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诱发美俄新冷战 俄可能因此脱离八国集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23:46
  中新网5月23日电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一位前克里姆林宫的高级经济顾问安德烈-伊拉里奥诺夫日前透露,普京总统的能源政策可能会对他国形成更大压力,同时他警告说俄罗斯政府很可能在各国领导人会聚在圣彼得堡这座历史名城之前谋求脱离七月的八国首脑会议。 <p>  安德烈-伊拉里奥诺夫在一次与时代周刊的访问中暗示俄罗斯和阿尔及利亚正在着手发展一种新形式的天然气卡特尔。他还暗示:俄国与西方之间日渐扩大的对抗已超出能源范围也是政策变得更为紧张的原因之一。 </p><p>  他还说,近期俄政府的另一“新冷战”战略是把美国加入什托克曼气田工程和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剩余谈判联系起来,这一战略是以在一月切断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为开端的,伊拉里奥诺夫表示:“这又一次证明这一政策是出于就政治目的而非经济利益。他认为这次会议的目标看起来与传统意义上俱乐部式的八国峰会截然不同。这次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他七国的首脑相屈从于新的‘能源沙皇’,并非为了会议。”即俄罗斯不再谋求与他国的友好合作,而是企图凭借能源优势脱离八国集团。 </p><p>  伊拉里奥诺夫认为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在欧洲和中亚天然气市场的主导已经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卡特尔。这个天然气的卡特尔至今还没有成为实体,它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的。</p>中新网5月23日电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一位前克里姆林宫的高级经济顾问安德烈-伊拉里奥诺夫日前透露,普京总统的能源政策可能会对他国形成更大压力,同时他警告说俄罗斯政府很可能在各国领导人会聚在圣彼得堡这座历史名城之前谋求脱离七月的八国首脑会议。 <p>  安德烈-伊拉里奥诺夫在一次与时代周刊的访问中暗示俄罗斯和阿尔及利亚正在着手发展一种新形式的天然气卡特尔。他还暗示:俄国与西方之间日渐扩大的对抗已超出能源范围也是政策变得更为紧张的原因之一。 </p><p>  他还说,近期俄政府的另一“新冷战”战略是把美国加入什托克曼气田工程和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剩余谈判联系起来,这一战略是以在一月切断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为开端的,伊拉里奥诺夫表示:“这又一次证明这一政策是出于就政治目的而非经济利益。他认为这次会议的目标看起来与传统意义上俱乐部式的八国峰会截然不同。这次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他七国的首脑相屈从于新的‘能源沙皇’,并非为了会议。”即俄罗斯不再谋求与他国的友好合作,而是企图凭借能源优势脱离八国集团。 </p><p>  伊拉里奥诺夫认为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在欧洲和中亚天然气市场的主导已经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卡特尔。这个天然气的卡特尔至今还没有成为实体,它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的。</p>
<p>     <strong>美国调整海外军事部署 俄罗斯遭受“三面围困”</strong></p><p></p><p>  5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发表任职以来的第七个国情咨文,他在阐述俄内外政策时强调,俄军现代化是当前最主要、最现实的问题,俄需要强大的军队来抵御外来的攻击和压力。普京的讲话当然不是无的放矢。人们看到,美国最近正在调整海外军事部署,把西欧驻军向东转移,并积极拉拢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还在南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其矛头既指向伊朗等国,也指向俄罗斯。目前,美国的军事部署在俄的西面、南面和西南面三个方向步步进逼,目的就是要构筑一个遏制俄罗斯的包围圈。 </p><p align="center"> <strong> 一、驻欧美军战略重点向中东欧国家转移</strong>
