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者兴衰录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4:10:27
墨者兴衰录
  
  序
  
  墨者,是活跃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团体。他们鼓吹“兼爱”、“非攻”的理念,以严密的组织、顽强的信念在纷乱的战国中奔走。为了实践他们的理想,墨者们在每一代巨子的领导下,使用高超的守城技术和战法帮助弱小国家抵御强国侵略,并游说各国君王放弃兼并战争。
  “墨”的意思,是“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也就代表了他们的理想主义、禁欲主义、献身精神和大多出自工匠的团体特质。
  作为“役夫”代表的墨家,和作为“士大夫”代表的儒家,在战国时代绽放出了同样耀眼的光芒。当战国时代结束之后,为了消除侵略和战乱而奋斗的墨者们完成了使命,随即转身消失于历史舞台。
  此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像墨者这样充满了侠义精神、自我牺牲和理想主义的任侠集团。
  
  墨子登场
  
  有一件最能代表墨者精神的事。
  那是在公元前440年,也就是楚惠王四十九年的事情,楚惠王决定向宋国发起侵攻。
  楚惠王的父亲楚昭王的时代,由孙武、伍子胥率领的吴军一度攻下了楚的国都郢,虽然没能灭亡楚国,但也使得原本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元气大伤。不过在五十年的休养生息后,楚已经完全恢复了国力。在公元前447年,楚国灭掉了蔡国;在公元前445年,楚国又灭掉了杞国;而灭掉了楚的仇敌吴的东方强邻越国,也被楚国夺走了江淮一带的土地。
  楚军攻无不克,是因为有一位叫做公输般的奇人为楚惠王效力的缘故。
  这位公输般,在历史上另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响亮名字,也就是“鲁班”。他在中国被尊为工匠的始祖,后世的民间流传着数不清的关于他的传奇故事。
  和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的达芬奇一样,公输般是个拥有超过常人的充沛精力和探究心的发明狂人。他有时皱着眉头地冥思苦想,有时无端地狂笑,有时喋喋不休地向人诉说他的发明,有时忘却昼夜地在工坊中不停工作。在民用方面,可以确认他发明了用来磨面粉的石磨,此外据说还有锯、钻、刨,甚至还有会自己行走的木车!在军用方面,他发明了类似滑翔机的载人飞行木鸢、攻城的云梯,以及水战时装在战船上的钩拒。
  虽然达芬奇提前几百年发明了自行车、坦克、潜水服、直升机、蒸汽轮船等近现代科技产物,但却全都停留在图纸阶段,没有一样付诸实现。这是由于,一种新工具的制造和应用,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投资,并且社会也要有投入使用这种新工具的需要。然而,公输般得到了达芬奇所没有的这一切,楚惠王以全国的力量支持他进行发明创造。公输般因此得以将他的超凡才能淋漓尽致展示出来。他所发明的新兵器,则迅速投入了军队的使用。
  即将向宋国进军的,就是这样一支装备了这个时代的最强兵器的大军。
  “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墨子•鲁问》)
  当楚国的士兵乘坐着公输般制造的鸢形滑翔机,盘旋飞过宋国城池上空窥探城内情况时,所有目睹这幕景象的宋人,全都害怕得心胆俱裂。
  “自从殷商以来立国六百年的宋,终于也要像陈、蔡、杞一样被楚灭掉了。”
  宋国的士民也好,中原各国的诸侯也好,都预见到了这场战争将会有的结局。
  这时候,有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人,独自从齐国向楚国出发了。
  这个男人,从齐(今山东省)到郢(今湖北省江陵附近),有时徒步,有时奔跑,有时搭乘农家的牛车,有时坐船,跨越了八百公里的河山。他日夜不停地跋涉了十天,穿坏了三双草鞋,当来到位于浩荡长江北岸的郢都的时候,他的鞋子已经全都烂了,只能从衣摆扯下布片来包裹被磨破的脚掌。他的脸因为风吹日晒而黝黑布满皱纹。他衣衫褴褛,就算是要饭的也比他穿得整齐。
  这位用破布包裹受伤脚掌、衣衫褴褛、目光炯炯有神的黑脸男人,走进了郢都的城门,在城墙边的一个角落坐下,喝水,吃干粮,静静地沉思了一阵子,随后站起身向人问了公输般家的位置,来到公输般门前求见,自称名叫墨翟。
  “墨翟?似乎是个很有名的人。”
  听到门人的报告,正在描画图纸的公输般抬起头来。他印象中确实是听说过这么一个人。和公输般一样,墨翟是鲁国人,近年来墨翟正到处宣扬“非攻”和“兼爱”的学说,吸引了很多出身卑微的年轻人跟随。而最令公输般在意的是,据说这位墨翟也是位能工巧匠。
  “那就见见吧。”
  虽然要见,但公输般心里还是很勉强的。和这个墨翟交谈所浪费的时间,如果用来研究的话,说不定他还能够把云梯或者其他新武器的性能进一步完善呢。
  他们在客厅里坐着草席见面,出乎公输般预料的是,墨翟一见面就单刀直入地说:“北方有人侮辱了我,我特来请求公输子杀了他。”
  这是什么话啊!公输般感到既好笑又莫名其妙,他轻蔑地哼了一声。墨翟连忙又说:“只要你杀了他,我可以给你十金。”
  这下子公输般可真是气愤了,他拂袖而起,说:“我不可能去为你杀人的,就算给我再多的钱也一样!”
  墨翟那张黝黑多皱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在草席上俯身拜了一拜,用沉稳的语气说:“请听我说完吧。我在北方听说公输子制造云梯,准备攻宋。不知道宋何罪之有?公输子不肯为我杀一个人,然而为什么要引起战争杀害楚宋两国众多的无辜人民呢?”
  公输般愣住了。他是个发明的天才,但却并不是辩论的天才。墨翟的这番话,已经从气势上完全压倒了他,他想不出怎么反驳,只能支吾着说:“但是,楚王已经决定攻打宋了。”
  墨翟站起身,说:“那么,请公输子带我去见楚王吧。”
  当见到楚惠王的时候,墨翟又用楚国地大物博,宋国出产稀少,楚国攻宋如同富人盗窃穷邻的道理来劝说楚王。
  “你说的都很有道理。”惠王先是点头称是,随后说,“然而,寡人已经有了公输般的云梯,攻下宋国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寡人为什么不攻下它?”
  墨翟缓缓解下腰带放在地上围成一圈,说:“这是宋的城池。”又从随身的口袋里倒出了一堆木匠用来做边角料的小木片,说:“这是攻城和守城的器械。”
  “哦!”惠王不由往前探出身体,感兴趣地看着墨翟的表演。
  墨翟把小木片均分为两堆,说:“下面,由我来守城,公输子来攻城。彼此都可以利用同样数量的器械,试试看楚军能否攻下宋。”
  有一个成语,叫做“班门弄斧”,说的是在鲁班面前表演木匠活,是非常可笑而不自量力的行为。这位墨翟先生要和鲁班进行城池攻防的模拟战,到底会是怎样的下场呢?
  公输般今年六十岁左右,而墨翟只不过是三十岁左右。在楚王的催促下,公输般无可奈何地与比自己年轻一半的这个狂徒开始交手。
  随着两人互相的解说,彼此的木片有时放在腰带城池的边上,有时拿走。这简单的攻防,却代表着数以千计兵士和各种攻守器械的布置与对垒。公输般发起了九次攻击,九次都被击退。当他想要再进行第十次的时候,公输般愕然地发现,手头的木片已经全都失去了。
  输了。
  “这可真是奇妙的神技!”一直在边上屏息观看的楚惠王,不由发出了惊叹。
  公输般用惊愕和恼怒的目光看着眼前的墨翟,对方则用谦逊的微笑回望他。公输般沉默了片刻,忽然哈哈笑了起来:“墨子,我知道要怎么攻破你的防守了,但是我不说。”
  墨翟也笑着说:“我知道你想怎么攻破我的防守,但是我也不说。”
  楚惠王看看公输般,又看看墨翟,疑惑地问:“两位打的是什么哑谜?”
  墨翟向楚惠王拜了拜,说:“公输子所想的,不过是杀了我。认为我被杀了的话,就没有人去守宋了。然而,我事先已经派了禽滑厘等三百名弟子,带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城上等待楚军了。就算杀了我,也不可能攻下宋。”
  这真是个思虑深远而又大胆的人啊。楚惠王在那一瞬间被墨翟的魄力折服了,同时也了解了墨者这一团体的力量。与其得到五百里的宋国,如果能得到墨翟和他的弟子们的支持,五百里宋地简直如同粪土草芥。
  事实上,并不是由于墨翟的兼爱非攻理论说服了他,而是因为楚惠王强烈地认识到了墨家的力量和价值,他终于接受了墨翟的请求,放弃了出兵宋国的计划。
  从此,墨家的名声响彻天下。
  
