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儒间的较量——两伊空战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7:29:20
侏儒间的较量——两伊空战zt



      两伊战争几乎不够格称为是一场战争,两支三流军队进行了持续八年的混乱厮杀,双方的指挥极为笨拙而又自以为是,空中作战的水平更是低得无以复加。


     大致上说,两伊战争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伊拉克发动“闪电战”,这个阶段从1980年9月到次年3月,伊拉克处于优势。
第二阶段是相持,从1981年4月到当年底,伊朗人顽强阻击,遭到损失的伊拉克人无力赢得战争。
第三阶段从1982年3月开始,缓过气来的伊朗军队采用人海战术发动反攻,战场主动权易手。
第四阶段是伊朗战略反攻,陆续发动代号为“曙光”的进攻战役,双方均遭到重大损失。
第五阶段是从1984年3月开始的袭船战,这时双方作战行动明显减少,争夺焦点转为袭击对方的石油运输线。


  以空中作战而言,只有第一阶段和袭船战时期比较活跃。
  
  
  
   在巴列维国王当政时期,伊朗空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兵种,政府不惜血本,采购了大量现代化武器。在1970年到1978年间,伊朗空军的采购费用从9亿美元窜升到令人吃惊的120亿美元,并聘请了1100多名美国军事顾问,协助部队进行教育和训练。部分伊朗飞行员的技能已经达到美国空军的水准。


  战争爆发前,伊朗空军拥有70000人,各型作战飞机548架,其中F-4D/E型战斗机190架、F-5E/F战斗机166架、F-14A战斗机77架、RF-4E侦察机14架、波音707空中加油机14架、波音747空中加油机9架、C-130E/F/H运输机54架、F-27运输机18架、隼20型运输机4架、“百舌鸟指挥官”式运输机3架。伊朗陆军航空兵还大量装备着AH-1、小羚羊等武装直升机。与其它阿拉伯国家相比,伊朗空军在数质量上都占有明显优势,但由于伊斯兰革命的影响,伊朗空军的零部件供应完全中断,加上维修、保养水平低劣,以致真正能够作战的飞机并不多。另外,由于意识形态原因,飞行员被阿亚图拉·霍梅尼大批扔进监狱,也影响了战斗力。


  战争爆发前,伊朗空军的弹药储备也少得可怜,只有750磅炸弹12000枚、2000磅炸弹1000枚、“小牛”式空地导弹2500枚、“麻雀”中程空空导弹和“响尾蛇”近距空空导弹各1000枚,根本无法应付一场长期战争,就是这点储备,也有相当一部分因保养不利难以发挥作用。新政权对亲美的飞行员进行了清洗,以致有经验的飞行员严重不足,在著名的布什尔空军基地,懂得如何使用“小牛”导弹的飞行员只有2人。另外,伊朗空军储存有大量的美制凝固汽油弹,但在战争中从未使用,原因不明。战前,伊朗向美国订购了160架F-16战斗机,但革命后即被美国扣留,已不可能交货



  伊拉克的空中力量没有伊朗这样吓人。战争爆发前,伊拉克空军拥有38000人(包括10000人的防空部队),各种飞机384架,其中图22轰炸机12架、伊尔28轰炸机10架、米格23D战斗机80架、苏7战斗机60架、苏20战斗机30架、“猎人”式战斗机20架、米格21战斗机115架、T52战斗轰炸机12架、安2运输机10架、安12运输机8架、安24运输机8架、安26运输机2架、图124运输机2架、伊尔14运输机13架、“苍鹭”式运输机2架。伊拉克陆军航空兵还大量装备苏联的米24D武装直升机。伊拉克的工业基础不如伊朗,战前连小型武器也不能生产,作战飞机出勤率完全受制于生产国。但伊拉克的国际环境比伊朗要好一些,就像萨达姆自己说的:“伊拉克是阿拉伯世界反对伊朗革命的急先锋!” 多数阿拉伯国家都支持伊拉克,甚至派出了志愿军参战,除了叙利亚以外。叙利亚虽然也是复兴党执政,但与萨达姆几乎水火不容。伊拉克手里还握有相当数量的国际武器定单,与伊朗不同的是,这些定单不会被卖主取消,其中包括应于1981年2月到货的60架法国“海市蜃楼”式飞机,还有36架幻影F1EQ、18架苏制米格25和85架米格23战斗机即将到货,这还不算战争爆发后,苏联给萨达姆运来的大量武器装备。


  从双方空中力量对比看,以美制飞机为班底的伊朗空军在数质量上均占优势,美国训练的飞机员也胜过伊拉克那些苏联和捷克的学生,但伊拉克空军在持久战斗力和实际出勤率上占优势。


可笑的空中“闪击战”
  

  1980年9月22日,萨达姆·候赛因以遏止伊朗输出革命为名,对伊朗发动了先发制人的“闪电战”,有趣的是,1991年在科威特他也是这么做的。实际上,整个9月上旬双方就已经摩擦不断,但都是小打小闹。9月13日,伊朗总统巴依萨德尔和总理拉贾伊乘直升机正在西部前线进行视察,伊拉克的米格23D突然出现,向直升机开火,幸亏护航的伊朗F-4战斗机及时赶到,才把入侵者赶跑。9月15日,双方还发生过几次空战,这种所谓空战“完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方式,最新式的飞机总是在空中绕圈子,相互追逐,结果你追不上我,我也打不着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萨达姆决定大打出手。


  按照伊拉克人的如意算盘,9月22日下午14时,伊拉克空军将对伊朗西部的大不里士、克尔曼沙赫、哈马丹、迪兹富勒、阿瓦士、阿巴丹、德黑兰、伊斯法汗、设拉子和布什尔等10个重要目标以及德赫洛兰和纳夫特沙阿的雷达站同时进行空袭。伊拉克人恬不知耻地声称空袭目标是“夺取空中优势”,但事实却令他们大出洋相。


  伊拉克人的进攻确实达成了突然性,但执行得却是一团糟,他们竭尽所能,首轮攻击也只能出动40-50架飞机,这与384架的飞机总数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原因可能是缺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萨达姆把几个最好的战斗机中队留置不用,而即使是这几个中队也只接受过第三流的训练。伊拉克飞机以2-6架为一个编队,分散空袭10个目标,无论是强度和力度都不够。

  值得庆幸的是,伊朗人根本没有准备。在德黑兰的梅拉巴德机场,伊朗飞机毫无防备地整齐停放在跑道上,但偷袭的伊拉克人仍未占到任何便宜,仅炸毁波音707客机和F-4战斗机各1架,而这也是首轮空袭中伊拉克人取得的惟一战果。在设拉子、博什哈尔和迪兹富勒的空军基地、哈马丹的萨洛空军基地、伊斯法汗的卡特默空军基地、阿加贾里的奥姆巴里空军基地、克尔曼沙赫和阿瓦士的空军基地等重要目标,伊拉克人都是无功而返。

