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想要一架能传宗接代的大飞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16:08
飞机和汽车有什么不同?——无非多一双翅膀少个两个轮胎(其中一个是轮胎,一个是备胎)。当然,论制造飞机工业更复杂那么一点点,论扯淡汽车工业更厉害那么一点点,而论担心,广大人民群众还是有那么一点点。
      
      早在05年9月,《经济观察报》就提到干线飞机,引述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员的话说,目前在论证,还没上马,“初步意向是同波音和空客合作……”。这个消息在当时并没引起很大注意。几个月后的今天,关于国家决定研制175座大飞机的消息就开始满天飞了,看起来民机工业是要跟空客谈恋爱了,双方家长也见过面了,也不知道这回能不能生个跟他爹姓的、带把的、可以传宗接代的崽?
      
      娶这个媳妇也不容易,偶们家长花了多少银子当彩礼才换得回朦一笑。150架飞机(还给了波音这小狐狸精80架,作为补偿,只是半点便宜没占着为什么要付青春损失费,偶有点搞不懂)砸下去,人家才同意“择期”睡到你床上,代价还是高了那么一点点。
      
  J
      更搞不懂的是,就在汽车工业这败家儿子宣布“市场换技术”政策失败的同时,民机工业又开始搞“市场换技术”曲线救国,不知道是哪帮高参的主意?!
      
      看看汽车工业“市场换技术”换来了什么吧,国外的落后车型在这里大卖特卖高价卖,国外的技术却是封锁得严严实实;更可气的是,换来了一汽、二汽这样的“共和国之子”道德观念和自立能力彻底沦丧!!——每当想起一汽拿了丰田皇冠MAJESTA,改了个标志当新“红旗”炫耀,还夸夸其谈“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时候,就对中国汽车工业和民机工业的未来充满了悲哀!!
      
      大飞机绝对可以比喻成汽车工业里的豪华车。偶相信,就算空客真的同意把她的技术全都给你(实际上只是图纸,原始设计资料和设计经验是绝对不会给你的),然后同意你在飞机鼻子上贴个“红旗”或者“上海”或者别的什么的标志,然后再同意你拥有这架飞机的“知识产权”,可是她的目的仍然是阻止你和她竞争。
      
  J
      另一方面,开放大飞机合资项目对偶们国家民机工业的未来有什么影响,是不是也可以参考一下已经沦丧主权的汽车工业?
      
      空客进来了,波音不会进来吗?会,肯定会,同样是为了钱,大家可以一张床上玩一玩。只是没搞懂,是我们的民机工业玩了空客和波音一把,还是我们的民机工业被这两个小骚货给玩了一把。——于是合资企业里面外方凭借对研发、技术、销售、服务的掌控,成功掌握了话语权;
      
      哈飞搞上了洋妞,陕飞不会心动吗?会,肯定会,大家都是带把的,凭什么他可以玩合资我不可以?——于是国内厂商开始急功近利,轻研发,重效益,在不动脑筋还可以赚钱的游戏中丧失设计能力。
      
      不要说什么“国家宏观调控”,当初汽车工业同样设置了所谓“三大三小”,防止乱上项目、乱引进产品形成恶性竞争,同时也是想要扶持几个大儿子形成传宗接代的能力。可是结果呢?孙子一个没生出来,世界各国的龟儿子倒是在偶家拼命撒野!——前“车”之鉴啊!说到这里我担心的不止是大飞机了,又想起了ERJ145那个龟孙。
      
  J
      国家要上大飞机项目偶举四只脚赞成!可是如果又要走上AE100的老路,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大飞机对中国而言,真的有这么困难吗??——不见得,关键是你想不想自己去努力。
      
      国内有一帮砖家喜欢干这种事,逢人采访就皱了眉头,说“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业,牵涉各行各业,我国基础工业不完善”云云,结论就是要靠空客、波音这样的“洋拐棍”。——这是屁话!就象我们汽车工业的砖家,也是拿同样的话来唬人的,可是你到生产线上看看,要制造一辆车真的、真的、真的没什么很特殊的困难。
      
