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翻译】苏军师如何开展进攻?——冷战变热五日中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7:01:03


译自兰德公司1987年8月的报告《苏联-华沙条约组织西方战区——组织和任务》第六节,作者Michael Sadykiewicz
原本链接见http://www.dtic.mil/dtic/tr/fulltext/u2/a187140.pdf
译者的军语不算很好,而且翻译的也比较仓促,错误不可避免。文末暂时设置了术语表一部分,用于作为对照并方便读者。
翻译本文的目的是对冷战变热情景下苏军的进攻和机动过程(特别是后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

        这一节描述四类代表性的苏军的机动师在北约-华约常规战争的前五天中的任务和动向。战争由苏联方面在经过10天动员后挑起。设计这一剧本的目的是为了展现在第五节中讨论的特化的高速拓展突破口部队的作用,以及第四节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数字和规范性名词的意义,这些会在本节的第一部分中通过组织概念和部队指挥结构(包括战略梯队)的形式加以阐述。
        全部四个师(1个摩步师,3个坦克师)都隶属于第1战略梯队:前两个师属于第1战役梯队,第3和第4个师属于第2战役梯队。在敌对状态开始之后,相应的师距离最初接触线的距离不尽相同,这会在下文和图14中进行讨论:
        ·第一个摩托化步兵师会参与第1轮突击;它的先头团已经抵达距离两德边境线几公里的位置;
        ·第二个坦克师是第一梯队集团军特别加强过的战役机动集群,正在从边境线以东60-80公里的集结地域出发前进;
        ·第三个坦克师是第二梯队坦克集团军的先导力量,它正在从其位于东德德累斯顿和平时期驻地附近的集结地域,大约在两德边境线以东250公里处出发前进;
        ·第四个坦克师在动员中已达到满员状态,正在其位于白俄罗斯军区列佩利的和平时期驻地待机,大约在两德边境线以东1500公里。它会作为第2梯队坦克方面军的先导力量参加战斗。

图14.png
图14:四个代表性的机动师在常规战争前五天中的机动

        西方军事文献已经详尽描述了前沿机动单位比如第1和第2类师的战斗活动。【注1】不过,关于从后方地域向战区机动的过程就相应的更少被提及。因此本文将简略讲解前两类师的状况,重点讨论第3和第4类师。
        剧本中第三类师所涉及的主要是长距离行军和成团临战队形向战斗地域行军。第四类师主要涉及的是当前从纵深向战斗地域实施合成铁路-拖车运输的规范和过程。这个师在整个6天的作战中都会执行这一任务,因为如果一个第二梯队集团军在D日当天从苏联国境内的驻地开始行军的话,到D+6日其不会来得及投入战斗。

注1:诸如参见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苏联陆军的战役和战术》,FM 100-2-1,1982年8月版,美国政府印刷办公室,华盛顿特区,1984年,pp 5-1至5-12。如果有精力的话会专门译出这一部分。

译自兰德公司1987年8月的报告《苏联-华沙条约组织西方战区——组织和任务》第六节,作者Michael Sadykiewicz
原本链接见http://www.dtic.mil/dtic/tr/fulltext/u2/a187140.pdf
译者的军语不算很好,而且翻译的也比较仓促,错误不可避免。文末暂时设置了术语表一部分,用于作为对照并方便读者。
翻译本文的目的是对冷战变热情景下苏军的进攻和机动过程(特别是后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

        这一节描述四类代表性的苏军的机动师在北约-华约常规战争的前五天中的任务和动向。战争由苏联方面在经过10天动员后挑起。设计这一剧本的目的是为了展现在第五节中讨论的特化的高速拓展突破口部队的作用,以及第四节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数字和规范性名词的意义,这些会在本节的第一部分中通过组织概念和部队指挥结构(包括战略梯队)的形式加以阐述。
        全部四个师(1个摩步师,3个坦克师)都隶属于第1战略梯队:前两个师属于第1战役梯队,第3和第4个师属于第2战役梯队。在敌对状态开始之后,相应的师距离最初接触线的距离不尽相同,这会在下文和图14中进行讨论:
        ·第一个摩托化步兵师会参与第1轮突击;它的先头团已经抵达距离两德边境线几公里的位置;
        ·第二个坦克师是第一梯队集团军特别加强过的战役机动集群,正在从边境线以东60-80公里的集结地域出发前进;
        ·第三个坦克师是第二梯队坦克集团军的先导力量,它正在从其位于东德德累斯顿和平时期驻地附近的集结地域,大约在两德边境线以东250公里处出发前进;
        ·第四个坦克师在动员中已达到满员状态,正在其位于白俄罗斯军区列佩利的和平时期驻地待机,大约在两德边境线以东1500公里。它会作为第2梯队坦克方面军的先导力量参加战斗。

图14.png
图14:四个代表性的机动师在常规战争前五天中的机动

        西方军事文献已经详尽描述了前沿机动单位比如第1和第2类师的战斗活动。【注1】不过,关于从后方地域向战区机动的过程就相应的更少被提及。因此本文将简略讲解前两类师的状况,重点讨论第3和第4类师。
        剧本中第三类师所涉及的主要是长距离行军和成团临战队形向战斗地域行军。第四类师主要涉及的是当前从纵深向战斗地域实施合成铁路-拖车运输的规范和过程。这个师在整个6天的作战中都会执行这一任务,因为如果一个第二梯队集团军在D日当天从苏联国境内的驻地开始行军的话,到D+6日其不会来得及投入战斗。

注1:诸如参见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苏联陆军的战役和战术》,FM 100-2-1,1982年8月版,美国政府印刷办公室,华盛顿特区,1984年,pp 5-1至5-12。如果有精力的话会专门译出这一部分。


第一类师
        剧本想定

        关于第一类师的剧本想定该师在D-9日时已经部署在两德边境线附近了。师向指定的战时出发地域的行动部署在集团级级演习的掩护下进行,演习持续到D-1日。在这一系列演习期间,师达到装备编制表(注2)所规定的战时人员和装备水平。除此之外,0.5-1.5个基数的弹药将被运输到师集结地域以支援编制内火力支援单位。

        增援和支援。师的增援力量在D-1日抵达,抵达时刻往往是夜间。这包括:
        ·方面军炮兵师下放的一个130毫米加农炮团
        ·集团军下放的一个BM-27多管火箭炮团
        ·西部战区最高指挥部炮兵预备队下方的一个160毫米迫击炮营
        ·集团军下放的一个渡河突击营
        ·陆军航空兵下放的一个米-24突击直升机中队
        一些增援部队在战前演习中就已经被配属给第一类师的指挥员使用。截止到D日为止,所有增援部队都已经被作战配属给他。在D-1日,指挥员和在战时配属给该师的集团军单位的代表将被部署到师的主要指挥所内。在H-8时,师长将接管当地东德边防旅(欠一个营,译注)的作战指挥权。

        第一类师的师长得到通知称集团军炮兵群将在D日用72门火炮为他的师提供支援,师同时还会得到以下空中和防空支援:
        ·一个歼击轰炸机师,最多108架次——呼叫支援;
        ·一个对地攻击歼击机师,最多216架次——呼叫支援;
        ·一个截击机团,保卫师占据的集结地域——在空警戒;
        ·一个机动式地空导弹旅,自集团军下放;
        ·一个防空炮兵营,来自当地的地方防空部队。
        第一梯队师编制内、增援和支援的部队的指挥员还有他们手下的大部分高级军官都了解战场地形。他们在D日之前就会接到作战命令。

