其数量已确定,加上又不能一下子消费那么多东西的情况下,根本无须一揽子交接,只要在十月底以前,把物资陆续运往南朝鲜,使救济灾民的工作不受影响就可以的。

  南方,本是接受救济物资的一方,该向提供救济物资的我方道谢,而无须多费口舌。
  然而,南方却向我方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说什么要在何时何地交接、要一揽子交接、须怎么包装等等,那副无耻的样子实在令人作呕。

  我方代表尽管以最大的耐力,据理加以说服,然而,南方代表不但没有接受,反而变得更加傲慢,把会谈拖至6小时40分钟之后,终于破坏了会谈。
  南方成心破坏了会谈之后,贼喊捉贼,进行荒唐的反宣传,说是我方破坏了会谈;又说我方这次采取的救济措施,毫无可能实现,其目的是要获得“宣传效果”等等。

  全国上下都为此气愤不过。有的干部提出意见,主张马上开展强有力的论战,向全世界揭穿敌人进行反宣传的居心和反人民的罪状,无情地打击他们的狂妄行动。
  从某种意义上看,可以说这样做是有理的,应该给他们看看我们的厉害。
  我们有充分的科学根据这么做,同时有许多国家的人民希望我们立刻采取强硬措施。

  但是,金正日同志却规劝干部们不要那样做。
  他一再提醒人们说,我们这次采取救济灾民的措施,其目的并不在于跟敌人做某种政治对抗,而在于救济遭不幸的同胞,因此不管敌人怎样胡言乱语,只要把救济物资送到灾民手里,就可以说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他还说,如果南方固执己见,不肯改变态度,尽管他们提出的交接地点和时间有许多不合理之处,我们仍然还是要照他们的意见去做为好,另一方面,要加紧筹备,以便争取在9月底以前将救济物资全部交接完毕。
  人们听了这富有远见的一席话,禁不住心里涌上一股热流。

  对南方的所作所为,金正日同志当然也是感到气不过,但是他忍辱负重,一心为早日援救横遭灾难的南方同胞,强忍着这一切。
  在这次发大水的前几天,他透过玻璃窗久久地眺望着大雨连绵的南方半边天,说:
  “雨水连绵不断,不能不为南方人民担心啊。这样瓢泼大雨下个不停,南朝鲜无疑地要发大水。一发大水,他们就要受折磨……”

  由于金正日同志以深厚的同胞之情宽大为怀,一直执意捣乱,胡搅蛮缠的南方代表,终于不得不到军事分界线和各港口来接收我方的救济物资。
  那些救济物资把我们党的温暖情意带到南方去了。

  解放后直到今天,共和国北半部从同胞情意出发屡次向南方提出救济建议,只有这次即第29次救济建议才付诸于实现。这是北南分割40年来北方的措施第一次在南方得到实现。

  南方的灾民,把救济物资接在手里,眼里噙着泪水。那些没有遭受水灾的人们也渴望自己能切身体验党的深厚爱意和北方同胞的真诚心意,纷纷到获得救济物资的人们那里去看、去问。

  把救济物资送到南方之后,金正日同志禁不住高兴地说:
  “听说,南方的灾民接到我们的救济物资,都流下了感激之泪,真令人高兴。为南方的事我心里这样的高兴,还是头一次啊!
  看来,他还有很多话想说,可说不下去了。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1 21:43:36
--------------------------------------------------------------------------------


    恩 情 无 境


  1981年7月的一天,这是亚洲地区主体思想研究所秘书长前来我国进行访问后回国时发生的事。

  秘书长偕同夫人前来主体的祖国朝鲜访问,备受厚遇,见闻新颖感人,深受感动,此刻他坐在飞机上,仍在迷恋地透过机窗望着大地。
  不久,秘书长突然感到小肚刺痛,一阵紧似一阵。他的夫人和他都感到为难,慌了手脚。
  他们要到本国,还有很长的路程,中途还要到另一个国家换乘飞机。如果病情再加剧,在人地两生的外国怎么办呢?
  他们坐立不安,无所适从。

  随时间的推移,秘书长的病情急剧恶化,当飞机途经某国暂停时,他已昏迷不省人事了。
  他的夫人对他遇到的这青天霹雳般的意外之灾,简直呆了,只感眼前变得漆黑。
  这时,有人向候机室边跑边在大声唤他们。

  来人就是驻该国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官员。来人马上动手,把他们载在救护车上,驶到了该国首都驰名的专科医院。
  秘书长患的是急性阑尾炎,病情严重,需要急救,分秒必争。
  医生们进行抢救,立地动了手术。因延搁太久,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但还是获得了成功。

  手术后,过了三天,病人才苏醒过来。
  他恢复知觉后,睁眼一看,才意识到自己躺在病床上,才想起了自己在飞机上突然发病的事。
  随之,身边响起了人们的说话声,大家都为他恢复知觉而高兴,他定睛一看,那些说话的人们的面孔映入了眼帘。

  这是怎么回事呢?,只见那些说话的,都是朝鲜兄弟。他想,难道我又回到朝鲜了?他笑眼望着朝鲜兄弟致意,可总感到有些疑惑不解。他夫人向他说明了事情的经过。
  这里是他们的坐机最先着陆的某国的首都,而不是朝鲜;在场的朝鲜同志都是金正日同志亲自派来的急救组成员……

  那一天,金正日同志接到从飞机发来的消息:前来朝鲜访问后回国的亚洲地区主体思想研究所秘书长在飞机上身患急病,生命垂危,之后,他立刻采取措施,指示驻飞机要最先着陆的那个国家的我国使馆,要马上想办法把病人送到驻在国最可靠的医院医治;紧接着另派专机,派去了我国高明的医生和其他有关人员。同时,还送去了为病人治病护理所需的费用、补剂和食品。

  秘书长听了事情的经过,紧紧握着朝鲜朋友的双手,一串串地流下了热泪。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他刚说出这么一句,便喉咙梗塞,说不下去了。