      国内另外有一帮砖家喜欢干另一种事,用经济学来说明“一个地球上只能有两家制造民用大飞机的厂商,多出来的不能生存”云云,结论就是要靠空客、波音这样的“两家厂商”。——这也是屁话!典型的逻辑混乱嘛,难道这两家厂商是天生做领导的?!偶就知道偶家有句古训,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J
      依偶看来,中国民用飞机工业患上的不是什么“心脏病”,倒是前列腺有点问题,精神不佳,影响生育。中国汽车工业更惨一点,患的是阳痿。这两个儿子的终身大事真让人放心不下,奶奶个熊的……
      
      偶们真的想要大飞机,尤其是想要可以传宗接代的大飞机。偶还是那句话,如果只是又搞出一个MD90来,宁可不搞。——把买那几百架空客的钱拿去搞大运吧,这才是国家投资应该做的事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 15:57:05编辑过]
飞机和汽车有什么不同?——无非多一双翅膀少个两个轮胎(其中一个是轮胎,一个是备胎)。当然,论制造飞机工业更复杂那么一点点,论扯淡汽车工业更厉害那么一点点,而论担心,广大人民群众还是有那么一点点。
      
      早在05年9月,《经济观察报》就提到干线飞机,引述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员的话说,目前在论证,还没上马,“初步意向是同波音和空客合作……”。这个消息在当时并没引起很大注意。几个月后的今天,关于国家决定研制175座大飞机的消息就开始满天飞了,看起来民机工业是要跟空客谈恋爱了,双方家长也见过面了,也不知道这回能不能生个跟他爹姓的、带把的、可以传宗接代的崽?
      
      娶这个媳妇也不容易,偶们家长花了多少银子当彩礼才换得回朦一笑。150架飞机(还给了波音这小狐狸精80架,作为补偿,只是半点便宜没占着为什么要付青春损失费,偶有点搞不懂)砸下去,人家才同意“择期”睡到你床上,代价还是高了那么一点点。
      
  J
      更搞不懂的是,就在汽车工业这败家儿子宣布“市场换技术”政策失败的同时,民机工业又开始搞“市场换技术”曲线救国,不知道是哪帮高参的主意?!
      
      看看汽车工业“市场换技术”换来了什么吧,国外的落后车型在这里大卖特卖高价卖,国外的技术却是封锁得严严实实;更可气的是,换来了一汽、二汽这样的“共和国之子”道德观念和自立能力彻底沦丧!!——每当想起一汽拿了丰田皇冠MAJESTA,改了个标志当新“红旗”炫耀,还夸夸其谈“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时候,就对中国汽车工业和民机工业的未来充满了悲哀!!
      
      大飞机绝对可以比喻成汽车工业里的豪华车。偶相信,就算空客真的同意把她的技术全都给你(实际上只是图纸,原始设计资料和设计经验是绝对不会给你的),然后同意你在飞机鼻子上贴个“红旗”或者“上海”或者别的什么的标志,然后再同意你拥有这架飞机的“知识产权”,可是她的目的仍然是阻止你和她竞争。
      
  J
      另一方面,开放大飞机合资项目对偶们国家民机工业的未来有什么影响,是不是也可以参考一下已经沦丧主权的汽车工业?
      
