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新二代步兵战车技术释疑(转自XH)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24:50
我军新二代步兵战车技术释疑(转贴)
转自虚幻军事天空
蓝色帝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中国北方车辆制造厂,各位千万不要以为这里是生产北京吉普或者“依维克”小客车的地儿。其实,它是我军一个重要的履带式装甲车辆生产地。当然,它也生产小客车,不过可不是“依维克”。

笔者有亲戚在厂内担任要职,因此2000年暑假曾坐着挂通行证的车进去溜达了一圈。笔者这位亲戚可是军人世家,其父当年作为总参装甲兵特派员飞赴中越边境,直接指导轻装甲兵部队战斗并将战报上报总参。笔者手头有三张其在越境内和前敌指挥部作汇报时的照片。可比大家见过的最猛的图还要猛。其人官至大校副师一级后退役。家中客厅中央竟是一枚105毫米坦克炮穿甲弹实物。我靠,中国新一代猛将果然与众不同。大家最近在网上看到的带楔形前炮塔装甲的99改主战坦克装车照片就是在其家附近的北方某装甲兵工程学院附近摄,有背景的特殊高塔为证。

闲话不说,当年笔者在北方厂内办公室里赫然发现“××型号步兵战车野外机动试验”的录像带和一张工程线条图(卷着的,笔者不敢贸然打开。)。后来问之,该亲戚言之:我国从俄国远东通过非官方途径弄到2辆BMP-3步兵战车(他特别强调,“BMP”的读音不是英文字母读法,而是发音“波摸泼”),现在正在紧张仿制开发中,样车正在试验,尚未定型。样车在贵州某地试验时,早上大家要买烟,发现基地的面包车走了,一研究员就开着新步战底盘(无炮塔)到小镇上买烟。半途前面有拖拉机翻车堵路。咱们的步战就地翻下公路,悠哉游哉地从沟边走了。后面一群看希奇的农民……笔者不知道“通过非官方途径”是何意。也许是真的,也许只是咱叔叔诈我的吧。

咱阿叔当时还透露长城脚下一试验场里面有原装美国“悍马”在天天飙车。因为是轮式车辆他不熟,只知是当年北工大的师兄在摆弄悍马。还说直到1999年我国连悍马的轮胎都造不出来。咱的履带技术要远胜于轮式技术。这点相信大家把我国的坦克和轮式战车放在世界水平上一比较就可得出相当结论。

笔者还钻到生产车间去看看来。虽说是正常工作日,但十几个车间只有几个开工了。开工的车间笔者去不了,只有到没人的车间去看。老叔说国家军品订货不旺,厂里大部分生产能力闲置,大家都开发面包车,去长城跑生意了。但国家有意补贴,因此厂里不致没钱发工资。一旦开战,厂里的生产能力可20倍扩充!现在厂里主要生产出口科威特的火炮营配套履带保障车。笔者钻进车内看。果然是狭小无比经常碰头。比民用面包车真是天上地下。老叔说小科就是有钱,当兵的都舒服,他们要求车要方向盘操纵,静液无极转向,大功率空调。而我军自用的因为控制成本,都是操纵杆控制,机械助力转向,没有空调。不过老叔说这些技术上都是小菜,上头一下令马上可以改。笔者当时不能带相机,想扛一节履带或捞一个螺钉回去做纪念。不过使出吃奶的力气也只能在地上拖着走还一手的油污,只有作罢。想来装甲兵换履带的确是件困难的力气活。

咱阿叔可是牛人,当年向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出口装甲车辆,他都是随行技术调试人员,去了两国。在斯期间水土不服浑身长包上吐下泻差点西去……他在广州珠江试验“9××”型号装甲车,一个大浪过来车居然坐底了……在戈壁……N多地方的苦……不说了。40岁的人还是黑黑瘦瘦的,同龄坐办公室的人早就水桶腰啤酒肚了。由此致敬我国无私辛勤工作的军事技术人员。笔者最近见到他是去年来武汉参加某型号定型会议,“×××”研究所就在武汉洪山区,不过大家可不要以为那里是生产变压器的喔。

笔者今年2月份刚来虚幻,小兵一个,我告诉大家我们正在研制新步战,祖宗是BMP-3、是笔者亲眼所见。但没一个人信,还要笔者拿出证据。笔者当然空口无凭。于是有人讥讽说他也看见我国西昌有航天飞机,马上要发射了。哼哼……果不其然,3月份我国新二代步兵战车照片惊现网络,原型明眼人一看便知。4月《兵器知识》报道我军国产悍马问世……呵呵,曾经讥讽笔者的人一下子都跑得没影了找都找不到!

