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对俄武器需求降低 合造大客机成合作方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4:03:58
俄媒:中对俄武器需求降低 合造大客机成合作方向

2016-07-06 02:26:42    |来源:参考消息网  |编辑:杜军帅  

  参考消息网7月6日报道 外媒称,军事技术合作几乎一直都是俄中合作的最主要环节。早在10年前,中国便从俄罗斯购买各类武器,如驱逐舰、战机、运输机、直升机甚至导弹技术,年均交易额15亿-18亿美元。然而,自2010年以来,上述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据俄罗斯《专家》周刊7月4日报道,尽管从金额上看,俄中军事合作的规模仍与过往持平,但俄罗斯对华军品的出口门类却显著收窄。这与中国军工企业所取得的骄人成就密不可分。它已经能够独立制造出相当精良的各类枪支和装甲武器、近海及远海战舰。在第三代前线作战飞机的研发、克隆俄制第四代战机及防空系统方面,中国也取得长足的进展。非但如此,数年前,北京甚至展示了本国的第五代战机,其外形与俄在世纪之交时推出的米格1.44非常相似,当然,后者并未投入量产。

  因此,北京如今在采购俄制武器时,如果不用“有选择性”一词来形容,那么至少也是“点对点”的。换言之,中国只会从俄罗斯购买最新式的武器,即他们尚未学会高质量克隆的,或者说当前暂时无法仿制的,例如俄罗斯的RD-33航空发动机。

  报道称,除军用复杂系统及子系统外,中国国防部还继续从俄购买最新式武器的成品。2014年末,中国与俄签署了购买至少供6个营使用的S-400防空系统的合同,总额逾30亿美元。数月前,俄罗斯又签署了对华出口24架第4代++苏-35战机的大单,金额20亿美元。中国人对S-400感兴趣的是它的新雷达和新的超远程导弹,它们与其他杀伤组件一道,构成固若金汤的防空屏障。至于其他组件,中方早就能够自己生产了。

  报道称,俄罗斯应当明确地意识到,苏-35和S-400的购买协议,很可能是俄罗斯所签署的最后一批对华军火成品出口合同。唯有两国设计师携手努力,联合研发精密设备,且不囿于军事领域,俄中技术合作才有未来。显见的是,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中国,大家都对此心知肚明。也正因如此,莫斯科与北京才将重点放在实施新的联合项目、构建平等的技术伙伴关系上。如今,首个项目已经扬帆起航了。

  200亿美元的中国大客机项目

  在中国,新宽体客机的工作编号已被定为C929,它将于10年后亮相,从而改变国际民用航空市场,尤其是远程大型客机市场长期以来被空客及波音两强垄断的格局。非但如此,它还有望成为俄中高技术合作方面最大手笔的项目,因为其总金额约为130亿-200亿美元左右。

  报道称,目前已经敲定的是,与新客机相关的所有工作将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公司成立合资企业来负责,双方持股各半。新合资企业将于年底前在华注册完毕。

  对于万众瞩目的新客机,目前只了解最基本的技术参数。它的载客量为250人-280人,最远航程1.2万公里。目前的问题在于,俄中两大航空制造巨头之间该如何分工。众所周知,与中方不同,俄方拥有研制这一大型客机的所有必要知识储备,俄罗斯曾研制并生产过拥有4台发动机的宽体客机,即伊尔-86和伊尔-96。当然,在21世纪初时,由于油耗高、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过低,它们已丧失了竞争力。

  然而,俄罗斯已经具备了从零开始研发完全符合所有国际标准、技术相当成功的窄体客机经验。在新客机开发过程中,它一定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这便是苏霍伊超级喷气100飞机。逾70架该机型客机已经翱翔在多国的蓝天上,包括爱尔兰及墨西哥。4年来,其累计载客逾300万人次。中国的类似飞机即ARJ21刚刚才完成自己的首次商业飞行。其实,它们开始研发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但这还只是一方面。

  1个月前,俄罗斯向全球展示了自己在窄体支线客机开发方面的实力,推出了MS-21。它使用复合材料的比重超过四成,其机翼几乎完全用复合材料制成,这便是所谓的黑翼。对于窄体客机而言,不啻为革命性的创新。它的应用令飞机的总重量显著降低,带来的巨大好处毋庸置疑。