  这时,又发生了意外的事。
  医院的一位工作人员突然跑进屋里说,又来了一位客人。
  大家不约而同地往门那边望去。
  门被拉开了,接着有五岁模样的男孩环顾四周走了进来,后面握着孩子小手跟着一位朝鲜的外交人员。

  “哎哟,你怎么来了?”
  秘书长的夫人大吃一惊,喊了一声。
  瞬间,小男孩喊一声“妈妈!”扑到她的怀里去。接着跑到床边喊着“爸爸!”缠着秘书长不放。
  他们出国时留在遥远的本国的五岁的孩子,他怎么会到这里来探病的呢?人们闹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都愣住了。

  领着孩子来的我国外交人员告诉人们,是金正日同志指示他,带领他们留在家里的孩子,经过长途飞行,到这第三国的医院来探病的。
  在场的三国人,听了之后,都激动不已,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时,躺在床上的秘书长哽咽着断断续续地说了话,他的话音虽然低,但很有分量,令人激越:
  “超越民族和国境的界线,亲爱的金正日同志对我们的深情厚意是不为时间和空间所限的、没有止境的深厚的爱,是积年累月越加加深和越加纯真的永恒的爱。”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1 21:53:02
--------------------------------------------------------------------------------


    好房子要先让人民住


    1979年1月的某一天,金正日同志主持同苍光大街的建设有关的协议会。在会上,他就建设工作中提到的基本问题做指示之后,听取了环行路大街上的住房拆除计划。

    负责这项工作的干部坦率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说,由于金正日同志怕使人民在生活上感到一点点的不方便,已采取措施,让党中央的工作人员暂时两户同住一所房子,腾出他们部分住房,让那些拆迁户住进去,但是因为有些党中央的工作人员家口多,不宜同住,无法调整,所以拆迁居民当中还有300户无法安排,打算让平壤市负责解决。

    金正日同志留心听他汇报,末了摇了摇头说:
    “那不行。平壤市哪里有那么多房子来给他们解决住房呢。真的要让平壤市来解决,他们除了让那些居民去和别家同住不会有别的办法。决不能那么办。”
    他的口气很坚决,对侵犯人民的利益,他是丝毫也不放过的。

    那个干部悔悟自己的想法太短浅,表示决心说,让党中央的工作人员都同住,从而让所有住房被拆的居民住进好房子。他听了后,好象才放下心,说:
    “对了。应该是这样。我们党中央的工作人员就是受点苦,也应该暂时跟人同住,腾出房子先让拆迁户住,使他们毫不感到不方便才是。”
    于是,按照他的指示,住在这条旧的大街的人们开始搬家了。

    为使那些在大冷天搬家的人们毫不感到不便,金正日同志采取措施给他们派去多辆载重汽车,又派党中央的工作人员去照顾他们。

    有一天,有一个干部在现场发现正在打包准备搬家的一家人,不知为什么个个愁眉不展。
    他再三了解,才知道这一家本来很早就到这里跟别人同住一户,这次原主要搬到新居去,他又不得不跟了原主去到新居同住,所以甚感难为情,左右为难。

    于是,这位干部重新全面做了一次了解,结果发现16户人家处在这种境况。
    他把这一情况,当天晚上就报告到金正日同志那里。

    金正日同志听到报告,脸上现出忧郁的神色,沉思了一会儿,说:
    “幸亏你到现场去,了解到这种情况,你做对了。
    “若是我们没了解到这一情况,放了过去,那他们又该怎么样呢。
    “我们照顾得不够周到啊。差一点让那些长期跟人同住的人家,又去跟人同住了。
    “即使让党中央工作人员多腾出一些住房,也要让他们都住进自己的房子。”

    接着,他谆谆告诫说,今后要建立严格的制度,某些机关根据需要申请拆除居民住房,就必须让他们为那些居民提供了别的住房之后再拆房。
    至于那16户人家当然拿到住房证,搬进了曾有党中央工作人员住过的住房。

  
   
     

     
  提交者:老徐同志 在 2005-2-21 21:56:04
--------------------------------------------------------------------------------
似曾相见-------何其相似乃尔.   
     

     
  提交者:Guest 在 2005-2-21 22:12:39
--------------------------------------------------------------------------------
啊呸!!!!!!!!!!!!!!   
     

     
  提交者:Guest 在 2005-2-21 22:12:56
--------------------------------------------------------------------------------
啊呸!!!!!!!!!!!!!!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2 20:58:34
--------------------------------------------------------------------------------


    国王专用的设备


    “我听说兴南地区工人们的牙齿不大好,从那以后,一直把这事放在心上,这次既然要给他们盖一所医院,那就干脆给盖一所十全十美的。
    “就是多花费一点钱也好,要给他们置备一整套现今世界上最好的设备。”

    这是金正日同志就建设咸兴口腔预防院一事所说的话。后来,他采取各项必要的措施,给这所医院置备最新式的整套医疗设备,使医院过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也能做到治病不误。

    1981年6月29日,为了了解开院的准备情况,金正日同志亲自到这所口腔预防院视察。
    他来到二楼的某一治疗室。
    屋里安有一架最新式的综合治疗台。

    这架治疗台的说明书里标明,这是全部吸收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研究成就研制的治疗台。据说,进口这个设备时,外国的医学专家们总是疑惑不解,在别的国家是为国王或总统等国家元首专用进口这种设备的,而朝鲜怎么会给地方的一所医院置备这种设备呢?陪他视察的一位干部在给他讲解这架设备的用法时,随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金正日同志听着他的讲解,自始至终面带微笑,末了以洪亮的声音重复他的话说:
    “只给国王专用! ……”
    说完,他环视干部们说:
    “这就难为我们了,我国没有国王啊……”

    他这么一说,在场的干部们不禁琅声笑了起来。
    金正日同志依然带着明朗的微笑,说:
    “不过不用发愁哩。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除了人民还能有别人来用它嘛。正是应该让我们的工人,坐在这里受治疗。”

    在场的干部们不约而同地收住了笑声,因为人人的心里涌上一股热烈的崇敬之情。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2 21:04:09
--------------------------------------------------------------------------------


