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13:33
科普--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2006-12-11 22:41:43
方舟子

大中小
  经常听到有人声称自己从来不上医院,但很少有人敢说自己从来不吃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会患病。生了病就难免要和药物打交道。现代医学已经为许多疾病提供了各种很有良效的药物,但是同样还有许多疾病没有特效药甚至无药可治。因此,人们仍然需要不停地研发、寻找新药。每时每刻,电视、报纸上的广告都在向我们传播着某种不治之症有了神奇的新药物的福音,令患者及其亲友不能不怦然心动。然而,这往往不过是骗取钱财的甜言蜜语。要守住自己的钱包,不要受虚假药物广告的蛊惑,避免既破财又失望,有必要了解一点新药开发的常识。

  以前,发现一种药物往往都是碰运气,而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针对某种疾病有意识地设计、研发新药。现代药物的开发是大军团作战,需要众多不同领域学科的专家的通力合作。它需要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理、病理和设计药物,有机化学家合成药物,毒物学家研究药物的毒理,药理学家研究药物的药理,计算机专家的模拟和分析,医生对药物进行临床试验和观察疗效,统计学家统计治疗结果,等等。

    新药开发的第一步,是从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开始的。生理学家研究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各种生理功能和变化规律,生物化学家研究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分子生物学家则研究参与生命过程的各种分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这样,我们就能从分子、细胞、器官到人体不同的层次了解我们的身体在正常状态下都是如何运行的,而病变又是由于哪一方面发出了异常。某种疾病的发生,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破解这个过程,具体追踪到究竟是在哪一个步骤出了问题,就能够给新药设计提供思路:如果针对这一出现异常的步骤——靶点,添加某种具有特殊结构或性质的化合物,会怎样改变分子、细胞的生理活动,是否会纠正病变,达到治病的目的?

  有时候,研究人员能很快地发现这种特殊的化合物,这是很幸运的。更多的时候,研究人员需要筛选成千上万种化合物,才能发现有效的少数几种。现在,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靶点,设计出针对它的化学结构,告诉化学家应该合成有什么样的结构和性质的化合物,从而缩小筛选的范围。

  对药物化合物的测试一开始都是在试管和离体培养的细胞中进行的。在离体实验中,药物直截了当地作用在靶点上,容易产生明显的效果,但是却不一定也会对人体有效。药物可能无法被人体吸收,如果能够被人体吸收也不一定能够发挥作用,而且还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这些是无法在离体实验中观察到的。但是,出于人道的考虑,我们也不能就直接拿人来做试验。因此,下一阶段,研究人员需要做动物试验。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兔子、猫、狗、猴子等。在做动物试验时,需要用到两种或更多种的动物,因为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会不同。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药物会对身体发生什么样的作用,在动物身上测试药物化合物的效果,有什么样的毒副作用,多少用药量是安全的。其次,我们也需要知道身体会对药物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例如,有多少量的药物会被吸收到血液中,它在体内如何代谢、分解,它的代谢产物是否有毒,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被排出体外的速度有多快等等。如果一个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能进入血液,或者虽然进入血液,但是代谢、降解、排泄的速度太快,那么它是没有用的,这时候人们就要考虑是否要改变药物的化学结构或添加其他化学成分,以帮助药物被吸收或减缓其代谢、降解、排泄速度。有时候,人们会发现,一种药物的代谢产物甚至比药物本身还更有效。

  但是动物和人的生理毕竟还是有所区别,对动物有效、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对人体并不一定如此。只有临床试验才能最终决定一种药物是否对人体有效和有何毒副作用。一种药物一旦通过了离体试验和动物试验,看来有希望成为新药,就可以向药监部门申请做临床试验。临床试验一般分成三个不同阶段,分别称为I,II,III期临床试验。

  I期临床试验为短期小规模。试验对象通常为20-100人,健康志愿者或患者都可以。其主要目的是观察新药是否会出现急性毒副作用,检验合适的安全给药剂量,并初步研究人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时间持续数月。如果没有严重的问题,例如不可接受的毒副作用,就可进入II临床试验。大约70%药物能成功地通过这一阶段的试验。

