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虎”即将出山:德国人看印度的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17:02
<font size="2">  也许你不相信,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不在美国,也不在欧洲和日本,而是在印度。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2005年以45亿美元的价格兼并了美国国际钢铁集团,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之前,米塔尔钢铁公司在8年时间里已吞并了6家世界上的大型钢铁公司。今年年初,米塔尔钢铁公司又宣布出价190亿欧元,欲收购在欧洲排名首位的法国、西班牙和卢森堡合资的钢铁企业———阿塞洛钢铁公司。米塔尔钢铁公司是1980年才建立起来的家族企业,创建人拉克西米•米塔尔凭借个人的智慧和奋斗精神,在25年里建起了一个跨越14个国家的钢铁帝国。这种拓展速度在欧美发达国家也起码需要半个世纪。难怪欧洲人开始惊呼:中国“龙”腾飞,印度“虎”出山,21世纪将是亚洲人的时代。 </font><p>  印度经济的迅速“崛起” </p><p>  印度不仅在钢铁行业令人刮目相看,在IT领域也早已名声在外,印度被誉为“世界软件开发的实验室”。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印度的班加罗尔就成为世界著名的软件开发“集散地”,西方各大公司都到班加罗尔来订购公司的专用软件,或搜罗IT人才。 </p><p>  现在,每年都有来自全球的上百万份项目订单,其中包括像德国电信、西门子这样的大公司。世界著名的IT企业都在这里开设了分公司,如,诺基亚、索尼、三星、雅虎、微软。思科公司的经理丹•夏尔芒说:“这里就像1999年的硅谷”。德国的西门子、博世、戴姆勒—克莱斯勒也在这里建起了自己的研发中心,仅德国的SAP公司在当地的研发中心就有工程师2000人。 </p><p>  班加罗尔IT行业的兴旺使航空、旅馆业也从中受益,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每天一个航班飞往班加罗尔,当地的高级饭店单间每晚400美元还客人爆满。印度的大学每年能培养出30万IT工程师,这使德国人都感到羡慕。 </p><p>  生物技术在印度也发展迅速,基尔拉•萨哈是生物技术公司BIOCON的老板,也是印度最富有的女人。这位生物学专家自己创立的公司专门生产胰岛素,现在已做到了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她说在印度创办公司比西方难,因此也希望比西方企业做得更好。她相信生物技术将是印度继IT业后,第二个能冲向世界的行业。 </p><p>  印度是个人口大国,同样,制药业在印度也发展很快,拥有8万名员工的雷里安斯制药集团是印度最大的私人医药集团,其年营业额达到230亿美元,雷里安斯以8000万欧元兼并了德国的特雷维拉公司,开始挺进德国市场。 </p><p>  印度企业在不引人注目的情况下已开始“走出去”,而且走得非常稳健。巴巴•卡亚尼通过收购德国一些濒临破产的汽车配件公司进入德国市场,几年来,他创建的巴拉特—福格公司已发展成为印度最大的汽车配件供应商,连德国的大汽车公司都要向他订货。卡尼亚在收购德国企业时,通过投资、岗位保障和雇佣德国经理人的方法,赢得了当地工会的好感。他认为,企业的文化融合是企业成功“走出去”的最重要因素。印度人普遍会讲英语也是印度企业能够“走出去”的非常有利因素。 </p><p>  西方企业看好印度市场 </p><p>  欧美投资者近来非常看好印度市场,通常印度每年获得的国外直接投资约40亿美元至60亿美元,而2005年下半年签约的投资金额就达到190亿美元,德国2005年在印度的直接投资比2004年翻了一倍。低廉的工资成本、众多具有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会讲英语的能力都是投资者看好的方面。在印度生产设备、医疗器件或电器,其成本可以比西方国家节约40%至60%。印度除了IT业有很强的优势外,在服务业、生物和医药技术行业也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p><p>  印度学习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经验,近年来在新德里、马亨德拉、苏拉、斋普尔等地建立了12个经济特区,另外50个也已获得政府的批准。