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撇开马六甲开凿泰运河将震动南亚[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4:22:34
中国石油里海折戟,使得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石油战略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促使一度搁置的泰国克拉运河方案重新进入决策层视野。

世事难料

5月上旬,一度被认为胜算在握的里海北部油田股权认购在最后关头失败,不仅使中海油与中石化长达两年多的准备工作付诸东流,更是继去年底,中石油收购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退标和中俄石油管道改线风波之后,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遭受的又一记重创。

一位石油专家认为,失意里海使得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中东仍将是我国原油进口最主要的基地,也使得对石油海运安全的考虑,需要重新强调。

但这或许会成为泰国克拉运河项目的一个契机。一位石油专家透露,一度搁置的克拉运河方案有可能重新纳入决策层考虑范畴。

马六甲隐忧

据统计,2002年中国进口石油近8000万吨,占石油消费的比例已上升为32\%。据专家预测,即使国内石油需求按下限估计,石油产量按上限估计,2010年时我国的石油供求缺口也将在1亿吨以上,而且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会越来越大。

业内认为,当一国的石油进口超过5000万吨时,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进口量超过1亿吨以后,就要考虑采取外交、经济、军事措施以保证石油供应安全。

而中国从中东和非洲地区进口的石油数量约占进口石油总量的70\%,这些进口石油的运输都必须经过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马六甲海峡。

但马六甲海峡却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眼下的隐患就有两个,一是海盗活动十分猖獗,对通行船舶构成严重威胁;二是海峡的交通秩序比较混乱,穿越海峡的客货运输以及随意性极大的渔船已严重影响船舶航行安全。

从战略风险的角度考虑,中国对于马六甲海峡\"过分依赖\"就更值得担忧了。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马六甲海峡是必须控制的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美国已经取得了新加坡海、空军基地的部分使用权,并援建马六甲沿岸的一些军事设施。

印度通过在孟加拉湾所拥有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在马六甲海峡的西部入口处修建了海军基地,并部署重兵扼守海峡西口,希望能够控制整个印度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制定的石油战略,就不能不考虑规避马六甲海峡现实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据参加过石油战略制定工作的官员透露,中国21世纪石油战略的重点之一,就是围绕中国石油进口的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展开战略布局。

撇开马六甲

马六甲海峡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在关心。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每年需进口的近4.5亿吨原油,都要途经马六甲海峡;巴西以及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煤等大宗矿产品运往东南亚市场,也要走马六甲海峡,其安全与畅通对上述国家与地区同样意义重大。

由于马六甲海峡长约1100公里,船舶绕行距离较长,加上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寻找各种替代性的运输方式及运输通道成为远东多个国家关注的热点。截至目前,有关方面提出的方案主要有三个:泰国南部沿海\"海陆联运陆桥\"、泛亚洲石油大陆桥和开凿克拉地峡运河。

中国有关部门曾组织能源研究所与综合运输研究所对上述方案进行了联合研究。据参加过研究的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兴珊博士介绍,这几个方案各有利弊:

第一、二个方案只能解决4000万吨左右原油的运输问题,这与远东国家需从中东进口4亿吨左右的原油相比,作用相当有限。并且第二方案也不具备经济竞争优势。

第三方案--在克拉地峡开凿一条亚洲的\"巴拿马运河\"--一直是\"撇开马六甲\"设想中,最引人注目的方案。

从运输成本考虑,大型油轮明显的经济优势,决定了石油远距离运输利用海运的必然性。但该工程巨大的投资额,以及对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使得各方一直举棋不定。

在泰国,克拉运河计划已讨论超过100年。泰国政府对此项目相当热心,多次进行论证。但是由于投资过大,单凭泰国自身力量难以承担,泰国一直在争取其他国家合作共建。

2003年初,泰国政府授权一家香港公司负责进行可行性研究。该香港公司预计,工程费用将高达250亿美元。另有2002年的一项研究认为,开凿工程应在2005年正式开始,整个工程可提供3万人就业,用10年时间完工。