        </p><p>  北约在2004年3月实行第二轮东扩后, <table align="left"><tbody><tr><td><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ad2.qianlong.com/cgi-bin/script?acc=1BCDEF3683&amp;spc=32&amp;width=300&amp;height=300"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td></tr></tbody></table>其前沿阵地已逼近俄罗斯的西部边界。目前,美国正加紧在新入约的中东欧国家部署军事力量。 </p><p>  一是美国战机进入波罗的海三国领空巡逻。波罗的海三国直接与俄接壤,成为北约抗俄的“排头兵”。2005年9月,一架俄机闯进立陶宛领空飞行20分钟后坠毁,而负责在当地领空巡逻的德国战机未能及时升空阻拦。于是,这一巡逻任务立即改由美军战机执行。今年4月28日,北约又决定斥资3000万欧元修复爱沙尼亚境内的原苏联空军机场,使之成为北约新的军事基地。因此,美国和北约的军旗目前已在俄罗斯的列宁格勒州旁边迎风飘扬。 </p><p>  二是美国在波兰部署反导弹防御系统。今年2月,北约宣布要在波兰兴建多个军事设施,其中包括7个机场、2个港口和5个燃料基地。特别是,美波双方达成共识,美国将耗资数亿美元,在波兰部署反导弹防御系统,从而使波兰成为美国反导弹防御战略的最前线。紧接着,捷克和匈牙利也争取要在本国部署美国的反导弹防御系统。 </p><p>  三是美国在罗马尼亚建立军事基地。2005年12月6日,美罗两国签署协议,规定美国在罗建立4处军事基地,从而使罗成为第一个允许美军进驻的前“华约”国家。美军一旦驻罗,就能控制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出海口,等于锁住了俄的“咽喉”,同时还能监控俄黑海舰队的动向。今年4月底,美国又与保加利亚签署驻军条约。今后,美国还要把部署在欧洲的核武器转移到中东欧国家境内。 </p><p>  情况表明,俄罗斯的西部边界正面临空前严重的安全压力。 </p><p align="center">  <strong>二、美国积极拉拢乌克兰加入北约</strong>
        </p><p>  现在,美国力促北约进一步东扩,并把首要目标锁定在乌克兰。乌克兰地处欧洲腹地,地缘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布热津斯基有一句名言说,“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它至多“是个亚洲帝国”。所以,美国力图利用乌来挤压俄。一年多以前,美国大力推动乌的“橙色革命”,建立了亲西方政权。随后,又企图把乌拉进北约。仅在2005年10月,北约高层与乌克兰的交往就多达三次。—是当月7日,北约邀请乌新总理叶哈努罗夫访问总部,由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及北约26个成员国的代表同他进行会晤。17-20日,夏侯雅伯率北约26国的代表集体访乌,为乌“入约”制造声势。23-24日,双方又在立陶宛举行“高峰会议”。这些会晤的中心议题,就是讨论如何加速乌的“入约”进程。今年1月8日,夏侯雅伯明确地说,乌克兰有可能在2008年加入北约。 </p><p>  尽管乌克兰目前尚未加入北约,但乌当局已在“亲美抗俄”方面走得很远。就在今年初的乌俄“天然气大战”中,经美国指点,乌当局打出几张很有份量的王牌。一是声称要向美国敞开领空,允许美国使用境内的两个导弹预警雷达站,从而将使俄失去对西南战略方向和地中海空域的反导监控。二是提出重新审议乌俄黑海舰队条约,要求大幅提高港口租赁费用。三是准备开放黑海的刻赤海峡,允许北约军舰自由通行。很明显,乌克兰一旦将这些措施付诸实施,进而加入北约,就会对俄罗斯构成空前严重的威胁。那时,美国舰队将长驱直入,进入并控制黑海,而俄的黑海舰队将撤出塞瓦斯托堡,由美国舰队取而代之。 </p><p>  美国对摩尔多瓦和白俄罗斯也在加紧进行争夺。由于摩在德涅斯特河沿岸问题上对俄产生不满,因而向北约靠拢。今年4月,摩与北约已共同确定伙伴计划。白俄则受到西方的合力围攻。美国力图掀起“颜色革命”,在白俄建立亲西方政权,并使之加入北约。美国的图谋一旦得逞,俄罗斯的西部边界将全线暴露在北约枪口之下,失去所有缓冲空间。 </p><p align="center"><strong>  三、美国在南高加索建立“前沿作战基地”</strong>
