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于东林党,崇祯是穷死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31:54
崇祯十七年三月丁未,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大明覆亡。
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守卫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是: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傻。
低下高贵头颅的皇帝
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马上赏了他一个 锦衣千户 之职。
历史没有留下这个捐款者的姓名。他当了一天千户,明朝就灭亡了。这个无名者,应该是崇祯临终前,极少能让他心感温暖的人之一了。
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
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1万两 崇祯的意思是 以三万为上等 ,但没有一笔捐款达到此数,最高一笔只两万两,大多数 不过几百几十而已 ,纯属敷衍。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 新鲜 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叫卖,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 此房急售 这一切都是在告诉皇帝:咱真的没钱捐,看你能怎么着。
崇祯急啊,于是想树个榜样,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他知道周奎有钱,也以为大难临头,周奎身为国丈,与大明皇室休戚与共,怎么也该有些担当吧。于是他派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然后说: 皇上希望你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 周奎马上哭得死去活来,说: 老臣安得多金? 意思是: 我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啊 他还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他坚定地给皇帝女婿打了个1折,只肯捐1万两。
此时,距离京城陷落、崇祯自杀还有8天。
崇祯听了徐高的回复,很郁闷,也不好逼国丈大人太甚,于是把数额从10万两变成两万两。周奎眼看糊弄不过去了,就进宫去找女儿周皇后求援。周皇后深明大义,要求父亲也要深明大义,为权贵们做表率。做完思想工作后,周皇后拿出5000两银子给父亲。周奎又干了一件令人不解的事:他捐出3000两,另外2000两落入自己的腰包。最后他总计捐出1.3万两。
在这次皇帝哀求权贵们捐款救国的运动中,崇祯总计募集了20万两。明朝没有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也没有福布斯排行榜。崇祯明明知道这帮人贪污受贿,有的是钱,他也屡屡以国家民族大义来晓谕他们,但权贵们就是不愿意出血,崇祯虽贵为天子,却一点辙都没有。
钱是我的,国家是你的
权贵们为什么不愿意捐款救国?研究者认为:这帮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有种普遍的心理 皇帝不缺钱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整个天下都是你的,干吗要我们出钱?
崇祯有钱吗?历史上有个 崇祯小气亡国 的说法,其来源是杨士聪在《甲申核真略》中的记载,说是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在宫中找到了崇祯的内帑3200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崇祯明明有大把银子,却不舍得花,国难当头了,还觍着脸找大臣要钱。但这种说法,已被证伪。提供 崇祯真穷 佐证的,是一个名叫赵士锦的人,他在京城陷落之前奉命接管国库之一、工部下属的节慎库,这是一个关键的位置,他无疑比杨士聪更接近真相。
赵士锦后来从闯军中逃出来,把自己在历史巨变之中的经历写成了《甲申纪事》及《北归记》两篇文字,今天看来,它们就是记载1644年天翻地覆剧变的报告文学杰作。他在《甲申纪事》中写了当时国库空虚的情况: 新库中止二千三百余金 外只有锦衣卫解来加纳校尉银六百两,宝元局易钱银三百两,贮书办处,为守城之用。 在《北归记》中,赵士锦感慨: 国家之贫至此!
崇祯确实很穷,他上任后接了一个烂摊子,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宫女不够用了,也不敢扩招,他甚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了,充作军饷。史料记载,崇祯把宫里储存的人参等物品也变卖了。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在皇宫里发现崇祯除了龙袍只有粗布衣,把零碎什么的都折价算上,内库也只有数万两银子。
满朝文武,不知道崇祯很穷吗?
明末,君臣关系也很奇特,互不信任,谁也不愿担责任。皇帝哭穷,权贵们心想: 骗谁呢?想敲诈啊? 于是皇帝找他们要钱,他们便哭穷。君臣似乎在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
其实,有相当数量的大臣,知道国家的财政状况,知道这个骄傲的皇帝,不到走投无路,决不会低下高贵的头颅,来找大家要钱。但他们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是你朱家的天下,丢掉就丢掉了,关我啥事?凭什么要我出钱?
他们知道李自成的闯王大军即将兵临城下,他们也做好了改朝换代的准备:反正咱有管理才能,熟悉政治,谁当皇帝没关系,都得用我吧?
明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状元出身,在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崇祯对他寄予厚望,但他让皇帝很失望。城破前三天,崇祯问他有何对策,并说: 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 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崇祯气疯了,一脚踢翻了龙椅。魏藻德还是保持着跪姿,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
城破了,皇帝死了,魏藻德投降了。李自成问他: 你为什么不去殉死? 这个无耻的人回答: 方求效用,那敢死。(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
大臣们如此,平头百姓更是如此:谁当皇帝,关咱啥事,咱不照样当老百姓吗?守城士兵也是如此:没有军饷,咱为什么要卖命?
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
大明灭亡,浩劫来临,接踵而来的是数十年残酷的战争,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最后,要讲讲那些不肯捐款救国的明末权贵们的命运。
魏藻德,就是那个勉强捐了500两银子的家伙,想投降,结果被拒,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他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 我本是一介书生,根本不懂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 刘宗敏听了大怒说: 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三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 说罢,命人掌嘴数十下。
被打耳光,只是魏藻德厄运的开始。他被捕入狱,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数万两。然而刘宗敏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几万两白银,继续用刑,五天五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他的儿子魏追征又被逮捕,魏追征说: 家已罄尽。父在,犹可丐诸门生故旧。今已死,复何所贷? 旋即被斩首。
那些在崇祯面前哭穷的铁公鸡们,在闯军的酷刑前,纷纷交出了惊人的财富。当时京城之中,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到处是明朝官员的惨嚎之声。那个国丈周奎,当初哭着喊着只肯掏1万两银子的守财奴,禁不住严刑拷打,被闯军抄出了无数奇珍异宝,拉了几十车,光是现银就足足有53万两之多。