  墨子其人
  
  这位创立墨家的墨翟,其身世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对于他的生卒年代,孙诒让在《墨子闲诂》中推算为公元前468~387年;梁启超认为墨子生卒年代是公元前463~385年;钱穆则考证墨子生卒年代约为公元前479~394。对于他的出生地,也有鲁国和宋国两种说法。
  在他出生的时代,孔子刚刚去世十余年,孔子的七十二门徒还有不少人在世,正活跃于各国,广泛宣扬儒家学说。出生于工匠之家的墨翟,很早就接触了孔子的学说,但学了几年后,他对儒家产生了怀疑。
  从士大夫的角度出发、并且尊崇周礼的战国儒家,对于工匠出身的墨翟来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荒谬之处。第一点,儒家不信鬼神,却讲究祭祀,显得自相矛盾;第二点,儒家的礼法极为繁琐,例如人死后要厚葬、父母死后子女要穿三年丧服,这些礼法会带来许多不便和金钱、精力、时间上的浪费;第三点,儒家对“乐”有很多讲究,而这些在墨翟看来也是不必要的浪费;第四点,儒家认为有天命的存在,人的能力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发挥作用,墨翟则认为这是放弃了改变命运努力的懒惰想法。
  既然尊崇周礼的儒家不可取,墨翟便将目光投向了在周之前的尧舜禹的时代。
  尧舜禹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的人所美化向往的乐土。人们认为那时候天下没有战乱,没有赋税,王的职位由禅让的方式来传授给天下最贤明的人。经过上千年来人们的美化,“尧舜禹之世”事实上已经变成了理想国的代名词。不止是墨翟,甚至连孔子都称尧舜禹汤文王周公为圣人,而孟子则“言必称尧舜”。
  但是,上千年之前的尧舜禹之世,早已经变成了模糊不清的虚像残影。诸子百家所说的尧舜禹,往往都披着诸子百家自己学说的外衣。一百种学说里,就有一百种不一样的尧舜禹的形象。
  墨翟心目中的尧舜禹之道,恐怕是最接近尧舜禹之世本质的一种。
  在墨翟所建立的墨家组织中,如同尧、舜、禹的禅让王位一样,每一代都是由团体中最贤能的人继承“巨子”的职位领导众人。而禹为了治水而奔波九州,日夜不休,过家门而不入的行为,也很明显对墨翟本人为了宣传兼爱非攻而奔走各国的行动有很大影响。
  从他所设想的天下人彼此相爱,就可以不用发生战争、怨恨、仇杀、争夺等行为的兼爱理论,同样可以看出对尧舜禹之世的原始共产主义制度的憧憬。
  由于墨翟出身于低贱的工匠阶层,他站在下层人民的立场上,要求不论出身,只要贤能的人,就可以领导众人。对于儒家提倡的厚葬,墨翟反其道而鼓吹“桐棺三寸”的薄葬。对于儒家过分讲求礼乐所导致的浪费,他也提出了强烈的反对。
  墨翟所建立的墨家团体,就像是他的政治理想的缩小体。在上层,由大家推选最贤能的人担任巨子,所有的团体成员都听从巨子的指导。而在团体成员彼此之间,则互相友爱,有困难互相帮助。他们对生活的要求都极为朴素,只要衣能裹身、食能果腹就可以满足。而为了“天下之利”,这些人全都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墨翟这个独特的男子,虽然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却更像一位在近代活跃的革命家,带领着一群胸中激荡着热血的青年,为了心中的理想国而在中华大地上奔走。
  
