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法已就未成年人与幼女发生性行为出台司法解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08:03
<p>高法已就未成年人与幼女发生性行为出台司法解释&nbsp; </p><p>--------------------------------------------------------------------------------<br/>2006年01月27日 14:46 <br/>&nbsp;<br/>  中新网1月27日电 据广州日报报道,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日前下发至全国各级法院,并于今年1月23日起正式施行。</p><p>  报道援引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邬耀广的话解读说:“这一最新的司法解释与1995年5月下发的旧版本相比,有不少新突破,其中有关‘刑事责任年龄推定’、‘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是否犯罪’以及‘应当缓刑三情形’的明确意见应当说是新司法解释的几个亮点。”</p><p>  年龄无法查明 </p><p>  旧: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 </p><p>  新:推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p><p>  邬耀广说,“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但不同的罪名有着其相对应的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未达到这一年龄者即使犯了该罪也是无须承担刑事责任的。”</p><p>  新司法解释第四条规定:“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法查明的,应当推定其没有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而在旧的规定是,“年龄没有查清……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 </p><p>  与幼女偶尔发生性行为 </p><p>  旧: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p><p>  新:情节轻微不算犯罪 </p><p>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新司法解释第六条界定了这一情形的“罪与非罪”,而旧版本只是作出“可以不认为是犯罪”的规定。</p><p>  判三年以下且初犯退赃赔偿 </p><p>  旧: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p><p>  新:明确规定应当缓刑 </p><p>  《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新司法解释则进一步明确,“对未成年罪犯符合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可以宣告缓刑。如果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其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应当宣告缓刑:(一)初次犯罪;(二)积极退赃或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三)具备监护、帮教条件。”相对旧有规定,增加了“初犯”、“退赃”、“赔偿”等几种“应当缓刑”的情形。 </p><p>  校园暴力是否刑罚伺候 </p><p>  旧: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p><p>  新:罪与非罪界限清楚 </p><p>  新司法解释第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学习、生活等危害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具有前款规定情形的,一般也不认为是犯罪。”第八条同时明确:“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或者寻求精神刺激,随意殴打其他未成年人、多次对其他未成年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公私财物,扰乱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秩序,情节严重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p><p>  此外,在刑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得适用死刑的基础上,新司法解释还进一步作出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 </p><p>高法已就未成年人与幼女发生性行为出台司法解释&nbsp; </p><p>--------------------------------------------------------------------------------<br/>2006年01月27日 14:46 <br/>&nbsp;<br/>  中新网1月27日电 据广州日报报道,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日前下发至全国各级法院,并于今年1月23日起正式施行。</p><p>  报道援引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邬耀广的话解读说:“这一最新的司法解释与1995年5月下发的旧版本相比,有不少新突破,其中有关‘刑事责任年龄推定’、‘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是否犯罪’以及‘应当缓刑三情形’的明确意见应当说是新司法解释的几个亮点。”</p><p>  年龄无法查明 </p><p>  旧: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 </p><p>  新:推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 </p><p>  邬耀广说,“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但不同的罪名有着其相对应的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未达到这一年龄者即使犯了该罪也是无须承担刑事责任的。”</p><p>  新司法解释第四条规定:“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法查明的,应当推定其没有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而在旧的规定是,“年龄没有查清……应当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 </p><p>  与幼女偶尔发生性行为 </p><p>  旧: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p><p>  新:情节轻微不算犯罪 </p><p>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新司法解释第六条界定了这一情形的“罪与非罪”,而旧版本只是作出“可以不认为是犯罪”的规定。</p><p>  判三年以下且初犯退赃赔偿 </p><p>  旧: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p><p>  新:明确规定应当缓刑 </p><p>  《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新司法解释则进一步明确,“对未成年罪犯符合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可以宣告缓刑。如果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其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应当宣告缓刑:(一)初次犯罪;(二)积极退赃或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三)具备监护、帮教条件。”相对旧有规定,增加了“初犯”、“退赃”、“赔偿”等几种“应当缓刑”的情形。 </p><p>  校园暴力是否刑罚伺候 </p><p>  旧: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p><p>  新:罪与非罪界限清楚 </p><p>  新司法解释第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学习、生活等危害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具有前款规定情形的,一般也不认为是犯罪。”第八条同时明确:“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或者寻求精神刺激,随意殴打其他未成年人、多次对其他未成年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公私财物,扰乱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秩序,情节严重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p><p>  此外,在刑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得适用死刑的基础上,新司法解释还进一步作出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 </p>
靠,我以后教我儿子从10岁起就开始骚扰幼女。
中国法院的法官越来越不懂法律了。
这算什么啊?靠,越来越糟糕!