      空客进来了,波音不会进来吗?会,肯定会,同样是为了钱,大家可以一张床上玩一玩。只是没搞懂,是我们的民机工业玩了空客和波音一把,还是我们的民机工业被这两个小骚货给玩了一把。——于是合资企业里面外方凭借对研发、技术、销售、服务的掌控,成功掌握了话语权;
      
      哈飞搞上了洋妞,陕飞不会心动吗?会,肯定会,大家都是带把的,凭什么他可以玩合资我不可以?——于是国内厂商开始急功近利,轻研发,重效益,在不动脑筋还可以赚钱的游戏中丧失设计能力。
      
      不要说什么“国家宏观调控”,当初汽车工业同样设置了所谓“三大三小”,防止乱上项目、乱引进产品形成恶性竞争,同时也是想要扶持几个大儿子形成传宗接代的能力。可是结果呢?孙子一个没生出来,世界各国的龟儿子倒是在偶家拼命撒野!——前“车”之鉴啊!说到这里我担心的不止是大飞机了,又想起了ERJ145那个龟孙。
      
  J
      国家要上大飞机项目偶举四只脚赞成!可是如果又要走上AE100的老路,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大飞机对中国而言,真的有这么困难吗??——不见得,关键是你想不想自己去努力。
      
      国内有一帮砖家喜欢干这种事,逢人采访就皱了眉头,说“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业,牵涉各行各业,我国基础工业不完善”云云,结论就是要靠空客、波音这样的“洋拐棍”。——这是屁话!就象我们汽车工业的砖家,也是拿同样的话来唬人的,可是你到生产线上看看,要制造一辆车真的、真的、真的没什么很特殊的困难。
      
      国内另外有一帮砖家喜欢干另一种事,用经济学来说明“一个地球上只能有两家制造民用大飞机的厂商,多出来的不能生存”云云,结论就是要靠空客、波音这样的“两家厂商”。——这也是屁话!典型的逻辑混乱嘛,难道这两家厂商是天生做领导的?!偶就知道偶家有句古训,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J
      依偶看来,中国民用飞机工业患上的不是什么“心脏病”,倒是前列腺有点问题,精神不佳,影响生育。中国汽车工业更惨一点,患的是阳痿。这两个儿子的终身大事真让人放心不下,奶奶个熊的……
      
      偶们真的想要大飞机,尤其是想要可以传宗接代的大飞机。偶还是那句话,如果只是又搞出一个MD90来,宁可不搞。——把买那几百架空客的钱拿去搞大运吧,这才是国家投资应该做的事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 15:57:05编辑过]
<P>同意楼主的批评</P>
<P>不过机机还是要买的,不能拿运-8飞吧,我们的航空市场在怎大,坐飞机的人越来越多,以后飞机也会是我们出门的主要交通工具的</P>
[B]以下是引用[I]慈悲为怀[/I]在2006-1-12 15:41:00的发言:[/B][BR]      飞      依偶看来,中国民用飞机工业患上的不是什么“心脏病”,倒是前列腺有点问题,精神不佳,影响生育。中国汽车工业更惨一点,患的是阳痿。这两个儿子的终身大事真让人放心不下,奶奶个熊的……
      
      

