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试飞员徐勇凌:弹射跳伞绝对恐怖[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58:06
  航空知识2007.01

  徐勇凌

  驾驶战斗机翱翔天空,对许多有志青年来说是一个充满诱惑而又遥远的梦。然而,这样的"梦"却并非总是美好的。对于一名空军飞行员而言,驾机升空已是例行公事,在翱翔蓝天的同时他们也要面对风险和死神的考验。弹射跳伞,是飞行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最后的逃生手段,许多人并没有机会亲历;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我曾有两次弃机跳伞的惊险经历,在这里把部分经历写成文字,权作纪念。
  

  
   1987年2月19日,在一次高空编队飞行中,我驾驶的战机与长机突然意外相撞,当时两机正在11000米高度上作超声速飞行。剧烈的震动过后,飞机进入急剧旋转下坠的失控状态。我整个人离开座椅,座舱内烟雾弥漫。我努力用脚勾住脚蹬控制住身体,握住驾驶杆试图操纵飞机,可飞机根本无法操纵。我扫视了一下高度和速度,迅速拉动了弹射手柄紧急离机。

  手柄拉下的一瞬间,飞机的座舱盖首先被抛掉。紧接着弹射座椅驱动火箭点火,推动座椅及坐在上面的我以极高的速度离开座舱,由于抛盖动作和弹射离机两个环节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飞行员通常感觉不到座舱盖抛掉后带来的影响。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弹射镜头,导演们为了增强观赏性和娱乐性,有意放慢了节奏,让观众们能够清楚地领会这一过程,但实际上,这些过程都是转瞬间完成的。飞行员在弹射瞬间能够体会到的感觉,只有巨大的过载和强烈的气流冲击。在弹射火箭的加速过程中,飞行员将承受15g左右的过载,加上离开座舱后迎面气流的猛烈冲击,会给飞行员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许多飞行员弹射跳伞后由于当时条件过于恶劣,或者是跳伞时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脊柱损伤的严重后果,即使跳伞成功恢复飞行的可能性也很小,有些甚至造成终身残疾。这次弹射前,我的准备时间相对充裕,来得及做出必要的防护动作—蜷曲手脚,保持脊柱直立。弹射过程中虽然巨大的过载令人难以忍受,但是我的身体基本没有受到损伤。

  弹射跳伞是对飞行人员生理和心理的严峻挑战。在较短的时间内,飞行员要面对种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弹射出舱后,人和座椅是连成一体的,虽然座椅在设计时已考虑到质心的调节问题,但由于环境的变化和气流的影响,在弹射出舱时人与座椅还是会发生滚转运动,让人很不舒服。离开了座机,飞行座椅就成了飞行员的一个心理寄托—毕竟人还是坐在椅子上的。然而几秒钟内,人—椅分离机构启动,将座椅抛掉,这对飞行员又是一次心理冲击,因为从现在起,飞行员将完全以自由落体运动方式坠落,直到降落伞打开。我跳伞时的高度大约是8000米左右,而我背负的降落伞带有自动开伞和手动开伞两套启动机构。按照设定程序,自动开伞机构的启动高度应在4000米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将如同石块般自由坠落约4000米才能等到头顶的伞花绽开。自由落体运动对于飞行人员而言是巨大的心理挑战,此时飞行员难以调整自己的身体姿态,你可能是平着下落,也有可能是头下脚上地下落。此时,你能真切地看到无垠的大地上快速向你扑来,而自己能做的却只有等待。

  自由落体过程中,重力加速度使飞行员的下落速度急剧增加,最大可达每秒钟60多米,强烈的气流对飞行员的冲击可能造成肢体和面部损伤。这次撞机发生后,我和长机飞行员都成功弹射离机,长机飞行员使用自动开伞方式,在4000米高度开伞,此前强烈的气流造成他面部积水眼睛充血,两个月后才恢复;而我则使用手动开伞方式提前开伞,面部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当然这种作法也有一定的风险——高空开伞导致下落速度提前降低,飞行员将长时间暴露在高空低温中(夏季7000米高空气温约为零下30摄氏度),可能造成冻伤,因此正确的方法应是在自由落体阶段适当收紧身体并设法保护面部。

