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个某些人高兴的,消消气--晚清也是国际强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07:11
主题:晚清也是国际强国[转贴
1、经济总量。 转自81.china.com
即使到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1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之首,高于整个欧洲的 总和,而1700—1820年间的经济增长也高于日本和欧洲。1820年中国GNP是欧洲的1.22倍;中国的GNP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 转自81.china.com
1890 年中国GNP是日本的5.28倍; 转自81.china.com
2、军事实力。 转自81.china.com
陆军: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装备上看,大清国陆军都是世界数一数二。 转自81.china.com
大清国在与西方军队以及洋枪队(常胜军)共同剿灭太平军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用洋枪洋炮来改进部队装备的重要性,首先在部队中组建洋枪队,次年又组建了洋炮队,逐渐淘汰了旧式武器。此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不仅淮军、湘军、练军以及部分绿营兵和八旗兵,均装备了从欧洲进口或中国军事企业仿制的近代枪炮。 转自81.china.com
70年代以后,西方更为先进的后膛枪炮开始输入我国,导致淮军装备的又一次更新。英国的马梯尼、士乃德、法国的哈乞开司、德国的老毛瑟、美国的林明敦和黎意等枪种,均进入淮军部队。 转自81.china.com
  90年代部分部队还装备了更为先进的后膛连发枪,主要枪种有奥地利的曼利夏、德国的新毛瑟和中国江南制造局仿造的快利枪等。如赵怀业部即"皆系一色快枪"。还装备了新式毛瑟枪和克虏伯炮。即使一些内地省份如江西、贵州、云南的练军,也都在70-80年代,装备了近代枪炮。清军还是亚洲第一个装备了七连发枪和十三连发枪的国家。 转自81.china.com
  在炮兵装备上,有英国的阿姆斯特郎式、格鲁森式和德国的克虏伯式后膛炮。仅1871年至1873年,大清就购置了德国克虏伯后膛四磅钢炮141门,到1884年淮军配备的后膛钢炮已达370多门。自1886年起。广东又陆续拨解北洋钢炮100多门,其中"光绪十二年(1886年)粤解八生脱钢炮四十八尊,十七年粤解七生脱钢炮一百二尊,十八年粤解八生脱七钢炮三十尊"。这期间北洋自购者尚不在内。另外,至1904年,江南制造局共造出后膛大炮145门,大部分用来装备了淮军。淮军火炮中,有一部分阿姆斯特郎和格鲁森式钢炮还是西方80年代末才发明的快炮(速射炮)。由此可见,淮军的装备无论是质与量,都是堪称世界一流的。 转自81.china.com
对比邻国日军装备,至1904年其陆军使用的主要是国产的青铜炮和村田式单发枪(只有少量部队装备了村田式连发枪),性能上远不如中国进口的西方新式连发枪和后膛钢炮,其全军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数量更比我军少得多。 转自81.china.com
1895年冬季汉阳兵工厂开始仿造德国出品的1888式毛瑟步枪(仿的是Mauser M88 Commission Rifle。 德国最好的兵工厂[如: Loewe,Schilling和Steyr]指定生产的1888式毛瑟步枪被称为Mauser M88 Commission Rifle),因为是仿德M1888式,所以定为88式, 其全称为7.92厘米88式毛瑟步枪。 使用圆弹头。 同时生产子弹, 每月能生产十三万粒。 转自81.china.com
汉88式毛瑟步枪诸元: 转自81.china.com
  全长: 1250mm 转自81.china.com
  全重为4.06kg (不含刺刀) 转自81.china.com
  枪管长为740mm 转自81.china.com
  口径7.92mm (88式毛瑟步枪圆头弹) 转自81.china.com
  弹头重14.7公分 转自81.china.com
  弹头初速为600m/s 转自81.china.com
  表尺射程为2000m 转自81.china.com
  由5发固定弹仓供弹 转自81.china.com
  膛线右旋4条 转自81.china.com
  膛线缠度240mm 转自81.china.com
  瞄准基线长为655mm 转自81.china.com
   该枪配有刺刀, 刺刀式样为单刃偏锋, 刺刀全长为517.5mm, 刀身长为395mm, 刺刀全重为0.566kg。 转自81.china.com
海军:1875年,清朝政府开始重视海防建设,任命直隶总督李鸿章出任北洋大臣,创设北洋水师。1875年,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其后,先后订购定远、镇远等多艘舰艇。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 转自81.china.com