怎么听着有点别扭?
<P>其实我不是反对买飞机,只是觉得在这个事情中政府和企业的角色有些错位。</P>
<P>买什么飞机、买多少,应该是由民航企业(航空公司)依据自身业务发展需求、机队维护便宜性、人力资源状况来决定。举例说,如果同一个机队既有波音,又有空客,同时还有MD或者ERJ什么的,必然造成维护成本上升。</P>
<P>而政府花钱应该侧重于符合经济长远发展、或者基础工业建立的投资项目。从这个角度讲,政府投资应该偏重研发。</P>
<P>当然,涉及外交和政治的游戏规则就没那么简单了。偶只是觉得有些愤愤,说实话,空客决不会给自己培养竞争对手,波音也不会。偶从业汽车工业,看过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这也是为什么要拿汽车工业做比较,三句话不离本行么。</P>
<P>民航方面我仅是一个关注者、爱好者,不可能考虑那么全面和宏观的。各位老大见笑了,呵呵!</P>
<P>兄弟好文那。俺个人非常欣赏。</P>
<P>没办法……那么多滴美元外汇储备放那不用也素很危险滴……</P>
还是要靠自己啊
没有共鸣的声音……汗!
共鸣??客机每座分摊重量还不到200千克,结果就是可以在同温层以960千米时速飞越太平洋,汽车有这一半本事火星也去得了。
<P>买大客机与自行设计大客机一点都不矛盾。</P>
<P>为什么要把两者对立起来?</P>
<P>说的不错</P>
楼主仅讲了一半,不光是砖家(应该是极少数),更多的是哪些坐观的,看着自己的不好,去买还可上国外晃晃每买一架外国大飞机,我们能有多少人出国吗?约200人次出国考察、学习、培训等等.又保险又轻松,何乐而不为?!到最后是损害了国家人民的利益.
有共鸣,偶支持一把。
<P>LZ该批评的都批评了,写的很痛快淋漓,不过写文章一般先破而后立,</P>
<P>那么你说这样不行,那么你说该怎么样呢?是不是发扬"两弹精神",争口气上干线客机,那么如何上?谁来设计?谁来造?市场前景是否明朗?等等问题?</P>
<P>1、为什么不能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这种精神难道过时了?<BR>2、可以上干线客机的这个观点,是设计ARJ-21的设计者们的看法,并不是什么菜鸟说的。</P>
<P>ARJ-21的设计者?一飞院吗?</P>
<P>据我所知,一飞院西安分部更倾向于在某机基础上进行仿制加大改.现在就剩上海分部了,601和611所也参与ARJ-21机头机尾设计了,他们也要设计大客吗?</P>
<P>一篇很老的文章了,没看过??</P>

<P>中国航空:要造自己的“波音和空客”</P>
<P><a href="http://jczs.sina.com.cn/2004-04-05/1436191421.html" target="_blank" >http://jczs.sina.com.cn/2004-04-05/1436191421.html</A><BR> <BR><a href="http://jczs.sina.com.cn" target="_blank" >http://jczs.sina.com.cn</A> 2004年04月05日 14:36 瞭望东方周刊 <BR> </P>

