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1:59:54
一葡萄牙        

    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伊比利亚半岛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1140年葡萄牙脱离西班牙统治, 公元1143年独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牙,在光复领土的战争中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承认,这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葡萄牙如今的版图成型于1249年的王阿方索三世统治时期。 而迪尼斯一世推广使用葡萄牙语以取代西班牙语,在公元1290年创立第一所大学,公元1297年签订奥卡尼塞许条约确立国界,成为十四世纪欧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强大的王权使葡萄牙人有了民族归属感,但王国只有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被称作“死亡绿海”的大西洋。
         大探险时期艾维兹王朝国王裘奥一世在位时,成就了葡萄牙前所未见的兴盛景象,也为日后的版图扩张与经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增强国力,还与英国签订温瑟条约建立永久的同盟关系。

         1406年一本尘封了一千两百多年书籍的出版,引发了一场地理观念的革命,这就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学指南》。
         根据葡萄牙编年史的记载,15世纪时在恩里克王子的主持下,曾经建立过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国立航海学校,曾经有过为航海而建的天文台和图书馆。作为国家计划,这使得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是一个两百年来有规划有系统组织的任务和策略。
     通过二十多年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原来神秘莫测、令人望而生畏的大西洋逐渐显露出一些规律。葡萄牙人终于向南出发了。在海权时代的黄金时期,在裘奥的儿子导航者亨利王子的领军下,葡萄牙成为海洋技术及探险的世界领导者。
         
         
         葡萄牙冒险家的足迹从摩洛哥、马德拉群岛直至无人居住的亚速群岛,并为了奴隶及财富进军非洲大陆。
         公元1443年,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从罗卡角出发的葡萄牙航海家穿越了西非海岸的博哈多尔角。在此之前,这里是已知世界的尽头。
         到1460年,被葡萄牙绘在地图上的非洲西海岸已经达到了4000公里。
         公元1487年,葡萄牙航海事业的继承者若昂二世国王,派迪亚士率三艘帆船继续沿大西洋南下。次年意外发现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若昂二世将这改为“好望角”。现在商路即将打通,意味着财富的香料贸易很快就要掌握在葡萄牙的手中了。世界就此改变,不仅开启前往东方的大门,也打开了葡萄牙香料贸易的入口。
         公元1498年,由瓦思库·达·加玛率领第一只远征舰队前往印度,在东非及印度尼西亚打下殖民地。
         两年后,佩卓·奥维瑞许·卡布奥拿下巴西,建立广大的葡萄牙帝国。


         
         葡萄牙在和西班牙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这正是葡萄牙孜孜以求的目的,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艰难探索,恩里克王子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欧洲航海家几十年知识和勇气的积累开始转化为耀眼的财富。

         
         公元1580年艾维兹王朝失势,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以一半葡萄牙皇室血统,使得伊比利半岛的统治权又回到一个国家手中。

         在哈普斯堡王朝及布拉刚萨王朝的统治中,葡萄牙被拖进好几次战争中,最惨的是公元1588年西葡无敌舰队惨败给英国,葡萄牙帝国也就此逐渐消失。一葡萄牙        

    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伊比利亚半岛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1140年葡萄牙脱离西班牙统治, 公元1143年独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牙,在光复领土的战争中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承认,这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葡萄牙如今的版图成型于1249年的王阿方索三世统治时期。 而迪尼斯一世推广使用葡萄牙语以取代西班牙语,在公元1290年创立第一所大学,公元1297年签订奥卡尼塞许条约确立国界,成为十四世纪欧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强大的王权使葡萄牙人有了民族归属感,但王国只有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被称作“死亡绿海”的大西洋。
         大探险时期艾维兹王朝国王裘奥一世在位时,成就了葡萄牙前所未见的兴盛景象,也为日后的版图扩张与经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增强国力,还与英国签订温瑟条约建立永久的同盟关系。

         1406年一本尘封了一千两百多年书籍的出版,引发了一场地理观念的革命,这就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学指南》。
         根据葡萄牙编年史的记载,15世纪时在恩里克王子的主持下,曾经建立过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国立航海学校,曾经有过为航海而建的天文台和图书馆。作为国家计划,这使得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是一个两百年来有规划有系统组织的任务和策略。
     通过二十多年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原来神秘莫测、令人望而生畏的大西洋逐渐显露出一些规律。葡萄牙人终于向南出发了。在海权时代的黄金时期,在裘奥的儿子导航者亨利王子的领军下,葡萄牙成为海洋技术及探险的世界领导者。
         
         
         葡萄牙冒险家的足迹从摩洛哥、马德拉群岛直至无人居住的亚速群岛,并为了奴隶及财富进军非洲大陆。
         公元1443年,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从罗卡角出发的葡萄牙航海家穿越了西非海岸的博哈多尔角。在此之前,这里是已知世界的尽头。
         到1460年,被葡萄牙绘在地图上的非洲西海岸已经达到了4000公里。
         公元1487年,葡萄牙航海事业的继承者若昂二世国王,派迪亚士率三艘帆船继续沿大西洋南下。次年意外发现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若昂二世将这改为“好望角”。现在商路即将打通,意味着财富的香料贸易很快就要掌握在葡萄牙的手中了。世界就此改变,不仅开启前往东方的大门,也打开了葡萄牙香料贸易的入口。
         公元1498年,由瓦思库·达·加玛率领第一只远征舰队前往印度,在东非及印度尼西亚打下殖民地。
         两年后,佩卓·奥维瑞许·卡布奥拿下巴西,建立广大的葡萄牙帝国。


         
         葡萄牙在和西班牙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这正是葡萄牙孜孜以求的目的,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艰难探索,恩里克王子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欧洲航海家几十年知识和勇气的积累开始转化为耀眼的财富。

         
         公元1580年艾维兹王朝失势,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以一半葡萄牙皇室血统,使得伊比利半岛的统治权又回到一个国家手中。

         在哈普斯堡王朝及布拉刚萨王朝的统治中,葡萄牙被拖进好几次战争中,最惨的是公元1588年西葡无敌舰队惨败给英国,葡萄牙帝国也就此逐渐消失。
不一定非要照抄。:L :Q
二西班牙



-- 1490年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率领十万大军包围了格拉纳达,于1492年取得“光复运动”对摩尔人的胜利。持续了八个世纪的战争宣告结束,女王与她的丈夫费尔南德国王一起进入阿尔汉布拉宫,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国家。
   就在西班牙统一刚完成时,历史给西班牙送来了一个机遇。在进入格拉纳达的队伍中,有一位等待女王召见的热那亚人,他就是克里斯托夫·哥伦布。
  
       航海知识丰富的葡萄牙专家们认为,向西航行到达东方的实际距离,将远远超过哥伦布的预测。但正是葡萄牙专家这个正确的判断,使葡萄牙王国丧失了一次历史的机遇。葡萄牙依靠海权的迅速崛起让整个欧洲嫉妒,但财力物力和人才的缺乏使所有的国王贵族商人们望而却步。伊莎贝尔女王用23年的时间缔造了西班牙,还要成为西班牙远洋探险的总赞助人。
   双方签订协议,国家意志同航海家愿望最终结合了。哥伦布被任命为发现地的统帅,可以获得发现地所得一切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税;对于以后驶往这一属地的船只,哥伦布可以收取其利润的八分之一。
   哥伦布带着海军大元帅的任命状,对女王资助的三艘帆船下了出航的命令。   
  
       1492年10月12日,英雄就在这一刻诞生了,哥伦布和他的船员看到的陆地,就是今天位于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从那一天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因为哥伦布误判,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民拥有了一个同他们毫不相干的名字印地安人。这一年,就在这人类最早制作的地球仪上,属于美洲大陆的这个位置还是一片大海。
   西班牙人成功的消息震动了整个欧洲。这一天10月12日,后来被定为西班牙的国庆日。
  
