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2年逛70多救助站 吃住不愁年赚万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50:22
<p>2006年04月05日09:52   <a class="lblue" href="http://hsb.huash.com/">华商网-华商报</a> </p><p align="center"><img alt="男子两年逛遍70多救助站 吃住不愁年赚万元(图)" src="http://img1.qq.com/news/pics/131/131275.jpg" border="1" name="MM"/></p><p></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4月3日上午,三名得到救助的人走出安康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他们的身份很值得怀疑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现实中,一些真正的乞讨人员不愿意到救助站,一些非乞讨人员却想尽办法削尖脑袋往里钻。在获得救助后,将救助站提供的火车票转手卖钱,再到另一个地方的救助站去申请救助…… </p><p style="TEXT-INDENT: 2em;">日前,一名咸阳男子在安康“骗助”被识破后,自称两年内跑遍全国70多个救助站,是为体验救助站存在的弊端。由此,也揭开了“骗助者”———这个特殊群体不为人知的内情。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自揭内幕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边骗边逛 比免费旅游还好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救助站是政府为在外流浪、乞讨的困难群众提供临时性救助的机构,但有人却将救助站当作发财的摇钱树。4月3日,咸阳一男子王立(化名)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两年来“骗助”的经历。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此前的3月28日,王立在安康市救助管理站骗取救助时,被工作人员当场识破。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骗助”被识破 自称为体验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3月27日下午,26岁的咸阳男子王立来到安康市救助管理站,以“财物被盗”为由申请救助。但在救助表上,王立填写家庭地址却是重庆九龙坡,姓名是“王力”。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3月28日上午,王立从救助站拿到安康到四川万源的火车票一张,上面盖有“政府救助不得退换”字样的条形章。在准备离开时,救助站业务主任胡明才突然觉得王立言行可疑,遂要求他说几句四川话。露出破绽的王立在胡明才的耐心开导下,终于说出了实情:他两年内跑了全国十多个省的70多个救助站,用同样的方式获取车票和路途伙食救助费。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说起自己“骗助”的经历时,王立不断强调是进行“骗助”体验,目的并不是为骗钱。他之所以要说出来,是因为觉得国家的钱应救助那些确实需要救助的人,而不是那些以骗钱为目的的人。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学会技巧 找救助站“发财”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4月2日,王立主动与记者联系,要求讲述自己的“骗助”经历。次日上午,在每晚住宿费5元的旅社,记者见到了王立。他看起来有些木讷,头发长且凌乱,穿着有些脏。王立说,2004年过完年,他就只身南下广州、深圳等地,因为没有技术和文化,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身无分文后四处流浪。在此期间,王立认识了一名叫“小湖北”的专业“骗助者”,“小湖北”告诉了王立如何去救助站发财的秘密。</p><p style="TEXT-INDENT: 2em;">身处困境的王立去深圳一救助站尝试了一下,结果救助站工作人员给他提供了一张266元的返乡车票和20元钱。头一次体验“骗助”就有收获,让王立觉得钱来得很容易。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王立自称,为了弄清从救助站发财的秘密,他随后开始在全国各地的救助站一个接一个地跑了起来,亲身感受救助站是否都是这个样子。每到一个救助站,王立总是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假称自己被偷或者被抢,博得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同情心。然后,他就在救助表上填写假地址假名字,免费吃住几天,在拿到救助站提供的车票和现金后离开。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车票卖给票贩子换钱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王立说,车票一到手,“骗助者”立即用药水抹去车票上盖的“政府救助严禁转让”等字样的条形印章,要么退票,要么卖给票贩子变现。他们一边“骗助”,一边逛,既能看风景,也能发财,比免费旅游还好。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为了向记者说明这些情况的真实性,王立还拿出自己保存的两张火车票,一张是广州到成都的,另一张是3月28日安康到四川万源的。