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山东扒鸡为何成了黔北名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18:46
<strong>[转帖]山东烧鸡何以变成黔北名吃?<br/></strong><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strong></strong></td></tr><tr><td><p align="center"><strong></strong></p><p><strong></strong></p><p><strong></strong></p></td></tr><tr><td valign="top"><p align="left">山东烧鸡何以变成黔北名吃?原因有三。山东烧鸡的创始人叫李发祥。李发祥乃山东距野县龙固集人氏,在烧鸡前加上山东,是表明做这种烧鸡的是山东人。此其一。第二,这种烧鸡的卤料配方,是由山东的亲戚传过来的,烧鸡冠名山东,表示纪念之意。其三,山东烧鸡在名城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早已生根,成了名城有名的卤菜,认定它为黔北名吃,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 <br/>  提到山东烧鸡,自然要说说李发祥这个人。1900年,李发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因家贫读不起书,13岁便到冯玉祥的部队当兵,他的班长(当时叫正目)叫董振堂。董振堂后来参加革命,成为红军高级将领,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时,董振堂已是红军五军团的军团长。李发祥自小练武,又喜骑马,后来调他到黄埔军校南京分校6期作马术教官,冯玉祥的军队被蒋介石整编后,李发祥的马术教官资格被撤掉,让他到分校7期作学员,毕业后,分到冯玉祥的骑兵团作下级军官。李发祥武术骑术之精湛,有两件小事可以为证。一次练兵时,李发祥表演武术,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解放后曾任卫生部长)也到现场观看,表演结束,李德全亲自给李发祥戴上大红花,称赞他武艺精妙。抗日战争中,李发祥所在的骑兵团击毙了日军一大佐,俘获了他的东洋大马,很多人想制服这东洋大马,都未成功,李发祥上去,不几下就把马儿驯服了,他把马交给团长,这马便成了团长的坐骑。解放战争初期,有人说他同情共产党,部队便把他关了禁闭,放出来后,一气之下离开部队,举家迁至遵义定居。 <br/>  1951年,李发祥开始做烧鸡卖了。起初因为不懂配料,做出来的烧鸡销路不好。1952年,他的岳父从山东老家给他寄了秘方来,李发祥按秘方制作的烧鸡,味道简直好极了,每天都是供不应求。据原地委统战部副部长邬海章回忆,他说李发祥的烧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是遵义小吃的一个亮点,遵义的南下干部中,山东人很多,大家都喜欢吃李发祥的烧鸡。 <br/>  那时卖烧鸡切成块卖。到了晚上,李发祥把烧鸡装在提篮里,边走边吆喝“烧鸡”,声音拖长,加之他是行武出身,声音又大,在凤朝门吆喝,丁字口都能听到。那些年月,只要到了晚上,有叫卖炒米糖开水的,有叫卖汤圆的,当然也有叫卖烧鸡的,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形成了名城夜晚一道独特的风景,那别致的情调,至今想来,仍让人心里暖暖的。 <br/>  1984年,李发祥辞世,正宗的山东烧鸡在市场上消失了。1991年,李发祥的儿子李金龙子承父业,又开始做山东烧鸡卖了。据李金龙介绍,1952年他就掌握了秘方,闲时也帮助父亲做做。祖宗有个规矩,这种绝技是传子不传女的,现在他破了这规矩,把这门绝技传给了他的小女儿李武霞。 <br/>  山东烧鸡的原料主要有2:一是鸡,二是卤料。对鸡的选择,有两个标准,一是鸡必须是农民放养的,二是必须是公鸡,公鸡的肉是脆的,母鸡的肉是绵的。关于卤料,就有八角、沙仁、丁香、苹果、花椒、肉桂、豆蔻、白蔻、胡椒等18种之多,其中的有些香料,选择哪一品种,都是十分讲究的。 <br/>  山东烧鸡的制作工艺大致如下: <br/>  第一道工序,去毛挖内脏。鸡杀好后,首先是去毛,要把毛拔得干干净净。然后是挖内脏,不要的东西全部去掉,包括鸡鼻孔都要用水冲洗干净。第二道工序是上色。把事先用糖精制成的调料涂抹于鸡的全身。第三道工序是炸鸡。炸鸡所用的油料是上等优质菜油,油温必须保持在70至80度,油温高了鸡皮易破,肉质也会被破坏。鸡到半熟即可,一般需三五分钟。半熟的鸡,色泽金黄,看着就非常诱人。第四道工序是卤鸡。已经炸好的鸡,放入事先烧开又还保持热度的卤水中,用猛火烧开后,一边放药料,一边放盐,6分钟后,就要用文火卤鸡。这时的卤水仍是烧开的,但不冲。大约2小时后,鸡便卤好了,起锅后便可出售。 <br/>  笔者品尝山东烧鸡时,发现皮、骨、肉都可分离,鸡皮又脆又香,鸡肉鲜嫩、酥脆、可口,味道真是美极了,即便是骨头,放在嘴里嚼嚼,那滋味也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p></td></tr></tbody></table><strong>[转帖]山东烧鸡何以变成黔北名吃?