  开伞瞬间的冲击也不容小觑。巨大的降落伞能够使飞行员从每秒60米的下落速度迅速降低到每秒5~10米左右,伞带的巨大拉力可能造成飞行员身体损伤,因此要求飞行员能够适时做出防护动作,主要是收紧身体,抵抗冲击。此次跳伞由于我是采取手动开伞,因此能够进行正确防护,身体没有受到严重损伤。值得一提的是,在1999年5月20日,我在起飞中突遇发动机双发起火的重大险情,为挽救飞机我马上爬升到400米高度,准备急转对头迫降。可就在我即将对正跑道时,飞机完全失去操纵,急速滚转并进入俯冲,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紧急离机,由于高度较低、速度较大,弹射时不允许我作出防护动作,出舱时受到冲击而身体受损,开伞时已无力作出防护动作,造成腰部肌肉被严重拉伤。

  开伞成功后,飞行员的下落速度迅速减小,进入飘降状态,此时飞行员的心态也从恐惧中慢慢平复。这时飞行员应冷静地分析形势,一是对自身受伤程度作出判断;二是选择平坦的着陆场,避免在山区和水域着陆;三是做好着陆的准备。随着高度的降低,飞行员会感觉到大地的运动速度加快,带伞着陆的飞行员生命安全一般能够得到保障,但不正确的着陆动作还是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着陆瞬间飞行员应尽可能并拢双腿,做好缓冲动作。年轻飞行员的生理机能较好,可以主动抗拒着陆冲击;而年长的飞行员由于肌肉骨骼老化,过度的抗拒动作反而会造成伤害。在1999年的那次跳伞中,由于在弹射和开伞过程中两次受伤,着陆时已经无法进行自我保护,这次跳伞我身负重伤,4个月后才痊愈归队。

  成功着陆并不等于飞行员自救成功。由于紧急离机时无法选择地域,飞行员可能降落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因此必须做好着陆后自救的心理和技术准备,这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人烟稀少地区,飞行员将面临饥饿、缺水、寒冷、酷暑等恶劣环境的考验,此时应利用一切手段报警和呼救;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迅速向村落、城镇和公路靠拢,尽快获得救护。在暂时无法得到救护的情况下,也应稳定情绪,调节心理节省体能,保证最大获救可能。1987年2月的那次跳伞中,我就降落在无人区;着陆后我立即登上一座山丘顶端四处眺望,我的目视距离20千米范围内没有看到一座房屋!我只能平复情绪,沿着山脊向一个方向行进,在艰苦跋涉足足8个小时后,我终于看到远方一个放牧的孩子。牧童放牧的情景在农村地区并不少见,而那一刻对我而言却是获救的希望。有的飞行员着陆后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我的战友就曾在跳伞后落在原始森林地区,降落伞挂在树顶,他既无法解开伞带,也没有体力沿伞绳爬上树自救(弹射跳伞后由于受到生理心理方面的巨大冲击,飞行员体力消耗极大)。就这样,他在树上悬挂了一天多才被搜救人员发现并成功营救。
  


  对于一个初上蓝天的飞行员,空中飞行带给他的除了惊喜,也许更多的是惊险的刺激,谁都不是天生的勇敢者;而对于一名成熟的飞行员,每一次成功战胜空中险情,都是一次勇气与技术的升华。在飞行员所能遇到的险情中,弃机跳伞是最危险的。飞行员选择弃机跳伞是不得已的最后选择,有时飞机的故障逐渐扩展,局面不断恶化,最终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飞行员是怀着无奈的心情选择跳伞的。而更多的时候是险情突如其来,根本没有给你作出选择的时间。