   
      未知世界才刚刚浮出海平面,竞争就已经摆在两个毗邻的航海大国面前。西班牙的殖民活动是在哥伦布同年发现新大陆后才开始的,1493年占领的爱斯班诺尔(海地),是西班牙第一块殖民地。
      西班牙与葡萄牙亚非殖民有方向区别,是自东往西,重点在美洲地区。西班牙王室支持了自东往西殖民探险的哥伦布、麦哲伦远航活动,殖民重点在美洲。空间上的差异,是西葡两国争夺殖民霸权斗争的结果。
      葡萄牙的海上霸权受到了西班牙的挑战,在教皇的调停下两国在1494年6月签订了《托德西里雅斯条约》,议定以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一里格约合6公里)处,自北极至南极划一条线,即所谓教皇子午线,线东属葡萄牙势力范围,线西属西班牙势力范围。但这条“子午线”忽视了地球是圆的,世界上任何地方既处于线东,也处于线西。
   
      1519年9月,又一个被葡萄牙冷落的航海家麦哲伦,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于1521年9月在宏伟的教堂里,18位环绕地球幸存者为在这次史诗般的伟大航行中死去的勇士祈祷,其中包括在菲律宾被杀的船长麦哲伦。这时现在展现在西欧人眼前的已不是一个半球的四分之一,而是整个地球。
      麦哲伦船队环航全球后,葡西两国在太平洋又发生了争执。为此于1529年签订《萨拉戈萨条约》,规定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处划一条线,线西和线东分别属于葡萄牙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根据上述两条分界线地球已一分为二,西班牙几乎独霸美洲而葡萄牙则独霸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巴西。这两个条约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葡西两国殖民活动的理论依据。这个条约在西方文明中产生的意义在于确立了大国瓜分殖民地的先例,这一趋势在后来的柏林条约中达到了顶峰,欧洲各国坐在一起将全世界已知未知的地方全都加以分配,形成了当今世界格局的雏形。我们可以说西方世界开始全球扩张始于这个条约。
  制图员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仍然满足不了人们对修订版地图的需求,航海家开辟的新航线成为了欧洲控制世界的铁链。
  
     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
  菲利普二世统治期间,西班牙的版图到达了整个世界。
  在欧洲,西班牙统治着近一半的天主教世界;
      在亚洲,它征服了菲律宾;
      而除巴西以外的美洲都归西班牙所有。
      葡萄牙的殖民地遍布非洲、巴西、以及环大西洋、印度洋航线的岛屿。
   

      在强大的王权和狂热的宗教信仰的支撑下,伊比利亚半岛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但是像潮水一样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为宗教信仰、为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的工商业。势力强大的王公贵族不愿意看到工商业的发展导致新兴势力的崛起,国内的工业极度萎缩,而货币又急剧贬值。
  罗卡角的太阳缓缓落下,这是欧洲大陆的最后一抹阳光。到16世纪下半叶,曾经拥有难以计数的金银和无比强大的国家机器的伊比利亚半岛,在世界性的演出中开始谢幕。
   
      1588年西葡的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西班牙开始衰落-------
不过看完楼主主贴,也可以看我转这篇文章<不可简化的崛起故事>,见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hlight=%E1%C8%C6%F0
荷兰   


-- 荷兰的国名是「低地」的意思,这是个面积只有四万多平方公里,而且境内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平面的国家。人口也只有百多万。然而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为荷兰提供了成就商业帝国的历史性机遇,也就成为了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1581年7月26日,来自荷兰各起义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郑重宣布:废除西班牙国王对荷兰各省的统治权。
      1588年,七个省份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这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家。很多历史学家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
     
      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就像他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一样,如今他们又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组织,率先进入了资本主义以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 。
      荷兰人同时还创造了一种新的资本流转体制,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
      当大量的金银货币以空前的速度循环流通时,荷兰的经济血脉开始变得拥堵起来。荷兰解决问题的探索直接进入了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这就是建立银行。
      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1609年,是一个城市银行财政银行和兑换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所有一定数量的支付款都要经过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对于荷兰的经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出现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信用, 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即荷兰银行可以合法地贷款给自己国家的敌人。

      历史学家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荷兰的市民是现代商品经济制度的创造者,他们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地统一成一个相互贯通的金融和商业体系,由此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

     
      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
  在东亚,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垄断着日本的对外贸易;
  在东南亚,他们把印度尼西亚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他们建立的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城,构成了今天雅加达的雏形;
  在非洲,他们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
  在大洋洲,他们用荷兰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  
      在南美洲,他们占领了巴西;
  在北美洲,哈得逊河河口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纽约。     
      1648年的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成为继西班牙之后的第一强国。
      

      1656年荷兰使团到达北京,入主中原八年的大清朝廷接待了他们。荷兰人遇到了那时所有外交使团都会遇到的麻烦,就是在觐见皇帝时必须接受苛刻的天朝规矩,但是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因为荷兰人的重大利益就是通商和赚钱。
            

      1688年9月,一支庞大的舰队从阿姆斯特丹港拔锚起航,这些船上载着荷兰的最高执政官威廉三世和两万名荷兰士兵。威廉三世此行是受英国议会的邀请,前去保护英国国民的“宗教自由和财产”。
  历史的安排竟是这样的巧合。17世纪末期,荷兰发展的速度慢了下来,逐渐失去了左右世界的霸权。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威廉三世离开荷兰到英国,都成为了世界中心舞台的一次极有象征意义的转移
大英帝国(上)


---在欧亚大陆的西部终端跨过道海峡有个岛国,国名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通常称作“英国”。其面积仅有24万平方公里现今也只有6000万人口,但在世界历史上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英国是最先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起就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这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的国家,在19世纪末其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统治着世界上三亿多的人口。

         
         1558年英王伊丽莎白一世继位,四处都是西班牙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是一个即将来临的时代信号。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抢先机改思想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女王利用岛国优势,鼓励私掠船海盗去扩大英国海洋贸易,开拓殖民地。16世纪的英国航海者多从南部普利茅斯港启航。
         1580年,普利茅斯人弗兰西斯·德雷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亲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船队不仅掠夺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而且还袭击西班牙在欧洲的港口。德雷克给投资者带来了4700倍的利润,资助者之一的女王分到的红利相当于政府一年的支出,女王授德雷克海盗予骑士称号。
  
          新竞争者损害了最大帝国西班牙的利益。1588年夏天决定欧洲乃至世界格局的“英西大海战”爆发了,西班牙无敌舰队被由商船海盗组成的英国小型舰队打败了,一个新的海上强国初露峥嵘。     
         
          女王宽容不仅成就了莎士比亚的艺术高度,也体现在处理国家事务时格守着《大宪章》里的法定条款。1603年女王去世了终生未婚,留下一个国力日盛的英国。
  
          影响英国历史的国王查理一世登基了,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在1642年爆发了“英国革命”。1649年1月,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查理一世被处死。这事件使欧洲所有宫廷都被震惊了,英国革命超越了那个时代的政治观念。 正是这样的抗争,英国走出了中世纪走进了现代世界。
  
          克伦威尔去世1685年在经过政权轮替后,詹姆士二世继承王位试图让英国重新回到查理一世统治时代。这次英国人没有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1688年英国人采取了“光荣革命”方式来结束王权的专制。邀请荷兰新教君主威廉来帮助反抗詹姆士二世的统治。威廉和平入侵了英格兰没有发生战争。议会在整个事件演变过程中经过讨论,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
      这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根本性改变了在英国存在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的本质,就是依法治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标志着个人统治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
     “光荣革命”创造了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
  
