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亿事关我“大飞机”起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37:57
<p align="lef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order="0"><tbody><tr><td class="content" id="fontzoom"><p>不久前,波音公司做出预测,中国将是未来世界上航空业发展最快的国家,虽然目前中国的民用航空市场上只飞行着800多架飞机,但在未来20年里,总数将达到3400架,这意味着存在2600架新飞机的潜在购买空间,购买价值近2000亿美元。 </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0" width="35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td></tr></tbody></table></td></tr><tr><td><table><tbody><tr><td></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p><p>中国俨然成了跨国飞机制造商的狩猎场。   4月11日,美国华盛顿,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总裁与美国波音公司销售副总裁拉里·迪肯森签订80架新一代波音737客机的购买协议,涉及资金52亿美元。这一大型贸易举动显然是中国为平衡中美贸易而做出的努力。</p><p>  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频繁外购大型飞机使得中国真正成为国外飞机制造企业的“盘中餐”,中国大飞机“运十”的悲剧很可能再度上演。</p><p>  巨大市场拱手让波音</p><p>  4月12日,波音中国销售副总裁罗伯特·莱尔德表示,2005年,波音向中国销售了120架飞机,今年对中国销量将与这一数字持平。</p><p>  今年1月,波音公司与中国签订20架飞机订单;4月11日,又与国务院副总理<span class="articleLink"><a href="http://business.sohu.com/7/0404/15/column219871518.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80cbd">吴仪</font></a></span>率领的中国商务代表团签下了80架波音737的合同。罗伯特透露,在未来的几个月里,波音将再从中国拿到20架飞机的订单。</p><p>  民航总局一位人士说,目前,美国一家航空公司的飞机规模就达1000多架,中国所有民航飞机加起来只有900多架。中国如果要与外国航空公司在客源上竞争,就必须购买更多的飞机。</p><p>  “截至2005年11月,在中国内地运营的863架飞机中有534架为美国波音飞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是三分之二,按照目录价格计算,中国从美国购买飞机的总费用累计接近400亿美元。”波音中国区总裁<span class="articleLink"><a href="http://business.sohu.com/7/0504/41/column220134134.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80cbd">王建</font></a></span>民说。</p><p>  为了在中国飞机销售市场占据足够的份额,波音还延伸了与中国航空制造企业的合作。在原有合作的机翼部件、登机门等项目的基础上,波音看中了中国正在壮大的货运市场,把它第一架由747客机改装货机的工作,放在了中国完成。</p><p>  <strong><font color="#ff0000">“运十”命运重现?</font></strong></p><p>  巨大的市场份额拱手相让美国,是中国没有能力生产自己的大飞机吗?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一般被称为大飞机。其实,早在1980年9月,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大飞机——“运十”就已首飞上天,这个技术在当时丝毫不比波音逊色。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波音已成为与空客齐肩的航空巨人,而中国“运十”项目却悄然搁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大飞机吸引了国人的眼球。</p><p>  “中国购买波音飞机的钱都已经足以买下整个波音公司,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制造自己的大飞机呢?”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一位专家反问到,“假如将采购飞机的52亿美元用于自行研制大飞机,中国的大中型客机市场也就不会被西方国家占领了。”</p><p>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这是中国继上世纪80年代首个大飞机制造项目——“运十”下马后第一次公开宣布要造大型飞机。</p><p>  国外飞机制造商对此显然有自己的理解。</p><p>  波音的竞争对手——空客一位高层表示,飞机制造业是一个垄断性很强的市场,多年来的规律表明,市场只能容纳两个“大飞机制造商”,即波音和空客。