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苏联军事智慧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1:59:26
第五个问题——宠爱的武器
  迫击炮哲学
   苏联指挥员宠爱的武器是迫击炮(编者注,在人们的眼中苏联人宠爱的武器应该是坦克)迫击炮简直就是一个炮筒,一头靠在座板上,另一头对着天空,用一个两脚架支撑着。要想发明一种比它还要简单的武器很难,这就是为什么它成为得宠武器的原因。
   1942年对苏联是一个可怕的年头,那年军需生产跌落到灾难性的低水平,只有迫击炮是每一个指挥员都能获得的装备补充。在二战的几年中,苏联生产了348,000门迫击炮,同期德国生产了68,000门,而其它国家加在一起生产的比德国还少得多。何况苏联的迫击炮威力最大,生产的炮弹数量也创最高记录。
   苏联指挥员对迫击炮评价如此之高是因为迫击炮的可靠性高,以及它几乎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结构,其炮管甚至连膛线也没有,以至只花几分钟就会教会士兵使用它,也几乎不需要维护。指挥员也喜欢它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立即准备好,随即向敌人发射炮弹,虽然射击精度较差。
   与加农炮或榴弹炮不同,迫击炮发射时炮膛内产生的压力比较小,所以可以发射铸铁的而不是钢制炮弹。这又赋予迫击炮另外两个优点:一是弹药生产简单,成本低廉;二是铸铁炮弹爆炸时碎裂成许多小碎片,可以形成密集弹片散布。
   占后,美国和法国都改进了迫击炮,他们在炮膛上加上膛线,使其拥有较高的命中精度。早在1944年初,苏联设计师沙维林也曾建议为迫击加上膛线,但遭到坚决拒绝,因为制造10门滑膛迫击炮比制造1门线膛迫击炮还节省工时。即使线膛迫击炮精度比滑膛迫击炮提高1倍,但如果其生产费用提高10倍的话,只能将它列为一种差劲的武器。
   但是,你可能会问,命中精度就又不重要吗?苏联指挥员认为数量是产生压力的最好方法——既然2门简单的滑膛迫击炮能够起到1门线膛迫击炮的作用,我们当然使用2门简单的炮何况2门炮要比1门炮更不容易被击毁。这样还可以产生比1门炮更多的噪音,尘埃和火焰……这一点在战争中决不能等闲视之——你产生的噪音越大,你的军队士气就越高,敌人的士气却越低。另外,提高炮弹的爆炸力可以绰绰有余地弥补命中精度不高的缺点。对苏联指挥员来说,最好的迫击炮是大口径的,口径越大越好。现在美国最大口径迫击炮弹重12.3公斤,而最小的苏联迫击炮炮弹重16公斤,这其实还是小迫击炮,苏联陆军还有发射40公斤炮弹的160毫米口径型,甚至发射100公斤炮弹的240毫米迫击炮(编者注,分别为M—160和M—240迫击炮)。
   任何人看到过120毫米迫击炮发射,尤其是靠近迫击炮时,他再也不会忘记这种经历。我曾看过12门240毫米迫击炮齐射,它们发射的不是16公斤而是100公斤的炮弹,在20分钟内,每门炮发射了15发炮弹(事后我计算一下,这表示总共有18吨炸药和铸铁碎片)。那种噪音真是惊天动地,我惊讶处在其中的人竟能保神智清醒——这些迫击炮惊人的摧毁力弥补了任何瞄准上的不精确或弹着点分散。也使我深信这是最正确的装备思路。除苏联外只有一个国家——以色列曾尝试这种非常合算并行之有效的火炮,他们装备有160毫米迫击炮(编者注,为索尔塔姆M-66迫击炮,其实中国陆军和芬兰陆军也装备过160毫米迫击炮)。
  近程核武器
   240毫米迫击炮突出的简便性,可靠性和易于维护是它最重要的特点,而且当需要决定采用何种武器作为发射核炮弹时,这些特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它已承担这种任务许多年了,因为它体积小而比加农炮或榴弹炮小得多,因此炮弹在发射时不会有爆炸的危险——在发射核炮弹时,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吗?