         从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大海战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一方面调整内部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查理一世的鲜血还在流淌着,英国却能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迫使荷兰接受了《航海法》。从此荷兰船只退出了茫茫海域。在打败了西班牙葡萄牙后,英国人将荷兰也赶下了海上霸主的位置。
  

         轮到英国人来制定海洋竞争和大国竞争的规则了。在建立帝国的道路上,英国已显示出不可阻挡的强劲力量:连续的征战中,英国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它的商业触角已经伸向全世界。
   英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思想很容易传播,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这一成就的国家。  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将傲视全球------
大英帝国(下)     



--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1686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1763年通过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将法国和西班牙搬开,英国才成为世界大国了。
        
  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使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手工工场为支撑的生产能力变得捉襟见肘,整个英国都被动员了起来。市场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新的发明一个接着一个,英国开始接近“工业革命”的起跑线。
    
      专利最早产生于16世纪,自18世纪以来专利申请才普遍起来,变得重要了。而250年前,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使所有人都陷入了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中。一个新兴阶层表现得最为虔诚,这个阶层当时被叫做工厂主今天被称为企业家。   
  
      17世纪中期,近代科学在巨人的推动下产生。在科学巨人当中排在最中心位置的就是艾萨克·牛顿。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在资产阶级统治的不到一百年间,所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牛顿就被选为最高学术团体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知识阶层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牛顿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王公贵族政府大臣文人学士一起向这位科学巨人告别。整个社会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着由衷的敬意,这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的态度。
  
        1765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后来人们把解决了工业化核心问题的瓦特蒸当蒸汽时代和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业已领先的英国继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进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国。
  
        变革并不仅停留在技术,一种能提高效率的新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了。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的各个行业相继实行了工厂化。整个英国仿佛形成了一个被源源不断的力量推动着高速运转的链条。  
   
        1776年,《国富论》问世,作者是亚当·斯密一个经济学家。最著名的观点就是:看不见的手。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个体间的自然交易将会创造出高效的资源分配模式,并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收入。国富论》提出的控制经济生活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经济学家讲的市场供求规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亚当·斯密的理论开始对这些国家的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形成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钥匙,瓦特用这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大门,亚当·斯密则是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1815年,英国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了拿破仑,拿破仑不愿承认法国人身上穿的军服,都是来自英帝国的棉纺织品。当战争结束后,英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产业大国。
  
        利用自身首屈一指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了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率先采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也就是用取消别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别国取消对英国产品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英国制造”从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
  
        这种经济的自由化是在英国早已取得了在工业领域绝对的领先地位后才得以实现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之后,我们才进入了自由贸易的时代。为了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英国用武力迫使一个又一个国家打开了大门,迅速扩张成为一个“太阳不落的帝国”。在这个帝国里,一个以英国为核心的商业贸易圈逐渐形成。居高临下的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扩张,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工业化的进程。
      
        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工业化进程,也改变了英国人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时间第一次被精确到以秒为单位,而火车和汽船则开始代替马车和帆船。1830年蒸汽机车开始在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铁路上奔跑;到1851年英国已经拥有22个铁路网络,铁路总长度约13000公里。


      没有工业革命,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是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称为“欧洲祖母”的维多利亚女王伴随英国走完了19世纪,让那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了力量,开启了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
  

      然而就在英帝国看似如日中天的时候,太阳已经在悄悄倾斜。庞大的殖民地在为英国提供发展资源的同时,也成为巨大包袱。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这包袱终于压弯了帝国的腰身。到1850年以后,人们发现要是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新增的殖民属地对帝国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他们只是增加了帝国需要管理保护的资源数量。到了20世纪40年代英国做出了选择,或者继续为其大国地位和海外殖民地花费金钱,或者将资金用于本国发展,英国选择了后者。最后大英帝国不可避免地土崩瓦解。
  

       也正是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赶上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由经济模式与生俱来的缺陷,在20世纪给英国也给世界带来惨痛而深刻的教训。
   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
法兰西




---法兰西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三百多年前凭借路易十四的强大王权称霸一时;两百多年前依靠拿破仑的军功横扫欧洲;在19世纪拥有的海外殖民地仅次于英国。这里曾经孕育出影响近代世界的启蒙运动,曾经进行过各种社会理想的实践,无论世界格局如何变幻,总能够在大国舞台上发出的声音。

   
   1661年,法王路易十四临朝亲政,第一个措施就是废除首相,一切国家事务的决定权都集中在国王手中,政府中一共只有六名由他本人亲自选定的大臣们每周开会讨论国家大事。为了争夺欧洲的霸权,路易十四在亲政的54年间打了31年的仗,旷日持久的战火逐渐掏空了国库。当时法国社会被分为三个等级,贵族教士和平民。特权阶层和第三等级的矛盾显而易见。在路易十四时代,因战争而不断增加的税收,则让这一矛盾愈演愈烈,君主专制的弊端日渐凸显。
 
   1774年路易十六继位,法国社会的矛盾被激化了,同时战争仍在继续。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尝试着对特权阶层征税结果却引来强烈不满,这使得国王成为全体国民的对立者。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1789年5月路易十六被迫召开已经中断了175年的三级会议。但是三个等级代表的愿望都落空了,愤怒的代表们组建了国民议会提出制定宪法的要求。路易十六却强令解散国民议会,同时调动大批军队开赴巴黎,国王与民众之间最后一次协商的机会丧失了。
  
   这时期的法国在建筑绘画戏剧舞蹈等方面将古典主义艺术发展到了高峰,显示出极大的文化影响力。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社会在欧洲占优势,法国为欧洲各种事业在思想上发挥了榜样的作用。当时的专制政体和文化艺术发展之间是比较协调的,人们的思想活跃希望改变那个旧世界。伏尔泰和卢梭是创立了法国大革命的基础,通过阐明革命的意愿是高于传统的国王和宗教的意愿,从而给了人民革命的权利。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7月14日,巴黎市民进攻巴士底监狱,监狱里只关押着7个人,市民们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个人。因为巴士底狱被认为是专制王权的象征,摧毁它是推翻专制统治最具有象征意味的行动。法国的最高权力很快就从国王手中转移到国民议会那里,国民议会宣布:废除一切封建特权。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且始终如此;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最民主平等的思想,恰恰孕育在欧洲王权最专制的地方法兰西。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了,路易十六被处死。
      
         面对革命,法国国民激情澎湃并失控了。害怕革命蔓延的欧洲各君主国组成了反法同盟,对法国开战。战争使革命走向了极端。1793年春天巴黎成了座革命气息恐怖气氛交织的城市,凡涉嫌叛变共和国的人都上了断头台。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这位皇帝是民众选举产生的,拿破仑代表了征服欧洲的希望。
         拿破仑颁布《民法典》宣誓效忠法律的行动,让已经饱受启蒙思想熏陶的法国人看到了延续理想的希望。 后人把这部沉淀了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的民法典称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将其带到了自己征服的每一片国土上。
     1811年,随着连续四次反法同盟的灰飞烟灭,整个欧洲都快要变成法国的了。拿破仑把法国带到了自路易十四之后的又一个辉煌的顶峰。拿破仑时代,伴随帝国扩张的是法国大革命思想在全欧洲的传播。这些国家被拿破仑征服以后,他直接或间接地在这些国家确立了新的原则,即法国革命的原则平等的原则并摧毁封建制度。拿破仑把有史以来最大的荣耀带给了法国。

     从俄国冰冻的荒原开始,最后经由滑铁卢的惨败,最终拿破仑在一个孤岛上终结了短暂的辉煌。
     拿破仑以军事力量和民族压迫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念,让法国从称霸欧洲的顶峰重重地跌落下来,留给法国一个虚幻的荣光和再次来临的动荡。1789年之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
     在反复的革命和复辟过程中形成的共和派与君主派,在双方的相互妥协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诞生了,也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1870年到1913年,法国的工业生产几乎翻了一番。
  