正经的法律不制定,尽制定一些这.......[em05]
该处罚的没处罚到,不该处罚的往往又处罚到了.
  不懂得不要装懂,法律本身就是很讲究细节的东西,我国不像西方将判例作为法的创立形式,所以只能够通过司法解释来创制法律,不解释这个解释什么?难道全都交给人大法律委员会讨论表决?
<p>神啊,让我年轻十岁吧</p>
<p>呵呵</p><p>好啊</p><p>今后是好汉倍出啊</p>
好汉倍出的结果是少年犯增加。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加盐蓝山</i>在2006-1-29 11:54:00的发言:</b><br/>好汉倍出的结果是少年犯增加。</div><p></p><p>你说对了</p><p>今后,乐子可多了啊</p>
<p>这应该是属于填补一个法律空白的地方。</p><p>是法律就得明文定出来,如果觉得哪里不妥,你觉得如何定才好呢?我觉得这个作为第一版已经不错了。</p><p>如果未成年人犯罪,要检讨的更多是监护人和这个社会的责任,但也不能没有明确法律条款对他本人进行量刑,我想对于今年会出台的法律条文来讲,这只不过是很少很小的一块吧。</p>
早就该细化了,否则法律弹性越大,就越没有严肃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9 19:30:57编辑过]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ytgk9999</i>在2006-1-29 2:35:00的发言:</b><br/>  不懂得不要装懂,法律本身就是很讲究细节的东西,我国不像西方将判例作为法的创立形式,所以只能够通过司法解释来创制法律,不解释这个解释什么?难道全都交给人大法律委员会讨论表决?</div><p></p><p>你说的是很对!</p><p>司法解释本身一种值得肯定的行为!</p><p>大家的意思是这些鸟人们解释出来的东西不可思议。</p><p>打个比方:老师要给学生们讲解课文,这是必须的。但是一个小学毕业 的老师,他给学生们胡乱讲解,他讲歪了。</p>
  哎......其实还是大家接受不了,传统上认为性问题是比较私密和不可接受的东西,这条司法解释其实是对性权利的自主性给予了肯定,就像好多年前终于不再提“非法同居”这个词一样,不论如何都是对私权利的一种尊重,是应当肯定的,至于具体的施行上,这里看来给了法官比较宽的自由裁量权,要看住位法官大人的素质了。
我觉得还是小二斑竹说的对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中国一统天下</i>在2006-1-29 2:42:00的发言:</b><br/><p>神啊,让我年轻十岁吧</p></div><p></p><p>上帝啊!真主啊!如来啊!我的女神雅典娜啊!实在不行沙加啊!</p><p>让我年轻十岁吧</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PLA8341</i>在2006-1-30 0:56: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中国一统天下</i>在2006-1-29 2:42:00的发言:</b><br/><p>神啊,让我年轻十岁吧</p></div><p></p><p>上帝啊!真主啊!如来啊!我的女神雅典娜啊!实在不行沙加啊!</p><p>让我年轻十岁吧</p></div><p>这些都不管用.....现在流行喊撒旦同志....</p>
  现在想学浮士德同志的人还真不少,就是不知道梅菲斯特同志能不能付得起这么高的价钱......
<p>司法解释咱不懂</p><p>书读的少啊</p><p>不过,个人认为</p><p>性关系还是单纯一些的好</p><p></p>
有请NE来解释.
<p>ne......</p><p>表把这个帖子水了......</p>
水是必然的...不水才是偶然的.
<p>哎</p><p>跟你们是有代沟的啊</p><p>免费送你们一句话:</p><p>阿乱上床,不是家破就是人亡啊。</p><p></p>
慢慢看吧,效果不好回头再改……毕竟不是英美案例系的,所以我们每条都要一点点来才行……一次制定出全部的东西是不可能的……至于小二说的接受不接受的问题……其实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时候,重典就越来越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