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猜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55:54
本文纯属猜想。

1998年,中国空军沉浸在自研三代机J10首飞的兴奋中。当时的国防部对该机进度十分满意,同时提出了开始研制下一代战机和未来航母舰载机的计划。次世代战机研发工作启动,代号“13”,目标是研制可与F22抗衡的先进战机。同时舰载机初步定为J10改型,目标是达到F18EF的水平。而13从一开始就同时发展舰载型,作为J10的后继机。

13的研制重担交给了成飞与沈飞共同承担,但实际是成飞一家独撑。由于情报判断的失误,新机的主要指标定为超级机动性,准备以机动性优势抵消对手隐身优势;同时要具备准隐身能力和先进航电,大航程和高可维护性。13以J10的气动布局为蓝本,定位双发重型战机。同时成飞承担了"J10K"的研制,目标是使其具备航母弹射能力。之后两型战机的研制有条不紊地进行。

直到2003年,两大研制工作遭遇了严重挑战。首先是13的主要对手-F22的性能大大超过预期,其机动性远超想象,整体作战能力更是13无法比拟的。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研制一款已经落后的战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空军不得不紧急更改指标。新的指标几乎达到F22的水平,以至于13的原型机根本无法通过修改设计来适应。最后高层决定,放弃13,改上新型号,即“14”,由两大企业联合研制,其中成飞牵头。

几乎同时J10开始进入IOC阶段,结果其表现令空军相当满意,却让海军大为失望。J10过于强调空战能力而牺牲了海军非常重视的航程和载弹量,同时舰载型由于重量增加,两项指标更无法达到要求;另外其攻击能力也明显偏弱,甚至不如老式的攻击机。海军希望为航母配备一款类似F18EF的大航程多用途战机,而不是单纯的舰队保卫者。事实上过小的作战半径和滞空时间让J10连舰队防空的任务都执行不好。最后海军毅然放弃了J10舰载方案。

这时沈飞的J11B方案得到了海军的注意,这种国产的Su27战机性能已经比原始版本大幅提高,同时价格并不是很昂贵。将其改为舰载型还有俄罗斯的Su33做为经验,其大航程和强大的攻击能力非常合海军的口味。沈飞也看出了其中机会,迅速提出了J11B的舰载方案并与海军接触,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定下了协议。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沈飞高兴没多久就挨了当头一棒:2005年,成飞的13号机由于开发进度较快,虽然落选四代机但还是被空军看上。空军在2010年之后需要一种远程多用途战机,非常符合13的指标要求。空军对J11B不感兴趣的原因很简单:2010年前预算主要花在FC1和J10上,那以后13就快成功,显然其更具吸引力。换句话说空军对时间的要求不高,13是最佳选择。问题是13从一开始就考虑了舰载要求,如果海空军同时选用无疑可以省钱并加强联合作战能力。高层也希望海军等待13(其中有原因是成飞的公关更好)而不是背上剽窃的恶名发展11B。海军对此不以为然,因为海军将领迫切希望航母快速装备,而舰载机不能拖延进度。

双方僵持不下,两制造厂甚至爆发口水战,互相称对方的方案为鸡肋。直到2007年,高层才做出艰难抉择:同时发展两型战机,谁先成功就用谁,但前提是航母早于战机出世。另外不排除同时购买两型战机的可能性。这一决定显然很牵强,但关系复杂的高层确实无可奈何。直到今天最后的结局还是未知数:J11B进度很快,但13也将于09年试飞,两家厂子谁都不想失败。

再来说说14。国家国防经费虽然大增,还是无法支持数种战机的同时高速研制工作。结果两家联合,标准最高,被寄予希望最大的14号却成了内斗的牺牲品。其服役时间一推再推,由最初的2015推到2025左右,当然指标也有所提升。但现在国际环境风云变幻,科技发展日进千里,一切都是未知数。倒是中国传统的“跟踪型技术创新”起到了作用,工程师已经放弃了14的全内置武器设计,转向外置隐身武器/燃料舱发展,从而简化飞机设计,加快进度并降低费用。但不管怎样,14号的发展仍将荆棘遍地。


再度声明:本文纯属猜想。本文纯属猜想。

1998年,中国空军沉浸在自研三代机J10首飞的兴奋中。当时的国防部对该机进度十分满意,同时提出了开始研制下一代战机和未来航母舰载机的计划。次世代战机研发工作启动,代号“13”,目标是研制可与F22抗衡的先进战机。同时舰载机初步定为J10改型,目标是达到F18EF的水平。而13从一开始就同时发展舰载型,作为J10的后继机。

