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与大国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47:00
http://www.zaobao.com/yl/tx070221_501.html

● 马玲(北京)

  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推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后,不仅中国民间沸腾,中共中央也颇感振奋。主管宣传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去年底指示,准备再拍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崛起》。

  《大国崛起》的引人注目,让许多人好奇其出台的背景,到底是CCTV的媒体行为,还是中央主导的国家行为?如果只听该片总编导、CCTV经济频道副总监任学安的叙述,似乎是个人创意带动的电视台行为。

  任学安曾说:“2003年11月底的一个清晨,我在上班途中听到收音机里播报了一条新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九大国,五百年,在北京噪杂拥堵的三环路上,突然之间听到来自遥远浩瀚的历史的声音,一个念头让我激动不已。”

制作电视片是政治任务

  “2004年春节后,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正式立项。7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教授们按照我们的要求,完成了对九国崛起历史的整理;9月,电视节目内容大纲完成;年底,电视脚本的初稿基本成型。至此,我们完成了对电视片主体内容和主题的确认。”

  但是,请注意“立项”二字,此行为意味着《大国崛起》立项后已上升到国家领导人认可的层面。笔者对这种立项有过经验。香港回归之前的1995年,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沧桑》开始制作。《香港沧桑》的运作程序与《大国崛起》如出一辙:总编导周振天拿出创意,中央电视台立项上报,经历广电总局、中宣部、中央办公厅,最后报到江泽民办公室,当时江泽民激动之余,把原名为《香港百年》的电视片更名为《香港沧桑》。因此可以确认,《大国崛起》是经过现任总书记胡锦涛亲自同意而拍摄的。

  由此可见,诸如此类的重头电视纪录片,拍摄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CCTV申报后被中央认可,另一种就是中央直接指示。

  从《大国崛起》的制作到《中国崛起》的制作,不难看出,中国要借鉴崛起过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大国的经验与教训。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其《大外交》一书中说过,历史虽然不能为我们提供即学即用的操作手段,但是了解迄今为止的国家和世界秩序的兴衰,是现代政治领袖面临挑战时唯一可资借鉴的经验。

  如今,面临崛起挑战的中国政治领袖胡锦涛,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带领中国向崛起为一个真正大国的方向挺进。


  《大国崛起》实为一部政论片,它注重的是历史带给现实的思考,其所具有的思想性和启示性,令人们不得不想起上世纪80年代CCTV播出的电视纪录片《河觞》,虽然《大国崛起》的批判性逊于《河觞》。
  近二十年前,轰动一时的《河觞》热播时,胡锦涛正在贵州省担任省委书记。那时,贵州省委掌管的机关报《贵州日报》曾发表过30多名各行各业青年代表对《河觞》的评论。

  有些评论可谓相当尖锐,诸如:“《河觞》提出了一个政治结构与社会结构长期处于周期循环状态的问题,与黄河周期性的冷暖形成对照,所有讲黄河的地方都针对我国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结构,那就是:如果中国的政治社会结构不更新不变革,那么中国的现代工业文明将永远不会到来。”

  “中国几千年的社会机制是扼杀人才,民族最优秀知识分子总是死于这种机制。我国解放以来的政治体制,是一个高度统一集中的模式,各级政府部门人浮于事,机构重叠,腐败现象就是这种模式的附生物。”“中国文化传统中,有关决策性的问题,是‘内食者谋之’,老百姓不感兴趣。比如选人民代表,选民的利益要求与选举本身相当遥远。”

  胡锦涛当年作为贵州的“一把手”,能够容忍如此这般的言论公开宣扬,至少说明了他当时对《河觞》观点的欣赏与认同。这些年来,《河觞》在中国人心中一直是个剪不断的历史心结,对胡锦涛而言又何尝不是。拥有“黄色文明”的中国,怎样向拥有“蓝色文明”的国家借鉴,目前又被主政的胡锦涛赋于新内容而提出。

军事举动令人瞩目

  三年前,胡锦涛刚刚出任总书记一周年之际,就以宏大的抱负感,倡导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此举动并非只是为了一般性地了解五百年来西方国家的强国史,显然是试图寻求一种可资借鉴的历史逻辑,以备中国崛起之用。

  稳重的胡锦涛,属“谋定而后动”之人。最近中国出现的一些端倪,似可看出胡氏政府谋定后的某种动向。胡锦涛在2006年底会见海军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时,对海军将领们发出号召,中国是“海洋大国”,要建设强大的海军力量。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就此做出的首度公开宣示。