  
  教条主义的战术
  
  伊拉克空军司令部指挥无能,选定在下午14时进行空袭,纯粹是弱者的战术,如何在攻击后借助夕阳迅速逃跑显然是他们更为关心的问题(夜间空袭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伊拉克飞行员根本没有接受过全天候作战训练)。所谓的“强大空袭”实际上只持续了50分钟,仅有一个攻击波次,完全丧失了通过反复空袭扩大战果的可能。伊拉克飞行员训练不足、缺乏经验,他们在进攻伊朗的几个重要机场时,采用超低空水平进入式攻击,以致投下的重型炸弹信管来不及引爆,一半以上成了哑弹,如果能够一边观察一边反复进行攻击,战果肯定会更大。另外,伊拉克飞行员一味瞄准跑道攻击,在他们热衷于把跑道炸成“蜂窝”时,却忽略了指挥塔、雷达、油库等重要的管制、补给设施,因此无法摧毁伊朗空军的持续作战能力。如果伊拉克人能够像1967年“六天战争”中以色列空军那样反复地实施攻击,那它至少可以把半数伊朗飞机炸成碎片。


  此外,伊拉克人也受到装备本身的限制。它的主战机种米格23D最大航程仅2000公里,载弹量仅4吨,而伊朗的F-4最大航程为4400公里,载弹量6.4吨。伊拉克空军基地都在距离边境150公里以内的地区,除紧靠约旦的一个基地外,其余都在伊朗空军的打击范围内,而伊朗的基地却比较分散,三分之二以上都在米格23D的航程之外,因此伊拉克人徒呼奈何。
  


  首轮空袭的插曲
  
  一个具体战例来自伊拉克第11战斗机中队,由王牌飞行员阿卜杜拉·阿德南率领的这个中队当时奉命从摩苏尔基地起飞,掩护10架苏20攻击机袭击伊朗的重要城市设拉子。他们以规矩的“方块心”队形飞临设拉子基地上空,伊朗的防空雷达相当幼稚,以致伊拉克飞机进入纵深 100 多公里后才被发现。阿德南于是命令迅速下降到雷达盲区飞行,但由于苏20 没有地形匹配装置,在伊朗西部的崇山峻岭中容易出事,所以伊拉克飞机又很快爬高。


  9月22日13时25分左右,伊拉克飞机准时到达设拉子上空并开始投弹,当时伊朗的F-4E飞机整齐的摆放在停机坪上,根本没有多少伪装,在阿德南看来,“这次任务简直就跟演习差不多。”然而,实际情形却远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由于伊拉克飞行员缺乏实战经验,再加上苏联教官一再强调中高度轰炸战术,苏20 攻击机的飞行员在攻击跑道时便浪费了几乎全部的弹药,等到要摧毁F-4E时却只好由保护他们的阿德南代劳了,后者于是命令手下的米格21以俯冲攻击的方式,用机炮、空空导弹轮番对地面进行扫射,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打击根本无济于事,设拉子基地在空袭后虽陷于瘫痪,可宝贵的22架F-4E战斗机几乎没有任何损失。


  
  狂怒的伊朗人转入反击
  
  伊朗空军的情况比伊拉克人好不了多少,首轮空袭过后,伊朗的空军指挥系统一片混乱,以致当伊朗王牌飞行员穆尔韦兹·沙姆尼克来到大不里士的空军司令部时,发现那里的情况简直如同“一团乱麻”。由于美国制裁和革命的影响,只有40%的F-4、60%的F-5可以作战,先进的F-14战斗机缺乏零件,根本动弹不得,仅10%勉强可以升空,但只能当作预警和空中指挥机使用,无法参加作战。尽管如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伊朗空军从初次打击中恢复过来后(其实根本毫无损失),仍然有能力进行反击。


  9月23日凌晨,20架伊朗的F-4E战斗机分几批携带相当于伊拉克人首次进攻3倍的弹药猛烈轰炸了伊拉克的拉希德机场和巴格达机场,与伊拉克不同的是,6时50分,伊朗人出动了第二攻击波。9月23日,伊朗飞机还袭击了巴格达、巴士拉和重要油田基尔库克,伊拉克空军也不甘示弱,轰炸了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阿巴丹和石油港口哈尔克岛,两国赖以生存的石油设施都受到严重破坏。


  9月30日,伊朗飞机击中巴格达市区西南方的一个发电厂,油罐中弹,大火席卷着浓烟将巴格达市烧烤了整整一天一夜,大街小巷不时可见一只只被浓烟呛死的鸽子,一到夜晚,几乎整个巴格达都成了一座死城。萨达姆被迫下令实行灯火管制。紧接着,伊朗空军又出动140架飞机,飞临巴格达、巴士拉等城市及15个军事基地和一些石油设施的上空,一口气击落伊拉克飞机6架。
  

震惊世界的袭船战
  

  其实,袭击油轮的作战方式很早就在两伊战争中出现了,但那时还只是孤立的行动,并没有明显的目的性,也没有上升到政治层面。1980年10月1日,伊拉克的米格21就用炸弹攻击伊朗油轮“伊朗巴德”号,使这艘船搁浅,同一天,又打沉另一艘伊朗油轮“塔哈”号,两天后,伊朗的F4E实施报复,用炸弹击沉为伊拉克运送石油的希腊油轮“Laky”号,并把科威特油轮“伊本·埃尔·哈塔姆”号送入海底,此后类似的互相攻击不断发生。


  1982年底,伊朗在对巴士拉的攻势中受挫,不仅士气未被击破,反而却更加惊人地“勇敢和团结”,频频向伊拉克人发起反击,这使萨达姆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伊拉克惟一比伊朗占优势的是空军,但原先部署在里海地区、用于防范前苏联的“霍克”、“奈基”等中远程防空导弹部队,被逐步调到西南部前线,构成阻拦伊拉克战机骚扰的“天网”,日益强化的防空力量不允许伊拉克人再冒险深入其腹地。尤其是伊朗通过阿富汗游击队乃至军火黑市得到大量“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使伊拉克战机连近距离支援陆军的能力都大打折扣,仅1983年4月就有7架幻影F1被击落,还有为数不详的幻影F1 由伊尔-76 运输机送回法国原厂修理。很显然,消耗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萨达姆感到如果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空中优势,他可能会成为失败者,于是这位独裁者决定冒险扩大“袭船战”的规模,这样不仅可以击沉更多的伊朗油轮,控制它的经济命脉,还能将其他国家包括美苏两个大国也卷进这场消耗战,共同向伊朗施加压力。


  1983年10月,萨达姆宣称要用5架装备有“飞鱼”导弹的战机袭击油轮,霍梅尼对萨达姆的恐吓自然不会示弱,宣称一旦伊朗的油轮或海上石油设施遭到袭击,他们将立即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西方人最初觉得这纯粹是讹诈,因为伊拉克的石油大多都是从陆路输油管道运出的,相反伊朗自己的原油出口却主要依赖霍尔木兹海峡,因此封锁该海峡对打击伊拉克没有意义。相反,一向纵容偏袒伊拉克的海湾六国和整个西方都会为此大倒其霉,因为一旦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石油运不出去,西方将陷入瘫痪状态,而海湾国家的财路也就断绝了。于是海湾合作委员会一面劝说萨达姆不要破坏伊朗的石油设施,一面又建立快速反应部队以保护海峡畅通;美国为维护本国的石油供应,一边向沙特提供“毒刺”导弹,一边也着手军事介入的准备。