    抽掉“叫好的节目”


    1972年8月的一天,金正日同志观看了准备出国演出的杂技彩排。
    那天,演出的杂技节目中有两名女演员表演的造型杂技。
    这个节目是一个女演员站在另一个女演员的头顶上表演的杂技,在10年前就成了“叫好的节目”。

    彩排结束后,金正日同志指出,“女子二人造型”是不符合朝鲜妇女的高尚的美风良俗的畸形作品,在这个节目中有多样地摆弄女人,让女人站在另一个女人的头顶上的动作,朝鲜女人不会有愿意把头顶对头顶倒立在别人头上的人。他说:
    “我们的杂技应该服务于从体育文化方面教育人的工作,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内容与民族形式相结合的优美而高尚的艺术。”

    他断然指示象“女子二人造型”那种非典型的杂技节目应该去掉,不要再演,结果,在我国永远去掉了畸形杂技。

    金正日同志的指示,成了照亮创造把人的尊严提到第一位的最神圣、最健康的主体杂技,真正的朝鲜式杂技的辉煌未来的指针。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2 21:07:10
--------------------------------------------------------------------------------


    鲸鲨提示的海流变化


    1977年9月的一天,江原道水产事业所鱼群探索船突然接到上级参谋部立即出动深察沙丁鱼群的紧急指示。
    捕鱼工们都发愣了。
    “出现了沙丁鱼群,这太稀罕了!”

    在朝鲜战争前,我国前海沙丁鱼非常多,简直多得叫你无法收拾,后来因海流的变化而销声匿迹了,现在对我国人来说连它是什么样子都模糊不清了。经过几十年岁月,今天又重新出现在东海啦?!这个稀奇的情报是从何而来的呢?
    人们感到又惊又喜。

    企业党委的干部来到港口,把这项指示的根据告诉了他们。
    事情是这样的。
    前几天,这个水产事业所捕到了一条在我国东海和西海北半部海域从未捕到过的罕见的海鱼,这是史无前例的事。他们把它献给了金正日同志。

    那是一条身长5.6米,躯体宽1.4米的巨大的鲸鲨。
    金正日同志说,这条鲸鲨的皮纹理很美,可以用它制作皮包或装饰品供我国妇女使用。他还仔细地察看鱼的形状。

    他象突然想到了什么,立即具体地了解这种海鱼的繁殖条件和生态特点,然后,再次悉心察看鲸鲨。
    最后他满有把握地说,既然在我国前海出现了鲸鲨,那么就可能有随暖流游动的沙丁鱼涌来。

    听到这意外的预言,在场的负责干部和鱼类专家都大为震惊。
    反映敏捷的水产业部门的干部很快就给自己的水产事业所下达了探索沙丁鱼的紧急指示。松涛园水产事业所鱼群探索船也就是这样接到出动命令的。

    金正日同志从一条鱼就能洞察我国海洋的水温变化,并对随之出现的鱼类游动情况做出英明的预言,这是多么超人的睿智啊。不久,这个预言为俨然的事实所证实。

    那年,我国东海几十年来第一次出现了沙丁鱼群,竟捕到几十吨,从那以后每年捕捞几十万吨的沙丁鱼。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2 21:11:00
--------------------------------------------------------------------------------


    熟悉鸡的生态


    金正日同志于1967年1月初的一天傍晚访问了一个养鸡场。

    他一一悉心察看鸡窝,走到一个鸡窝前停下脚步说:
    “你们看那些鸡。‘主人’已睡着了。”
    他面带微笑,望着在昏暗的鸡架上竖起鲜红的鸡冠排成一行的鸡。

    他无意中注意到摆在地上的饲料钵。
    “为什么鸡不吃食呢?”
    养鸡场干部自以为然地说:
    “天擦黑鸡就不吃食,上架。”

    金正日同志听了他的话沉思一会儿,问:那么为什么鸡窝里不开灯。
    那位干部又平淡地回答说,天擦黑鸡就上架,所以不想给鸡窝开灯。

    金正日同志想了一会儿,为开导那位干部讲了这样的话。
    你们在用养猪的方法来养鸡,这不行。应该好好观察鸡的生态,研究养鸡法。夏天到农村去看,晚上为了赶蚊子,家家户户把电灯挂在屋檐下,在院子里燃艾草熏蚊子,全家围坐在那里有的搓草绳,有的修理农具,谈谈笑笑。这时候,鸡也在灯光明亮的院落转着圈,继续觅食,我看可以利用鸡的这种习性。

    金正日同志接着强调说:
    “如果给鸡窝开电灯,供给饲料,那鸡就不会一到傍晚就上架,而会继续吃食。那么,就能加快鸡的肥育过程。
    “这种工作并不费工,稍加努力就可以做到的。”

    干部们听了他的话,不禁钦佩。这是连专家也没想到的问题。

    从此以后,养鸡场遵循金正日同志的指示,夜间给鸡窝亮了电灯,供给饲料,改善饲养工作。用这种方法饲养的鸡比用从前的方法饲养的,每只体重增加0.6~0.8公斤。这在整个养鸡场来说,是很大的成就。

    ※ ※

    过了几个月后,他又来到了这个养鸡场。

    这天,他明确指出养鸡场前进的方向,视察了鸡窝。
    他来到10号鸡窝的时候鸡群从鸡窝出来到场院里闲游,有的鸡走进自动开启的箱里下蛋。

    金正日同志手扶走廊的门柱,望着肥鸡,满意地现出微笑。
    干部向他说,这是用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送来的鸡蛋孵出的第一批肉鸡,取名叫“万寿鸡”。

    金正日同志满意地说,鸡名起得好,鸡的体格也挺大,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肥大的鸡。
    他久久望着鸡窝,对一只鸡细心观察,突然问道:
    “那只也是肉鸡吗?就是那只啄食特别急躁的鸡。”

    干部们向他所指的方向望去,那里确实有一只鸡动作异常,啄食显出很急躁的样子。
    金正日同志又问:
    “会不会是蛋鸡混进了肉鸡群里了呢?”

