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评 8 2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27:59
俄国防部长:俄美军事和国际安全关系更透明 JZn\o+z  


【综合外电消息】 刚刚结束俄美国防部长会谈的俄罗斯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伊万诺夫29日在俄东部的楚科奇自治区对媒体说,俄美两国在军事和国际安全领域内的关系变得更加透明。

俄塔社援引伊万诺夫的话说,此次会谈对澄清双方在一系列事关安全和战略稳定的国际问题上的立场有所帮助。他说,会谈最重要的成果是双方在军事和国际安全领域内的关系变得更加透明、更具可预见性。

此前,伊万诺夫在美国阿拉斯加州总结会谈成果时透露,俄罗斯与美国已开始起草一份太空活动领域的信息保护协议,两国还计划签署一份防务技术协议。

伊万诺夫于27日抵达美国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两国军事关系、朝鲜、伊朗及反恐等问题。

【时事点评】针对这次俄美防长会谈,我们注意到,正式披露的消息显示双方的兴趣似乎相当广泛,比如说,

两国间的军事关系、东北亚的朝鲜问题、中东、中亚的伊朗及反恐等问题。
然而,我们认为,这些说法虽然都对、但却"没有"点出双方会谈的"重心"是什么。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

这个重心早在今年"3月份前后"就已经非常明晰了,那就是"中欧俄美"间的角色划分问题、以及"附着在这一问题上"的能源安全问题。

●3、4月份"中俄美"间的几件大事

我们知道,4月份时,中美间的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胡锦涛访美;而早在那之前的3月份,确切地讲、就在胡锦涛访美的前夕,作为 "中美双方"为双方元首高峰对话而进行的、长达一年之久的"系列准备工作"的一部分,中俄与美俄间、也一并发生了两件大事:

● 华盛顿抛出的一份长篇报告

一是在美国颇具影响力的外交关系委员会、于3月5日发表了一份由多名前政要(如布热津斯基、奥尔布赖特)参与撰写、题为《俄罗斯正在朝错误的方向前进:美国能做些什么?》的长篇报告。

对那份报告,东方评论员想提请大家注意三点,首先,是报告的捉刀者:捉刀者之一就是《大棋局》的作者--布热津斯基;捉刀者之二是"克林顿主义"的忠实捍卫者--奥尔布赖特(克林顿政府的国务聊);

●"这样一份"一点儿也不给普京面子的报告、显然是在强烈警告普京"不得做什么"

其次,是报告的中心内容:我们注意到,"这份东西"公开指责俄罗斯"背离民主准则",呼吁美国"不应再装出"一副俄罗斯是真正的战略伙伴的样子,鼓噪华盛顿决策层应奉行对俄新政策,即"有选择的合作""有选择的对抗"。
  
最后,是抛出这份报告原意图:东方评论员认为,"这样一份"一点儿也不给普京面子的报告、显然是在强烈警告普京"不得做什么"....否则、后果将是什么!

●布什何以将这一整套拳脚"如此密集地"打在普京身上?

在我们看来,在报告出来之后,俄罗斯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动静,也许是为了加强警告的"层次",紧接着,也就是在3月8日,美国国务院也如期抛出《2005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在报告中更是严厉批评俄罗斯,并一口气就列出了俄政府17条侵犯人权的"罪状"。

又过了几天,到了3月16日,同样,为了加强警告的"级别",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公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责俄正在"偏离自由与民主之路",威胁说"美俄未来关系取决于俄如何调整其政治、外交和国内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06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华盛顿的几个动作非常明显,一是首次将伊朗"正式指定"为美国的"头号敌人"、再就是在"拿民主说事"指责俄罗斯之余,却又猛夸"俄罗斯对世界格局的重大影响力",一副"又打又拉"的嘴脸是彰显无遗!