13的研制重担交给了成飞与沈飞共同承担,但实际是成飞一家独撑。由于情报判断的失误,新机的主要指标定为超级机动性,准备以机动性优势抵消对手隐身优势;同时要具备准隐身能力和先进航电,大航程和高可维护性。13以J10的气动布局为蓝本,定位双发重型战机。同时成飞承担了"J10K"的研制,目标是使其具备航母弹射能力。之后两型战机的研制有条不紊地进行。

直到2003年,两大研制工作遭遇了严重挑战。首先是13的主要对手-F22的性能大大超过预期,其机动性远超想象,整体作战能力更是13无法比拟的。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研制一款已经落后的战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空军不得不紧急更改指标。新的指标几乎达到F22的水平,以至于13的原型机根本无法通过修改设计来适应。最后高层决定,放弃13,改上新型号,即“14”,由两大企业联合研制,其中成飞牵头。

几乎同时J10开始进入IOC阶段,结果其表现令空军相当满意,却让海军大为失望。J10过于强调空战能力而牺牲了海军非常重视的航程和载弹量,同时舰载型由于重量增加,两项指标更无法达到要求;另外其攻击能力也明显偏弱,甚至不如老式的攻击机。海军希望为航母配备一款类似F18EF的大航程多用途战机,而不是单纯的舰队保卫者。事实上过小的作战半径和滞空时间让J10连舰队防空的任务都执行不好。最后海军毅然放弃了J10舰载方案。

这时沈飞的J11B方案得到了海军的注意,这种国产的Su27战机性能已经比原始版本大幅提高,同时价格并不是很昂贵。将其改为舰载型还有俄罗斯的Su33做为经验,其大航程和强大的攻击能力非常合海军的口味。沈飞也看出了其中机会,迅速提出了J11B的舰载方案并与海军接触,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定下了协议。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沈飞高兴没多久就挨了当头一棒:2005年,成飞的13号机由于开发进度较快,虽然落选四代机但还是被空军看上。空军在2010年之后需要一种远程多用途战机,非常符合13的指标要求。空军对J11B不感兴趣的原因很简单:2010年前预算主要花在FC1和J10上,那以后13就快成功,显然其更具吸引力。换句话说空军对时间的要求不高,13是最佳选择。问题是13从一开始就考虑了舰载要求,如果海空军同时选用无疑可以省钱并加强联合作战能力。高层也希望海军等待13(其中有原因是成飞的公关更好)而不是背上剽窃的恶名发展11B。海军对此不以为然,因为海军将领迫切希望航母快速装备,而舰载机不能拖延进度。

双方僵持不下,两制造厂甚至爆发口水战,互相称对方的方案为鸡肋。直到2007年,高层才做出艰难抉择:同时发展两型战机,谁先成功就用谁,但前提是航母早于战机出世。另外不排除同时购买两型战机的可能性。这一决定显然很牵强,但关系复杂的高层确实无可奈何。直到今天最后的结局还是未知数:J11B进度很快,但13也将于09年试飞,两家厂子谁都不想失败。

再来说说14。国家国防经费虽然大增,还是无法支持数种战机的同时高速研制工作。结果两家联合,标准最高,被寄予希望最大的14号却成了内斗的牺牲品。其服役时间一推再推,由最初的2015推到2025左右,当然指标也有所提升。但现在国际环境风云变幻,科技发展日进千里,一切都是未知数。倒是中国传统的“跟踪型技术创新”起到了作用,工程师已经放弃了14的全内置武器设计,转向外置隐身武器/燃料舱发展,从而简化飞机设计,加快进度并降低费用。但不管怎样,14号的发展仍将荆棘遍地。


再度声明:本文纯属猜想。
LZ真有闲心,货真价实的瞎猜也能写这么一大堆。
经费呢?演员来了不能只发盒饭吧
楼主快进起点VIP吧,我把月票留给你!;P ;P
俺是进来找那个什么什么好多2的,支持楼主创作,只要是自己写的......
哈哈,娱乐一把,无须当真,蒙对了算我的!
原帖由 flamedragon 于 2007-4-23 13:17 发表
俺是进来找那个什么什么好多2的,支持楼主创作,只要是自己写的......

兄弟 这段时间咋了 怎么没见你发表呢
原帖由 三连黄牛 于 2007-4-23 13:44 发表

兄弟 这段时间咋了 怎么没见你发表呢

兄台,现在靠茶叶蛋套不到料了,愁......
想必《垂直打击》也是阁下的大作吧:D :D
LZ果然是老大啊,说出来的话都和PUPU一个味道咧,顶楼主!楼主文成武德,一统江湖,千秋万代!!!!满赛!满赛!漫漫赛!!!!!
小声问一下,“满赛“是什么意思?
就当被忽悠了一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