在这些经济特区,投资者可以享受税收减免,对于产品出口型企业,可以免交10年税,同时可以零关税进口企业所需物资。司法部门可以将特区视作“国外”来对待。印度工业部长卡马尔•纳什看好经济特区的作用,他称,“到2009年将有226亿美元的直接投资流入特区,同时将能创造5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p><p>  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收入较高的中产阶层人数不断上升,也使购买力和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在新德里、孟买等大城市出现了许多宽广的马路、购物中心和豪华住宅。新德里的房地产价格在2005年上涨了60%,想购置自己房产的人愈来愈多。这里吃喝、购物和夜生活的环境也改善很快,使国外投资者感到了印度开始充满活力。 </p><p>  印度发展的“软肋” </p><p>  印度经济的改革开放比中国整整晚了10年,许多经济政策还没有到位,基础设施相当落后,这使熟悉了中国投资环境的西方投资者对印度很不习惯。印度的企业通常都是遵守当地政府的政策法规,而印度各邦、各县的文化、宗教和习俗差异很大,所以政策法规也有所不同,因此,国外投资者常常感到非常困惑。德国的一个企业家代表比较了中国和印度的情况,认为在中国创办外资或合资企业要比印度容易得多。在印度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也很难,谈的很多,成功的很少,在印度,点头不一定表示同意,摇头也不一定表示反对。 </p><p>  印度令西方投资者感到诧异的是办事效率低,官僚主义严重。印度虽然是西方人眼中的“民主国家”,但议会内各党派为了自己的利益,经常不惜阻挠和拖延改革措施。印度工业联合会批评政府办事拖拉,据说一家企业上一个电力项目,需要有中央政府的43个审批图章,还要有地方邦政府的57个审批图章,这种所谓的“民主”作风连最讲“按规矩办事”的德国人也受不了。 </p><p>  印度最令西方投资者受不了的是基础设施落后,在印度街道上,汽车、马车和自行车混行的现象非常普遍,更有甚者,农民赶着牛,大摇大摆地在街上行走,车辆还得让路,因为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印度的高速公路也十分有限,从孟买到班加罗尔的1000公里路,需要开车2—3天。印度的飞机场更是破旧不堪,连首都新德里都没有一个像样的机场。据说要建造一个像上海浦东的现代化国际机场,还需等到2010年。</p><font size="2">  也许你不相信,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不在美国,也不在欧洲和日本,而是在印度。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2005年以45亿美元的价格兼并了美国国际钢铁集团,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之前,米塔尔钢铁公司在8年时间里已吞并了6家世界上的大型钢铁公司。今年年初,米塔尔钢铁公司又宣布出价190亿欧元,欲收购在欧洲排名首位的法国、西班牙和卢森堡合资的钢铁企业———阿塞洛钢铁公司。米塔尔钢铁公司是1980年才建立起来的家族企业,创建人拉克西米•米塔尔凭借个人的智慧和奋斗精神,在25年里建起了一个跨越14个国家的钢铁帝国。这种拓展速度在欧美发达国家也起码需要半个世纪。难怪欧洲人开始惊呼:中国“龙”腾飞,印度“虎”出山,21世纪将是亚洲人的时代。 </font><p>  印度经济的迅速“崛起” </p><p>  印度不仅在钢铁行业令人刮目相看,在IT领域也早已名声在外,印度被誉为“世界软件开发的实验室”。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印度的班加罗尔就成为世界著名的软件开发“集散地”,西方各大公司都到班加罗尔来订购公司的专用软件,或搜罗IT人才。 </p><p>  现在,每年都有来自全球的上百万份项目订单,其中包括像德国电信、西门子这样的大公司。世界著名的IT企业都在这里开设了分公司,如,诺基亚、索尼、三星、雅虎、微软。思科公司的经理丹•夏尔芒说:“这里就像1999年的硅谷”。德国的西门子、博世、戴姆勒—克莱斯勒也在这里建起了自己的研发中心,仅德国的SAP公司在当地的研发中心就有工程师2000人。 </p><p>  班加罗尔IT行业的兴旺使航空、旅馆业也从中受益,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每天一个航班飞往班加罗尔,当地的高级饭店单间每晚400美元还客人爆满。印度的大学每年能培养出30万IT工程师,这使德国人都感到羡慕。 </p><p>  生物技术在印度也发展迅速,基尔拉•萨哈是生物技术公司BIOCON的老板,也是印度最富有的女人。这位生物学专家自己创立的公司专门生产胰岛素,现在已做到了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她说在印度创办公司比西方难,因此也希望比西方企业做得更好。她相信生物技术将是印度继IT业后,第二个能冲向世界的行业。 </p><p>  印度是个人口大国,同样,制药业在印度也发展很快,拥有8万名员工的雷里安斯制药集团是印度最大的私人医药集团,其年营业额达到230亿美元,雷里安斯以8000万欧元兼并了德国的特雷维拉公司,开始挺进德国市场。 </p><p>  印度企业在不引人注目的情况下已开始“走出去”,而且走得非常稳健。巴巴•卡亚尼通过收购德国一些濒临破产的汽车配件公司进入德国市场,几年来,他创建的巴拉特—福格公司已发展成为印度最大的汽车配件供应商,连德国的大汽车公司都要向他订货。卡尼亚在收购德国企业时,通过投资、岗位保障和雇佣德国经理人的方法,赢得了当地工会的好感。他认为,企业的文化融合是企业成功“走出去”的最重要因素。印度人普遍会讲英语也是印度企业能够“走出去”的非常有利因素。 </p><p>  西方企业看好印度市场 </p><p>  欧美投资者近来非常看好印度市场,通常印度每年获得的国外直接投资约40亿美元至60亿美元,而2005年下半年签约的投资金额就达到190亿美元,德国2005年在印度的直接投资比2004年翻了一倍。低廉的工资成本、众多具有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会讲英语的能力都是投资者看好的方面。在印度生产设备、医疗器件或电器,其成本可以比西方国家节约40%至60%。印度除了IT业有很强的优势外,在服务业、生物和医药技术行业也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p><p>  印度学习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经验,近年来在新德里、马亨德拉、苏拉、斋普尔等地建立了12个经济特区,另外50个也已获得政府的批准。在这些经济特区,投资者可以享受税收减免,对于产品出口型企业,可以免交10年税,同时可以零关税进口企业所需物资。司法部门可以将特区视作“国外”来对待。印度工业部长卡马尔•纳什看好经济特区的作用,他称,“到2009年将有226亿美元的直接投资流入特区,同时将能创造5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p><p>  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收入较高的中产阶层人数不断上升,也使购买力和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在新德里、孟买等大城市出现了许多宽广的马路、购物中心和豪华住宅。新德里的房地产价格在2005年上涨了60%,想购置自己房产的人愈来愈多。这里吃喝、购物和夜生活的环境也改善很快,使国外投资者感到了印度开始充满活力。 </p><p>  印度发展的“软肋” </p><p>  印度经济的改革开放比中国整整晚了10年,许多经济政策还没有到位,基础设施相当落后,这使熟悉了中国投资环境的西方投资者对印度很不习惯。印度的企业通常都是遵守当地政府的政策法规,而印度各邦、各县的文化、宗教和习俗差异很大,所以政策法规也有所不同,因此,国外投资者常常感到非常困惑。德国的一个企业家代表比较了中国和印度的情况,认为在中国创办外资或合资企业要比印度容易得多。在印度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也很难,谈的很多,成功的很少,在印度,点头不一定表示同意,摇头也不一定表示反对。 </p><p>  印度令西方投资者感到诧异的是办事效率低,官僚主义严重。印度虽然是西方人眼中的“民主国家”,但议会内各党派为了自己的利益,经常不惜阻挠和拖延改革措施。印度工业联合会批评政府办事拖拉,据说一家企业上一个电力项目,需要有中央政府的43个审批图章,还要有地方邦政府的57个审批图章,这种所谓的“民主”作风连最讲“按规矩办事”的德国人也受不了。 </p><p>  印度最令西方投资者受不了的是基础设施落后,在印度街道上,汽车、马车和自行车混行的现象非常普遍,更有甚者,农民赶着牛,大摇大摆地在街上行走,车辆还得让路,因为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印度的高速公路也十分有限,从孟买到班加罗尔的1000公里路,需要开车2—3天。印度的飞机场更是破旧不堪,连首都新德里都没有一个像样的机场。据说要建造一个像上海浦东的现代化国际机场,还需等到2010年。</p>