显然,就如我们当时所指出的那样,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的这一整套拳脚"如此密集地"打在俄罗斯的身上,就是瞄着普京3月21日展开的访华行程、更是瞄着胡锦涛4月份的访美行程。

●普京访华具有极其重大的国际战略意义

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值得强调的是:普京的3月中国之行,是普京和胡锦涛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第5次会面,还是在胡锦涛将于4月份访问美国之前"提前进行"的,因此,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背景上,更或者是在访问成果上,我们认为,普京此次访华不仅是中俄双边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也是俄美、中美双边关系上的重大事件,具有极其重大的国际战略意义。

●普京的访华,用俄罗斯方面的配套宣传、有意借此证明两点

我们知道,普京访华的重点内容是能源合作,围绕着能源合作,胡锦涛与普京签下了一大堆的"巨额商业合同"、从而让莫斯科和北京把自己的关系确定为"战略伙伴关系"显得非常具有经济基础。 显然,普京的访华,用俄罗斯方面的配套宣传、有意借此证明两点:

第一,在2008年之前,俄罗斯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单一能源供应国;
第二,按俄罗斯官员自己的话说,那就是:"俄罗斯想向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证明,俄罗斯的政策有不同的版本,俄罗斯有其它的经济和外交选择"。

事实上,当时针对那次访问,我们注意到俄罗斯方面有这样一个观点,说中俄元首在中美元首见面之前、"先见面、先商量" 、是意在建立一种"以在21世纪进行战略合作为目标的信任型伙伴关系"。

●经济上的相互互利、甚至相互依赖、决定了"互信"的"互信度"

东方评论员认为,强调"信任"这个词很有意义。但是,如何让自己、甚至他人相信"中俄间的信任"也就更有意义。

真实的情况是,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象"中、俄、欧、美"之间、更或者是加上"印、日"等、这些大国间的关系,如果没有庞大的"现实、或长远经济利益"渗透在其中,那么、"双方间的互信关系"无疑是"不牢靠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显然,在今天这个时代、如果彼此间只有政治上的热情、地缘上的利用,而没有经济上的相互互利、甚至依赖,那么,不仅相互间无法确保长久的"互信"、就是"别人"也很难相信这种互信的"真实性",换句话说,经济上的相互互利的程度、甚至相互依赖的程度、决定了"互信"的真实性、"互信度"。

●中俄正就"相互开放市场"做前期准备、为中俄建立"真正的互信"打基础

值得强调的是,普京访华期间通过与胡锦涛签定的一揽子协议、公报,在两上方面强调了中俄间的"互信",一是书面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继双方完成边界划界之后、在国家主权层面继续强化中俄互信;另一方面,就是在经济上的长远合作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通过上述协议,我们清楚地看到,一方面,普京"带走"了大批商业合同,其中,即有金融、也机械、还有基础建设等"现实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他也"留下"了"长远经济利益",这包括能源管道方面的合同,也包括一份全面合作的意向,既:那就是中国企业准备更高层次地进入俄罗斯金融、基础建设等市场,而俄罗斯企业也准备进入中国国内的能源加工、供应体系,说白了,就是中俄正就"相互开放市场"做前期准备、为中俄在经济上、在国家战略上建立"真正的互信"打基础。

●中俄间的战略互信对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对俄罗斯而言更具现实性与紧迫感

通过这些,我们不难看出,双方决策层显然都明白这个理儿,那就是:"中俄"之间只有"充分享受到"现实的经济利益、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去构建"长远经济利益"的合作框架,最后才能真正实现"战略互信"。

必须强调的是,中俄间的战略互信对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对俄罗斯而言更具现实性与紧迫感。

众所周知的是,在从北京手中接下大笔"现实经济利益"的"订单"之后,莫斯科也立刻端出了一份"能源大礼"、并一下子就拽出了两条"气管":俄罗斯将从西伯利亚的东部和西部分别建设两条输气管道向中国出口天然气,而这两条线路中的任何一条、每年都可以向中国提供三百到四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最值得注意的是,按普京的亲口承诺:"管道的建设投资费用将全部由俄方单独承担",显然,普京在"承担全部建设费用"的情况下、敲定这份天然气合同,其中暗含有向东欧、西欧、甚至是美国"打能源牌"的意义在里面。