好了,天马行空的笔者不扯了。谈点正事。
二代步战车是出来了。但是不少军友都对其有相当的疑问。笔者收集了半天,总结各位的疑点主要有以下:

1,底盘太高,不利隐蔽。

2,100毫米炮的性能有质疑。

3,炮塔座圈旁一圈弹药危险系数高。

笔者下面根据搜集的资料予以释疑:

1、原苏联BMP-1、2步兵战车分别载员8人和6人。车体两侧有6个射击开孔。成员可以以机枪和冲锋枪射击。但是由于以尽力缩小战车高度以减小被弹率为设计原则。1型和2型载员空间非常狭小。全副武装的步兵只能弯着脖子缩在车内,长期乘坐很容易疲劳。不利于保持战斗力。所以,在BMP-3型步战上,人机工程运用比较充分。载员空间高度得以提升。成员舒适度大幅提高。况且,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单位本身器械携行量就大幅增加,加大空间是必然、必须的选择。这点,不论是BMP-3还是我军新步战,都作了车高的调整,纵使车体各面投影增加也是不可避免的。况且,和6、70年代比,我国正常人体平均身高有了较大增长。总不能拿60年代的车厢装21世纪的高个兵吧。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由于我军没有步兵前线输送车辆,因此步兵都像二战时苏军士兵一样,搭坐在59,62坦克的外面遂行前进。有的战士怕在山路上被甩出去还用绷带把自己绑在炮塔上。结果狡猾的越军在山路两侧的丛林里埋伏大量12.7甚至14.5大口径高射机枪,直接远距离压制我行军队伍。很多士兵跳车不及被扫倒在坦克车外。由于苏式坦克主炮俯角很小(通常-3度。西方的都是-5甚至-6度),加之本身山路就崎岖不平。我军坦克眼睁睁看着敌人在鼻子下面却打不到。越军袭扰一阵后退却。我军步兵损失惨重,坦克失去步兵掩护,又遭越反坦克火箭筒袭击……

如果有一种装甲车辆可以搭载并保护步兵,还有强大的火力可以压制敌轻火力,并有大射角发扬火力优点那多好?现在,新步战就应运而生了。它的1,5,6负重轮是液气悬挂,因此可以调解车身距地面的高度,就是说车体可以“跪下来”和“猫着身子”。加之炮塔在底盘上的位置较BMP-1、2步兵战车要靠前。因此其火炮射界更为优良。完全可以应对在我国西南,东南,西北大多山丘陵地带。假如前文事情再发生的话。敌军就会看到我军新步战“跪下”前车身,降低炮口。红光一闪……随车的步兵剩下的事只是检查死尸收缴武器啦……

再说一句,目前那张在北京郊区的二代步战图,底盘是处于调整后的高位,想降低嘛,调一下液压手柄即可。大家就不必再拍砖了。

2、100炮的威力。
先说2件事:

1)俄罗斯曾因为欠韩国的债用了一批T-80和BMP-3给韩国陆军以抵债之用。当然,考虑到韩国和美国同盟的关系,俄国对这连种装备还是进行了一定的技术缩水处理。但是在去年的韩国陆军演习中,韩国陆军的BMP-3战车100主炮曾一炮洞穿M-48坦克的炮塔正面。2)后来笔者问老叔我国的二代步战车是否进行过类似火炮威力对比试验。他说做过,用的是69式坦克。结果也是一炮打了个见光的眼儿。

我问为什么拿69不拿79或者80什么的。老叔说想想我军登陆战将面对的敌装甲水平也就69的档次。证明新步战的火力威慑已经是足够的了。他还说俄国和我国都在致力100炮的新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研究。新弹种的威力显然更强大。并且,我国的各种口径贫铀穿甲弹早就研发成功了。虽然新步战没有列装,但这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况且,100炮还有9M117反坦克导弹,虽然跑得比炮弹慢,但飞得可比炮弹远。对付一般装甲目标,加固工事之类的不在话下。假如来了阿帕奇之类的武直。搞不好新步战猫着腰,把炮管抬高了,一枚导弹过去招个手也不信阿帕奇赖在天上不下来。新步战有自动装弹机,不论是导弹还是杀爆榴弹都只是6-7S就装填完毕的事情。这下车组成员训练时可以少举几枚炮弹了。另外,新步战的辅助武器和BMP-3一样,为1门30炮(备弹300发)和3挺7.62枪(弹药6000发)。打起来弹如雨下,轻步兵根本抬不起头来。

可以说,多弹种,威力大,射程远,加上新一代火控系统,是新步战魅力所在。比之美国M2的25炮和破“陶”导弹,新步战的武器配置更全面和强大,并明显有层次性。根本不是一般军迷所言,100炮高不成低不就。照他们的意见,给步战配140加农炮多爽,陆地上无敌啊。


3、弹药携带方式。

这是很多军友诟病最大的地方。总的意思是弹药没有隔舱化,车体被击穿后容易殉爆(二次效应)……其实这些都是肤浅的表面认识,是对步战作战思想和装甲车设计理念完全不了解的表现。就像当年美军EP-3CⅡ撞毁我J-8Ⅱ时的情况一样。笔者就在大厅里听到资深的老记放言:中国飞机就是水,连美国飞机都撞不过……对此笔者只能是:无语……(哇咔咔,很多军盲都认为战斗机撞不过四发大型涡桨飞机是“水货”的表现。呵呵,咱什么时候拿一辆宝马的摩托和黄河重型载重卡车碰碰试试?)

