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行首次聯合軍演:中國對東盟的柔性外交取得回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6:21:41
亚洲时报

撰文 David Fullbrook   
2007/02/21, 週三

曼谷 --- 如果一切都照計劃進行的話,中國將在今年7月與東盟10個成員國,舉行首次聯合軍事演習。這強烈顯示出北京的經濟攻勢,已開始給中國帶來戰略好處。

北京是在上個月的東盟峰會上發出這個邀請的。聯合演習的內容將包括維和訓練、地區災難管理和重建。據報,東盟仍在掂量這個邀請,但許多安全分析家都相信,東盟準備接受邀請。要是邀請被接受的可能性低,北京也就不會做出這種姿態了。

北京的友好姿態,標誌著中國在戰略上的重大轉變。也就是說,為了促進自己的地區利益,北京開始轉向有限的多邊主義,而不是它在歷來在地區安全問題上一貫採取的單邊主義。從理論上講,與這些鄰國發展軍事關係,有助於確保中國南部邊疆的安全,並使中國能夠騰出更多的資源,在全球投射權力和影響力。

中國正在實施一個看似兩步走的戰略:先是加強經濟和投資聯繫,現在則是提供有限的軍事援助。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開局,特別是通過與東盟各國軍隊發展有力的紐帶和個人聯繫,來與美國爭奪對它們的影響力。

中國的戰略姿態,顯然讓美國不安。華盛頓本周宣佈,將與泰國舉行年度“金眼鏡蛇”聯合軍事演習。這類演習在東南亞一直是規模最大的,中國的觀察員以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軍隊,過去也一直獲邀參加。

但去年9月泰國發生軍事政變後,美泰聯合軍事演習受到質疑,因為美國法律禁止華盛頓向那些通過非民主方式攫取權力的政府,提供類型的軍事援助。在泰國發生政變後不久,北京就向泰國提供4900萬美元用於軍事援助和訓練,目的顯然是填補美國在泰國留下的軍事真空。

北京此舉有重大意義,因為中國傳統上一直回避與東南亞國家,發展有可能被解讀為聯盟的正式軍事關係。東盟也同樣堅決拒絕參與正式的安全條約和集體防務機制。東盟1967年成立之初是持親西方立場的,部分目的是為了遏制共產主義在區內蔓延,而當時中共則致力於通過顛覆手段,在該地區擴展共產主義。早在 1950年代初,該地區國家就嚴重依賴美國,來制衡蘇聯和中國的影響力。

北京應該是在1990年代末,才開始支持軍事多邊主義。“上海合作組織”的建立,就預示著這種轉變。這是中俄兩國與中亞國家建立的一個鬆散組織,通過共同訓練和巡邏,以打擊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離主義。此後,中國在中亞的貿易和投資急劇上升,並由此獲得了更大的影響力,去抵制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意圖── 過去幾年裏,美國已在烏茲別克獲得了幾個軍事基地,而且還正在使用吉爾吉斯靠近中國邊界的一個基地。

戰略通道

如果在外交上可行的話,中國無疑也想在東南亞領導一個類似的安全組織。這裏是中國日益擴大的海上貿易的通道,中國與印度、中東、非洲和歐洲快速發展的貿易,都要經過這條繁忙、擁擠的海上要道。

而且東南亞正迅速成為中國工業原料和能源的重要供應者。東南亞總體上對中國保持貿易順差。中國最早在明年,就會取代美國成為東盟的最大貿易夥伴,而且一旦 2010年中國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協定生效,這一地位將會得到鞏固。與此同時,尚無跡象顯示,美國會向東盟提出反制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

不過,面對民族主義、領土爭端和歷史積怨,東盟成員國長期爭吵不休,常使它們之間的和諧假相不攻自破。因此,中國過去一直無法提出一項倡議,能為所有東盟成員所普遍接受──特別是在軍事問題上。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仍然毋庸置疑,再加上東盟傳統上對多邊安全協議疑慮重重,因此中國在過去10年裏,一直不得不小心謹慎行事。