我们想强调的就是,俄罗斯的这张能源牌,竟然是在"第三方"质疑中俄战略互信的背景下打出来的。

●普京甘愿自掏腰包、并争取在2011年就向中国输气的一大原因

事实上,只要我们打开地图,就不难明白普京嘴巴中的"西部的方案投资少,简单可行,应该首先实施"的意图是什么。

在地图上,普京决定"首先实施"、并率先向中国供气的是"西西伯利亚"、据了解,按"中俄"商量好的,这一地区将向中国新疆年供应400亿立方米,有意思的是,这里却是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老基地"。

显然,在有了"每年将向中国出售近900亿立方米(加上东线) "的"可能性"之后,在此之前几乎是俄罗斯天然气唯一买家的欧洲(东欧、与西欧)、以及掐着俄罗斯输往西欧天然气管道的东欧,也就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如此一来,想与美国争霸的欧盟、起码在与美国争夺中东能源的同时,还得想办法稳住俄罗斯这一头的能源供应。

不难看出,强化中俄互信,并尽早打出能源牌,恐怕就是普京甘愿自掏腰包、并争取在2011年就向中国输气的一大原因。

●普京之所以"能够这样打能源牌"、还在于有欧洲与中国这两个庞大市场"同时支撑着"才行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普京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想借向欧洲、特别是东欧的波兰、乌克兰、罗马尼亚这些已经为、或者准备为华盛顿提供军事基地的国家"打能源牌"之机、刻意地表现出"俄有与中国进行长远战略合作"的"真诚意愿"。

毕竟,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普京之所以"能够这样打天燃气牌"、还得有"两个基本前提",那就是:

第一,有欧洲这个庞大的、也是现实的天燃气大市场才行;
第二,还得有中国这个同样庞大的、却是潜在的天燃气大市场"支撑着"才行。

同样的道理,已经是世界第一产油大国的俄罗斯、要想打更为重要的"石油牌",也得有欧洲与中国这两个庞大的石油市场"同时支撑着"才行,不然,俄罗斯也就没得玩了。

●这条管道一旦建成,将相当程度地颠覆世界石油供应格局

也正因如此,让我们至今仍然记忆尤新的是,在北京期间,当着媒体的面,在被问到"油管"是否将修建时,这位将"油"、"气"这两枚算盘珠子拨得霹啪作响的普京、"神情严肃地"、当场来了句"毫无疑问"!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普京也知道北京最想要的是"远东油管",因此,在北京"顾及到"莫斯科的"现实经济利益"后,尽管那次访华没有将石油管道"随身"揣到北京来,但是,在离开北京之后,特别是胡锦涛访美、对华盛顿展示出不会在中东问题上做原则性让步的决心之后,这条油管的建设进程是一再提升。

值得强调的是,这条管道一旦建成,也就是俄罗斯向远东方向(中国、美国、日本、朝鲜半岛)提供石油的主要提供者之身份一旦得以实现,那么,它将相当程度地颠覆世界石油供应格局,其冲击力绝非是一个中俄双边关系"所能包容得下"的。因此,俄罗斯在最终敲定这个项目之前,一定会继续在需要能源的"中美欧日印"之间做足文章 、在其他大国都在扩展自己战略空间的同时,俄罗斯也将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战略空间。

●俄罗斯的战略利益之所在

对俄罗斯而言,确保自己的战略缓冲带、比如乌克兰、中亚,波罗的海,借助"中欧日印"都在到处寻求一份稳定的能源供应者的战略需要、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一个中心节点,一方面为俄罗斯的复兴提供经济上的积累,一方面作为俄罗斯始终在国际事务决策圈中占有一席之地,显然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之所在。

●"中欧"战略利益之所在

那么,什么是"中欧"最急需扩展的战略空间?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目前而言,不论"中欧俄"相互间、特别是与美国间在中东、中亚在争什么、具体到现实的利益上,我们不难看出,扩大欧元的影响力、保障欧洲的能源供应,是欧洲人的战略利益之所在;争取一个和平环境致力于经济建设、保障自己的能源供应、是中国的战略利益之所在;

