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创刊词 简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58:13
[center]
水序[/center]
       网络的日子多了,静下来翻翻书的日子反而少了,床头的几本军刊一直都是翻了一概就扔了一边。是不是网络便捷了,反而成了快餐,心头难免有些浮躁,想一想,渐渐的也就无法充分体现伟岸的本来面目。近日溜达的时候,获得一本书,曰《中国创刊词》,古敏编著,时事出版社发行的,里面“认为读者诸君读创刊词好像品尝农茶加咖啡,是满口古今合一的历史韵味,不可谓古色古香。”,而对于创刊词本身来讲,其“发表于中国报刊上的创刊词的作者往往立意深远,切中时势,同时也以企盼社会的共鸣和反响为鹄(左古右鸟)的”。
       笔头动少了,也就大名写的最熟,看上去差不多已经歪歪扭扭了。素性就抽时间打上来。反正也为非盈利目的,本来适合在“中国历史”版本,由于本身很多创刊词的政治味道太浓,是需要给它“降降火”的,况且由号称“水区第一恶人”的色猫,发在这“无恶不作”的水区,大概也无人有质疑。敲打之作,时间插空,只以创刊词本身为主,其书评不见得都上来。间或插一些色猫本身的舌噪,纯属自娱。发稿频率嘛,看时间,多则几篇,少则篇把。至于别字,但看无妨。诸位如感想,随后跟发就是,只要不“骂娘”,还是欢迎的。
       最后以本书封面的话最后本水区序的结尾: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怀旧能使人心灵净化。’报纸和杂志越是年代久远,存世量越少,就越显珍贵,报刊的创刊号更可谓凤毛麟角的珍品,它是报刊收藏的一个重要类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记录当时历史背景的实物。那么,跟着创刊号一起扬名成金的创刊词,更显得弥足珍贵。创刊号的价值连城,往往以创刊词出自谁之手笔而彰显。”
       “我们读着他们的创刊词,好像是听斯人斯事的宣言,在这些宣言中,有的虽是公式化的、标语化的,但更多的是熔艺术与思想于一炉。其中既有豪放而又婉约的会声,好似聆听来自‘秦淮河上的浆声’;有的令人回肠荡气,产生一种如”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残阳如血“之沉郁壮美的意境。与此同时,我们从中也可以发现每一个不同年代便有不同凡响的空谷足音,如果说“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那么本书仰重的创刊词便是来自那种已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作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9 15:43:36编辑过]
[center]
水序[/center]
       网络的日子多了,静下来翻翻书的日子反而少了,床头的几本军刊一直都是翻了一概就扔了一边。是不是网络便捷了,反而成了快餐,心头难免有些浮躁,想一想,渐渐的也就无法充分体现伟岸的本来面目。近日溜达的时候,获得一本书,曰《中国创刊词》,古敏编著,时事出版社发行的,里面“认为读者诸君读创刊词好像品尝农茶加咖啡,是满口古今合一的历史韵味,不可谓古色古香。”,而对于创刊词本身来讲,其“发表于中国报刊上的创刊词的作者往往立意深远,切中时势,同时也以企盼社会的共鸣和反响为鹄(左古右鸟)的”。
       笔头动少了,也就大名写的最熟,看上去差不多已经歪歪扭扭了。素性就抽时间打上来。反正也为非盈利目的,本来适合在“中国历史”版本,由于本身很多创刊词的政治味道太浓,是需要给它“降降火”的,况且由号称“水区第一恶人”的色猫,发在这“无恶不作”的水区,大概也无人有质疑。敲打之作,时间插空,只以创刊词本身为主,其书评不见得都上来。间或插一些色猫本身的舌噪,纯属自娱。发稿频率嘛,看时间,多则几篇,少则篇把。至于别字,但看无妨。诸位如感想,随后跟发就是,只要不“骂娘”,还是欢迎的。
       最后以本书封面的话最后本水区序的结尾: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怀旧能使人心灵净化。’报纸和杂志越是年代久远,存世量越少,就越显珍贵,报刊的创刊号更可谓凤毛麟角的珍品,它是报刊收藏的一个重要类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记录当时历史背景的实物。那么,跟着创刊号一起扬名成金的创刊词,更显得弥足珍贵。创刊号的价值连城,往往以创刊词出自谁之手笔而彰显。”
       “我们读着他们的创刊词,好像是听斯人斯事的宣言,在这些宣言中,有的虽是公式化的、标语化的,但更多的是熔艺术与思想于一炉。其中既有豪放而又婉约的会声,好似聆听来自‘秦淮河上的浆声’;有的令人回肠荡气,产生一种如”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残阳如血“之沉郁壮美的意境。与此同时,我们从中也可以发现每一个不同年代便有不同凡响的空谷足音,如果说“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那么本书仰重的创刊词便是来自那种已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作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9 15:43:36编辑过]
坐下来眼盘色猫滴帖子!!!