3、外交影响力。 转自81.china.com
总理衙门的设立,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英国公使魏妥玛闻之“甚为欣悦”,法国公使布尔布隆更称赞这是“中外各国永敦睦好之最妙良法”。 转自81.china.com
1902年,英国与日本结成同盟,在远东找了一个“小弟”。德国人的设想则更大胆,打算与中美结成同盟,抗衡英国。 转自81.china.com
1906年秋,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自召见了清朝新任驻德公使孙宝琦,提及德国想要和中美结成三角同盟,“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的“独立”。 转自81.china.com
慈禧老佛爷坚定支持“以夷制夷”的和平外交策略,她认为“以夷制夷”的精髓就在于利用列强对华政策的矛盾,来左右逢源,维护大清的利益。与德国结盟后清朝外交势必一边倒,不利于“以夷制夷”外交的实施。 转自81.china.com
4、地理位置。 转自81.china.com
清朝版图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起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库页岛,东至海,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起南海诸岛,西南到广西、云南、西藏,包括达拉克,北至漠北和外兴安岭。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主题:晚清也是国际强国[转贴
1、经济总量。 转自81.china.com
即使到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1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之首,高于整个欧洲的 总和,而1700—1820年间的经济增长也高于日本和欧洲。1820年中国GNP是欧洲的1.22倍;中国的GNP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 转自81.china.com
1890 年中国GNP是日本的5.28倍; 转自81.china.com
2、军事实力。 转自81.china.com
陆军: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装备上看,大清国陆军都是世界数一数二。 转自81.china.com
大清国在与西方军队以及洋枪队(常胜军)共同剿灭太平军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用洋枪洋炮来改进部队装备的重要性,首先在部队中组建洋枪队,次年又组建了洋炮队,逐渐淘汰了旧式武器。此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不仅淮军、湘军、练军以及部分绿营兵和八旗兵,均装备了从欧洲进口或中国军事企业仿制的近代枪炮。 转自81.china.com
70年代以后,西方更为先进的后膛枪炮开始输入我国,导致淮军装备的又一次更新。英国的马梯尼、士乃德、法国的哈乞开司、德国的老毛瑟、美国的林明敦和黎意等枪种,均进入淮军部队。 转自81.china.com
  90年代部分部队还装备了更为先进的后膛连发枪,主要枪种有奥地利的曼利夏、德国的新毛瑟和中国江南制造局仿造的快利枪等。如赵怀业部即"皆系一色快枪"。还装备了新式毛瑟枪和克虏伯炮。即使一些内地省份如江西、贵州、云南的练军,也都在70-80年代,装备了近代枪炮。清军还是亚洲第一个装备了七连发枪和十三连发枪的国家。 转自81.china.com
  在炮兵装备上,有英国的阿姆斯特郎式、格鲁森式和德国的克虏伯式后膛炮。仅1871年至1873年,大清就购置了德国克虏伯后膛四磅钢炮141门,到1884年淮军配备的后膛钢炮已达370多门。自1886年起。广东又陆续拨解北洋钢炮100多门,其中"光绪十二年(1886年)粤解八生脱钢炮四十八尊,十七年粤解七生脱钢炮一百二尊,十八年粤解八生脱七钢炮三十尊"。这期间北洋自购者尚不在内。另外,至1904年,江南制造局共造出后膛大炮145门,大部分用来装备了淮军。淮军火炮中,有一部分阿姆斯特郎和格鲁森式钢炮还是西方80年代末才发明的快炮(速射炮)。由此可见,淮军的装备无论是质与量,都是堪称世界一流的。 转自81.china.com
对比邻国日军装备,至1904年其陆军使用的主要是国产的青铜炮和村田式单发枪(只有少量部队装备了村田式连发枪),性能上远不如中国进口的西方新式连发枪和后膛钢炮,其全军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数量更比我军少得多。 转自81.china.com
1895年冬季汉阳兵工厂开始仿造德国出品的1888式毛瑟步枪(仿的是Mauser M88 Commission Rifle。 德国最好的兵工厂[如: Loewe,Schilling和Steyr]指定生产的1888式毛瑟步枪被称为Mauser M88 Commission Rifle),因为是仿德M1888式,所以定为88式, 其全称为7.92厘米88式毛瑟步枪。 使用圆弹头。 同时生产子弹, 每月能生产十三万粒。 转自81.china.com