  空中险情发生时,首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明自己和飞机所处的状态。在随时可能造成坠机的情况下,即使故障能够排除,也应果断选择弃机跳伞,因为最佳的跳伞时机稍纵即逝。在某型机装备部队初期,就曾发生过两次类似的起飞失败的重大险情:一名飞行员在考虑是中断起飞还是继续起飞的犹豫中,错过了跳伞最佳时机,飞机冲出机场翻扣在稻田,造成了机毁人亡的惨剧;而另一名飞行员在判断无法中断起飞而又可能撞上障碍物的情况下,果断跳伞救生成功。当然,这些情况是极特殊的,在大多数时候险情发生时,飞行员有足够的时间来判断情况,其中包括飞机的高度和速度、运动态势以及飞机各系统故障情况和对安全的危害程度等。一旦情况判明,飞行员就必须迅速作出是挽救飞机还是弃机跳伞的决策。飞行是果敢者的游戏,犹疑者是无法胜任的。记得还在俄罗斯培训时,我就遇到了一起突发险情。当时我正在执行空中起动科目,我的任务是在10000米高空人为关闭发动机,在8000米高度上再次成功起动,然后安全着陆。正当我上升高度到10000米,准备将速度减至450千米/小时的时候,突然听到"嘭"的一声巨响,接着自己就暴露在了寒冷的强烈气流中。等我回过神来才发现,飞机的座舱盖竟然爆破了!

  耳机里俄国教官在大声呼喊,可在巨大的噪音下,什么都听不清楚。气流强烈地吹袭,我的面部严重变形,人像被无形的大手紧紧地压在座椅上无法动弹。虽然情况突然,但是根据我的判断,我相信能够克服困难挽救飞机,因此我没有选择弹射跳伞。残留的座舱碎片在风中剧烈摆动,我低着头一边操纵飞机下降,一面放下风镜、接通纯氧,同时锁紧安全带,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在暴露的座舱内受到身体损伤。从10000米高空到飞机接地,我仅用了6分钟的时间。飞机安全着陆后,俄国教官微笑着拍拍我的肩,竖起大拇指,然后一甩头,示意我上另一架飞机继续训练。

  飞行是一种特殊职业,充满风险和挑战,因此飞行员必须具备身体、智力、心理等多方面的良好素质。飞行安全是飞行永远的主题,然而一旦危险来临,飞行员必须用勇气、智慧和坚强的体魄去战胜困难。我曾经问过我的战友,你认为飞行员最应具备的素质是什么,那些高素质飞行员无一例外地回答:是血性。是的,大无畏的铁血精神,是军人之魂,是飞行员之魂。经历了两次生死考验的我,依然自豪地飞翔在蓝天。如果要问,在危险面前会恐惧吗?我回答当然会,但在我的执着和坚毅面前,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我。航空知识2007.01

  徐勇凌

  驾驶战斗机翱翔天空,对许多有志青年来说是一个充满诱惑而又遥远的梦。然而,这样的"梦"却并非总是美好的。对于一名空军飞行员而言,驾机升空已是例行公事,在翱翔蓝天的同时他们也要面对风险和死神的考验。弹射跳伞,是飞行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最后的逃生手段,许多人并没有机会亲历;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我曾有两次弃机跳伞的惊险经历,在这里把部分经历写成文字,权作纪念。
  

  
   1987年2月19日,在一次高空编队飞行中,我驾驶的战机与长机突然意外相撞,当时两机正在11000米高度上作超声速飞行。剧烈的震动过后,飞机进入急剧旋转下坠的失控状态。我整个人离开座椅,座舱内烟雾弥漫。我努力用脚勾住脚蹬控制住身体,握住驾驶杆试图操纵飞机,可飞机根本无法操纵。我扫视了一下高度和速度,迅速拉动了弹射手柄紧急离机。

  手柄拉下的一瞬间,飞机的座舱盖首先被抛掉。紧接着弹射座椅驱动火箭点火,推动座椅及坐在上面的我以极高的速度离开座舱,由于抛盖动作和弹射离机两个环节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飞行员通常感觉不到座舱盖抛掉后带来的影响。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弹射镜头,导演们为了增强观赏性和娱乐性,有意放慢了节奏,让观众们能够清楚地领会这一过程,但实际上,这些过程都是转瞬间完成的。飞行员在弹射瞬间能够体会到的感觉,只有巨大的过载和强烈的气流冲击。在弹射火箭的加速过程中,飞行员将承受15g左右的过载,加上离开座舱后迎面气流的猛烈冲击,会给飞行员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许多飞行员弹射跳伞后由于当时条件过于恶劣,或者是跳伞时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脊柱损伤的严重后果,即使跳伞成功恢复飞行的可能性也很小,有些甚至造成终身残疾。这次弹射前,我的准备时间相对充裕,来得及做出必要的防护动作—蜷曲手脚,保持脊柱直立。弹射过程中虽然巨大的过载令人难以忍受,但是我的身体基本没有受到损伤。