当初,太监徐高奉崇祯之命劝捐,周奎百般耍赖,气得太监徐高拂袖而起: 老皇亲如此鄙吝,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 意思是: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没了,你要那么多钱干吗呢?崇祯十七年三月丁未,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大明覆亡。
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守卫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是: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傻。
低下高贵头颅的皇帝
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马上赏了他一个 锦衣千户 之职。
历史没有留下这个捐款者的姓名。他当了一天千户,明朝就灭亡了。这个无名者,应该是崇祯临终前,极少能让他心感温暖的人之一了。
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
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1万两 崇祯的意思是 以三万为上等 ,但没有一笔捐款达到此数,最高一笔只两万两,大多数 不过几百几十而已 ,纯属敷衍。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 新鲜 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叫卖,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 此房急售 这一切都是在告诉皇帝:咱真的没钱捐,看你能怎么着。
崇祯急啊,于是想树个榜样,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他知道周奎有钱,也以为大难临头,周奎身为国丈,与大明皇室休戚与共,怎么也该有些担当吧。于是他派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然后说: 皇上希望你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 周奎马上哭得死去活来,说: 老臣安得多金? 意思是: 我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啊 他还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他坚定地给皇帝女婿打了个1折,只肯捐1万两。
此时,距离京城陷落、崇祯自杀还有8天。
崇祯听了徐高的回复,很郁闷,也不好逼国丈大人太甚,于是把数额从10万两变成两万两。周奎眼看糊弄不过去了,就进宫去找女儿周皇后求援。周皇后深明大义,要求父亲也要深明大义,为权贵们做表率。做完思想工作后,周皇后拿出5000两银子给父亲。周奎又干了一件令人不解的事:他捐出3000两,另外2000两落入自己的腰包。最后他总计捐出1.3万两。
在这次皇帝哀求权贵们捐款救国的运动中,崇祯总计募集了20万两。明朝没有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也没有福布斯排行榜。崇祯明明知道这帮人贪污受贿,有的是钱,他也屡屡以国家民族大义来晓谕他们,但权贵们就是不愿意出血,崇祯虽贵为天子,却一点辙都没有。
钱是我的,国家是你的
权贵们为什么不愿意捐款救国?研究者认为:这帮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有种普遍的心理 皇帝不缺钱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整个天下都是你的,干吗要我们出钱?
崇祯有钱吗?历史上有个 崇祯小气亡国 的说法,其来源是杨士聪在《甲申核真略》中的记载,说是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在宫中找到了崇祯的内帑3200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崇祯明明有大把银子,却不舍得花,国难当头了,还觍着脸找大臣要钱。但这种说法,已被证伪。提供 崇祯真穷 佐证的,是一个名叫赵士锦的人,他在京城陷落之前奉命接管国库之一、工部下属的节慎库,这是一个关键的位置,他无疑比杨士聪更接近真相。
赵士锦后来从闯军中逃出来,把自己在历史巨变之中的经历写成了《甲申纪事》及《北归记》两篇文字,今天看来,它们就是记载1644年天翻地覆剧变的报告文学杰作。他在《甲申纪事》中写了当时国库空虚的情况: 新库中止二千三百余金 外只有锦衣卫解来加纳校尉银六百两,宝元局易钱银三百两,贮书办处,为守城之用。 在《北归记》中,赵士锦感慨: 国家之贫至此!
崇祯确实很穷,他上任后接了一个烂摊子,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宫女不够用了,也不敢扩招,他甚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了,充作军饷。史料记载,崇祯把宫里储存的人参等物品也变卖了。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在皇宫里发现崇祯除了龙袍只有粗布衣,把零碎什么的都折价算上,内库也只有数万两银子。
满朝文武,不知道崇祯很穷吗?
明末,君臣关系也很奇特,互不信任,谁也不愿担责任。皇帝哭穷,权贵们心想: 骗谁呢?想敲诈啊? 于是皇帝找他们要钱,他们便哭穷。君臣似乎在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
其实,有相当数量的大臣,知道国家的财政状况,知道这个骄傲的皇帝,不到走投无路,决不会低下高贵的头颅,来找大家要钱。但他们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是你朱家的天下,丢掉就丢掉了,关我啥事?凭什么要我出钱?
他们知道李自成的闯王大军即将兵临城下,他们也做好了改朝换代的准备:反正咱有管理才能,熟悉政治,谁当皇帝没关系,都得用我吧?
明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状元出身,在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崇祯对他寄予厚望,但他让皇帝很失望。城破前三天,崇祯问他有何对策,并说: 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 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崇祯气疯了,一脚踢翻了龙椅。魏藻德还是保持着跪姿,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
城破了,皇帝死了,魏藻德投降了。李自成问他: 你为什么不去殉死? 这个无耻的人回答: 方求效用,那敢死。(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
大臣们如此,平头百姓更是如此:谁当皇帝,关咱啥事,咱不照样当老百姓吗?守城士兵也是如此:没有军饷,咱为什么要卖命?
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
大明灭亡,浩劫来临,接踵而来的是数十年残酷的战争,无人能够置身事外。
最后,要讲讲那些不肯捐款救国的明末权贵们的命运。
魏藻德,就是那个勉强捐了500两银子的家伙,想投降,结果被拒,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他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 我本是一介书生,根本不懂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 刘宗敏听了大怒说: 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三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 说罢,命人掌嘴数十下。
被打耳光,只是魏藻德厄运的开始。他被捕入狱,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数万两。然而刘宗敏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几万两白银,继续用刑,五天五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他的儿子魏追征又被逮捕,魏追征说: 家已罄尽。父在,犹可丐诸门生故旧。今已死,复何所贷? 旋即被斩首。
那些在崇祯面前哭穷的铁公鸡们,在闯军的酷刑前,纷纷交出了惊人的财富。当时京城之中,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到处是明朝官员的惨嚎之声。那个国丈周奎,当初哭着喊着只肯掏1万两银子的守财奴,禁不住严刑拷打,被闯军抄出了无数奇珍异宝,拉了几十车,光是现银就足足有53万两之多。
当初,太监徐高奉崇祯之命劝捐,周奎百般耍赖,气得太监徐高拂袖而起: 老皇亲如此鄙吝,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 意思是: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没了,你要那么多钱干吗呢?
晚清,慈溪连给同治坟前修路的钱都没有.末期王朝一个吊样
明末是小冰河期,农业歉收。