  墨子奔走
  
  在成功止楚攻宋之后,墨翟向楚惠王献上了他写的一卷书,说只要按书中的道来实行,就可以得到天下。这是凝聚了墨翟的“兼爱非攻”政治理想的著作。然而,对于身为战国诸侯的楚惠王来说,书中所说的理论简直就是不知所谓到了极点。
  “让寡人像爱自己一样去爱他国的人?这真是可笑极了。想不到在这个时代还有和宋襄公一样的蠢蛋啊。”
  楚惠王不由在心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宋襄公是在这个时代之前两百年的人,在春秋五霸之中,宋襄公是唯一一个名不符实的“霸主”。他以小小的宋国,却鼓吹“仁义”,想要继承齐桓公的霸业,邀请了楚成王、齐孝公和许多诸侯会盟,但在会上却屈辱地被楚成王的部下抓了起来,最后诸侯共推楚成王当了盟主。宋襄公被放回国之后,宋楚之间便爆发了战争。以仁义自居的宋襄公,在楚军半渡的时候不进攻,在楚军没完成布阵的时候不进攻,在交战的时候还下令当敌兵受伤之后不要再攻击他、头发花白的敌兵不要抓来当俘虏。结果宋军被楚军打得落花流水,宋襄公也中了箭,一年后伤重而死。
  当时击败宋国的楚国,即使在两百年后仍然把宋襄公的“仁义”当作笑柄。楚惠王怎么可能会听从墨翟的兼爱非攻理论呢?
  但是,理论归理论,楚惠王对墨翟的声望和他的强力团体很感兴趣。如果同时拥有公输般的攻城器械和墨家的守城技术,那正如手持最强之矛和最强之盾,这对于楚国来说简直就是梦幻般的美景。楚惠王对墨翟说:“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寡人虽然不敢有得到天下的奢望,但愿意供养贤者。”
  他想要把墨翟像公输般一样收为己用。墨翟洞悉了楚王的想法,心中不禁涌起了难以掩饰的失望。他说:“翟听说贤人出仕,道不行不接受赏赐,义不听则不处其朝。既然大王无法采用翟的想法,那么翟请求辞行。”
  虽然墨翟没有接受楚惠王的延聘,但因为这一段因缘,墨家也和楚国朝廷和达官贵人之间开始有了许多来往。在第三代墨家巨子孟胜的时代,墨者们因此在楚国卷入了一场悲壮惨烈的事件。这件事,将会在下文有详细的交待。
  墨翟成功止楚攻宋的行为,使得天下都为之震动。而对此最为重视的国家,是楚的东邻越国。
  楚与越是在中原以南对峙的两大强国,为了楚越之间的战争,公输般还发明了专门针对越军的水战兵器“钩拒”。此时的越王名为朱句,是春秋时代霸主勾践之后的第三任王。由于楚军近年来的进攻,越国正逐渐失去江淮一带的土地。越王朱句因此强烈意识到了墨家这个团体的重要性。
  这时候墨翟已经回到了他的家乡鲁国,越王朱句便派遣墨翟的弟子公尚过带着五十乘车的仪仗队前往迎他来越国。
  “只要墨子能来敝国,寡人可以把原来吴国的五百里之地封给墨子!”
  墨翟所拯救的宋国,在战国时代是排在十名左右的中等国家,也不过只有方圆五百里之地。越王以五十乘车前来迎接墨翟,并以五百里之地作为献给他的封邑,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举动。诸侯对一位学者能够给予的荣耀和利益,没有比这更高的了。
  墨翟并不是没有为此而动心。然而,只要对此时的战国形势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解到这件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越王勾践灭吴,仅仅是在三十年前。在此前一直都在用臣属国的姿态侍奉吴国的越国,忽然反过来用阴谋诡计吞并了吴国,吴人的心中都积累着怨恨和叛意。因此,当楚军向江淮一带的故吴地进攻时,越国的军队完全无法控制局势,防线逐年后退。
  越王朱句要献给墨翟的封邑,就是这片越国已经快要无法掌握的土地。
  “反正已经无法统治,不如把这片土地交给那个墨翟。有墨家在吴地防守,楚军就不可能攻下城池了。而寡人也得到了墨家的力量和求贤的高名。”
  越王的策谋,墨翟已经一览无遗。他私下问代表越王来延请他的公尚过:“你接触过越王,认为他有没有可能会实践我的主张?”
  公尚过这次没有用越国使者的身份,而是以墨家弟子的身份坦白地回答了老师:“不会。”
  墨翟叹了口气,让公尚过转告越王:“如果越王能够施行我的学说,翟只要度身而衣,量腹而食,作为客人在越国出谋划策就可以了。然而如果无法施行我的学说,就算把整个越国都给我,对于翟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
  墨翟推辞了越王的聘请。虽然此时的他名满天下,天下诸侯争相邀请他。但墨翟却明白自己的政治理想已经破灭了。战国诸侯们,看重的只是墨家的声望和守城战法,却没有一位诸侯会真心来实践墨翟的“兼爱非攻”学说。
  “役夫之道也,墨子之说也。”
  战国后期的荀子下过如此的评语。墨者们为了理想忙碌奔波,不惜牺牲性命,生活极其简陋,死后也用薄葬。对于诸侯和士大夫来说,这种生活方式实在是太过于简陋艰苦,是无法忍受的“役夫之道”。而兼爱非攻的理论,实际上是非常庞大的构想,至少需要建立像现代世界的联合国这样的组织才能施行。而在各国兼并不休的中华战国时代,这种理论绝无实现的可能。
  墨翟意识到游说各国诸侯采纳“兼爱非攻”学说的实践已经失败,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改弦易张,使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继续推行墨家的政治理念。
  此后的数十年间,墨翟忙碌于三方面的活动。
  一方面,他在鲁国与当时有名的大儒不断进行论战,驳斥儒家的学说。在弟子记录的《墨子》中,记载了墨翟与著名儒者程繁、巫马子、子夏子徒、公孟子等人关于礼与乐、言与行、述与作、义与利、形与名、丧服与从事等等方面的辩论内容。鲁国是孔子的生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作为“役夫”代表的墨翟就像挺枪战风车的堂吉诃德一样无所畏惧地在这儒家之乡舌战群儒,使得墨家的学说主张广为人知。
  一方面,他总结过去的官方和民间的科学技术,进行实践和创新,在《墨子》中的《墨经》部分,墨翟探讨了光学现象中的重影、小孔成像,以及杠杆原理,并且把时空中的最小点定义为“端”,考察物体运动与时间、空间的相对性等等问题,以及发明了众多的守城、防御工具和技术。对此,近代的梁启超下过这样的评语:“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墨经》而已矣。”
  另一方面,墨翟又推荐墨家门徒前往各国仕官。例如派遣耕柱子仕楚,公尚过仕越,曹公子仕宋,胜绰仕齐,高石子仕卫。这些弟子,即使在仕官之后依然保持清贫的生活,而当墨家巨子一声令下,他们就会把积累下来的钱财全都交出来作为公用;在所仕的国家,他们竭尽全力推行墨家的学说,如果国君不予采纳,就毫不恋栈地辞官而去。曹公子、胜绰等弟子仕官之后违背了墨家的理念,墨翟则称之为“背义而乡禄”,加以斥责。一时之间,墨者们陆续在各国出仕,声势显赫。
  在墨翟六七十岁的时候,他依然为了“兼爱非攻”而四处奔波。公元前403年,他阻止了齐国攻打鲁国;公元前393年,他又阻止了楚国大夫鲁阳文君攻打郑国。这位战国时代罕见的行动派圣哲,他满头白发、衣衫褴褛、步履坚定地带着弟子们奔走于各国之间倡导和平主义的庄严景象,恐怕并不亚于后世的印度圣雄甘地吧。
  