●正是出于自身的战略利益,大家才可以在伊核问题上充分合作

事实上,对中欧而言,正是出于自身的战略利益,大家才可能在反对美国主宰地球的大问题上达成共识;就目前而言,"中欧俄"、甚至包括日本、印度,大家都在华盛顿用来主宰地球的一大利器就是能源武器的问题上没有疑问;在美国人有一套一旦拿下伊朗、联通中亚、就可以凭借能源利器分割欧亚大陆、再将"中欧俄 "各自圈在美国人充许的范围内的"阴谋"的认识问题上、也没有疑义,因此,为了破坏美国的上述"阴谋",扩展自己的战略空间,大家才可以在伊核问题上充分合作。

●俄罗斯想成为另一个能源中心节点的努力,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还应该支持

对此,我们想请大家注意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我们"都能理解"核武库已经成了俄罗斯大国"唯一体面"的同时,"是否也能从战略的高度去理解"能源也已经成了俄罗斯未来希望的"唯一寄托"呢?

同样,如果我们能够客观地理解这个问题,特别是站在俄罗斯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这个问题,站在"中欧俄"的共同利益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我们也就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欧"在致力于自身战略利益的同时,是可能兼顾俄罗斯的这份""唯一寄托"的,这就是说,在中东已经是世界能源供应的一个中东节点、且为美国霸权严重干扰的现实下、俄罗斯想成为另一个能源中心节点的努力,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还应该支持。
  
否则,在伊核问题上表现默契的"中欧俄"、将从内部自行瓦解。

特别是在华盛顿仍然在为不肯放弃"控制中东、主宰地球"的全球战略、为了维持美元霸权,从而已经摆出一副"有可能拼死一搏"的情况下,让俄罗斯成为世界能源中心、也是欧亚大陆的能源供应中心的前景"更加灿烂一点"、东方评论员认为,似乎更有此必要。

●随着俄罗斯中心节点的"逐渐成型"、中欧的战略利益也将得到体现

何况,随着俄罗斯中心节点的"逐渐成型"、"中欧"除了中东这条日后必将频受战争危险的油路之外、又增加了一条安全的油路,这本身都是在保障自己的战略利益;对欧盟而言,如果能就此机会在石油美元转化成石油欧元的问题在有所进展,更是自家战略利益的体现。

此外,在中国急需的外部和平环境的问题上,也就是在维护东北亚和平、维护东亚稳定的层面上,北京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俄罗斯的理解。

●"再谈"华盛顿向中俄间"注入不信任因素"的动机与市场

仅以中俄关系而言, 一旦俄罗斯的石油极其依赖中国这个市场,而中国的经济也极其依赖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那么,"战略互信"还需要象普京访华那般刻意地去证明吗?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用了大量篇幅讨论了华盛顿向北京许诺"经济问题可以悄悄地谈"的问题;在车臣恐怖组织的问题上、向莫斯科频频示好的离间手段。

在这里,我们想强调的就是,一旦中俄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美国人还有这样的操作空间吗?

●站在中俄的立场上看,我们对中俄间的互信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地方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站在中俄的立场上看,我们对中俄间的互信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地方,因为,这是大国的全球利益之所在,也是双方的经济利益之所在,这是最现实的,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是,作为伊朗、叙利亚、甚至阿拉伯国家,这些着眼于区域利益的决策层,他们如何判断美国在中俄间施展的交换利益的动作、施展的离间手段、这恐怕有个观察的问题。

●聪明的人自然可以从这一组镜头中瞧出正确的结论来

但是,我们认为,美国与蒙古搞的蒙古联合军演中的一个镜头值得深思、既:一架民航飞机就全部可以包圆的、且几乎是"赤手空拳"200多个美国军人、在那里和蒙古军人"纸上谈兵";

同样,蒙古联合军演后的一个镜头更值得深思,既:为了加深国际社会的疑虑,"有心人"及时安排达赖喇嘛飞到蒙古,坐着民航机"再玩一遍";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聪明的人自然可以从这一组镜头中瞧出正确的结论来,那就是: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支柱,"中俄"是有着充分地默契的。

但是,为了减少外界的误判,给美国人以可趁之机,中俄、甚至中欧俄、在8月31日到9月中旬的"联合国考虑期"之后,是时候以伊核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形成过程为契机,加快欧亚大陆经济的整合进程了,显然,在这种整合中、能源将是中心议题。俄国防部长:俄美军事和国际安全关系更透明 JZn\o+z  