    干部们发愣,无法立刻回答。
    原来,他们为了保持原种鸡的纯种,按种类或系统,分门别类地进行饲养管理。但是尽管在尽力彻底去作,从几千几万个蛋里孵化的雏鸡里难免要混进一两只不够标准的雏鸡。

    金正日同志望着站在那里发窘的干部们温和地开导他们说:
    “肉鸡性子温顺,不慌不忙,但蛋鸡的特性是性子急躁。恐怕那只是个很能下蛋的鸡。”

    一位干部听到他的话就跑去捉来了那只鸡。
    悉心观察那只鸡,它前胸的骨骼与蛋鸡相同,体重比肉鸡轻得多,并从日志里查出那只鸡下的蛋个小,色白。
    正象金正日同志所指出,那只鸡是具有与肉鸡完全不同的特性的下蛋多的鸡。

    干部们愣了半天,他们心想:他们天天在鸡窝里转,为了不叫不同种类的鸡混在一起经常检查,然而是金正日同志一眼就看出了他们都没友现的那只鸡。

    金正日同志对鸡的生活习性那么清楚,在那么多鸡的鸡群里一眼看出一只不同种类的鸡,使他们惊叹不已。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2 21:14:14
--------------------------------------------------------------------------------


    敏 锐 的 瞬 间


    有一天,金正日同志到某个艺术团,听了三管编制的管弦乐。

    指挥和演奏者都沉浸在音乐世界中。
    但是,演奏到某一节时,金正日同志突然叫人们中断了演奏,并问指挥,有没有奏错了的音程。
    指挥愣住了,十分忧疑。

    指挥刚才好象也听到一个细微的音程不正的音响。但那只不过是在怒吼的狂澜中即刻消失的微乎其微的音响。所以指挥以为自己听错了。不光是其他的人,连演奏者本人也没有发觉这种失误。

    金正日同志面带微笑说,那么把那一节再演奏一下看。
    于是重新演奏了那个小节。

    指挥突然心神不安起来。分明有一个乐器的音响不正。他感到内疚不知如何是好。演奏者都不知情由,面面相觑。
    金正日同志仍然面带微笑,指出演奏队中的一个人,让他把刚才演奏的那个小节单独再奏一下。

    于是,那个演奏者在众目睽睽之下单独又演奏了一遍。果然,有一个音错,而且错了半音。
    “啊,是错了半音。”
    这时,演奏队中发出惊叹。
    指挥以敬佩的目光望着他。

    前不久,指挥也曾目睹类似的情况。
    那时,金正日同志给一位木琴独奏家送来了一架崭新的木琴。

    那位独奏家喜出望外,情不自禁地一下子敲打了许多键盘。
    金正日同志问她乐器的声音怎么样。
    “乐器的声音真好,无可挑剔。”

    木琴独奏家有力地回答。但不知为什么金正日同志却歪着头说:
    “我听着音程好象不大准确。”

    木琴独奏家听他这么说就脸红起来。刚才她敲打键盘时却没有听出哪个音程不准确。
    金正日同志怕那个独奏家觉得惋惜,拍拍她的脊背说:
    “你先用它吧。下次很快就给你送个更好的来。”

    直到那时,在场的人们都没听出木琴究竟有什么毛病,好一阵发愣。
    等到金正日同志回去之后,他们便用测音仪测了一下这架木琴的音程。

    果然,音程有些不准确,不过这是只有用测音仪才能查出来的细微的差异。
    然而,金正日同志在一下子敲打键盘的瞬间听出了那样细微的缺陷。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2 21:17:58
--------------------------------------------------------------------------------


    使世人震惊的奇迹


    有一天,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委员会召开了会议。
    会议气氛很严肃。

    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在会上作了报告。
    他具体地分析了那年——1974年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指出,每月计划都未能如期完成,现已到了10月,能否完成全年计划就成了很大问题,并要大家讨论如何完成全年计划的办法。能否闯过这一难关,是与保证在建党30周年以前完成六年计划有关的重大问题。

    谁也提不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大家忧心如焚。
    到年底只有七八十天。在这期间要完成当月和过月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敢拿出勇气表示,一定完成全年计划。
    会场笼罩着深沉的沉默。

    正在这时候,金正日同志肃然从座位上站起来。人们怀着希望和期待注视他。
    金正日同志说,看来,现在经济部门干部感到很吃力,要由党中央发动党组织解决经济问题。
    他超人的魄力和坚定的决心,赢得了与会者的拥护和惊叹。

    实际上,精于计算的计划部门的专业干部和多年搞经济管理的得力的国家经济领导人员对完成那年计划几乎都失去信心,只有他义无反顾,为闯过这道难关挺身而出!

    会后,金正日同志立即组织“70天战斗中央指挥部”亲自站在前头发起以采掘工业与运输为中心环节的全国性经济战斗。
    这样,在全国打响了历史性“70天战斗”的炮声。

    在全国范围,国民经济计划每天比战斗前超额完成到170%。结果,大幅度超额完成了工业产值比1973年增加17.2%的1974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所有指标,为在建党30周年之前提前攻占六年计划的所有高地开辟了进攻道路。

    事后,欧洲一个国家的报纸写道:
    “直到不久以前,西方的部分阶层对社会主义朝鲜的发展面貌极力装做不知,但是在1974年《联合国年鉴》远东栏上在记载走下坡路的日本的经济指标的同时,报道了反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经济成就的统计数字。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界来说,是一件令人震惊的事。
    “那是因为这些统计数字反映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高度发展的工业水平和占头等地位的农业发展水平。”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2 21:24:57
--------------------------------------------------------------------------------


    他 引 来 的 阳 光


    深夜,一直在办公室审阅文件的金正日同志再次拿起了电话筒。
    他为了明天的国庆典礼,已经好几次打电话给国庆筹备委员会和气象预报站询问情况。
    窗外的雨仍然渐渐沥沥地下着。

    那年(1983年)秋天,雨下得特别多。
    在普通的日子里秋雨连绵的天气也会使人讨厌,何况在国庆35周年庆典前夕,这样下雨更是恼人。
    据气象预报站的仪器观测,雨还要连续下两天。

