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浙江空巢村:有的村狗比人还多(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28:04
http://news.china.com/domesticgd/10000159/20160322/22242021.html .
原文太长,仅转第一页。有兴趣者可去原文处查看
鄞州崔坳村,独居的84岁邵奶奶在吃过年留下的剩菜

    记者走访奉化、宁海、鄞州、余姚四地偏远山村,探访空巢村现状。余姚鹿亭乡半数老人守“空巢”,奉化大堰镇有些村子“狗比人多”,老人走不出去年轻人留不下来,空巢村徘徊在消亡的边缘。

    这两年,“空巢村”成了社会舆论热点。在那里,没有了年轻人,有的甚至连小孩子都很少,剩下的就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在那里默默生活,每天都期盼着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这些老人,很多都无人照料,有了病也得不到及时治疗,压抑情绪无法及时排解。“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就是“空巢村”老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连日来,本报记者分别走进奉化、宁海、鄞州、余姚的一些村庄,对那些“空巢村”的现状进行了一番调查。

    □通讯员孙赟 记者郑振国 朱琳 叶萌茗 吴依滢  实习生 陶倪  摄影记者高远

    聚焦“空巢村”生活艰辛

    年前村里多出百十来号人 年后一桌麻将凑不齐

    年轻人逢年过节才回乡 空巢老人日子难捱

    邵奶奶独居在鄞州崔坳村屏丰路,走进她家,屋内显得有些杂乱,一个老式的灶台,一把破旧的沙发,上面堆满了衣物,房间里还有几把老式竹椅,坐上去咯吱响。

    邵奶奶今年84岁,耳朵几乎全聋了,腿脚不灵便,坐下去都十分费劲。邵奶奶家有两层楼,楼梯上堆满了油、米、洗衣液,还有六七袋卷筒纸等各种生活用品。她说,这些都是子女春节期间给她备的。看得出来,老人家平时极少上楼。

    春节期间,儿子、孙子还有三个女儿女婿都回来了,家里异常热闹。子女们给她张罗了好多年货,还给她买了新衣、新裤和新鞋,就连家里平常要用的纸巾、洗发水、油、盐、酱、醋、米等也都给她准备得妥妥当当。

    到了午饭时间,记者看到邵奶奶把两碗看起来黑乎乎的菜放在蒸锅里,一碗是鳗鱼鲞,另一碗是腊肉跟其他咸菜混杂一起,都是春节期间的剩菜。邵奶奶说,她已经吃了快半个月,舍不得倒掉,就不断回锅蒸。

    这样的场景,在一些偏远的小山村很常见。从奉化城区开上30公里路,就到了大堰镇上。记者从宁波市区过去,经历了曲折的盘山公路。到了镇上,还得走两三公里山路,才是南坑岙村。

    南坑岙村村主任蒋庆海说,现在户口还在村里的有105户、307人,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出去打工了,平时有100多个村民住在大堰镇上,剩下的不到70人,都是住在山上的老人。“70岁在这儿算是小后生了,90岁以上的都有4人,只要没啥大事,老人们一般不下山,除非要买些荤菜。”蒋庆海跟记者讲,下山路虽不陡,可对老人来说,两三公里也得走上四五十分钟。




    记者去的那天,是农历正月十八,春节已过,南坑岙村恢复了它惯有的模样。山脚下的村老年活动室内,一桌麻将也凑不齐;活动室外的一块空旷水泥地被用作了停车场,不过就停了两辆车。“这可跟春节那会儿的光景全然不同。”蒋庆海说,逢年过节,这个只能容纳二三十辆的停车场,被挤得水泄不通,停得满满当当。

    “人最多的是春节和清明,一个是来看看老人的,一个是祭祖的,外头打工的年轻人拖家带口都回来,像春节,一般年三十前回来,有的初一回,住到初四初五。再久也住不牢,年纪轻,嫌山里无聊呢!”

    蒋庆海估算,春节村里总会多出100多号人,只要有老人在这头,就算子女到不齐,好歹也会来一两家,过年热闹热闹的。http://news.china.com/domesticgd/10000159/20160322/22242021.html .
原文太长,仅转第一页。有兴趣者可去原文处查看

zj.jpg (38.58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3-22 09:52 上传

鄞州崔坳村,独居的84岁邵奶奶在吃过年留下的剩菜

    记者走访奉化、宁海、鄞州、余姚四地偏远山村,探访空巢村现状。余姚鹿亭乡半数老人守“空巢”,奉化大堰镇有些村子“狗比人多”,老人走不出去年轻人留不下来,空巢村徘徊在消亡的边缘。

    这两年,“空巢村”成了社会舆论热点。在那里,没有了年轻人,有的甚至连小孩子都很少,剩下的就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在那里默默生活,每天都期盼着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这些老人,很多都无人照料,有了病也得不到及时治疗,压抑情绪无法及时排解。“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就是“空巢村”老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连日来,本报记者分别走进奉化、宁海、鄞州、余姚的一些村庄,对那些“空巢村”的现状进行了一番调查。