【综合外电消息】 刚刚结束俄美国防部长会谈的俄罗斯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伊万诺夫29日在俄东部的楚科奇自治区对媒体说,俄美两国在军事和国际安全领域内的关系变得更加透明。

俄塔社援引伊万诺夫的话说,此次会谈对澄清双方在一系列事关安全和战略稳定的国际问题上的立场有所帮助。他说,会谈最重要的成果是双方在军事和国际安全领域内的关系变得更加透明、更具可预见性。

此前,伊万诺夫在美国阿拉斯加州总结会谈成果时透露,俄罗斯与美国已开始起草一份太空活动领域的信息保护协议,两国还计划签署一份防务技术协议。

伊万诺夫于27日抵达美国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两国军事关系、朝鲜、伊朗及反恐等问题。

【时事点评】针对这次俄美防长会谈,我们注意到,正式披露的消息显示双方的兴趣似乎相当广泛,比如说,

两国间的军事关系、东北亚的朝鲜问题、中东、中亚的伊朗及反恐等问题。
然而,我们认为,这些说法虽然都对、但却"没有"点出双方会谈的"重心"是什么。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

这个重心早在今年"3月份前后"就已经非常明晰了,那就是"中欧俄美"间的角色划分问题、以及"附着在这一问题上"的能源安全问题。

●3、4月份"中俄美"间的几件大事

我们知道,4月份时,中美间的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胡锦涛访美;而早在那之前的3月份,确切地讲、就在胡锦涛访美的前夕,作为 "中美双方"为双方元首高峰对话而进行的、长达一年之久的"系列准备工作"的一部分,中俄与美俄间、也一并发生了两件大事:

● 华盛顿抛出的一份长篇报告

一是在美国颇具影响力的外交关系委员会、于3月5日发表了一份由多名前政要(如布热津斯基、奥尔布赖特)参与撰写、题为《俄罗斯正在朝错误的方向前进:美国能做些什么?》的长篇报告。

对那份报告,东方评论员想提请大家注意三点,首先,是报告的捉刀者:捉刀者之一就是《大棋局》的作者--布热津斯基;捉刀者之二是"克林顿主义"的忠实捍卫者--奥尔布赖特(克林顿政府的国务聊);

●"这样一份"一点儿也不给普京面子的报告、显然是在强烈警告普京"不得做什么"

其次,是报告的中心内容:我们注意到,"这份东西"公开指责俄罗斯"背离民主准则",呼吁美国"不应再装出"一副俄罗斯是真正的战略伙伴的样子,鼓噪华盛顿决策层应奉行对俄新政策,即"有选择的合作""有选择的对抗"。
  
最后,是抛出这份报告原意图:东方评论员认为,"这样一份"一点儿也不给普京面子的报告、显然是在强烈警告普京"不得做什么"....否则、后果将是什么!

●布什何以将这一整套拳脚"如此密集地"打在普京身上?

在我们看来,在报告出来之后,俄罗斯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动静,也许是为了加强警告的"层次",紧接着,也就是在3月8日,美国国务院也如期抛出《2005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在报告中更是严厉批评俄罗斯,并一口气就列出了俄政府17条侵犯人权的"罪状"。

又过了几天,到了3月16日,同样,为了加强警告的"级别",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公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责俄正在"偏离自由与民主之路",威胁说"美俄未来关系取决于俄如何调整其政治、外交和国内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06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华盛顿的几个动作非常明显,一是首次将伊朗"正式指定"为美国的"头号敌人"、再就是在"拿民主说事"指责俄罗斯之余,却又猛夸"俄罗斯对世界格局的重大影响力",一副"又打又拉"的嘴脸是彰显无遗!