根据相关研究,运河开通之后,航程至少缩短700英里,可节省2-5天航行时间,大型油轮每趟航程预计可节省18万英镑左右。

泰国参议院委员会主席布拉基特说,政府已经成立了12个委员会,包括日本、中国和马来西亚内在多个国家已经表示愿意资助研究其可行性。

“东盟+ 3”新格局

如果克拉地峡运河计划实现,肯定会是21世纪最庞大的工程之一,不但欧亚贸易路线将因此改变,也为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及安全战略带来巨大变化。

日本是克拉地峡运河的另一个热心者。朱兴珊介绍,日本多次主动提出各种避开马六甲的建议,并希望得到中国的积极回应。

日本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田边敏宪说,中国未来从中近东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其规模将与日本从中近东进口的规模相匹敌。他认为,在能源问题上,\"东盟+3(日中韩)\"必须要友好地开展合作。

田边还认为,欧洲之所以能够建立欧盟,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建立了煤钢共同体。日中两国,视情况可以加上韩国甚至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应该建立一个能源共同体。

日方有专家提出,可以考虑围绕泰国克拉地峡运河的施工,以及将来的经营管理,将周边地区作为东亚能源储备流通基地,以\"东盟+3\"的方式共同经营。

而中国之所以始终对这个工程犹豫不决,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虑到对新加坡利益影响太大。一位石油专家表示,中国与泰国、日本等合作修建完成克拉地峡运河工程,这在技术上、财政上并无多大困难,一旦实现也可减少受制于人的风险,经济上对中国、泰国都有好处,但必将对新加坡的航运业大大不利。

这位石油专家认为,SARS肆虐期间新加坡对中国的态度,让很多中国人大感意外;再加上北里海石油项目失败,中国有可能重新考虑自己在东南亚的利益。朱兴珊也认为,单从克拉地峡运河本身看,该项目对中国石油安全是有好处的。如果项目变为现实,中国可能选择参股的方式进入这一新的战略通道的建设。但由于投资数额巨大,加上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对于项目何时会进入实际操作层面,他表示不好预测。

不会放弃里海

即使克拉运河开工,里海对中国石油战略仍属至关重要的地区。石油经济和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刘克雨说,里海是任何一个大石油公司都肯定会寻找机会的地区。中国三大石油公司近年几次出手海外市场被看作是代表中国政府的石油战略考虑。为了摆脱对中东地区的依赖,中国石油进口源开发的重点开始转向俄罗斯及中亚地区。这一战略意图不会轻易放弃。

日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订的输油管道协议,总投资额将达30亿至35亿美元,建成后每年将可输送1000万吨至2000万吨的原油至中国。这项协议与已经签订的中俄管道的协议合起来,可以解决相等于中国现时原油需求量的16\%,大大减低内地对中东原油的依赖性。

此外,中国石化旗下的胜利油田6月4日与阿塞拜疆石油公司Socar签署一项价值1.4亿美元的合约,将共同重整一处陆上油田。中海油总会计师邱子磊也表示,中海油还会在里海继续寻找收购机会。

朱兴珊说,三大公司失意里海的教训需要总结,\"走出去\"战略仍应坚持,可能有一天我们会在里海以更优惠的条件买到股份或进行油气勘探开发。

“撇开马六甲”三大方案

1、泰国在其南部沿海与日本合资兴建\"海陆联运陆桥\",该项目由一套包括铁路、公路、原油输送管线组成的综合性运输系统,连接处于泰国地峡沿岸的深海港口和工业场区。通过管道输送,可以减少海上航行距离1000多公里。

2、日本三菱集团制定了一个计划,修建一条8000公里长的泛亚洲石油大陆桥,经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横贯中国北方,由海底隧道直抵日本,估计投资280亿美元。

3、在泰国南部克拉地峡开凿一条横跨泰国的运河,全长100公里,宽400米,水深25米,双向航道,适合远洋大船进出。船舶今后无须经马六甲海峡,由南中国海经暹逻湾,再经运河穿过安达曼海,直出印度洋。

朱兴珊谈失意里海的教训

首先是石油交易不要排斥综合手段。英国《金融时报》评论中海油收购受挫,第一句就说,\"对大石油公司而言,掺杂政治敏感的商业交易总是与地盘之争相伴随。\"为获取石油利润和保障石油供应,各国几乎动用了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等一切手段,某些地区甚至出现行贿和暗杀。如果我们的石油企业把困难估计的充分一点,并尽早向政府汇报,通过政府把工作做在前头,很可能就不会失败,因为优先权交易要服从于哈萨克斯坦政府的批准。