        战斗任务。第一梯队集团军的指挥员将第一类师部署到集团军进攻主轴线上的第一梯队位置。他的作战决心给师罗列了如下的战斗任务:
        ·击溃师正面掩护部队地域的敌部队,这一区域为师进攻主轴方向纵深22公里的范围。
        ·执行当前目标,这包括:在短暂、密集的火力准备后在主要战斗地域从行进间对敌进攻并占领敌旅后方的全纵深。
        ·执行后续目标:歼灭敌师预备队并占领城镇X;保护第二类师从左翼投入加入战斗;并继续利用第二类师的成功沿Y-Z方向进攻。
        在分析了作战决心、关于敌方、地域的数据、其本身的编制和支援单位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其他因素(注3)之后,师指挥员决定:
        ·在左翼施展主要攻势。
        ·以以下形式部署他的部队:
        ——第一梯队:3个摩托化步兵团
        ——第二梯队:坦克团
        ——师预备队:来自右翼摩步团的一个摩步营
        ——第一师突袭分队——一个营的东德边防军,加强一个坦克连、一个来自师炮团的自行火炮营、一个来自师侦察营的侦察连、一个工兵排。
        ——第二师突袭分队——编成类似
        ——师前沿分队:1个非BMP单位的摩步营(来自左翼摩步团)、1个122毫米自行榴弹炮营,1个连的23毫米防空炮连——由1个米-24直升机中队支援
        ——师炮兵群——包括来自集团军、方面军和战区总司令部下放支援的单位,由130毫米加农炮团的团长统一指挥
        ——其他单位(特别预备队,包括工兵和反坦克)和分队(包括交通控制和机动支援)。
        ·在20公里宽的师进攻正面上达成两个突破口——一个四公里宽在左翼,一个5公里宽在右翼——从而同时突击北约的掩护部队地域。
        ·在D日当天尽可能快速地通过掩护部队地域之后,直接从行进间突破敌主要防御地域的第一道防线,集中师的主要力量于左翼。
        ·依靠集团军炮兵群的支援,使用所有编制内炮兵、多管火箭炮和主战坦克施展初次火力准备。

        火力配置。第一类师在初次火力准备中将拥有625管身管火炮和发射工具:四个集团军炮兵营提供72管;全部师炮兵营提供126管;全部团炮兵营提供126管;第一梯队团的摩步营的120毫米迫击炮提供36管;主战坦克提供265管(基本只参加火力准备的第一阶段)。
        625管身管火炮和发射工具将以以下火力密度提供支援:
        ·用于最初针对北约掩护部队的突击:
        ——左翼突破地带50管每公里
        ——右翼突破地带40管每公里
        ——进攻地带的其他部分19管每公里
        ·用于对北约主要防御区域的突破:
        ——师左翼突破地带80管每公里
        ——师正面其余地带14管每公里
        因为在对抗掩护部队师可能遭受的损失,第一类师在协助针对北约总体防御位置的突破时可能会拥有更少的火炮。
图15.png
图15:第一和第二类师的行动,D日至D+4日

D日,0500时-0530时
        最初的火力准备持续30分钟,覆盖北约掩护部队地域的全纵深,深22公里,宽度为师进攻正面的20公里(参见图15)。在针对掩护部队地域的火力准备中,也会对主要交战地域的一些重要目标实施打击。师进攻区域内的下列单位会参与到火力准备中:
        ·炮兵
        ——集团军炮群一部;
        ——整个师炮群;
        ——第二类师的大部分炮兵力量;
        ——三个团炮群;
        ——第一梯队团的营炮兵(120毫米迫击炮)
        ·航空
        ——前线航空集团军一部,包括歼击机、轰炸机和对地攻击航空兵
        ——陆军航空兵一部,包括临时配属给前线航空集团军的对地攻击歼击机以及火力支援直升机;
        ——师编制内核临时配属的火力支援直升机。
        ·坦克——全部编制内的265辆主战坦克从其出发地域实施(注4)。在其中,第一梯队摩步团坦克营共有120辆坦克;大约60辆会在火力准备中用直瞄火力进行攻击(注5)。

D日0530时到D+1日0400时
        穿越掩护部队地域的战斗用时比计划还要长。进攻方因为以下原因而降低了速度:北约方面设置的反步兵和反坦克障碍、特别是远程投射地雷;来自多个在火力准备中幸存的北约筑垒位置的主动抵抗;来自北约纵深防御位置的强力空中支援和炮兵火力。
        即便如此,到D日2000时位置,华约部队已经占据了整个掩护部队地域。然而他们没能成功突破主要战斗地域的北约防线。
        在夜间,师准备对主要战斗地域的北约防线开展强有力的火力打击。大量的弹药被运上前线,所有炮兵单位向前开进,战斗部队实施重组,其中两个团(而非三个)被指定为师第一梯队。
        前进距离:25公里。

D+1日0400时-2400时
        在0400时,华约部队开展了一次强力的、90分钟长的火力准备,目标是北约的总体防御地带,包括北约师后方地域和军前沿防御带的最重要目标(注6)。在第一类师的进攻地带,为前一天突击提供火力支援的同一批单位外加一些安装常规弹头的(核常)双能力的地地导弹单位会参与到这次火力准备中。
        师占据了主要作战地域,但是再次低于了预计的进展速度。进攻以以下顺序进行:
        0530时        突击开始。
        1000时:先头团的第二梯队投入战斗。
        1130时:北约营后方地域被占领。
        1300时:师第二梯队的团投入战斗。
        1745时:北约旅后方地域被占领。
        2400时:师完成其后续目标。
        师损失了30%左右的人员和装备。机动营损失50%以上。
        推进距离:15-25公里。

D+2日
        在清晨,第一类师进攻北约师后方地域。
        0500时:师前沿分队投入到攻击主轴以将进攻进一步推进到北约后方(D+1日的尝试失败了)。
        0800时:在接下来的2个小时中,师阻止了强有力的北约反击。
        1200时:师协助确保第二类师的投入。
        1500时:第一类师被第一梯队集团军编成下的第二类师替代,解除任务转入集团军预备队。
        在头三天里,第一类师在战斗中损失了大约45%的人员和装备。一些机动营损失超过70%。
        前进距离:30-40公里(包括作为集团军预备队前进约15公里)

从D+3到D+4日
        第一类师维持在集团军预备队内,重整其下属单位,回收、维修其战斗装备,并接收补充人员。在D+4日1200时,部分重建完毕的师开始向前开进,跟随在第一梯队集团军的其他单位后面。
        前进距离:60公里。