   1970年,一种自行式的240毫米迫击炮问世(编者注,2C4自行迫击炮),它以GMZ履带式装甲布雷车为底盘,大大增加了机动性和对乘员的防护作用,这种发展进一步增强了苏联将领们对迫击炮的喜爱。在此时期,只有方面军和统帅部预备队才装备这种武器,但集团军和师指挥员在他们参加国防部的每次例会上都众口一词地要求给每个停车军至少配备一个团。这个请求被批准了,他们很快就高兴地接收了新装备,从而拥有了理想中最简单和最经济的武器。
  
  基层火力
   240毫米迫击炮对于将领们来说是最好的,但对营长们又如何呢?一个营的迫击炮数量很难再增加了,因为这意味着有一半步兵将不香不改行当炮兵,而且把营属迫击炮口径增大也是不可行的,这样造成火炮太重,无法随同步兵行动。
   一种摆脱困境的办法已经想出来了,1971年,“瓦西里克”自动迫击炮已经下发到营级,分为自行式和牵引式两种,每营拥有6门。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原来坚持的简便性现已放弃,因为这种自动武器就像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一样简单。在必要时,它可以单发射击,而作为自动武器时,每分钟射速高达120发。它与以前的迫击炮的不同之外在于,其可以使用弯曲和低伸两种弹道射击,因此能够发射普通榴弹和反坦克炮弹——营长可将他所有的6门“瓦西里克”转移到受敌威胁的地段去,对敌坦克每分钟倾泻720发反坦克炮弹。
  
  第六个问题——口径之迷
  73毫米和152毫米
   当苏联在阅兵中第一次展示BMP—1步兵战车时,人们对其型号以及车载火炮的口径都不知道,西方分析家仔细考察照片后得出结论,它的主炮口径在70—80毫米之间,通常在这个范围内,只有一种76毫米口径的火炮,多年来以至目前仍是苏联陆军和海军的标准武器。这种76毫米炮在二战时,和战后曾装备许多型号,如在T—34/76,SU—76,PT—76中反复出现。也因为上述原因,西方分析家认定BMP—1装备76毫米炮是可靠的推断,于是在其手册中把这种苏联新战车命名为“BMP—76”。
   后来有几辆BMP-1在中东被缴获,西方专家惊奇地发现,其主炮口径竟然是73毫米!而这种火炮在结构上又与76毫米炮一样,那么为什么苏联设计师不使用一种值得信赖的口径并追求弹药通用化呢?
   另外,当苏联新式的T-64和T-72坦克照片出现在西方杂志上时,西方分析家经过仔细确认,证明这两种坦克的主炮口径是125毫米,但是这种口径无论在苏联或其它国家都不曾采用过。因此,许多人不同意分析人员的结论,习惯性地坚持认为T-64和T-72装备的是122毫米主炮。因为122毫米和76毫米一样是苏联的标准口径,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十月革命以前,其中122毫米榴弹炮是苏联陆军使用最广泛的火炮之一而许多重型装甲车辆也采用这种主炮,如JS-2,JS-3,T-10,T-10M和SU-122等。后来,随着这些苏联新式坦克在国外出现,一切怀疑都随之烟消云散,它们确实装配了125毫米炮。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放弃了所有的标准?第五个问题——宠爱的武器
  迫击炮哲学
   苏联指挥员宠爱的武器是迫击炮(编者注,在人们的眼中苏联人宠爱的武器应该是坦克)迫击炮简直就是一个炮筒,一头靠在座板上,另一头对着天空,用一个两脚架支撑着。要想发明一种比它还要简单的武器很难,这就是为什么它成为得宠武器的原因。