印度 的确牛 。当年居然能靠静坐来赢得独立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7 14:44:43编辑过]
看看他们的经济结构和科技基础实力就基本可以判断出他们究竟如何了。如果再考虑到印度社会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很难会对他们的未来作出乐观的判断。
<p>印度的精英群体还是不能小觑的。</p><p>印度鼓励受过高等教育的夫妻多生小孩,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p>
3楼的说法有意思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ifc</i>在2006-4-25 17:59:00的发言:</b><br/><p>印度的精英群体还是不能小觑的。</p><p>印度鼓励受过高等教育的夫妻多生小孩,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p></div><p></p>问题在于,这些精英群体的观念在印度很难推行。所以影响非常有限。
老实说,3楼兄弟说到了点子上。<br/><br/>其实仔细看看这篇报道,就不难发现印度经济的问题不小。印度完全是个外对外的怪胎,有钱人身在外国,投资外国。看看那个钢铁大王,他收购钢铁企业,在欧美那些属于夕阳产业,工会不感激涕零才怪呢。相对比之下,印度本土的钢产量才多少?增长趋势有多少?即使考虑到规模,这个印度人的钢铁王国也是低质的大,欧美那些高尖的轧钢厂都活的好好的,不甩他。<br/>
<p>“看看他们的经济结构和科技基础实力就基本可以判断出他们究竟如何了。如果再考虑到印度社会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很难会对他们的未来作出乐观的判断。”</p><p>这两点在我看来恰恰是会得出相反结论的:</p><p>经济结构和科技基础实力,我认为印度的潜力的确比中国大。虽然他没有飞船卫星,但印度的科技基础一点都不比中国差。从经济的角度上,我国金融的问题像一颗地雷,排不好就会大爆炸。</p><p>而种姓制度和宗教问题是印度最大的问题,这方面我国的情况要好很多。</p>
看来我真的要去印度才行了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angbt</i>在2006-4-26 15:13:00的发言:</b><br/><p>“看看他们的经济结构和科技基础实力就基本可以判断出他们究竟如何了。如果再考虑到印度社会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很难会对他们的未来作出乐观的判断。”</p><p>这两点在我看来恰恰是会得出相反结论的:</p><p>经济结构和科技基础实力,我认为印度的潜力的确比中国大。虽然他没有飞船卫星,但印度的科技基础一点都不比中国差。从经济的角度上,我国金融的问题像一颗地雷,排不好就会大爆炸。</p><p>而种姓制度和宗教问题是印度最大的问题,这方面我国的情况要好很多。</p></div><p></p>  我认为,判断印度的发展潜力是不能离开他们的社会而去观察的,因为不可能存在脱离具体国家与社会的空洞的潜力。印度目前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属于类似于我国开放初期那样的“爆发式”增长,还远不是良性的发展方式。直接到现在,他们并没有触及其社会问题的更深层面,随着进一步的发展,问题会逐步显现出来,正如你所说,这方面印度与我国基本不具有可比性。
我国现在走的是扩张式的全面开花式的发展道路,虽然效率比较低,但是根基会越来越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8 11:21:2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