译注:1971年后东德边防军已由旅营制转变为团营制,不知为何这里仍描述为边防旅。
注2:俄语术语直译为“人员与器材编制表”
注3:这种技术类似于美国陆军的任务-敌人-地形-部队和可用时间(METT-T)方法。具体自己查。
注4:主战坦克被认为应该可以参加火力支援,因为华约机动师里的坦克数量比火炮还要多。在只计算编制内坦克和火炮的情况下,一个摩托化步兵师有204管火炮和265辆主战坦克;一个坦克师有180管火炮和322辆主战坦克。根据一份权威性的波兰军事杂志所言,“师第二梯队的坦克(有时甚至是团第二梯队的坦克)都可能被用于非直瞄射击”,参见W·Wielemba中校和Z·Moszumansky上尉之论文《非直瞄坦克火力》,《陆上力量概览》,1984年3月。除此之外,该文还指出,T-55坦克的非直瞄射击射程可达14.6公里。使用125毫米火炮的T-72和T-80坦克发射火箭增程弹可达到接近22公里的射程。因而其射程和122毫米榴弹炮相当。藉此,坦克可以参加到对战斗地域前沿纵深达15-17公里的目标的火力准备中去。在适当的条件下,来自集团军第二梯队的坦克可能也可以参加到火力准备之中。此后他们将在炮兵火力的保护下开进到其攻击出发线。如果火力准备持续一个小时,师第一梯队的150-200辆坦克将可以在30分钟内发射13500-18000枚炮弹(150-200辆坦克x30分钟x3发每分钟)
注5:所有涉及到火力准备的坦克都会使用为这一用途特别准备的弹药。这些弹药堆放在每辆坦克旁边,在坦克开火时,附近的步兵将从地面上把这些炮弹搬运给坦克乘员。
注6:根据FM 100-2-1(第9-37节):“火力准备阶段最长可长达50分钟。因为潜在目标的机动能力和敌方反炮兵火力的威胁,苏军正在尽力增加火力密度,缩短火力准备的时间——可能会不到15分钟。”然而我出于以下原因不同意这一分析结论。首先,苏军无法大幅提高火力密度,因为平均来看,现在的每分钟射速和二战时候差不了多少。苏军的基础火炮——122榴弹炮——的射速印证了我的观点。在三种主要型号中,1938年的M30射速6发每分;1963年的D-30射速7发每分;1974年的M74射速5-8发每分。只有多管火箭炮能大幅提高炮兵射速,然而这些发射车只占现代苏军炮兵武器库的不超过10%。苏军可能使用炮火打击北约控制区的纵深以准备实施从行进间进攻,藉此出其不意地夺取北约的中间防御位置。然而在非核战争中,如果他们遭遇到有充分准备且有充足人员配备的防御位置,他们就需要60-90分钟来进行火力准备。除此之外,尽管炮兵火力密度主要依赖火炮的数量和射速,其同样取决于目标截获的能力和弹药的性能。

第一类师
        剧本想定

        关于第一类师的剧本想定该师在D-9日时已经部署在两德边境线附近了。师向指定的战时出发地域的行动部署在集团级级演习的掩护下进行,演习持续到D-1日。在这一系列演习期间,师达到装备编制表(注2)所规定的战时人员和装备水平。除此之外,0.5-1.5个基数的弹药将被运输到师集结地域以支援编制内火力支援单位。

        增援和支援。师的增援力量在D-1日抵达,抵达时刻往往是夜间。这包括:
        ·方面军炮兵师下放的一个130毫米加农炮团
        ·集团军下放的一个BM-27多管火箭炮团
        ·西部战区最高指挥部炮兵预备队下方的一个160毫米迫击炮营
        ·集团军下放的一个渡河突击营
        ·陆军航空兵下放的一个米-24突击直升机中队
        一些增援部队在战前演习中就已经被配属给第一类师的指挥员使用。截止到D日为止,所有增援部队都已经被作战配属给他。在D-1日,指挥员和在战时配属给该师的集团军单位的代表将被部署到师的主要指挥所内。在H-8时,师长将接管当地东德边防旅(欠一个营,译注)的作战指挥权。

        第一类师的师长得到通知称集团军炮兵群将在D日用72门火炮为他的师提供支援,师同时还会得到以下空中和防空支援:
        ·一个歼击轰炸机师,最多108架次——呼叫支援;
        ·一个对地攻击歼击机师,最多216架次——呼叫支援;
        ·一个截击机团,保卫师占据的集结地域——在空警戒;
        ·一个机动式地空导弹旅,自集团军下放;
        ·一个防空炮兵营,来自当地的地方防空部队。
        第一梯队师编制内、增援和支援的部队的指挥员还有他们手下的大部分高级军官都了解战场地形。他们在D日之前就会接到作战命令。

        战斗任务。第一梯队集团军的指挥员将第一类师部署到集团军进攻主轴线上的第一梯队位置。他的作战决心给师罗列了如下的战斗任务:
        ·击溃师正面掩护部队地域的敌部队,这一区域为师进攻主轴方向纵深22公里的范围。
        ·执行当前目标,这包括:在短暂、密集的火力准备后在主要战斗地域从行进间对敌进攻并占领敌旅后方的全纵深。
        ·执行后续目标:歼灭敌师预备队并占领城镇X;保护第二类师从左翼投入加入战斗;并继续利用第二类师的成功沿Y-Z方向进攻。
        在分析了作战决心、关于敌方、地域的数据、其本身的编制和支援单位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其他因素(注3)之后,师指挥员决定:
        ·在左翼施展主要攻势。
        ·以以下形式部署他的部队:
        ——第一梯队:3个摩托化步兵团
        ——第二梯队:坦克团
        ——师预备队:来自右翼摩步团的一个摩步营
        ——第一师突袭分队——一个营的东德边防军,加强一个坦克连、一个来自师炮团的自行火炮营、一个来自师侦察营的侦察连、一个工兵排。
        ——第二师突袭分队——编成类似
        ——师前沿分队:1个非BMP单位的摩步营(来自左翼摩步团)、1个122毫米自行榴弹炮营,1个连的23毫米防空炮连——由1个米-24直升机中队支援
        ——师炮兵群——包括来自集团军、方面军和战区总司令部下放支援的单位,由130毫米加农炮团的团长统一指挥
        ——其他单位(特别预备队,包括工兵和反坦克)和分队(包括交通控制和机动支援)。
        ·在20公里宽的师进攻正面上达成两个突破口——一个四公里宽在左翼,一个5公里宽在右翼——从而同时突击北约的掩护部队地域。
        ·在D日当天尽可能快速地通过掩护部队地域之后,直接从行进间突破敌主要防御地域的第一道防线,集中师的主要力量于左翼。
        ·依靠集团军炮兵群的支援,使用所有编制内炮兵、多管火箭炮和主战坦克施展初次火力准备。

        火力配置。第一类师在初次火力准备中将拥有625管身管火炮和发射工具:四个集团军炮兵营提供72管;全部师炮兵营提供126管;全部团炮兵营提供126管;第一梯队团的摩步营的120毫米迫击炮提供36管;主战坦克提供265管(基本只参加火力准备的第一阶段)。
        625管身管火炮和发射工具将以以下火力密度提供支援:
        ·用于最初针对北约掩护部队的突击:
        ——左翼突破地带50管每公里
        ——右翼突破地带40管每公里
        ——进攻地带的其他部分19管每公里
        ·用于对北约主要防御区域的突破:
        ——师左翼突破地带80管每公里
        ——师正面其余地带14管每公里
        因为在对抗掩护部队师可能遭受的损失,第一类师在协助针对北约总体防御位置的突破时可能会拥有更少的火炮。
图15.png
图15:第一和第二类师的行动,D日至D+4日

D日,0500时-0530时
        最初的火力准备持续30分钟,覆盖北约掩护部队地域的全纵深,深22公里,宽度为师进攻正面的20公里(参见图15)。在针对掩护部队地域的火力准备中,也会对主要交战地域的一些重要目标实施打击。师进攻区域内的下列单位会参与到火力准备中:
        ·炮兵
        ——集团军炮群一部;
        ——整个师炮群;
        ——第二类师的大部分炮兵力量;
        ——三个团炮群;
        ——第一梯队团的营炮兵(120毫米迫击炮)
        ·航空
        ——前线航空集团军一部,包括歼击机、轰炸机和对地攻击航空兵
        ——陆军航空兵一部,包括临时配属给前线航空集团军的对地攻击歼击机以及火力支援直升机;
        ——师编制内核临时配属的火力支援直升机。
        ·坦克——全部编制内的265辆主战坦克从其出发地域实施(注4)。在其中,第一梯队摩步团坦克营共有120辆坦克;大约60辆会在火力准备中用直瞄火力进行攻击(注5)。