<P>以前我喜欢极制,认为那是绝美,现在的我更喜欢理智,书易看,但又不易多看,博古通今了,人容易变得理想化,喜欢完美.</P>
理想和现实,差异很大啊~
<P>一 晚清期刊(1872-1911)</P>
<P>1 《申报》</P>
<P>创刊时间:1872年4月30日</P>
<P>创刊背景:《申报》原名《申江新报》,主办人是英商美查(Ernet Major)。初为隔日刊,同年5月7日改为日报。主笔有蒋芷湘、何桂笙等。1907念售予华人席子佩。1912年10月20日史量才接办,总主笔为景韩、张蕴和,业务渐有起色,成为著名大报。1932年创办《申报月刊》,次年又出《申报年鉴》,立场趋于进步,反映民族资产阶级抗日救国要求。后出版《自由谈》副刊,载鲁迅、巴金等进步作家文章。1934年11月史量才被军警特务杀害后,言论又趋于保守。1937年12月一度停刊,次年10月在沪港同时复刊,1941年12月被日伪控制。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接收,潘公展任总主笔,沦为国民党CC系报纸。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历时77年。</P>
<P>创刊词译文:</P>
<P>申报馆告白</P>
<P>当今天下,可以当作传奇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以至于那些被湮没而不能表现出来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缘故啊?我看完全是没有有心人去为这些事情记载下来,以致竟使许多珍贵的奇闻轶事就这样静悄悄地灭寂了,连个称呼都没有。这是多么令人可叹可惜的事情啊。</P>
<P>自古以来,比如《史记》等百家记载,皆是前代所遗传下来的旧闻,况且这些故事篇幅浩繁,文词深奥,若不是文人骚客,则很难读懂。</P>
<P>对于当今时事,要想求得简单易懂,使上至知识分子下至农工商贩,都能通晓的话,莫过于新闻纸了。</P>
<P>国家的政治、风俗的变迁、中外交涉的要务、商贾贸易的利弊与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凡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都会刊载到这上面来的,而且凡是所记载的事务必求其真实,没有任何的虚妄,读者一看就明白易晓。本报不为浮谈之词,不记荒唐之语,这对于留心时务的人来说,从这里可以得到真实的大概,对于出门谋生的人来讲,也不至于受到人家的欺诈。这就是新闻的大作用,所以也大有益于天下。</P>
<P>……(后略)</P>
<P><STRONG>2 《循环日报》</STRONG></P>
<P>创办者王韬,林语堂誉之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发表了大量鼓吹变法自强的政论文章。</P>
<P><STRONG>创刊词译文:</STRONG></P>
<P>本局启事</P>
<P>本局创办《循环日报》,所有资本及局内事务,全是我们华人操办执掌。这种现象是别处新闻纸馆不可比拟的。</P>
<P>凡日报发行于西亚各国,岂能泛泛而谈就可以得了的吗?因此,本报所载上的有关政事之得失,足以验证国运之兴衰;政权这人心之事,也足以察风俗之厚薄。</P>
<P>凡山川之行胜,物产之简务,地土之腴瘠,邦国之富强,莫不一览而了然,其所以见重于朝野,当然是出于我们的良好愿望。</P>
<P>各省会市镇及别府州县并外国诸埠,凡我们华人所驻足的地方,皆有专人代理。</P>
<P>期待更多。。。。。。</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30 13:55:23编辑过]
<P>关于《革命军》,另附偶然找到的相关背景介绍:</P>
<P><STRONG>《革命军》</STRONG> </P>