  墨家传承
  
  墨翟大约死于公元前387年左右。
  无论是怎样坚固的组织,在经过五十年以上的发展后,内部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裂痕。由每个成员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喜好兴趣这些细小的地方引发,经过漫长的岁月,组织中难免就会出现矛盾、出现争论,乃至于出现敌视、出现派系。墨翟在世的时候,墨者们拥有共同的导师和精神领袖,因此组织中的矛盾始终没有明显暴露出来。而当墨翟,这位一手缔造墨家的巨人轰然倒下之时,墨家,分裂了。
  墨翟在世的时候,墨者们就已经根据活动方式的不同,演化出了两个群体。一种是坚持墨家的基本教义的游侠派,生活极为清贫,帮助弱小者守城抵抗强国,以行动来捍卫“兼爱非攻”的精神;一种是像墨翟在鲁国与儒者们辩论一样的游辨派,专心于辩论和“形名”之类的哲学思考。而在墨家发展几十年之后,这两派已经泾渭分明,除了都以“墨者”自居之外,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共同之处了。
  按照墨家正统派的传承顺序,第一代巨子是墨翟,第二代巨子则是墨翟的弟子禽滑厘。在墨翟前往楚国劝说楚惠王和公输般的同时,禽滑厘就曾经带着三百名墨家弟子前往宋国守城。《墨子•备梯篇》中记载说,禽滑厘跟随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就像奴仆一样任凭使唤,却从来不提任何要求。而当墨翟怜惜禽滑厘,备下酒肉犒劳禽滑厘时,禽滑厘一边拜谢一边叹了口气,墨翟问他是不是有什么想要的东西,禽滑厘却喜出望外地向墨翟请教守城遇到的难题。读过这段记载,禽滑厘那坚韧、寡欲、执著、好学的肖像便跃然纸上。
  在禽滑厘之后,墨家的第三代巨子为孟胜。而就在孟胜的这一代,墨家正统派遭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惨重劫难。
  自从墨翟止楚攻宋以来,墨家与楚国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孟胜和楚国的一位封君阳城君之间,便结下了很深厚的情谊。
  所谓的封君,也就是诸侯在自己国土内所分封的小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军队、税收权。例如后来的“战国四公子”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孟尝君,还有秦国的商君卫鞅、文信侯吕不韦等等。在中原诸国,封君并不多。但在南方的楚国,贵族门阀和封君占据了全国大部分的土地。阳城君,就是楚的这样一位封君。
  阳城君对孟胜,既如同对待师父,又如同对待友人,也如同对待重臣。在他前往国都郢的时候,便将自己的城邑托付给孟胜守卫。
  然而,阳城君这次前往郢,是去参与一件将会震动整个楚国的大事。
  在这个时代,有一位叫做吴起的人,他与春秋末期的孙武并称“孙吴”,这两人的名字在后世成为了中华兵法的代名词。这位吴起因为在魏国功高震主,不得不转投楚国。他得到了楚悼王的信任,在楚国推行变法,又夺取南方蛮越大片土地,使得楚国强盛起来。公元前381年,他率领楚军大破当时最强大的魏国,一直攻到魏国大梁城下饮马。就在这攻魏战争大捷的同年,楚悼王去世了。
  吴起的变法,是以严重损害楚国门阀贵族利益作为代价的。大贵族们对吴起可谓恨之入骨。楚悼王在世时,他们就已经和吴起针锋相对,攻击他“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咒骂他是“祸人”,并说楚悼王重用吴起是“逆天道”。而当吴起唯一的庇翼楚悼王去世之后,门阀贵族们的怒火终于爆发了。
  包括阳城君在内的这些门阀贵族们,带着兵器在楚悼王的治丧所埋伏下来,当吴起来到治丧所的时候,门阀贵族们群起围攻吴起。吴起伏到楚悼王的尸身上,门阀贵族们仍然用箭射他,结果有一支箭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
  这是楚国的法律。吴起虽然被杀,之后尸体又被车裂,但身为绝代兵家的他却利用这条法律向所有这些门阀贵族复了仇。参与围攻吴起的门阀贵族,被依法灭族者多达七十多家。阳城君,就是这七十多家中的一家。
  面对前来没收阳城君封邑的楚国大军,与阳城君约定过要守卫城池的孟胜,做出了率领弟子殉城死战的决定。
  “倘若我们战死而能够有益于阳城君,那可以死;但我们就算战死也改变不了任何东西,因此而使得墨者灭亡,我不能同意。”一位名叫徐弱的弟子向孟胜进谏。然而,孟胜却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对阳城君,既是他的老师,又是他的好友,并且也是他的臣子。如果我不守诺而死,从此天下再也不会有人把墨者看做严师、贤友和良臣了。我死之后,宋的贤人田襄子可以做墨家巨子。有田襄子这样的贤人,墨者怎么会就此灭亡?”
  听完巨子的话,徐弱说:“正如老师所言。既然如此,请让徐弱先死,为老师在黄泉开道吧!”
  孟胜以下总计一百八十名墨者,就在这悲壮的一战中全部战死。两名弟子前往宋国,代表孟胜把巨子之位传给了田襄子,之后这两人也追随孟胜自杀身死。
  孟胜的殉城,导致了墨家直系也就是游侠派的灭亡。然而,这或许也是被时代浪潮吞没的缘故吧。在墨翟的时代,各国之间的战争规模并不大,因此数百人的墨者就可以守住一国的城池;然而,到战国中期各国实行变法之后,战争的动员兵力和规模增加到春秋时代的十倍以上,一次战争出动的军队往往以十万计数。在这种规模的战事中,墨者虽然拥有精良的守城技术,但却也已经无法左右战争的胜负了。孟胜和直系派的墨者们为信义守城而死,说不定这正是上天赐给墨者放出耀眼光芒的最后舞台啊。
  孟胜之后的巨子田襄子,名叫田系,又叫田鸠。他前往秦国,在秦国三年没能见到秦惠王,而后前往楚国,楚王赐给他将军的节仗,田鸠才得以见到秦惠王。拥有“巨子”称号的墨家直系就此进入了秦国。而之后,《吕氏春秋》又记载有一位叫腹黄享的墨家巨子得到秦惠王的器重。
  另一方面,在东方的齐鲁一带,游辨派墨者一直在进行着学术和辩论活动。庄子提到辩论家的时候,往往“杨、墨”并提。而战国后期的名家惠施、公孙龙等人的理论,也都沾染有墨家的色彩,而在“形名”等方面与墨家游辨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
  《吕氏春秋》中,记载有一位叫做谢子的东方游辨派墨者前来求见惠王,而秦国的墨者唐姑果则在在秦王面前非议游辨派,秦惠王于是很冷淡地对待了谢子。这也说明到战国中后期,墨家分裂已经极为严重。
  到秦朝建立之后,就再也没有关于墨者活动的记载了。
  曾经与墨家并驾齐驱的儒家,在经过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之后依然存活了下来,度过了汉唐宋元明清数千年的历史,成为缔造中华民族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了阻止战乱而生的墨家,当战国时代结束、中华统一之后,就此销声匿迹,再也没有在历史舞台上出现过。
  或许,进入秦国的墨者们,也曾在秦国对抗义渠等西北蛮族、攻灭六国统一天下,以及在北方筑起阻挡匈奴马蹄的长城等历史活动中,绽放过宛如落日般绚丽的残光吧。墨者兴衰录
  