王立说,安康到四川万源的火车票的条形章已被他消掉。在问及其他救助车票时,王立说用过后都扔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两年下来,王立自称他从救助站累计获得近万元救助费用。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记者核实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为躲赌债 离家出走两年多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王立离家出走两年多了,他给父母留下的只是失望的回忆。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王立的家位于咸阳市高新区某村,几间平房,家具虽然不多,但收拾得干净利索。昨日上午,在其家中记者见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到了他的父母。提起这个已经两年多未见面的儿子,夫妇俩没有表现出太多悲伤,而母亲竟抛出“就当没有这个儿子”的话来。原来王立在两年前欠下2万余元赌债,那些日子常常有人半夜到家索债,一来就是十几个人,还开着三四辆汽车。而恐吓电话更是接连不断,时不时恐吓说要卸胳膊、卸腿,吓得老两口惶惶不可终日。就在今年春节,债主还曾跑来要账。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王立的父母说,孩子其实是个听话的娃,初中毕业后因中考落榜没再上学。2002年,22岁的他学会了打麻将,起初只是和村上的人玩些小钱,家里人也没在意。但谁也没想到,2004年,王立居然到外面赌博,还欠下了2万多元赌债,这让家人很是寒心。2004年春节过后,为躲债王立离家出走了,两年来父母也不知道他的去向,只是隔几个月能接到他的电话。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几天前,王立曾给父亲打电话说,他要给报社写篇稿子,反映救助站救助资金流向不明的问题。王父对此很担心,因为儿子并没有详细解释是如何得知这些情况的,所以他告诉儿子,如果确定反映的是事实将不予干涉,如果不能保证,他劝儿子最好不要写。得知儿子采用的是何种方法了解到救助工作的漏洞后,王父认为儿子这样做是错误的。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王的父母说,不担心孩子其实是假的。说完这些,老两口的眼角溢出了泪水。王立是他们的大儿子,他们心里其实是希望王立能回家的,可又担心他真的回来了,家里无力还账,又要陷入混乱,还有可能连累到小儿子,所以对于王立的出走老两口很无奈……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骗助秘诀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不给就闹 一闹就成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个别“骗助者”身揣信用卡,喜欢去“出手大方”的沿海地区仅凭花言巧语就能“骗助”成功?面对记者的困惑,王立道出了其中“秘诀”。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骗助”时间一长,经验也就丰富了,对国家关于救助的条例更是了如指掌,知道怎么对付救助站。一般“骗助者”都在2人以上,4人左右,组团行动相互照应。穿着破破烂烂,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心,为达目的不惜装疯卖傻。如果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识破了阴谋,他们就联合起来闹,甚至动手威胁救助站工作人员,实在不行,就去当地民政局或政府部门缠领导,一般情况下领导都会息事宁人,责令救助站妥善解决。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救助站里,吃着不要钱的救助饭,睡着免费的救助床,“骗助者”之间还经常相互交换经验和信息,什么地方管理松出手大方,什么地方小气油水少,个别“骗助者”身上还揣着信用卡。一般“骗助者”都喜欢去沿海发达地区,那里经济发达,容易得到人们的同情,救助站也干脆,出手大方;而“骗助者”都不愿意去北京,因为北京审查太严也不敢闹,还会被家乡政府领回去,很丢面子。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此外,一些地方的救助站管理不到位,救助条例落实不到位也是“骗助者”屡屡得手的原因,如在核实身份及住址时不仔细甄别,发放救助车票和现金时把关不严等。</p><p>2006年04月05日09:52   <a class="lblue" href="http://hsb.huash.com/">华商网-华商报</a> </p><p align="center"><img alt="男子两年逛遍70多救助站 吃住不愁年赚万元(图)" src="http://img1.qq.com/news/pics/131/131275.jpg" border="1" name="MM"/></p><p></p><p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 2em;">4月3日上午,三名得到救助的人走出安康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他们的身份很值得怀疑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现实中,一些真正的乞讨人员不愿意到救助站,一些非乞讨人员却想尽办法削尖脑袋往里钻。在获得救助后,将救助站提供的火车票转手卖钱,再到另一个地方的救助站去申请救助…… </p><p style="TEXT-INDENT: 2em;">日前,一名咸阳男子在安康“骗助”被识破后,自称两年内跑遍全国70多个救助站,是为体验救助站存在的弊端。