  II期临床试验为中期中等规模。试验对象是病人,通常为100-300人。主要目的是观察新药是否有疗效,也对短期的安全性做进一步观察。时间持续几个月到两年。大约只有33%的新药能成功通过这一阶段的试验,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III期临床试验为长期大规模。试验对象是病人,通常为1000-3000人。目的是确认新药疗效和安全性,确定给药剂量。时间持续一到四年。约25-30%的新药可通过这一阶段的试验。

  在完成III期临床试验之后,制药公司就可向药监部门提出上市申请,由药监部门组织专家鉴定。在美国,最后经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新药,只占最初申请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总数的20%。

    有时候,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一种药物被发现能够有效地治疗恶性疾病,会提前中止临床试验而直接用于治疗病人。例如,第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新药AZT的临床试验在还在做II期临床试验时,发现它能显著增加病人的存活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立即提前中止了该临床试验,并在批准其上市之前允许它被用于治疗4000多名艾滋病患者。

  新药被批准上市之后,通常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药物在大范围长时间临床应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其他已有药物进行比较,称为IV期临床。由于在做临床试验时,儿童、孕妇和老人常被排除在外,因此在新药上市后,特别需要观察药物对这些群体和某些特定的病人群体的安全性、疗效和剂量范围,以获得更全面的资料。如果发现长期使用后会产生未曾料到的严重副作用,该药物有可能被立即从市场上召回。

  开发新药是一个非常费时间也非常昂贵的过程,并非小公司所能承担得起。在美国,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发到获得批准,平均需要8.5年,花费数亿美元。每5000种候选药物,只有5种能够进入临床试验,而只有1种最终能够被获准上市。

(《经济观察报》2006.12.11)科普--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2006-12-11 22:41:43
方舟子

大中小
  经常听到有人声称自己从来不上医院,但很少有人敢说自己从来不吃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会患病。生了病就难免要和药物打交道。现代医学已经为许多疾病提供了各种很有良效的药物,但是同样还有许多疾病没有特效药甚至无药可治。因此,人们仍然需要不停地研发、寻找新药。每时每刻,电视、报纸上的广告都在向我们传播着某种不治之症有了神奇的新药物的福音,令患者及其亲友不能不怦然心动。然而,这往往不过是骗取钱财的甜言蜜语。要守住自己的钱包,不要受虚假药物广告的蛊惑,避免既破财又失望,有必要了解一点新药开发的常识。

  以前,发现一种药物往往都是碰运气,而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针对某种疾病有意识地设计、研发新药。现代药物的开发是大军团作战,需要众多不同领域学科的专家的通力合作。它需要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理、病理和设计药物,有机化学家合成药物,毒物学家研究药物的毒理,药理学家研究药物的药理,计算机专家的模拟和分析,医生对药物进行临床试验和观察疗效,统计学家统计治疗结果,等等。

    新药开发的第一步,是从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开始的。生理学家研究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各种生理功能和变化规律,生物化学家研究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分子生物学家则研究参与生命过程的各种分子的功能和相互作用。这样,我们就能从分子、细胞、器官到人体不同的层次了解我们的身体在正常状态下都是如何运行的,而病变又是由于哪一方面发出了异常。某种疾病的发生,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破解这个过程,具体追踪到究竟是在哪一个步骤出了问题,就能够给新药设计提供思路:如果针对这一出现异常的步骤——靶点,添加某种具有特殊结构或性质的化合物,会怎样改变分子、细胞的生理活动,是否会纠正病变,达到治病的目的?