</p><p>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府与企业研究所所长路风一针见血地指出,“波音不可能把中国培养成自己的对手,与中国积极合作的目的是让中国彻底放弃新的大飞机计划”。</p><p>  路风的一家之言更像在道出美国人的心里话,“如果不打倒中国自行研制的大飞机,美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在中国有‘运十’的时候,麦道、波音都急忙与中国合作,借此控制技术,但我们抛弃‘运十’后,与中国的合作嘎然而止,对于当时尚处于萌芽期的中国航空工业,这无疑是猛烈一击。”</p><p>  <strong><font color="#f70909">“大飞机”又是一场作秀?</font></strong></p><p>  据悉,国务院2003年批准了“大飞机专项”论证组,这是国务院有史以来论证最为艰苦的一个“重大专项”。据悉,论证组成员共20余人,既有航空工程技术专家,也有经济专家、法律学者,还有部分来自国家科技部、民航总局、航空工业及部队系统的官员。“大飞机专项”的论证,主要是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中国要不要做、能不能做和怎么做。”</p><p>  对于要不要搞大飞机、能不能搞大飞机,论证组专家的意见基本一致,但问题在于,具体如何搞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三年来,论证组仍旧停留在“适时启动研制”的层面上,关于“怎么做”的问题仍旧是一个空白。</p><p>  外界纷纷猜测,2005年以神舟六号为代表的航天事业做出突出成绩,而航空方面,来自波音的大单接踵而至,两相对照,“大飞机”会不会又是一场“作秀”?</p><p>  “现在发展大飞机,更为关键的是要改变体制,做好规划,具体到如何来走通大飞机生产之路的各种细节上。但这一次只是说‘适时启动研制’而没有更多内容,很难让人感到更加振奋。”“运十”副总设计师程不时评价道。</p><p>  这一观点得到了作为“大飞机计划”的坚定支持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郭励弘的支持。郭励弘表示,国产大飞机的研制工作已经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大飞机的研制计划应该在这里有所说明。</p></td></tr><tr><td><!--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d></tr></tbody></table></p>
[此贴子已经被马丕于2006-5-7 13:37:35编辑过]
<p align="lef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order="0"><tbody><tr><td class="content" id="fontzoom"><p>不久前,波音公司做出预测,中国将是未来世界上航空业发展最快的国家,虽然目前中国的民用航空市场上只飞行着800多架飞机,但在未来20年里,总数将达到3400架,这意味着存在2600架新飞机的潜在购买空间,购买价值近2000亿美元。 </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table cellspacing="4" cellpadding="0" width="35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td></tr></tbody></table></td></tr><tr><td><table><tbody><tr><td></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p><p>中国俨然成了跨国飞机制造商的狩猎场。   4月11日,美国华盛顿,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总裁与美国波音公司销售副总裁拉里·迪肯森签订80架新一代波音737客机的购买协议,涉及资金52亿美元。这一大型贸易举动显然是中国为平衡中美贸易而做出的努力。</p><p>  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频繁外购大型飞机使得中国真正成为国外飞机制造企业的“盘中餐”,中国大飞机“运十”的悲剧很可能再度上演。</p><p>  巨大市场拱手让波音</p><p>  4月12日,波音中国销售副总裁罗伯特·莱尔德表示,2005年,波音向中国销售了120架飞机,今年对中国销量将与这一数字持平。</p><p>  今年1月,波音公司与中国签订20架飞机订单;4月11日,又与国务院副总理<span class="articleLink"><a href="http://business.sohu.com/7/0404/15/column219871518.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80cbd">吴仪</font></a></span>率领的中国商务代表团签下了80架波音737的合同。罗伯特透露,在未来的几个月里,波音将再从中国拿到20架飞机的订单。</p><p>  民航总局一位人士说,目前,美国一家航空公司的飞机规模就达1000多架,中国所有民航飞机加起来只有900多架。中国如果要与外国航空公司在客源上竞争,就必须购买更多的飞机。</p><p>  “截至2005年11月,在中国内地运营的863架飞机中有534架为美国波音飞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是三分之二,按照目录价格计算,中国从美国购买飞机的总费用累计接近400亿美元。”