   1942年对苏联是一个可怕的年头,那年军需生产跌落到灾难性的低水平,只有迫击炮是每一个指挥员都能获得的装备补充。在二战的几年中,苏联生产了348,000门迫击炮,同期德国生产了68,000门,而其它国家加在一起生产的比德国还少得多。何况苏联的迫击炮威力最大,生产的炮弹数量也创最高记录。
   苏联指挥员对迫击炮评价如此之高是因为迫击炮的可靠性高,以及它几乎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结构,其炮管甚至连膛线也没有,以至只花几分钟就会教会士兵使用它,也几乎不需要维护。指挥员也喜欢它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立即准备好,随即向敌人发射炮弹,虽然射击精度较差。
   与加农炮或榴弹炮不同,迫击炮发射时炮膛内产生的压力比较小,所以可以发射铸铁的而不是钢制炮弹。这又赋予迫击炮另外两个优点:一是弹药生产简单,成本低廉;二是铸铁炮弹爆炸时碎裂成许多小碎片,可以形成密集弹片散布。
   占后,美国和法国都改进了迫击炮,他们在炮膛上加上膛线,使其拥有较高的命中精度。早在1944年初,苏联设计师沙维林也曾建议为迫击加上膛线,但遭到坚决拒绝,因为制造10门滑膛迫击炮比制造1门线膛迫击炮还节省工时。即使线膛迫击炮精度比滑膛迫击炮提高1倍,但如果其生产费用提高10倍的话,只能将它列为一种差劲的武器。
   但是,你可能会问,命中精度就又不重要吗?苏联指挥员认为数量是产生压力的最好方法——既然2门简单的滑膛迫击炮能够起到1门线膛迫击炮的作用,我们当然使用2门简单的炮何况2门炮要比1门炮更不容易被击毁。这样还可以产生比1门炮更多的噪音,尘埃和火焰……这一点在战争中决不能等闲视之——你产生的噪音越大,你的军队士气就越高,敌人的士气却越低。另外,提高炮弹的爆炸力可以绰绰有余地弥补命中精度不高的缺点。对苏联指挥员来说,最好的迫击炮是大口径的,口径越大越好。现在美国最大口径迫击炮弹重12.3公斤,而最小的苏联迫击炮炮弹重16公斤,这其实还是小迫击炮,苏联陆军还有发射40公斤炮弹的160毫米口径型,甚至发射100公斤炮弹的240毫米迫击炮(编者注,分别为M—160和M—240迫击炮)。
   任何人看到过120毫米迫击炮发射,尤其是靠近迫击炮时,他再也不会忘记这种经历。我曾看过12门240毫米迫击炮齐射,它们发射的不是16公斤而是100公斤的炮弹,在20分钟内,每门炮发射了15发炮弹(事后我计算一下,这表示总共有18吨炸药和铸铁碎片)。那种噪音真是惊天动地,我惊讶处在其中的人竟能保神智清醒——这些迫击炮惊人的摧毁力弥补了任何瞄准上的不精确或弹着点分散。也使我深信这是最正确的装备思路。除苏联外只有一个国家——以色列曾尝试这种非常合算并行之有效的火炮,他们装备有160毫米迫击炮(编者注,为索尔塔姆M-66迫击炮,其实中国陆军和芬兰陆军也装备过160毫米迫击炮)。
  近程核武器
   240毫米迫击炮突出的简便性,可靠性和易于维护是它最重要的特点,而且当需要决定采用何种武器作为发射核炮弹时,这些特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它已承担这种任务许多年了,因为它体积小而比加农炮或榴弹炮小得多,因此炮弹在发射时不会有爆炸的危险——在发射核炮弹时,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吗?