王朝皇室就是各个势力推出来的利益平衡者,平衡打破了,啥都不是,推倒重建吧
明末文武勋贵花样作死绝对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然说白了,也是崇祯废物,怪不得别人
明末是小冰河期,农业歉收。
明末大灾大难N年,崇祯确实很苦逼的-_-||
当然说白了,也是崇祯废物,怪不得别人
天灾人祸,君非亡国之君,臣嘛……
当然说白了,也是崇祯废物,怪不得别人
崇祯是个好皇帝

明末是小冰河期,农业歉收。
噗,说的清初就不是小冰河期了?只不过在他们又玩老一套把戏想不交税的时候让康麻子斩绞刑流加革去功名三万多人。这个时候也没有人敢出来写“五人墓碑记”了
噗,说的清初就不是小冰河期了?只不过在他们又玩老一套把戏想不交税的时候让康麻子斩绞刑流加革去功名三 ...
要是明末也只有清初这点人,那就好办了^O^你看看康麻子时候人口和明末人口的差距……
乱石空空 发表于 2015-9-1 19:52
崇祯是个好皇帝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这说法有点无耻啊,朱家的子孙不知道有多少皇庄,洛阳那个更是富可敌国。
xpaladinz 发表于 2015-9-1 19:51
天灾人祸,君非亡国之君,臣嘛……
明眼人都知道是个烂摊子,当老大的连画个饼的能力都没有,叫手下人忠心个屁。
要是明末也只有清初这点人,那就好办了^O^你看看康麻子时候人口和明末人口的差距……
那就找个人口差不多的时候,崇祯初年和雍正时候人口差不多。但是后者税收几乎是前者四倍。