<P><BR>  邹容在上海寄居于爱国学社,与章炳麟结为忘年交,互以倡言革命相激励。他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积极参加拒俄爱国运动;奋笔疾书,完成《革命军》的写作,署名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章炳麟为之作序。该书约两万字,分为七章,其中以“结论”、“革命之原因”、“革命独立之大义’为全书重点。邹容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为指导思想,阐述了反对封建专制、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指出了“革命’仍对上下古今、宗教、道德、政治、学术,以及日常事物存善去恶、存美去丑、存良善而除腐败的过程,故赞美日:“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他还从满清王朝官制的腐败、刑审、官吏的贪酷,对知识分子、对农民、对海外华工、对商人、对士兵的政策及对外的一系列政策,揭露了满清政府对国人的压迫和屠戮,分析了革命爆发的必然胜。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保我独立之大权”,即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1903年五月,《革命军》在上海出版,《苏报》发表章烟贼的文章,广为介绍,称赞《革命军》是震撼社会的雷霆之声! <BR>  1903年6月,因《苏报》宣传《革命军》,被相互勾结的中外反动派查封。江苏候补道俞明震赴上海查办革命党,章炳磷等人被捕人租界狱。邹容奋起投狱,与章炳麟共患难。被判刑两年,罚做苦工。因洋人待“犯人’甚虐,麦饭粗劣,邹容被折磨致病,于1905年4月3日卒于狱中,年仅20岁。上海义士刘三收其遗体安葬在上海华泾乡野。 <BR>  邹容短暂的一生,是以推翻满清王朝、革新中华为己任的一生,是追求革命的一生。他的《革命军》尽管有一定的时代局限,但它喊出了中华民族谋求革命独立之呼声,所以问世之后风行海内外,章炳麟称之为“义师先声”,章士钊主笔的《苏报》誉之为“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旗帜鲜明地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不朽之作。1912年2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签署命令,追赠邹容为“大将军”。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题诗赞曰:“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这是对邹容及其《革命军》的中肯而确切的评价。 <BR>                                          (文成英)</P>
难得色猫正经一次,顶!!!
<P>放假的不能拉色猫乱溜,这不假期一结束,色猫就赶紧续了,态度很端正。嘿嘿。可不想象《强学报》一样,仅出3期即告三优那拉。</P>
<P>4 《强学报》</P>
<P>创刊时间:1896年1月12日</P>
<P>创刊背景:1895年12月,康有为在黄遵宪、陈三立等人的协助下,创设“强学会”上海分会。并于1896年1月12日创办机关报——《强学报》。康有为指派其弟子徐勤、何树龄主编。《强学报》为铅印五日刊,免费赠阅,以”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为宗旨。12月,北京“强学会”及《中外纪闻》被查禁后,《强学报》亦遭查禁,仅出三期。</P>
<P>创刊词译文:</P>
<P>本局告白</P>
<P>敬告读者:目前的一切正处于开创时期,本报专门以寻求救国图强的学理为目的。所出报纸将派人送往各个地方,则分文不取。待一月以后再收学费。想看《强学报》的读者可往上海王家沙第一间挂个号即可拿到本报。至于时事瓣闻,因限于篇幅,不能多载。等以后陆续增录。平心而论,并不是我们怕谈国事,各种原因,相比有识之士能够体谅得到的吧。(完)</P>
<P>——其实这个创刊词写的非常的奇怪。通篇透出个白色恐怖的味道。其实相对有味道的是创办时间,在封面上竟标出创办于“孔子卒后二千三百年七十三年”,并将其冠于“光绪二十一年”之前。在等级规格深严的封建时代,哪怕是末期,也是大大的不敬啊。但是,从康本人的行为来看,他是立挺“王言”的。对光绪皇帝及其变法是大大的拥护的。看来,“革命”的觉望并非彻底,晚年成为保皇派,也不觉有奇。</P>