  有时候,研究人员能很快地发现这种特殊的化合物,这是很幸运的。更多的时候,研究人员需要筛选成千上万种化合物,才能发现有效的少数几种。现在,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靶点,设计出针对它的化学结构,告诉化学家应该合成有什么样的结构和性质的化合物,从而缩小筛选的范围。

  对药物化合物的测试一开始都是在试管和离体培养的细胞中进行的。在离体实验中,药物直截了当地作用在靶点上,容易产生明显的效果,但是却不一定也会对人体有效。药物可能无法被人体吸收,如果能够被人体吸收也不一定能够发挥作用,而且还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这些是无法在离体实验中观察到的。但是,出于人道的考虑,我们也不能就直接拿人来做试验。因此,下一阶段,研究人员需要做动物试验。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鼠、大鼠、兔子、猫、狗、猴子等。在做动物试验时,需要用到两种或更多种的动物,因为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会不同。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药物会对身体发生什么样的作用,在动物身上测试药物化合物的效果,有什么样的毒副作用,多少用药量是安全的。其次,我们也需要知道身体会对药物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例如,有多少量的药物会被吸收到血液中,它在体内如何代谢、分解,它的代谢产物是否有毒,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被排出体外的速度有多快等等。如果一个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能进入血液,或者虽然进入血液,但是代谢、降解、排泄的速度太快,那么它是没有用的,这时候人们就要考虑是否要改变药物的化学结构或添加其他化学成分,以帮助药物被吸收或减缓其代谢、降解、排泄速度。有时候,人们会发现,一种药物的代谢产物甚至比药物本身还更有效。

  但是动物和人的生理毕竟还是有所区别,对动物有效、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对人体并不一定如此。只有临床试验才能最终决定一种药物是否对人体有效和有何毒副作用。一种药物一旦通过了离体试验和动物试验,看来有希望成为新药,就可以向药监部门申请做临床试验。临床试验一般分成三个不同阶段,分别称为I,II,III期临床试验。

  I期临床试验为短期小规模。试验对象通常为20-100人,健康志愿者或患者都可以。其主要目的是观察新药是否会出现急性毒副作用,检验合适的安全给药剂量,并初步研究人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时间持续数月。如果没有严重的问题,例如不可接受的毒副作用,就可进入II临床试验。大约70%药物能成功地通过这一阶段的试验。

  II期临床试验为中期中等规模。试验对象是病人,通常为100-300人。主要目的是观察新药是否有疗效,也对短期的安全性做进一步观察。时间持续几个月到两年。大约只有33%的新药能成功通过这一阶段的试验,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III期临床试验为长期大规模。试验对象是病人,通常为1000-3000人。目的是确认新药疗效和安全性,确定给药剂量。时间持续一到四年。约25-30%的新药可通过这一阶段的试验。

  在完成III期临床试验之后,制药公司就可向药监部门提出上市申请,由药监部门组织专家鉴定。在美国,最后经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新药,只占最初申请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总数的20%。

    有时候,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一种药物被发现能够有效地治疗恶性疾病,会提前中止临床试验而直接用于治疗病人。例如,第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新药AZT的临床试验在还在做II期临床试验时,发现它能显著增加病人的存活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立即提前中止了该临床试验,并在批准其上市之前允许它被用于治疗4000多名艾滋病患者。

  新药被批准上市之后,通常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药物在大范围长时间临床应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其他已有药物进行比较,称为IV期临床。由于在做临床试验时,儿童、孕妇和老人常被排除在外,因此在新药上市后,特别需要观察药物对这些群体和某些特定的病人群体的安全性、疗效和剂量范围,以获得更全面的资料。如果发现长期使用后会产生未曾料到的严重副作用,该药物有可能被立即从市场上召回。

  开发新药是一个非常费时间也非常昂贵的过程,并非小公司所能承担得起。在美国,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发到获得批准,平均需要8.5年,花费数亿美元。每5000种候选药物,只有5种能够进入临床试验,而只有1种最终能够被获准上市。

(《经济观察报》2006.12.11)
这个方,不知道神农吧。
我看动物世界时,看到狮子吃草,真是觉得世界真奇妙。
我所知道的新药上市流程确实是这样的:handshake
原帖由 HB 于 2006-12-25 14:18 发表
这个方,不知道神农吧。
我看动物世界时,看到狮子吃草,真是觉得世界真奇妙。


舟子对于中医与传统西医相同论诉的一个论据就是,他们都使用草药,

没有办法,舟子的无知就是这么可爱,因为连动物都回用草药给自己治病.
原帖由 icewolf01 于 2006-12-25 19:04 发表
我所知道的新药上市流程确实是这样的:handshake


建议你去看广告.
我就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否则,化疗的时候,那巨大的副作用,就是治好了癌症,身体也耗费的差不多了.