   1970年,一种自行式的240毫米迫击炮问世(编者注,2C4自行迫击炮),它以GMZ履带式装甲布雷车为底盘,大大增加了机动性和对乘员的防护作用,这种发展进一步增强了苏联将领们对迫击炮的喜爱。在此时期,只有方面军和统帅部预备队才装备这种武器,但集团军和师指挥员在他们参加国防部的每次例会上都众口一词地要求给每个停车军至少配备一个团。这个请求被批准了,他们很快就高兴地接收了新装备,从而拥有了理想中最简单和最经济的武器。
  
  基层火力
   240毫米迫击炮对于将领们来说是最好的,但对营长们又如何呢?一个营的迫击炮数量很难再增加了,因为这意味着有一半步兵将不香不改行当炮兵,而且把营属迫击炮口径增大也是不可行的,这样造成火炮太重,无法随同步兵行动。
   一种摆脱困境的办法已经想出来了,1971年,“瓦西里克”自动迫击炮已经下发到营级,分为自行式和牵引式两种,每营拥有6门。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原来坚持的简便性现已放弃,因为这种自动武器就像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一样简单。在必要时,它可以单发射击,而作为自动武器时,每分钟射速高达120发。它与以前的迫击炮的不同之外在于,其可以使用弯曲和低伸两种弹道射击,因此能够发射普通榴弹和反坦克炮弹——营长可将他所有的6门“瓦西里克”转移到受敌威胁的地段去,对敌坦克每分钟倾泻720发反坦克炮弹。
  
  第六个问题——口径之迷
  73毫米和152毫米
   当苏联在阅兵中第一次展示BMP—1步兵战车时,人们对其型号以及车载火炮的口径都不知道,西方分析家仔细考察照片后得出结论,它的主炮口径在70—80毫米之间,通常在这个范围内,只有一种76毫米口径的火炮,多年来以至目前仍是苏联陆军和海军的标准武器。这种76毫米炮在二战时,和战后曾装备许多型号,如在T—34/76,SU—76,PT—76中反复出现。也因为上述原因,西方分析家认定BMP—1装备76毫米炮是可靠的推断,于是在其手册中把这种苏联新战车命名为“BMP—76”。
   后来有几辆BMP-1在中东被缴获,西方专家惊奇地发现,其主炮口径竟然是73毫米!而这种火炮在结构上又与76毫米炮一样,那么为什么苏联设计师不使用一种值得信赖的口径并追求弹药通用化呢?
   另外,当苏联新式的T-64和T-72坦克照片出现在西方杂志上时,西方分析家经过仔细确认,证明这两种坦克的主炮口径是125毫米,但是这种口径无论在苏联或其它国家都不曾采用过。因此,许多人不同意分析人员的结论,习惯性地坚持认为T-64和T-72装备的是122毫米主炮。因为122毫米和76毫米一样是苏联的标准口径,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十月革命以前,其中122毫米榴弹炮是苏联陆军使用最广泛的火炮之一而许多重型装甲车辆也采用这种主炮,如JS-2,JS-3,T-10,T-10M和SU-122等。后来,随着这些苏联新式坦克在国外出现,一切怀疑都随之烟消云散,它们确实装配了125毫米炮。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放弃了所有的标准?
英明的斯大林
   苏联惯于改变传统口径一事并非出于一时的异想天开,而是经过审慎考虑的结果,同时也是一项由来已久的政策——它是由斯大林本人在德国对苏联突然袭击前几个小时提出的。
   那是在战争的前夕,苏联海军和海岸炮兵第一次装备了出色的130毫米炮,这种炮后来用作反坦克炮,野战炮,最后还出现了自行炮,也正好在同时,即1941年春,苏联还研制成功一种火箭炮,这就是BM-13,它能同时发射16枚130毫米直径的火箭弹——后来在苏联陆军里以“喀秋莎”而闻名,在德国人那边则被称作“斯大林的管风琴”。