  序
  
  墨者,是活跃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团体。他们鼓吹“兼爱”、“非攻”的理念,以严密的组织、顽强的信念在纷乱的战国中奔走。为了实践他们的理想,墨者们在每一代巨子的领导下,使用高超的守城技术和战法帮助弱小国家抵御强国侵略,并游说各国君王放弃兼并战争。
  “墨”的意思,是“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也就代表了他们的理想主义、禁欲主义、献身精神和大多出自工匠的团体特质。
  作为“役夫”代表的墨家,和作为“士大夫”代表的儒家,在战国时代绽放出了同样耀眼的光芒。当战国时代结束之后,为了消除侵略和战乱而奋斗的墨者们完成了使命,随即转身消失于历史舞台。
  此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像墨者这样充满了侠义精神、自我牺牲和理想主义的任侠集团。
  
  墨子登场
  
  有一件最能代表墨者精神的事。
  那是在公元前440年,也就是楚惠王四十九年的事情,楚惠王决定向宋国发起侵攻。
  楚惠王的父亲楚昭王的时代,由孙武、伍子胥率领的吴军一度攻下了楚的国都郢,虽然没能灭亡楚国,但也使得原本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元气大伤。不过在五十年的休养生息后,楚已经完全恢复了国力。在公元前447年,楚国灭掉了蔡国;在公元前445年,楚国又灭掉了杞国;而灭掉了楚的仇敌吴的东方强邻越国,也被楚国夺走了江淮一带的土地。
  楚军攻无不克,是因为有一位叫做公输般的奇人为楚惠王效力的缘故。
  这位公输般,在历史上另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响亮名字,也就是“鲁班”。他在中国被尊为工匠的始祖,后世的民间流传着数不清的关于他的传奇故事。
  和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的达芬奇一样,公输般是个拥有超过常人的充沛精力和探究心的发明狂人。他有时皱着眉头地冥思苦想,有时无端地狂笑,有时喋喋不休地向人诉说他的发明,有时忘却昼夜地在工坊中不停工作。在民用方面,可以确认他发明了用来磨面粉的石磨,此外据说还有锯、钻、刨,甚至还有会自己行走的木车!在军用方面,他发明了类似滑翔机的载人飞行木鸢、攻城的云梯,以及水战时装在战船上的钩拒。
  虽然达芬奇提前几百年发明了自行车、坦克、潜水服、直升机、蒸汽轮船等近现代科技产物,但却全都停留在图纸阶段,没有一样付诸实现。这是由于,一种新工具的制造和应用,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投资,并且社会也要有投入使用这种新工具的需要。然而,公输般得到了达芬奇所没有的这一切,楚惠王以全国的力量支持他进行发明创造。公输般因此得以将他的超凡才能淋漓尽致展示出来。他所发明的新兵器,则迅速投入了军队的使用。
  即将向宋国进军的,就是这样一支装备了这个时代的最强兵器的大军。
  “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墨子•鲁问》)
  当楚国的士兵乘坐着公输般制造的鸢形滑翔机,盘旋飞过宋国城池上空窥探城内情况时,所有目睹这幕景象的宋人,全都害怕得心胆俱裂。
  “自从殷商以来立国六百年的宋,终于也要像陈、蔡、杞一样被楚灭掉了。”
  宋国的士民也好,中原各国的诸侯也好,都预见到了这场战争将会有的结局。
  这时候,有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人,独自从齐国向楚国出发了。
  这个男人,从齐(今山东省)到郢(今湖北省江陵附近),有时徒步,有时奔跑,有时搭乘农家的牛车,有时坐船,跨越了八百公里的河山。他日夜不停地跋涉了十天,穿坏了三双草鞋,当来到位于浩荡长江北岸的郢都的时候,他的鞋子已经全都烂了,只能从衣摆扯下布片来包裹被磨破的脚掌。他的脸因为风吹日晒而黝黑布满皱纹。他衣衫褴褛,就算是要饭的也比他穿得整齐。
  这位用破布包裹受伤脚掌、衣衫褴褛、目光炯炯有神的黑脸男人,走进了郢都的城门,在城墙边的一个角落坐下,喝水,吃干粮,静静地沉思了一阵子,随后站起身向人问了公输般家的位置,来到公输般门前求见,自称名叫墨翟。
  “墨翟?似乎是个很有名的人。”
  听到门人的报告,正在描画图纸的公输般抬起头来。他印象中确实是听说过这么一个人。和公输般一样,墨翟是鲁国人,近年来墨翟正到处宣扬“非攻”和“兼爱”的学说,吸引了很多出身卑微的年轻人跟随。而最令公输般在意的是,据说这位墨翟也是位能工巧匠。
  “那就见见吧。”
  虽然要见,但公输般心里还是很勉强的。和这个墨翟交谈所浪费的时间,如果用来研究的话,说不定他还能够把云梯或者其他新武器的性能进一步完善呢。
  他们在客厅里坐着草席见面,出乎公输般预料的是,墨翟一见面就单刀直入地说:“北方有人侮辱了我,我特来请求公输子杀了他。”
  这是什么话啊!公输般感到既好笑又莫名其妙,他轻蔑地哼了一声。墨翟连忙又说:“只要你杀了他,我可以给你十金。”
  这下子公输般可真是气愤了,他拂袖而起,说:“我不可能去为你杀人的,就算给我再多的钱也一样!”
  墨翟那张黝黑多皱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在草席上俯身拜了一拜,用沉稳的语气说:“请听我说完吧。我在北方听说公输子制造云梯,准备攻宋。不知道宋何罪之有?公输子不肯为我杀一个人,然而为什么要引起战争杀害楚宋两国众多的无辜人民呢?”
  公输般愣住了。他是个发明的天才,但却并不是辩论的天才。墨翟的这番话,已经从气势上完全压倒了他,他想不出怎么反驳,只能支吾着说:“但是,楚王已经决定攻打宋了。”
  墨翟站起身,说:“那么,请公输子带我去见楚王吧。”
  当见到楚惠王的时候,墨翟又用楚国地大物博,宋国出产稀少,楚国攻宋如同富人盗窃穷邻的道理来劝说楚王。
  “你说的都很有道理。”惠王先是点头称是,随后说,“然而,寡人已经有了公输般的云梯,攻下宋国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寡人为什么不攻下它?”
  墨翟缓缓解下腰带放在地上围成一圈,说:“这是宋的城池。”又从随身的口袋里倒出了一堆木匠用来做边角料的小木片,说:“这是攻城和守城的器械。”
  “哦!”惠王不由往前探出身体,感兴趣地看着墨翟的表演。
  墨翟把小木片均分为两堆,说:“下面,由我来守城,公输子来攻城。彼此都可以利用同样数量的器械,试试看楚军能否攻下宋。”
  有一个成语,叫做“班门弄斧”,说的是在鲁班面前表演木匠活,是非常可笑而不自量力的行为。这位墨翟先生要和鲁班进行城池攻防的模拟战,到底会是怎样的下场呢?
  公输般今年六十岁左右,而墨翟只不过是三十岁左右。在楚王的催促下,公输般无可奈何地与比自己年轻一半的这个狂徒开始交手。
  随着两人互相的解说,彼此的木片有时放在腰带城池的边上,有时拿走。这简单的攻防,却代表着数以千计兵士和各种攻守器械的布置与对垒。公输般发起了九次攻击,九次都被击退。当他想要再进行第十次的时候,公输般愕然地发现,手头的木片已经全都失去了。
  输了。
  “这可真是奇妙的神技!”一直在边上屏息观看的楚惠王,不由发出了惊叹。
  公输般用惊愕和恼怒的目光看着眼前的墨翟,对方则用谦逊的微笑回望他。公输般沉默了片刻,忽然哈哈笑了起来:“墨子,我知道要怎么攻破你的防守了,但是我不说。”
  墨翟也笑着说:“我知道你想怎么攻破我的防守,但是我也不说。”
  楚惠王看看公输般,又看看墨翟,疑惑地问:“两位打的是什么哑谜?”
  墨翟向楚惠王拜了拜,说:“公输子所想的,不过是杀了我。认为我被杀了的话,就没有人去守宋了。然而,我事先已经派了禽滑厘等三百名弟子,带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城上等待楚军了。就算杀了我,也不可能攻下宋。”
  这真是个思虑深远而又大胆的人啊。楚惠王在那一瞬间被墨翟的魄力折服了,同时也了解了墨者这一团体的力量。与其得到五百里的宋国,如果能得到墨翟和他的弟子们的支持,五百里宋地简直如同粪土草芥。
  事实上,并不是由于墨翟的兼爱非攻理论说服了他,而是因为楚惠王强烈地认识到了墨家的力量和价值,他终于接受了墨翟的请求,放弃了出兵宋国的计划。
  从此,墨家的名声响彻天下。
  