  1984年3月27日,伊拉克终于向一艘倒霉的巴拿马籍油船痛下毒手,这也预示着两伊战争的新阶段——袭船战开始了。有趣的是,双方其实都缺乏进行这种斗争的准备。伊拉克主要依赖“超军旗”飞机和“飞鱼”导弹,偶尔也使用幻影F1和米格23。“超军旗”飞机在马岛战争中声名鹊起,但它实在不是什么超级武器,而是一种老旧的小型战斗轰炸机,大约只相当于美国人早已淘汰的F-100“超级佩刀”式飞机,“飞鱼”导弹的爆炸力只相当于一枚500磅炸弹,可是它的价值却超过10万美元,因此用它来袭击毫无防备的油船或货船简直是得不偿失。米格23作为一种比较廉价的武器也许值得考虑,但用它来袭击海上目标可靠性太低了。于是伊拉克人也使用幻影F1、图16轰炸机或是直升机之类的武器。与之相反的是,伊朗的选择比较简单,他们通常只用F-4战斗机进行这类攻击。



  从使用的武器来说,伊拉克主要用图16轰炸机的“鳟鱼”、“鲑鱼”、AS11、AS12导弹以及炸弹和火箭,还有就是“超军旗”的“飞鱼”和幻影F1挂载的导弹。伊朗主要使用C130E/H“大力神”运输机、“猎户座”海上侦察机发现目标,然后用F-4携带的AMG-65B“小牛”导弹和AB12空地导弹进行攻击。



  伊朗人报复来得很快,就在伊拉克人大开杀戒一天后,F-4E战斗机就袭击了靠近巴林的一艘科威特油轮。仅5周内,就有11艘船只受到两伊双方轮番袭击,其中10艘是油轮。6月5日,5架沙特阿拉伯战斗机在美国预警机的指挥下击落一架伊朗F-4E战斗机。你来我往的“袭船战”使伊朗的石油出口由每天的180万桶锐减到70万桶,伊朗的财政地位被严重削弱,只得放弃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到1985年2月,共有108艘船只遭到两伊飞机导弹的袭击,其中伊拉克袭击84艘,伊朗袭击24艘,“袭船战”并未能使战争停下来,也未导致战争无限扩大。伊朗力图以消耗战拖垮伊拉克,萨达姆也意识到袭船战只能达到削弱伊朗的目的,不能使其全面崩溃。




  截止到1985年8月,大约有26艘船只被34枚导弹和5枚炸弹击沉,伊拉克飞机有意在最大距离上发射导弹,而对攻击结果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这可能是因为萨达姆不想过分刺激伊朗。袭船战的主要损失是由空地导弹、炸弹造成的,而反舰导弹却没有什么表现,这主要是因为装满原油的油舱比空油舱更能抵御导弹的袭击,原油较炼过的石油易燃程度差,油舱和舱壁的构造也防止了火势蔓延,而导弹造成的损毁主要集中在船只尾部,因为船只轮机舱发出的热量成了热寻的导弹的最好目标,而反舰导弹主要是雷达制导的。此外,伊朗每次攻击都使用美国休斯公司的AGM-65B“小牛”电视制导导弹,虽然西方人士根本无从判断伊朗人使用这种武器的具体情况,但他们确信这种导弹的战斗部都是采用锥形装药,因此对付小型近海巡逻艇还可以,对付大型油轮就无能为力了。


  从双方使用的武器来看,伊拉克的战绩比较分散,米格21只有2次击沉纪录,而且都是在战争早期;苏20有2次击沉纪录;米格23BK则只有一次,那是战争末期的1988年5月14日用炸弹打沉油轮“Seawise Giant”号。超军旗的战绩共有12次,都是由AM39“飞鱼”导弹完成,由于“飞鱼”的爆炸力不足,通常需要第2次攻击;幻影F1EQ5和EQ6则完成了至少60次以上的成功攻击,它们也都是使用AM39“飞鱼”完成攻击的;来自中国的轰6D完成了6次成功的攻击,使用的武器都是C601反舰导弹,而且都是在战争后期,第一次是在1988年2月5日;图22B也用500公斤炸弹完成了两次成功的攻击;但令人震惊的是SA321GV直升机才是伊拉克人真正致命的武器,它的AM39“飞鱼”导弹战绩最高。



  从伊朗方面来看,F4E完成了32次成功的攻击,武器都是AGM65A“小牛”导弹,也有65mm火箭和炸弹,AH1J直升机也用20mm机关炮和68mm火箭打沉了若干艘油轮,伊朗海军也用AB212直升机的AS12导弹打沉过一些船只。



  由于袭船战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萨达姆开始寻找新的目标,哈尔克岛是伊朗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和运输港口,1984—1985年伊朗预定的石油收入为235亿美元,哈尔克岛就担负了200亿美元。于是,伊拉克将轰炸目标瞄上了哈尔克岛。奇怪的是,哈尔克岛处于伊拉克的SS-1“飞毛腿”和“蛙-7”地地战术导弹的射程之内,而伊拉克也拥有大量的苏制AMG-1水雷和KRAB反舰锚雷,完全可以实施海上封锁,而萨达姆却偏偏舍易就难,把摧毁哈尔克岛的任务交给空军来完成,这可能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战功显赫的伊拉克第11飞行中队再度披挂上阵,阿德南说,1985年8月15日,他们中队出动9架幻影F1 战斗机,以低空突防的方式,避开哈尔克岛上的雷达和防空火力系统,贴着水面低空飞至哈尔克岛上空,30多吨炸药被倾泻在这个30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港内装油的10艘油轮燃起熊熊大火,超级油轮码头和输油设备几乎全部瘫痪,岛上的输油能力下降至不及原来的一半,国外的油船也不敢再冒险去哈尔克岛装油了。不过,由于伊朗人很快在岛上部署了防空导弹,因此伊拉克飞机以后空袭时只能在高空投弹了,哈尔克岛的生产运输能力逐渐得以恢复。




  为了对萨达姆进行回击,霍梅尼决心:“以牙还牙、决不示弱”。9月6日,伊朗异乎寻常地出动150架战机(占总兵力的70%)深入伊拉克领土250公里,集中摧毁伊拉克北部基尔库克和摩苏尔油田。伊朗空军将贵重的F-14当成是“袖珍预警机”来使用,因为AWG-9雷达的功能实在是远超出一般战斗机雷达,所以这些F-14就担负起指挥其它远程奔袭的伊朗战机的责任,自己则远远地躲在后头,绝不轻身涉险。伊朗战机投掷的炸弹漫无目标落到平民区、市政大楼、学校、工厂、医院等,特别是油田作业区被硝烟笼罩着,工人们纷纷逃离岗位,曾是中东最大油田的基尔库克和摩苏尔成为一片火海。与此同时,伊朗部署在南部的远程大炮每天也将数吨的炮弹倾泻在伊拉克的边境重镇巴士拉城中,连城内数十万被伊朗当局视为潜在盟友的什叶派穆斯林的死活也顾不上了。