所以,什么疑难杂症,对于现代医学,就是这么没有办法.

别整天就拿现代这个东西蒙事.
如楼上所言,做化疗是在不已的情况下才会考虑的,我单位有个员工患了肝癌,做了化疗后不到3个月人就没了,他才29岁啊。其实我认为不是肝癌要了他的命,而是化疗把他给弄死的。
P
有种你癌症就别化疗
楼上的两位了解化疗么? 化疗原来不是治病而是杀人的
新药上市必须经过如此严格的程序 否则就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任
不现代化?不现代化你去过刀耕火种的生活去
原帖由 李药师 于 2006-12-25 23:56 发表
P
有种你癌症就别化疗
楼上的两位了解化疗么? 化疗原来不是治病而是杀人的
新药上市必须经过如此严格的程序 否则就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任
不现代化?不现代化你去过刀耕火种的生活去


你是不是觉得人类所谓的现代化比大自然还伟大啊?

刀耕火种?呵呵,人类向大自然学习的东西还少吗?你真的觉得人类比大自然还伟大?

呵呵.无知啊.

而且还要说的是,西药越是复杂的疾病,副作用就越大.
原帖由 李药师 于 2006-12-25 23:56 发表
P
有种你癌症就别化疗
楼上的两位了解化疗么? 化疗原来不是治病而是杀人的
新药上市必须经过如此严格的程序 否则就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任
不现代化?不现代化你去过刀耕火种的生活去


对病人的不负责?呵呵,西药那一大堆的副作用是对谁负责啊?

呵呵.
南非非国大指责美国隐瞒抗艾滋药物副作用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23:21 东方网


东方网12月18日消息:南非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17日在其互联网刊物上发表文章,指责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隐瞒抗艾滋病药物奈韦拉平存在副作用的真相,利用非洲艾滋病患者进行药物试验,对数百万人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据美联社14日报道,美国医学专家早在2002年就发现,关于奈韦拉平安全性的试验存在漏洞,研究人员低估了该药物的严重副作用。负责此项试验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却故意向食品  


   


和药物管理局隐瞒真相,使生产商顺利得到生产许可。同年6月,美国政府通过一项艾滋病防治计划,将大批量奈韦拉平推广到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的非洲。

据报道,全球450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约70%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研究表明,奈韦拉平是一种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制剂混合服用,可延长病人生命以及防治母婴间传播艾滋病。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发现,有患者服用该药物后产生强烈副作用,甚至导致死亡。

  
  

  
作者:选稿:木木
警惕药物副作用


HEALTH.SOHU.COM  2004年5月20日10:43    来源: 搜狐健康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药物具有副作用,这是个基本常识。在一些常用药中也有容易引起胃部不舒服、皮肤过敏、发疹以及便秘等副作用。服用了催眠药或精神安定剂等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此处,服用了降血压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一旦停服反而会使病情加重。服用某些特殊药物,应密切观察病情疗效。如服用毛地黄需测量心率变化,以防中毒。


  老年人常见的药物副作用

  老年人内脏功能减退,慢性病增多,合并用药者也多,因而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也较高。据报道,老年人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是年轻人的2~7倍。

  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明显,血管运动中枢调节机 能减弱,因而不能灵活地调节变动的血压。当使用某些药物时,如血 管扩张药、降压药、利尿药等,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故老年人使用 这些药物应慎重,久坐站立起来一定要缓慢。