波音中国区总裁<span class="articleLink"><a href="http://business.sohu.com/7/0504/41/column220134134.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80cbd">王建</font></a></span>民说。</p><p>  为了在中国飞机销售市场占据足够的份额,波音还延伸了与中国航空制造企业的合作。在原有合作的机翼部件、登机门等项目的基础上,波音看中了中国正在壮大的货运市场,把它第一架由747客机改装货机的工作,放在了中国完成。</p><p>  <strong><font color="#ff0000">“运十”命运重现?</font></strong></p><p>  巨大的市场份额拱手相让美国,是中国没有能力生产自己的大飞机吗?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一般被称为大飞机。其实,早在1980年9月,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大飞机——“运十”就已首飞上天,这个技术在当时丝毫不比波音逊色。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波音已成为与空客齐肩的航空巨人,而中国“运十”项目却悄然搁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大飞机吸引了国人的眼球。</p><p>  “中国购买波音飞机的钱都已经足以买下整个波音公司,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制造自己的大飞机呢?”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的一位专家反问到,“假如将采购飞机的52亿美元用于自行研制大飞机,中国的大中型客机市场也就不会被西方国家占领了。”</p><p>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这是中国继上世纪80年代首个大飞机制造项目——“运十”下马后第一次公开宣布要造大型飞机。</p><p>  国外飞机制造商对此显然有自己的理解。</p><p>  波音的竞争对手——空客一位高层表示,飞机制造业是一个垄断性很强的市场,多年来的规律表明,市场只能容纳两个“大飞机制造商”,即波音和空客。</p><p>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府与企业研究所所长路风一针见血地指出,“波音不可能把中国培养成自己的对手,与中国积极合作的目的是让中国彻底放弃新的大飞机计划”。</p><p>  路风的一家之言更像在道出美国人的心里话,“如果不打倒中国自行研制的大飞机,美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在中国有‘运十’的时候,麦道、波音都急忙与中国合作,借此控制技术,但我们抛弃‘运十’后,与中国的合作嘎然而止,对于当时尚处于萌芽期的中国航空工业,这无疑是猛烈一击。”</p><p>  <strong><font color="#f70909">“大飞机”又是一场作秀?</font></strong></p><p>  据悉,国务院2003年批准了“大飞机专项”论证组,这是国务院有史以来论证最为艰苦的一个“重大专项”。据悉,论证组成员共20余人,既有航空工程技术专家,也有经济专家、法律学者,还有部分来自国家科技部、民航总局、航空工业及部队系统的官员。“大飞机专项”的论证,主要是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中国要不要做、能不能做和怎么做。”</p><p>  对于要不要搞大飞机、能不能搞大飞机,论证组专家的意见基本一致,但问题在于,具体如何搞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三年来,论证组仍旧停留在“适时启动研制”的层面上,关于“怎么做”的问题仍旧是一个空白。</p><p>  外界纷纷猜测,2005年以神舟六号为代表的航天事业做出突出成绩,而航空方面,来自波音的大单接踵而至,两相对照,“大飞机”会不会又是一场“作秀”?</p><p>  “现在发展大飞机,更为关键的是要改变体制,做好规划,具体到如何来走通大飞机生产之路的各种细节上。但这一次只是说‘适时启动研制’而没有更多内容,很难让人感到更加振奋。”“运十”副总设计师程不时评价道。</p><p>  这一观点得到了作为“大飞机计划”的坚定支持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郭励弘的支持。郭励弘表示,国产大飞机的研制工作已经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大飞机的研制计划应该在这里有所说明。</p></td></tr><tr><td><!--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d></tr></tbody></table></p>
[此贴子已经被马丕于2006-5-7 13:37:35编辑过]
顶~~~顶~~~顶~~~顶~~~
原来为了造飞机,最好的办法是不买飞机。
飞机是要更新换代的,况且我们买飞机不全是考虑经济还有政治层面的,现在我们的大飞机还没开始就不买了?什么道理,至于影响我们自己的项目更是杞人忧天,没道理的,俄国人有能力研制大飞机但是他们的航空公司也有买波音空客飞机的,所以现在先买着,该研制还是研制,到换代的时候我们的接上就行了[em05][em05][em05]
<p>没技术基础~~~&nbsp;&nbsp; 还很烧钱!</p>
ARJ还有戏吗??