<P>例外奉送其遗书:</P>
<P> “我专为救中国,哀四万万人之艰难而变法以救之,乃蒙此难。惟来人间世发愿专为救人起见,期皆至于大同太平之治,将来生生世世,历经无量劫,救此众生,虽频任患难,无有厌改。愿我弟子,我后学体吾此志,亦以救人为事,虽经患难无改也。地球诸天随处现身,本无死理,至于无量数劫,亦出世人而已。聚散生死,理之常,出入其间何足异哉!光绪廿四年八月九日康长素遗笔。到此无可念,一切付之,惟吾母、吾君之恩未能报为可念也。”</P>
<P>时间为光绪二十三年八月九日</P>
<P>——后其写过此遗书背景:</P>
<P>“此光绪戊戌八月吾将投海时遗墨也。是时京师调兵三千,闭城断铁路而大索。吾以四日奉上密旨便行,五日遂行至津乘招商局船,而无上舱,遂以六日晓乘英重庆船行至沪,则沪又大搜矣。英领事派人以后旨见示,伪旨云已革某官康有为进丸毒弑大行皇帝,着即行就地正法,钦此。吾见上已大行,只有投海,英人抱我曰:闻上实在,虽欲死请少缓,姑待消息如何?乃投海未遂也,乃写此与门弟子,并与徐君勉一书,令其善视吾母,预为再投海计也。不意廿余年归国无恙,重睹是书于庐山黄龙寺婆罗双树之下,亦可感矣。吾虽不死,而中国日危,然亦可知死生有命,非人所能为此。廿年中自庚子拳匪之变,辛亥之革,南北之争,大官富豪死者如麻,吾故旧士亦鲜有生存者,若贫贱之民,死于沟壑兵燹不可数,而老夫尚能曳杖看山,与五老周旋,既感慨亦自意也。戊午八月朔康有为题”</P>
另一封是写给他的弟子徐勤,托以后事,书云:<BR>“吾以救中国,故冒险遭变,竟至不测,命也。然神明何曾死哉。君勉(徐勤的号)为烈丈夫,吾有老母,谨以为托,照料吾家人,力任大道,无忧虑也。同门中谁能仗义护持吾家吾国者,央神明嘉之。孔子生二千四百七十五年即光绪廿五年八月九日为绝笔告君勉仁弟,并示同门有志诸子。”
<P>——老康当然也没死的了,后来他注解:</P>
<P>“此吾戊戌八月九日奉密诏到沪,付托门人徐勤勉之绝笔书也。先是难将作,门人林旭两衔德宗朱谕来,第一诏命与同志筹救,谓朕位几不保,不胜焦灼之至。乃与谭复生谋召袁世凯图之。第二诏知为将陷不测,仍假托办官报,命往上海,曰汝一片热肠,朕所深悉,它日更效驰驱,共建大业,朕有厚望焉。且又曰:汝其爱惜身体,善自调摄。盖以在外或安,在内则危,故特遣出外以救之,先帝之若心也。惟为虽奉上命即行,仍欲留京营救,谭复生以救上事自任,幼博赞之,促吾行,黄仲弙告,令吾易僧服走蒙古,幼博跪力请,任公同固请,吾以死生命也,少年在粤遭华德里落砖,如死久死矣。仍往天津经荣禄督署,乃先上招商局船,以无上舱,改乘英人重庆船于六日十时行。是日侵晓难作,先帝遭废,六时步军兵围南海会馆,幼博弟与门人程大璋、钱维骥捕逮矣。即闭九城断铁道,发缇骑三千,大索于京师,谭、林、杨、刘四军机及杨漪川待御、徐子靖、张樵野两侍郎咸被逮,党狱大兴。既不得吾,则又大搜天津陆海,驰电全国,附以吾影像托于各国领事,连日沪船搜捕严密,而吾以五日晓出京,晏然不知也。七日船泊之罘,吾登船游眺,拾海滨五色石数篮而后登船。是时烟台道己奉密捕之电,惟有他事出,在舆中接电不识。及检知即还之罘,而吾船已行矣。乃命飞鹰兵舰逐吾重庆,而飞鹰适载炭不足,遂中道不及。将至沪,吾门人忧甚,纷纷租小轮舟出吴淞外接之,而实无从着力,盖洞察防范已备也。<BR>  九日至吴淞外卅海里,英吏登舟持吾像遍视,及吾,延入卧室,出像问曰:汝诚弑耶?吾惊问,乃出伪懿旨相视,曰康有为进丸毒弑大行皇帝,着即行就地正法,钦此!吾即大哭,即投海,英吏抱我曰:外传事未实,姑少待之,遂扶吾过英舰,然以为上必无幸,终当投海耳。乃赋诗曰:忽洒龙漦翳太阴,紫微移座帝星沉,孤臣辜负传衣带,碧海波涛夜夜心。更念老母无以为养,众门人忠肝义胆不以死生易心,不以寒暑易节,可以寄托者,莫如三水徐勤君勉,乃写此书及与吾内子张妙华夫人一书,令其善事吾母,附以诗,令仆藏之,俟吾不测。今阅廿年,君勉经海珠之变而无恙,吾与张夫人幸存,今日门人为吾与张夫人双寿介觞,张夫人亦于戊戌被捕幸脱者。<BR>  君勉在高弟被捕,麦孟、华孺、博五、觉任、公裕数人之列者。事阅廿年,吾岁六十,当览揆之日,君勉子良出此书请题,旧梦前痕,我心恻恻。<BR>  吾一身经万死本不足计,然吾如被逮于朝,先帝既夕弑,吾永为叛逆,若范蔚宗而国事立可知矣。然吾经十死而不死,今竟能介寿,岂非天命哉?然而此廿年中大劫频仍,朝市变易,国务日落、民生多艰,补天无力,重负先帝重建大业之望,深惭衣带之诏,一死固不足塞责,惟有愧恧感愤而已。此纸写于由重庆船渡兵舰之小轮舟中,索得舟中恶纸劣笔,匆遽写之,故不成书,聊以传言。君勉保存至今,从吾患难廿年如一,益敬不懈,夫与吾游而党者,不啻千万,其始勤终怠,或中道而变者,不可量数,贤哉君勉,臧洪畴也,横览天下岂可得哉。丁巳二月五日康有为年六十览揆时跋此。”<BR></P>