   1941年6月上旬,新式火箭炮向政治局委员们展出,斯大林也在场,但是它无法发射,因为没有把火箭弹运来,却把相同口径的130毫米岸炮炮弹运到了靶场。鉴于高度保密的缘故,这咱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军械官怎么可能知道有一种与130毫米炮弹完全不同的130毫米火箭弹呢?在场那些了解斯大林的人都在猜想,这个军械官会被立即枪毙,但斯大林告诉契卡人员不要去理睬这件事情后,就返回莫斯科了。
   6月21日,在索尔涅奇诺戈斯克举行了第二次表演,这次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斯大林非常喜欢这种火箭炮,并在靶场上签署了道命令,批准其装备苏联陆军。但是,他同时指示,为避免混淆,今后火箭弹应称作“132毫米”而不是130毫米。于是,火箭炮仍然称为BM-13,但火箭弹却算做132毫米。就在那天晚上,战争开始了。
   在战争中,发射的各种弹药种类非常多,总数达到天文数字,而且弹药往往要从后方运送千里之遥到达前线部队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可能需要反复装卸,这些工作很多情况下由学生,农民,监狱和集中营的犯人,德国战俘以及入伍才两三天的新兵来完成。运送火箭弹的命令心急火燎地通过电话由一个总机传至另一个总杨,由于干扰或设备问题声音可能听不清,但是不会发生差错,因为每个人都能明白:“我们需要130”——那是指炮弹,“我们需要132”——这是指火箭弹。(到1942年,火箭弹的设计现代化了,它们的集群射击能力和摧毁效果有了本质的提高,在此过程中,火箭弹的直径也确实增至132毫米,这时称呼才与型号名副其实。)
   斯大林的决定是正确的,后来苏军开发很多特殊口径的武器,当然,只有当两种弹药口径相同时才出现这种情况。例如,1941年开始研制的发射40公斤炮弹的大型迫击炮,其口径可能是152毫米,这和大多数的苏联加农炮和榴弹炮一样,然而,榴弹炮的炮弹显然不适用于迫击炮,反之亦然。为了避免混淆,导致了160毫米口径迫击炮的诞生。战后还出现了一种40毫米榴弹发射筒,苏联陆军以前从未使用过这种口径的武器,通常只是37毫米和45毫米两种,于是因为相同原因,就出现了这种特殊的口径。
  
  新武器=新口径从此以后,苏联设计师一直采取步骤纠正斯大林明智决定以前已经积累的错误。苏联步兵武器标准口径是7.62毫米,从1930年到现有,多数步枪和机枪的口径和TT型手枪(俺爷爷也用过我们中国叫54式)
  服役过,当然,虽然它们的口径相同,可手枪子弹不能用到步枪或机枪上。
   在战争时期,一切都跨掉了,整个集团军或集团军群发现他们被包围了,德国坦克在你的战线后方四处冲击,有的师为一小块土地而战斗到死,也有个别的师从枪声一响就逃之夭夭了……耳朵被炮声震聋了的,几夜没合眼的话务员对着电话大声传达着各种难以理解的命令——在这种情况下什么事情都会发生。想像一下,这时某师收到了10卡车的7.62毫米子弹,可指挥员突然大吃一惊地发现这批货全都是手枪子弹!他的师里数千支步枪和机枪没有得到一发子弹,而军官们佩戴的几百支手枪却令人难以置信的“富有”了。
   我不知道在战争中是否真的发生过上述情景,但我知道战争一结束,TT型手枪(虽然这是一种很不错的武器)就很快不让服役了。设计师们接到通知,要研制一种不同口径的手枪——从此以后,苏联手枪都是9毫米口径了。假如口径标准化会产生致命的误会,那又何必坚持标准化呢?