    庆典筹备委员会每次作同样的回答说,已经彻底做好了一切群众游行示威的准备工作,只是因雨不住,不知如何是好,在等候金正日同志做出决定。气象预报站的干部,好象秋雨连绵是他们的过错似地很为难地说,每小时的预报都是准确无误的。

    他凑到窗边凝望着漆黑的夜空沉思着:难道这场雨真的要和我们为难不成?
    这次和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时一样,也是一百万群众的大示威游行。模型也很可观,游行队伍也搞得整齐、漂亮。

    为了参加国庆盛典世界五大洲116个国家派来了27O多个高级代表团,这是史无前例的。
    天老爷实在不做美,不住地洒下颇有凉意的秋雨。
    推迟庆典当然不成活,但让众多群众去挨雨浇也是不行的。被雨淋毁模型或淋湿衣服倒是小事,影响到人民的健康确是个大问题。

    他再次拿起了话筒,说:
    “让示威群众回家去休息吧。
    “立即用广播车和有线广播网通知,明天可能下雨,暂不能确定游行是否按时举行,让他们回家去休息。”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参加游行的有组织的群众也叫他们回家去吗?
    干部们担心:叫那么多的群众解散回家,如果明天早晨按时举行庆典,能不能及时集合起来,所以不能明确地表示态度。

    金正日同志宽厚地笑着说:
    “你们怕我们人民不能及时集合吗?
    “相信我们的人民吧。即使他们沉睡,只要听到明天要举行庆典的通知就会象一个人似地奔来的。相信吧。我们的人民就是那样的人民!”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信心。
    金正日同志重新坐到办公桌前。
    他的面前摆满了天气图、预报文、邻国的预报资料、由人造地球卫星发来的云图和电子计算机资料。
    他好象感到烦闷,解开了领扣,拿起由人造地球卫星传送的云图审看。

    他用放大镜悉心观察笼罩着我国、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云层,突然发现图中有一条细瑕疵,其粗细和长短与睫毛一样,他怀疑是粘在上面的尘土,用手抹了一下却不是。

    他的两眼闪现炯炯的光芒。
    他重新拿起话筒找游行指挥部干部。

    那位干部接到他的电话以后,也发现云图中的瑕疵,急切地回答说:
    “我这里的云图上也有那样的瑕疵。在北纬38°到39°的西海岸上空有一条细微的线。”

    那条细线究竟是什么呢?如果这不是在云图洗印过程中出现的瑕疵,而是云层实际状态的话,很可能是放晴的区段的。
    金正日同志越想越感到自己的预测得到证实,叫那位干部向气象预报站询问具体情况。

    不久,游行指挥部干部汇报说:
    “金正日同志,预报研究员说,那条细微的线正是放晴的区段。据他们说,云图上出现一个眼睫毛大小的线的区段宽40公里,长200公里,以10公里/小时的速度往东移动。”

    金正日同志在那放晴的区段划了一个圈,然后朝平壤划了一个箭头。。
    他想,如果能使这个放晴的区段明天早晨移到平壤上空该多好。
    他下指示说,从现在起,每隔30分钟报告一次气象预报资料。

    过不久,他了解了模型保管情况及其他准备工作后再次看气象预报资料时觉察到象慧星一般向平壤飞驰的那放晴的区段已接近南浦前面的公海上空。
    但是气象预报人员们估计这放晴的区段可能向海州方向移动,也可能相反地朝铁山方向移动。

    现在不能再推迟了。
    时间已到凌晨2点50分钟。
    最迟也要在3点钟下决心做指示,才能及时保障游行示威。

    窗外,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
    金正日同志在房间慢慢地踱着步。
    应该下决心。若不在这10分钟内下决心,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抱着要仰望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热切愿望熬了一夜的一百万人民,领袖和人民的那激动人心的见面,为革命贡献一切创造无数传奇故事的我们的领袖和我国人民的历史性见面,难道叫这场雨阻挡不成吗?!

    雨,必须停下来,一定要停住的。
    他好象向着高空的流云下命令似的遥望着天际,毅然决然,迈开步走到电话机旁。

    他拿起话筒用洪亮的声音象下战斗命令似地说:
    “注意听我的话。立即用广播车和有线广播通知,照原定计划举行庆典。
    “要按各组织系统转达指示。”

    他脸上现出微笑,以坚决的语调说:
    “让群众带上所需的模型、道具,汇集到金日成广场上去!”
    “明白了!
    霎时整个首都沸腾起来。

    从前准备游行,最快也要12个小时,但这次正如他所估计的在7个小时内圆满结束。
    好象他所划的圈里的放晴的区段按照箭头转过来似的,在平壤上空停留下来。

    早晨10点正!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登上广场主席台的那一刻,天空突然放晴,阳光灿烂夺目。
    全国各地都在下雨,唯独平壤上空放晴。
    真是奇迹!

    鸣礼炮,气球腾空。
    一百万群众游行队伍仰望着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浩浩荡荡地通过主席台前,欢呼声震撼大地。
    那是团结一心的人民的洪流。
    金日成同志举手向欢呼的人民致意。金正日同志站在他的身边容光焕发。

    干部们仰望着为这个光荣的日子呕心沥血的金正日同志内心沉思着:这真正是20世纪的新传说……

    那天,观看一百万群众示威的一位外国代表团副团长说:
    “金正日同志决心在今天举行大群众示威,实在英明,果断。
    “金正日同志预知天机,才决定举行庆典。”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2 21:28:44
--------------------------------------------------------------------------------


    有啥舍不得的呢


    到了春暖花开的4月。
    那年春天(1981年4月),阳光格外明媚。
    向阳的地方连翘花和金达莱花已盛开,杏花含苞欲放。

    那天,党中央委员会的一位干部为了迎接举国欢庆的4月的节日做准备工作,非常忙。突然响起了电话铃。
    他不在意地拿起话筒,没想到传来了亲爱的金正日同志的声音,他恭敬地站起身。

