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訪歐:中美較勁味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1:32:11
  亞洲時報方德豪撰文/在出席釜山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風塵僕僕地在11月8日至15日期間訪問英國、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這是胡錦濤2003年上任以來第三次出訪歐洲。分析家指出,胡錦濤此行公關歐洲,是要在歐盟和美國開始協調對華政策之際,穩住歐洲這邊的鐘擺平衡。中國元首這次歐洲之旅的戰略意義,其實一定要在“中美互動”的框架中分析。
  



  分析家指出,中歐關係近期出現了不少負面因素。美國近期對歐洲灌了不少“迷湯”,加上歐洲多國國內政情出現變動,英國首相布萊爾反恐方案受挫,德國政府換班,新組聯合政府可能群龍無首,侯任總理默克爾據傳較為“右傾”。這些發展,都助長了“中國威脅論”在歐洲有更大發展空間。
  另外,胡錦濤加緊跟歐洲主要國家對話,可能是中國對美國發展“全球對話”的一個回應。美國近月拋出了一個“全球對話”的概念。所謂“全球對話”,就是美國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展開高層級交流,交換彼此對石油、反恐、核安全以及其他敏感問題的意見。今年8月1日至2日,中美在北京舉行了首次定期高層對話。中國方面,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領銜;美國方面,副國務卿佐立克帶隊。
  必須指出,美國除了跟中國有高層級對話外,跟他的歐洲盟友也有對話,而且,美國稱跟“盟友”的對話為“戰略對話”,這明顯是要為跟其盟友發展共同的“戰略”而來。
  今年5月3日,美國和歐盟在華盛頓舉行戰略對話。出席會議的包括歐盟負責外交及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與美國國務卿賴斯。從與會官員的最高層級可以看出,美國更為重視跟其歐洲盟友的“戰略對話”。
  賴斯日前談到美歐舉行戰略對話時指出,“亞洲面臨世界上最大的變化”。分析家指出,她所指的,主要就是中國崛起問題。近月以來,歐洲不少智庫的報告,都出現較多針對中國崛起的討論,這對中國而言,無疑是一大警號。
  既然美國出動到國務卿賴斯遊說歐洲,中國這次由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出動,外界自然會感到一些“中美較勁”的味道。胡錦濤在歐洲不厭其煩地重申“中國的發展為英國及其他國家提供雙贏合作機會”,很明顯就是為美國新保守派一直倡議的“中國威脅論”消毒。
  在這次歐洲之行,中國跟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的支持者西班牙宣佈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就不無跟美國較勁的味道。
  為了顯示中國跟歐洲合作的誠意,胡錦濤也不忘帶來一些手信,讓歐洲國家感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好處。外電報道,胡錦濤此行帶來了數十億歐元大單給英德分享,其中包括英國勞斯萊斯公司簽訂一項8億美元的合同、德國西門子集團的13億歐元的高速列車合同、以及空中客車公司價值5億美元的飛機機翼翼盒協議等。
  不過,筆者始終認為,中國要真正解除歐洲國家以及美國對中國興起的疑慮,中國本身的政治改革始終是最關鍵的問題。唯有中國在政治體制上跟國際接軌,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發展才會更具信心。
  中國國內政治情勢相當複雜,據稱胡錦濤的路線在10月的中共五中全會上遇到一些阻力。假如國內情況真的十分複雜,考慮一下香港政制發展又如何?