  俄罗斯造机翼 中国专攻机身

  报道称,目前,唯有空客、波音、加拿大庞巴迪公司、俄联合飞机制造公司4家制造商掌握了长逾18米、宽逾3米的纯复合材料大型机翼的核心技术。中国人在开发本国的喷气式支线客机C919时,甚至没有尝试使用这一技术。最终,它几乎完全是由铝合金制成,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打折扣。

  报道称,考虑到以上因素,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测,俄将为新的宽体客机研发机翼及尾翼,而中国伙伴则可以专攻机身,因为后者不用大量使用合成材料,所以他们不必为此殚精竭虑。不过,新客机的软肋已经凸显出来,这便是发动机。无论中国还是俄罗斯,都没有为大型双发动机宽体客机开发动力装置的经验。这意味着至少是在最初阶段,新飞机仍将安装美国通用电气、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或是加拿大普惠公司的发动机,类似目前波音787-8或是空客A350-900所配的动力装置。不过,俄罗斯彼尔姆航空发动机设计局已经承诺,将在10年后为新飞机推出国产的大推力发动机PD-35。其总经理亚历山大·伊诺泽姆采夫说:“我们已计算出大致的参数,并做好了研发准备。这是造价高昂的项目,约合1800亿卢布(1人民币约兑换9.5卢布)。”

  报道称,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希望与俄联合飞机制造公司共同推出近1000架新型宽体客机。这一目标并非天方夜谭。据波音公司预测,在未来20年间,全球将售出近8800架宽体客机,总价2.7万亿美元。其中,中国便可能购买约1500架。俄罗斯目前仅有近70架此类客机运营,今后最多会买下150-200架。不过,由于中国的需求庞大,完全能够令该项目站稳脚跟。(编译/童师群)


http://news.cri.cn/20160706/2ec4 ... 0-7a5088682e56.html
俄媒:中对俄武器需求降低 合造大客机成合作方向

2016-07-06 02:26:42    |来源:参考消息网  |编辑:杜军帅  

  参考消息网7月6日报道 外媒称,军事技术合作几乎一直都是俄中合作的最主要环节。早在10年前,中国便从俄罗斯购买各类武器,如驱逐舰、战机、运输机、直升机甚至导弹技术,年均交易额15亿-18亿美元。然而,自2010年以来,上述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据俄罗斯《专家》周刊7月4日报道,尽管从金额上看,俄中军事合作的规模仍与过往持平,但俄罗斯对华军品的出口门类却显著收窄。这与中国军工企业所取得的骄人成就密不可分。它已经能够独立制造出相当精良的各类枪支和装甲武器、近海及远海战舰。在第三代前线作战飞机的研发、克隆俄制第四代战机及防空系统方面,中国也取得长足的进展。非但如此,数年前,北京甚至展示了本国的第五代战机,其外形与俄在世纪之交时推出的米格1.44非常相似,当然,后者并未投入量产。

  因此,北京如今在采购俄制武器时,如果不用“有选择性”一词来形容,那么至少也是“点对点”的。换言之,中国只会从俄罗斯购买最新式的武器,即他们尚未学会高质量克隆的,或者说当前暂时无法仿制的,例如俄罗斯的RD-33航空发动机。

  报道称,除军用复杂系统及子系统外,中国国防部还继续从俄购买最新式武器的成品。2014年末,中国与俄签署了购买至少供6个营使用的S-400防空系统的合同,总额逾30亿美元。数月前,俄罗斯又签署了对华出口24架第4代++苏-35战机的大单,金额20亿美元。中国人对S-400感兴趣的是它的新雷达和新的超远程导弹,它们与其他杀伤组件一道,构成固若金汤的防空屏障。至于其他组件,中方早就能够自己生产了。

  报道称,俄罗斯应当明确地意识到,苏-35和S-400的购买协议,很可能是俄罗斯所签署的最后一批对华军火成品出口合同。唯有两国设计师携手努力,联合研发精密设备,且不囿于军事领域,俄中技术合作才有未来。显见的是,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中国,大家都对此心知肚明。也正因如此,莫斯科与北京才将重点放在实施新的联合项目、构建平等的技术伙伴关系上。如今,首个项目已经扬帆起航了。