回到题内。先看看新步战的布置情况:新步战的动力是前置的,动力舱和驾驶舱在车体前部,中部是战斗舱,后部是载员舱。

西方坦克是有隔舱化(西方步战只有小口径枪炮,且导弹都是外置发射管如日本89和美国M2,所以炮塔内弹药爆炸威力甚小,不存在弹药隔舱化。在此只讨论坦克。)。但那种情况是:动力舱后置,因此驾驶员身旁“空地”较大,可以存放总弹药基数的一半甚至一大半(基数一般42发左右,自动装弹机情况下驾驶员右侧一般是22发甚至更多。)。然后,剩下的炮弹,在炮塔尾部加一个隔舱和装弹机,把炮弹塞进去……殊不知,这样一来对车辆的持续战斗力有了很大影响——20发装弹机内的炮弹打完之后,怎么补充弹药?驾驶员停车递炮弹?炮长猫着腰一发发从车体前部拉进炮塔?似乎都比较搞笑,也不太可能。那么唯一点办法就是:后撤。先吃饱再上来……这样一来的问题1就是进攻(防守)部队火力密度大减,说不定弹药还没装完阵地已经没了,问题2就是人工装弹是战车没有防御能力,可能被敌一锅端了。反而得不偿失。

再者,假如隔舱化的坦克被击穿(只讨论击穿)车体中部?结果会怎样?也许军友们会高呼:“没有殉爆!”不错是没有陪葬。但是血肉之躯如何抵挡穿甲弹的高速高温弹芯?如何抵挡破甲弹的高温金属射流?以及崩落横飞的锐利装甲碎片?也许还有电力中断(电路断了嘛)后可怕的液压油火灾,要是碰上串连战斗部的导弹……哈,就像往炮塔里扔了手雷再盖紧顶盖一样:轰……结束了……这种下场,跟炮塔飞天的坦克下场有何区别?大概只是死得好看一点,来个全尸吧。

被直射武器直接命中炮塔(非隔舱部)的场景笔者就不作设想了。除了坦克的脑袋还在以外,坦克成员不作烈士的宿愿很难被成全。

  说白了,西方坦克的隔舱化设计与其是为了保人不如说是为了保车——拖回去修修补补再用嘛,节省革命每一份钱啦。当然,假如隔舱化坦克驾驶员都是终结者的钢筋铁骨,那隔舱化设计真是保车又保人,快哉啊!
不过,隔舱化设计至少可以保车,那为什么新步战不采用隔舱化设计呢(以下只讨论网友关于步战的所谓“隔舱化”,与我军主战坦克无关)?

呵呵,我倒想问?你如果是设计者,你把隔舱放哪里??

部分弹药分开放置吧?车体前部?有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外加活人三个:驾驶员,2名士兵。放不下喔。

车体后部?后面是载员舱啊,难道步兵还要兼职传递手递炮弹吗?再说也没地方放啊?

炮塔后部?炮塔的伺服机构功率是一定的,加一个大炮弹舱不单影响炮塔旋转速率甚至是其他仪器工作效率,甚至还要大改全车外形。根本是不可取的方案。而且,炮塔后面有载员舱门呢?封上门,步兵怎么快速下车?怎么用便携防空导弹打击敌机?

也许还有人灵机一动:像“梅卡瓦”一样,每一发炮弹都用小容器包起来,每四发弹再用大容器包起来……

哎呀,老大哦,人家阿梅是人工装弹,对手又是慢吞吞,笨呼呼的阿拉伯人,装填手完全有时间每一发炮弹慢慢打开包装,再看看保质期,最后闻闻香不香——再装进炮膛——也许阿拉伯坦克还没反应过来呢?

我们的步战(包括99式坦克!!)可是自动装弹机啊,简单的抓取、提升、输送机械构件怎么有能力打开繁杂的包装再输进炮膛呢?再说装弹机要根据裸弹上的条码确定弹种进行选择啊!你小炮弹穿那么多衣服人家撕都撕不动啊!退一步讲,咱国人体形相对瘦小,长时间高频率装弹很吃不消,况且人工装弹发射速率根本比不上机械装弹,在高强度战争中如何胜算?显然采用自动装弹机是历史必然嘛。万一装弹机故障“罢工”,人力也好直接取用放置在身边的弹药不致有“远水近渴”的矛盾啊。

对比坦克防护讲,步战(不仅是我们的步战)的防护是很柔弱的,万一被坦克命中一炮导弹插上一洞的话,就算弹丸是石头,成员也会十有八九震出内伤来。如果是其他杀伤弹丸,有无隔舱下场没什么区别!何苦面对刀枪多披一块纱呢?