   从那以后,每次发明一种新型的弹药,就赋予它一个全新的口径。BMP-1主炮的炮弹当然不能适用于PT-76水陆坦克,因此BMP-1不能采用76毫米炮,而是开发另外一种,比如说73毫米炮。T-62坦克主炮采用的炮弹是一种全新设计,显然也不能适用于老式的100毫米坦克炮上,在这种情况下,口径也就变成115毫米的,T-64和T-72坦克也是这种情况。总之,为了使老式和新式弹药不会混淆,新武器往往伴随着新口径的出现,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但也有例外,在有些情况下使用一种特殊的口径而不是别的口径非常重要,例如,122毫米的40管火箭炮因为其设计原因而必须恰好采用这种口径,因此它获得了一个特别的型号,称为“冰雹”式火箭炮,从它装备部队第一天开始就养成这种习惯,从不叫它“122毫米火箭炮”或别的什么型号,假如有人下命令“我们需要122”——是指榴弹炮,如果命令是“我们需要冰雹”——指的则是火箭炮。
  
  为了戏剧学校学生
   西方的分析家很难理解苏联为什么要放弃久经考验的标准口径,而从苏联分析家这方面来说,他们又奇怪西方设计家为什么如此顽固地坚持老的规格。英国有一种威力很大的120毫米反坦克炮,还有一种出色的120毫米无后坐力炮。显然,两种炮使用不同的炮弹,那为什么不把两者区分开,一种采用120毫米,另一种121毫米呢?或者即使口径不变,而只是改变名称,将其中一种称之为“121毫米”——像斯大林那样。
   西德和法国也有这种情况。两国都拥有出色的120毫米迫击炮,两国又都在研制新型120毫米坦克炮。当然在和平时期这样做毫无问题,因为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士兵也都是职业军人,对命令反应敏锐无误。但假如明天必须动员中年的后备役人员或戏剧学校的学生去保卫国家时,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每当你需要120毫米炮弹时,你必须解释:“我要用在无后坐力炮上的那一种或者迫击炮上用的那一种,我要的是坦克炮上的炮弹。”但是一个戏剧学校学生是否能够搞清无后坐力炮和坦克炮的区别呢?如果搞不清,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第七个问题——秘密,秘密,秘密
  茫然的士兵
   1967年初,近卫坦克第41师分配到T-64型坦克,当然,该师的士兵一点也不知道这件事。他们参加这个师,光荣地服役2年,然后回家;别的士兵又来了,学习了关于坦克的一些知识,但是也没有听到有关T-64的事,也没有见过一辆这种坦克就回家了。1972年,该师改装新型的T-72坦克,T-64坦克被送往东德,当然,士兵们还是一点不知道这些事,不管该师接收了新坦克或是送走了旧坦克,什么都不知道。士兵们在该师服役,在那里接受作战训练,但是对该师的坦克型号一无所知。
   对西方人来说,上述情况似乎无法理解。可是,当我来到西方并第一次看到西方军队时,我惊讶地发现,西方士兵知道他们的坦克的名称和型号,他们驾驶这些坦克,并在坦克里向外射击——这件事在我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
   在苏军中,很多事情都是保密的,二战开始时,不仅德国的将领们对T-34坦克一无所知,就连苏联的将领们也是和德国人一样不了解。T-34坦克是大规模生产的,但却是保密的,甚至坦克部队也不知道有这种坦克,新坦克从工厂验收完毕,只运到离边境很远的内地某些师去,它们由一个工厂小组(共有30个司机,却为全苏联服务)以车队形式运输转场,并由内务部官员押送,这些官员也不准和司机讲话。车队只在夜间行驶,坦克则总是用防雨布全部遮蔽起来,在它们所经过的路线上一律禁止其它车辆通行,沿途还有重兵护卫,坦克到达目的地,工厂小组立即将它们卸下,然后再开到四周围有高墙的停车场上并就地存入仓库。
   部队的坦克乘员组很快开始接受有关新坦克的各种特点的训练,但是不告诉他们新坦克的型号,也不让他们看到坦克。只是把新的瞄准具介绍给炮手,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新瞄准具从旧坦克中射击。坦克驾驶员则被告知在不久的将来就有新坦克了,驾驶这种坦克将大不相同,然后让他们在旧坦克里进行紧张的模拟训练。对车长则要告诉他们一些有关的知识,并向他们示范如何维修新发动机,但还是不告诉新发动机马力有多大,总而言之,这个师只用旧坦克进行简单的转换训练。