  不过,愈演愈烈的袭船战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战略结果,因为伊拉克空军不愿意也无力集中足够的兵力,它的攻击太分散了,从1984年3月以来,伊拉克平均每月只能击中3.6艘船只,而当时海湾地区每月往来的货船多达3000艘,尽管萨达姆取得了某些政治上的胜利,但这种渐进的、零星的封锁却远不足以实现最后的目标。




  袭船战升级到袭击油田似乎并未起到任何效果,战争在僵持中进一步升级。萨达姆又打起袭击伊朗城市的主意,以期消耗对方的战争潜力,在后方的平民中制造恐慌,进而干扰决策者的战争意图,以扼制伊朗组织再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这一惨无人道的“以炸促谈”的非常招式成了萨达姆的杀手锏。可是这种你来我往的轮番轰炸的结果是将伊朗国内的战争热情再度升温,而伊拉克首都却产生了反战情绪,人们怨声载道。1986年3月15日,伊朗总统哈梅内伊在国内的祈祷会上语气强硬地声称“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和信心对伊拉克的任何一个挑衅行动进行报复”。议长拉夫桑贾尼也宣称,“只要伊拉克今后对我们任何一个城市进行袭击,我们将以轰炸巴格达作为报复”。



   由于双方毫无妥协的立场,战争不得不无限期地拖延下去,直到两个国家都精疲力竭,意识到无法取胜为止。


  
  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根据国际战略问题研究所的资料,伊朗和伊拉克综合国力相差悬殊,战前伊朗人口为3830万,伊拉克为1310万;国民生产总值伊朗为761亿美元,伊拉克为214亿美元;双方的现役部队、预备役人员和准军事部队相差不多,但伊朗动员了大量的革命卫队和所谓的巴西吉(也就是2000万民兵)。霍梅尼把这场战争说成是一场圣战,目标不仅是打垮伊拉克,还要征服以色列,无处不在的伊朗什叶派毛拉们很容易说服国民参军入伍,因此伊朗有能力不顾伤亡发动一系列代价高昂的进攻战役,但大量未经严格训练的士兵降低了军队的素质,同时造成了惨重伤亡。



  20世纪60年代晚期进行的几场局部战争曾经对空中战争的作战方式产生过重大影响,但是两伊战争没有做到这一点,或者说它没有提供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完整的战略计划和精明的指挥员,再先进的武器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最初,萨达姆试图进行一场小规模的预防性战争,他的战略企图和目标都是相当有限的。伊拉克空军的作战计划完全是1967年以色列人突袭埃及的翻版,想把伊朗空军消灭在地面上,但是战术的失误和飞行员素质的低劣使他们无所作为。伊拉克飞行员对低空突击缺乏信心、经验和良好的技巧,虽然萨达姆聘请了60多名印度教官帮助他们提高低空轰炸的技能,但伊拉克飞行员显然不愿意冒这种风险,以致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高空轰炸上,而这种攻击无论是威力还是精确率都微乎其微。例如在首轮空袭中,伊拉克人过分关注摧毁伊朗机场的跑道就是一例。现代空军经验证明,为阻止对方使用跑道而进行的空中突击多半没有什么成果,因为它受到两个因素的限制,一是运用什么武器进行攻击,二是能否持续进行这种攻击。一般攻击很难让跑道受到无法修复的损坏,除非实施中空和大角度炸弹攻击,但这样做会让飞机处于危险之中,而且如果弹道式炸弹投掷过晚就会造成引信无法起动。后来,伊拉克人把失败归咎于苏联人的武器,说6枚苏制炸弹中只有1枚爆炸,这是毫无道理的。




   在战争开始阶段,双方空军的出航率都比较高,饱受维修保养之苦的伊朗空军每天也能出动200架次飞机,伊拉克能出动的飞机比伊朗多得多,而且能得到补充,所以达到每天600架次以上。双方空袭的目标包括机场、军事基地、石油设施和居民定居地等等,旨在给对方的民心士气以致命打击,但由于主要采用高空轰炸和打了就跑的战术,所以造成的实际损失并不大。双方都全力打击石油设施和装备,但无论是伊朗还是伊拉克空军都缺乏精确打击能力,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场综合控制能力。战争开始后,霍梅尼释放了一些被囚禁的飞行员,使伊朗空军在短时间内保持了质量优势,但由于西方制裁和零配件缺乏,这种优势也没有维持多久。




   伊拉克空军的作战思想严重脱离实际,似乎是让意识形态和浮夸作风麻醉了自己,误以为它的空军和防空力量十分强大,萨达姆显然忽略了以下事实,伊拉克飞行员只在苏联接受过相当有限的训练,且他们的苏联教官并不认真,常常取消预定的训练计划,伊拉克飞行员除了受过5000米以上高度的单机对抗训练外,可以说没有受过任何实战训练,它和陆军搞的空中近接支援也只是摆形式而已,即使是伊拉克最好的飞行中队也只能保持50%的出勤率,伊拉克空军没有真正的侦察和目标分析能力,而且它忘了一条空中作战的原则,一支空军实战中至多只能达到演习和训练时达到的水平。




  伊朗空军比它的对手强不了多少。虽然在技术装备上占有优势,但伊朗人并没有充分加以利用,他们通常只是采用双机或四机的编队进行活动,从未试图采用过密集队形,在至关重要的1981—1982年冬季,伊拉克陆军并不担心遇到空中的威胁,他们只是担心固定的大型目标受到袭击,这可能是伊朗空军节约使用飞机造成的,但战术上这样做是失败的。伊朗空军使用火箭、炸弹等常规进攻兵器的能力比伊拉克人要强得多,再加上美制飞机的航程和载弹量较大,这使得伊朗人能够在攻击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等重要设施时造成比伊拉克人严重得多的破坏。但是他们仍然没有能力精确攻击小型的要害目标,如石化设施的某些敏感设备等等。




  从总体上说,空军在两伊战争中没有起到任何决定作用,只不过使双方增加了一种威慑的手段。随着战争的拖延、超级大国的介入和偏袒,伊朗的战争潜力遭到打击,伊拉克终于等到了它所期待已久的良机。1988年6月14日,伊拉克出动3个师的兵力,向驻守苏莱曼利亚省的哈勒卜加镇及其周围战略高地的伊朗军队发动了反攻,行动代号“真主使者穆罕默德”,在这次进攻中,伊拉克人夺回全部失地并攻占了部分伊朗领土,这也是两伊战争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从此伊朗和伊拉克都沉默下来,一切军事行动都停止了。两伊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终于霍梅尼在1988年7月20日宣布无条件地接受联合国要求两伊实现停火的598号决议,他说:“这是真主的意愿,即使这个意愿是一杯毒酒,我们也要把它喝下去。”持续8年、没有胜利者的两伊战争结束了,双方死亡约60多万人,伤95万人,伤亡总数相当于四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2倍。双方共损失飞机 400余架,双方被袭击的船只近500艘,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0亿美元,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经济损失的5倍。
  侏儒间的较量——两伊空战zt