  墨子其人
  
  这位创立墨家的墨翟,其身世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对于他的生卒年代,孙诒让在《墨子闲诂》中推算为公元前468~387年;梁启超认为墨子生卒年代是公元前463~385年;钱穆则考证墨子生卒年代约为公元前479~394。对于他的出生地,也有鲁国和宋国两种说法。
  在他出生的时代,孔子刚刚去世十余年,孔子的七十二门徒还有不少人在世,正活跃于各国,广泛宣扬儒家学说。出生于工匠之家的墨翟,很早就接触了孔子的学说,但学了几年后,他对儒家产生了怀疑。
  从士大夫的角度出发、并且尊崇周礼的战国儒家,对于工匠出身的墨翟来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荒谬之处。第一点,儒家不信鬼神,却讲究祭祀,显得自相矛盾;第二点,儒家的礼法极为繁琐,例如人死后要厚葬、父母死后子女要穿三年丧服,这些礼法会带来许多不便和金钱、精力、时间上的浪费;第三点,儒家对“乐”有很多讲究,而这些在墨翟看来也是不必要的浪费;第四点,儒家认为有天命的存在,人的能力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发挥作用,墨翟则认为这是放弃了改变命运努力的懒惰想法。
  既然尊崇周礼的儒家不可取,墨翟便将目光投向了在周之前的尧舜禹的时代。
  尧舜禹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的人所美化向往的乐土。人们认为那时候天下没有战乱,没有赋税,王的职位由禅让的方式来传授给天下最贤明的人。经过上千年来人们的美化,“尧舜禹之世”事实上已经变成了理想国的代名词。不止是墨翟,甚至连孔子都称尧舜禹汤文王周公为圣人,而孟子则“言必称尧舜”。
  但是,上千年之前的尧舜禹之世,早已经变成了模糊不清的虚像残影。诸子百家所说的尧舜禹,往往都披着诸子百家自己学说的外衣。一百种学说里,就有一百种不一样的尧舜禹的形象。
  墨翟心目中的尧舜禹之道,恐怕是最接近尧舜禹之世本质的一种。
  在墨翟所建立的墨家组织中,如同尧、舜、禹的禅让王位一样,每一代都是由团体中最贤能的人继承“巨子”的职位领导众人。而禹为了治水而奔波九州,日夜不休,过家门而不入的行为,也很明显对墨翟本人为了宣传兼爱非攻而奔走各国的行动有很大影响。
  从他所设想的天下人彼此相爱,就可以不用发生战争、怨恨、仇杀、争夺等行为的兼爱理论,同样可以看出对尧舜禹之世的原始共产主义制度的憧憬。
  由于墨翟出身于低贱的工匠阶层,他站在下层人民的立场上,要求不论出身,只要贤能的人,就可以领导众人。对于儒家提倡的厚葬,墨翟反其道而鼓吹“桐棺三寸”的薄葬。对于儒家过分讲求礼乐所导致的浪费,他也提出了强烈的反对。
  墨翟所建立的墨家团体,就像是他的政治理想的缩小体。在上层,由大家推选最贤能的人担任巨子,所有的团体成员都听从巨子的指导。而在团体成员彼此之间,则互相友爱,有困难互相帮助。他们对生活的要求都极为朴素,只要衣能裹身、食能果腹就可以满足。而为了“天下之利”,这些人全都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墨翟这个独特的男子,虽然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却更像一位在近代活跃的革命家,带领着一群胸中激荡着热血的青年,为了心中的理想国而在中华大地上奔走。
  