         八十多年的动荡,使法国在与欧美大国的竞争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再次影响了它的发展。当纳粹德国占领了整个法国时,法兰西彻底失去了往日的荣耀。
  
     在法兰西面临亡国之际,历史选择了组织抵抗运动“自由法国”的戴高乐。1944年象征胜利的法国凯旋门,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凯旋。
     为了自由而战的法兰西民族不仅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为战后法国的复兴铺就了道路。使法国恢复了像中国那样的大国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戴高乐时代法国的经济全面复苏,建立一套独立的工业体系,走出的一条独特的大国之路。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向世界发出了不可忽视的声音。国家发展的独立自主,国与国之间互相尊重、和平共处,是自由和平等的原则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途径。直到今天法国依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成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
     懂得尊重思想的,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才能拥有前行的力量。自由平等博爱,这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正是在这一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法国以卓尔不群的气质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德意志



--欧洲中部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分裂和战乱的集体记忆,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

 
  1648年,在进行了争夺霸权的“三十年战争”之后,欧洲各国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德意志的分裂局面。这片土地分裂为314个大大小小的邦国,虽然还共有“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名称,但邦国各自为政,中央权力几乎不存在。
  当拿破仑军队在1806年入侵时,这个帝国中两个最大的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遭遇惨败,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轰然解体。
  1814年,拿破仑被反法同盟击败,在英国俄国主导下由38个邦国组成的“德意志邦联”成立了,但各邦依然拥有着独立的主权。因为欧洲列强们始终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在欧洲的中部崛起。
  
  征服者拿破仑虽然加重了这片土地的屈辱,但拿破仑却用武力扫荡了这几百年的封建秩序,广泛传播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和平等的原则。德意志人在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引导下,开始寻求建立一个统一与自由的国家。
  李斯特超前的认为德国统一不能靠革命来实现,而应该通过和平的方法来实现,应该先实现德国经济上的联盟。从经济统一走向政治统一,这既是一个经济学家的独到眼光,更是一个大胆的设想。 
  1834年1月1日,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了,它的主导者是普鲁士。建立关税同盟是生产力发展要求,使商品资本劳动力得以自由流通,从而有利于统一的民族市场的建成。各个邦国已经陆续加入关税同盟,以普鲁士为中心的铁路网逐渐成为连通这片土地的强劲有力的动脉。到19世纪中期,关税同盟地区工业总产量已是欧洲第三,仅次于英国和法国。德意志经济统一的目标已经实现,政治统一的道路上也曙光初现。
  
      1848年,德意志的多个邦国爆发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的革命。革命的失败,造成后果是德国统一没能实现;专制制度依然保留着。   
   
  1862年9月30日,普鲁士首相的俾斯麦发表了强硬的讲演:“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以及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而是不可避免地将通过一场严重斗争,一场只有通过铁与血才能解决的斗争来达到目的”,从此俾斯麦被世人称为“铁血宰相”。
  普鲁士采取独裁的统治方式,议会多次被解散,国王成为普鲁士军队最高统帅。1866年,普鲁士取得巨大胜利,奥地利从此脱离德意志邦联。四年后,普法战争爆发,法国皇帝兵败被俘。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法国的王宫里宣告了自己的诞生。
  
      德国统一后在人口总量国民生产总值、钢铁产量煤产量以及铁路线里程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法国,在欧洲仅次于称霸了一个世纪之久的英国。

      德意志从绝境中发展成强国,采取了种种的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高度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作为国家振兴的基础。元帅毛奇就曾经说过,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在普鲁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必须的义务,国家必须为公民提供教育机会,免费教育从19世纪中期就已开始。在普及全民教育同时,普鲁士建立起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拥有国家保障和充分自由,成就了德意志的科学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电气时代的一批重要发明在德国诞生,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德国经济出现跨越式的发展,煤炭和钢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在科学和教育的基石之上,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向,用国家的力量建立起全世界最早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些举措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英国开创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由此给一些后发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一个始终令欧洲担心的德意志,已经开始散发出令人不安的气息,担心正在成为现实。
  
  威廉二世执政后,德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容克地主和垄断资产阶级融为一体,先进工业和先进技术与军国主义结合起来,发展成为具有侵略性的帝国。
  皇帝威廉二世即位后所发的第一个圣谕就是《致我的军队》,普鲁士传统中固有的的军国主义,再次召了回来,德国开始了争霸世界的征程。
  1913年,当德国全面超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时,德意志战车启动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德国成为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战后德国被一分二,历史仿佛回到了起点,而如何对待过去,是这个曾经失去理性的民族必须面对的考验。
  接受了历史上沉重的一面,帮助德国人大大地减轻了民族复兴的困难。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二战后联邦德国开始陆续向遭受德国法西斯迫害的受害者及其遗属支付巨额赔款,教育部门则将法西斯暴行列为历史教科书的中心内容。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德国回到了欧洲的怀抱,也回到了世界舞台。
  
      
      1990年10月3日,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又一次见证了国家命运: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
  德国再次统一了凭借的不再是铁与血,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这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重创的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在这一漫长的寻找中,不仅已成为德意志民族的集体记忆,而且也为已经崛起和正在崛起的大国,书写了一段不可忘记的历史。
日本      



     在一个世纪前,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却将这生存危机作为自己的历史机遇,并最终成为东方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如今这个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历史巨变常在一些不起眼地方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记,横须贺位于东京湾入口,日本近代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理率领四艘全副武装的战舰,闯入了横须贺港;此时的日本,已经维持了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只有在长崎,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富的国家,中国与荷兰被允许往来通商。而前在鸦片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大清帝国的遭遇,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因此日本很实际的是以欢迎的态度接受了佩理的要求。
  美国迫使日本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此后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都开始在这个岛国上争夺各自的利益。开港之后的日本迅速成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国内经济萧条。
  
      1867年,涩泽荣一作为日本代表团的成员到了法国,参加巴黎万国博览会,而后到了比利时。待涩泽荣一带着全新的思想回到日本,此时的国家刚刚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
  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回到了国家的权力中心。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推翻了幕府,扶持刚刚登基的明治天皇,建立起合法的新政府。明治颁布了《五条誓文》,这是开启变法图强的总纲领,日本进入了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时代。
  
      1871年,日本政府使节团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人数几乎是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在近两年里,考察了欧美12 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日本的最高领导阶层访问欧美的代表团,最后用的是始惊、次醉、终狂三个词来概括。始惊就是他们到了欧美,看到了西方发达的文物制度以后,那种吃惊的程度;次醉就是陶醉在西方这种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终狂就是下决心发疯似地学习西方一系列的文物制度,要使日本跟西方一样。
  他们不仅认同了俾斯麦的强权政治说,同时也醉心于德国的发展模式,那就是由国家来主导工业发展。
  
      回国后主导日本工业化进程的,正是岩仓使节团的副团长大久保利通。 
  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帝国大学国立大学的许多学科和诸多领域,短时间内全部实行了西化。这里积极的一面是效率很高,为了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切从零开始完全实行西化。
  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据估算当时明治政府财政支出的五分之一,都投入到了兴办企业当中。在开办国营工厂的同时,大久保利通还大力扶持民间企业。就是说最初由政府实施,然后卖给逐渐培育成熟的民营企业来继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三菱三井住友等公司都是相继从政府买下官营企业来发展的,很快三菱公司就独家垄断了日本到上海的航运业务。
      而涩泽荣一组织创办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制公司银行,企业组织活动逐渐向海运造船铁路纺织啤酒化学肥料矿山等产业部门全面展开。把中国儒家经典《论语》当作行动指南。号召日本人做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的企业家,提出了义利合一的经商理念。创办了500多家企业,被称为“日本的现代企业之父”,
  同千年前模仿唐朝长安建造起奈良一样,日本人又在东京的银座建起了西化一条街。  
    