其次,要知己知彼,扬长避短。这次阻止收购的壳牌、埃尼、埃克森美孚等西方石油巨头,与中国公司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是需求旺盛的国内市场,这对他们充满吸引力。但要把潜在的市场优势变成真正的竞争优势,还需要与具体项目挂钩。中海油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上游油田,获得合资实体25\%的股权,还享有勘探参与权,是建立在中国LNG(液化天然气)市场筹码之上的。如果我们把里海项目与通往中国的管道联系起来,可能又是另一番情形。

第三,统一协调,形成合力。目前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寻找项目时还出现盲目竞争现象。三大公司\"走出去\"的机构也互不相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有中国国际勘探开发公司负责如苏丹、哈萨克斯坦等地的业务,中国石油股份公司也有国际勘探开发公司开展其他地区业务,如收购赫斯公司在印尼的区块;中国石化集团的海外勘探开发业务是归集团公司负责,中海油是股份公司负责。这样就更加显得杂乱和分散,如何与西方跨国公司去竞争?建议国家要加大对我国石油走出去的研究、指导和协调力度,在现有的机构框架下起码要做到在同一个项目上一个声音对外。中国石油里海折戟,使得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石油战略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促使一度搁置的泰国克拉运河方案重新进入决策层视野。

世事难料

5月上旬,一度被认为胜算在握的里海北部油田股权认购在最后关头失败,不仅使中海油与中石化长达两年多的准备工作付诸东流,更是继去年底,中石油收购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退标和中俄石油管道改线风波之后,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遭受的又一记重创。

一位石油专家认为,失意里海使得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中东仍将是我国原油进口最主要的基地,也使得对石油海运安全的考虑,需要重新强调。

但这或许会成为泰国克拉运河项目的一个契机。一位石油专家透露,一度搁置的克拉运河方案有可能重新纳入决策层考虑范畴。

马六甲隐忧

据统计,2002年中国进口石油近8000万吨,占石油消费的比例已上升为32\%。据专家预测,即使国内石油需求按下限估计,石油产量按上限估计,2010年时我国的石油供求缺口也将在1亿吨以上,而且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会越来越大。

业内认为,当一国的石油进口超过5000万吨时,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进口量超过1亿吨以后,就要考虑采取外交、经济、军事措施以保证石油供应安全。

而中国从中东和非洲地区进口的石油数量约占进口石油总量的70\%,这些进口石油的运输都必须经过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马六甲海峡。

但马六甲海峡却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眼下的隐患就有两个,一是海盗活动十分猖獗,对通行船舶构成严重威胁;二是海峡的交通秩序比较混乱,穿越海峡的客货运输以及随意性极大的渔船已严重影响船舶航行安全。

从战略风险的角度考虑,中国对于马六甲海峡\"过分依赖\"就更值得担忧了。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马六甲海峡是必须控制的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美国已经取得了新加坡海、空军基地的部分使用权,并援建马六甲沿岸的一些军事设施。

印度通过在孟加拉湾所拥有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在马六甲海峡的西部入口处修建了海军基地,并部署重兵扼守海峡西口,希望能够控制整个印度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制定的石油战略,就不能不考虑规避马六甲海峡现实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据参加过石油战略制定工作的官员透露,中国21世纪石油战略的重点之一,就是围绕中国石油进口的重要通道马六甲海峡展开战略布局。

撇开马六甲

马六甲海峡的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在关心。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每年需进口的近4.5亿吨原油,都要途经马六甲海峡;巴西以及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煤等大宗矿产品运往东南亚市场,也要走马六甲海峡,其安全与畅通对上述国家与地区同样意义重大。

由于马六甲海峡长约1100公里,船舶绕行距离较长,加上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寻找各种替代性的运输方式及运输通道成为远东多个国家关注的热点。截至目前,有关方面提出的方案主要有三个:泰国南部沿海\"海陆联运陆桥\"、泛亚洲石油大陆桥和开凿克拉地峡运河。

中国有关部门曾组织能源研究所与综合运输研究所对上述方案进行了联合研究。据参加过研究的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兴珊博士介绍,这几个方案各有利弊:

第一、二个方案只能解决4000万吨左右原油的运输问题,这与远东国家需从中东进口4亿吨左右的原油相比,作用相当有限。并且第二方案也不具备经济竞争优势。

第三方案--在克拉地峡开凿一条亚洲的\"巴拿马运河\"--一直是\"撇开马六甲\"设想中,最引人注目的方案。

从运输成本考虑,大型油轮明显的经济优势,决定了石油远距离运输利用海运的必然性。但该工程巨大的投资额,以及对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使得各方一直举棋不定。

在泰国,克拉运河计划已讨论超过100年。泰国政府对此项目相当热心,多次进行论证。但是由于投资过大,单凭泰国自身力量难以承担,泰国一直在争取其他国家合作共建。

2003年初,泰国政府授权一家香港公司负责进行可行性研究。该香港公司预计,工程费用将高达250亿美元。另有2002年的一项研究认为,开凿工程应在2005年正式开始,整个工程可提供3万人就业,用10年时间完工。

根据相关研究,运河开通之后,航程至少缩短700英里,可节省2-5天航行时间,大型油轮每趟航程预计可节省18万英镑左右。

泰国参议院委员会主席布拉基特说,政府已经成立了12个委员会,包括日本、中国和马来西亚内在多个国家已经表示愿意资助研究其可行性。

“东盟+ 3”新格局

如果克拉地峡运河计划实现,肯定会是21世纪最庞大的工程之一,不但欧亚贸易路线将因此改变,也为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及安全战略带来巨大变化。

日本是克拉地峡运河的另一个热心者。朱兴珊介绍,日本多次主动提出各种避开马六甲的建议,并希望得到中国的积极回应。

日本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田边敏宪说,中国未来从中近东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其规模将与日本从中近东进口的规模相匹敌。他认为,在能源问题上,\"东盟+3(日中韩)\"必须要友好地开展合作。

田边还认为,欧洲之所以能够建立欧盟,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建立了煤钢共同体。日中两国,视情况可以加上韩国甚至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应该建立一个能源共同体。

日方有专家提出,可以考虑围绕泰国克拉地峡运河的施工,以及将来的经营管理,将周边地区作为东亚能源储备流通基地,以\"东盟+3\"的方式共同经营。

而中国之所以始终对这个工程犹豫不决,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虑到对新加坡利益影响太大。一位石油专家表示,中国与泰国、日本等合作修建完成克拉地峡运河工程,这在技术上、财政上并无多大困难,一旦实现也可减少受制于人的风险,经济上对中国、泰国都有好处,但必将对新加坡的航运业大大不利。

这位石油专家认为,SARS肆虐期间新加坡对中国的态度,让很多中国人大感意外;再加上北里海石油项目失败,中国有可能重新考虑自己在东南亚的利益。朱兴珊也认为,单从克拉地峡运河本身看,该项目对中国石油安全是有好处的。如果项目变为现实,中国可能选择参股的方式进入这一新的战略通道的建设。但由于投资数额巨大,加上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对于项目何时会进入实际操作层面,他表示不好预测。

不会放弃里海

即使克拉运河开工,里海对中国石油战略仍属至关重要的地区。石油经济和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刘克雨说,里海是任何一个大石油公司都肯定会寻找机会的地区。中国三大石油公司近年几次出手海外市场被看作是代表中国政府的石油战略考虑。为了摆脱对中东地区的依赖,中国石油进口源开发的重点开始转向俄罗斯及中亚地区。这一战略意图不会轻易放弃。

日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订的输油管道协议,总投资额将达30亿至35亿美元,建成后每年将可输送1000万吨至2000万吨的原油至中国。这项协议与已经签订的中俄管道的协议合起来,可以解决相等于中国现时原油需求量的16\%,大大减低内地对中东原油的依赖性。

此外,中国石化旗下的胜利油田6月4日与阿塞拜疆石油公司Socar签署一项价值1.4亿美元的合约,将共同重整一处陆上油田。中海油总会计师邱子磊也表示,中海油还会在里海继续寻找收购机会。