  弹射跳伞是对飞行人员生理和心理的严峻挑战。在较短的时间内,飞行员要面对种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弹射出舱后,人和座椅是连成一体的,虽然座椅在设计时已考虑到质心的调节问题,但由于环境的变化和气流的影响,在弹射出舱时人与座椅还是会发生滚转运动,让人很不舒服。离开了座机,飞行座椅就成了飞行员的一个心理寄托—毕竟人还是坐在椅子上的。然而几秒钟内,人—椅分离机构启动,将座椅抛掉,这对飞行员又是一次心理冲击,因为从现在起,飞行员将完全以自由落体运动方式坠落,直到降落伞打开。我跳伞时的高度大约是8000米左右,而我背负的降落伞带有自动开伞和手动开伞两套启动机构。按照设定程序,自动开伞机构的启动高度应在4000米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将如同石块般自由坠落约4000米才能等到头顶的伞花绽开。自由落体运动对于飞行人员而言是巨大的心理挑战,此时飞行员难以调整自己的身体姿态,你可能是平着下落,也有可能是头下脚上地下落。此时,你能真切地看到无垠的大地上快速向你扑来,而自己能做的却只有等待。

  自由落体过程中,重力加速度使飞行员的下落速度急剧增加,最大可达每秒钟60多米,强烈的气流对飞行员的冲击可能造成肢体和面部损伤。这次撞机发生后,我和长机飞行员都成功弹射离机,长机飞行员使用自动开伞方式,在4000米高度开伞,此前强烈的气流造成他面部积水眼睛充血,两个月后才恢复;而我则使用手动开伞方式提前开伞,面部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当然这种作法也有一定的风险——高空开伞导致下落速度提前降低,飞行员将长时间暴露在高空低温中(夏季7000米高空气温约为零下30摄氏度),可能造成冻伤,因此正确的方法应是在自由落体阶段适当收紧身体并设法保护面部。

  开伞瞬间的冲击也不容小觑。巨大的降落伞能够使飞行员从每秒60米的下落速度迅速降低到每秒5~10米左右,伞带的巨大拉力可能造成飞行员身体损伤,因此要求飞行员能够适时做出防护动作,主要是收紧身体,抵抗冲击。此次跳伞由于我是采取手动开伞,因此能够进行正确防护,身体没有受到严重损伤。值得一提的是,在1999年5月20日,我在起飞中突遇发动机双发起火的重大险情,为挽救飞机我马上爬升到400米高度,准备急转对头迫降。可就在我即将对正跑道时,飞机完全失去操纵,急速滚转并进入俯冲,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紧急离机,由于高度较低、速度较大,弹射时不允许我作出防护动作,出舱时受到冲击而身体受损,开伞时已无力作出防护动作,造成腰部肌肉被严重拉伤。

  开伞成功后,飞行员的下落速度迅速减小,进入飘降状态,此时飞行员的心态也从恐惧中慢慢平复。这时飞行员应冷静地分析形势,一是对自身受伤程度作出判断;二是选择平坦的着陆场,避免在山区和水域着陆;三是做好着陆的准备。随着高度的降低,飞行员会感觉到大地的运动速度加快,带伞着陆的飞行员生命安全一般能够得到保障,但不正确的着陆动作还是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着陆瞬间飞行员应尽可能并拢双腿,做好缓冲动作。年轻飞行员的生理机能较好,可以主动抗拒着陆冲击;而年长的飞行员由于肌肉骨骼老化,过度的抗拒动作反而会造成伤害。在1999年的那次跳伞中,由于在弹射和开伞过程中两次受伤,着陆时已经无法进行自我保护,这次跳伞我身负重伤,4个月后才痊愈归队。

