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美弗大枪击案发人深思 将影响美国内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0:29:53
]]
  中新网弗吉尼亚4月17日电(记者 邱江波)校园枪击案是否对在美就读的学子造成负面影响?这是眼下在此间的亚裔人士最关注的问题,记者在今天采访中听到了不同的看法。

  弗吉尼亚州州长凯恩今天在此间对媒体说,尽管发生了韩籍留学生枪杀三十二人的悲剧,他认为,枪案仅仅是个别案件,不会引发对亚裔学生的歧视,弗吉尼亚州立理工大学会继续对外籍学生开放。
  弗吉尼亚州州长凯恩视在今天下午参加完万人追思会之后和媒体见面的,会间美国《侨报》记者向凯因州长提问道:许多亚裔学生因为此事已经离开校园,您是否担心此事会引发新的种族歧视或者冲突?凯因说:我希望那样的事情不会发生,我知道这是人们的愿望,即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仍然欢迎所有学生。我知道昨天事情发生后,不少学生就参与后续善后处理活动,为别的学生提供咨询,对媒体表态,说他们的想法,表明亚裔学生在这里发挥着重要作用。我知道至少有一个人是亚裔,而且是学校的员工也被杀了。所以这是一个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的事故,大家都感到悲伤,我不认为这会成为实施种族歧视和对立的借口。
  然而,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商学院攻读MBA的台湾留学生谢广仁对记者说,怎么不会有影响?昨天因为校园传闻说枪手是华裔,我们大家都很紧张。尽管今天公布了枪手的真实身份不是华裔,但作为亚裔人士的一分子,我们也在精神上也会受到影响,我们担心就像在我们眼中西方人的模样差不多,西方人看待我们也会很相像。我们已经对同学和朋友做了警示,这段时间,应该小心自己的言行。
  韩国朝鲜日报驻华盛顿记者洪先生在回答作为同行的本网记者提问是说,这件事情真是糟糕透了!也许会造成美国人心目中对韩裔甚至整个亚裔人士的消极看法。
  昨晚在陪同记者案发现场的时候,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中国学生联谊会的赵先生向记者介绍道,目前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就学来自中国的学者和学生在该校从事研究或就学的华裔学子大约有一千名,韩裔学子人数目前已经超过中国留学生。这是亚裔学子在该大学的最主要部分。也坦陈道,昨天电视上反覆播放警察将一个冲进警戒区的华裔的校报记者按在地上的镜头,可能是造成昨天多数人误以为枪手是华裔的主要原因。另外,据称,这名韩裔学生去年曾持韩国护照经中国上海飞往美国入境的,再加之名字的拼音很象中国人,导致了中国留学生在昨晚度过了一个十分难过的夜晚。
  尽管弗吉尼亚州长声明由于凶手是亚裔人士,在他自己的观点看来,不会因为这个极个别的案例影响亚裔学生在美的形象。但弗吉尼亚在美国是一个比较安宁和保守的地方,地方民众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到底会再多大程度上影响,目前尚不得而知。
回国得了!赖在美国也未必就能得到比国内发展更好的机会!
这使国内的评论吧
看来美国的问题也不比我们好到哪里去
大刀,这几条评论甚好!你可以把类似的消息归集做成专辑。
美国校园枪击案让中国留学生生存状况再引人关注  
2007年04月18日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


  留学生涯压力重重很残酷

  美国历史上最恶性的校园枪击案震惊世界,此案的凶手一度被误传是中国留学生。传闻虽被澄清,但中国留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再次引起人们关注。

  压力1:孤寂  

  用吃喝玩乐应对感情真空

  严默在加拿大UBC大学读研究生两年多了,说起留学的最大感受,他用了两个字形容:孤寂!