D日0530时到D+1日0400时
        穿越掩护部队地域的战斗用时比计划还要长。进攻方因为以下原因而降低了速度:北约方面设置的反步兵和反坦克障碍、特别是远程投射地雷;来自多个在火力准备中幸存的北约筑垒位置的主动抵抗;来自北约纵深防御位置的强力空中支援和炮兵火力。
        即便如此,到D日2000时位置,华约部队已经占据了整个掩护部队地域。然而他们没能成功突破主要战斗地域的北约防线。
        在夜间,师准备对主要战斗地域的北约防线开展强有力的火力打击。大量的弹药被运上前线,所有炮兵单位向前开进,战斗部队实施重组,其中两个团(而非三个)被指定为师第一梯队。
        前进距离:25公里。

D+1日0400时-2400时
        在0400时,华约部队开展了一次强力的、90分钟长的火力准备,目标是北约的总体防御地带,包括北约师后方地域和军前沿防御带的最重要目标(注6)。在第一类师的进攻地带,为前一天突击提供火力支援的同一批单位外加一些安装常规弹头的(核常)双能力的地地导弹单位会参与到这次火力准备中。
        师占据了主要作战地域,但是再次低于了预计的进展速度。进攻以以下顺序进行:
        0530时        突击开始。
        1000时:先头团的第二梯队投入战斗。
        1130时:北约营后方地域被占领。
        1300时:师第二梯队的团投入战斗。
        1745时:北约旅后方地域被占领。
        2400时:师完成其后续目标。
        师损失了30%左右的人员和装备。机动营损失50%以上。
        推进距离:15-25公里。

D+2日
        在清晨,第一类师进攻北约师后方地域。
        0500时:师前沿分队投入到攻击主轴以将进攻进一步推进到北约后方(D+1日的尝试失败了)。
        0800时:在接下来的2个小时中,师阻止了强有力的北约反击。
        1200时:师协助确保第二类师的投入。
        1500时:第一类师被第一梯队集团军编成下的第二类师替代,解除任务转入集团军预备队。
        在头三天里,第一类师在战斗中损失了大约45%的人员和装备。一些机动营损失超过70%。
        前进距离:30-40公里(包括作为集团军预备队前进约15公里)

从D+3到D+4日
        第一类师维持在集团军预备队内,重整其下属单位,回收、维修其战斗装备,并接收补充人员。在D+4日1200时,部分重建完毕的师开始向前开进,跟随在第一梯队集团军的其他单位后面。
        前进距离:60公里。

译注:1971年后东德边防军已由旅营制转变为团营制,不知为何这里仍描述为边防旅。
注2:俄语术语直译为“人员与器材编制表”
注3:这种技术类似于美国陆军的任务-敌人-地形-部队和可用时间(METT-T)方法。具体自己查。
注4:主战坦克被认为应该可以参加火力支援,因为华约机动师里的坦克数量比火炮还要多。在只计算编制内坦克和火炮的情况下,一个摩托化步兵师有204管火炮和265辆主战坦克;一个坦克师有180管火炮和322辆主战坦克。根据一份权威性的波兰军事杂志所言,“师第二梯队的坦克(有时甚至是团第二梯队的坦克)都可能被用于非直瞄射击”,参见W·Wielemba中校和Z·Moszumansky上尉之论文《非直瞄坦克火力》,《陆上力量概览》,1984年3月。除此之外,该文还指出,T-55坦克的非直瞄射击射程可达14.6公里。使用125毫米火炮的T-72和T-80坦克发射火箭增程弹可达到接近22公里的射程。因而其射程和122毫米榴弹炮相当。藉此,坦克可以参加到对战斗地域前沿纵深达15-17公里的目标的火力准备中去。在适当的条件下,来自集团军第二梯队的坦克可能也可以参加到火力准备之中。此后他们将在炮兵火力的保护下开进到其攻击出发线。如果火力准备持续一个小时,师第一梯队的150-200辆坦克将可以在30分钟内发射13500-18000枚炮弹(150-200辆坦克x30分钟x3发每分钟)
注5:所有涉及到火力准备的坦克都会使用为这一用途特别准备的弹药。这些弹药堆放在每辆坦克旁边,在坦克开火时,附近的步兵将从地面上把这些炮弹搬运给坦克乘员。
注6:根据FM 100-2-1(第9-37节):“火力准备阶段最长可长达50分钟。因为潜在目标的机动能力和敌方反炮兵火力的威胁,苏军正在尽力增加火力密度,缩短火力准备的时间——可能会不到15分钟。”然而我出于以下原因不同意这一分析结论。首先,苏军无法大幅提高火力密度,因为平均来看,现在的每分钟射速和二战时候差不了多少。苏军的基础火炮——122榴弹炮——的射速印证了我的观点。在三种主要型号中,1938年的M30射速6发每分;1963年的D-30射速7发每分;1974年的M74射速5-8发每分。只有多管火箭炮能大幅提高炮兵射速,然而这些发射车只占现代苏军炮兵武器库的不超过10%。苏军可能使用炮火打击北约控制区的纵深以准备实施从行进间进攻,藉此出其不意地夺取北约的中间防御位置。然而在非核战争中,如果他们遭遇到有充分准备且有充足人员配备的防御位置,他们就需要60-90分钟来进行火力准备。除此之外,尽管炮兵火力密度主要依赖火炮的数量和射速,其同样取决于目标截获的能力和弹药的性能。


第二类师
    剧本想定:

        关于第二类师的剧本想定这一坦克师自D-9日开始便被部署到两德边境线以东60-80公里的集结地域。它在与第一类师一同进行的掩护性演习中达到战时人员和装备水平。
        战斗任务。在D-3日,在演习中,集团军指挥员将该师定为集团军的战役机动集群。所有122毫米及以上口径的师炮兵力量都被调出并部署到前沿,以参加在D日对北约掩护部队地域和第一日末或第二日初对北约主要防御位置的火力准备,支援第一类师的作战。(参见上图图15)
        战役机动集群(第二类师)有以下战斗任务:
        ·在D日向前开进到第一类师后方准备在下午投入;
        ·在第一类师的左翼投入战斗,后者会运用其全部火力支援战役机动集群的投入;集团军炮兵和航空力量也会支援其投入;
        ·突破北约师后方地域。
        ·与北约师预备队交战。
        ·歼灭并尽可能占领重要军事目标,如核武器存储设施、指挥所、防空阵地和可能的机场。
        ·和集团军直升机机降强击行动配合,占领关键桥梁和地形,为集团军第二梯队师的投入肃清道路。
        ·和集团军第二梯队的各部队协同继续向敌军后方地带实施突击。

        增援和支援:战役机动集群会获得以下作战配属的增援力量:
        ·一个运输直升机团(米-8“河马”和米-6“钩子”);
        ·一个攻击直升机团(米-24“雌鹿”和米-28“浩劫”);
        ·一个BM-27多管火箭炮旅,从最高统帅部炮兵预备队中下放(D+1日0500时开始);
        ·一个152毫米自行加农炮团(2S5),从方面军炮兵中下放;
        ·一个地空导弹团,从方面军防空旅中下放。
        在最初投入时的支援单位将包括:
        ·集团军炮群大部;
        ·第一类师的炮兵力量大部;
        ·一个歼击轰炸机师,最多100架次;
        ·一个截击机师,其中一个团升空值班预警。
        为了在投入第一天在北约后方活动,战役机动集群将获得以下部队的支援:
        ·一个机降强击旅
        ·一个呼叫支援的对地攻击机师,最多200架次每天
        ·一个渡河工兵营
        ·一个舟桥工兵营