   出乎意外的,可怕的战争来到了,有着良好的尽管不是秘密的装备的第一梯队各师在初战中被打得七零八落……就在这时,后方的各个师接到命令进入坦克停车场,把新型坦克从仓库里开出来,并让士兵熟悉它们——这要花费2周时间,再经过2周他们开往前线,并驾驶这种完全不为人知的坦克去打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很快,他们对这种新型坦克操纵自如,因为一个汽车司机能够熟练地驾驶一辆“大众”牌汽车,那他也可以在不长时间内熟练地驾驶一辆“梅塞德斯·奔驰”牌汽车——这就是苏军在过去以及今后一直的做法,他们用“大众”牌汽车练习开车,而把“梅塞德斯·奔驰”牌汽车秘密地藏起来,直到真正需要的时候才拿出来。让德国人惊讶的并不只是T-34坦克,德国人直到在战场上遭遇KV-1,才知道还有这么一种难缠的重型坦克。
   不久后,德军第一次遭遇“斯大林的管风琴”,同样大吃一惊。平时,装备这些武器的部队化装成舟桥营,穿上工兵部队的制服,结果部队中大部分士兵没有意识到原来自己是炮兵。他们的转换训练只在战争爆发后才开始进行,甚至这时炮兵连连长也不知道其火箭炮的正确型号其余的军官,军士和士兵甚至不知道他们在战斗中使用的这种武器叫什么。
   火箭炮上标有字母“K”(表示沃罗涅日共产国际工厂),当然,包括连长在内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代表什么意思,结果各地前线的士兵们几科异口同声地把这种出色的武器称为“卡特琳娜”,“卡佳”或“喀秋莎”——它也以最后这个名字载入史册。BM-13火箭炮的正确名称在1942年中期以后只准用在秘密文件上,直到战争结束才在分开文件中出现。
  神秘突击炮
   遵守最严格的保密规定是正确的,这一政策被普遍接受,并大力推行。其结果是,在核潜艇上服役的军官如果负责维护,可能只知道潜艇核反应堆的输出功率,但绝对不知道潜艇能下潜多深,因为这与他们无关,别的人可能知道下潜的最大深度,但不会知道艇上所载导弹的射程。
   苏军对采用坦克底盘上的重型突击炮也采取了保密政策。突击炮实际上就是安装固定炮塔的坦克,它的火炮射界很小,但却可以配备比同底盘坦克威力更大的主炮,携带更多的弹药,加厚装甲而不会比坦克更重,最重要的是,其制造成本比同类坦克低很多。在与普通坦克密切协同作战时,突击炮可以发挥强大的战斗力,并弥补自身固有的缺点。
   在二战中,苏,德双方将领们均充分认识到这种武器的价值,但战后只有苏联继续生产突击炮,从未间断(编者注,德国也生产过JPz4-5)。每一个摩步团(驻扎苏联国内的团,而不包括驻外的部队)都拥有一个重型突击炮连,50年代主要装备以T-54坦克的底盘为基础,安装威力强大的122毫米D-74榴绊炮的突击炮,以后130毫米M-46加农炮装在T-62坦克底盘上。为了不使别国了解苏军在这方面的技术和具体进展,苏联对所有的突击炮均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它们被封存起来,几十年不见阳光,其乘员只在配备突击炮瞄准具的T-54和T-62坦克上训练。他们知道将来要运用的战术,也知道如何维修发动机,但除此之外,他们仅仅知道在未来战争中并不使用坦克,而是装备一种威力更大且装甲防护更好的武器。70年代中期,所有突击炮部队被另一种火力更加强大的型号所代替,但退役装备并没有熔化销毁,而是送到中苏边境,装进混凝土掩体内,以望有朝一日充当坚固火力点使用。
  
  其他秘密武器
   苏军对JT-1,JT-2反坦克导弹(编者注,是型号为。3M7的反坦克导弹,苏军绰号“飞龙”,无北约编号,1968年服役,性能不祥)及“轻剑”-2,“轻剑”-3反坦克炮也同样保密。
   JT-1装在T-62坦克的变形车上,但它无主炮而只安装反坦克导弹发射架。每个集团军配属一个JT-1型的反坦克导弹营,导弹被严密地封存起来,从不让该营的士兵们看到。如果该营所归属的集团军被派往国外,这个营仍留在苏联境内,从外表看来完全是一个普通的坦克营,士兵们训练时使用普通的T-62坦克和反坦克导弹模拟器。
   所以,如果你在苏联陆军中服役直到复员关于军队中装备却什么也不知道,或者只知道凤毛麟角——这样,不管你将来到那里,哪怕是跑到国外,也无法准确描述苏军的情况。
   全文完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