朱兴珊说,三大公司失意里海的教训需要总结,\"走出去\"战略仍应坚持,可能有一天我们会在里海以更优惠的条件买到股份或进行油气勘探开发。

“撇开马六甲”三大方案

1、泰国在其南部沿海与日本合资兴建\"海陆联运陆桥\",该项目由一套包括铁路、公路、原油输送管线组成的综合性运输系统,连接处于泰国地峡沿岸的深海港口和工业场区。通过管道输送,可以减少海上航行距离1000多公里。

2、日本三菱集团制定了一个计划,修建一条8000公里长的泛亚洲石油大陆桥,经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横贯中国北方,由海底隧道直抵日本,估计投资280亿美元。

3、在泰国南部克拉地峡开凿一条横跨泰国的运河,全长100公里,宽400米,水深25米,双向航道,适合远洋大船进出。船舶今后无须经马六甲海峡,由南中国海经暹逻湾,再经运河穿过安达曼海,直出印度洋。

朱兴珊谈失意里海的教训

首先是石油交易不要排斥综合手段。英国《金融时报》评论中海油收购受挫,第一句就说,\"对大石油公司而言,掺杂政治敏感的商业交易总是与地盘之争相伴随。\"为获取石油利润和保障石油供应,各国几乎动用了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等一切手段,某些地区甚至出现行贿和暗杀。如果我们的石油企业把困难估计的充分一点,并尽早向政府汇报,通过政府把工作做在前头,很可能就不会失败,因为优先权交易要服从于哈萨克斯坦政府的批准。

其次,要知己知彼,扬长避短。这次阻止收购的壳牌、埃尼、埃克森美孚等西方石油巨头,与中国公司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是需求旺盛的国内市场,这对他们充满吸引力。但要把潜在的市场优势变成真正的竞争优势,还需要与具体项目挂钩。中海油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上游油田,获得合资实体25\%的股权,还享有勘探参与权,是建立在中国LNG(液化天然气)市场筹码之上的。如果我们把里海项目与通往中国的管道联系起来,可能又是另一番情形。