D日
        战役机动集群在其出发点分散为营级分队,距离两德边境线60-80公里。其师炮兵和团122毫米榴弹炮营已经被部署到边境线附近几公里以参与对北约掩护部队的第一轮火力准备。
        在第一类师攻击通过掩护部队地带的同时,战役机动集群从集结地带出发。其以营纵队为单位沿3-4条平行的路线前进;其先导单位会跟进到距离第一类师第二梯队团身后25-30公里的位置。战役机动集群剩余的炮兵跟随在其第一梯队团的先导单位的后方前进。
        前进距离:60-80公里

D+1日
        在0400-0530时之间,师炮兵支援旅集团军第一梯队,对北约的主要防御位置实施了火力准备。然后,以临战队形部署的战役机动集群蛙跳式前进,跟随在第一类师后方。在1800时,调离的炮兵力量归还给战役机动集群,占领其在师临战队形中的预定位置。一些针对师行军纵队的北约空中打击造成了严重损失。
        前进距离:在良好地形下为20-25公里

D+2日
        在1200时,战役机动集群像上文图15中那样投入战斗。利用强有力的火力支援、机降强击旅的行动、其自身的战术直升机机降以及其前沿分队的行动,战役机动集群在D+2日2400时抵达了敌第一梯队师的后方地域。战斗损失为平均10%左右,在机动营内为20%,对直升机和机降强击单位则为25%。
        前进距离:20-35公里

D+3日
        清晨,战役机动集群的第一梯队和前进分队占领了一道山岭线。他们的位置使得集团军可以投入另一个加强坦克师作为其第二梯队。第二梯队师在第一梯队师的右翼加入战斗。由于这些新部队的投入以及方面军机降和空降强击行动的成功,战役机动集群继续前进,占领预定目标并阻止敌军的反击。
        师自敌对状态开始时的战斗损失为平均18%,机动营内为35%,直升机和机降强击单位则为40%。弹药开始匮乏。
        前进距离:35-40公里。

D+4日

        战役机动集群从清晨开始追击北约部队,这使得其在当日参加了一系列交战。到1200时,战役机动集群的前沿分队和方面军空降强击群相互配合占领了莱茵河上一座未受损害的桥梁。到2400时,战役机动集群控制了其在莱茵河西岸桥梁附近的的位置。在其他的战斗中,战役机动集群的单位占领并控制了一些战役性的关键目标。
        总损失平均为25%,机动营损失50%,直升机和机降强击单位则为60%。弹药和油料短缺。一些单位只剩下应急储量(注7)。
        前进距离:50-70公里。

注7:应急弹药储量对火力单位而言是固定的;如所有武器都是0.1个弹药基数。应急储量只有在经过高级指挥机关特别许可的情况下才允许使用。食物、油料和其他的补给品也有应急储备。

第二类师
    剧本想定:

        关于第二类师的剧本想定这一坦克师自D-9日开始便被部署到两德边境线以东60-80公里的集结地域。它在与第一类师一同进行的掩护性演习中达到战时人员和装备水平。
        战斗任务。在D-3日,在演习中,集团军指挥员将该师定为集团军的战役机动集群。所有122毫米及以上口径的师炮兵力量都被调出并部署到前沿,以参加在D日对北约掩护部队地域和第一日末或第二日初对北约主要防御位置的火力准备,支援第一类师的作战。(参见上图图15)
        战役机动集群(第二类师)有以下战斗任务:
        ·在D日向前开进到第一类师后方准备在下午投入;
        ·在第一类师的左翼投入战斗,后者会运用其全部火力支援战役机动集群的投入;集团军炮兵和航空力量也会支援其投入;
        ·突破北约师后方地域。
        ·与北约师预备队交战。
        ·歼灭并尽可能占领重要军事目标,如核武器存储设施、指挥所、防空阵地和可能的机场。
        ·和集团军直升机机降强击行动配合,占领关键桥梁和地形,为集团军第二梯队师的投入肃清道路。
        ·和集团军第二梯队的各部队协同继续向敌军后方地带实施突击。

        增援和支援:战役机动集群会获得以下作战配属的增援力量:
        ·一个运输直升机团(米-8“河马”和米-6“钩子”);
        ·一个攻击直升机团(米-24“雌鹿”和米-28“浩劫”);
        ·一个BM-27多管火箭炮旅,从最高统帅部炮兵预备队中下放(D+1日0500时开始);
        ·一个152毫米自行加农炮团(2S5),从方面军炮兵中下放;
        ·一个地空导弹团,从方面军防空旅中下放。
        在最初投入时的支援单位将包括:
        ·集团军炮群大部;
        ·第一类师的炮兵力量大部;
        ·一个歼击轰炸机师,最多100架次;
        ·一个截击机师,其中一个团升空值班预警。
        为了在投入第一天在北约后方活动,战役机动集群将获得以下部队的支援:
        ·一个机降强击旅
        ·一个呼叫支援的对地攻击机师,最多200架次每天
        ·一个渡河工兵营
        ·一个舟桥工兵营

D日
        战役机动集群在其出发点分散为营级分队,距离两德边境线60-80公里。其师炮兵和团122毫米榴弹炮营已经被部署到边境线附近几公里以参与对北约掩护部队的第一轮火力准备。
        在第一类师攻击通过掩护部队地带的同时,战役机动集群从集结地带出发。其以营纵队为单位沿3-4条平行的路线前进;其先导单位会跟进到距离第一类师第二梯队团身后25-30公里的位置。战役机动集群剩余的炮兵跟随在其第一梯队团的先导单位的后方前进。
        前进距离:60-80公里

D+1日
        在0400-0530时之间,师炮兵支援旅集团军第一梯队,对北约的主要防御位置实施了火力准备。然后,以临战队形部署的战役机动集群蛙跳式前进,跟随在第一类师后方。在1800时,调离的炮兵力量归还给战役机动集群,占领其在师临战队形中的预定位置。一些针对师行军纵队的北约空中打击造成了严重损失。
        前进距离:在良好地形下为20-25公里

D+2日
        在1200时,战役机动集群像上文图15中那样投入战斗。利用强有力的火力支援、机降强击旅的行动、其自身的战术直升机机降以及其前沿分队的行动,战役机动集群在D+2日2400时抵达了敌第一梯队师的后方地域。战斗损失为平均10%左右,在机动营内为20%,对直升机和机降强击单位则为25%。
        前进距离:20-35公里

D+3日
        清晨,战役机动集群的第一梯队和前进分队占领了一道山岭线。他们的位置使得集团军可以投入另一个加强坦克师作为其第二梯队。第二梯队师在第一梯队师的右翼加入战斗。由于这些新部队的投入以及方面军机降和空降强击行动的成功,战役机动集群继续前进,占领预定目标并阻止敌军的反击。
        师自敌对状态开始时的战斗损失为平均18%,机动营内为35%,直升机和机降强击单位则为40%。弹药开始匮乏。
        前进距离:35-40公里。

D+4日

        战役机动集群从清晨开始追击北约部队,这使得其在当日参加了一系列交战。到1200时,战役机动集群的前沿分队和方面军空降强击群相互配合占领了莱茵河上一座未受损害的桥梁。到2400时,战役机动集群控制了其在莱茵河西岸桥梁附近的的位置。在其他的战斗中,战役机动集群的单位占领并控制了一些战役性的关键目标。
        总损失平均为25%,机动营损失50%,直升机和机降强击单位则为60%。弹药和油料短缺。一些单位只剩下应急储量(注7)。
        前进距离:50-70公里。