      1878 年 ,掌握着政府权力的大久保利通在清水谷被刺杀。为了实现维新目标,大久保利通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推行改革,但政府在发展工业方面既缺乏经验又急欲求成,导致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代文明与本土传统的激烈冲突,与此同时改革带来的不公平使本已存在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伊藤博文上任后,一场大规模持久的自由民权运动正在日本社会各阶层展开。首先是以自由民权运动为中心,对政府提出了制定宪法的要求。正是由于自由民权运动的激化,使明治政府意识到必须制定宪法设立国会。  
  1889年,由伊藤博文起草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帝国宪法》在巩固明治维新成果的同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并拥有统帅军队以及对外宣战等一切大权。《帝国宪法》使得日本在政治上实行的是表面上的多党制实际上的天皇制,由此决定了日本在崛起初期对外扩张对内高压的军国主义走向。伊藤博文化解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宪法》颁布后经济快速发展,极端西化被遏制。
  日本像德国那样采用了一种有别于自由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历史学家们称之为“统制主义经济模式”,就是在保留资本主义基本性质的前提下,改变经济运行的方法,使国家成为主导力量,从而让工业化以超出常规的速度腾飞起来。
  
  19世纪末,福泽谕吉为日本指出脫亚入欧的便捷之路,选择与列强为伍的日本,加入到武力掠夺的行列。
  1904年, 日俄战争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7年, 七七卢沟桥事变
  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5年, 美军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天皇向国民宣布战败,在战列舰“密苏里”号签署投降书
  正如所有武力争霸的国家一样,侵略战争在给别国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了日本毁灭性的打击。从明治维新开始近八十年来积累的物质成果,在战火中几乎化为灰烬。占领国美国每天要向日本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每天要运来6000吨大米。
  日本战败后被炸为废墟,留下了百年发展的底子如科学技术人才等软实力,这是战后经济腾飞的一个基础。
  战后的日本还得到了《和平宪法》的护航。这部从1947年开始实施的新宪法规定:日本的主权属于国民,天皇只作为日本国的象征存在;日本永久放弃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苏联的第三大经济强国。而这一年,正是明治维新一百周年。日本百年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一个国家的崛起,对内给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
      2003年,小城横须贺港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就是那个叫佩理的美国将军。从这些笑脸上,人们很难想象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这个岛国走上了充斥着悲剧奇迹屈服的历史
俄罗斯(上)



在亚欧大陆北部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邦。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宫戴上了罗马皇帝王冠,成为俄国的第一个沙皇。东罗马帝国灭亡后俄国统治者开始以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继承了罗马皇帝“双头鹰”的徽章,象征着要注视整个世界。于是俄国沙皇们走上了领土扩张的道路,向东越过乌拉尔山侵入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在南方与波兰奥斯曼土耳其开战。到彼得一世登基的时候,俄国已经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的大帝国。
      但是除了广袤的国土,俄国在各方面远远落后于当时的西欧国家。当时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  

      1697年,沙皇彼得一世隐姓埋名到荷兰瑞典普鲁士奥地利英国等国家留学。
      1698年,俄国有军团造反,彼得一世赶回莫斯科以残酷的方式镇压了叛乱。暴乱平定之后,彼得一世发动了一场社会变革:废除了俄罗斯传统历法以使用欧洲通用的公元纪年;按照西欧语言改革俄罗斯文字;命令所有俄罗斯人剪掉长长的胡子;强制推行欧洲的礼仪服饰。
  
       1700年,彼得一世发动了对瑞典的战争,但是十万俄军却被八千瑞典士兵击溃了。
     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战败后的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陆军完全按照欧洲强国的模式重新编制和训练;海军开始组建;为了满足对装备和后勤物资的迫切需要,大量的工厂在乌拉尔山地区建立起来;军队需要合格的指挥官,彼得一世不仅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留学生,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
   1709年,俄罗斯军队再次与瑞典军队交锋并取得胜利,战争的结果急剧地改变了俄国在欧洲的地位。
   1713年,彼得一世放弃有八百多年历史的俄罗斯古老都城莫斯科,在涅瓦河口重建了一个崭新的首都圣彼得堡。
  
       用野蛮方式推动俄国文明进程的彼得一世的改革正在将俄罗斯人推向忍耐极限,强迫所有臣民毫无保留地奉献一切,俄罗斯已经没有了自由。
   1725年,彼得一世死后留下一个强大的但精神上失去平衡的俄罗斯帝国。而后俄国在37年间换了6位沙皇,其中无人有勇气和能力肩负起彼得一世开创的事业。帝国的首都重新迁回了莫斯科,彼得一世签署的法令大多数被废除了,俄国回到了彼得一世改革前的状态。
  

     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并宣称俄国将重新回到彼得一世开创的道路上,这位来自德意志的女皇,皈依东正教已经融入到了俄罗斯的传统之中。
  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俄国的时候,启蒙运动正在风行欧洲大陆。法国的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倡导的民主和法制观念,逐步深入到许多欧洲人的思想中。女皇在俄国开始普及教育,为了筹措教育经费并放弃了皇室基金这笔沙皇个人经费。斯莫尔尼宫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办的斯莫尔尼学院的校舍。斯莫尔尼学院是俄罗斯第一所女子学院。
  1775年,在每一个省会城市都建立了四年制的学校。而在各省的县城里面则建立了两年制的学校,在18世纪末,全国有两万多学生在这些学校里学习。
  176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始推行自己改革中最关键的一步,她要将欧洲的法制引入俄国。她花了两年时间亲笔起草了《法典起草指导书》,倡导平等自由博爱。叶卡捷琳娜二世试图采用和彼得大帝不同的方式来推进改革。
  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新《法典》仍然没有制定出来,因为俄罗斯统治者并不愿意给占人口大多数的农奴以法律地位。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和巩固,与俄国劳动力资源稀缺有关。为了维持统治,统治者只能用强迫的方式把农民像奴隶一样束缚在土地上。
  1768年12月,立法委员会宣布无限期休会,叶卡捷琳娜二世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措施失败了。女皇只给了贵族以自由,这在彼得时代,是被禁止和镇压的。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的34年时间里,俄罗斯帝国从土耳其手中夺得了通往黑海的入海口,三次瓜分波兰。
      18世纪80年代,叶卡捷琳娜宣布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阿留申群岛归属俄国版图。俄国成为地跨欧亚美三洲的超级大帝国,女皇本人则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二个被称为“大帝”的君主。
  
     
      1814年俄国击溃了拿破仑军队,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进入巴黎,被推举为欧洲神圣同盟的盟主,俄罗斯成为欧洲事务的仲裁者。
  然而由于农奴制带来的社会矛盾无法解决,依靠武力扩张来维持大国地位的辉煌,只能是短暂的。
  1856年俄国和英法两国间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罗斯从主宰欧洲的顶点迅速跌落下来。
  这两种制度的斗争,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农奴制度,尽管当时的俄国士兵非常勇敢地作战,但是,武器各方面,技术没法和船坚炮利的英法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官员,都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
      1860年,在俄罗斯施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农奴制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
  在俄国文化史思想史中间,有两大相互对立的倾向。亲西方派认为西欧文明应该是俄罗斯文明的样板;斯拉夫派认为彼得改革前的俄国是很好的。
  正是在争论的过程中,俄国涌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普列汉诺夫、托尔斯泰等一大批思想和文化巨匠。俄罗斯民族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来观察和思索外部的世界,并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向整个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
  1905年,俄国在与日本的战争中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终于迫使沙皇成立了国家杜马,同时还任命总理大臣来主持改革。 两年后沙皇就又解散了国家杜马,政府在社会的持续动荡中延续着最后的时光。在过去近两个世纪中曾经将国家带向强盛、但却始终无法触及君主专制制度本身的沙皇改革走到了尽头,俄罗斯的发展需要新的力量来推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皇俄国陷入战争泥潭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于是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俄罗斯(下)