  墨子奔走
  
  在成功止楚攻宋之后,墨翟向楚惠王献上了他写的一卷书,说只要按书中的道来实行,就可以得到天下。这是凝聚了墨翟的“兼爱非攻”政治理想的著作。然而,对于身为战国诸侯的楚惠王来说,书中所说的理论简直就是不知所谓到了极点。
  “让寡人像爱自己一样去爱他国的人?这真是可笑极了。想不到在这个时代还有和宋襄公一样的蠢蛋啊。”
  楚惠王不由在心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宋襄公是在这个时代之前两百年的人,在春秋五霸之中,宋襄公是唯一一个名不符实的“霸主”。他以小小的宋国,却鼓吹“仁义”,想要继承齐桓公的霸业,邀请了楚成王、齐孝公和许多诸侯会盟,但在会上却屈辱地被楚成王的部下抓了起来,最后诸侯共推楚成王当了盟主。宋襄公被放回国之后,宋楚之间便爆发了战争。以仁义自居的宋襄公,在楚军半渡的时候不进攻,在楚军没完成布阵的时候不进攻,在交战的时候还下令当敌兵受伤之后不要再攻击他、头发花白的敌兵不要抓来当俘虏。结果宋军被楚军打得落花流水,宋襄公也中了箭,一年后伤重而死。
  当时击败宋国的楚国,即使在两百年后仍然把宋襄公的“仁义”当作笑柄。楚惠王怎么可能会听从墨翟的兼爱非攻理论呢?
  但是,理论归理论,楚惠王对墨翟的声望和他的强力团体很感兴趣。如果同时拥有公输般的攻城器械和墨家的守城技术,那正如手持最强之矛和最强之盾,这对于楚国来说简直就是梦幻般的美景。楚惠王对墨翟说:“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寡人虽然不敢有得到天下的奢望,但愿意供养贤者。”
  他想要把墨翟像公输般一样收为己用。墨翟洞悉了楚王的想法,心中不禁涌起了难以掩饰的失望。他说:“翟听说贤人出仕,道不行不接受赏赐,义不听则不处其朝。既然大王无法采用翟的想法,那么翟请求辞行。”
  虽然墨翟没有接受楚惠王的延聘,但因为这一段因缘,墨家也和楚国朝廷和达官贵人之间开始有了许多来往。在第三代墨家巨子孟胜的时代,墨者们因此在楚国卷入了一场悲壮惨烈的事件。这件事,将会在下文有详细的交待。
  墨翟成功止楚攻宋的行为,使得天下都为之震动。而对此最为重视的国家,是楚的东邻越国。
  楚与越是在中原以南对峙的两大强国,为了楚越之间的战争,公输般还发明了专门针对越军的水战兵器“钩拒”。此时的越王名为朱句,是春秋时代霸主勾践之后的第三任王。由于楚军近年来的进攻,越国正逐渐失去江淮一带的土地。越王朱句因此强烈意识到了墨家这个团体的重要性。
  这时候墨翟已经回到了他的家乡鲁国,越王朱句便派遣墨翟的弟子公尚过带着五十乘车的仪仗队前往迎他来越国。
  “只要墨子能来敝国,寡人可以把原来吴国的五百里之地封给墨子!”
  墨翟所拯救的宋国,在战国时代是排在十名左右的中等国家,也不过只有方圆五百里之地。越王以五十乘车前来迎接墨翟,并以五百里之地作为献给他的封邑,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举动。诸侯对一位学者能够给予的荣耀和利益,没有比这更高的了。
  墨翟并不是没有为此而动心。然而,只要对此时的战国形势进行分析,就可以了解到这件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越王勾践灭吴,仅仅是在三十年前。在此前一直都在用臣属国的姿态侍奉吴国的越国,忽然反过来用阴谋诡计吞并了吴国,吴人的心中都积累着怨恨和叛意。因此,当楚军向江淮一带的故吴地进攻时,越国的军队完全无法控制局势,防线逐年后退。
  越王朱句要献给墨翟的封邑,就是这片越国已经快要无法掌握的土地。
  “反正已经无法统治,不如把这片土地交给那个墨翟。有墨家在吴地防守,楚军就不可能攻下城池了。而寡人也得到了墨家的力量和求贤的高名。”
  越王的策谋,墨翟已经一览无遗。他私下问代表越王来延请他的公尚过:“你接触过越王,认为他有没有可能会实践我的主张?”
  公尚过这次没有用越国使者的身份,而是以墨家弟子的身份坦白地回答了老师:“不会。”
  墨翟叹了口气,让公尚过转告越王:“如果越王能够施行我的学说,翟只要度身而衣,量腹而食,作为客人在越国出谋划策就可以了。然而如果无法施行我的学说,就算把整个越国都给我,对于翟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
  墨翟推辞了越王的聘请。虽然此时的他名满天下,天下诸侯争相邀请他。但墨翟却明白自己的政治理想已经破灭了。战国诸侯们,看重的只是墨家的声望和守城战法,却没有一位诸侯会真心来实践墨翟的“兼爱非攻”学说。
  “役夫之道也,墨子之说也。”
  战国后期的荀子下过如此的评语。墨者们为了理想忙碌奔波,不惜牺牲性命,生活极其简陋,死后也用薄葬。对于诸侯和士大夫来说,这种生活方式实在是太过于简陋艰苦,是无法忍受的“役夫之道”。而兼爱非攻的理论,实际上是非常庞大的构想,至少需要建立像现代世界的联合国这样的组织才能施行。而在各国兼并不休的中华战国时代,这种理论绝无实现的可能。
  墨翟意识到游说各国诸侯采纳“兼爱非攻”学说的实践已经失败,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改弦易张,使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继续推行墨家的政治理念。
  此后的数十年间,墨翟忙碌于三方面的活动。
  一方面,他在鲁国与当时有名的大儒不断进行论战,驳斥儒家的学说。在弟子记录的《墨子》中,记载了墨翟与著名儒者程繁、巫马子、子夏子徒、公孟子等人关于礼与乐、言与行、述与作、义与利、形与名、丧服与从事等等方面的辩论内容。鲁国是孔子的生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作为“役夫”代表的墨翟就像挺枪战风车的堂吉诃德一样无所畏惧地在这儒家之乡舌战群儒,使得墨家的学说主张广为人知。
  一方面,他总结过去的官方和民间的科学技术,进行实践和创新,在《墨子》中的《墨经》部分,墨翟探讨了光学现象中的重影、小孔成像,以及杠杆原理,并且把时空中的最小点定义为“端”,考察物体运动与时间、空间的相对性等等问题,以及发明了众多的守城、防御工具和技术。对此,近代的梁启超下过这样的评语:“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墨经》而已矣。”
  另一方面,墨翟又推荐墨家门徒前往各国仕官。例如派遣耕柱子仕楚,公尚过仕越,曹公子仕宋,胜绰仕齐,高石子仕卫。这些弟子,即使在仕官之后依然保持清贫的生活,而当墨家巨子一声令下,他们就会把积累下来的钱财全都交出来作为公用;在所仕的国家,他们竭尽全力推行墨家的学说,如果国君不予采纳,就毫不恋栈地辞官而去。曹公子、胜绰等弟子仕官之后违背了墨家的理念,墨翟则称之为“背义而乡禄”,加以斥责。一时之间,墨者们陆续在各国出仕,声势显赫。
  在墨翟六七十岁的时候,他依然为了“兼爱非攻”而四处奔波。公元前403年,他阻止了齐国攻打鲁国;公元前393年,他又阻止了楚国大夫鲁阳文君攻打郑国。这位战国时代罕见的行动派圣哲,他满头白发、衣衫褴褛、步履坚定地带着弟子们奔走于各国之间倡导和平主义的庄严景象,恐怕并不亚于后世的印度圣雄甘地吧。
  