注7:应急弹药储量对火力单位而言是固定的;如所有武器都是0.1个弹药基数。应急储量只有在经过高级指挥机关特别许可的情况下才允许使用。食物、油料和其他的补给品也有应急储备。
第三类师
    剧本想定:

        第三类师是第一战略梯队第二梯队坦克集团军的组成部分。这一坦克集团军均来自苏军驻德集群,驻守在德累斯顿,并准备在D+1日到D+3日之间投入到方面军的进攻主轴上。
        方面军指挥部负责组织部队开进到战场上。它还负责组织长距离行军中的对空防御和反空降防御。最后,他会给坦克集团军的3个第一梯队坦克师各派出一个坦克运输车团。在行军的前24小时(D日0900时至D+1日0900时)里,三个运输团将把坦克和履带式地对地、地对空导弹发射车送往接触线纵深150公里处的中间集结地带。
        剧本假定师在投入战斗之前没有遭到敌军的地面攻击。行进速度与标准状况下行进速度的差距取决于繁重的交通、行军路线上的多处瓶颈路段,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图16示意了第三类师从D日到D+4日的开进。下文中的数字序号和图16中的时间序号相互对应。
图16.png

1、D日0500时-0700时:在警戒集结地域
        在H时(D日0500时),所有部队和分队在警戒集结地域(注8)实施疏散,部分进入工事隐蔽,等待任务指示。
2、D日0700时-1200时:初始行军
        部队从警戒集结地域前往师出发地域(注9)。履带式车辆的车队首先离开警戒集结地域;这些车辆将在师出发地域被装上运输车。
        前进距离:5-30公里
3、D日0900时-1200时,在师出发地域
        车队被分为运输车、轮式和履带式三部分。运输车车队——包括全师的325辆坦克,全部履带式地地导弹发射车,还有一些地空导弹发射车,总计约400辆——首先启程。一个坦克运输车单位负责负载这些车辆。在它们离开之后,轮式车辆和履带式车辆同时启程,各走一条道路。
4、D日1200时至D+1日0400时,长距离行军
        轮式车辆车队每行进2-3小时(小)休息20-30分钟,从师出发地域用12小时前进到大休息地域,以平均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前进。履带式车辆需要开进16小时,以平均16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进到大休息地域。
        前进距离:250公里
5、D日1200时-D+1日0600时:运输车行军
        在离开师出发地域后,运输车车队直接朝向中间集结地域开进。每行进3-4小时休息10-20分钟,车队连续开进18小时,平均速度为21公里每小时。第一辆牵引车大约会在D+1日0600时抵达中间集结地域。
        前进距离:380公里
6、D+1日0001时-0700时:大休息
        轮式车辆车队在履带式车辆车队之前抵达大休息地域。在大休息地域的2-3小时间,部队用热食,检查设备,对车辆进行加油和维护。在离开前一小时,履带式车队的主体将抵达大休息地域。
7、D+1日0200-1500:长距离行军
        另一次长距离行军,平均开进速度为17千米每小时,使轮式车辆车队从长休息地域开进到中间集结地域。履带式车辆车队的速度则为13公里每小时。车队开进的速度平均来讲比前一次行军要慢得多,因为靠近战场的地域的交通状况更拥堵。
        前进距离:100公里
8、D+1日0600时-2000时:在中间集结地域
        各部队的先头单位按照如下顺序抵达中间集结地域:运输车队于0600时抵达;轮式车队于0900时抵达;履带式车队于1130时抵达。师直升机分队搭载(1)师前进指挥所和(2)交通控制、通信和工兵分队,同样页早已抵达。直升机在D日1300时-1500时之间中间不停地从和平时期的警戒集结地域飞往中间集结地域。
        在中间集结地域进行以下活动:
        ·部队和分队编制重组。被运输车驮着机动的坦克重新加入坦克团;编制内的履带式和轮式车辆在通过其他方式和路线完成行军后返回各自所属的营连。
        ·车辆进行加油和维护。
        ·武器进行维护和装填;在此前的行军中只有防空炮装填了弹药。
        ·部队用热食。
        ·下达此后战术行军的战斗任务。
        ·行军纵队重组以进行战术行军。
        由于这一系列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师的殿后分队直到D+1日2400时和D+2日的0200时之间才能离开中间集结地域。
9、D+1日2000时-D+2日0700时:战术行军
        从中间集结地域开始,师以纵队形式沿着三条独立、平行的道路开进,相隔大约5-7公里,行军区域宽度约15-20公里(取决于具体情况)。每个团和营都准备在短时间预警内在不经进一步重组的情况下转入临战队形。每隔三到四个小时休息最多1个小时。师指挥员负责防御敌军飞机、空降兵和特种部队的威胁。师以平均11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向出发线前进。
        前进距离:120公里。
10、D+2日0700时:在出发线上
        在出发线上,平行的行军纵队开始展开并转入临战队形(10)。
11、D+2日0700时-1400时:以临战队形行军
        师从出发线开始展开到20-30公里宽度开进。师不再进行连续行军;相反,各单位从点到点地实施蛙跳行军。行军速度取决于第一进攻梯队与地方战斗的成功程度。
        师在此阶段的头15公里以团临战队形形式开进(参见上文图10)。在距离投入战斗线10公里时,团分开为营临战队形,后者继而分为连临战队形。师炮兵群从行进中展开并实施火力准备直至师投入到战斗中。各单位以平均4.2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开进。
        前进距离:30公里。
12、D+2日1400时:在投入战斗线上
        在由对地攻击机、直升机、炮艇机和炮兵实施的短暂但强有力的火力准备之后,第三类师的第一梯队单位在第一梯队部队此时的战斗地域投入战斗。
13、D+2日1400时-2400时:阻挡敌军反击
        师的先头团在5千米纵深处遭遇到敌从师侧翼实施的强有力反击。在10小时的战斗后阻挡了敌反击,先头团继续有组织前进,并以1.5公里每小时的平均速度向前推进。
        前进距离:15公里
14、D+3日0001-2400:达成当前目标
        在24小时的战斗中,师克服了第二道防线上的敌抵抗并突破了30公里深度,前进速度平均1.25公里每小时。这一推进完成了集团军的当前目标。
        前进距离:30公里
15、D+4日0001-2400时:达成后续目标
        师在D+4日清晨将其第二梯队投入战斗。到当日末,其打成了后续目标,以平均2.3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推进。
        前进距离:55公里

注8:参见附录C部分,不译出。
注9:参见第五节“行军”和“出发地域”部分,不译出。
注10:参见第五节“行军”和FM 100-2-1第5-11节至5-12节“临战队形”部分,不译出。
第四类师
        作为第四类师样板的是指挥部驻地位于鲍里索夫的一个近卫坦克集团军麾下的一个近卫坦克师。(译注:很遗憾,驻鲍里索夫的是第7坦克集团军,没有近卫军称号)这个集团军将作为第二梯队坦克集团军的先导力量。在D日到D+5日之间,这个师将从其和平时期位于白俄罗斯军区列佩利的驻地行进到西德派纳的集结地域(注11)。它将主要依赖铁路和运输车辆将其人员和设备运输经过白俄罗斯、波兰和东德(注12)。其运输大致路线如图17所示。
图17.png
图17:第四类师部署到战斗地域的路途,D日到D+5日

        师的铁路运输要求3个火车站和6个火车装车点。师将被分为36个火车输运单位,如图18和表25所示。火车装载一般需要3小时。第一辆火车在D+1日0600时启程。其余的35列火车每隔三十分钟发一班。
图18.png
图18:第四类师火车运输单位的内部车皮编排顺序
表25.png
表25:第四类车的火车运输单位的编组次序

