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 B雷达是A还是P?(好文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33:03

太猛了:网友对歼10B雷达的解读!


2011-12-28 10:09:34.0






   作者: 暖风
    本来不打算在xx发言的,看看总算有人注意到细节了,还是简要说点知识减少点无谓争论的好。

    看过 flank1978你的一些帖子,应该说是对雷达专业比较有认识的,不过分4个象限这个说法不对——平板阵列式天线不管是什么体制的,在形成发射波束或被 相近波段波束照射时,表面阵元间谐振互相影响,都会形成表面阻抗,这个阻抗在采用矩形、三角/菱形或一定规律的阵元排列方式下,根据波束辐射角的变化而变 化(介质因素除外),直接决定天线在此方向的增益。直观点说,在天线平面360角度范围内因阵元排列方式不同,你沿顺时针转一圈,平面图上波束增益变化很 像三瓣或四瓣花瓣形状,某些方位增益会很低,这就是雷达扫描上讲的盲区;再看天线法向平面(随便哪个旋转角度),通常现在PESA/AESA能做到的天线 增益法向0度角增益最大,沿法向偏转角越大,天线表面阻抗会越大,增益减小,一般设计的目标是60度角时不低于法向50%的增益就很理想了,对应到大家说 的就是固定了天线阵面的P/A扫描到60度偏角以上天线实际增益会严重缩水。

    回过头来看前面说的天线平面和法向两个方向的分析,一款好的P/A, 既要尽量减少不同方位下某些角度的盲区,又要尽量减少大偏角下的增益衰减,表面阵元的排列方式设计要经过精心设计,10B这款天线用了矩形和三角两种排列 交错的方式,比较少见,但可以肯定是为了减少扫描盲区的考虑,至于不同偏角的增益,能固定天线就说明60度时最少能保证50%的增益,设计应该是很精益求 精的。国外流行的P/A一般只用一种排列,不是说不好,一般也是够用的,主要是简化阵列和波束形成控制的复杂性,实际矩阵式如果跳阵元组合也可以形成三角 /菱形阵元排列,但考虑主波长的谐振引发的不同方位阻抗,实际实现也是比较难达到理想效果的,还是那句话,10B这个天线设计是精益求精的一种思路。

    中 间一行IFF鱼翅型寄生天线,水平方向可电扫形成不同偏角的扇形波束,与雷达波束跟踪识别匹配,垂直方向因为鱼翅天线的散形振子缘故,扇形波束的夹角会很 大,足够在大角度内覆盖指定方位各种高度的目标。这排IFF刚好占了阵列一个标准行,对不同频段的属主天线干扰基本可忽略。

    需要说明的是,这款天 线阵元密度很高,除了说明X波段内占的是更小的波长范围,同时阵元数也足够高,单位功率密度高。 我本人第一次见的时候也很吃惊,因为国内引进和自研的铁氧体移相器、T/R能做到这么精致是很出乎意料的。这个帖子里“187工程”ID说的1600个阵 元左右是对的(先不说P还是A),柱状波导移相器在阵面会有中心开口(就是常说的裂缝、缝隙),这个开口可以是空,但一般为了尽量减少阻抗会填充介质,造 成开口的颜色与天线面板不太一样,对10B这款雷达你要数那些小黑点,不是中间间隔的那些浅色矩形块。我大概数了一下,1600左右应该没错,dpqwe 不用太在意这个,人家说的有时也有对的地方,虽然我不知道187是真懂还是蒙着了。

    其次,IFF是否寄生在天线阵面上不是决定P/A的理由这个没错,其实A因为单元独立,寄生比P还容易,P天线阵面后面通常有密集的波导,寄生的话要从侧面走线。

    无 论P/A,表面采用的天线阵元用米帝的刀型路线还是毛子的柱状波导开口路线都无所谓,但从维护方便、增益提升空间和消除表面阻抗潜力来说,刀型应该是更有 利的方向,但这不是决定P/A的判断条件,米帝和毛子的不同设计已经向大家实际说明了,坛子里这种以形定P/A的想当然做法不对,以前懒得说,我这里说过 以后谁要还用这个标准判断的各位尽管无视。T/R、移相器、选择性功放等是按收发回路或串或并总长度不短的,罩在壳里时不只是表面看的那一点点东西。

    顶 楼的那款10B雷达,后面设备舱能看到一半,大抵看应该是信号处理机和发射机,但没看到另外一面或者下面有无大功率行波管和冷却泵(或接口),感觉上很紧 凑,考虑10B天线尺寸大概60-70厘米,整套雷达如果就这么些组件那重量还真不大,土鳖的设计和工艺水平进步在这款雷达上表现得很突出,令人意外。因 为没看到另外一侧或者侧后的照片,不能确认有无更精密化的波导设计存在,但至少目前以我的经验看,更倾向于是个走毛子路线的而青出于蓝的A,或许不久后我 们还能看到密布刀片天线的米式鳖A,以这款10B雷达的水准,相信不会有太大困难。但我得声明因为图片不全这个结论只能是51%的概率,P不是不可能,但 这种精致度的P确实不容易,是P的话只能说土鳖真进步了,超过毛子这个师傅了。

太猛了:网友对歼10B雷达的解读!