迄今为止,我们所熟知的M1系列坦克的确有被命中后受损而成员幸存的战例。但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坦克都是被什么东西命中的(《兵器》2003年10期):40毫米以下小口径炮弹,老式RPG火箭筒……连串连战斗部的导弹都没碰上。试问M1坦克有什么资格吹嘘自己防护万能?它碰上了俄国的“菊花”、“短号”了吗?中国的“红箭”呢?欧洲的“崔格特”?还是以色列的“长钉”?没有,它一个冤家都没碰上。美军自家A-10误伤联军无数,却惟独没有将“小牛”“海尔法”扔到M1头上。是啊,被25炮打中机舱,它当然可以幸存。可它经受过中国英国俄国的贫铀弹打击吗?没有!伊拉克T-72的弱化性能普通穿甲弹根本不足为惧!请注意,有一张M1坦克被自家贫铀弹击穿炮塔侧面中部的照片——炮塔里的成员显然不可能成活,但我们却没有发现这样一份本可以公开的伤亡报告——是应该看作M1坦克隔舱化设计万能,还是应该看作公开伤亡会影响军火销路——大家自己判断吧。迄今为止,M1坦克从前部中弹并被击穿的实例为0。因此并不能说明其隔舱化设计在“保命哲学”上的可行之处。比如——一枚红箭9直接击穿M1前装甲,将直接杀死炮塔内的3名成员,那时,炮塔屁股后面的弹药仓可是毫发无损的!因此,现有战例都不足以证明什么!至于美军数次战争坦克兵的真实伤亡嘛……他是战胜者,爱咋吹咋吹呗!你还真信哪??假如他败了呢?

当然罗,最后谈到设计思想到话,就是说步战的作战使命不是冲锋陷阵,而是跟在坦克后面,偷偷摸摸地“干活”,它是如自行火炮一样“被保护”的对象(当然,它又利用自带步兵“去保护”)。假如步战也沦落到被敌军坦克、反坦克火力痛宰而无援兵救援的话,那说明部队已经没救了,隔不隔舱也是必定被消灭的命。而且步战的装备数量庞大,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多的金钱去实现复杂的隔舱化设计。这是从设计思想上否定隔舱化的。

最后,告诉大家的是:新步战样车并没有披挂第三代双防反应装甲,也没有俄国出口阿联酋的步战上装的那种主动防御系统。但是,这并不代表新步战不能安装它们,也不代表新步战永远不装它们。

以上就是笔者到处挖洞透出的一点情报,算是一个装备指南吧,容大家考证。当然,很多情报是笔者搜集不到的,比如新步战的装甲防护:任何装甲战车的装甲厚度,材质都是绝密。各位要是想打探,不如致电总装,呵呵呵……我军新二代步兵战车技术释疑(转贴)
转自虚幻军事天空
蓝色帝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中国北方车辆制造厂,各位千万不要以为这里是生产北京吉普或者“依维克”小客车的地儿。其实,它是我军一个重要的履带式装甲车辆生产地。当然,它也生产小客车,不过可不是“依维克”。

笔者有亲戚在厂内担任要职,因此2000年暑假曾坐着挂通行证的车进去溜达了一圈。笔者这位亲戚可是军人世家,其父当年作为总参装甲兵特派员飞赴中越边境,直接指导轻装甲兵部队战斗并将战报上报总参。笔者手头有三张其在越境内和前敌指挥部作汇报时的照片。可比大家见过的最猛的图还要猛。其人官至大校副师一级后退役。家中客厅中央竟是一枚105毫米坦克炮穿甲弹实物。我靠,中国新一代猛将果然与众不同。大家最近在网上看到的带楔形前炮塔装甲的99改主战坦克装车照片就是在其家附近的北方某装甲兵工程学院附近摄,有背景的特殊高塔为证。

闲话不说,当年笔者在北方厂内办公室里赫然发现“××型号步兵战车野外机动试验”的录像带和一张工程线条图(卷着的,笔者不敢贸然打开。)。后来问之,该亲戚言之:我国从俄国远东通过非官方途径弄到2辆BMP-3步兵战车(他特别强调,“BMP”的读音不是英文字母读法,而是发音“波摸泼”),现在正在紧张仿制开发中,样车正在试验,尚未定型。样车在贵州某地试验时,早上大家要买烟,发现基地的面包车走了,一研究员就开着新步战底盘(无炮塔)到小镇上买烟。半途前面有拖拉机翻车堵路。咱们的步战就地翻下公路,悠哉游哉地从沟边走了。后面一群看希奇的农民……笔者不知道“通过非官方途径”是何意。也许是真的,也许只是咱叔叔诈我的吧。

咱阿叔当时还透露长城脚下一试验场里面有原装美国“悍马”在天天飙车。因为是轮式车辆他不熟,只知是当年北工大的师兄在摆弄悍马。还说直到1999年我国连悍马的轮胎都造不出来。咱的履带技术要远胜于轮式技术。这点相信大家把我国的坦克和轮式战车放在世界水平上一比较就可得出相当结论。