显然,就如我们当时所指出的那样,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的这一整套拳脚"如此密集地"打在俄罗斯的身上,就是瞄着普京3月21日展开的访华行程、更是瞄着胡锦涛4月份的访美行程。

●普京访华具有极其重大的国际战略意义

然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值得强调的是:普京的3月中国之行,是普京和胡锦涛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第5次会面,还是在胡锦涛将于4月份访问美国之前"提前进行"的,因此,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背景上,更或者是在访问成果上,我们认为,普京此次访华不仅是中俄双边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也是俄美、中美双边关系上的重大事件,具有极其重大的国际战略意义。

●普京的访华,用俄罗斯方面的配套宣传、有意借此证明两点

我们知道,普京访华的重点内容是能源合作,围绕着能源合作,胡锦涛与普京签下了一大堆的"巨额商业合同"、从而让莫斯科和北京把自己的关系确定为"战略伙伴关系"显得非常具有经济基础。 显然,普京的访华,用俄罗斯方面的配套宣传、有意借此证明两点:

第一,在2008年之前,俄罗斯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单一能源供应国;
第二,按俄罗斯官员自己的话说,那就是:"俄罗斯想向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证明,俄罗斯的政策有不同的版本,俄罗斯有其它的经济和外交选择"。

事实上,当时针对那次访问,我们注意到俄罗斯方面有这样一个观点,说中俄元首在中美元首见面之前、"先见面、先商量" 、是意在建立一种"以在21世纪进行战略合作为目标的信任型伙伴关系"。

●经济上的相互互利、甚至相互依赖、决定了"互信"的"互信度"

东方评论员认为,强调"信任"这个词很有意义。但是,如何让自己、甚至他人相信"中俄间的信任"也就更有意义。

真实的情况是,在这个世界上、任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象"中、俄、欧、美"之间、更或者是加上"印、日"等、这些大国间的关系,如果没有庞大的"现实、或长远经济利益"渗透在其中,那么、"双方间的互信关系"无疑是"不牢靠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显然,在今天这个时代、如果彼此间只有政治上的热情、地缘上的利用,而没有经济上的相互互利、甚至依赖,那么,不仅相互间无法确保长久的"互信"、就是"别人"也很难相信这种互信的"真实性",换句话说,经济上的相互互利的程度、甚至相互依赖的程度、决定了"互信"的真实性、"互信度"。

●中俄正就"相互开放市场"做前期准备、为中俄建立"真正的互信"打基础

值得强调的是,普京访华期间通过与胡锦涛签定的一揽子协议、公报,在两上方面强调了中俄间的"互信",一是书面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继双方完成边界划界之后、在国家主权层面继续强化中俄互信;另一方面,就是在经济上的长远合作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通过上述协议,我们清楚地看到,一方面,普京"带走"了大批商业合同,其中,即有金融、也机械、还有基础建设等"现实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他也"留下"了"长远经济利益",这包括能源管道方面的合同,也包括一份全面合作的意向,既:那就是中国企业准备更高层次地进入俄罗斯金融、基础建设等市场,而俄罗斯企业也准备进入中国国内的能源加工、供应体系,说白了,就是中俄正就"相互开放市场"做前期准备、为中俄在经济上、在国家战略上建立"真正的互信"打基础。

●中俄间的战略互信对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对俄罗斯而言更具现实性与紧迫感

通过这些,我们不难看出,双方决策层显然都明白这个理儿,那就是:"中俄"之间只有"充分享受到"现实的经济利益、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去构建"长远经济利益"的合作框架,最后才能真正实现"战略互信"。

必须强调的是,中俄间的战略互信对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对俄罗斯而言更具现实性与紧迫感。

众所周知的是,在从北京手中接下大笔"现实经济利益"的"订单"之后,莫斯科也立刻端出了一份"能源大礼"、并一下子就拽出了两条"气管":俄罗斯将从西伯利亚的东部和西部分别建设两条输气管道向中国出口天然气,而这两条线路中的任何一条、每年都可以向中国提供三百到四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最值得注意的是,按普京的亲口承诺:"管道的建设投资费用将全部由俄方单独承担",显然,普京在"承担全部建设费用"的情况下、敲定这份天然气合同,其中暗含有向东欧、西欧、甚至是美国"打能源牌"的意义在里面。

我们想强调的就是,俄罗斯的这张能源牌,竟然是在"第三方"质疑中俄战略互信的背景下打出来的。

●普京甘愿自掏腰包、并争取在2011年就向中国输气的一大原因

事实上,只要我们打开地图,就不难明白普京嘴巴中的"西部的方案投资少,简单可行,应该首先实施"的意图是什么。

在地图上,普京决定"首先实施"、并率先向中国供气的是"西西伯利亚"、据了解,按"中俄"商量好的,这一地区将向中国新疆年供应400亿立方米,有意思的是,这里却是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老基地"。