  他说,平常的日子,除了上课学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大学教育很独立,选不同的课,碰到不同的同学。上完课又匆匆走了。大家很陌生,也很少有沟通。能有的熟人,就是住在一起的那几个中国同学。此外的,基本上是真空世界。于是,闷极的时候,大家一起吃吃喝喝,拼命往肚子里灌啤酒。

  更多的留学生,身边没有深交的同国籍朋友,加上周围是个陌生的语言环境,难打进别人的圈子,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边缘感。久而久之,难以排遣的寂寞让他们变得很孤僻。

  “留学生出国,就是出来闯世界的,不懂得闯的人,或者乱闯的人,就容易出事。”严默说,在这样孤寂的环境中,留学生的生活状态发生分化。寂寞能使人沉淀、使人清醒,但也会使人消沉、堕落。

  于是,一些人大量时间玩游戏,有的人甚至赌博、吸毒。“还有一种现象很常见,就是同居!将这作为一种排遣孤独的方式。”还有些人,空寂中寻求刺激,利用高科技犯罪。对策家庭视频给予心理安慰

  孤寂的环境中,最需要亲友的关心。处理得好的人,单调的生活成了学习的最佳环境。

  记者采访中,陈莘的例子就很典型。陈莘在英国牛津大学读书,出国前,父母装上了电脑网络,买来摄像头,还有麦克风,专用来给女儿MSN视频聊天用。陈莘和父母每天都可以谈心聊天,一家三口其乐融融。陈莘说,在心理上,她感觉和家人天天在一起。

  压力2:学业

  宽进严出高淘汰让人崩溃

  赢华对留学生涯中学业的沉重感受很深。外国学校宽进严出,进去相对容易,能否顺利毕业,得看你的本事了。

  在加拿大,许多学校都有30%以上的淘汰率,还有的学科甚至高达40%,成绩不及格,也就失去了毕业的机会。这给许多背负着亲人朋友深切期望、远涉重洋来到海外求学的学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很多人无法承受这种压力,就酿成了一些悲剧。

  前年,上海留学生颜秉炎在加拿大留学时失踪。颜秉炎成绩跟不上,有几门课不及格。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就选择了逃避。从此和家人失去了联络……

  去年,南京留学生张震宇在莫斯科大学跳楼自杀。学业的压力加上家庭的变故,他感觉无力负重。于是,他从7层高的宿舍楼上跳下去,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同样,在英国,陈莘也看到两位中国留学生难以承受学习的压力,跳楼自杀。分析金钱无法解答留学难题

  太多的残酷教训,不得不让人反思,盲目的出洋留学,究竟有多大必要!尤其是近年较多的“小留学生”,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就送出国门,目的是为接受“优质”的教育,但往往事与愿违、前景堪忧。他们出去之前,有没有做好准备,吃苦的准备,接受压力的准备。一些家长光准备了钱,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给子女们准备多些吃苦和经受折腾的耐力。盲目地往外送、一送了之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压力3:语言

  国内学的英语出国用不上

  语言的障碍,也给很多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这一点,陈莘就有很深的感受。她在国内读书时,过英语六级很轻松,她认为走出国门应该不成问题。但是没想到,刚上飞机,就感受到语言的障碍了。

  “在香港登机,从安检到海关再到上飞机都说英语,一下子觉得整个世界变了!”她说,从那时起,她时常感觉到,自己流利的英语竟不好用。在伦敦希思罗机场,要买前往牛津的巴士车票时,简直懵了。卖票的阿姨说的一口英语,竟然完全不懂!幸好当时在机场拉到一个女孩帮忙翻译,才买了票。

  原来,英国各地有不同的口音,那个卖票的阿姨地方口音很重,初次听很难听懂。而我们在国内学的大多是美国发音,但在英国的普通生活中,常见的却是五花八门的口音。分析不同国家英语有差异

  要想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留学生,需要融入当地文化,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这又给只学了标准英语的留学生带来了困难。有很多来留学之前十分优秀的学生,来之后发现很有游离感,心理压力很大。

  压力4:文化

  中国乖学生被认为没出息

  彭丹凝是一个适应能力非常强的广州女孩,她在英国洛丁汉大学读博士时,感受到了很多东西文化冲突的力量。

  她对文化的差异很敏感,到英国后,很快适应了这种环境,融入到当地的圈子中去,不同国家同学的聚会,都会邀请她。也因此成了很多难以适应这种冲突的中国留学生诉苦和求助的对象。