笔者还钻到生产车间去看看来。虽说是正常工作日,但十几个车间只有几个开工了。开工的车间笔者去不了,只有到没人的车间去看。老叔说国家军品订货不旺,厂里大部分生产能力闲置,大家都开发面包车,去长城跑生意了。但国家有意补贴,因此厂里不致没钱发工资。一旦开战,厂里的生产能力可20倍扩充!现在厂里主要生产出口科威特的火炮营配套履带保障车。笔者钻进车内看。果然是狭小无比经常碰头。比民用面包车真是天上地下。老叔说小科就是有钱,当兵的都舒服,他们要求车要方向盘操纵,静液无极转向,大功率空调。而我军自用的因为控制成本,都是操纵杆控制,机械助力转向,没有空调。不过老叔说这些技术上都是小菜,上头一下令马上可以改。笔者当时不能带相机,想扛一节履带或捞一个螺钉回去做纪念。不过使出吃奶的力气也只能在地上拖着走还一手的油污,只有作罢。想来装甲兵换履带的确是件困难的力气活。

咱阿叔可是牛人,当年向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出口装甲车辆,他都是随行技术调试人员,去了两国。在斯期间水土不服浑身长包上吐下泻差点西去……他在广州珠江试验“9××”型号装甲车,一个大浪过来车居然坐底了……在戈壁……N多地方的苦……不说了。40岁的人还是黑黑瘦瘦的,同龄坐办公室的人早就水桶腰啤酒肚了。由此致敬我国无私辛勤工作的军事技术人员。笔者最近见到他是去年来武汉参加某型号定型会议,“×××”研究所就在武汉洪山区,不过大家可不要以为那里是生产变压器的喔。

笔者今年2月份刚来虚幻,小兵一个,我告诉大家我们正在研制新步战,祖宗是BMP-3、是笔者亲眼所见。但没一个人信,还要笔者拿出证据。笔者当然空口无凭。于是有人讥讽说他也看见我国西昌有航天飞机,马上要发射了。哼哼……果不其然,3月份我国新二代步兵战车照片惊现网络,原型明眼人一看便知。4月《兵器知识》报道我军国产悍马问世……呵呵,曾经讥讽笔者的人一下子都跑得没影了找都找不到!

好了,天马行空的笔者不扯了。谈点正事。
二代步战车是出来了。但是不少军友都对其有相当的疑问。笔者收集了半天,总结各位的疑点主要有以下:

1,底盘太高,不利隐蔽。

2,100毫米炮的性能有质疑。

3,炮塔座圈旁一圈弹药危险系数高。

笔者下面根据搜集的资料予以释疑:

1、原苏联BMP-1、2步兵战车分别载员8人和6人。车体两侧有6个射击开孔。成员可以以机枪和冲锋枪射击。但是由于以尽力缩小战车高度以减小被弹率为设计原则。1型和2型载员空间非常狭小。全副武装的步兵只能弯着脖子缩在车内,长期乘坐很容易疲劳。不利于保持战斗力。所以,在BMP-3型步战上,人机工程运用比较充分。载员空间高度得以提升。成员舒适度大幅提高。况且,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单位本身器械携行量就大幅增加,加大空间是必然、必须的选择。这点,不论是BMP-3还是我军新步战,都作了车高的调整,纵使车体各面投影增加也是不可避免的。况且,和6、70年代比,我国正常人体平均身高有了较大增长。总不能拿60年代的车厢装21世纪的高个兵吧。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由于我军没有步兵前线输送车辆,因此步兵都像二战时苏军士兵一样,搭坐在59,62坦克的外面遂行前进。有的战士怕在山路上被甩出去还用绷带把自己绑在炮塔上。结果狡猾的越军在山路两侧的丛林里埋伏大量12.7甚至14.5大口径高射机枪,直接远距离压制我行军队伍。很多士兵跳车不及被扫倒在坦克车外。由于苏式坦克主炮俯角很小(通常-3度。西方的都是-5甚至-6度),加之本身山路就崎岖不平。我军坦克眼睁睁看着敌人在鼻子下面却打不到。越军袭扰一阵后退却。我军步兵损失惨重,坦克失去步兵掩护,又遭越反坦克火箭筒袭击……

如果有一种装甲车辆可以搭载并保护步兵,还有强大的火力可以压制敌轻火力,并有大射角发扬火力优点那多好?现在,新步战就应运而生了。它的1,5,6负重轮是液气悬挂,因此可以调解车身距地面的高度,就是说车体可以“跪下来”和“猫着身子”。加之炮塔在底盘上的位置较BMP-1、2步兵战车要靠前。因此其火炮射界更为优良。完全可以应对在我国西南,东南,西北大多山丘陵地带。假如前文事情再发生的话。敌军就会看到我军新步战“跪下”前车身,降低炮口。红光一闪……随车的步兵剩下的事只是检查死尸收缴武器啦……

再说一句,目前那张在北京郊区的二代步战图,底盘是处于调整后的高位,想降低嘛,调一下液压手柄即可。大家就不必再拍砖了。

2、100炮的威力。
先说2件事:

1)俄罗斯曾因为欠韩国的债用了一批T-80和BMP-3给韩国陆军以抵债之用。当然,考虑到韩国和美国同盟的关系,俄国对这连种装备还是进行了一定的技术缩水处理。但是在去年的韩国陆军演习中,韩国陆军的BMP-3战车100主炮曾一炮洞穿M-48坦克的炮塔正面。2)后来笔者问老叔我国的二代步战车是否进行过类似火炮威力对比试验。他说做过,用的是69式坦克。结果也是一炮打了个见光的眼儿。

我问为什么拿69不拿79或者80什么的。老叔说想想我军登陆战将面对的敌装甲水平也就69的档次。证明新步战的火力威慑已经是足够的了。他还说俄国和我国都在致力100炮的新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研究。新弹种的威力显然更强大。并且,我国的各种口径贫铀穿甲弹早就研发成功了。虽然新步战没有列装,但这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况且,100炮还有9M117反坦克导弹,虽然跑得比炮弹慢,但飞得可比炮弹远。对付一般装甲目标,加固工事之类的不在话下。假如来了阿帕奇之类的武直。搞不好新步战猫着腰,把炮管抬高了,一枚导弹过去招个手也不信阿帕奇赖在天上不下来。新步战有自动装弹机,不论是导弹还是杀爆榴弹都只是6-7S就装填完毕的事情。这下车组成员训练时可以少举几枚炮弹了。另外,新步战的辅助武器和BMP-3一样,为1门30炮(备弹300发)和3挺7.62枪(弹药6000发)。打起来弹如雨下,轻步兵根本抬不起头来。

可以说,多弹种,威力大,射程远,加上新一代火控系统,是新步战魅力所在。比之美国M2的25炮和破“陶”导弹,新步战的武器配置更全面和强大,并明显有层次性。根本不是一般军迷所言,100炮高不成低不就。照他们的意见,给步战配140加农炮多爽,陆地上无敌啊。


3、弹药携带方式。

这是很多军友诟病最大的地方。总的意思是弹药没有隔舱化,车体被击穿后容易殉爆(二次效应)……其实这些都是肤浅的表面认识,是对步战作战思想和装甲车设计理念完全不了解的表现。就像当年美军EP-3CⅡ撞毁我J-8Ⅱ时的情况一样。笔者就在大厅里听到资深的老记放言:中国飞机就是水,连美国飞机都撞不过……对此笔者只能是:无语……(哇咔咔,很多军盲都认为战斗机撞不过四发大型涡桨飞机是“水货”的表现。呵呵,咱什么时候拿一辆宝马的摩托和黄河重型载重卡车碰碰试试?)

回到题内。先看看新步战的布置情况:新步战的动力是前置的,动力舱和驾驶舱在车体前部,中部是战斗舱,后部是载员舱。

西方坦克是有隔舱化(西方步战只有小口径枪炮,且导弹都是外置发射管如日本89和美国M2,所以炮塔内弹药爆炸威力甚小,不存在弹药隔舱化。在此只讨论坦克。)。但那种情况是:动力舱后置,因此驾驶员身旁“空地”较大,可以存放总弹药基数的一半甚至一大半(基数一般42发左右,自动装弹机情况下驾驶员右侧一般是22发甚至更多。)。然后,剩下的炮弹,在炮塔尾部加一个隔舱和装弹机,把炮弹塞进去……殊不知,这样一来对车辆的持续战斗力有了很大影响——20发装弹机内的炮弹打完之后,怎么补充弹药?驾驶员停车递炮弹?炮长猫着腰一发发从车体前部拉进炮塔?似乎都比较搞笑,也不太可能。那么唯一点办法就是:后撤。先吃饱再上来……这样一来的问题1就是进攻(防守)部队火力密度大减,说不定弹药还没装完阵地已经没了,问题2就是人工装弹是战车没有防御能力,可能被敌一锅端了。反而得不偿失。

再者,假如隔舱化的坦克被击穿(只讨论击穿)车体中部?结果会怎样?也许军友们会高呼:“没有殉爆!”不错是没有陪葬。但是血肉之躯如何抵挡穿甲弹的高速高温弹芯?如何抵挡破甲弹的高温金属射流?以及崩落横飞的锐利装甲碎片?也许还有电力中断(电路断了嘛)后可怕的液压油火灾,要是碰上串连战斗部的导弹……哈,就像往炮塔里扔了手雷再盖紧顶盖一样:轰……结束了……这种下场,跟炮塔飞天的坦克下场有何区别?大概只是死得好看一点,来个全尸吧。

被直射武器直接命中炮塔(非隔舱部)的场景笔者就不作设想了。除了坦克的脑袋还在以外,坦克成员不作烈士的宿愿很难被成全。

  说白了,西方坦克的隔舱化设计与其是为了保人不如说是为了保车——拖回去修修补补再用嘛,节省革命每一份钱啦。当然,假如隔舱化坦克驾驶员都是终结者的钢筋铁骨,那隔舱化设计真是保车又保人,快哉啊!
不过,隔舱化设计至少可以保车,那为什么新步战不采用隔舱化设计呢(以下只讨论网友关于步战的所谓“隔舱化”,与我军主战坦克无关)?