  200亿美元的中国大客机项目

  在中国,新宽体客机的工作编号已被定为C929,它将于10年后亮相,从而改变国际民用航空市场,尤其是远程大型客机市场长期以来被空客及波音两强垄断的格局。非但如此,它还有望成为俄中高技术合作方面最大手笔的项目,因为其总金额约为130亿-200亿美元左右。

  报道称,目前已经敲定的是,与新客机相关的所有工作将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俄罗斯联合飞机制造公司成立合资企业来负责,双方持股各半。新合资企业将于年底前在华注册完毕。

  对于万众瞩目的新客机,目前只了解最基本的技术参数。它的载客量为250人-280人,最远航程1.2万公里。目前的问题在于,俄中两大航空制造巨头之间该如何分工。众所周知,与中方不同,俄方拥有研制这一大型客机的所有必要知识储备,俄罗斯曾研制并生产过拥有4台发动机的宽体客机,即伊尔-86和伊尔-96。当然,在21世纪初时,由于油耗高、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过低,它们已丧失了竞争力。

  然而,俄罗斯已经具备了从零开始研发完全符合所有国际标准、技术相当成功的窄体客机经验。在新客机开发过程中,它一定会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这便是苏霍伊超级喷气100飞机。逾70架该机型客机已经翱翔在多国的蓝天上,包括爱尔兰及墨西哥。4年来,其累计载客逾300万人次。中国的类似飞机即ARJ21刚刚才完成自己的首次商业飞行。其实,它们开始研发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但这还只是一方面。

  1个月前,俄罗斯向全球展示了自己在窄体支线客机开发方面的实力,推出了MS-21。它使用复合材料的比重超过四成,其机翼几乎完全用复合材料制成,这便是所谓的黑翼。对于窄体客机而言,不啻为革命性的创新。它的应用令飞机的总重量显著降低,带来的巨大好处毋庸置疑。

  俄罗斯造机翼 中国专攻机身

  报道称,目前,唯有空客、波音、加拿大庞巴迪公司、俄联合飞机制造公司4家制造商掌握了长逾18米、宽逾3米的纯复合材料大型机翼的核心技术。中国人在开发本国的喷气式支线客机C919时,甚至没有尝试使用这一技术。最终,它几乎完全是由铝合金制成,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打折扣。

  报道称,考虑到以上因素,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测,俄将为新的宽体客机研发机翼及尾翼,而中国伙伴则可以专攻机身,因为后者不用大量使用合成材料,所以他们不必为此殚精竭虑。不过,新客机的软肋已经凸显出来,这便是发动机。无论中国还是俄罗斯,都没有为大型双发动机宽体客机开发动力装置的经验。这意味着至少是在最初阶段,新飞机仍将安装美国通用电气、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或是加拿大普惠公司的发动机,类似目前波音787-8或是空客A350-900所配的动力装置。不过,俄罗斯彼尔姆航空发动机设计局已经承诺,将在10年后为新飞机推出国产的大推力发动机PD-35。其总经理亚历山大·伊诺泽姆采夫说:“我们已计算出大致的参数,并做好了研发准备。这是造价高昂的项目,约合1800亿卢布(1人民币约兑换9.5卢布)。”

  报道称,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希望与俄联合飞机制造公司共同推出近1000架新型宽体客机。这一目标并非天方夜谭。据波音公司预测,在未来20年间,全球将售出近8800架宽体客机,总价2.7万亿美元。其中,中国便可能购买约1500架。俄罗斯目前仅有近70架此类客机运营,今后最多会买下150-200架。不过,由于中国的需求庞大,完全能够令该项目站稳脚跟。(编译/童师群)


http://news.cri.cn/20160706/2ec4 ... 0-7a5088682e56.html
大概从普京上台开始,毛子的武器交易中没少坑中国,伊尔76、苏35,S400等等,还不说在越南、印度军购上玩的小动作,现在中国越来越不稀罕俄制武器了,将来和俄国的合作还是要注重以我为主。等到发动机问题能够达到和毛子一个水准的时候,我们就真的不必再受毛子的掣肘了。
夹的私货不少
这事叫刘跨越来办
民航机我国清一色的美标、欧标,国航捏着鼻子买的俄标货机,飞回来就停在天津晒太阳。

这个合作制造,准备用哪套标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