  成功着陆并不等于飞行员自救成功。由于紧急离机时无法选择地域,飞行员可能降落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因此必须做好着陆后自救的心理和技术准备,这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人烟稀少地区,飞行员将面临饥饿、缺水、寒冷、酷暑等恶劣环境的考验,此时应利用一切手段报警和呼救;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迅速向村落、城镇和公路靠拢,尽快获得救护。在暂时无法得到救护的情况下,也应稳定情绪,调节心理节省体能,保证最大获救可能。1987年2月的那次跳伞中,我就降落在无人区;着陆后我立即登上一座山丘顶端四处眺望,我的目视距离20千米范围内没有看到一座房屋!我只能平复情绪,沿着山脊向一个方向行进,在艰苦跋涉足足8个小时后,我终于看到远方一个放牧的孩子。牧童放牧的情景在农村地区并不少见,而那一刻对我而言却是获救的希望。有的飞行员着陆后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我的战友就曾在跳伞后落在原始森林地区,降落伞挂在树顶,他既无法解开伞带,也没有体力沿伞绳爬上树自救(弹射跳伞后由于受到生理心理方面的巨大冲击,飞行员体力消耗极大)。就这样,他在树上悬挂了一天多才被搜救人员发现并成功营救。
  


  对于一个初上蓝天的飞行员,空中飞行带给他的除了惊喜,也许更多的是惊险的刺激,谁都不是天生的勇敢者;而对于一名成熟的飞行员,每一次成功战胜空中险情,都是一次勇气与技术的升华。在飞行员所能遇到的险情中,弃机跳伞是最危险的。飞行员选择弃机跳伞是不得已的最后选择,有时飞机的故障逐渐扩展,局面不断恶化,最终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飞行员是怀着无奈的心情选择跳伞的。而更多的时候是险情突如其来,根本没有给你作出选择的时间。

  空中险情发生时,首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明自己和飞机所处的状态。在随时可能造成坠机的情况下,即使故障能够排除,也应果断选择弃机跳伞,因为最佳的跳伞时机稍纵即逝。在某型机装备部队初期,就曾发生过两次类似的起飞失败的重大险情:一名飞行员在考虑是中断起飞还是继续起飞的犹豫中,错过了跳伞最佳时机,飞机冲出机场翻扣在稻田,造成了机毁人亡的惨剧;而另一名飞行员在判断无法中断起飞而又可能撞上障碍物的情况下,果断跳伞救生成功。当然,这些情况是极特殊的,在大多数时候险情发生时,飞行员有足够的时间来判断情况,其中包括飞机的高度和速度、运动态势以及飞机各系统故障情况和对安全的危害程度等。一旦情况判明,飞行员就必须迅速作出是挽救飞机还是弃机跳伞的决策。飞行是果敢者的游戏,犹疑者是无法胜任的。记得还在俄罗斯培训时,我就遇到了一起突发险情。当时我正在执行空中起动科目,我的任务是在10000米高空人为关闭发动机,在8000米高度上再次成功起动,然后安全着陆。正当我上升高度到10000米,准备将速度减至450千米/小时的时候,突然听到"嘭"的一声巨响,接着自己就暴露在了寒冷的强烈气流中。等我回过神来才发现,飞机的座舱盖竟然爆破了!

  耳机里俄国教官在大声呼喊,可在巨大的噪音下,什么都听不清楚。气流强烈地吹袭,我的面部严重变形,人像被无形的大手紧紧地压在座椅上无法动弹。虽然情况突然,但是根据我的判断,我相信能够克服困难挽救飞机,因此我没有选择弹射跳伞。残留的座舱碎片在风中剧烈摆动,我低着头一边操纵飞机下降,一面放下风镜、接通纯氧,同时锁紧安全带,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免在暴露的座舱内受到身体损伤。从10000米高空到飞机接地,我仅用了6分钟的时间。飞机安全着陆后,俄国教官微笑着拍拍我的肩,竖起大拇指,然后一甩头,示意我上另一架飞机继续训练。