<P>康有为八月初五早上离开北京,傍晚到了塘沽,就搭上招商局的海晏轮。海晏轮延期,乃于初六早上改搭太古公司的重庆轮,于11时开航。这时西太后已夺取了光绪的大权,北京政变已爆发了。后来其又乘轮逃亡,万念俱灰……</P>
<P>康有为逃到香港后,住在港绅何东家中。九月初五他东渡日本。这时梁启超也由日本人掩护逃到日本。<BR></P>
<P>维新变法和戊戌政变一幕就是这样过去了,在这事件中有一个人沾到了“便宜”,就是在小站练兵的袁世凯。</P>
太长了,不看,看了违背偶灌水的原则,反正14了,顶到下页去
&lt;P&gt;——好歹翻了个页,时务时务,盘古论今嘛。很多时候,写的都是蛮好的。比如下面的这个汪康年的《时务报》创刊词,我看就挺好。当然,这份报刊也有黄遵宪和梁启超的一份力。&lt;/P&gt; &lt;P&gt;5.《时务报》&lt;/P&gt; &lt;P&gt;创刊时间:1896年8月9日&lt;/P&gt; &lt;P&gt;创刊词译文:&lt;/P&gt; &lt;P&gt;根除闭塞求其畅通,这样便有利于发挥舆论阵地的作用而使天下清明。&lt;/P&gt; &lt;P&gt;国家的治国措施,老百姓不知道;老百姓的疾苦,统治者也不清楚。&lt;/P&gt; &lt;P&gt;本报为一些有识之士所办,对世界各国最近发生的事情,及时翻译成国文,让读者可以知道国际当前的形势和一个国家兴衰的原因。就不至于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详录各省新的政见,可使读者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而反对者就会少一些;收集载录政府与各国交涉方面的事件,可使读者知道国家的政体不建立完善,就要受人欺辱,不懂得法律,就会被人愚弄;所以发愤学习吸纳新的知识,才能不忌以前因无知而受的耻辱;登载政治、艺术和一些学术方面的知识,可丰富读者的知识范围,使其耳聪目明,而不至于拖着八股文章或一味醉心于考据论证诗词典章而自得其乐,以至于空谈而自以为了不起了。(完)&lt;/P&gt; &lt;P&gt;——实际上,此刊办理权力上,在后期一直不停打架,一方是汪康年,一方是梁和康,由于在变法期间,一直闹到光绪那里,文人也能狗咬狗啊……另外,按照现在的观念看,此刊词真的还是蛮进步的。&lt;/P&gt;
  《时务报》是那个年代的极品……&lt;br /&gt;
色猫改正归邪了?&lt;br /&gt;
<P>嘻嘻,炒冷饭喽……</P>
<P>6 《国闻报》</P>
<P>创刊时间:1897年10月26日</P>
<P>创刊地点:天津</P>
<P>背景:由严复等创办,该报馆共出两种刊物,一个为此,一个为《国闻汇编》。日报,每日印两张,容量为8000—10000字(色猫注:蛮能写的啊),创刊开始就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威胁。其间经营一直受大环境约束,较为艰难,至1901年被改名为《天津日日新闻》,成为日本文化侵略工具。</P>
<P>创刊词译文:</P>
<P>在天津创办的《国闻报》,其形式略仿英国的《泰晤士报》。除办日报之外,相继又出了旬报,在五月之后,《成事报》派人造访,问《国闻报》创办的宗旨。答曰:以求通也。“通”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一是通上下之情,一是通古今之变,以求国家的自主自强。一个国家以通下情至为重要,如果堵塞了下情,只看到有利的一面而忽略了不利的一面,国家必为贫弱。一个国家要热衷于世界强国之列,必须对外边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果不知道外情而自大,就像坐井观天。这样国家必处于危险的境地。在道光年间,我国就与各国建立了各种关系。如广州、福州、上海、天津各以次建立了报馆。从去年至今,孙公就上书要求设立报馆于京城,而黄公(黄遵宪)观察、梁卓如(梁启超)……</P>