為了增強互信,中國如今積極參與東盟的各種對話,包括東盟地區論壇(美國、日本和印度也是該論壇的對話夥伴)。東盟地區論壇長期以來,只是討論相關地區安全的建立互信問題,而不制定有約束力的衝突預防、衝突解決或裁軍條約。

2003年東盟對中國的好感有所增加,這主要是因為北京當時同意一項行為守則,以緩解東盟成員國與中國就南沙群島領土爭端所造成的緊張關係。爭議所涉的各方,最近都重申支持這一套行為守則,使這種緊張局勢在近年來得以緩解。此外,中國還在迅速向該地區遭受2004年海嘯襲擊的國家,提供了6000萬美元的援助。

儘管與美國(和日本)的救援行動和金融援助相比,中國的援助微不足道,但北京的這一慷慨姿態,已顯示了中國的外交轉變。這一轉變始於1997-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當時中國向該地區國家提供了10億美元金融援助,而美國對該地區國家的投機方法則廣受批評。

中國上個月在聯合國安理會,亦非常罕見地使用了否決權,封殺了美國提出的一項譴責緬甸人權記錄的決議,而這再次顯示了中國對東盟的支援。這項決議一旦通過,已經接納緬甸為成員國的東盟,將在國際舞台上大丟面子。

面對中國對東盟的柔性外交,美國目前尚無相應的制衡方法,因此與該地區某些國家的關係有所惡化。美國當前政府的“反恐”外交壓倒一切,傷害了它與該地區一些國家的關係,而且據報還導致了它與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回教國家關係尷尬。

這兩個國家最近以侵犯主權為由,拒絕讓美國海軍艦船在麻六甲海峽協助打擊海盜。中國有75%的進口燃料,都要通過麻六甲海峽。

中國從不向東盟提出過分的要求,嚴格遵守東盟的“互不干涉內政”原則。同時,北京也不失時機地利用近來取得的外交優勢和經濟影響力,消除雙方長期存在的不信任感,並確立新的戰略,以取代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從東盟的熱烈反應來看,中國的計劃正在如願進行。亚洲时报

撰文 David Fullbrook   
2007/02/21, 週三

曼谷 --- 如果一切都照計劃進行的話,中國將在今年7月與東盟10個成員國,舉行首次聯合軍事演習。這強烈顯示出北京的經濟攻勢,已開始給中國帶來戰略好處。

北京是在上個月的東盟峰會上發出這個邀請的。聯合演習的內容將包括維和訓練、地區災難管理和重建。據報,東盟仍在掂量這個邀請,但許多安全分析家都相信,東盟準備接受邀請。要是邀請被接受的可能性低,北京也就不會做出這種姿態了。

北京的友好姿態,標誌著中國在戰略上的重大轉變。也就是說,為了促進自己的地區利益,北京開始轉向有限的多邊主義,而不是它在歷來在地區安全問題上一貫採取的單邊主義。從理論上講,與這些鄰國發展軍事關係,有助於確保中國南部邊疆的安全,並使中國能夠騰出更多的資源,在全球投射權力和影響力。

中國正在實施一個看似兩步走的戰略:先是加強經濟和投資聯繫,現在則是提供有限的軍事援助。這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開局,特別是通過與東盟各國軍隊發展有力的紐帶和個人聯繫,來與美國爭奪對它們的影響力。

中國的戰略姿態,顯然讓美國不安。華盛頓本周宣佈,將與泰國舉行年度“金眼鏡蛇”聯合軍事演習。這類演習在東南亞一直是規模最大的,中國的觀察員以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軍隊,過去也一直獲邀參加。

但去年9月泰國發生軍事政變後,美泰聯合軍事演習受到質疑,因為美國法律禁止華盛頓向那些通過非民主方式攫取權力的政府,提供類型的軍事援助。在泰國發生政變後不久,北京就向泰國提供4900萬美元用於軍事援助和訓練,目的顯然是填補美國在泰國留下的軍事真空。