      1917年11月7日,伴随着阿芙乐尔号的炮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从彼得大帝改革开始历经230多年的努力,俄罗斯民族终于第一次凭借国力占据了世界的制高点。作为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是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
  
    
  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布尔什维克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信心,然而建立新社会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1921年春,外部世界的封锁包围和军事压力,国内的粮食危机和政治叛乱,促使苏维埃政权采用新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巩固政权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苏维埃政权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并且首先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变余粮无偿征集为市场买卖。在商业领域,苏维埃政权宣布恢复国内自由贸易,重新建立银行系统。
  当时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俄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充满了恐惧, 在这样的敌视中,苏俄获得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之难是可想而知的。
  
      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列宁同意外国资本家回到俄国,来经营一些当时苏联没有力量经营的一些项目,特别像在西伯利亚开发矿产采伐森林等等。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这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那时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在美国企业界游说,联络了30多家美国大公司,组成美国联合公司,将美国的产品运到苏俄换取物产。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但是苏俄并不想单纯从国外进口产品。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1923年,列宁在苏维埃全会上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1924年列宁去世后,俄罗斯走上另外一条繁荣的生活道路。领导苏维埃政权的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认为这个广大的国家,想要发展必须集中所有的资源,必须限制资产阶级限制资本主义体系,控制所有的资源包括农业资源。
  斯大林就认为工业化资金只能靠内部来积累,那主要来自于农业。所以明确提出一个要贡税论,就是要农民交的国家任务之外,把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通过这个方式来积累工业化的资金。
  以工农业剪刀差的方式来积累工业化资金,意味着此前为保护农民利益而推出的新经济政策将被舍弃。在斯大林看来新经济政策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了,因为苏联需要的是速度。  
      
      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并继续封锁苏联经济。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
  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为了保证国家继续发展,必须采取新的强有力的措施。为了使国家不再成为一个农业国家,为了使国家不再从国外进口小到铅笔大到飞机等商品,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
  1929年5月,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讨论的内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国家计划力争精确,未来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
  
      就在这一年,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危机爆发了。从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的疯狂下跌开始,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全球,袭击了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美发达国家的损失是1700亿美元,而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则到达了2500亿美元,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
  而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欧美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1929年经济危机时,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了。拖拉机厂的建设者,除了苏联人还有美国人德国人,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就有730名。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
  与欧美国家的整体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是苏联的工业化成就,还有苏联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从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
  苏联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通过国家力量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其中最成功的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通过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加入政府干预的手段,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苏联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功的光芒掩盖了快速工业化背后的问题。斯大林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弱点,首先是经济发展不均衡,重工业军事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轻工业农业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特别是农业。人民的生活没有能得到重大的改善,人均的粮食的产量、人均的肉类的产量,还没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国日本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
  苏联在库茨涅茨克扎巴洛日等地建立钢铁联合体,在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车里亚宾斯克等地建拖拉机厂,直接建成坦克制造厂。采取24小时工作制轮班倒制度,西伯利亚的工业也很快地发展起来了。
  苏联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
  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共损失兵力一千万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伤亡人数的73%,苏联以2000万人的牺牲为代价捍卫了和平。仅此一点,苏联就无愧于一个大国的称谓。
  当时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三个国家美国苏联英国的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雅尔塔会晤,一起商谈确立战后的世界格局。这是世界对苏联军事政治力量的承认,也是对苏联所承担的大国责任的尊敬。
  在20世纪中叶的万里晴空之下,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隔洋相望,共同主导了世界未来几十年的走向。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闯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镌刻着苏联的字样。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第一次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度,任时光流逝将永载史册。
  
  

      1984年,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正式发表了。但苏联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苏联的崛起是20世纪的大事,作为伟大实践的经验和教训,都成为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挫折意味着新的出发,俄罗斯又已走向民族复兴的道路。
美利坚(上)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就是美利坚合众国也被称作美国。这个国家的虽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1620年,一百多名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五月花号”船,前往美洲新大陆,要建立自由的宗教圣地。在“五月花号”登陆前,船上成年男子签订了契约《五月花号公约》。规定自愿结成的民众自治团体,制定实施法律法规条例和宪章。《五月花号公约》被历史学家确认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文件。
  11月21日,承载着欧洲文明而来的“五月花号”到达了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清教徒依照承诺,组成了普利茅斯殖民地自治团体。陆续来到北美大陆的还有许多来自其他国家的冒险者和从非洲贩卖来的黑人奴隶,新大陆渐渐地热闹起来。
      在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的大西洋沿岸,相继出现了属于大英帝国的13个殖民地。
  
    
  在早期历史的前两个世纪中,殖民地自治一直存在,能够在英国一定程度控制之下形成自己的政府。自治使个人参与管理社会,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享有独立的权利。
  18世纪中叶大英帝国进入扩张时期,战争使英国的财政入不敷出,决定在北美殖民地增加税收,以化解财政危机,英国人从1763年起每年向殖民地征税。
      1765年开始向北美殖民地征收的印花税是由英国议会通过的,而英国议会中并没有殖民地的代表,这就背离了《五月花号公约》中最根本的原则。当英帝国自行决定增加税赋之后,殖民地抗税事件屡屡发生,矛盾开始激化,大量英军被派驻到新大陆,贸易被切断,殖民地议会也受到了限制。
  
      1775年列克星顿镇的枪声,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7月4日由13个英属殖民地联合签署了《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大英帝国的统治,组成美利坚合众国,这天被确立为美国的独立日。
     《独立宣言》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独立的13个州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战争换来的独立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1787年赢得独立后的美国各州代表在费城协商新国家的未来,制宪会议使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在宪法的确认和保障下,国家主权由州政府转移到联邦政府;宪法规定由各州保留的自治权利,联邦政府不得干涉。乔治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联邦宪法的制定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这部宪法也是经济宪法,界定了个人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分工,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宪法把美国从一个殖民地从受制于英国商业限制的经济体制,转变成一个可以保持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
       从此美国家有了统一的政府,还有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统一的税收。
       1791年美国第一家全国性银行诞生,类似欧洲的证券市场交易所和股份公司开始出现,并通过股份公司的筹资来修建起公路、运河和桥梁等基础设施。
  1789年,技工塞缪尔施莱特不顾英国禁令,偷渡到美国复制出最先进的纺纱机,创办了美国第一家近代棉纺织厂,由此美国早期的工业革命拉开了序幕。在此后的六十多年时间里,美国由独立时的近300万人口,增加到了3000多万。爆炸式的移民增长,不仅在短时间内为开垦荒地提供了劳动力,也促成了跨越式的科学和技术引进。
  1802年美国成立了国家专利局,制宪会议上代表们在通过专利保护法时代表们的意见空前一致。美国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美国工业革命起步稍晚,速度力度却超过了欧洲。到1860年前后,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大多数欧洲国家。
   
  当时北方各州以发展工商业为主实行的是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而南方各州却以种植业为主保留了由农场主控制的黑人奴隶制度。黑奴制度不符合新大陆上人人平等的立国理念,阻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制约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
  1860年反对奴隶制的亚伯拉罕·林肯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南方部分州要求退出联邦国家
      1861年南方七个州宣布脱离联邦,美国到了国家分裂的边缘。支持废除奴隶制的北方各州,与坚持蓄奴并脱离联邦的南方各州之间,爆发了一场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
  内战中拥有经济和人口的优势更拥有道义和价值观优势的北方取得了胜利,林肯解放了黑奴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使美国原来宪政机制中分裂的主权得到了统一,大工业化发展准备了条件。
  