      两伊战争几乎不够格称为是一场战争,两支三流军队进行了持续八年的混乱厮杀,双方的指挥极为笨拙而又自以为是,空中作战的水平更是低得无以复加。


     大致上说,两伊战争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伊拉克发动“闪电战”,这个阶段从1980年9月到次年3月,伊拉克处于优势。
第二阶段是相持,从1981年4月到当年底,伊朗人顽强阻击,遭到损失的伊拉克人无力赢得战争。
第三阶段从1982年3月开始,缓过气来的伊朗军队采用人海战术发动反攻,战场主动权易手。
第四阶段是伊朗战略反攻,陆续发动代号为“曙光”的进攻战役,双方均遭到重大损失。
第五阶段是从1984年3月开始的袭船战,这时双方作战行动明显减少,争夺焦点转为袭击对方的石油运输线。


  以空中作战而言,只有第一阶段和袭船战时期比较活跃。
  
  
  
   在巴列维国王当政时期,伊朗空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兵种,政府不惜血本,采购了大量现代化武器。在1970年到1978年间,伊朗空军的采购费用从9亿美元窜升到令人吃惊的120亿美元,并聘请了1100多名美国军事顾问,协助部队进行教育和训练。部分伊朗飞行员的技能已经达到美国空军的水准。


  战争爆发前,伊朗空军拥有70000人,各型作战飞机548架,其中F-4D/E型战斗机190架、F-5E/F战斗机166架、F-14A战斗机77架、RF-4E侦察机14架、波音707空中加油机14架、波音747空中加油机9架、C-130E/F/H运输机54架、F-27运输机18架、隼20型运输机4架、“百舌鸟指挥官”式运输机3架。伊朗陆军航空兵还大量装备着AH-1、小羚羊等武装直升机。与其它阿拉伯国家相比,伊朗空军在数质量上都占有明显优势,但由于伊斯兰革命的影响,伊朗空军的零部件供应完全中断,加上维修、保养水平低劣,以致真正能够作战的飞机并不多。另外,由于意识形态原因,飞行员被阿亚图拉·霍梅尼大批扔进监狱,也影响了战斗力。


  战争爆发前,伊朗空军的弹药储备也少得可怜,只有750磅炸弹12000枚、2000磅炸弹1000枚、“小牛”式空地导弹2500枚、“麻雀”中程空空导弹和“响尾蛇”近距空空导弹各1000枚,根本无法应付一场长期战争,就是这点储备,也有相当一部分因保养不利难以发挥作用。新政权对亲美的飞行员进行了清洗,以致有经验的飞行员严重不足,在著名的布什尔空军基地,懂得如何使用“小牛”导弹的飞行员只有2人。另外,伊朗空军储存有大量的美制凝固汽油弹,但在战争中从未使用,原因不明。战前,伊朗向美国订购了160架F-16战斗机,但革命后即被美国扣留,已不可能交货



  伊拉克的空中力量没有伊朗这样吓人。战争爆发前,伊拉克空军拥有38000人(包括10000人的防空部队),各种飞机384架,其中图22轰炸机12架、伊尔28轰炸机10架、米格23D战斗机80架、苏7战斗机60架、苏20战斗机30架、“猎人”式战斗机20架、米格21战斗机115架、T52战斗轰炸机12架、安2运输机10架、安12运输机8架、安24运输机8架、安26运输机2架、图124运输机2架、伊尔14运输机13架、“苍鹭”式运输机2架。伊拉克陆军航空兵还大量装备苏联的米24D武装直升机。伊拉克的工业基础不如伊朗,战前连小型武器也不能生产,作战飞机出勤率完全受制于生产国。但伊拉克的国际环境比伊朗要好一些,就像萨达姆自己说的:“伊拉克是阿拉伯世界反对伊朗革命的急先锋!” 多数阿拉伯国家都支持伊拉克,甚至派出了志愿军参战,除了叙利亚以外。叙利亚虽然也是复兴党执政,但与萨达姆几乎水火不容。伊拉克手里还握有相当数量的国际武器定单,与伊朗不同的是,这些定单不会被卖主取消,其中包括应于1981年2月到货的60架法国“海市蜃楼”式飞机,还有36架幻影F1EQ、18架苏制米格25和85架米格23战斗机即将到货,这还不算战争爆发后,苏联给萨达姆运来的大量武器装备。


  从双方空中力量对比看,以美制飞机为班底的伊朗空军在数质量上均占优势,美国训练的飞机员也胜过伊拉克那些苏联和捷克的学生,但伊拉克空军在持久战斗力和实际出勤率上占优势。


可笑的空中“闪击战”
  

  1980年9月22日,萨达姆·候赛因以遏止伊朗输出革命为名,对伊朗发动了先发制人的“闪电战”,有趣的是,1991年在科威特他也是这么做的。实际上,整个9月上旬双方就已经摩擦不断,但都是小打小闹。9月13日,伊朗总统巴依萨德尔和总理拉贾伊乘直升机正在西部前线进行视察,伊拉克的米格23D突然出现,向直升机开火,幸亏护航的伊朗F-4战斗机及时赶到,才把入侵者赶跑。9月15日,双方还发生过几次空战,这种所谓空战“完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方式,最新式的飞机总是在空中绕圈子,相互追逐,结果你追不上我,我也打不着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萨达姆决定大打出手。


  按照伊拉克人的如意算盘,9月22日下午14时,伊拉克空军将对伊朗西部的大不里士、克尔曼沙赫、哈马丹、迪兹富勒、阿瓦士、阿巴丹、德黑兰、伊斯法汗、设拉子和布什尔等10个重要目标以及德赫洛兰和纳夫特沙阿的雷达站同时进行空袭。伊拉克人恬不知耻地声称空袭目标是“夺取空中优势”,但事实却令他们大出洋相。


  伊拉克人的进攻确实达成了突然性,但执行得却是一团糟,他们竭尽所能,首轮攻击也只能出动40-50架飞机,这与384架的飞机总数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原因可能是缺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萨达姆把几个最好的战斗机中队留置不用,而即使是这几个中队也只接受过第三流的训练。伊拉克飞机以2-6架为一个编队,分散空袭10个目标,无论是强度和力度都不够。

  值得庆幸的是,伊朗人根本没有准备。在德黑兰的梅拉巴德机场,伊朗飞机毫无防备地整齐停放在跑道上,但偷袭的伊拉克人仍未占到任何便宜,仅炸毁波音707客机和F-4战斗机各1架,而这也是首轮空袭中伊拉克人取得的惟一战果。在设拉子、博什哈尔和迪兹富勒的空军基地、哈马丹的萨洛空军基地、伊斯法汗的卡特默空军基地、阿加贾里的奥姆巴里空军基地、克尔曼沙赫和阿瓦士的空军基地等重要目标,伊拉克人都是无功而返。

  
  教条主义的战术
  
  伊拉克空军司令部指挥无能,选定在下午14时进行空袭,纯粹是弱者的战术,如何在攻击后借助夕阳迅速逃跑显然是他们更为关心的问题(夜间空袭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伊拉克飞行员根本没有接受过全天候作战训练)。所谓的“强大空袭”实际上只持续了50分钟,仅有一个攻击波次,完全丧失了通过反复空袭扩大战果的可能。伊拉克飞行员训练不足、缺乏经验,他们在进攻伊朗的几个重要机场时,采用超低空水平进入式攻击,以致投下的重型炸弹信管来不及引爆,一半以上成了哑弹,如果能够一边观察一边反复进行攻击,战果肯定会更大。另外,伊拉克飞行员一味瞄准跑道攻击,在他们热衷于把跑道炸成“蜂窝”时,却忽略了指挥塔、雷达、油库等重要的管制、补给设施,因此无法摧毁伊朗空军的持续作战能力。如果伊拉克人能够像1967年“六天战争”中以色列空军那样反复地实施攻击,那它至少可以把半数伊朗飞机炸成碎片。


