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干线机“三步走”战略失败是因选错了伙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10:10
<p>干线机“三步走”战略失败的关键是选最关键的是伙伴选择错误,不知是不是当时波音、空客拒绝和我们合作,不知我们为什么会选择麦道。麦道公司选择了铅笔型机型的发展路线,这和波音、空客的宽体客机路线不同,结果不但使我们生产的MD卖不出去,连麦道自己落了个被人并购的命运。</p><p>假如当时引进的是波音或空客的机型,应该是可以成功的,上飞能造出来,民航也会要。只要我们出劳动力的飞机卖出去了,将来就还有机会改变,逐渐在技术方面加强投入,逐渐摆脱波音/空客,走自己的路。但是一步走错,满盘皆输,跟自己已即将成为历史的麦道合作,最终断送了“三不走”战略。</p><p>干线机“三步走”战略失败的关键是选最关键的是伙伴选择错误,不知是不是当时波音、空客拒绝和我们合作,不知我们为什么会选择麦道。麦道公司选择了铅笔型机型的发展路线,这和波音、空客的宽体客机路线不同,结果不但使我们生产的MD卖不出去,连麦道自己落了个被人并购的命运。</p><p>假如当时引进的是波音或空客的机型,应该是可以成功的,上飞能造出来,民航也会要。只要我们出劳动力的飞机卖出去了,将来就还有机会改变,逐渐在技术方面加强投入,逐渐摆脱波音/空客,走自己的路。但是一步走错,满盘皆输,跟自己已即将成为历史的麦道合作,最终断送了“三不走”战略。</p>
<p>问题是 谁都不会愿意为自己陪养一个竞争对手&nbsp;&nbsp; </p>
<p>偶提点看法:<br/>如果当时能选择苏联合作的话可能会更好。</p><p>但是中国民航和中国航空工业高层的思维很怪:<br/>一方面看不起苏联的大客机,但另一方面又不断进口苏联的大客机。</p><p>偶认为,在当时如果中国提出与苏联或解体后的俄罗斯合作研制与生产图式系列或伊尔-96系列大客机会好得多。</p>
<p>问题是除了MD还有谁可以合作??波音,敲定的话转让技术很痛快,但要满足它的胃口(似乎是包含市场垄断条款的)和绕开出口管制极难。AE100和空客不是连谈判的时候都收咨询费吗??谁受的了。</p><p>80年代正和美国蜜月,墙头草未必有人信服;毛子垮台时很乱不说,我们自己好到哪里去了??</p><p>另贴里说过一句体系,那可包含了千丝万缕,生产西方产品用2024,生产国内产品用LD10,难道真不怕麻烦再添个B95??</p>
<font color="#ff0000" size="7">算了吧,洗洗睡吧,国家的代言人知道你个甚</font>
<p>苏-27都拿得到,大客机反而拿不到?</p><p>这说不过去哦。</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定远</i>在2006-7-13 0:02:00的发言:</b><br/><p>苏-27都拿得到,大客机反而拿不到?</p><p>这说不过去哦。</p></div><p></p>因为大飞机的发动机大些。
<p>这种东西,关键还是自己闭门造车</p><p>跟谁合作?看看汽车工业,美德日欧倒是愿意跟你合作,合作换来了什么?合作了20年,还不是从头开始搞自主品牌?搞自主品牌还得买别人的车回来自己反测绘,如果一开始就这么干呢?狗屁以市场换技术,除了骗老百姓还有什么用?</p><p>别指望别人会教你什么,军工自己努力吧!</p>
是自己不愿动手造成的。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mum</font></strong></p><p>汽车的失败是其具体实施的失败,造船就没有失败。</p><p>而且汽车的失败也只是阶段性的失败,现在国产的外国品牌车,占据了主流市场,得到了一些生产技术、人才、经验等等,只要国家和企业实施适当的战略,可以比较顺利的发展自己的品牌。而干线机就不一样,只能重新开始。</p>
一叹又是一起战略错失
<p>都挺傻了吧。买办,你们没听说,没见过。这就是。还合作伙伴呢。</p><p>另外,山人要好好学习了。我以前觉得你很不错,向你学习的。现在看你的进步没有我大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