第三,统一协调,形成合力。目前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寻找项目时还出现盲目竞争现象。三大公司\"走出去\"的机构也互不相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有中国国际勘探开发公司负责如苏丹、哈萨克斯坦等地的业务,中国石油股份公司也有国际勘探开发公司开展其他地区业务,如收购赫斯公司在印尼的区块;中国石化集团的海外勘探开发业务是归集团公司负责,中海油是股份公司负责。这样就更加显得杂乱和分散,如何与西方跨国公司去竞争?建议国家要加大对我国石油走出去的研究、指导和协调力度,在现有的机构框架下起码要做到在同一个项目上一个声音对外。
开与不开是一样的。所以不会开凿。因为都要通过印度洋。所以现在国家在大力发展海军。特别是南海舰队。
开与不开是两样的,多一条通道有什麽不好!
开凿一条运河当然好可太费钱几佰亿美元不如拿来装备我们的海军更现实点
既要开运河也要大力发展海军,两手都要抓。
楼上说得好
但应有主次、轻重之分 ,海军重而开运河轻,一个是治本,一个是治标
无奈之举 啊
如果我们可以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话还用的着走这么多弯路吗??
咳。。。海军阿。。。
开运河得钱不如拿来发展海军,海军不强大挖一百条运河还不是被第七舰队控制?
挖条运河,连接北冰洋和南中国海
去年我就看过了
简单一句话:绝对无可能.
最好是能配上地图加以讲解~这样大家会更清楚些~
挖条河是不错~
可我们要有能力控制住~
不然都是帮别人忙的
中国巨龙将在世界列强的夹缝中复苏 这个过程异常艰险 但必将是历史的潮流 无法阻挡
请再联系一下俄中的安大线的,里海的收购失败,南海的争端,和没指望的中东,中国的外交政策难以令人满意,石油安全受制于人,中国危也!
反正现在国家钱多,发展海军的同事也可以考虑一下。如果修了,不妨学学美国控制巴拿马运河一样,钱可以让小泰多拿,但实际控制权最好是我们有,在那里开海外驻军的先河吧!
都什么时候了,还考虑什么新加坡的利益哦,等中国强大了,收他当小弟!
嘿,这贴还没沉呀,没可能的事
石油,石油,石油!
是啊,靠别人都没用,只有把自己的海军实力增强了,才能真正确保战略通道的安全!
ZT
     说到降低海运成本,不少中国“专家”将这条运河与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相比,甚至将其称为“亚洲巴拿马运河”。这让我怀疑,中国的中学假文凭是不是也象大学假文凭一样普及了。打开任何一本中学地理世界地图,都可以看出,克拉地峡运河所能节省的航运距离,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马来小半岛,节省区区400海里。
  巴拿马运河节省的航程是一个南美大陆,节省北美东西岸航距8200多海里。苏伊士运河使海轮少绕了整个非洲大陆,节省航距在10000海里以上。既使这两大运河节省的航距优势几十倍于克拉地峡运河,在刚建成的几十年内,两大运河却一直处于亏本与微利的状态。其中巴拿马运河的财务状况至今还不理想,只有苏伊士运河这几年因为中东石油贸易兴旺赢利才有增加。
  据国外专家分析,以克拉地峡所节省的区区运费,能否将新运河日常管理维护费用打平都是问题,更不用说那二百亿美元的初始投资,连本带利,猴年马月才能收回?
  如果说要节省石油运输,日本在过去几十年的能源需求数倍于中国,财力也远比中国强,泰国在二战中是日本盟国,政治上常年气味相投,但日本人几十年来对泰国妓女的兴趣要远远超过这个运河项目。这是一块著名的国际老鸡肋,各国专业投资家都感到食之无味,一些中国人却拿起就嚼,津津有味。当然,他们有别具一格的经济标准。
    马六甲海峡并不是沟通东西亚的唯一水道,实际上25万吨以上的大油轮仍要穿行印尼的龙目海峡。如果说印尼也是美国盟国,那同为东盟国家的泰国,为何会是我们的盟友呢?
    打开任何一本地图看看,从克拉地峡穿过去,难道不是比马六甲更接近安达曼群岛的印军基地?简直是故意要往人家口袋里钻!
    据说一位石油战略分析家还有理由,就是新加坡在萨斯危机中对中国不支持,现在要好好报复一下。平心而论,在萨斯中,中国政府的确有错,受到的抨击是世界性的。再说一个堂堂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就如此小鸡肚肠,要倒贴二百亿美元报复一个四百万人口的城市,损人却不利已?!在萨斯危机中,泰国政府对中国又是什么脸色?世界上第一批限制中国旅客的国家是谁?为什么报复新加坡又不报复泰国,反而要让泰国受益?因为新加坡是华人国家,也讲华文?
    所有的经济理由,军事安全,都是一群假专家真贪官的扯淡,让中国政府大出血大投资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这在中国官场是尽人皆知的。中国的政府投资依然是无理性的计划性投资,预算软约束,加上腐败,使得所有的官员都具有强烈的投资冲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国库有钱自已不花,难道留给下一任去花,白花花的回扣银子让下一任去赚?!
  在这样一种投资冲动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永远是财政赤字,有钱就花光,花光还要借钱再花,借不到钱还可以乱摊派乱收费。项目亏本与官员何干,只要在职经管这个项目,就有个人回扣收益。这才是摆不上台面的真实理由。
  在中国境内,到处可以见到超出实用的基础建设狂热,马路超宽,上面没几个人,大楼酒店林立,到处是黑洞洞的无人鬼房。倒是唬得洋人一楞楞:中国建设真快呀! 花百姓的本钱,赚自已的回扣,不快能行吗?!
  克拉地峡运河,显然是又一只肥羊,口舌生津。不过笔者倒是可以大胆预言,这第二个准三峡项目是很难做成的,因为要在国际上捞工程外快,难度比国内大一些。
  笔者其实还有更好的超级大运河方案奉上:从三峡往西,打通青藏大高原,穿越巴基斯坦大沙漠,让长江之水贯空两大洋,东海舰队直入印度大洋。此运河彻底避开了美国,印度对中国航运控制,军事扼脖,实为扭转国运的千古壮举!当然,还有一个理由不便摆上台面:此工程预算投资二千万亿美元,随便捞个百分五,可以保障幸福生活,五十代不变!
打掉新
还是先发展海军的好啊。
9494
可能也是政治手段吧
我们应该面对问题而不应该是回避它~
不知道我们的替代能源研究什么时候能够取得突破,能源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发展的核心问题了
呵呵,确实是鸡肋,可行性不大。
挖条河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