  此外,伊拉克人也受到装备本身的限制。它的主战机种米格23D最大航程仅2000公里,载弹量仅4吨,而伊朗的F-4最大航程为4400公里,载弹量6.4吨。伊拉克空军基地都在距离边境150公里以内的地区,除紧靠约旦的一个基地外,其余都在伊朗空军的打击范围内,而伊朗的基地却比较分散,三分之二以上都在米格23D的航程之外,因此伊拉克人徒呼奈何。
  


  首轮空袭的插曲
  
  一个具体战例来自伊拉克第11战斗机中队,由王牌飞行员阿卜杜拉·阿德南率领的这个中队当时奉命从摩苏尔基地起飞,掩护10架苏20攻击机袭击伊朗的重要城市设拉子。他们以规矩的“方块心”队形飞临设拉子基地上空,伊朗的防空雷达相当幼稚,以致伊拉克飞机进入纵深 100 多公里后才被发现。阿德南于是命令迅速下降到雷达盲区飞行,但由于苏20 没有地形匹配装置,在伊朗西部的崇山峻岭中容易出事,所以伊拉克飞机又很快爬高。


  9月22日13时25分左右,伊拉克飞机准时到达设拉子上空并开始投弹,当时伊朗的F-4E飞机整齐的摆放在停机坪上,根本没有多少伪装,在阿德南看来,“这次任务简直就跟演习差不多。”然而,实际情形却远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由于伊拉克飞行员缺乏实战经验,再加上苏联教官一再强调中高度轰炸战术,苏20 攻击机的飞行员在攻击跑道时便浪费了几乎全部的弹药,等到要摧毁F-4E时却只好由保护他们的阿德南代劳了,后者于是命令手下的米格21以俯冲攻击的方式,用机炮、空空导弹轮番对地面进行扫射,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打击根本无济于事,设拉子基地在空袭后虽陷于瘫痪,可宝贵的22架F-4E战斗机几乎没有任何损失。


  
  狂怒的伊朗人转入反击
  
  伊朗空军的情况比伊拉克人好不了多少,首轮空袭过后,伊朗的空军指挥系统一片混乱,以致当伊朗王牌飞行员穆尔韦兹·沙姆尼克来到大不里士的空军司令部时,发现那里的情况简直如同“一团乱麻”。由于美国制裁和革命的影响,只有40%的F-4、60%的F-5可以作战,先进的F-14战斗机缺乏零件,根本动弹不得,仅10%勉强可以升空,但只能当作预警和空中指挥机使用,无法参加作战。尽管如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伊朗空军从初次打击中恢复过来后(其实根本毫无损失),仍然有能力进行反击。


  9月23日凌晨,20架伊朗的F-4E战斗机分几批携带相当于伊拉克人首次进攻3倍的弹药猛烈轰炸了伊拉克的拉希德机场和巴格达机场,与伊拉克不同的是,6时50分,伊朗人出动了第二攻击波。9月23日,伊朗飞机还袭击了巴格达、巴士拉和重要油田基尔库克,伊拉克空军也不甘示弱,轰炸了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阿巴丹和石油港口哈尔克岛,两国赖以生存的石油设施都受到严重破坏。


  9月30日,伊朗飞机击中巴格达市区西南方的一个发电厂,油罐中弹,大火席卷着浓烟将巴格达市烧烤了整整一天一夜,大街小巷不时可见一只只被浓烟呛死的鸽子,一到夜晚,几乎整个巴格达都成了一座死城。萨达姆被迫下令实行灯火管制。紧接着,伊朗空军又出动140架飞机,飞临巴格达、巴士拉等城市及15个军事基地和一些石油设施的上空,一口气击落伊拉克飞机6架。
  

震惊世界的袭船战
  

  其实,袭击油轮的作战方式很早就在两伊战争中出现了,但那时还只是孤立的行动,并没有明显的目的性,也没有上升到政治层面。1980年10月1日,伊拉克的米格21就用炸弹攻击伊朗油轮“伊朗巴德”号,使这艘船搁浅,同一天,又打沉另一艘伊朗油轮“塔哈”号,两天后,伊朗的F4E实施报复,用炸弹击沉为伊拉克运送石油的希腊油轮“Laky”号,并把科威特油轮“伊本·埃尔·哈塔姆”号送入海底,此后类似的互相攻击不断发生。


  1982年底,伊朗在对巴士拉的攻势中受挫,不仅士气未被击破,反而却更加惊人地“勇敢和团结”,频频向伊拉克人发起反击,这使萨达姆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伊拉克惟一比伊朗占优势的是空军,但原先部署在里海地区、用于防范前苏联的“霍克”、“奈基”等中远程防空导弹部队,被逐步调到西南部前线,构成阻拦伊拉克战机骚扰的“天网”,日益强化的防空力量不允许伊拉克人再冒险深入其腹地。尤其是伊朗通过阿富汗游击队乃至军火黑市得到大量“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使伊拉克战机连近距离支援陆军的能力都大打折扣,仅1983年4月就有7架幻影F1被击落,还有为数不详的幻影F1 由伊尔-76 运输机送回法国原厂修理。很显然,消耗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萨达姆感到如果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空中优势,他可能会成为失败者,于是这位独裁者决定冒险扩大“袭船战”的规模,这样不仅可以击沉更多的伊朗油轮,控制它的经济命脉,还能将其他国家包括美苏两个大国也卷进这场消耗战,共同向伊朗施加压力。


  1983年10月,萨达姆宣称要用5架装备有“飞鱼”导弹的战机袭击油轮,霍梅尼对萨达姆的恐吓自然不会示弱,宣称一旦伊朗的油轮或海上石油设施遭到袭击,他们将立即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西方人最初觉得这纯粹是讹诈,因为伊拉克的石油大多都是从陆路输油管道运出的,相反伊朗自己的原油出口却主要依赖霍尔木兹海峡,因此封锁该海峡对打击伊拉克没有意义。相反,一向纵容偏袒伊拉克的海湾六国和整个西方都会为此大倒其霉,因为一旦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石油运不出去,西方将陷入瘫痪状态,而海湾国家的财路也就断绝了。于是海湾合作委员会一面劝说萨达姆不要破坏伊朗的石油设施,一面又建立快速反应部队以保护海峡畅通;美国为维护本国的石油供应,一边向沙特提供“毒刺”导弹,一边也着手军事介入的准备。