  飞行是一种特殊职业,充满风险和挑战,因此飞行员必须具备身体、智力、心理等多方面的良好素质。飞行安全是飞行永远的主题,然而一旦危险来临,飞行员必须用勇气、智慧和坚强的体魄去战胜困难。我曾经问过我的战友,你认为飞行员最应具备的素质是什么,那些高素质飞行员无一例外地回答:是血性。是的,大无畏的铁血精神,是军人之魂,是飞行员之魂。经历了两次生死考验的我,依然自豪地飞翔在蓝天。如果要问,在危险面前会恐惧吗?我回答当然会,但在我的执着和坚毅面前,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我。
汉子!敬礼!
文章写的精彩,很少看到亲身经历者的现身说法.想知道毛子那个航展表演失事的SU27弹射的飞行员受什么损伤没有?
跳伞逃生多少都要受点小伤,身体检查是必须要做的一步
HKZS的旧文............
这个飞行员生理心理素质超强!!赞一个!
不错!!跳伞专业户~~比那些摔的强~
以前米格29在航展表演
失事飞行员几乎在0高度弹射
应该更没有时间做防护
降落后好像没受什么伤
第二天那位飞行员就要求重新飞行

这里想知道是否是俄罗斯的弹射座椅性能更好
还是俄飞行员身体和心理素质更佳
感觉这个好像也有差距样

当然还是佩服我们的飞行员
如果唤作其他普通人可能更无法忍受
低空跳伞和高空跳伞是不一样的!
弹射座椅好像有自动收紧四肢的机构
顶一下!!敬个礼!!!
好像说高速飞行中弹射跳伞和直接撞墙差不多~~
信鸽,发财出国了吗
[quote]原帖由 facailiou 于 2007-2-11 19:18 发表
以前米格29在航展表演
失事飞行员几乎在0高度弹射
应该更没有时间做防护
降落后好像没受什么伤
======
当时那架飞机速度很低,弹射角度也比较好,应该和这有些关系吧。
高速的时候空气压力和拿头撞墙没什么区别
弹射了两次的,全世界可能也不多吧,顶
太强了!射了两次,还有一次座舱盖没了还飞回来!:victory:
这个牛人生理心理素质超强!!赞一个!
原帖由 巴山夜客 于 2007-2-11 23:08 发表
弹射了两次的,全世界可能也不多吧,顶

我房东的哥哥,二战的时候开台风的,被德国人打下来4次,2次跳伞两次迫降,每次都是回去换一架就回来接着干.不过好象落下心病了,战后就再也没有飞过.
]]
原帖由 法西斯主义 于 2007-2-12 13:37 发表

我房东的哥哥,二战的时候开台风的,被德国人打下来4次,2次跳伞两次迫降,每次都是回去换一架就回来接着干.不过好象落下心病了,战后就再也没有飞过.


命真大
不过应该不是弹射的
当时有弹射跳伞装置的飞机极少
想象一下,从8000米自由落体坠到4000米!
普通人吓也吓死了:Q
中国三大NB国际试飞员之一,你说牛不牛啊?
落地后步行八小时?就是说根本没有搜救队啊
对徐勇凌的勇气和心理素质非常钦佩!!!
俺国飞行员跳伞后没有啥子东西能让基地发现位置?步行八KM,天哪。还挂在树上一天!
原帖由 法西斯主义 于 2007-2-12 13:37 发表

我房东的哥哥,二战的时候开台风的,被德国人打下来4次,2次跳伞两次迫降,每次都是回去换一架就回来接着干.不过好象落下心病了,战后就再也没有飞过.

真执著!
好好学习。。。
艰苦年代的人啊
原帖由 sexthegun 于 2007-2-12 22:33 发表
艰苦年代的人啊


这跟帖子有什么联系???:L :L :L
像试飞员致敬
公公自己挖的。
向强者致敬,一想到15G的过载,我就不寒而栗啊
好文,亲身经历的写出来果然生动,也更震撼。飞行员,果然是高风险的职业。

顺便看看看4楼头像
61580 发表于 2007-2-11 17:04
这个飞行员生理心理素质超强!!赞一个!
你看看他是谁,能不强吗
wadhhf 发表于 2007-2-12 14:32
落地后步行八小时?就是说根本没有搜救队啊
80年代啊,有搜救恐怕也没多少直升机可以调动
不知道飞豹这次怎么样,希望失踪的那个飞飞不是085的结局,祝他好运!
今天陕西航展见证了一次弹射跳啊
不错,科普知识{:soso__923384454669218967_3:}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