由此,也揭开了“骗助者”———这个特殊群体不为人知的内情。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自揭内幕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边骗边逛 比免费旅游还好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救助站是政府为在外流浪、乞讨的困难群众提供临时性救助的机构,但有人却将救助站当作发财的摇钱树。4月3日,咸阳一男子王立(化名)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两年来“骗助”的经历。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此前的3月28日,王立在安康市救助管理站骗取救助时,被工作人员当场识破。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骗助”被识破 自称为体验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3月27日下午,26岁的咸阳男子王立来到安康市救助管理站,以“财物被盗”为由申请救助。但在救助表上,王立填写家庭地址却是重庆九龙坡,姓名是“王力”。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3月28日上午,王立从救助站拿到安康到四川万源的火车票一张,上面盖有“政府救助不得退换”字样的条形章。在准备离开时,救助站业务主任胡明才突然觉得王立言行可疑,遂要求他说几句四川话。露出破绽的王立在胡明才的耐心开导下,终于说出了实情:他两年内跑了全国十多个省的70多个救助站,用同样的方式获取车票和路途伙食救助费。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说起自己“骗助”的经历时,王立不断强调是进行“骗助”体验,目的并不是为骗钱。他之所以要说出来,是因为觉得国家的钱应救助那些确实需要救助的人,而不是那些以骗钱为目的的人。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学会技巧 找救助站“发财”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4月2日,王立主动与记者联系,要求讲述自己的“骗助”经历。次日上午,在每晚住宿费5元的旅社,记者见到了王立。他看起来有些木讷,头发长且凌乱,穿着有些脏。王立说,2004年过完年,他就只身南下广州、深圳等地,因为没有技术和文化,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身无分文后四处流浪。在此期间,王立认识了一名叫“小湖北”的专业“骗助者”,“小湖北”告诉了王立如何去救助站发财的秘密。</p><p style="TEXT-INDENT: 2em;">身处困境的王立去深圳一救助站尝试了一下,结果救助站工作人员给他提供了一张266元的返乡车票和20元钱。头一次体验“骗助”就有收获,让王立觉得钱来得很容易。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王立自称,为了弄清从救助站发财的秘密,他随后开始在全国各地的救助站一个接一个地跑了起来,亲身感受救助站是否都是这个样子。每到一个救助站,王立总是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假称自己被偷或者被抢,博得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同情心。然后,他就在救助表上填写假地址假名字,免费吃住几天,在拿到救助站提供的车票和现金后离开。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车票卖给票贩子换钱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王立说,车票一到手,“骗助者”立即用药水抹去车票上盖的“政府救助严禁转让”等字样的条形印章,要么退票,要么卖给票贩子变现。他们一边“骗助”,一边逛,既能看风景,也能发财,比免费旅游还好。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为了向记者说明这些情况的真实性,王立还拿出自己保存的两张火车票,一张是广州到成都的,另一张是3月28日安康到四川万源的。王立说,安康到四川万源的火车票的条形章已被他消掉。在问及其他救助车票时,王立说用过后都扔了。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两年下来,王立自称他从救助站累计获得近万元救助费用。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记者核实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为躲赌债 离家出走两年多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王立离家出走两年多了,他给父母留下的只是失望的回忆。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王立的家位于咸阳市高新区某村,几间平房,家具虽然不多,但收拾得干净利索。昨日上午,在其家中记者见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到了他的父母。提起这个已经两年多未见面的儿子,夫妇俩没有表现出太多悲伤,而母亲竟抛出“就当没有这个儿子”的话来。原来王立在两年前欠下2万余元赌债,那些日子常常有人半夜到家索债,一来就是十几个人,还开着三四辆汽车。而恐吓电话更是接连不断,时不时恐吓说要卸胳膊、卸腿,吓得老两口惶惶不可终日。就在今年春节,债主还曾跑来要账。