        图19简要说明了第四类师在D日到D+5日部署到战斗地域的过程。在后续的文字说明中的序号和时间(以GMT+1小时为标准时)和图中的序号对应。
图19.png
图19:第四类师的行动,D日-D+5日

1、D日,0001-0230时:在驻地
        在十天的动员之后,第四类师在列佩利地域的驻地等待,准备启程。它收到了火车装车命令,在师部的指挥下部队计划并排演了装车和其他任务。来自更高层指挥部的命令要求该师在D日0230时进入警戒准备状态。
2、D日0300时-0400时:在警戒集结点
        战斗警戒在0300时下达。各分队在警戒集结点集合。
3、D日0400时-0500时:公路行军
        各分队相继从警戒集结点启程并向指定的警戒集结地域行军。
        前进距离:3-10公里
4、D日0500-0700时:在警戒集结地域
        在H时,所有部队和分队实施疏散,部分进入工事隐蔽,等待任务指示。
5、D日0700-0900时:公路行军
        各部队和分队从其警戒集结地域向疏散地域行军。
        前进距离:10-50公里
6、D日0800时-2000时:在疏散地域
        为了节约时间,师级单位可能会跳过疏散地域并直接从警戒集结地域前往等待地域。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西部战区总司令尚且没有决定这个第四类师所属的坦克集团军要如何部署,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0500时时刚刚展开的攻势的结果。第四类师因此滞留在疏散地域直到总司令在D日1700时下定决心;1720时,师指挥部接到命令让部队开始行动。
7、D日1800时-2100时:公路行军
        单位从疏散地域向等待地域行军。
        前进距离:20-50公里
8、D日2100时-D+1日1700时:在等待地域
        师单位按照离开疏散地域时的计划占据等待地域。师将分为36个火车运输单位(参见上文图18和表25)并沿三条路线部署到等待地狱,每个都通向一个铁路装车站。火车运输单位沿着三条路线部署,等待装车命令。
9、D+1日0200时-1800时:公路行军
        单位从等待地域向装车地域行军。
        前进距离:3-30公里
10、D+1日0300时-2100时:在装车地域
赫鲁廖夫希纳的装车地域被分为了三个装车站,每个由设置了2个装车点。后续的火车运输单位依次在这里乘车,每列火车用时平均3小时。师要用约18小时完成装车。第一辆列车在D+1日0600时离开赫鲁廖夫希纳,最后一列于D+1日2100时离开。每列火车之间的时差平均为30分钟。
11、D+1日0600时-D+2日1400时:铁路行进
        运兵火车从赫鲁廖夫希纳前往波兰库兹尼察地区的换乘地域,其间使用苏联标准的宽轨铁路,平均速度为31.25公里每小时。
        前进距离:500公里
12、D+1日2200时到D+2日1600时:换乘地域
在在格罗德诺跨越波兰-苏联边境线后,运输师的火车在库兹尼察停下,准备从苏式宽轨切换到欧式标准轨。每列列车的换轨过程需要2个小时。(在存在宽轨的路线,比如利沃夫-克拉科夫-卡多维采-弗罗茨瓦夫-民主德国线路上就不需要换轨)
13、D+2日0001-1800时:铁路行进
        运兵火车从库兹尼察开始不经敌人阻挠地行进了400公里。因为这一地域比赫鲁廖夫希纳-库兹尼察沿线更加发达(障碍、十字路口等等),平均速度降低到25公里每小时。然而在抵达托伦附近时,部队发现装备常规武器的北约战斗轰炸机于D+1日0600时完全摧毁了此处跨越维斯图拉河的大桥。战斗轰炸机在D+1日的1200时和D+2日的1300时再次前来攻击以避免大桥修复。他们同时摧毁了公路桥。
        前进距离:400公里
14、D+2日1600时-D+3日1000时:在紧急换乘地域
        搭载第四类师的火车不得不紧急停止并转如越野机动:车辆通过浮渡车、舟桥和其他简易平台渡过维斯图拉河。当地的波兰内务部队指挥员负责指挥渡河,使用当地的工程兵和器材。第四类师的人员你和器材因而不用参与这些准备活动。在跨越河流之后,师重新装车。每个火车运输单位的卸载、渡河、重装车过程耗时约16小时。
        (常规火箭和空袭以及其他形式的攻击和意外,特别是针对铁路桥、隧道和其他关键位置的攻击,可能会迫使师级单位在前往前线的路上转入附加换乘地域。如果路上此类要害位置太多,那么师可能会采用其他措施。在渡河之后,履带式车辆——坦克、自行火炮等等——可能会装上运输车并用公路运输到新的集结地域,而剩下的轮式车辆则自己走。)
        前进距离:5-20公里,在紧急换乘地域
15、D+3日0800时-D+4日0200时:铁路行进
        从托伦到斯隆斯克的列车卸载地域是铁路运输的最后一段。在未经敌人攻击的情况下部队以3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进了10个小时。
        前进距离:300公里
16、D+3日1800时-D+4日1200时:在列车卸载地域
        列车卸载地域位于奥得河东岸的斯隆斯克。北约在D日1000时到D+1日0700时之间的空中打击摧毁了这一地域和平时期的全部桥梁。波兰和东的内务部队用临时浮渡车和舟桥代替了这些桥梁。
        列车卸载地域包括了多处列车卸载站,每一处都有若干个卸载点。每辆货车卸载需要3-4个小时。师的全部36列列车需要总计21小时卸载。
17、D+3日1900时-D+4日1300时:公路行军
        师属各部队按照卸载的先后顺序从斯隆斯克的列车卸载地域前往其列车卸载集结地域。
        前进距离:5-20公里。
18、D+3日1930时-D+4日1500时:在列车卸载集结地域
        在抵达集结地域之后,履带式车辆和轮式车辆分开,车辆与设备和团汇合。履带式车辆的单位继续前往运输车装载地域。所有其他的团和独立营构成行军纵队,然后沿两条路线直接前往西德境内新的集结地域。
19、D+3日2100时-D+4日1100时:公路行军
        履带式车辆从列车卸载地域行进到扎诺沃的运输车装载地域。
        前进距离:5-10公里
20、D+3日2100时-D+4日2400时:公路行军
        非履带式车辆从列车卸载集结地域向派纳的新集结地域开进。
        前进距离:400公里(注13)
21、D+3日2130时-D+4日1130时:在运输车装载地域
        在扎诺沃,履带式车辆被装载上运输车,部队随即向战区开进。
22、D+4日0500时-D+5日1400时:运输车行军
        运输车从扎诺沃的装载区域前往西德斯特德多夫的卸载地域。每辆牵引车配两名驾驶员互相接替驾驶。加油车伴随行军纵队以避免车队因为等待燃料而停下。敌方对沿途重要道路设施的空袭降低了路面行进速度,但是运输车还是在24小时内以仅18.7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完成了行军。
        前进距离:450公里
23、D+5日0300-1200时:在卸载地域
        牵引车在斯特德多夫卸载,因为在派纳的集结地域不能容纳装载了的坦克运输车,也不能卸载坦克。
24、D+5日0600时-1400时:公路行军
        履带式车辆从斯特德多夫向派纳的集结地域行军。
        前进距离:10-30公里。
25、D+5,1400-2400:新的后方集结地域
        所有师属单位在12小时内抵达了派纳的新集结地域。他们已经从白俄罗斯的后方纵深机动到了西德战斗地域之内。
        总前进距离:1770公里。