    金正日同志到某一地区进行现场指导,刚回来。
    金正日同志不顾在路途劳顿,立即打电话了解在金日成同志寿辰时向人民赠送礼品的准备工作进展如何。

    金正日同志具体了解准备情况后表示满意,说做到那个程度就算不错。接着提出在这次节日要用上保存着的补剂。
    那些补剂是人民群众为了对亲爱的金正日同志的健康长寿有所裨益而敬献的珍贵药材。

    金正日同志每次收下人民敬赠的补剂时,从不为自己用,而嘱咐说,要好好保存起来,待到要紧的时候用它。
    那位干部一听到金正日同志提出要用那些补剂,以为毕竟出现了需用补剂的要紧事,心里很想知道究竟要用在什么事上。

    金正日同志以慈祥的语调热情地说,每年在迎接4月的节日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我们工人阶级,要给他们自己能给予的一切,这就是他的心愿。

    然后,他又强调说:
    “最好在节日前夕,把我国人民送给我的补剂赠给工人。
    “今天早晨,我再次看了一下财政经理部保存的补剂清单,要把牛黄、灵芝等补剂在4?15节日之际送给我们的工人。
    “为了工人阶级,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顿时,那位干部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未能即刻回答他。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谆谆嘱托要在节日之前把补剂送到工人那里,然后才放下了话筒。

    那位干部眼眶发热,真想热烈地喊一声:金正日同志那热烈的爱意是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2 21:33:05
--------------------------------------------------------------------------------


    竭诚拥戴与恩典


      黄海北道凤山郡的一位老人,有一天,为了挖药草走进深山里去。
    他在山沟土生土长,在这里过了一辈子,熟知山中的底细。他的儿女都已成长为能为国出力的人材。
    他心想,不能因为自己年老只蹲在家里虚度光阴。于是,他仗着硬朗的身板常走遍山地挖药草献给国家。
    他不知不觉地越过黄海北道界线跨进江原道境内,不知疲倦地一根又一根地挖珍贵的药材。
    突然,他的双眼闪出兴奋的光。原来有一棵长了几十年的山参花,映入他的眼帘。“山参!”老人情不自禁地喊着奔过去。他拿出工具,生怕损毁一毫须根,精心地挖出来。

    看见那山参花的瞬间,在他脑际里浮现了要让慈父金日成同志延年益寿的念头。

    据说,自古以来发现山参的人不管有没有人在旁要先喊道,那根山参是我的。可他在发现那根山参的瞬间就在心里喊出那正是要敬献给金日成同志的。
    老人用藓苔包好又大又好看的山参托在手里沉思起来。为了给金日成同志他老人家送去药效大的新鲜山参,就要毫不迟延地登程上路,可是这儿是江原道深山沟,路都难觅,离平壤一千多里。如果先返回家再去平壤,就会耽搁时间。又想到他身上还穿着不整洁的服装又怎么办。……

    他思绪万端,但有一个念头占了上峰,他想:为了把山参及早送到慈父领袖那里,就要跋山涉水,径直上平壤去。
    于是,老人毫不犹豫地直奔平壤。竭诚拥戴敬爱的金日成同志的火热的心使他不知疲倦,身轻似燕好像长了翅膀,健步如飞地走过千里险路,终于带着长生不老药到了平壤。

    他一个年届古稀的人奔到平壤,好不容易才找到党中央委员会的正门。

    那天,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和往常一样,在办公室度过繁忙的一天。
    突然一位干部走进金正日同志办公室,要向他报告,但一看到他正在审阅文件,就犹豫不决。
    他问道:“有什么事?”“有一位老人在江原道深山沟里挖了一棵山参,就径直奔到平壤,请求把那棵山参献给金日成同志。”
    他听了那位干部有关老人诚心诚意向领袖敬献山参的具体汇报。他从那无名的山村老人的感人事迹体会我国人民拥戴慈父领袖的真情实意,在房间踱了一阵。
    “是多好的人民啊。”他用这么一句话表达了激动的心情。然后,他想了一下,又向那位干部说,老人的诚意不好推辞,要收下山参,还谆谆嘱咐:“……要筹备回礼,好好款待他,然后送他回去吧。”

    老人出于百姓的道义和本份做了应该做的事,可是金正日同志却这样关照老人,指示要好好款待老人,并赐予世代相传的礼品。
    遵照亲爱的金正日同志的指示,老人立即被送往首都的一家大医院,在医院给他解除跋涉千里而积下的劳顿,用各种补剂给他补养身体。
    老人出院以后被带到烽火山旅馆的漂亮房间。每天早晨,轿车等在门前,等他离开丰盛的饭桌以后,就载他到首都各处去参观。

    “我一个乡下老头子算得了什么,竟受到亲爱的领导者先生的这般款待。……我有生以来,连做梦也没想到这种待遇。想要报答这宏恩,只恨年纪太大了。一定要一代接一代地报答他的恩典。……”

    老人用袖口揩眼泪,喉咙梗塞得接不下话。

    干部们向他说,还有不少地方要去参观。但他说,我怎么好光受款待呢,要像忠臣那样报恩,就要珍惜光阴赶快回去干活。他就这样提早回去了。他回去的时候,携带了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赐予的充满爱意的礼品。

    老人坐在飞驰的车上,连连点头,喃喃自语。

    “因为有他赐予老百姓的这种恩情,我国人民才有福可享,也才有我们的一心团结。

    “伟大的领导者的思情与关怀同人民的忠诚拥戴之真情结合起来,这正是一心团结的根本啊!”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2 21:40:43
--------------------------------------------------------------------------------


    食 品 车 问 题


    1978年8月中旬某一天,夜已很深。平壤市党委的负责干 部仍然坐在办公室里忙于工作,午夜已过,突然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挂来了电话。

    那位负责干部想,在深夜挂来电话,肯定是与重大问题 有关的,他以郑重的姿势拿起话筒,不免有些紧张。

    金正日同志亲切地接受问候以后,说道:
    “我想把金日成主席分配的20辆食品车送给你们。你要拟出给各托儿所分配车辆的方案报上来。”

    他的话并不长。
    可是平壤市党委负责干部感到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抑制不住激情。
    难道为了告诉这则消息,还需要他在这深夜挂来电话吗?