汉88式毛瑟步枪诸元: 转自81.china.com
  全长: 1250mm 转自81.china.com
  全重为4.06kg (不含刺刀) 转自81.china.com
  枪管长为740mm 转自81.china.com
  口径7.92mm (88式毛瑟步枪圆头弹) 转自81.china.com
  弹头重14.7公分 转自81.china.com
  弹头初速为600m/s 转自81.china.com
  表尺射程为2000m 转自81.china.com
  由5发固定弹仓供弹 转自81.china.com
  膛线右旋4条 转自81.china.com
  膛线缠度240mm 转自81.china.com
  瞄准基线长为655mm 转自81.china.com
   该枪配有刺刀, 刺刀式样为单刃偏锋, 刺刀全长为517.5mm, 刀身长为395mm, 刺刀全重为0.566kg。 转自81.china.com
海军:1875年,清朝政府开始重视海防建设,任命直隶总督李鸿章出任北洋大臣,创设北洋水师。1875年,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其后,先后订购定远、镇远等多艘舰艇。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 转自81.china.com
3、外交影响力。 转自81.china.com
总理衙门的设立,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英国公使魏妥玛闻之“甚为欣悦”,法国公使布尔布隆更称赞这是“中外各国永敦睦好之最妙良法”。 转自81.china.com
1902年,英国与日本结成同盟,在远东找了一个“小弟”。德国人的设想则更大胆,打算与中美结成同盟,抗衡英国。 转自81.china.com
1906年秋,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自召见了清朝新任驻德公使孙宝琦,提及德国想要和中美结成三角同盟,“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的“独立”。 转自81.china.com
慈禧老佛爷坚定支持“以夷制夷”的和平外交策略,她认为“以夷制夷”的精髓就在于利用列强对华政策的矛盾,来左右逢源,维护大清的利益。与德国结盟后清朝外交势必一边倒,不利于“以夷制夷”外交的实施。 转自81.china.com
4、地理位置。 转自81.china.com
清朝版图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起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库页岛,东至海,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起南海诸岛,西南到广西、云南、西藏,包括达拉克,北至漠北和外兴安岭。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第一:经济总量。虽然总量上是第一,但是性质同西欧的强国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的经济总量全是靠着传统的农耕业积累起来的,而现代化的大工业,这导致了中国的经济缺乏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

  第二:军事力量。中国的军队仍然是大刀长矛的封建式军队,同西方的普遍装备火枪、火炮的现代军队有着本质的差别,而且中国的军制严重落后,腐败成风,战斗力很差。

  第三:海军力量。中国的海军的确曾经荣登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但是中国几乎所有的主力舰只都是由英国、德国制造并出售中国,实际上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还是那句话:金钱买得来强大但买不来现代化。

  第四:地理位置。比清朝面积更广大的元朝更令人神往,但是往事如风,官大有什么用?以往的吸引人的中原文明和中华文化在西方列强的文化侵蚀之下已经不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强国不是这样来评价的吧,这只能说明清时期是一个大国。在国际上说话还没放屁的影响力大,在国内从地方大员到普通老百姓都不把中央当个鸟,这算哪门子强国。
假如这也算强国,那么盛唐时期我们都可以算超超级大国了!!!
光是有量有什么用啊,质比不过人家,你就是不行
是大国但不是强国
原帖由 中国闪电 于 2006-10-26 12:34 发表
假如这也算强国,那么盛唐时期我们都可以算超超级大国了!!!

              ---------------------那时候我们确实是超级强国。
小农经济+封建统治+闭关锁国+军阀国防
这叫强国……:L
那明晚期算不算强国呢?
是某些人心理不正常的产物吧: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