        </p><p>  南高加索濒临油气资源极为丰富的里海,地缘战略意义重大。美国力求控制南高加索,意在北遏俄罗斯,南压伊朗,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在该地区三国中,亚美尼亚一贯亲俄,不仅上层政权,连反对派也亲俄,使美国一时难以插手。于是,美国“见缝插针”,对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发动攻势。 </p><p>  一是争取格鲁吉亚“入约”。格鲁吉亚扼守进入高加索的战略通道,是俄罗斯切断车臣反俄武装国外联系和抗拒北约进逼的西南屏障。2003年冬,美国策动格的“玫瑰革命”,建立了亲西方政权。接着,美国派遣军事顾问团赴格“指导”国防工作。随后,美国又出钱出枪并按北约标准帮助格培训1万名军人,同时鼓动格新政权展开抗俄斗争,紧逼俄罗斯撤走驻格的军事基地和维和部队。受美国的支持,萨卡什维利总统在今年2月14日强调,格要加速加入北约。他说:格军目前已完全符合北约标准,格“2008年就可能成为北约的正式成员”。问题很明显,一旦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原来的驻格俄军立即就会被美军所取代,俄的西南大门也将随之洞开。 </p><p>  二是引诱阿塞拜疆“入伙”。多年来,由于“纳-卡”冲突问题,阿塞拜疆与俄罗斯关系不睦。美国则利用阿俄矛盾,向阿不断示好,引诱阿与西方合作。2005年5月,连接里海和地中海的“巴-杰管道”正式建成。随后,美国以保卫管道为名,积极筹建一支由美国、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土耳其4国特种兵组成的快速反应部队。为此,美国高官多次访阿,提供巨额军事援助,同时准备在阿境内3个机场部署美军。美国的目的,不仅是要提升自己在里海地区的影响力,打破俄罗斯百年来对里海能源输出的垄断局面,而且是要控制南高加索地区,威胁伊朗和挤压俄的战略空间。 </p><p align="center"> <strong> 四、美国极力维护在中亚的军事基地</strong>
        </p><p>  中亚五国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001年秋,美国借发动阿富汗战争之机,分别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军事基地,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表示愿向美军开放“领空和陆地”。但后来的情况起了变化。2005年,美国盲目支持中亚各国反对派,策动“颜色革命”,结果却事与愿违。吉发生政权更迭后,新政权并未倒向西方。乌镇压“安集延骚乱”后,受到西方的谴责和制裁,因此反而要求美军撤出驻乌基地。哈在12月总统选举时更“绕过”了“颜色革命”,使纳纳扎尔巴耶夫以高票获胜连任。这一切使美国处境尴尬,因此不得不改变策略,设法保住美军在中亚的存在。 </p><p>  一是力保吉尔吉斯斯坦的美军基地。美国无奈撤走驻乌兹别克斯坦的军事基地后,转而力求保住驻吉尔吉斯斯坦的军事基地。2005年10月,美国国务卿赖斯飞赴中亚,极力劝说吉方,并许与巨额援助,经过艰苦谈判,终于如愿。但随后不久,吉方要求将美军基地租金增加100倍,从200万美元增加到2亿美元,给美国出了一道难题。 </p><p>  二是拉拢中亚大国哈萨克斯坦。哈经济形势较好,自然资源丰富。美国早就与哈开展各种合作,但又在暗中支持哈反对派,企图发动“颜色革命”。后因形势不利,美国便改变策略,开始拉拢哈当局。2005年10月,美国国务卿赖斯在访哈时恭维说,哈政府可以“成为中亚政治与经济改革的真正领袖”,“领导中亚地区”。美国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通过拉拢哈来保住自己在中亚的现有阵地,把脚跟站稳。 </p><p>  三是打击“倒戈”者乌兹别克斯坦。乌是中亚地区人口最多、军力最强的国家。乌前几年与美国进行亲密合作,后来与西方闹翻,不但赶走美国驻军,而且转身“亲俄”,于2005年11月与俄签署联盟条约。美国对乌的“倒戈”行为不能容忍,于是进行谴责和制裁。2005年9月30日,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将乌总统卡里莫夫告上国际刑事法庭。10月6日,美国国会发布禁令,禁止国防部向乌交付2300万美元的军事基地租金。10月11-13日,美国国务卿赖斯遍访中亚各国,唯独把乌排除在外,还强烈谴责乌与民主潮流“步调不一”。美国的目的,就是企图通过施加压力来改变乌的现行政策,使乌重新投入西方怀抱。 </p><p>  综上所述,美国对俄罗斯发动的攻势,除在中亚暂时受挫外,总的说进展比较顺利,已对俄形成三面包围之势。面对空前严重的安全威胁,俄别无他法,只能用“强军”来对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