注11:苏军描述所有地域都是用三个地理位点的名称,比如说这里指的就是汉诺威-策勒-派纳地区。为了简便,我们在这里就用一个地理位点名称。
注12:参见我们在上文第五节中队铁路和运输车辆的讨论。
注13:这一剧本只跟随履带式车辆的行动。
备考术语表:
Attack from the march:从行进间进攻
Combat mission:战斗任务
Combat orders:作战命令
Covering force area:掩护部队地域
Departure areas:出发地域
Departure line:出发线
General Defense Position:总体防御位置
Main battle area:主要战斗地域
Immediate Objective:当前目标
Leading element:先导力量
Norm:规范
Operation Deployment:行动部署
Operation Directive:作战决心
Subsequent objective:后续目标

(完)
第一类师一定是摩步师喽?
怒顶苏依依
堪察加 发表于 2016-8-15 23:26
第一类师一定是摩步师喽?
怒顶苏依依
这只是一个原则性的说法。驻德集群东德三个一梯队集团军除了第3集团军比较奇怪之外,近坦2集和近8集都是那种特别典型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完全可以认为会按这个设定来,尤其是近8集。


这位就是知乎上写那篇攻台雄文、苏联武装专家、北大才女的大神。
与94一南一北,一陆一海的两位苏联民间女专家
(在畅谈喷人家的人抓住机会)

这位就是知乎上写那篇攻台雄文、苏联武装专家、北大才女的大神。
与94一南一北,一陆一海的两位苏联民间女专家
(在畅谈喷人家的人抓住机会)
好文。有意思。怒赞楼主。
文成水 发表于 2016-8-15 23:31
这位就是知乎上写那篇攻台雄文、苏联武装专家、北大才女的大神。
与94一南一北,一陆一海的两位苏联民间女 ...
得了吧,我听说一位知友引述我的观点正在畅谈版被群殴
文成水 发表于 2016-8-15 23:31
这位就是知乎上写那篇攻台雄文、苏联武装专家、北大才女的大神。
与94一南一北,一陆一海的两位苏联民间女 ...
原来楼主是妹子?
苏翻译啊,为啥是摩步师做第一梯队?
得了吧,我听说一位知友引述我的观点正在畅谈版被群殴
一些水友都喜欢大而化之、基于想象来泛泛而谈
对于您这种细节扎实、基于实际的文章反而少人看
所以得出的结论有所差距也是在所难免


飘过的游魂 发表于 2016-8-16 00:21
苏翻译啊,为啥是摩步师做第一梯队?


苏军从来都是摩步师做一梯队的……
攻击力强的摩步师负责打开突破口,机动力强的坦克师负责穿插。
一个摩步师三天就打废了,而且就以摩步师自身携带的油料也只够自持三天,不足以完成穿插任务。
坦克师能打七天。
飘过的游魂 发表于 2016-8-16 00:21
苏翻译啊,为啥是摩步师做第一梯队?


苏军从来都是摩步师做一梯队的……
攻击力强的摩步师负责打开突破口,机动力强的坦克师负责穿插。
一个摩步师三天就打废了,而且就以摩步师自身携带的油料也只够自持三天,不足以完成穿插任务。
坦克师能打七天。
原来楼主是知乎的苏翻译啊,一直以为是两个人

Suyi控 发表于 2016-8-16 00:26
苏军从来都是摩步师做一梯队的……
攻击力强的摩步师负责打开突破口,机动力强的坦克师负责穿插。
一 ...


查了一下您之前的贴子
8集团军: 1坦克师   3步兵师
1集团军:2坦克师  1步兵师
3集团军:4坦克师
2集团军:1坦克师   3步兵师
20集团军:3坦克师   1步兵师
合11坦克师,8步兵师。但好像并没有没有看明白如何依本文述展开进攻。

是不是8、2前置当做第一个步兵师,20、3、1当做第二、第三个坦克师,从本土调集第四坦克师?

Suyi控 发表于 2016-8-16 00:26
苏军从来都是摩步师做一梯队的……
攻击力强的摩步师负责打开突破口,机动力强的坦克师负责穿插。
一 ...


查了一下您之前的贴子
8集团军: 1坦克师   3步兵师
1集团军:2坦克师  1步兵师
3集团军:4坦克师
2集团军:1坦克师   3步兵师
20集团军:3坦克师   1步兵师
合11坦克师,8步兵师。但好像并没有没有看明白如何依本文述展开进攻。

是不是8、2前置当做第一个步兵师,20、3、1当做第二、第三个坦克师,从本土调集第四坦克师?
楼主说的被群殴的观点是不是那个我们没有能力一个星期打下台湾的帖子?
......
这个计划4种师也有速度差,
不如我那个纵深上千公里的战斗队形浪漫-_-
文成水 发表于 2016-8-16 00:51
查了一下您之前的贴子
8集团军: 1坦克师   3步兵师
1集团军:2坦克师  1步兵师
这里的第一类师是第8近卫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第27近卫/39近卫/57近卫摩托化步兵师
第二类师是第8近卫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第79近卫坦克师
第三类师是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的第9/11近卫坦克师
第四类师是第7坦克集团军的第3近卫/37近卫/34坦克师。
苏军的坦克会参加实际炮火准备吗?
bjskyhorse 发表于 2016-8-16 07:38
苏军的坦克会参加实际炮火准备吗?
真不知道。认为会的也是兰德公司分析员的一家之言,没有听说过实例。
bjskyhorse 发表于 2016-8-16 07:38
苏军的坦克会参加实际炮火准备吗?
......
这种做法对后勤负荷较大

品天里炎 发表于 2016-8-16 07:44
......
这种做法对后勤负荷较大


和我那个时速60公里的柏林防空塔有一些区别
品天里炎 发表于 2016-8-16 07:44
......
这种做法对后勤负荷较大


和我那个时速60公里的柏林防空塔有一些区别
楼主说的被群殴的观点是不是那个我们没有能力一个星期打下台湾的帖子?
对啊,这位才是正主呢。
这里的第一类师是第8近卫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第27近卫/39近卫/57近卫摩托化步兵师
第二类师是第8近卫诸兵 ...
感谢苏翻译解惑
但是他们战术效果一般
好文章,学习。
文成水 发表于 2016-8-16 09:01
对啊,这位才是正主呢。
说实话,那个帖子被喷不怪超大网友们······
本来有机会成为一个好帖子的
苏军的坦克会参加实际炮火准备吗?
直瞄射击(不参与第一批冲击)也算炮火准备的
好帖子~看到了很多不知道的细节!涨姿势的好东西!!
品天里炎 发表于 2016-8-16 06:28
......
这个计划4种师也有速度差,
不如我那个纵深上千公里的战斗队形浪漫-_-
纵深上千公里的战斗队形——这个太NB了
eagleofhunan 发表于 2016-8-17 09:51
纵深上千公里的战斗队形——这个太NB了
......
数字化部队可以做到
Suyi控 发表于 2016-8-15 23:47
得了吧,我听说一位知友引述我的观点正在畅谈版被群殴
美女?
24、D+5日0600时-1400时:公路行军
        履带式车辆从斯特德多夫向派纳的集结地域行军。
        前进距离:10-30公里。
如此距离的履带行军,到达集结地域后的完好率还有多少?
先码后观,谢谢
quweiping 发表于 2016-8-17 17:06
24、D+5日0600时-1400时:公路行军
        履带式车辆从斯特德多夫向派纳的集结地域行军。
        前进 ...

10-30公里应该不会出大问题吧。不过一般西方描述苏军行军都是走一路装备丢一路……
毛子一贯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