<P><BR>  在一个把人送进太空的国家,它的领空中飞翔着的却都是外国造的客机,这怎么也说不过去。<BR>  关注中国民航命运的人士都在关注ARJ21。<BR>  最新消息说,自去年12月底开始制造以来,其进展顺利,与供应商的联合定义已进 <BR>入中期评审。自上个世纪70年代研制运十以来,中国人终于又有了一种自主研发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客机。<BR>  ARJ21是70—90座级涡扇飞机,加长型可到105座级,设计航程1200公里—3700公里。基本型机长为32.68米,加长型为36.06米。<BR>  ARJ还不是大型的干线飞机,但是,面对波音、空客抢占中国领空的现实,ARJ的横空出世,却使中国客机重上蓝天占据了一条跑道。<BR>  更吊人胃口的新闻也传来了:最近,就上马民用客机干线项目,国务院正在听取各方意见,为中国民机工业2020年的长远规划做准备。<BR>  据了解,中国有关方面正考虑研制国产大型干线客机。目前,有两种设想:一种是搞150—180座的客机,相当于波音737;另一种是230—280座的客机,相当于波音767。航空专家周济生说,有关部门将向国务院提交一个报告。怎么搞现在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以我为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另外一种就是与波音或者空客等大公司合作进行研究制造。<BR>  课题牵头人关桥说,大飞机是肯定要搞的。国务院是希望大家充分发表意见,进行民主的决策。重大专项论证和总的报告也都在调查论证之中。</P>
<P>  中国客机快要薪火失传了<BR>  2000年11月,ARJ项目上马。<BR>  2002年10月14日,中航一集团出资3000万人民币,吸收集团内13家和集团外1家企业共2000多万元资金,组成15家股东单位,设立中航商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BR>  对此,国家拨款25个亿,前期研发投资50多亿人民币,试图按照现代公司模式运作,形成中国民用飞机制造业的新模式。<BR>  2003年12月20日。ARJ21同时在上海、西安、成都、沈阳四个飞机制造公司开工制造。<BR>  这被舆论和业界寄以重望。<BR>  然而走进在西安注册、运营总部位于上海的中航商用飞机制造公司,看到的却是令人心酸的一幕:大部分研究设计人员都是50岁—60岁的人,剩下的就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40岁左右的几乎是空白。<BR>  参与主持ARJ项目的是三位鬓发斑白“老兵”:明年就到退休年龄的副总设计师周济生、已经退休多年但仍然奋战在第一线的赵国强和今年就要退休的沈可正。在当年参加运十项目时,周、沈二人还只是26岁,赵也只有33岁。但在运十上天20多年后,他们却不得不在衰年,率领一帮没有国产客机研制基础的年轻人重新起步。<BR>  三位设计师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说,从2002年1月进入预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ARJ21项目是完全按照计划进行的。<BR>  目前,ARJ已签订了35架的订单,其中,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10架、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20架、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5架。ARJ的适航审定工作也全面启动。<BR>  三位老设计师都对ARJ项目寄予远远超越项目本身之外的厚望。已经退休7年的赵国强说:“有了这个项目,中国民机制造业就能重新聚集起一批人,就可以避免民机工业薪火失传。这对中华民族太重要了。”</P>
<P>  中国可以造出自己的波音和空客<BR>  专家说,ARJ是中国完全自主原创设计的飞机。与运七改进型的新舟60和哈飞与巴西合作生产、完全是巴西技术的ERJ145相比,ARJ在设计难度上远远超过了前两者。<BR>  周副总设计师介绍说,ARJ最高座级可达105,尽管是支线飞机,却处在支线飞机的上端,是支线飞机和干线飞机的跨级产品。由于它使用的是干线飞机——比如波音737——的通用设备,所以实际上要把和干线飞机同样大小的设备装在更小的体积内,设计难度远远大于一般支线飞机,甚至大于干线飞机。<BR>  “那是不是可以说,中国已经具备了设计干线飞机的能力呢?”<BR>  “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上大型干线飞机的能力。除了设计能力之外,中国在与麦道合作生产MD90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干线飞机的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周济生的语气非常肯定。<BR>  他说:“我们能搞ARJ就能搞像波音737这样150座左右单通道飞机。如果下决心跳一跳,像767这样250—300座、一排7座单通道的窄体干线飞机,也是有可能的。但像747这样一排10座的大型宽体客机,中国如果要搞的话,问题就大一些。”</P>
<P>  不甘心外国飞机把持中国市场<BR>  周济生表示,中国各方面都很支持ARJ项目。“主要是良心、爱国心的趋势。人们对全部是外国飞机把持中国市场不甘心啊!另外,ARJ在价格商业是有竞争力的”。<BR>  赵国强补充说:“我们在市场调研过程中很多航空公司反映,MD82和MD90的售后服务非常好,但价格太高。波音的大型客机,大修一次甚至要上亿人民币,所以航空公司现在也希望国内能起来。”<BR>  除了ARJ之外,2003年的中国民机工业更是精彩纷呈。9月18日,哈飞股份与加拿大贝尔直升机公司签约,成为世界级先进直升机——贝尔430机体的惟一供应商;11月20日,哈飞股份与联合研制EC120直升机的法国、新加坡合作伙伴签约在哈飞开辟EC120直升机全球第二条总装生产线;2月16日,哈飞与巴西合资的安博威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以巴西技术制造的ERJ145升空;12月30日,哈飞研制生产的H425直升机首飞。<BR>  2003年民机工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民营企业德隆收购德国道尼尔公司728JET系列支线客机技术。在与西飞接触商讨合作生产事宜未果后,德隆目前正在积极与南昌飞机制造厂接触。<BR>  以上种种情形显示出,停滞20多年的中国民机工业有了复苏的迹象。<BR>  北京著名产经专家高梁说:“ARJ开工试生产了,算起步了。AKJ并没有改变民航工业整体困难的局面。但如果将来ARJ性能好、市场好,乘客反应不错,那就意味着中国民航工业上了个大台阶。”<BR>  然而,发展民机工业也有不同意见。哈飞一位高层管理人士认为:“现在有人评论说,中国民机工业的问题已经变成了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有人说只有自主研发和核心技术才有意义。但你看看巴西的例子,ERJ145有两个机身段是比利时做的,发动机是美国的,内装设备也是美国的,尾翼是智利的,自己只做一部分机身和总体设计,但你能说这个产品不是巴西的吗?你能说巴西的支线飞机没竞争力吗?中国民航工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现实状况,不能想一口气就吃个大胖子。”<BR>  对此,赵国强说,“民机工业是个战略产业,是个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长周期、慢回报的产业,不能太过于急功近利,不能指望马上就赚到钱。”<BR>  按照国际上通常的认识,航空工业对国民经济有巨大带动作用,向航空工业投资1万美元,10年后航空工业及其相关产业能产出约80万美元的产值;航空工业可以为相关产业提供12倍于航空工业就业人数的就业机会。</P>
周济生算不算设计者??
<P>现在不是有消息说:国家要搞175座的大客机了吗?</P>
<P>我对这些老一辈飞机设计者表示由衷的尊敬.但这只能代表上航的一家之言.</P>
<P>我绝不是说上大客这条路必定走不通,只能说还有更好的选择,赵国强不也说,“民机工业是个战略产业,是个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长周期、慢回报的产业,不能太过于急功近利,不能指望马上就赚到钱。”那么既然如此,为何不先军后民,相对而言,大军运比大客更稳妥,至少这方面国际上我们还能得到技术支援.自主并不等于排外.在大军运之后再上大客这样不是更保险吗?</P>
[B]以下是引用[I]定远[/I]在2006-1-12 23:16:00的发言:[/B][BR]<P>买大客机与自行设计大客机一点都不矛盾。</P><P>为什么要把两者对立起来?</P>