  1984年3月27日,伊拉克终于向一艘倒霉的巴拿马籍油船痛下毒手,这也预示着两伊战争的新阶段——袭船战开始了。有趣的是,双方其实都缺乏进行这种斗争的准备。伊拉克主要依赖“超军旗”飞机和“飞鱼”导弹,偶尔也使用幻影F1和米格23。“超军旗”飞机在马岛战争中声名鹊起,但它实在不是什么超级武器,而是一种老旧的小型战斗轰炸机,大约只相当于美国人早已淘汰的F-100“超级佩刀”式飞机,“飞鱼”导弹的爆炸力只相当于一枚500磅炸弹,可是它的价值却超过10万美元,因此用它来袭击毫无防备的油船或货船简直是得不偿失。米格23作为一种比较廉价的武器也许值得考虑,但用它来袭击海上目标可靠性太低了。于是伊拉克人也使用幻影F1、图16轰炸机或是直升机之类的武器。与之相反的是,伊朗的选择比较简单,他们通常只用F-4战斗机进行这类攻击。



  从使用的武器来说,伊拉克主要用图16轰炸机的“鳟鱼”、“鲑鱼”、AS11、AS12导弹以及炸弹和火箭,还有就是“超军旗”的“飞鱼”和幻影F1挂载的导弹。伊朗主要使用C130E/H“大力神”运输机、“猎户座”海上侦察机发现目标,然后用F-4携带的AMG-65B“小牛”导弹和AB12空地导弹进行攻击。



  伊朗人报复来得很快,就在伊拉克人大开杀戒一天后,F-4E战斗机就袭击了靠近巴林的一艘科威特油轮。仅5周内,就有11艘船只受到两伊双方轮番袭击,其中10艘是油轮。6月5日,5架沙特阿拉伯战斗机在美国预警机的指挥下击落一架伊朗F-4E战斗机。你来我往的“袭船战”使伊朗的石油出口由每天的180万桶锐减到70万桶,伊朗的财政地位被严重削弱,只得放弃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到1985年2月,共有108艘船只遭到两伊飞机导弹的袭击,其中伊拉克袭击84艘,伊朗袭击24艘,“袭船战”并未能使战争停下来,也未导致战争无限扩大。伊朗力图以消耗战拖垮伊拉克,萨达姆也意识到袭船战只能达到削弱伊朗的目的,不能使其全面崩溃。




  截止到1985年8月,大约有26艘船只被34枚导弹和5枚炸弹击沉,伊拉克飞机有意在最大距离上发射导弹,而对攻击结果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这可能是因为萨达姆不想过分刺激伊朗。袭船战的主要损失是由空地导弹、炸弹造成的,而反舰导弹却没有什么表现,这主要是因为装满原油的油舱比空油舱更能抵御导弹的袭击,原油较炼过的石油易燃程度差,油舱和舱壁的构造也防止了火势蔓延,而导弹造成的损毁主要集中在船只尾部,因为船只轮机舱发出的热量成了热寻的导弹的最好目标,而反舰导弹主要是雷达制导的。此外,伊朗每次攻击都使用美国休斯公司的AGM-65B“小牛”电视制导导弹,虽然西方人士根本无从判断伊朗人使用这种武器的具体情况,但他们确信这种导弹的战斗部都是采用锥形装药,因此对付小型近海巡逻艇还可以,对付大型油轮就无能为力了。


  从双方使用的武器来看,伊拉克的战绩比较分散,米格21只有2次击沉纪录,而且都是在战争早期;苏20有2次击沉纪录;米格23BK则只有一次,那是战争末期的1988年5月14日用炸弹打沉油轮“Seawise Giant”号。超军旗的战绩共有12次,都是由AM39“飞鱼”导弹完成,由于“飞鱼”的爆炸力不足,通常需要第2次攻击;幻影F1EQ5和EQ6则完成了至少60次以上的成功攻击,它们也都是使用AM39“飞鱼”完成攻击的;来自中国的轰6D完成了6次成功的攻击,使用的武器都是C601反舰导弹,而且都是在战争后期,第一次是在1988年2月5日;图22B也用500公斤炸弹完成了两次成功的攻击;但令人震惊的是SA321GV直升机才是伊拉克人真正致命的武器,它的AM39“飞鱼”导弹战绩最高。



  从伊朗方面来看,F4E完成了32次成功的攻击,武器都是AGM65A“小牛”导弹,也有65mm火箭和炸弹,AH1J直升机也用20mm机关炮和68mm火箭打沉了若干艘油轮,伊朗海军也用AB212直升机的AS12导弹打沉过一些船只。



  由于袭船战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萨达姆开始寻找新的目标,哈尔克岛是伊朗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和运输港口,1984—1985年伊朗预定的石油收入为235亿美元,哈尔克岛就担负了200亿美元。于是,伊拉克将轰炸目标瞄上了哈尔克岛。奇怪的是,哈尔克岛处于伊拉克的SS-1“飞毛腿”和“蛙-7”地地战术导弹的射程之内,而伊拉克也拥有大量的苏制AMG-1水雷和KRAB反舰锚雷,完全可以实施海上封锁,而萨达姆却偏偏舍易就难,把摧毁哈尔克岛的任务交给空军来完成,这可能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战功显赫的伊拉克第11飞行中队再度披挂上阵,阿德南说,1985年8月15日,他们中队出动9架幻影F1 战斗机,以低空突防的方式,避开哈尔克岛上的雷达和防空火力系统,贴着水面低空飞至哈尔克岛上空,30多吨炸药被倾泻在这个30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港内装油的10艘油轮燃起熊熊大火,超级油轮码头和输油设备几乎全部瘫痪,岛上的输油能力下降至不及原来的一半,国外的油船也不敢再冒险去哈尔克岛装油了。不过,由于伊朗人很快在岛上部署了防空导弹,因此伊拉克飞机以后空袭时只能在高空投弹了,哈尔克岛的生产运输能力逐渐得以恢复。




  为了对萨达姆进行回击,霍梅尼决心:“以牙还牙、决不示弱”。9月6日,伊朗异乎寻常地出动150架战机(占总兵力的70%)深入伊拉克领土250公里,集中摧毁伊拉克北部基尔库克和摩苏尔油田。伊朗空军将贵重的F-14当成是“袖珍预警机”来使用,因为AWG-9雷达的功能实在是远超出一般战斗机雷达,所以这些F-14就担负起指挥其它远程奔袭的伊朗战机的责任,自己则远远地躲在后头,绝不轻身涉险。伊朗战机投掷的炸弹漫无目标落到平民区、市政大楼、学校、工厂、医院等,特别是油田作业区被硝烟笼罩着,工人们纷纷逃离岗位,曾是中东最大油田的基尔库克和摩苏尔成为一片火海。与此同时,伊朗部署在南部的远程大炮每天也将数吨的炮弹倾泻在伊拉克的边境重镇巴士拉城中,连城内数十万被伊朗当局视为潜在盟友的什叶派穆斯林的死活也顾不上了。



  不过,愈演愈烈的袭船战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战略结果,因为伊拉克空军不愿意也无力集中足够的兵力,它的攻击太分散了,从1984年3月以来,伊拉克平均每月只能击中3.6艘船只,而当时海湾地区每月往来的货船多达3000艘,尽管萨达姆取得了某些政治上的胜利,但这种渐进的、零星的封锁却远不足以实现最后的目标。