  永久性耳聋:老年人内耳毛细胞数目减少,此时如果用了某些易 在耳液中积聚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等药 物,均具有耳毒性。可导致小孩和老人永久性耳聋。上海市普陀区聋 哑学校7年级学生53人中,药物致聋者31人,占58.5%。除3人属母 亲孕期使用药物致聋外,其他28人均为后天使用卡那霉素、庆大霉 素、链霉素致聋。老年人内耳毛细胞数目减少,上述药物容易在耳液 中积聚,导致耳聋,而且这种耳聋常被误认为衰老所致,应引起重 视。

   药物性尿潴留:老年人使用抗帕金森病药、三环抗抑郁药(如阿 米替林、米帕明、盐酸多塞平等药),均可引起尿潴留。特别是有尿 道、前列腺功能紊乱的老年人更宜诱发尿潴留。例如,阿米替林镇静 作用和抗胆碱能作用均较米帕明强,但服用后易引起嗜睡、口干、便 秘、视力模糊、排尿困难,老年人易引起尿潴留和麻痹性肠梗阻。所 以,有人主张,老年人用三环抗抑郁药时,开始剂量应分多次服用, 以后逐渐加量,可减少副作用。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使用强效利尿 剂,也要格外小心。

   精神神经症状:老年人脑组织对药物反应敏感,其原因是脑细胞 数量减少,脑血流量下降和脑活力减退,因此对中枢神经抑制药的反 应敏感性增高。 例如利眠宁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等多种功能。通常用量5~ 20毫克,就有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若大剂量服用,如青年人服 600毫克,老年人服60~70毫克,即能引起共济失调(站立不稳、左 右摇摆、易跌倒)以及尿潴留、皮疹、粒细胞减少等,若长期服用, 可导致药物的依赖性,突然停药还会出现停药反应症状。又如盐酸金 刚烷胺,又叫金刚胺、三环癸胺,是一种抗流感病毒药。口服1次0.1 克,每天2次,服药不得超过10天。如果自己任意加量,每天剂量超 过0.2克,即可引起失眠、不安、共济失调、头痛、口干、语言不清 等精神神经症状。癫痫、脑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症以及其他中枢神经 系统疾患者禁用,否则会使病情加重。

   对药物副反应的防范

   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避免药源性反应:一种药物的副反应常用 另一种药物来治疗,但这又可能发生新的药物副反应。这就会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开始用药时就应当合理选择,尽量消除或减少开始时 的药物副作用。

  注意用药的时间:很多药物,常规应用,副作用并不明显,而长期服用,副作用便显示出来。一定要掌握合适的用药治疗时间。当然,疗程未满而擅自停药,疾病可能还会反复,有的糟糕的还会转成慢性。所以一定要听从大夫的意见,掌握合适的用药时间。

  用药种类要简化:服药品种越多,毒副反应就越大,因为他们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加大。服用2种以上药物时,有6%发生相互影响;服用5种以上时,这种危险性增加至50%;服用8种以上药物时, 则增至100%。所以,患有多种疾病的老人,应根据病情轻重缓急, 慎选主要药物,应用最少药物的最低有效量为上策。千万不可多药齐下,梦想一日之内百病皆除。须知有时一种药可治多种疾病,如钙拮抗剂可同时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新近研制的控释剂,多数每天只服1次即可。如需同时合用药物时,以不超过3~4种为宜。

  对特殊制剂的副反应要熟悉,如地高辛过量和奎尼丁中毒对心脏的损害等。奎尼丁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用于预防房性、室性早搏等。口服1次1~ 2片。但是,不良反应多见,安全范围小,常有恶心、呕吐、耳鸣、 头晕、视觉障碍;特异体质的人,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心室颤动和心室停搏;大剂量可抑制心肌收缩力,直接扩张血管,造成低血压。对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者甚至可致心室颤动;窦房结功能低下者,可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停搏。所以,不可麻痹大意。
人类要真是那么伟大,就一切都要现代化工合成的东西嘛.

何必还谈什么绿色食品,什么是绿色食品,就是天然的东西啊.

,转基因,DDT好,问题是那样种出的东西谁干吃啊.