      1862年在南北战争期间,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宅地法》法案规定成年美国公民只需交纳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在西部获得160英亩的土地,耕种五年后就能够拥有这片土地的产权。这项法律点燃了美国人到西部去创造未来的巨大热情。此后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以及来自各地的移民,开始大规模地进入这片区域开辟这里的土地。西进运动是殖民的过程,原住民的土地被剥夺被赶到保留区。
  19世纪末,经过开垦和耕种的大草原变成了沃土桑田,曾经荒芜人烟的西部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粮仓。
  
  19世纪70年代末,发明家爱迪生开创了一个时代,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能源,引发的一系列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据1922年美国国会统计,爱迪生使美国政府在50年内的税收增加了15亿美元。而1928年的一项调查则显示,全世界的资本用在与爱迪生发明有关的事业上的数目达到157.25亿美元。
  19世纪后半叶,各种各样的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创造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随着中央政府强大,美国经济在成熟制度体系的保障下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在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此时世界大国争霸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欧洲统一的德国超越英国和法国;在亚洲经历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雄心勃勃地登上世界舞台。
  通过战争吞并和购买的方式,美国的领土已比建国时扩张了10倍,成为拥有45个州7000多万人口的大国----------
美利坚(下)     

      

       走向工业化的西欧北美和仍然处于农业社会的绝大多数国家,共同迎来了一个新的世纪。这是一个在飞速发展中动荡不安的世纪,也是一个新老大国交相演出的世纪。在这个新的世纪里,美国的辉煌开始覆盖其他大国。  
  
  
       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最先形成的托拉斯集团是标准石油公司。洛克菲勒的石油托拉斯连续吞并了美国近百家石油企业,掌握了全美90%的石油提炼。
   美国奉行由英国传承来的私有经济和自由竞争,是由市场规律左右经济运行,任由企业自由发展优胜劣汰,政府不加以干预。优势企业通过联合并购重组等手段,可以控制生产市场和价格,以追逐高额稳定的利润。19世纪末大企业大财团在各个行业出现,美国铁路总利润的85%被7个垄断集团控制,钢铁产量的65%由摩根钢铁公司掌握。
       国家财富的60%掌握在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手中,竞争无序垄断欺诈腐败等矛盾也暴露了。
     垄断的形成是自由竞争的结果,在聚拢大量经济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尖锐的社会问题,损害了工人利益和社会公平,也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自由发展。一大批中小企业由于无法在垄断企业的阴影下生存,纷纷破产倒闭,城市贫困人口大量增加。
   19世纪末期,抨击企业垄断财政腐败食品掺假的文章陆续出现。消除社会丑恶现象建立合理的市场秩序的努力,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社会运动,这场运动被历史学家们称为美国的“进步运动”。进步运动时期著名的记者埃达·塔贝尔开始调查揭露社会黑幕,连续两年发表了长篇系列报道《标准石油公司的历史》,详细描述了这位石油大亨怎样依靠残酷的手段积累财富、建立起垄断帝国。塔贝尔向强大的石油帝国发起的挑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接纳了进步运动,开始整顿经济反托拉斯。
  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定标准石油公司垄的断妨碍了自由竞争,并解散了标准石油公司。今天的埃克森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都是由当年标准石油公司拆分的小公司发展而来的。
  垄断不能被人接受的就是破坏了机会平等。从西奥多罗斯福任职开始,美国政府先后对40多家公司被诉讼。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设立公司管理局专门处理反托拉斯诉讼,反托拉斯行动被正式纳入到美国政府制度化的长久政策之中。
  政府出台旨在保护工人权益的法律条文,明确工伤赔偿标准和工人劳动时间,对与公众生活相关的企业进行管制,建立公开的听证会制度。
  
      就在美国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管理出成效时,国际舞台也给美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1914年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来自欧洲军火钢铁方面的订单使美国的工业生产更加活跃,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欧洲债权国,拥有了世界40%的财富。
  1919年巴黎会议,其他欧洲战胜国拒绝了总统威尔逊的设想。美国试图构建战后国际秩序的努力无果而终,重新把重点放回到美洲大陆。
  
      20世纪初期,在美国和进步运动同时展开的,还有一个又一个的科技发明和体制创新。
  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了4缸12马力的汽油发动机飞机,历史上第一架动力飞机诞生了。
  1913年,美国政府主导的巴拿马运河正式凿通,大西洋和太平洋从此联为一体。
  1913年,标准化流水线和科学管理融为一体的现代大规模生产开始了,福特这创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福特生产方式在其他制造领域被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美国的经济实现了飞跃。
  1924年,第一千万辆T型汽车正式下线,售价从最初的800美元降到了290美元,汽车开始进入美国的千家万户。  
      1927年,美国影片《爵士歌手》第一次使用技术新系统,电影产业开始进入有声时代。
      
      192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的胡佛是一位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支持者,20年代的美国享受着经济增长带来的无尽繁荣,所有的 股票都在飞涨。 
     
      1929年纽约证券交易爆发了一场空前的灾难,股市崩盘超过300亿的市值蒸发殆尽,随之而来的是800个银行破产,900万个存款账户消失积蓄化为乌有。经济危机使14万家企业倒闭,全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失业。1929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040亿美元,到1932年只剩下580亿美元了,美国损失了一半的财富。危机不仅席卷了美国,而且蔓延到整个西方世界,欧洲国家都先后陷入了大萧条之中。
  信奉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胡佛政府认为自由市场既然能带来繁荣,那么也会在自我调节中克服这场危机。然而大萧条还在地延续,国家徘徊在动荡的边缘,1700多万人失业,近200万人流浪在全国各地。
    
  世界经济危机时,苏联创造的计划经济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重新关注起30年前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用政府干预的手段来化解社会危机的经验。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政”行动开始了。制定系列法规政策,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紧急救济法并成立紧急救助署;签署农业调整法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措施,实施系列政府工程,激励了经济的发展。
  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国家组织政府投资这流域建造起20座新水坝,改建了5座原有水坝。田纳西河流经的7个州从此再没有洪水泛滥,航运电力林业种植农业生产大幅提高。大量公共工程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以工代赈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压力。
  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联邦政府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最低工资法律福利法律政府雇用以及其他措施,承担起保障美国人民经济安全的责任,支持人们获得经济自由。无匮乏的自由变成了基本的人权,在美国的观念上是一个很大的革命。
  1936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和政府干预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在美国经济走向好转的时候,国际舞台却是战云密布。为了扩张领土掠夺资源,亚洲的日本在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欧洲的德国入侵波兰。
      1939年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作为第一经济军事强国的美国加入到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组成的反法西斯阵营,对同盟国的胜利是举足轻重的。
  1945年美国历史上连任了四届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去世,二战结束时新任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已经获得了世界的领导地位。
  二战重创了新兴大国德国日本,使传统大国英国法国失去对世界格局的支配权。美国战后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向世界50个国家地区派驻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综合实力使美国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主导国际秩序,随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取代。

      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军事集团、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冷战”格局,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都是“冷战”的表现。
    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国际多极化的进程中,美国继续着唯一超级大国之路
中华(上)


--在东亚大陆那一个拥有辉煌文明的国家,就是中国。在西方文化世界性的必然冲击下,这个昔日超级大国大国经历一次长达百年的坎坷。


      
      
     1900年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时,一个曾占据着世界一半财富的大国消失了。《辛丑条约》等前后众多条约的签订,中国千年勤奋却成就了列强们的资本原始积累。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1911年湘鄂川粤四省保路风潮兴起时,武昌起义的枪声引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清王朝。
     1912年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各省代表会议改组为临时参议院,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按照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法令。
      而后袁世凯窃得政权并镇压了“二次革命” 开始复辟帝制,在护国军打击下和全国讨伐声中复辟失败告终,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大派系在外国列强操纵下争斗不已。
      