显然,在有了"每年将向中国出售近900亿立方米(加上东线) "的"可能性"之后,在此之前几乎是俄罗斯天然气唯一买家的欧洲(东欧、与西欧)、以及掐着俄罗斯输往西欧天然气管道的东欧,也就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如此一来,想与美国争霸的欧盟、起码在与美国争夺中东能源的同时,还得想办法稳住俄罗斯这一头的能源供应。

不难看出,强化中俄互信,并尽早打出能源牌,恐怕就是普京甘愿自掏腰包、并争取在2011年就向中国输气的一大原因。

●普京之所以"能够这样打能源牌"、还在于有欧洲与中国这两个庞大市场"同时支撑着"才行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普京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想借向欧洲、特别是东欧的波兰、乌克兰、罗马尼亚这些已经为、或者准备为华盛顿提供军事基地的国家"打能源牌"之机、刻意地表现出"俄有与中国进行长远战略合作"的"真诚意愿"。

毕竟,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普京之所以"能够这样打天燃气牌"、还得有"两个基本前提",那就是:

第一,有欧洲这个庞大的、也是现实的天燃气大市场才行;
第二,还得有中国这个同样庞大的、却是潜在的天燃气大市场"支撑着"才行。

同样的道理,已经是世界第一产油大国的俄罗斯、要想打更为重要的"石油牌",也得有欧洲与中国这两个庞大的石油市场"同时支撑着"才行,不然,俄罗斯也就没得玩了。

●这条管道一旦建成,将相当程度地颠覆世界石油供应格局

也正因如此,让我们至今仍然记忆尤新的是,在北京期间,当着媒体的面,在被问到"油管"是否将修建时,这位将"油"、"气"这两枚算盘珠子拨得霹啪作响的普京、"神情严肃地"、当场来了句"毫无疑问"!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普京也知道北京最想要的是"远东油管",因此,在北京"顾及到"莫斯科的"现实经济利益"后,尽管那次访华没有将石油管道"随身"揣到北京来,但是,在离开北京之后,特别是胡锦涛访美、对华盛顿展示出不会在中东问题上做原则性让步的决心之后,这条油管的建设进程是一再提升。

值得强调的是,这条管道一旦建成,也就是俄罗斯向远东方向(中国、美国、日本、朝鲜半岛)提供石油的主要提供者之身份一旦得以实现,那么,它将相当程度地颠覆世界石油供应格局,其冲击力绝非是一个中俄双边关系"所能包容得下"的。因此,俄罗斯在最终敲定这个项目之前,一定会继续在需要能源的"中美欧日印"之间做足文章 、在其他大国都在扩展自己战略空间的同时,俄罗斯也将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战略空间。

●俄罗斯的战略利益之所在

对俄罗斯而言,确保自己的战略缓冲带、比如乌克兰、中亚,波罗的海,借助"中欧日印"都在到处寻求一份稳定的能源供应者的战略需要、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一个中心节点,一方面为俄罗斯的复兴提供经济上的积累,一方面作为俄罗斯始终在国际事务决策圈中占有一席之地,显然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之所在。

●"中欧"战略利益之所在

那么,什么是"中欧"最急需扩展的战略空间?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目前而言,不论"中欧俄"相互间、特别是与美国间在中东、中亚在争什么、具体到现实的利益上,我们不难看出,扩大欧元的影响力、保障欧洲的能源供应,是欧洲人的战略利益之所在;争取一个和平环境致力于经济建设、保障自己的能源供应、是中国的战略利益之所在;