所以,别一看见现代化就盲从.
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副反应有哪些?
--------------------------------------------------------------------------------
  来源:39.net  时间:2004.12.27

    抗精神病药物其副作用的形式有很多种表现,主要表现为抗多巴胺能、抗肾上腺素能和抗胆碱能作用。这里介绍一般常见的副作用。

    (1)锥体外系副作用。锥体外系的副作用可以分为四组,急性肌张力障碍一般发生在治疗刚开始时即很快出现,多发生于年轻的病人。据观察大多数病人是在使用丁酰类和哌啶类酚噻嗪药物之后发生,其主要特征是斜颈、吐舌、面肌痉挛和角弓反张,临床特征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做作样行为。不能静坐,出现躯体无法自控的活动,伴有心情厌烦的感觉,无能力保持安静。这经常发生在治疗进行1~2周之后,抗帕金森氏症药物常常不能控制症状,一般需要减少精神药物的剂量。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帕金森氏综合征,其特征是当病人步行时运动缓慢或不能,而且脸、全身僵硬、粗大震颤,屈曲体位等,严重者可出现慌张步态。这一症状群一般出现在服药几周之后,然后又开始逐渐减轻,甚至并没有降低药物的剂量也逐渐减轻;也可以被抗帕金森氏症药物有效地控制。但作为常规来使用抗帕金森氏症药物预防这类症状是很不明智的,因为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会出现这种副作用,相反,常规使用会增加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可能性。迟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副作用,它不像其他的副作用,即使停药也常常不能好转,是以咀嚼、吸吮肌的运动,面肌和舞蹈样运动为特征的。常常可以影响面部活动、肢体运动和吸吮进食,偶尔在不服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中也可以见到,但是在大剂量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中这种症状是非常多见的,女性病人和伴有弥漫性脑损害的病人极易发生此种症状。停药之后大约有半数病人的症状可以逐渐消失,据估计在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病人中这种症状群出现的频率为20%~4O%。无论发病率是否准确,这种症状群的存在均提示要防止长期大剂量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2)抗肾上腺素能副作用。这一副作用包括体位性低血压伴有反射性心动过速,鼻粘膜充血和射精抑制。肌注给药尤其容易引起低血压反应。老年病人无论什么样的给药方式都容易引起此种副作用。

    (3)抗胆碱能副作用。这一副作用包括口干、排尿困难和尿潴留、便秘、出汗减少、视物不清和青光眼加剧。

    (4)其他副作用。心律失常偶有报道,心电图改变是较多见的,主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和T波模糊。药源性抑郁也有发生,但是评价较困难,因为不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也可以出现抑郁的表现。某些病人当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氯丙嗪时可以出现体重增加,在某些女性病人中可以诱发乳溢和闭经。老年病人中体位性低血压是一个严重的副作用。某些酚噻嗪类药物尤其是氯丙嗪能够增加癫痫发作的程度。长期的氯丙嗪治疗可导致对光过度敏感,皮肤,角膜和晶体的色素沉着。这些药物目前还未发现致畸胎作用,然而在怀孕早期还是慎重使用为妙。
西医最大的特点,看来就是用牺牲掉身体的正常的脏器的功能去挽救已经受损的脏器.

典型的得不偿失啊.你说你科学,你的如此多的副作用,还是去骗你自己的好.

越是难治疗的疾病,西药的副作用就越大,不相信的可以自己去查,吓死你.

当然也有歪打正着的比如:伟哥,可惜,它也一样是副作用明显.