  墨家传承
  
  墨翟大约死于公元前387年左右。
  无论是怎样坚固的组织,在经过五十年以上的发展后,内部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裂痕。由每个成员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喜好兴趣这些细小的地方引发,经过漫长的岁月,组织中难免就会出现矛盾、出现争论,乃至于出现敌视、出现派系。墨翟在世的时候,墨者们拥有共同的导师和精神领袖,因此组织中的矛盾始终没有明显暴露出来。而当墨翟,这位一手缔造墨家的巨人轰然倒下之时,墨家,分裂了。
  墨翟在世的时候,墨者们就已经根据活动方式的不同,演化出了两个群体。一种是坚持墨家的基本教义的游侠派,生活极为清贫,帮助弱小者守城抵抗强国,以行动来捍卫“兼爱非攻”的精神;一种是像墨翟在鲁国与儒者们辩论一样的游辨派,专心于辩论和“形名”之类的哲学思考。而在墨家发展几十年之后,这两派已经泾渭分明,除了都以“墨者”自居之外,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共同之处了。
  按照墨家正统派的传承顺序,第一代巨子是墨翟,第二代巨子则是墨翟的弟子禽滑厘。在墨翟前往楚国劝说楚惠王和公输般的同时,禽滑厘就曾经带着三百名墨家弟子前往宋国守城。《墨子•备梯篇》中记载说,禽滑厘跟随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就像奴仆一样任凭使唤,却从来不提任何要求。而当墨翟怜惜禽滑厘,备下酒肉犒劳禽滑厘时,禽滑厘一边拜谢一边叹了口气,墨翟问他是不是有什么想要的东西,禽滑厘却喜出望外地向墨翟请教守城遇到的难题。读过这段记载,禽滑厘那坚韧、寡欲、执著、好学的肖像便跃然纸上。
  在禽滑厘之后,墨家的第三代巨子为孟胜。而就在孟胜的这一代,墨家正统派遭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惨重劫难。
  自从墨翟止楚攻宋以来,墨家与楚国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孟胜和楚国的一位封君阳城君之间,便结下了很深厚的情谊。
  所谓的封君,也就是诸侯在自己国土内所分封的小诸侯,有自己的领地、军队、税收权。例如后来的“战国四公子”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孟尝君,还有秦国的商君卫鞅、文信侯吕不韦等等。在中原诸国,封君并不多。但在南方的楚国,贵族门阀和封君占据了全国大部分的土地。阳城君,就是楚的这样一位封君。
  阳城君对孟胜,既如同对待师父,又如同对待友人,也如同对待重臣。在他前往国都郢的时候,便将自己的城邑托付给孟胜守卫。
  然而,阳城君这次前往郢,是去参与一件将会震动整个楚国的大事。
  在这个时代,有一位叫做吴起的人,他与春秋末期的孙武并称“孙吴”,这两人的名字在后世成为了中华兵法的代名词。这位吴起因为在魏国功高震主,不得不转投楚国。他得到了楚悼王的信任,在楚国推行变法,又夺取南方蛮越大片土地,使得楚国强盛起来。公元前381年,他率领楚军大破当时最强大的魏国,一直攻到魏国大梁城下饮马。就在这攻魏战争大捷的同年,楚悼王去世了。
  吴起的变法,是以严重损害楚国门阀贵族利益作为代价的。大贵族们对吴起可谓恨之入骨。楚悼王在世时,他们就已经和吴起针锋相对,攻击他“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咒骂他是“祸人”,并说楚悼王重用吴起是“逆天道”。而当吴起唯一的庇翼楚悼王去世之后,门阀贵族们的怒火终于爆发了。
  包括阳城君在内的这些门阀贵族们,带着兵器在楚悼王的治丧所埋伏下来,当吴起来到治丧所的时候,门阀贵族们群起围攻吴起。吴起伏到楚悼王的尸身上,门阀贵族们仍然用箭射他,结果有一支箭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
  这是楚国的法律。吴起虽然被杀,之后尸体又被车裂,但身为绝代兵家的他却利用这条法律向所有这些门阀贵族复了仇。参与围攻吴起的门阀贵族,被依法灭族者多达七十多家。阳城君,就是这七十多家中的一家。
  面对前来没收阳城君封邑的楚国大军,与阳城君约定过要守卫城池的孟胜,做出了率领弟子殉城死战的决定。
  “倘若我们战死而能够有益于阳城君,那可以死;但我们就算战死也改变不了任何东西,因此而使得墨者灭亡,我不能同意。”一位名叫徐弱的弟子向孟胜进谏。然而,孟胜却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我对阳城君,既是他的老师,又是他的好友,并且也是他的臣子。如果我不守诺而死,从此天下再也不会有人把墨者看做严师、贤友和良臣了。我死之后,宋的贤人田襄子可以做墨家巨子。有田襄子这样的贤人,墨者怎么会就此灭亡?”
  听完巨子的话,徐弱说:“正如老师所言。既然如此,请让徐弱先死,为老师在黄泉开道吧!”
  孟胜以下总计一百八十名墨者,就在这悲壮的一战中全部战死。两名弟子前往宋国,代表孟胜把巨子之位传给了田襄子,之后这两人也追随孟胜自杀身死。
  孟胜的殉城,导致了墨家直系也就是游侠派的灭亡。然而,这或许也是被时代浪潮吞没的缘故吧。在墨翟的时代,各国之间的战争规模并不大,因此数百人的墨者就可以守住一国的城池;然而,到战国中期各国实行变法之后,战争的动员兵力和规模增加到春秋时代的十倍以上,一次战争出动的军队往往以十万计数。在这种规模的战事中,墨者虽然拥有精良的守城技术,但却也已经无法左右战争的胜负了。孟胜和直系派的墨者们为信义守城而死,说不定这正是上天赐给墨者放出耀眼光芒的最后舞台啊。
  孟胜之后的巨子田襄子,名叫田系,又叫田鸠。他前往秦国,在秦国三年没能见到秦惠王,而后前往楚国,楚王赐给他将军的节仗,田鸠才得以见到秦惠王。拥有“巨子”称号的墨家直系就此进入了秦国。而之后,《吕氏春秋》又记载有一位叫腹黄享的墨家巨子得到秦惠王的器重。
  另一方面,在东方的齐鲁一带,游辨派墨者一直在进行着学术和辩论活动。庄子提到辩论家的时候,往往“杨、墨”并提。而战国后期的名家惠施、公孙龙等人的理论,也都沾染有墨家的色彩,而在“形名”等方面与墨家游辨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
  《吕氏春秋》中,记载有一位叫做谢子的东方游辨派墨者前来求见惠王,而秦国的墨者唐姑果则在在秦王面前非议游辨派,秦惠王于是很冷淡地对待了谢子。这也说明到战国中后期,墨家分裂已经极为严重。
  到秦朝建立之后,就再也没有关于墨者活动的记载了。
  曾经与墨家并驾齐驱的儒家,在经过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之后依然存活了下来,度过了汉唐宋元明清数千年的历史,成为缔造中华民族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了阻止战乱而生的墨家,当战国时代结束、中华统一之后,就此销声匿迹,再也没有在历史舞台上出现过。
  或许,进入秦国的墨者们,也曾在秦国对抗义渠等西北蛮族、攻灭六国统一天下,以及在北方筑起阻挡匈奴马蹄的长城等历史活动中,绽放过宛如落日般绚丽的残光吧。
]]
想起了《墨攻》中隔离帅帅的样子:D
颇有些尼共马列与尼共毛一样的游辩派(议会派)与行动派(革命派)的差别啊!:)
原帖由 xcxy 于 2007-3-13 15:37 发表
颇有些尼共马列与尼共毛一样的游辩派(议会派)与行动派(革命派)的差别啊!:)

尼泊尔?
哈哈哈哈哈哈~他们两派都不过如此啊~
尤其是军事斗争方面~
我印象最深刻地就是尼共(毛)连南美游击战滴一些经验教训都没吸收~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