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王立的父母说,孩子其实是个听话的娃,初中毕业后因中考落榜没再上学。2002年,22岁的他学会了打麻将,起初只是和村上的人玩些小钱,家里人也没在意。但谁也没想到,2004年,王立居然到外面赌博,还欠下了2万多元赌债,这让家人很是寒心。2004年春节过后,为躲债王立离家出走了,两年来父母也不知道他的去向,只是隔几个月能接到他的电话。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几天前,王立曾给父亲打电话说,他要给报社写篇稿子,反映救助站救助资金流向不明的问题。王父对此很担心,因为儿子并没有详细解释是如何得知这些情况的,所以他告诉儿子,如果确定反映的是事实将不予干涉,如果不能保证,他劝儿子最好不要写。得知儿子采用的是何种方法了解到救助工作的漏洞后,王父认为儿子这样做是错误的。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王的父母说,不担心孩子其实是假的。说完这些,老两口的眼角溢出了泪水。王立是他们的大儿子,他们心里其实是希望王立能回家的,可又担心他真的回来了,家里无力还账,又要陷入混乱,还有可能连累到小儿子,所以对于王立的出走老两口很无奈……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骗助秘诀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不给就闹 一闹就成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个别“骗助者”身揣信用卡,喜欢去“出手大方”的沿海地区仅凭花言巧语就能“骗助”成功?面对记者的困惑,王立道出了其中“秘诀”。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骗助”时间一长,经验也就丰富了,对国家关于救助的条例更是了如指掌,知道怎么对付救助站。一般“骗助者”都在2人以上,4人左右,组团行动相互照应。穿着破破烂烂,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心,为达目的不惜装疯卖傻。如果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识破了阴谋,他们就联合起来闹,甚至动手威胁救助站工作人员,实在不行,就去当地民政局或政府部门缠领导,一般情况下领导都会息事宁人,责令救助站妥善解决。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救助站里,吃着不要钱的救助饭,睡着免费的救助床,“骗助者”之间还经常相互交换经验和信息,什么地方管理松出手大方,什么地方小气油水少,个别“骗助者”身上还揣着信用卡。一般“骗助者”都喜欢去沿海发达地区,那里经济发达,容易得到人们的同情,救助站也干脆,出手大方;而“骗助者”都不愿意去北京,因为北京审查太严也不敢闹,还会被家乡政府领回去,很丢面子。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此外,一些地方的救助站管理不到位,救助条例落实不到位也是“骗助者”屡屡得手的原因,如在核实身份及住址时不仔细甄别,发放救助车票和现金时把关不严等。</p>
<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日记曝光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不用出力 年赚万元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经济发达的地方救助管理站,“骗助者”一般都会得到300元左右的直达车票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为了证实自己的经历,王立每到一处都做有日记或记录,记着住宿的天数和得到的钱数,“2004年-2006年,我先后跑了很多站,每一次都感到震惊,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能得到救助……”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记者从王立最新的一份日记记录中看到:“3月23日,广元住2天,广元-汉中火车票26元,生活费5元;3月25日,汉中住2天,汉中-安康车票20元,生活费5元;3月26日,城固县生活费15元,西乡县生活费20元;3月27日,石泉县,车票16元;3月28日安康,火车票20元……”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对于这些记录,王立解释说,这是记录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免费吃住几天和得到的救助,有时一天能跑两个甚至三个救助站。仅从这张日记中可计算出,从3月23日到3月28日的6天时间里,王立先后得到5次救助,车票票价和生活费合计127元,这些还不包括免费吃住。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记者与安康救助管理站联合查询了王立在各救助站所用名字、目的地及救助理由,汉中救助站、广元救助站和石泉救助站确认,确有此人得到救助,车票面值和生活费数额与日记记录完全吻合。王立还对记者说,经济发达的地方救助管理站一般是提供“一站式”车票,“骗助”一般都会得到300元左右的直达车票,“骗助者”一年弄好了,不用出力流汗就能赚万元。