<p>谁来做21世纪的"沈图"?????????</p><p></p>[em01][em01][em0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hsuk</i>在2006-4-15 13:43:00的发言:</b><br/>ARJ还有戏吗??</div><p>ARJ的总师是谁啊?怎么没听报道过呢?</p>
<p>唉 ,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啊,叫了多少年了,也该出来了。</p><p>运-10&nbsp;还在上海放着,技术不先进不要紧,慢慢改啊,慢慢赶</p><p>不知道大家手里有轰8的资料没有,正宗的战略轰炸机啊。&nbsp;</p>
总说“没有基础,还要积累技术”,但不去做又哪来的基础?人家一天天在进步,我们却一天天在观望。
主要是考虑政治因素,就是考虑造大运,也不是一天两天造出来的。
没有技术基础就不搞了?那我们就什么也不用搞了,技术基础是一点点探索积累来的,当初搞核武器时,搞运载火箭时就有技术基础?真搞不懂有些人是什么用心?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COOL9574</i>在2006-4-15 15:22:00的发言:</b><br/>没有技术基础就不搞了?那我们就什么也不用搞了,技术基础是一点点探索积累来的,当初搞核武器时,搞运载火箭时就有技术基础?真搞不懂有些人是什么用心?</div><p></p>那叫“遵守比<font color="#f70909">脚</font>优势、与国际接<font color="#ff0000">鬼</font>”。
<p>说多少次了,那些钱是你能赚到的吗?别老以为自己造出来所谓的大飞机(看见这个词就恶心,大型客机就大型客机,非得象个小孩似的叫大飞机,BT)就能从人民的口袋里掏出钱来。</p><p>要是国家把运十刨出来再用,不再买波音空客,国内航空公司亏死,铁路笑死。</p>
发动机?????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伟大的猪头大侠</i>在2006-4-15 15:32:00的发言:</b><br/><p>说多少次了,那些钱是你能赚到的吗?别老以为自己造出来所谓的大飞机(看见这个词就恶心,大型客机就大型客机,非得象个小孩似的叫大飞机,BT)就能从人民的口袋里掏出钱来。</p><p>要是国家把运十刨出来再用,不再买波音空客,国内航空公司亏死,铁路笑死。</p></div><p></p>太对了,所以我们才应该彻底放弃幻想、回到现实中来。优等民族们搞的东西,岂是我们这样的劣等民族可以想的?我们民族的智商一般来说与做服装基本相配。
<p>你嫌做服装低贱你可以不做,多少人靠做服装生活你知道吗?</p><p>不客气说,咱们造出来的大客机赚的钱都不会比做服装多,别瞧不起做服装的。看看咱们卖得最好的K-8赚了多少钱?再看看楼上看不起的服装业每年赚多少钱</p>
是啊,当敌人侵犯你的时候,你完全可以把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这样一来,无论是什么穿甲弹还是核弹都打不穿你了。所以,我不是看不起做服装。
<p>呵呵,还是第一次看到大型客机居然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担啊 定远老大也就只是说可以承担部分空降任务。。。。。</p><p></p>
大型客机当然没有此功能,但蕴涵在其中的核心技术却是可以被利用的。
这个问题我觉得太复杂了。牵涉的问题太多。
<p>扑通说得很对,大型客机的核心技术是可以被利用的,但问题是大型客机面临市场风险,还不如干脆搞大型军机,反正你也是想搞这个的,不是吗?何必要面对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呢?</p><p>以前和定远讨论运十的时候就说过,大型军机项目允许十年甚至二十年磨一剑(看看飞豹和歼十的发展历程,十年我觉得只会多不会少),但大型客机允许吗?</p>
但为什么当时不允许运十向军用型发展?
具体原因得找老大们问了,个人觉得应该是当时的空军认为不需要,君不见六爷用了多久了?而且我怀疑可能跟项目所有权有关,为什么运十的归宿在大场而不是小汤山,不过按老伞兵老大的看法,中国空降兵似乎更喜欢C130级别的大运,而且战略轰炸机的生存能力个人有所保留。
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就退出民用飞机领域了?正因为民用飞机与军用飞机有很多相同之处,而且经济与科技意义同样重大,所以它才属于一个国家的战略产业。
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就退出民用飞机领域了?正因为民用飞机与军用飞机有很多相同之处,而且经济与科技意义同样重大,所以它才属于一个国家的战略产业。
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就退出民用飞机领域了?正因为民用飞机与军用飞机有很多相同之处,而且经济与科技意义同样重大,所以它才属于一个国家的战略产业。
退出民用飞机领域倒不必,我的意见是和国际水平保持一定距离,毕竟民用技术可以买到,军用技术你想买人家还不卖呢。看看人家是怎么样做的,搞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厚积薄发,虚心学习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当然这样说太虚了,我也不是搞这行的,但通讯行业里华为的做法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现在中国的民航只800架飞机吗?这几年可是欧美轮流有大几十架上百驾的单子啊.虽然交货有延期,但以前也在签啊.何况民航机用个20年应该可以吧.