2011-12-28 10:09:34.0






   作者: 暖风
    本来不打算在xx发言的,看看总算有人注意到细节了,还是简要说点知识减少点无谓争论的好。

    看过 flank1978你的一些帖子,应该说是对雷达专业比较有认识的,不过分4个象限这个说法不对——平板阵列式天线不管是什么体制的,在形成发射波束或被 相近波段波束照射时,表面阵元间谐振互相影响,都会形成表面阻抗,这个阻抗在采用矩形、三角/菱形或一定规律的阵元排列方式下,根据波束辐射角的变化而变 化(介质因素除外),直接决定天线在此方向的增益。直观点说,在天线平面360角度范围内因阵元排列方式不同,你沿顺时针转一圈,平面图上波束增益变化很 像三瓣或四瓣花瓣形状,某些方位增益会很低,这就是雷达扫描上讲的盲区;再看天线法向平面(随便哪个旋转角度),通常现在PESA/AESA能做到的天线 增益法向0度角增益最大,沿法向偏转角越大,天线表面阻抗会越大,增益减小,一般设计的目标是60度角时不低于法向50%的增益就很理想了,对应到大家说 的就是固定了天线阵面的P/A扫描到60度偏角以上天线实际增益会严重缩水。

    回过头来看前面说的天线平面和法向两个方向的分析,一款好的P/A, 既要尽量减少不同方位下某些角度的盲区,又要尽量减少大偏角下的增益衰减,表面阵元的排列方式设计要经过精心设计,10B这款天线用了矩形和三角两种排列 交错的方式,比较少见,但可以肯定是为了减少扫描盲区的考虑,至于不同偏角的增益,能固定天线就说明60度时最少能保证50%的增益,设计应该是很精益求 精的。国外流行的P/A一般只用一种排列,不是说不好,一般也是够用的,主要是简化阵列和波束形成控制的复杂性,实际矩阵式如果跳阵元组合也可以形成三角 /菱形阵元排列,但考虑主波长的谐振引发的不同方位阻抗,实际实现也是比较难达到理想效果的,还是那句话,10B这个天线设计是精益求精的一种思路。

    中 间一行IFF鱼翅型寄生天线,水平方向可电扫形成不同偏角的扇形波束,与雷达波束跟踪识别匹配,垂直方向因为鱼翅天线的散形振子缘故,扇形波束的夹角会很 大,足够在大角度内覆盖指定方位各种高度的目标。这排IFF刚好占了阵列一个标准行,对不同频段的属主天线干扰基本可忽略。

    需要说明的是,这款天 线阵元密度很高,除了说明X波段内占的是更小的波长范围,同时阵元数也足够高,单位功率密度高。 我本人第一次见的时候也很吃惊,因为国内引进和自研的铁氧体移相器、T/R能做到这么精致是很出乎意料的。这个帖子里“187工程”ID说的1600个阵 元左右是对的(先不说P还是A),柱状波导移相器在阵面会有中心开口(就是常说的裂缝、缝隙),这个开口可以是空,但一般为了尽量减少阻抗会填充介质,造 成开口的颜色与天线面板不太一样,对10B这款雷达你要数那些小黑点,不是中间间隔的那些浅色矩形块。我大概数了一下,1600左右应该没错,dpqwe 不用太在意这个,人家说的有时也有对的地方,虽然我不知道187是真懂还是蒙着了。

    其次,IFF是否寄生在天线阵面上不是决定P/A的理由这个没错,其实A因为单元独立,寄生比P还容易,P天线阵面后面通常有密集的波导,寄生的话要从侧面走线。

    无 论P/A,表面采用的天线阵元用米帝的刀型路线还是毛子的柱状波导开口路线都无所谓,但从维护方便、增益提升空间和消除表面阻抗潜力来说,刀型应该是更有 利的方向,但这不是决定P/A的判断条件,米帝和毛子的不同设计已经向大家实际说明了,坛子里这种以形定P/A的想当然做法不对,以前懒得说,我这里说过 以后谁要还用这个标准判断的各位尽管无视。T/R、移相器、选择性功放等是按收发回路或串或并总长度不短的,罩在壳里时不只是表面看的那一点点东西。

    顶 楼的那款10B雷达,后面设备舱能看到一半,大抵看应该是信号处理机和发射机,但没看到另外一面或者下面有无大功率行波管和冷却泵(或接口),感觉上很紧 凑,考虑10B天线尺寸大概60-70厘米,整套雷达如果就这么些组件那重量还真不大,土鳖的设计和工艺水平进步在这款雷达上表现得很突出,令人意外。因 为没看到另外一侧或者侧后的照片,不能确认有无更精密化的波导设计存在,但至少目前以我的经验看,更倾向于是个走毛子路线的而青出于蓝的A,或许不久后我 们还能看到密布刀片天线的米式鳖A,以这款10B雷达的水准,相信不会有太大困难。但我得声明因为图片不全这个结论只能是51%的概率,P不是不可能,但 这种精致度的P确实不容易,是P的话只能说土鳖真进步了,超过毛子这个师傅了。
开头那个XX就是CD,哈哈
虽然是出口转内销,但是链接呢?
技术贴。军迷都能像这样理性分析和包容异见就好了!
http://lt.cjdby.net/thread-1064757-1-2.html
这哪是转载
这篇我都在CD看过好几遍了,你发的时候先看看那别人发过没有好不好.
嗯~话说回来不知道这篇文章不知道过段时间后会不会突然出现在平秃子出的刊物上
其实已经不在乎A还是P了,该有的都会有的,进步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