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王立在日记中写道:“装疯卖傻,以假身份、假地址骗国家车票,发展人员拉帮结派,威胁工作人员,国家财产在不断流失和浪费,这些人骗下钱后住旅馆喝酒,我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人,不能看下去了,我要揭露这些……”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救助站说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明知骗助 还得救助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存在5%的专职“骗助者”,好逸恶劳者钻了政策漏洞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对于王立所说的情况和目前救助管理面临的问题,昨日上午,记者专门采访了安康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李广福。李广福表示,“骗助者”在救助申请表上填写的信息,没有一样是真的。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李证实的确存在一批专职“骗助者”,他说,2005年安康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了1410人,而这些被救助的对象里,根据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多年经验判断,有5%的人属于专职“骗助者”,另外还有近20%寻求救助者的目的很值得怀疑。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为什么会出现这么高比例的“骗助者”?李广福说,2003年8月国家正式实施的《救助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救助的原则是“自愿受助,无偿救助”,救助的对象是:自身无能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低保或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的人员。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些政策和原则从实际实施过程来看,首先,基层救助管理站操作的难度太大,对于救助对象的规定过于宽泛,救助站难以辨别要求救助者的真伪,往往凭个人的感觉和经验来判断,难免让一些好逸恶劳者钻了空子;其次,政策、条例有缺陷,强救助弱管理,救助管理站没有强制手段,个别“骗助者”甚至对工作人员动拳头,对无理取闹者没有办法;三是救助管理成本大,“骗助者”在救助申请表上胡乱填写信息,为核实一个身份,要多次反复打电话发传真,往往还是无法确认。有时明明感觉是“骗助”,还得违心地救助。李广福建议,国家应该尽快出台《救助管理法》,确保救助钱花在刀刃上。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就王立的这种行为,昨日记者咨询了陕西王炳森律师事务所律师蒋虎军。他说,王立以欺骗的手段获得救助站的信任和救助,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都是他自己的一种托词,其结果就是造成了国家财产被他用不正当的手段非法占有,他的行为本身就是对救助站正常工作秩序的一种扰乱,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其非法所得的数额追究他的治安或刑事责任。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破解之道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信息联网 辨别真伪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半年内被全国任意一家救助机构救助过的人员,不再给予救助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对于个别不良分子恶意骗助的问题,陕西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全省所有的救助站目前基本建立了内部网络,以此可更好地甄别求助人员是否在行骗。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全省救助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后,利用救助站管吃、管住、管返乡车票的政策,骗取救助的‘跑站’行为将被当场揭穿!”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主任科员刘继娥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的救助站基本建立了内部网络,受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拥有“电子身份证”,以此可更好地甄别求助人员,把政府的救助资金用到真正需要救助的人身上。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实现联网后,救助站将对已经救助过的人员上网通报,同时还与全国各地的救助站建立网上沟通渠道,实现对流浪乞讨人员的信息共享与查询,解决不良分子恶意骗助的问题。只要半年内被全国任意一家救助机构救助过的人员,将不再给予救助。对提供虚假情况和拒不如实提供个人情况的将坚决不予救助。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本报记者 王培民 蒋旭 周艳涛/文 王培民/图 </p>
就是因为有这么多无耻的人,所以世界才越来越冷漠~
顶楼上的!
浪费一年的时间骗得近万元,一个人的一年就这么不值钱!
<p>记得以前有那么一句话:</p><p>看见要饭的给点钱,看见要钱的给点饭……</p>
..这些救助站还算不错..重庆的救助站就发张救助单给这些人,结果我们车站拿去报销根本不认帐.[em01]
怎麽很多事情一办就会走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