    当然,如果仅仅考虑分配食品车的问题就不一定非由他直接挂电话,可以通过别的方法告知。
    可是,他在这深夜直接挂电话告诉这则消息是有原故的。

    前几天,市党委负责干部在拜见金正日同志的时候,向他诉说市内有些托儿所供应站缺少食品车。
    那时,他有别的事情,在匆忙之间听到那个情况。那位干部后来自责,认为自己在时间匆促的情况下提出那个问题的本身就太冒失。

    当时,金正日同志正为别的至关重要的事情操心,也可能没有把市党委干部临时提及的那个问题记在心里。
    时间过了几天。

    提出问题的市党委的干部工作也很忙,埋头于重要工作,连自己提出的问题也都忘得一干二净。
    可是,金正日同志在工作那样紧张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忘记这个顺便提出来的问题,而且亲自置备20辆食品车,还要求提出分配方案来。
    的确这事令人又惊讶又感动。

    第二天,市党委负责干部拟就食品车分配方案,提请金正日同志审批。
    过了几天,他亲笔批示的文件就下达给市党委。
    在文件里写有这样的内容:
    “……要认真教育人们不动用专为托儿所、幼儿园服务的车搞别的工作。”

    金正日同志在巡视平壤市内的时候,目睹过托儿所食品车载运别的货物的现象,才提及这个问题的。
    他对人民群众关怀备至,特别对需要照料的幼弱儿童予以深切关注,干部们对他的宏恩与爱意感激不已,再次反省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感到内疚和羞愧。

    的确,他伟大的实践活动是干部们的师表。
提交者:白云出岫 在 2005-2-22 21:45:37
--------------------------------------------------------------------------------


    午 饭


    1964年6月12日。
    那天早晨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在一张地图面前悉心注目平安南道一带。

    那天,他计划要到平安南道农村地区去继续进行视察。
    过一会儿,他把日程计划告诉同行的干部说:
    “今天打算到十二三千里平原去。看来午饭只好到文德郡立石里去吃。”

    那位干部说,要同当地的干部取得联系,叫他们准备午饭。
    这时,亲爱的金正日同志规劝他说:
    “不,不要那样。那样麻烦人民可不行。饭,我已准备好啦,走的时候别忘带一瓶凉水就行。”

    那位干部无可奈何,只好准备了一瓶凉水。
    金正日同志同他一起上了车。轿车离开平壤郊区,穿过发青的田野向前飞驰。

    不觉间,车驶入十二三千里平原,经过肃川果木农场和检兴合作农场,抵达文德郡。
    到达立石里,已是晌午时分。

    当地干部们欢天喜地迎接突然来到他们这里的金正日同志,感到莫大的荣幸,赶忙准备午饭。
    金正日同志觉察到他们的意思,就对一位干部说:
    “你们不必忙乎。我们带来午饭了。借一间房就行。”

    他一再劝阻,当地干部们无可奈何,停止准备午饭,腾出一家雅致的新式住宅的里屋。
    他叫把圆饭桌放在屋子当中,叫拿来早晨带来的午饭和水瓶。

    干部们以惊异的目光看他携带的午饭。
    那是几个饭团子。数量也不多,一人只能摊上两个。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亲密无间地同干部们围坐在一起,亲切地劝他们快吃,他也用起饭团子。

    跟他一起用饭团子的干部们深受感动,喉咙梗塞。
    饭团子里的菜尽是萝卜干、腌黄瓜、腌萝卜。
    他劝干部们多用些,他也吃得很香。

    干部们吃饭时咽下了热泪。
    那天他们吃的午饭不是很丰盛的山珍海味或名贵菜肴,但是比吃了山珍海味更觉得心里丰足。

    他们目睹亲爱的金正日同志的平民般的俭朴生活深受感动,心里热腾腾的,比吃了珍馐更觉精神饱满。
    过后某一天,那位干部陪同亲爱的金正日同志到水丰湖畔时,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您为什么常常用饭团子呢?我们忧虑那样生活会影响您的身体健康。”

    听罢,金正日同志爽快地反问道:
    “菜饭团子有啥不好呢?”

    那位干部再次向他诉说他们的心愿,恳切地劝他今后不要那样做。
    金正日同志感怀深切地说:
    “正像我国人民都曾过那种生活,在祖国解放战争时期和战后恢复建设时期,我也吃了饭团子。那时用纸包那拳头大的菜饭团子,装在衣兜里,到建设工地去干活儿后,坐在草地上跟同学们分着吃,吃得真香哩。
    “所以,我现在也时常尝一尝饭团子的滋味,回忆往日的艰难生活,从中得到力量。”

    为了时刻不忘记往日的苦难,他今天也那样用俭朴的饭食,一如既往过着俭朴的生活。
    那位干部想到自己和一些人陶醉于今日的幸福生活,有时忘掉往日的艰难,再次从心里严厉地鞭策自己,不由得热泪盈眶。

  
   
     

     
  提交者:Guest 在 2005-3-16 3:00:43
--------------------------------------------------------------------------------
恶心,有点象帮以前的老毛贴金   
     

     
  提交者:Guest 在 2005-3-16 5:28:53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提交者:Guest 在 2005-3-16 5:30:16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幼稚啊!!!!!!!!!!!!!!!   
     

     
  提交者:Guest 在 2005-3-16 13:20:07
--------------------------------------------------------------------------------
为大独裁者贴金。   
     

     
  提交者:Guest 在 2005-3-16 13:52:00
--------------------------------------------------------------------------------
去他妈的吧/那个王八蛋放上去的/你去看看朝鲜人民现在人的是什么日子.现在还有饿死的人朝鲜人民快乐啊   
     

     
  提交者:Guest 在 2005-3-16 17:30:18
--------------------------------------------------------------------------------
她不胜感激地说:
“在这世上,除了我们伟大领袖和金正日同志,再也没有人这样地珍视人、热爱人。他对人的热爱就是能使死人回生,活人永生的万灵药。”

+++++++++++++++++++++++++++++++++++++++++++++++++++++
哈哈哈哈哈,有点象俺们的毛疯疯!   
     