●正是出于自身的战略利益,大家才可以在伊核问题上充分合作

事实上,对中欧而言,正是出于自身的战略利益,大家才可能在反对美国主宰地球的大问题上达成共识;就目前而言,"中欧俄"、甚至包括日本、印度,大家都在华盛顿用来主宰地球的一大利器就是能源武器的问题上没有疑问;在美国人有一套一旦拿下伊朗、联通中亚、就可以凭借能源利器分割欧亚大陆、再将"中欧俄 "各自圈在美国人充许的范围内的"阴谋"的认识问题上、也没有疑义,因此,为了破坏美国的上述"阴谋",扩展自己的战略空间,大家才可以在伊核问题上充分合作。

●俄罗斯想成为另一个能源中心节点的努力,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还应该支持

对此,我们想请大家注意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我们"都能理解"核武库已经成了俄罗斯大国"唯一体面"的同时,"是否也能从战略的高度去理解"能源也已经成了俄罗斯未来希望的"唯一寄托"呢?

同样,如果我们能够客观地理解这个问题,特别是站在俄罗斯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这个问题,站在"中欧俄"的共同利益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我们也就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欧"在致力于自身战略利益的同时,是可能兼顾俄罗斯的这份""唯一寄托"的,这就是说,在中东已经是世界能源供应的一个中东节点、且为美国霸权严重干扰的现实下、俄罗斯想成为另一个能源中心节点的努力,不仅是可以理解的、还应该支持。
  
否则,在伊核问题上表现默契的"中欧俄"、将从内部自行瓦解。

特别是在华盛顿仍然在为不肯放弃"控制中东、主宰地球"的全球战略、为了维持美元霸权,从而已经摆出一副"有可能拼死一搏"的情况下,让俄罗斯成为世界能源中心、也是欧亚大陆的能源供应中心的前景"更加灿烂一点"、东方评论员认为,似乎更有此必要。

●随着俄罗斯中心节点的"逐渐成型"、中欧的战略利益也将得到体现

何况,随着俄罗斯中心节点的"逐渐成型"、"中欧"除了中东这条日后必将频受战争危险的油路之外、又增加了一条安全的油路,这本身都是在保障自己的战略利益;对欧盟而言,如果能就此机会在石油美元转化成石油欧元的问题在有所进展,更是自家战略利益的体现。

此外,在中国急需的外部和平环境的问题上,也就是在维护东北亚和平、维护东亚稳定的层面上,北京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俄罗斯的理解。

●"再谈"华盛顿向中俄间"注入不信任因素"的动机与市场

仅以中俄关系而言, 一旦俄罗斯的石油极其依赖中国这个市场,而中国的经济也极其依赖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那么,"战略互信"还需要象普京访华那般刻意地去证明吗?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用了大量篇幅讨论了华盛顿向北京许诺"经济问题可以悄悄地谈"的问题;在车臣恐怖组织的问题上、向莫斯科频频示好的离间手段。

在这里,我们想强调的就是,一旦中俄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美国人还有这样的操作空间吗?

●站在中俄的立场上看,我们对中俄间的互信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地方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站在中俄的立场上看,我们对中俄间的互信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地方,因为,这是大国的全球利益之所在,也是双方的经济利益之所在,这是最现实的,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是,作为伊朗、叙利亚、甚至阿拉伯国家,这些着眼于区域利益的决策层,他们如何判断美国在中俄间施展的交换利益的动作、施展的离间手段、这恐怕有个观察的问题。

●聪明的人自然可以从这一组镜头中瞧出正确的结论来

但是,我们认为,美国与蒙古搞的蒙古联合军演中的一个镜头值得深思、既:一架民航飞机就全部可以包圆的、且几乎是"赤手空拳"200多个美国军人、在那里和蒙古军人"纸上谈兵";

同样,蒙古联合军演后的一个镜头更值得深思,既:为了加深国际社会的疑虑,"有心人"及时安排达赖喇嘛飞到蒙古,坐着民航机"再玩一遍";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聪明的人自然可以从这一组镜头中瞧出正确的结论来,那就是: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支柱,"中俄"是有着充分地默契的。

但是,为了减少外界的误判,给美国人以可趁之机,中俄、甚至中欧俄、在8月31日到9月中旬的"联合国考虑期"之后,是时候以伊核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形成过程为契机,加快欧亚大陆经济的整合进程了,显然,在这种整合中、能源将是中心议题。
太好了,谢谢!
这个也顶,谢谢楼主!
说的太好  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