  有一个台湾籍留学生,几乎是哭着来找彭丹凝。她是台北大学的高材生,在台湾时已是个出色的律师。但没想到的是,来到英国后,她的成绩常常不及格。极大的心理落差,让她非常痛苦。

  彭丹凝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是,在中国,老师一般强调权威的结论;但在英国,老师则强调论证过程。英国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文化差异,很多中国学生得不到英国老师的器重。在英国老师眼中,按老师的话办事的学生是没出息的,没有培养价值!对策出国前进行系统培训

  如果留学生出国之前,能有系统的培训,告诉他们到国外可能遇到的情况,让他们有所准备,那他们将可能少走许多弯路!然而记者从留学生管理部门了解到,目前还没有这样的程序,也没有这样的中介机构做这些事。

  压力5:歧视

  被人欺负还要遭学校劝退

  记者采访中,还有不少留学生提到,在海外他们有被歧视的经历。这些成为了他们心中难言的伤痛。

  一些留学生反映,在英国,就有一些地区有种族主义者,对中国和越南等国家留学生很不友好。有一年,刚一开学的一个学期,就有11个中国留学生被打伤。有过亲身经历的留学生反映,那些人在路上不经意用中文向你说话,你若回答,确定你的国籍,就会欺负你。

  这些时候,他们不敢报警,一是人在异乡怕被报复,同时还担心学校会让你退学———学校通常不管这些事,且怕你被种族主义分子打成重伤甚至出人命,为了不承担责任,宁愿先让你退学。

  许多有过这种经历的留学生晚上不敢单独出门,在心里留下永远的痛。

  压力6:工作

  留学生找工作两头不讨好

  留学生人数增多,学位含金量下滑,这使大部分留学生都要回国就业。而国内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改变,不再迷信一纸洋文凭。国内国外,同等对待。留学生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

  目前还在英国读书的小陈,心情就很焦虑。她以专业第四名、留学生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本想留下来工作,但之后的大半年她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能边投简历,边打零工补贴生活。这时,家人不断打电话催促,更让她倍感压力。她的精神开始变得紧张兮兮,总是觉得欠家里太多,总是莫名其妙担心爸妈出事,担心自己出事。一次,她和室友正聊天,有电话打来没接到,她坚持认为家里出事了,竟然大哭起来,令室友手足无措。对策放低身段回归平常心

  专家指出,现实的压力面前,留学生们需要的是良好的心态:出去前客观看待,出去后从容面对,不急功近利,不患得患失。社会也应该积极引导,去除光环,也减少压力,回归它应有的本位!(夏杨)
暴力背后的人文追寻  
2007年04月18日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是个美国典型的大学城,开放而祥和,远离都市喧哗,却以高科技和知识前沿的地位与全球密切相连。然而,4月16日上午,一个23岁的韩国裔学生在校园里上演了一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事件,在长达3小时的时间内,枪杀32人,伤20余人。美国大学城的血腥和暴力又一次震撼了全世界。

  美国校园是暴力频仍的场地。近10年内有20余起枪杀暴力事件发生,杀手多半是学生,包括十几岁的少年。1999年4月20日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郊外哥伦比恩中学发生恶性枪击事件,两名青年男子持枪在图书馆、咖啡馆等处向学生开枪扫射,并投掷炸弹,打死12名学生和1名教师,打伤23人,凶手随后自杀。如今在弗州发生的屠杀与此刚好相距八年。1991年爱荷华大学的物理博士、中国留学生卢刚为跟导师和其他中国同学的利益冲突,接连在校园杀死4人后自杀。卢刚被目击者称为冷血杀手。16年后弗州的亚裔学生又是一个冷血杀手,较之卢刚更加丧心病狂。

  美国校园怎么了?美国社会怎么了?亚裔青年和中国留学生也似乎难逃暴力怪圈,他们中间冒出的个别杀手,时时冲破亚裔平时安分守己、埋头读书的刻板印象。1991年卢刚事件时,许多人纷纷发表意见。爱荷华大学著名的华裔作家聂华苓谴责卢刚是中国“文革”暴力的产儿。而卢刚的一位同是中国留学生的好友却不同意,说卢刚“彻底美国化了”,个性孤僻,自命不凡,崇拜自我,崇拜枪支,生活在天体物理的黑洞理论世界和好莱坞枪战片世界。弗州的这个杀手,其动机和背景尚在调查中。但就其所作所为,各种揣测、评论、指责,在血腥和残暴面前,已属多余。