    □通讯员孙赟 记者郑振国 朱琳 叶萌茗 吴依滢  实习生 陶倪  摄影记者高远

    聚焦“空巢村”生活艰辛

    年前村里多出百十来号人 年后一桌麻将凑不齐

    年轻人逢年过节才回乡 空巢老人日子难捱

    邵奶奶独居在鄞州崔坳村屏丰路,走进她家,屋内显得有些杂乱,一个老式的灶台,一把破旧的沙发,上面堆满了衣物,房间里还有几把老式竹椅,坐上去咯吱响。

    邵奶奶今年84岁,耳朵几乎全聋了,腿脚不灵便,坐下去都十分费劲。邵奶奶家有两层楼,楼梯上堆满了油、米、洗衣液,还有六七袋卷筒纸等各种生活用品。她说,这些都是子女春节期间给她备的。看得出来,老人家平时极少上楼。

    春节期间,儿子、孙子还有三个女儿女婿都回来了,家里异常热闹。子女们给她张罗了好多年货,还给她买了新衣、新裤和新鞋,就连家里平常要用的纸巾、洗发水、油、盐、酱、醋、米等也都给她准备得妥妥当当。

    到了午饭时间,记者看到邵奶奶把两碗看起来黑乎乎的菜放在蒸锅里,一碗是鳗鱼鲞,另一碗是腊肉跟其他咸菜混杂一起,都是春节期间的剩菜。邵奶奶说,她已经吃了快半个月,舍不得倒掉,就不断回锅蒸。

    这样的场景,在一些偏远的小山村很常见。从奉化城区开上30公里路,就到了大堰镇上。记者从宁波市区过去,经历了曲折的盘山公路。到了镇上,还得走两三公里山路,才是南坑岙村。

    南坑岙村村主任蒋庆海说,现在户口还在村里的有105户、307人,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出去打工了,平时有100多个村民住在大堰镇上,剩下的不到70人,都是住在山上的老人。“70岁在这儿算是小后生了,90岁以上的都有4人,只要没啥大事,老人们一般不下山,除非要买些荤菜。”蒋庆海跟记者讲,下山路虽不陡,可对老人来说,两三公里也得走上四五十分钟。




    记者去的那天,是农历正月十八,春节已过,南坑岙村恢复了它惯有的模样。山脚下的村老年活动室内,一桌麻将也凑不齐;活动室外的一块空旷水泥地被用作了停车场,不过就停了两辆车。“这可跟春节那会儿的光景全然不同。”蒋庆海说,逢年过节,这个只能容纳二三十辆的停车场,被挤得水泄不通,停得满满当当。

    “人最多的是春节和清明,一个是来看看老人的,一个是祭祖的,外头打工的年轻人拖家带口都回来,像春节,一般年三十前回来,有的初一回,住到初四初五。再久也住不牢,年纪轻,嫌山里无聊呢!”

    蒋庆海估算,春节村里总会多出100多号人,只要有老人在这头,就算子女到不齐,好歹也会来一两家,过年热闹热闹的。
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不城市化中国更惨。当迈入现代文明进程这些都是不可逆的啦。

还碰上个TG这个什么都学美国的美分只有更惨。
美国的社会福利是发达国家里最烂的。
不城市化中国更惨。当迈入现代文明进程这些都是不可逆的啦。

还碰上个TG这个什么都学美国的美分只有更惨 ...
日本社会福利是不是比美国还烂?
这样的村也没有必要存在下去
荒废了回归自然也好
农村的生活肯定不如城市便利,那些小清新想去享受自然就自己去呆几个月试试吧。
计生教说:假的,中国农村还有很多很多剩余劳动力待转移

中国农村每家每户都生三个四个孩子……
个人估计,10年以后就是小城镇空巢化,二十年后县城空巢化,人口特别是年轻人口向城市集中。。。
又看上人家的地了巴
就这样能不被欺负吗,都是老弱病残,附近如果有个回民村,那就齐活了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这些地方可都是比较富裕的地方啊
这可咋整呢
计生教说:假的,中国农村还有很多很多剩余劳动力待转移

中国农村每家每户都生三个四个孩子……
江浙地区很多地方计划生育执行的好,打工机会多于内地,自古就有外出讨生活的习俗……
又看上人家的地了巴
能有什么地,七山二水一分田,自古就是年轻人出去讨生活的地方,当年戚继光的义乌兵为什么厉害??!!那不是因为穷疯了!
真是嘴巴两张皮爱怎么翻怎么翻。

话说村落空心化在江浙已经快说了十来年的事了,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么。这是经济发展城镇化的自然结果,村民集中到城镇,享受城镇的好处。然后边缘的村落废弃最后形成大片的农地来做规模化经营,这不是很多专家嚷了很久的目标么。
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就是空巢老人做了垫脚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