=================

“伟哥”是英文Viagra音译,它的化学名称是枸橼酸西地非尔(SildenafilCitratc)。原是由美国辉瑞(Pfizer)制药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其治疗心绞痛的效果一般,而对治疗阳痿却有特殊效果,以后专家们对4000多例各种类型的阳痿病人进行了研究。
  这一意外发现,促使厂家干脆以治疗阳痿的药物申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于1997年3月27日正式批准该药作为治疗阳痿的专用药物,并规定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

“伟哥”副作用不容忽视(健康指导)




    张揆一

  “伟哥”(Viagra)的通用名叫西地纳非(Sidenafil),是一个口服有活性的强效选择性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自从1998年3月在美国辉瑞制药公司问世后,迄今已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辉瑞公司称,世界上每秒钟开出4片“伟哥”(万艾可),全球已有800余万人接受了治疗。说明“伟哥”的作用是肯定的。然而不幸的是,仅在美国服“伟哥”丧命者就已超过130余人。从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不得不重新认识和评价“伟哥”,以免害死更多的人。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我国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禁,已试验证明“伟哥”对多数阳痿病人确有明显疗效,现已解禁,已于2000年7月3日作为处方药正式进入各大中型医院,许多阳痿病人欲尝新鲜,请医生开出价格昂贵的伟哥处方。此时此刻,药学专家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和医生,“伟哥”不是春药,“伟哥”的毒副反应决不可忽视,使用者要慎而又慎,三思而后行,以免后悔莫及。
    “伟哥”的毒副反应:一般人服用后会引起头痛、面红耳赤、皮疹、嗜睡、恶心、腹泻及尿道感染等反应,甚至发生视力模糊,停药后可逐渐消失。上述反应有的人相当严重,因此,决不可为了一刻的痛快,而造成全身的损害。特别是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正在服用硝酸甘油治疗者,此时应绝对禁止使用“伟哥”治疗阳痿。因为硝酸甘油能促使人体释放足量的一氧化氮,生成可观的环磷鸟苷,以扩张冠状动脉,达到治疗心绞痛的目的;而“伟哥”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环磷鸟苷难以分解,从而大量蓄积于体内,以至引起血管扩张,血压骤降,乃至休克死亡。而凡患有动脉硬化症、高血压、低血压病、心肌病、糖尿病、视网膜炎、肝硬化、肾功能严重损害及过敏体质者,都属于禁用“伟哥”的病人。而患有视网膜色素沉着症、阴茎海绵体纤维化或纤维性海绵体炎、镰形细胞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活动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性疾病的人,均属于慎用“伟哥”者。决不可冒险使用,以免造成恶果。所以阳痿患者是否需要使用“伟哥”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不可强求。服用“伟哥”且勿过量,过量可导致阴茎持续勃起十余小时,疼痛难忍;可引起中毒,症状是头昏眼花、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继而虚脱昏倒,需立即送到医院抢救,才能转危为安。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不少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使用“伟哥”,他们随着增龄,性功能渐趋衰退,这是自然规律;此年龄组又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发期,若未及时发现所患的疾病,而贸然使用“伟哥”,难免损身折寿,无异于饮鸩止渴,自我危害。
    所以,奉劝对“伟哥”感兴趣的人,应当多加思量,想想利弊,千万不可“拼命吃伟哥”。谁也不应当“以命试药”,换来终生遗憾。

    《市场报》 (2000年12月22日第七版)
1.头痛:临床试验中发现,约有13%的人服药后出现头痛,个别人患剧烈头痛,且服用剂量越大,头痛愈剧烈。

2.眼花:约有3%的服药者可发生短暂的视力模糊,有的还会出现看见蓝光的幻觉。美国航空管制局禁止飞机驾驶员在服伟哥后6小时内飞行,目的是防止发生飞行事故。

3.昏晕:该药可能有造成血压骤降的作用,如果同时服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常立即会产生头昏甚至晕倒症状。

4.异常勃起:有尿道炎、白血病的男子,服用后能长时间勃起不倒,结果将伤及阴部肌肉组织,甚至加重阳痿。如果勃起超过4小时就必须马上求医。

5.心血管疾病:阳痿可能是心脏疾病、糖尿病或癌症的先兆,服用该药可能掩盖真正的病情。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男子须慎用,以免诱发心脏病或导致中风。