  但人们不得不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校园暴力作出思考。

  暴力有没有边界?校园是边界吗?美国拥有让全世界羡慕的顶尖教育体制,美国的校园都是无边界、开放的校园,大部分跟弗州理工的校园相似,高贵而安谧,孕育着知识和智慧,聚集着世界一流人才,也拥有着当今世界最多的财富———是生产CEO和董事长的摇篮。但美国的校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暴力枪杀事件的主战场。美国校园是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开放无边界的象征。然而暴力和恐怖为什么却与之如影随形?没有边界的全球化跟无边界的暴力有何内在联系?

  美国政府有关方面立即否认这次枪杀案跟“恐怖袭击”有关。谴责美国枪支管理随意松散、好莱坞暴力文化影响的老调重弹,立即出现在《纽约时报》这样的主流媒体第一时间的报道中。但什么是恐怖袭击,什么是校园枪杀?要用跟基地组织是否有关来划界吗?

  暴力是仇恨和疯狂的表现。无论是宗教的、族群的还是个人的仇恨和疯狂,是个人行为还是有组织的“大规模杀伤武器”战争或对平民的杀戮(如今天的伊拉克),如果探究施暴者(个人或群体)的内心世界,会发现他们跟外部世界的边界是模糊的。文化、信仰、种族等等的边界,公共场所和媒介(如校园和传媒)与私人空间的边界也是模糊的。在人们高歌全球化时代的市场和知识无边界的今天,暴力也越来越无边界。难道我们不需要再去反复思考道德边界、伦理边界、人文边界的界限吗?(刘康)
弗吉尼亚校园枪杀案凶手花571美元购枪 手续合法  
2007年04月18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伦敦4月18日电 据英国《苏格兰人报》今天报道,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杀案凶手韩国籍学生赵承辉在五周前走进一家枪店,用信用卡上的570美元购买了一只格洛克19手枪和50发子弹。他提供了三种身份认证文件,通过了州警方的额外安全检查。整个购枪过程只持续了二十多分钟。



  警方在他的尸体身边找到了这把手枪和另一把手枪。他在开枪自杀之前用这两只手枪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杀了32人。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起校园枪杀案。

  奥阿诺克枪店老板麦克尔证实,他的枪店三月份将格洛克手枪卖给赵承辉。麦克尔称:“这是一个很平常的交易。他是一个看上去很不错的大学男孩。如果我们觉得交易存在疑点,我们不会卖枪给他。发现他作案用的手枪来自我的店是一个可怕的经历。我对他一无所知,我只是向他出售了一只枪。他有驾驶证、支票本、绿卡。所有的东西都是合法的,他通过了所有检查。”

  58岁的麦克尔称,由于赵承辉是外国人,他需要出示三种身份文件而不是通常所需的两种文件。他说:“我们还打电话给州警方,他们查看了联邦调查局的计算机。他是用学生签证进入美国的。”

  麦克尔称,学生们只要达到购枪的最低年龄就可以在他的枪店买枪。弗吉尼亚购买手枪的最低年龄是18岁。23岁的赵承辉是合法的美国永久居留居民。除非法院裁定他犯有重罪,否则他有权购买手枪。

  当局还发现赵承辉有一只沃尔特点22口径手枪。由于他在很短的时间里打死打伤了这么多师生,一些人怀疑他使用了那种可装33发子弹的弹夹。根据1994年的联邦攻击性武器禁令,弹夹的容弹量被限于十发子弹,但这一禁令于2004年到期。防止枪只暴力的布兰迪运动的律师维斯称:“我们在所有的这些校园枪击案中看到的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凶手很容易就可以搞到高杀伤力的武器。这样的行为不可能由棒球棒和匕首完成。”(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