  海外舆论极其敏感,相当重视胡锦涛的这一表态,认为中国雄心勃勃建设强大海军的目的,是在成为政治大国、经济大国之后,意欲向军事大国进发。路透社报道称,美国对此表示忧虑,担心这会打破亚洲的均衡,对台湾问题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俄罗斯和美国近期频报中国要打造航空母舰或已有航空母舰。俄罗斯报道说,中国计划在2010年前建造第一艘航母,2016年建造至少三艘航母。与此同时,美方公布的新一轮军事卫星图片中,一艘位于渤海的中国战舰上可明显看到宽敞的飞行甲板及数架舰载机。美军方发言人称,这绝不是中国民间购买的退役航母,其意乃是中国自己建造。

  此外,前不久海军前司令张定发上将因病去世,胡锦涛亲往八宝山出席其葬礼,外电指出,中国如此高规格对待海军将领的去世极其罕见,中国高层要藉此表示对海军的特别重视。(事实上,四年前空军前司令刘顺饶因癌去世时,当时的军委主席江泽民也曾赴八宝山亲自出席葬礼。)再者,中国日前公布的第五份国防白皮书,西方分析人士对中国军费的增长也一如既往地解读出:中国要强兵。另外,1月下旬中国试射“卫星杀手”的导弹,也让世界为之一惊,认为中国的这种能力也在显示着大国的崛起。

  胡锦涛不是个穷兵黩武之人,他深知西方世界对“中国威胁论”的警觉。然而,中国只因西方世界对中国的防范戒备就不崛起了吗?中国只因外国人对龙的威猛凶狠没有好感就要改变中国的龙图腾吗?

  中国不可避免要崛起,不能以他国的意志为转移而不崛起,这是中国的国策。当然中国的崛起不是侵略型的,不是掠夺型的,不能重蹈过去大国崛起的武力征服和暴力对决覆辙。中国要“和平崛起”,要在国际间倡导“和谐世界”。虽然这两年中国为回避“和平崛起”一词给予他国留下强权印象而改提“和平发展”,但崛起的目标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增强。(二之一)

·作者是专栏作家,著有《胡锦涛传》、《温家宝传》http://www.zaobao.com/yl/tx070221_501.html

● 马玲(北京)

  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推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后,不仅中国民间沸腾,中共中央也颇感振奋。主管宣传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去年底指示,准备再拍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崛起》。

  《大国崛起》的引人注目,让许多人好奇其出台的背景,到底是CCTV的媒体行为,还是中央主导的国家行为?如果只听该片总编导、CCTV经济频道副总监任学安的叙述,似乎是个人创意带动的电视台行为。

  任学安曾说:“2003年11月底的一个清晨,我在上班途中听到收音机里播报了一条新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九大国,五百年,在北京噪杂拥堵的三环路上,突然之间听到来自遥远浩瀚的历史的声音,一个念头让我激动不已。”

制作电视片是政治任务

  “2004年春节后,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正式立项。7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教授们按照我们的要求,完成了对九国崛起历史的整理;9月,电视节目内容大纲完成;年底,电视脚本的初稿基本成型。至此,我们完成了对电视片主体内容和主题的确认。”

  但是,请注意“立项”二字,此行为意味着《大国崛起》立项后已上升到国家领导人认可的层面。笔者对这种立项有过经验。香港回归之前的1995年,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沧桑》开始制作。《香港沧桑》的运作程序与《大国崛起》如出一辙:总编导周振天拿出创意,中央电视台立项上报,经历广电总局、中宣部、中央办公厅,最后报到江泽民办公室,当时江泽民激动之余,把原名为《香港百年》的电视片更名为《香港沧桑》。因此可以确认,《大国崛起》是经过现任总书记胡锦涛亲自同意而拍摄的。

  由此可见,诸如此类的重头电视纪录片,拍摄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CCTV申报后被中央认可,另一种就是中央直接指示。

  从《大国崛起》的制作到《中国崛起》的制作,不难看出,中国要借鉴崛起过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大国的经验与教训。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其《大外交》一书中说过,历史虽然不能为我们提供即学即用的操作手段,但是了解迄今为止的国家和世界秩序的兴衰,是现代政治领袖面临挑战时唯一可资借鉴的经验。

  如今,面临崛起挑战的中国政治领袖胡锦涛,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带领中国向崛起为一个真正大国的方向挺进。


  《大国崛起》实为一部政论片,它注重的是历史带给现实的思考,其所具有的思想性和启示性,令人们不得不想起上世纪80年代CCTV播出的电视纪录片《河觞》,虽然《大国崛起》的批判性逊于《河觞》。
  近二十年前,轰动一时的《河觞》热播时,胡锦涛正在贵州省担任省委书记。那时,贵州省委掌管的机关报《贵州日报》曾发表过30多名各行各业青年代表对《河觞》的评论。

  有些评论可谓相当尖锐,诸如:“《河觞》提出了一个政治结构与社会结构长期处于周期循环状态的问题,与黄河周期性的冷暖形成对照,所有讲黄河的地方都针对我国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结构,那就是:如果中国的政治社会结构不更新不变革,那么中国的现代工业文明将永远不会到来。”