     
  提交者:Guest 在 2005-3-16 19:30:24
--------------------------------------------------------------------------------
好奇怪哦,在这样的帖子里从来不见“阿拉法特”等人的影子。   
     

     
  提交者:Guest 在 2005-7-15 15:59:58
--------------------------------------------------------------------------------
没意思   
     

     
  提交者:Guest 在 2005-7-15 16:40:38
--------------------------------------------------------------------------------
私曾相识   
     

     
  提交者:黑色的眼睛_168 在 2005-7-15 16:57:15
--------------------------------------------------------------------------------
提交者:Guest 在 2005-3-16 13:52:00
--------------------------------------------------------------------------------
去他妈的吧/那个王八蛋放上去的/你去看看朝鲜人民现在人的是什么日子.现在还有饿死的人朝鲜人民快乐啊

-------------------------------------------------------------
看懂再发言好吗!   
     

     
  提交者:黑色的眼睛_168 在 2005-7-15 16:57:34
--------------------------------------------------------------------------------
提交者:Guest 在 2005-3-16 13:52:00
--------------------------------------------------------------------------------
去他妈的吧/那个王八蛋放上去的/你去看看朝鲜人民现在人的是什么日子.现在还有饿死的人朝鲜人民快乐啊

-------------------------------------------------------------
看懂再发言好吗!   
     

     
  提交者:Guest 在 2005-7-19 20:38:28
--------------------------------------------------------------------------------
我日哦。想吐。   
     

     
  提交者:Guest 在 2005-7-19 20:38:55
--------------------------------------------------------------------------------
我日哦。想吐。   
     

     
  提交者:Guest 在 2005-7-19 21:33:13
--------------------------------------------------------------------------------
自淫自娱   
     

     
  提交者:Guest 在 2005-7-19 23:38:20
--------------------------------------------------------------------------------
我们现在笑朝鲜,可知道世界却曾经笑话我们。
也许现在还没笑完


农村棵   
     

     
  提交者:Guest 在 2006-7-11 17:03:55
--------------------------------------------------------------------------------
这又是大搞个人崇拜的可恶表现,真是恶心之极呀!假如要吹一个人的话,只要不是蠢材,谁都可以找出许多亮点来,而成为一个圣人,因此上面吹的并不表示金正日真是一个圣人。恰恰相反。金正日生活作风严谨吗,在私生活上做到了以身作则吗,做到了与民共苦吗。我看金正日现在的样子倒象穷庙里的富和尚。不知他要把朝鲜民族带到什么方向去。   
     

     
  提交者:Guest 在 2006-7-11 17:06:54
--------------------------------------------------------------------------------
金正日在做秀,恶心。   
     

     
  提交者:Guest 在 2006-7-11 17:53:36
--------------------------------------------------------------------------------
只想吐!!   
     

     
  提交者:Guest 在 2006-7-11 17:53:54
--------------------------------------------------------------------------------
只想吐!!   
     

     
  提交者:Guest 在 2006-7-11 17:55:13
--------------------------------------------------------------------------------
只想吐!!   
     

     
  提交者:Guest 在 2006-7-11 21:14:23
--------------------------------------------------------------------------------
小金把朝鲜人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提交者:Guest 在 2006-8-18 10:53:14
--------------------------------------------------------------------------------
金正日这个无赖被描绘成了神仙.   
     

     
  提交者:Guest 在 2006-8-18 10:53:24
--------------------------------------------------------------------------------
金正日这个无赖被描绘成了神仙.   
     

     
  提交者:Guest 在 2006-8-18 11:46:05
--------------------------------------------------------------------------------
大家何不深刻领会,认真学习?   
     

     
  提交者:Guest 在 2006-8-18 11:47:03
--------------------------------------------------------------------------------
日哦!!!   
     

     
  提交者:Guest 在 2006-8-18 12:22:18
--------------------------------------------------------------------------------
过去的不堪回首的而又活生生的回忆与现实!   
     

     
  提交者:Guest 在 2006-8-18 12:22:30
--------------------------------------------------------------------------------
过去的不堪回首的而又活生生的回忆与现实!   
     

     
  提交者:郎得虚名 在 2006-8-18 14:53:38
--------------------------------------------------------------------------------
是否可以改为金正夜。   
     

     
  提交者:Guest 在 2006-8-24 10:08:12
--------------------------------------------------------------------------------
楼上的,正日表现人家健康啊,一辈子都是正日啊,你做的到,到中国来做鸭可以发财的,为了朝鲜人民,人家努力工作着呢   
     

     
  提交者:Guest 在 2006-8-26 9:44:37
--------------------------------------------------------------------------------
怎么?敬爱的周总理死而复生,加入朝鲜籍,还改名金正日了   
     

     
  提交者:广州人在海南 在 2006-8-26 9:55:16
--------------------------------------------------------------------------------
我们现在笑朝鲜,可知道世界却曾经笑话我们。
也许现在还没笑完


农村棵   
     

     
  提交者:怀念` 在 2006-8-26 15:50:41
--------------------------------------------------------------------------------
现在社会就是这样撒~~笑穷不笑娼~~
   
     

     
  提交者:怀念` 在 2006-8-26 15:52:04
--------------------------------------------------------------------------------
所以俺们现在就怕不做不上娼,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受穷的   
     

Muw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2001-2005)

 
bbs.muwen.com/topic265/264504.htm
厨师藤本健二是在1982年通过日本的朝鲜贸易会社到朝鲜享受高薪待遇,为金正日服务,但是在2001年逃离朝鲜,经由北京回到了日本。

日本人???这段话怎么看怎么不对劲......:lol
朝鲜人民歌颂道:将军在自然灾害时期勒紧了裤腰带
盗版盘算不算奢侈品
禁运奢侈品这决议的表决情况查的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