四爷也没什么高明手段,不过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而已。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明眼人都知道是个烂摊子,当老大的连画个饼的能力都没有,叫手下人忠心个屁。
没钱……没钱……没钱……重要的话说三遍^O^
那就找个人口差不多的时候,崇祯初年和雍正时候人口差不多。但是后者税收几乎是前者四倍。

四爷也没什 ...
明末有1.2亿人,雍正时期也有那么多了?
xpaladinz 发表于 2015-9-1 20:02
没钱……没钱……没钱……重要的话说三遍^O^
真逗,没钱还不简单,手下人有钱啊,当然,现代融资对于那时候的人确实有点高端- -麻痹不干了,迁都南京,把整个北方灾区留给李逗逼和满清,让他们杀光抢光,拉一派打一派,反正养不起了
真逗,没钱还不简单,手下人有钱啊,当然,现代融资对于那时候的人确实有点高端- -麻痹不干了,迁都南京 ...
崇祯倒是想迁都东林党不干,不符合他们的利益。^O^
xpaladinz 发表于 2015-9-1 20:11
崇祯倒是想迁都东林党不干,不符合他们的利益。^O^
拍拍屁股不干,黑锅扛就扛了,人家东晋南宋还不是都干过了。命都没有,要脸有屁用。对了,这是个不良资产问题。
明末!国家利益<家族利益<个人利益(屁民自生自灭)…………
拍拍屁股不干,黑锅扛就扛了,人家东晋南宋还不是都干过了。命都没有,要脸有屁用。对了,这是个不良资产 ...
东晋南宋可没南北两内阁^O^
xpaladinz 发表于 2015-9-1 20:16
东晋南宋可没南北两内阁^O^
被条条框框限制死,难怪身死国灭。
明末有1.2亿人,雍正时期也有那么多了?
忘了是雍正几年了,一个是和平时期人口会快速增长,再一个是明末隐户的问题极其严重。
东林党都是利己主义者,阉人都比他们爱国
北风呼噜 发表于 2015-9-1 20:20
忘了是雍正几年了,一个是和平时期人口会快速增长,再一个是明末隐户的问题极其严重。
雍正乾隆人口增长是外来农作物的功劳
xpaladinz 发表于 2015-9-1 19:56
要是明末也只有清初这点人,那就好办了^O^你看看康麻子时候人口和明末人口的差距……
     你没看到实质。明朝皇帝是坐天下的太平正主,搞得太极端了不行。满清是随时准备退回辽东的嘛,不怕下黑手,不怕留骂名,不怕百姓反。
   当初洪武大帝也随时准备再去做流寇的,专家说他特地在皇宫里修了暗道,准备了一套度牒留给建文帝逃命的。所以洪武大帝手多黑啊。
     等到清末皇帝也知道没法退回东三省了,也就不敢来狠的到了。章炳麟骂他小丑又能怎么样?呵呵。
雍正乾隆人口增长是外来农作物的功劳
这里说的是同等人口下收的税,崇祯时期的税收总额虽然只是雍正时期的四分之一略多,但是全部压在农民身上,所以才导致了老百姓造反。