  袭船战升级到袭击油田似乎并未起到任何效果,战争在僵持中进一步升级。萨达姆又打起袭击伊朗城市的主意,以期消耗对方的战争潜力,在后方的平民中制造恐慌,进而干扰决策者的战争意图,以扼制伊朗组织再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这一惨无人道的“以炸促谈”的非常招式成了萨达姆的杀手锏。可是这种你来我往的轮番轰炸的结果是将伊朗国内的战争热情再度升温,而伊拉克首都却产生了反战情绪,人们怨声载道。1986年3月15日,伊朗总统哈梅内伊在国内的祈祷会上语气强硬地声称“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和信心对伊拉克的任何一个挑衅行动进行报复”。议长拉夫桑贾尼也宣称,“只要伊拉克今后对我们任何一个城市进行袭击,我们将以轰炸巴格达作为报复”。



   由于双方毫无妥协的立场,战争不得不无限期地拖延下去,直到两个国家都精疲力竭,意识到无法取胜为止。


  
  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根据国际战略问题研究所的资料,伊朗和伊拉克综合国力相差悬殊,战前伊朗人口为3830万,伊拉克为1310万;国民生产总值伊朗为761亿美元,伊拉克为214亿美元;双方的现役部队、预备役人员和准军事部队相差不多,但伊朗动员了大量的革命卫队和所谓的巴西吉(也就是2000万民兵)。霍梅尼把这场战争说成是一场圣战,目标不仅是打垮伊拉克,还要征服以色列,无处不在的伊朗什叶派毛拉们很容易说服国民参军入伍,因此伊朗有能力不顾伤亡发动一系列代价高昂的进攻战役,但大量未经严格训练的士兵降低了军队的素质,同时造成了惨重伤亡。



  20世纪60年代晚期进行的几场局部战争曾经对空中战争的作战方式产生过重大影响,但是两伊战争没有做到这一点,或者说它没有提供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完整的战略计划和精明的指挥员,再先进的武器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



   最初,萨达姆试图进行一场小规模的预防性战争,他的战略企图和目标都是相当有限的。伊拉克空军的作战计划完全是1967年以色列人突袭埃及的翻版,想把伊朗空军消灭在地面上,但是战术的失误和飞行员素质的低劣使他们无所作为。伊拉克飞行员对低空突击缺乏信心、经验和良好的技巧,虽然萨达姆聘请了60多名印度教官帮助他们提高低空轰炸的技能,但伊拉克飞行员显然不愿意冒这种风险,以致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高空轰炸上,而这种攻击无论是威力还是精确率都微乎其微。例如在首轮空袭中,伊拉克人过分关注摧毁伊朗机场的跑道就是一例。现代空军经验证明,为阻止对方使用跑道而进行的空中突击多半没有什么成果,因为它受到两个因素的限制,一是运用什么武器进行攻击,二是能否持续进行这种攻击。一般攻击很难让跑道受到无法修复的损坏,除非实施中空和大角度炸弹攻击,但这样做会让飞机处于危险之中,而且如果弹道式炸弹投掷过晚就会造成引信无法起动。后来,伊拉克人把失败归咎于苏联人的武器,说6枚苏制炸弹中只有1枚爆炸,这是毫无道理的。




   在战争开始阶段,双方空军的出航率都比较高,饱受维修保养之苦的伊朗空军每天也能出动200架次飞机,伊拉克能出动的飞机比伊朗多得多,而且能得到补充,所以达到每天600架次以上。双方空袭的目标包括机场、军事基地、石油设施和居民定居地等等,旨在给对方的民心士气以致命打击,但由于主要采用高空轰炸和打了就跑的战术,所以造成的实际损失并不大。双方都全力打击石油设施和装备,但无论是伊朗还是伊拉克空军都缺乏精确打击能力,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场综合控制能力。战争开始后,霍梅尼释放了一些被囚禁的飞行员,使伊朗空军在短时间内保持了质量优势,但由于西方制裁和零配件缺乏,这种优势也没有维持多久。




   伊拉克空军的作战思想严重脱离实际,似乎是让意识形态和浮夸作风麻醉了自己,误以为它的空军和防空力量十分强大,萨达姆显然忽略了以下事实,伊拉克飞行员只在苏联接受过相当有限的训练,且他们的苏联教官并不认真,常常取消预定的训练计划,伊拉克飞行员除了受过5000米以上高度的单机对抗训练外,可以说没有受过任何实战训练,它和陆军搞的空中近接支援也只是摆形式而已,即使是伊拉克最好的飞行中队也只能保持50%的出勤率,伊拉克空军没有真正的侦察和目标分析能力,而且它忘了一条空中作战的原则,一支空军实战中至多只能达到演习和训练时达到的水平。




  伊朗空军比它的对手强不了多少。虽然在技术装备上占有优势,但伊朗人并没有充分加以利用,他们通常只是采用双机或四机的编队进行活动,从未试图采用过密集队形,在至关重要的1981—1982年冬季,伊拉克陆军并不担心遇到空中的威胁,他们只是担心固定的大型目标受到袭击,这可能是伊朗空军节约使用飞机造成的,但战术上这样做是失败的。伊朗空军使用火箭、炸弹等常规进攻兵器的能力比伊拉克人要强得多,再加上美制飞机的航程和载弹量较大,这使得伊朗人能够在攻击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等重要设施时造成比伊拉克人严重得多的破坏。但是他们仍然没有能力精确攻击小型的要害目标,如石化设施的某些敏感设备等等。




  从总体上说,空军在两伊战争中没有起到任何决定作用,只不过使双方增加了一种威慑的手段。随着战争的拖延、超级大国的介入和偏袒,伊朗的战争潜力遭到打击,伊拉克终于等到了它所期待已久的良机。1988年6月14日,伊拉克出动3个师的兵力,向驻守苏莱曼利亚省的哈勒卜加镇及其周围战略高地的伊朗军队发动了反攻,行动代号“真主使者穆罕默德”,在这次进攻中,伊拉克人夺回全部失地并攻占了部分伊朗领土,这也是两伊战争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从此伊朗和伊拉克都沉默下来,一切军事行动都停止了。两伊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终于霍梅尼在1988年7月20日宣布无条件地接受联合国要求两伊实现停火的598号决议,他说:“这是真主的意愿,即使这个意愿是一杯毒酒,我们也要把它喝下去。”持续8年、没有胜利者的两伊战争结束了,双方死亡约60多万人,伤95万人,伤亡总数相当于四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2倍。双方共损失飞机 400余架,双方被袭击的船只近500艘,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0亿美元,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经济损失的5倍。
<P>伊朗的飞行人员是接受的美国训练,再加上F4、F14等美式装备,所以战绩要好一些。</P>
先进的武器再他们手中发挥的战斗力甚至不如二战的命中率!
<P>在这时候就明白"宁可让人等装备,也不能让装备等人"的道理了.</P>
[em01][em01][em01]
真白痴呀![em01]
<P>可笑的是居然伊朗空军自认为自己是多么多么厉害!</P>
<P>我个人感觉比小巴差远了!</P>
两个伊斯兰国家都曾和美国亲如一家,可是最后都闹翻了,可见美国的霸道让人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