     1918年护法战争失败,辛亥革命结束了。辛亥革命虽是教条的思维模式,却成功的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准备,民主科学观念已成为知识界的主流话语。
      辛亥革命也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内实业团体成立开设工厂银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期里有显著增大。上海钱业公会的成立,表明中国的金融行业为应对经济社会变迁所持的进取态度。东亚棉纺织工业品流通带来的结构性变化,也促使日本纺织业对华战略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导致了“五四”运动爆发, 1925年殖民压迫导致了 “五卅”惨案发生,这一切中国人体会到废除不平等条约反对帝国主义殖民压迫是正确而迫切的奋斗目标。
      1926年 国民革命军讨伐北洋政府,至东北易帜后 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大致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1927年 国民革命军开入英租界,收回汉口和九江的管理权。
      1929年,取名为“民生”牌的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沈阳迫击炮厂诞生,但随后东北工厂全被日军占领而使汽车工业戛然而止。
      当中国感觉到曙光时,威胁也随之而来。
      
      1931年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东北沦陷,这天成了中国人牢牢刻记的“国耻日”,随后日本操纵的伪“满洲国”成立 。
      而民国政府似乎想效仿宋朝先妥靖宁边,而使经济和文化重回12世纪的空前繁荣。

      
      自1928年宋子文积极推进民间轻工业的发展采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工业实力却远远落后于日本。而工业增长实质上是把资源加工后出口,资金用于城市消费,没有用来提高民族的知识技术水准。“黄金十年”的经济增长对于中国工业的整体实力价值不大,局部繁荣对于全国的救亡图存没有帮助。中国的钢铁工业资源还大量对敌输出是在日本资本控制下的,为日本的扩张提供方便。
  而1936 年政府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开始付诸实施相继筹备成立了中央钢铁厂茶陵铁矿江西钨铁厂彭县铜矿中央机器制造厂中央电工器材厂中央无线电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高玩煤矿湘潭煤矿天河煤矿四川省油矿灵乡铁矿中央炼钢厂重庆临时炼铜厂水口山铅锌矿云南锡矿四川金青海金矿龙溪河水电厂等企业时,妥靖政策继续失效,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

      
      1937年 “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开始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抗日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珍珠港事件前在亚太地区仍然是中国孤军奋战抵御着日本的百万大军。中国的抗战推迟德意日三国同盟的事实缔结,从而减轻盟国在远东所受到的压力,为日后同盟国反法西斯的共同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5年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并向中方交出随身佩刀,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中国终于以巨大的民族牺牲,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抗战胜利挽救民族危亡,鼓舞了民族自信心改变了世界格局,使中国从此成为遏制军国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抗战胜利是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发展机遇,为建设成为自由民主繁荣稳定的现代国提供了前提。
      
      
       二战结束后联合国的成立,中国作为世界五大国之一正式出现在国际舞台上。  中国,一个赢弱的大国,将继续蹒跚着那坎坷的强国之路--------
中华(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而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使昔日同盟之间产生了一道难以化解的铁幕。这种不和谐的意识,不仅影响了欧洲,也影响了中国。


      1946年《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被悍然撕毁,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内战爆发了。
      1949年赢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的解放军占领了南京,国民党集团逃向台湾,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政府统治在大陆的结束。
     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在东方的诞生而改变 了世界的格局。


      1950年,时隔八国联军侵华的半个世纪后,冷战格局下的一场最大规模热战在东北亚爆发了,美国协同十几个仆从国以联合国军名义悍然干涉了朝鲜战争。
      中国应北朝鲜的请求,组建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历时三年奋战最终迫使美国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
      对民族落后的痛苦体会最深的莫过于军队---而能藐视所有西方列强,这已经是中国最真实的感受了。

   
      1953年中国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向工业化全面进军,兴建一百五十六个现代工业项目。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7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超额完成,五年间工业总产值增长百分之一百二十九。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鹰潭至厦门铁路通车。
    1958年中国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并连续三年遭遇了自然灾害。
      1960年大庆油田发现并开始全面开发,三年后建成世界级大油田。
      1962年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能制造万吨水压机的国家之一。
      1964年中国在新疆罗布泊核试爆的成功震惊了世界,使西方大国强烈感受到了中国即将重掌安理会的信号。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然而比这地震更大的灾难是激情蔓延成了疯狂,“文化大革命”使中国迷茫在红色恐怖之中。文革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浩劫,使国家的民主法制国民经济等方面都收到了巨大的摧残。
   1971年第二十六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重返五大常任理事国之列,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又恢复了应有的大国地位。
      
       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开国元勋相继辞世,粉碎“四人帮”十年“文革”至此结束。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全面纠正文革错误,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提速了。
       1979年广东福建两省建设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设立经济特区。  
       1982年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广包产到户的联产责任制。
       1983年中国研制成功“银河”亿次巨型计算机。
       1984年进一步开放 十四个沿海城市,首次参加奥运会就位居金牌总数第四。
       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门漳州泉州地区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地区。
       1988年海南建省并被确定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核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成功,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对撞 成功。
       1989年中国用火箭为亚洲卫星公司发射了由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上海浦东对外开放并实行经济 特区政策。  
       1991年中国继批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之后,再批准二十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家高新技术 产业 开发区。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和秦山核电站相继竣工。
       1992年邓小平年初发表南巡谈话,中国再掀改革开放热潮。相反于美国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实行政府计划干预,中国确定了在国家计划基础上实行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1994年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四千多种商品进口关税进行大幅度削减,确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997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留下的是一个开放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就在那一年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 澳门回归中国。


       中国在西方大国提倡资本主义民主的“秩序世界”上,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新概念。今天的中国接受来自世界各国企业的投资,由传统的农业大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全球供给网中的关键环节。
       中国已经先美国之前走出了意识形态的怪圈,而美国的科技封锁之间换来的是美国最难忍受的“贸易逆差”。
       在韬光养晦的20年中国经济几乎每年都以10%的速度增长着,已经超过英国法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如果按购买力算中国已经是第二经济大国了,外汇储备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的发展也改变着全球的供应链,成为世界主要基本商品的买主,从粮食到肉类从煤炭到钢铁;中国已变成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耗国。此外中国人还在收购着美国公司,同时也购买了9000多亿的美国国债。
  

       中国崛起已经发生,但是世界关心的是中国以何种方式重归超级大国。世界不该忘记,区别于美俄日德英法,中国是唯一不经历殖民掠夺而崛起的大国。
       虽然中国还有许多不足需要发展,而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正继续以和平崛起的方式向世界表现其独特的道路---------------
《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拍得很好,我看了两个通宵~~呵呵
[quote]原帖由 月冷 于 2007-6-12 13:05 发表
不过看完楼主主贴,也可以看我转这篇文章





谢谢月冷~~~~~
王希 的这篇文章我看了,觉得没有太多意义。
因为这部纪录片本身就不是完全近代通史,而是定位于大众化的世界经济发展故事。
也不是,《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传播广泛,大家看不到"崛起"的另一面就不好了,另外,中华这部分情节可以写得再丰满一点
真是一针见血:')
中华这部分情节是我自己篇的,想丰满可没这能力哦~~~~~
在以上的所有大国里,惟有我们中国人是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自己的繁荣昌盛的。而其它的国家,都是以军事掠夺和打劫别国的财富“崛起”的。所以在世界到处和随时都会出现新兴强盗的这个时代,我们中华民族必须不断的加强武装再加强武装和军备建设再军备建设。这不但是被了我们自己国家和民族,而且更是为了全世界的所有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安全和生存。
不战,很久没见你发贴了:D
难得,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