6.血压降低:服用伟哥可引起血压降低,而含三硝酸甘油或硝酸盐等心脏病药物也会降低血压。所以,伟哥与这些药混用,血压会大大降低,有时可能危害生命。

7.永久性阳痿:因伟哥是外源性药物,长期服用可产生药物依赖性,甚至形成永久性阳痿。

8. 青光眼:香港眼科专家警告,服用伟哥可导致血压下降,但青光眼患者眼压较高,这样便有3%-5%的人可能出现急性青光眼,而急性青光眼可使人一夜失明,即使治好也不能恢复原来的视力。

9.导致不育:美国一医学研究小组的专家认为,年轻人用“伟哥”药物,最终只会影响自己的生殖能力。并建议:没有勃起困难的年青人,如果想生儿育女,就不要服用伟哥。

不容置疑,伟哥市场前景广阔,有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如今美国伟哥已在国内准允出售。但无论是服用“洋伟哥”,还是“土伟哥’,尝试者在服用前最好征求医生的意见,对伟哥副作用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无疑是有好处的

===============================

当然还有呢.


美专家警告伟哥有副作用 可能引发永久性失明



    美国已发现14例 服用该药后出现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美国专家近日警告称,伟哥可能导致男性永久性失明,目前美国已经发现14例性功能障碍患者在服用这种药后出现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指由于流向视神经  
的血液被切断而导致的不可逆转性失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专家称,目前出现的病症人数足够可以证明伟哥存在引发失明的可能。研究负责人霍华德·波姆兰兹指出,如果对所有患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男性使用伟哥的情况进行调查,可能会进一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波姆兰兹说:“多年来,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些男性患者在服用伟哥之后会出现暂时性视觉颜色变化,看东西都是蓝的或绿的。然而,此次发现的永久性失明显然非常严重。”自从1998年伟哥投放市场以来,仅在美国就已经有2300多万人使用过这种药物。

    伟哥的功能原理就是通过制约人体体内的某种天然酶来控制血液流动,波姆兰兹博士强调,伟哥的这些功能有可能产生其他一些人们并不愿意看到的潜在危险,影响人体的其他部位。他说:“流向视神经的血液被伟哥切断之后,那里的血管和神经非常敏感,很容易导致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研究人员将上述结果发表在《视神经》杂志上,文中提供了7名50至69岁男性的具体病例,他们在服用伟哥后36小时内都出现过失明症状。此前早有研究显示伟哥可能引发心脏病和中风等,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进行过真正的临床试验。
科学就是这个样子的?呵呵,如此发展下去,西医恐怕比中医还要更早的消亡,是啊,在吃药的时候,你要问问自己:

这个到底是良药呢,还是毒药呢?

呵呵,历史上的什么放血疗法,以及什么伪科学的东西说到底,就是副作用远远大于正面的医疗作用,而被抛弃.

所以,如果药物的副作用就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那谁将灭亡不是很容易知道的事情吗?

所以说,成见比无知更可怕.
老方说的基本是不差的.

先说说细节上的问题,比如说I期临床,对象是8-12人,健康自愿者,(但对于肿瘤药物,则是患者),当然还有药动学试验,18-24人,健康人(肿瘤药物是患者).



更大的问题是,老方大约觉得这是唯一正确的新药研发途径(从冠之"现代药物"可知).

但是并不是这样的.如果读者注意的话,电视上曾经播放过一些节目,比如某巴西当地人在原始森林里收集各种动植物标本,他不是受雇于生物学家,而是受雇佣于制药公司!

制药公司把各种各样希奇古怪的动物标本拿来检测其药理作用,一但发现有特别之处,再深入研究,那就可能发大了.

比如紫杉醇,一种抗肿瘤的新药(国产一支要900块)是从紫杉的树皮中发现的,中国云南红豆杉树皮里也有(结果是这种树倒了霉).现在这种药物还是从树皮提取的,而不是合成的.

从自然界寻找新药,这同样的是"现代"药物的开发途径.



还有一种讨巧的方法,就是从中药中寻找有效成份,中国第一个一类新药"青蒿素"就是这样发现的,这个方法与上面的方面本质是一样的,但要方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