<br/></strong><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strong></strong></td></tr><tr><td><p align="center"><strong></strong></p><p><strong></strong></p><p><strong></strong></p></td></tr><tr><td valign="top"><p align="left">山东烧鸡何以变成黔北名吃?原因有三。山东烧鸡的创始人叫李发祥。李发祥乃山东距野县龙固集人氏,在烧鸡前加上山东,是表明做这种烧鸡的是山东人。此其一。第二,这种烧鸡的卤料配方,是由山东的亲戚传过来的,烧鸡冠名山东,表示纪念之意。其三,山东烧鸡在名城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早已生根,成了名城有名的卤菜,认定它为黔北名吃,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 <br/>  提到山东烧鸡,自然要说说李发祥这个人。1900年,李发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因家贫读不起书,13岁便到冯玉祥的部队当兵,他的班长(当时叫正目)叫董振堂。董振堂后来参加革命,成为红军高级将领,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时,董振堂已是红军五军团的军团长。李发祥自小练武,又喜骑马,后来调他到黄埔军校南京分校6期作马术教官,冯玉祥的军队被蒋介石整编后,李发祥的马术教官资格被撤掉,让他到分校7期作学员,毕业后,分到冯玉祥的骑兵团作下级军官。李发祥武术骑术之精湛,有两件小事可以为证。一次练兵时,李发祥表演武术,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解放后曾任卫生部长)也到现场观看,表演结束,李德全亲自给李发祥戴上大红花,称赞他武艺精妙。抗日战争中,李发祥所在的骑兵团击毙了日军一大佐,俘获了他的东洋大马,很多人想制服这东洋大马,都未成功,李发祥上去,不几下就把马儿驯服了,他把马交给团长,这马便成了团长的坐骑。解放战争初期,有人说他同情共产党,部队便把他关了禁闭,放出来后,一气之下离开部队,举家迁至遵义定居。 <br/>  1951年,李发祥开始做烧鸡卖了。起初因为不懂配料,做出来的烧鸡销路不好。1952年,他的岳父从山东老家给他寄了秘方来,李发祥按秘方制作的烧鸡,味道简直好极了,每天都是供不应求。据原地委统战部副部长邬海章回忆,他说李发祥的烧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是遵义小吃的一个亮点,遵义的南下干部中,山东人很多,大家都喜欢吃李发祥的烧鸡。 <br/>  那时卖烧鸡切成块卖。到了晚上,李发祥把烧鸡装在提篮里,边走边吆喝“烧鸡”,声音拖长,加之他是行武出身,声音又大,在凤朝门吆喝,丁字口都能听到。那些年月,只要到了晚上,有叫卖炒米糖开水的,有叫卖汤圆的,当然也有叫卖烧鸡的,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形成了名城夜晚一道独特的风景,那别致的情调,至今想来,仍让人心里暖暖的。 <br/>  1984年,李发祥辞世,正宗的山东烧鸡在市场上消失了。1991年,李发祥的儿子李金龙子承父业,又开始做山东烧鸡卖了。据李金龙介绍,1952年他就掌握了秘方,闲时也帮助父亲做做。祖宗有个规矩,这种绝技是传子不传女的,现在他破了这规矩,把这门绝技传给了他的小女儿李武霞。 <br/>  山东烧鸡的原料主要有2:一是鸡,二是卤料。对鸡的选择,有两个标准,一是鸡必须是农民放养的,二是必须是公鸡,公鸡的肉是脆的,母鸡的肉是绵的。关于卤料,就有八角、沙仁、丁香、苹果、花椒、肉桂、豆蔻、白蔻、胡椒等18种之多,其中的有些香料,选择哪一品种,都是十分讲究的。 <br/>  山东烧鸡的制作工艺大致如下: <br/>  第一道工序,去毛挖内脏。鸡杀好后,首先是去毛,要把毛拔得干干净净。然后是挖内脏,不要的东西全部去掉,包括鸡鼻孔都要用水冲洗干净。第二道工序是上色。把事先用糖精制成的调料涂抹于鸡的全身。第三道工序是炸鸡。炸鸡所用的油料是上等优质菜油,油温必须保持在70至80度,油温高了鸡皮易破,肉质也会被破坏。鸡到半熟即可,一般需三五分钟。半熟的鸡,色泽金黄,看着就非常诱人。第四道工序是卤鸡。已经炸好的鸡,放入事先烧开又还保持热度的卤水中,用猛火烧开后,一边放药料,一边放盐,6分钟后,就要用文火卤鸡。这时的卤水仍是烧开的,但不冲。大约2小时后,鸡便卤好了,起锅后便可出售。 <br/>  笔者品尝山东烧鸡时,发现皮、骨、肉都可分离,鸡皮又脆又香,鸡肉鲜嫩、酥脆、可口,味道真是美极了,即便是骨头,放在嘴里嚼嚼,那滋味也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p></td></tr></tbody></table>
可惜咱没有吃过正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