北京此舉有重大意義,因為中國傳統上一直回避與東南亞國家,發展有可能被解讀為聯盟的正式軍事關係。東盟也同樣堅決拒絕參與正式的安全條約和集體防務機制。東盟1967年成立之初是持親西方立場的,部分目的是為了遏制共產主義在區內蔓延,而當時中共則致力於通過顛覆手段,在該地區擴展共產主義。早在 1950年代初,該地區國家就嚴重依賴美國,來制衡蘇聯和中國的影響力。

北京應該是在1990年代末,才開始支持軍事多邊主義。“上海合作組織”的建立,就預示著這種轉變。這是中俄兩國與中亞國家建立的一個鬆散組織,通過共同訓練和巡邏,以打擊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離主義。此後,中國在中亞的貿易和投資急劇上升,並由此獲得了更大的影響力,去抵制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意圖── 過去幾年裏,美國已在烏茲別克獲得了幾個軍事基地,而且還正在使用吉爾吉斯靠近中國邊界的一個基地。

戰略通道

如果在外交上可行的話,中國無疑也想在東南亞領導一個類似的安全組織。這裏是中國日益擴大的海上貿易的通道,中國與印度、中東、非洲和歐洲快速發展的貿易,都要經過這條繁忙、擁擠的海上要道。

而且東南亞正迅速成為中國工業原料和能源的重要供應者。東南亞總體上對中國保持貿易順差。中國最早在明年,就會取代美國成為東盟的最大貿易夥伴,而且一旦 2010年中國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協定生效,這一地位將會得到鞏固。與此同時,尚無跡象顯示,美國會向東盟提出反制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

不過,面對民族主義、領土爭端和歷史積怨,東盟成員國長期爭吵不休,常使它們之間的和諧假相不攻自破。因此,中國過去一直無法提出一項倡議,能為所有東盟成員所普遍接受──特別是在軍事問題上。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仍然毋庸置疑,再加上東盟傳統上對多邊安全協議疑慮重重,因此中國在過去10年裏,一直不得不小心謹慎行事。

為了增強互信,中國如今積極參與東盟的各種對話,包括東盟地區論壇(美國、日本和印度也是該論壇的對話夥伴)。東盟地區論壇長期以來,只是討論相關地區安全的建立互信問題,而不制定有約束力的衝突預防、衝突解決或裁軍條約。

2003年東盟對中國的好感有所增加,這主要是因為北京當時同意一項行為守則,以緩解東盟成員國與中國就南沙群島領土爭端所造成的緊張關係。爭議所涉的各方,最近都重申支持這一套行為守則,使這種緊張局勢在近年來得以緩解。此外,中國還在迅速向該地區遭受2004年海嘯襲擊的國家,提供了6000萬美元的援助。

儘管與美國(和日本)的救援行動和金融援助相比,中國的援助微不足道,但北京的這一慷慨姿態,已顯示了中國的外交轉變。這一轉變始於1997-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當時中國向該地區國家提供了10億美元金融援助,而美國對該地區國家的投機方法則廣受批評。

中國上個月在聯合國安理會,亦非常罕見地使用了否決權,封殺了美國提出的一項譴責緬甸人權記錄的決議,而這再次顯示了中國對東盟的支援。這項決議一旦通過,已經接納緬甸為成員國的東盟,將在國際舞台上大丟面子。

面對中國對東盟的柔性外交,美國目前尚無相應的制衡方法,因此與該地區某些國家的關係有所惡化。美國當前政府的“反恐”外交壓倒一切,傷害了它與該地區一些國家的關係,而且據報還導致了它與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回教國家關係尷尬。

這兩個國家最近以侵犯主權為由,拒絕讓美國海軍艦船在麻六甲海峽協助打擊海盜。中國有75%的進口燃料,都要通過麻六甲海峽。

中國從不向東盟提出過分的要求,嚴格遵守東盟的“互不干涉內政”原則。同時,北京也不失時機地利用近來取得的外交優勢和經濟影響力,消除雙方長期存在的不信任感,並確立新的戰略,以取代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從東盟的熱烈反應來看,中國的計劃正在如願進行。
经济有的时候比军事要管用的多,中国人打太极,那可不是美国人学的了的.
中国还远没有取得美帝纳粹在东南亚的那种不对称优势。
其实我一直觉得,911是美国盛极转衰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