  “中国几千年的社会机制是扼杀人才,民族最优秀知识分子总是死于这种机制。我国解放以来的政治体制,是一个高度统一集中的模式,各级政府部门人浮于事,机构重叠,腐败现象就是这种模式的附生物。”“中国文化传统中,有关决策性的问题,是‘内食者谋之’,老百姓不感兴趣。比如选人民代表,选民的利益要求与选举本身相当遥远。”

  胡锦涛当年作为贵州的“一把手”,能够容忍如此这般的言论公开宣扬,至少说明了他当时对《河觞》观点的欣赏与认同。这些年来,《河觞》在中国人心中一直是个剪不断的历史心结,对胡锦涛而言又何尝不是。拥有“黄色文明”的中国,怎样向拥有“蓝色文明”的国家借鉴,目前又被主政的胡锦涛赋于新内容而提出。

军事举动令人瞩目

  三年前,胡锦涛刚刚出任总书记一周年之际,就以宏大的抱负感,倡导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历史”。此举动并非只是为了一般性地了解五百年来西方国家的强国史,显然是试图寻求一种可资借鉴的历史逻辑,以备中国崛起之用。

  稳重的胡锦涛,属“谋定而后动”之人。最近中国出现的一些端倪,似可看出胡氏政府谋定后的某种动向。胡锦涛在2006年底会见海军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时,对海军将领们发出号召,中国是“海洋大国”,要建设强大的海军力量。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就此做出的首度公开宣示。

  海外舆论极其敏感,相当重视胡锦涛的这一表态,认为中国雄心勃勃建设强大海军的目的,是在成为政治大国、经济大国之后,意欲向军事大国进发。路透社报道称,美国对此表示忧虑,担心这会打破亚洲的均衡,对台湾问题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俄罗斯和美国近期频报中国要打造航空母舰或已有航空母舰。俄罗斯报道说,中国计划在2010年前建造第一艘航母,2016年建造至少三艘航母。与此同时,美方公布的新一轮军事卫星图片中,一艘位于渤海的中国战舰上可明显看到宽敞的飞行甲板及数架舰载机。美军方发言人称,这绝不是中国民间购买的退役航母,其意乃是中国自己建造。

  此外,前不久海军前司令张定发上将因病去世,胡锦涛亲往八宝山出席其葬礼,外电指出,中国如此高规格对待海军将领的去世极其罕见,中国高层要藉此表示对海军的特别重视。(事实上,四年前空军前司令刘顺饶因癌去世时,当时的军委主席江泽民也曾赴八宝山亲自出席葬礼。)再者,中国日前公布的第五份国防白皮书,西方分析人士对中国军费的增长也一如既往地解读出:中国要强兵。另外,1月下旬中国试射“卫星杀手”的导弹,也让世界为之一惊,认为中国的这种能力也在显示着大国的崛起。

  胡锦涛不是个穷兵黩武之人,他深知西方世界对“中国威胁论”的警觉。然而,中国只因西方世界对中国的防范戒备就不崛起了吗?中国只因外国人对龙的威猛凶狠没有好感就要改变中国的龙图腾吗?

  中国不可避免要崛起,不能以他国的意志为转移而不崛起,这是中国的国策。当然中国的崛起不是侵略型的,不是掠夺型的,不能重蹈过去大国崛起的武力征服和暴力对决覆辙。中国要“和平崛起”,要在国际间倡导“和谐世界”。虽然这两年中国为回避“和平崛起”一词给予他国留下强权印象而改提“和平发展”,但崛起的目标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增强。(二之一)

·作者是专栏作家,著有《胡锦涛传》、《温家宝传》
文章很有参考价值,收藏,顶.

另外:《胡锦涛传》、《温家宝传》哪里可以看得到?
原来看过台湾出版的,现在不在手里。
总的感觉就是小胡名声真不错,无论是民运还是什么功,都不敢骂。说好像89年时全国各地领导都大表态,偏偏丫的找个下乡视察的借口避风头了
原帖由 Giada 于 2007-2-21 11:58 发表
原来看过台湾出版的,现在不在手里。
总的感觉就是小胡名声真不错,无论是民运还是什么功,都不敢骂。说好像89年时全国各地领导都大表态,偏偏丫的找个下乡视察的借口避风头了

大过年的,不要找骂!!!
原帖由 Giada 于 2007-2-21 11:58 发表
原来看过台湾出版的,现在不在手里。
总的感觉就是小胡名声真不错,无论是民运还是什么功,都不敢骂。说好像89年时全国各地领导都大表态,偏偏丫的找个下乡视察的借口避风头了



你搞错了吧;P
:L 有人想看,转述下也得挨骂哦。 书上确实是这么写的啊,海外关于小胡的还是挺多的,基本都是赞扬声大,仿佛有所期待
西方对胡哥的评价一般来说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