……汪康年相继创办了《时务报》,于是海内外人士开始明白,当时之务,知四国之为,皆相继开始创办报馆。如:《知新报》、《集成报》、《求进报》、《萃报》、《湘学》等,讲专门之业的有《农学》、《算学》等报,虽体例各殊,宗旨相异,但求通之道是一样的。虽然,各报选述事例分为两类,大抵日报都详于本国之事而略外国之事。旬报则详于外国之事而略过本国之事,而阅报之人也可分为两类,一般来讲,阅日报者为高官员、公务员之类多一些。层面高一点的人因日报陈述琐屑就阅读旬报,这一部分以读书的人为多,而层面低一些的人,或因文字太艰深,因此,对求“通”之术,以致不能完全被他们所理解。我只知道人合而成群,合群则成国。国将兴旺,上至君相,下至民众,人之皆求所以强而不自安于弱;人人皆求所以智,而不自安于愚。而后,士得究古今之复,农得尽地利之用,工求技艺事探索新程,商探消息盈持计奇赢等等。民智既开,一切事情都好办了。君相只要结合起民众的智慧,那么国家将会强大起来,决不是君相一、二人的才智就可以达到。
<P>经审查,此刊物严重不按期发行,责令停刊整顿</P>
<P>[em04]牛牛,走,咱们到小黑屋去聊聊怎么审查的事……</P>
[em04]
[B]以下是引用[I]萧河[/I]在2006-1-17 11:02:00的发言:[/B][BR]
<P>[em04]牛牛,走,咱们到小黑屋去聊聊怎么审查的事……</P>
[em04]
妈妈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更不要和他到小黑屋这样没人的地方去
某猫和某牛~~~~~~~~~~~~~~~~~~~~~~
[B]以下是引用[I]蓝儿[/I]在2006-1-17 15:05:00的发言:[/B][BR]某猫和某牛~~~~~~~~~~~~~~~~~~~~~~
怎么难道又有不得不说的故事??
<P>网络的日子多了,静下来翻翻书的日子反而少了,床头的几本军刊一直都是翻了一概就扔了一边。是不是网络便捷了,反而成了快餐,心头难免有些浮躁,想一想,渐渐的也就无法充分体现伟岸的本来面目。近日溜达的时候,获得一本书,曰《中国创刊词》,古敏编著,时事出版社发行的,里面“认为读者诸君读创刊词好像品尝农茶加咖啡,是满口古今合一的历史韵味,不可谓古色古香。”,而对于创刊词本身来讲,其“发表于中国报刊上的创刊词的作者往往立意深远,切中时势,同时也以企盼社会的共鸣和反响为鹄(左古右鸟)的”。<BR>       笔头动少了,也就大名写的最熟,看上去差不多已经歪歪扭扭了。素性就抽时间打上来。反正也为非盈利目的,本来适合在“中国历史”版本,由于本身很多创刊词的政治味道太浓,是需要给它“降降火”的,况且由号称“水区第一恶人”的色猫,发在这“无恶不作”的水区,大概也无人有质疑。敲打之作,时间插空,只以创刊词本身为主,其书评不见得都上来。间或插一些色猫本身的舌噪,纯属自娱。发稿频率嘛,看时间,多则几篇,少则篇把。至于别字,但看无妨。诸位如感想,随后跟发就是,只要不“骂娘”,还是欢迎的。<BR>       最后以本书封面的话最后本水区序的结尾:<BR>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怀旧能使人心灵净化。’报纸和杂志越是年代久远,存世量越少,就越显珍贵,报刊的创刊号更可谓凤毛麟角的珍品,它是报刊收藏的一个重要类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记录当时历史背景的实物。那么,跟着创刊号一起扬名成金的创刊词,更显得弥足珍贵。创刊号的价值连城,往往以创刊词出自谁之手笔而彰显。”<BR>       “我们读着他们的创刊词,好像是听斯人斯事的宣言,在这些宣言中,有的虽是公式化的、标语化的,但更多的是熔艺术与思想于一炉。其中既有豪放而又婉约的会声,好似聆听来自‘秦淮河上的浆声’;有的令人回肠荡气,产生一种如”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残阳如血“之沉郁壮美的意境。与此同时,我们从中也可以发现每一个不同年代便有不同凡响的空谷足音,如果说“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那么本书仰重的创刊词便是来自那种已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