呵呵,我倒想问?你如果是设计者,你把隔舱放哪里??

部分弹药分开放置吧?车体前部?有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外加活人三个:驾驶员,2名士兵。放不下喔。

车体后部?后面是载员舱啊,难道步兵还要兼职传递手递炮弹吗?再说也没地方放啊?

炮塔后部?炮塔的伺服机构功率是一定的,加一个大炮弹舱不单影响炮塔旋转速率甚至是其他仪器工作效率,甚至还要大改全车外形。根本是不可取的方案。而且,炮塔后面有载员舱门呢?封上门,步兵怎么快速下车?怎么用便携防空导弹打击敌机?

也许还有人灵机一动:像“梅卡瓦”一样,每一发炮弹都用小容器包起来,每四发弹再用大容器包起来……

哎呀,老大哦,人家阿梅是人工装弹,对手又是慢吞吞,笨呼呼的阿拉伯人,装填手完全有时间每一发炮弹慢慢打开包装,再看看保质期,最后闻闻香不香——再装进炮膛——也许阿拉伯坦克还没反应过来呢?

我们的步战(包括99式坦克!!)可是自动装弹机啊,简单的抓取、提升、输送机械构件怎么有能力打开繁杂的包装再输进炮膛呢?再说装弹机要根据裸弹上的条码确定弹种进行选择啊!你小炮弹穿那么多衣服人家撕都撕不动啊!退一步讲,咱国人体形相对瘦小,长时间高频率装弹很吃不消,况且人工装弹发射速率根本比不上机械装弹,在高强度战争中如何胜算?显然采用自动装弹机是历史必然嘛。万一装弹机故障“罢工”,人力也好直接取用放置在身边的弹药不致有“远水近渴”的矛盾啊。

对比坦克防护讲,步战(不仅是我们的步战)的防护是很柔弱的,万一被坦克命中一炮导弹插上一洞的话,就算弹丸是石头,成员也会十有八九震出内伤来。如果是其他杀伤弹丸,有无隔舱下场没什么区别!何苦面对刀枪多披一块纱呢?

迄今为止,我们所熟知的M1系列坦克的确有被命中后受损而成员幸存的战例。但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坦克都是被什么东西命中的(《兵器》2003年10期):40毫米以下小口径炮弹,老式RPG火箭筒……连串连战斗部的导弹都没碰上。试问M1坦克有什么资格吹嘘自己防护万能?它碰上了俄国的“菊花”、“短号”了吗?中国的“红箭”呢?欧洲的“崔格特”?还是以色列的“长钉”?没有,它一个冤家都没碰上。美军自家A-10误伤联军无数,却惟独没有将“小牛”“海尔法”扔到M1头上。是啊,被25炮打中机舱,它当然可以幸存。可它经受过中国英国俄国的贫铀弹打击吗?没有!伊拉克T-72的弱化性能普通穿甲弹根本不足为惧!请注意,有一张M1坦克被自家贫铀弹击穿炮塔侧面中部的照片——炮塔里的成员显然不可能成活,但我们却没有发现这样一份本可以公开的伤亡报告——是应该看作M1坦克隔舱化设计万能,还是应该看作公开伤亡会影响军火销路——大家自己判断吧。迄今为止,M1坦克从前部中弹并被击穿的实例为0。因此并不能说明其隔舱化设计在“保命哲学”上的可行之处。比如——一枚红箭9直接击穿M1前装甲,将直接杀死炮塔内的3名成员,那时,炮塔屁股后面的弹药仓可是毫发无损的!因此,现有战例都不足以证明什么!至于美军数次战争坦克兵的真实伤亡嘛……他是战胜者,爱咋吹咋吹呗!你还真信哪??假如他败了呢?

当然罗,最后谈到设计思想到话,就是说步战的作战使命不是冲锋陷阵,而是跟在坦克后面,偷偷摸摸地“干活”,它是如自行火炮一样“被保护”的对象(当然,它又利用自带步兵“去保护”)。假如步战也沦落到被敌军坦克、反坦克火力痛宰而无援兵救援的话,那说明部队已经没救了,隔不隔舱也是必定被消灭的命。而且步战的装备数量庞大,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多的金钱去实现复杂的隔舱化设计。这是从设计思想上否定隔舱化的。

最后,告诉大家的是:新步战样车并没有披挂第三代双防反应装甲,也没有俄国出口阿联酋的步战上装的那种主动防御系统。但是,这并不代表新步战不能安装它们,也不代表新步战永远不装它们。

以上就是笔者到处挖洞透出的一点情报,算是一个装备指南吧,容大家考证。当然,很多情报是笔者搜集不到的,比如新步战的装甲防护:任何装甲战车的装甲厚度,材质都是绝密。各位要是想打探,不如致电总装,呵呵呵……
我们的新步战车体前部有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外加活人三个:驾驶员,2名士兵?
薄皮大馅!
我要是士兵的话,宁可选择以色列的阿奇扎里,最起码心里落一塌实!
以下是引用杨波在2003-10-23 19:19:00的发言:
我们的新步战车体前部有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外加活人三个:驾驶员,2名士兵?
新步战车体前部右边是发动机和----, 但我只看到两个人分别前后坐在车前左侧(论坛里有图), 所以我也有疑问!
应该是发动机加两个活人吧
100毫米炮射导弹国产化是我们北理工搞的。
越看越象是真的,很NB嘛
以下是引用semao在2003-10-23 19:46:00的发言:
薄皮大馅!
我要是士兵的话,宁可选择以色列的阿奇扎里,最起码心里落一塌实!