<p>这就要问民航了,老胡总不会进了一批波音空客再倒出去吧??</p><p>哈哈</p><p></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扑通</i>在2006-4-15 16:06:00的发言:</b><br/>但为什么当时不允许运十向军用型发展?</div><p>还是那句话,当时空军对大型飞机的需求有多大?当时空军以有限的军费是去搞大型机好还是进行战斗机群的升级换代好?而且以Y10最初的设计,要改为军用运输机还要进行多大的改装工作才行?</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伟大的猪头大侠</i>在2006-4-15 16:39:00的发言:</b><br/>退出民用飞机领域倒不必,我的意见是和国际水平保持一定距离,毕竟民用技术可以买到,军用技术你想买人家还不卖呢。看看人家是怎么样做的,搞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厚积薄发,虚心学习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当然这样说太虚了,我也不是搞这行的,但通讯行业里华为的做法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div><p></p>技术可以买到?好啊,请你把GE-90、PW-4084、湍达700、800、900系列的技术都买过来吧,我们都非常需要。你买比来,别说这样的大型发动机,就是运十二上的PT6A-27你也不可能把技术买过来。你买来的只能是产品,而且还有很多使用限制,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能用做军事用途,如果有了技术就不一样了,我们就可以利用所得到的技术自行开发新产品,既可以是民用的,也可以是军用的,所以技术才是最关键的东西。我之所以一再坚持运十当初不应该停下来,至少也要保留住研制队伍,就是看到了技术这个因素。再有就是,在飞机方面,民用与军用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正因为如此,美国才会对于一些民用技术对我国进行出口限制。所以,我不是因为一个运十而如此争辩,而是不愿意看到我们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大型飞机技术就此消失。
按离子鱼和老伞兵等老大的说法,运十基本上不太可能改成大运吧,怎么也是个下单翼,要改成上单翼不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出来了吧,如果改成军用客机估计还差不多......
军用就只有运输?没有别的了吗?难道空中加油机、预警机都是民用飞机?
<p>嗯,军用运输机占的比例比较大,而预警飞机受制约的我认为是电子类设备多于平台,需求也比较小。</p>
<p>&nbsp;&nbsp;&nbsp; 完全就是保护费。当你成为了一个流氓的收入来源时,自然被流氓骚扰的几率就下降了。道理很简单。所以去了个女的来完成这样的让人尴尬的任务!</p><p>&nbsp;&nbsp;&nbsp; 波音是什么公司谁不知道,在国人抵制三菱重工的同时,这里却出现了个双重标准。道理就是这个国家太流氓,抵制没用,只能交保护费。</p><p>&nbsp;&nbsp;&nbsp; 大飞机国家还是要搞的。</p><p>&nbsp;&nbsp;&nbsp; 两者连起来看就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伟大的猪头大侠</i>在2006-4-15 17:17:00的发言:</b><br/><p>嗯,军用运输机占的比例比较大,而预警飞机受制约的我认为是电子类设备多于平台,需求也比较小。</p></div><p></p>原来军用与民用没有丝毫关系啊。发动机、机身、机翼、机载设备,哪一种飞机没有呢?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扑通</i>在2006-4-15 18:00: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伟大的猪头大侠</i>在2006-4-15 17:17:00的发言:</b><br/><p>嗯,军用运输机占的比例比较大,而预警飞机受制约的我认为是电子类设备多于平台,需求也比较小。</p></div><p></p>原来军用与民用没有丝毫关系啊。发动机、机身、机翼、机载设备,哪一种飞机没有呢?</div><p></p><p>&nbsp;</p><p>……预警、电子战、侦察,哪种任务民用运输机可以完成而军用运输机干不了呢?</p>
但那个时候我们有军用运输机吗?没有啊,只有运十,而且已经经过了几百小时的飞行了,为什么抛弃它呢?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扑通</i>在2006-4-15 19:43:00的发言:</b><br/>但那个时候我们有军用运输机吗?没有啊,只有运十,而且已经经过了几百小时的飞行了,为什么抛弃它呢?</div><p></p><p>……说的太好了,当时连国防上最急需的军用运输机都没有,连Y8这样的飞机还没有真正完成,空军哪有那个闲钱和闲工夫投入到Y10上?!</p><p>……Y10作为军用来说远不Y8,而且Y8更加成熟可靠又更加容易完成,空军为什么要选Y10?!空军的头头连基本的轻重都不知道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