当年搞汽车的也是这么说的,引进技术和自主研发一点都不矛盾。可是结果呢?
——企业都是有惰性的,特别是国企,领导任期内企业有生产能赚钱就行,重生产、轻研发是必然的!
我担心的就是这些企业走上合资以后,养成跟现在的汽车企业一样的坏习惯,彻底丧失自主的精神!要是不巧学到一汽就更不好了,当了什么还要立牌坊。
[B]以下是引用[I]小五[/I]在2006-1-12 17:05: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慈悲为怀[/I]在2006-1-12 15:41:00的发言:[/B][BR]      飞      依偶看来,中国民用飞机工业患上的不是什么“心脏病”,倒是前列腺有点问题,精神不佳,影响生育。中国汽车工业更惨一点,患的是阳痿。这两个儿子的终身大事真让人放心不下,奶奶个熊的……
      
      
</div>
怎么听着有点别扭?

不好意思,写东西容易犯激动,好不容易才控制住打字的力度没把笔记本键盘敲坏的
[em06]
<P>现在,仿制加大改也好,自己独立研制也好</P>
<P>到最后飞行控制系统,动力系统肯定是要买人家的,至少是授权生产!</P>
<P>买和自行设计制造,没有一点矛盾么?</P>
[B]以下是引用[I]cidf[/I]在2006-1-13 16:54:00的发言:[/B][BR]<P>买和自行设计制造,没有一点矛盾么?</P>