相反雍正事情税收总额虽高,但是比较平均的分摊,所以老百姓实际负担更轻
明朝亡于土地兼并和财政崩溃,希望以后不要再拿小冰河期跟什么鼠疫之类的做借口了,明朝就是穷死的 而同时士大夫阶层却肥的流油。
又见这论调,无数人都持这观点,好像这观点是公认似的。

但东林党是怎么亡明的?

如果说东林党反对加商税亡国的,但从天启年间到明亡,唯一一次加商税是东林党推动的——加了就能多收?太想当然了吧,吏治败坏导致私盐跟官盐一样光明正大地贩卖,盐税百不存一
吏治问题没解决,加商税只会导致走私夹带更加猖獗,于国库增收毫无作用。

如果说土地兼并官员不纳粮导致的,那宗室是亡国的原因,因为宗室兼并土地可比东林党厉害得多。

如果说是因东林党争亡国,那总得有党跟东林党争啊。。。不争了那不是不会亡国?
alang442 发表于 2015-9-1 20:25
东林党都是利己主义者,阉人都比他们爱国
阉党好歹还在做事给国家财政捞钱,东林那班孙子屁事不干 成天国家扯后腿为了反对而反对,搞民粹  喷皇帝 邀直买名,当国家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贪欲时候 大不了换一个皇帝,妓女都可以投水殉国  东林领袖说水太冷不想死。
要是明末也只有清初这点人,那就好办了^O^你看看康麻子时候人口和明末人口的差距……
大明从立国开始就一直比较平庸,到后期简直就是个晋朝。还不如!纵观秦汉唐,在鼎盛时期彻底歼灭当时少数民族,以至于秦灭亡时,汉能立,而汉亡时,曹操仅凭北方地区就可以横扫乌丸和高句丽,而唐也能灭了突厥,从而使宋立,而大明彻头彻尾,都没给李闯留下个好环境,自己还被满鞑子歼灭几十万,真是烂的可以!
地图炮 发表于 2015-9-1 20:59
又见这论调,无数人都持这观点,好像这观点是公认似的。

但东林党是怎么亡明的?
明朝的东林党...只说迁都之后,争拥立之功打算废长立幼,结果三镇照祖训立长造成进一步动乱,史可法之流更别说了,南京争的鸡飞狗跳人家自己躲清静去了。
最后东林党雨中开城门跪迎清兵,好一个铁骨铮铮
明前称臣,清开始称奴才
乱石空空 发表于 2015-9-1 19:48
明末是小冰河期,农业歉收。
崇祯就会把眼睛盯着农民那一亩三分地,当然没钱,要知道明末时,工商业还是相当发达的,记得有文献说当时苏杭一带人都不愿种地,而是去工坊做工,赚钱买米都比自己种地强,而且当时的商业税收极低,有个官老爷主持收市场的税,他就丢一个筐子在那,任由商人们自己扔几个铜板,结果他还得了个好评,升了官。可见,国家不是没有钱,而是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其实坐在金矿上。
被条条框框限制死,难怪身死国灭。
祖制历朝历代多有……
忘了是雍正几年了,一个是和平时期人口会快速增长,再一个是明末隐户的问题极其严重。
小冰河期加兵祸天灾人口基本少了1/3到3/5。
你没看到实质。明朝皇帝是坐天下的太平正主,搞得太极端了不行。满清是随时准备退回辽东的嘛,不怕 ...
开国皇帝有几个不是杀伐果断^O^
大明从立国开始就一直比较平庸,到后期简直就是个晋朝。还不如!纵观秦汉唐,在鼎盛时期彻底歼灭当时少数 ...
明在改土归流以及对外扩张时灭的也不少^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