阿其扎里也不过是T-55的防护水平罢了,只是看起来猛,其实还不如M-2
“×××”研究所就在武汉洪山区---同志们千万不要对这个雄楚大街边上的7**地方抱太大期望!!!
越看越象是真的,很NB嘛
哥们,雄楚大街边上的”7XX”怎么跟陆军扯上关系了?
以下是引用天下有敌在2003-10-23 10:15:00的发言:
1)俄罗斯曾因为欠韩国的债用了一批T-80和BMP-3给韩国陆军以抵债之用。当然,考虑到韩国和美国同盟的关系,俄国对这连种装备还是进行了一定的技术缩水处理。但是在去年的韩国陆军演习中,韩国陆军的BMP-3战车100主炮曾一炮洞穿M-48坦克的炮塔正面。2)后来笔者问老叔我国的二代步战车是否进行过类似火炮威力对比试验。他说做过,用的是69式坦克。结果也是一炮打了个见光的眼儿。

我问为什么拿69不拿79或者80什么的。老叔说想想我军登陆战将面对的敌装甲水平也就69的档次。证明新步战的火力威慑已经是足够的了。他还说俄国和我国都在致力100炮的新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研究。新弹种的威力显然更强大。并且,我国的各种口径贫铀穿甲弹早就研发成功了。虽然新步战没有列装,但这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况且,100炮还有9M117反坦克导弹,虽然跑得比炮弹慢,但飞得可比炮弹远。对付一般装甲目标,加固工事之类的不在话下。假如来了阿帕奇之类的武直。搞不好新步战猫着腰,把炮管抬高了,一枚导弹过去招个手也不信阿帕奇赖在天上不下来。新步战有自动装弹机,不论是导弹还是杀爆榴弹都只是6-7S就装填完毕的事情。这下车组成员训练时可以少举几枚炮弹了。另外,新步战的辅助武器和BMP-3一样,为1门30炮(备弹300发)和3挺7.62枪(弹药6000发)。打起来弹如雨下,轻步兵根本抬不起头来。


新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100mm炮可是低压炮哦,怎么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老毛子的BMP3哪里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以下是引用天下有敌在2003-10-23 10:15:00的发言:
   我们的步战(包括99式坦克!!)可是自动装弹机啊,简单的抓取、提升、输送机械构件怎么有能力打开繁杂的包装再输进炮膛呢?再说装弹机要根据裸弹上的条码确定弹种进行选择啊!你小炮弹穿那么多衣服人家撕都撕不动啊!退一步讲,咱国人体形相对瘦小,长时间高频率装弹很吃不消,况且人工装弹发射速率根本比不上机械装弹,在高强度战争中如何胜算?显然采用自动装弹机是历史必然嘛。万一装弹机故障“罢工”,人力也好直接取用放置在身边的弹药不致有“远水近渴”的矛盾啊。


呵呵,自动装弹机用条形码选弹?勒克莱尔呀?没有人否认过我们的自动装弹机源于老毛子吧?!!
不好说!
以下是引用ddg167在2003-10-26 20:45:00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天下有敌在2003-10-23 10:15:00的发言:
    我们的步战(包括99式坦克!!)可是自动装弹机啊,简单的抓取、提升、输送机械构件怎么有能力打开繁杂的包装再输进炮膛呢?再说装弹机要根据裸弹上的条码确定弹种进行选择啊!你小炮弹穿那么多衣服人家撕都撕不动啊!退一步讲,咱国人体形相对瘦小,长时间高频率装弹很吃不消,况且人工装弹发射速率根本比不上机械装弹,在高强度战争中如何胜算?显然采用自动装弹机是历史必然嘛。万一装弹机故障“罢工”,人力也好直接取用放置在身边的弹药不致有“远水近渴”的矛盾啊。
  


呵呵,自动装弹机用条形码选弹?勒克莱尔呀?没有人否认过我们的自动装弹机源于老毛子吧?!!
[/quote]

写文章的人可能见过些实物或资料,但对装备不怎么懂
看看那个100炮的长度和壁厚,它肯定是发射不了动能穿甲弹的。还有它的100mm炮射导弹,其破甲能力也很值得怀疑,我想这东西的费效比不会很高。
车体内的几十发100mm炮弹是真让人胆战心惊啊。
如果是要提供炮火支援,我看不如换成35mm自动榴弹发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