当然有矛盾,炮弹多了,面包就少。国家财力毕竟是有限的。
况且现在中国是否真的需要一口气引进230架飞机,尚有争论。尤其是在民航上座率普遍偏低的情况下。这不是我说的,最近针对这一点评论分析不少。
<P>    前苏联造出了IL-96和AN-225现在的俄罗斯现在的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不照样成为波音、空客的客户。其前苏联如此雄厚的工业基础、如此强大的航空工业、图波列夫、安东诺夫、伊留申哪个不是世界航空界上响当当的人物,尚且无法与西方在民机抗衡,俺国什么的也就我等这此系统外的菜鸟说说而已,在系统内正规的研讨会或者论证会谁敢说这个大话。</P>
[B]以下是引用[I]弱水[/I]在2006-1-13 0:42:00的发言:[/B][BR]<P>我对这些老一辈飞机设计者表示由衷的尊敬.但这只能代表上航的一家之言.</P><P>我绝不是说上大客这条路必定走不通,只能说还有更好的选择,赵国强不也说,“民机工业是个战略产业,是个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长周期、慢回报的产业,不能太过于急功近利,不能指望马上就赚到钱。”那么既然如此,为何不先军后民,相对而言,大军运比大客更稳妥,至少这方面国际上我们还能得到技术支援.自主并不等于排外.在大军运之后再上大客这样不是更保险吗?</P>


呵呵,最权威的设计者们说的话是一家之言?那么偶是不是可以说:你所持的“先大军运再大客”的观点也是一家之言。
你所说的大军运可以得到来自国际上的技术支援,无非是想说,在设计大军运时可以得到前苏的技术支援。
但是,中国生产大客一样可以得到来自前苏的支援,前苏的客机并不差。
而且需要指出,中国已经有过设计、制造运10的经验,又有组装生产MD飞机的经验,现在又有了设计和制造ARJ-21的经验,而中国在此之前根本没有设计和制造大军运的经验。
谁更稳妥?恐怕是大客而不是大军运吧。
<P>偶不太适应你的辩论逻辑,偶保留意见.</P>
<P>呵呵,偶灌水作回答。</P>
要制造一辆车真的、真的、真的没什么很特殊的困难。<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4 9:36:30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定远[/I]在2006-1-13 0:27:00的发言:[/B][BR]<P>现在不是有消息说:国家要搞175座的大客机了吗?</P>


但又有人说是假了~~~~~~??
<P>总之,希望搞出的东西不是昙花一现。</P>
<P>顺便问,老位老大知道小鹰500最后卖出去了没?</P>
<P>不是某院的某部凭借靠近委托主制造商的地理优势,挖了些人打算把一切都搞定的么,出了问题才全盘交代,凭借行政命令让那些正沉浸在B型美梦中的搞军机的家伙们拼着流汗流血不睡觉也要确保2头的进度。</P>
<P>A型上马的时候怎么没见人去跟军方求情把进度放宽到哪怕正常的3/4都行啊。</P>
<strong>鉴于今天对"大飞机"的讨论如此激烈,把老贴翻出来,再次表明观点!</strong>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定远</i>在2006-1-13 0:22:00的发言:</b><br/>周济生算不算设计者??</div><p>周导同志已经给一飞院和中航商飞请回家了。</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zyz201</i>在2006-1-13 16:33:00的发言:</b><br/><p>现在,仿制加大改也好,自己独立研制也好</p><p>到最后飞行控制系统,动力系统肯定是要买人家的,至少是授权生产!</p></div><p>&nbsp;中国人不笨不傻,现有的体制限制创造性的发挥。</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吸引力</i>在2006-1-14 0:16:00的发言:</b><br/>要制造一辆车真的、真的、真的没什么很特殊的困难。<br/></div><p>反正不是批量的</p>
<p>楼主好文,赞一个</p><p>现在就是砖家+前列腺有毛病的人太多了,明明是自己没能力,却要强迫别人绝育,变成大家都没能力,居心险恶啊</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明镜止水</i>在2006-5-23 22:03:00的发言:</b><br/><p>周导同志已经给一飞院和中航商飞请回家了。</p></div><p>因为一些人对于他的运十情结总感到别扭,生怕他断了他们的美元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