  香港在經濟上先走中國大陸一步,但在政治上一直給卡住。1989年六四後,一些北京官形容香港為“反共基地”,現時香港回歸已7年,香港局面十分穩定,也看不可當日某些官員的判斷成為事實。北京如敢在香港問題上進一步採較寬鬆政策,歐洲對中國的認同也會增加,這對中國的國家利益以及台海局勢絕對有正面影響。
  既然形勢有新變化,唯有引進一些“新思維”,棋局的形勢才不會置於下風。亞洲時報方德豪撰文/在出席釜山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風塵僕僕地在11月8日至15日期間訪問英國、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這是胡錦濤2003年上任以來第三次出訪歐洲。分析家指出,胡錦濤此行公關歐洲,是要在歐盟和美國開始協調對華政策之際,穩住歐洲這邊的鐘擺平衡。中國元首這次歐洲之旅的戰略意義,其實一定要在“中美互動”的框架中分析。
  



  分析家指出,中歐關係近期出現了不少負面因素。美國近期對歐洲灌了不少“迷湯”,加上歐洲多國國內政情出現變動,英國首相布萊爾反恐方案受挫,德國政府換班,新組聯合政府可能群龍無首,侯任總理默克爾據傳較為“右傾”。這些發展,都助長了“中國威脅論”在歐洲有更大發展空間。
  另外,胡錦濤加緊跟歐洲主要國家對話,可能是中國對美國發展“全球對話”的一個回應。美國近月拋出了一個“全球對話”的概念。所謂“全球對話”,就是美國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展開高層級交流,交換彼此對石油、反恐、核安全以及其他敏感問題的意見。今年8月1日至2日,中美在北京舉行了首次定期高層對話。中國方面,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領銜;美國方面,副國務卿佐立克帶隊。
  必須指出,美國除了跟中國有高層級對話外,跟他的歐洲盟友也有對話,而且,美國稱跟“盟友”的對話為“戰略對話”,這明顯是要為跟其盟友發展共同的“戰略”而來。
  今年5月3日,美國和歐盟在華盛頓舉行戰略對話。出席會議的包括歐盟負責外交及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與美國國務卿賴斯。從與會官員的最高層級可以看出,美國更為重視跟其歐洲盟友的“戰略對話”。
  賴斯日前談到美歐舉行戰略對話時指出,“亞洲面臨世界上最大的變化”。分析家指出,她所指的,主要就是中國崛起問題。近月以來,歐洲不少智庫的報告,都出現較多針對中國崛起的討論,這對中國而言,無疑是一大警號。
  既然美國出動到國務卿賴斯遊說歐洲,中國這次由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出動,外界自然會感到一些“中美較勁”的味道。胡錦濤在歐洲不厭其煩地重申“中國的發展為英國及其他國家提供雙贏合作機會”,很明顯就是為美國新保守派一直倡議的“中國威脅論”消毒。
  在這次歐洲之行,中國跟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的支持者西班牙宣佈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就不無跟美國較勁的味道。
  為了顯示中國跟歐洲合作的誠意,胡錦濤也不忘帶來一些手信,讓歐洲國家感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好處。外電報道,胡錦濤此行帶來了數十億歐元大單給英德分享,其中包括英國勞斯萊斯公司簽訂一項8億美元的合同、德國西門子集團的13億歐元的高速列車合同、以及空中客車公司價值5億美元的飛機機翼翼盒協議等。
  不過,筆者始終認為,中國要真正解除歐洲國家以及美國對中國興起的疑慮,中國本身的政治改革始終是最關鍵的問題。唯有中國在政治體制上跟國際接軌,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發展才會更具信心。
  中國國內政治情勢相當複雜,據稱胡錦濤的路線在10月的中共五中全會上遇到一些阻力。假如國內情況真的十分複雜,考慮一下香港政制發展又如何?
  香港在經濟上先走中國大陸一步,但在政治上一直給卡住。1989年六四後,一些北京官形容香港為“反共基地”,現時香港回歸已7年,香港局面十分穩定,也看不可當日某些官員的判斷成為事實。北京如敢在香港問題上進一步採較寬鬆政策,歐洲對中國的認同也會增加,這對中國的國家利益以及台海局勢絕對有正面影響。
  既然形勢有新變化,唯有引進一些“新思維”,棋局的形勢才不會置於下風。
政治和国际接轨?当初二战前的德国,法国,英国的选举制度可都是一样的,一旦国家利益需要,奴隶社会的国家都敢干实现了共产主义的国家!
应该看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美国由于其单边主义做法,已经在全世界,包括美国的传统盟友中产生了极大的反感,这些国家绝大多数为目前欧洲的发达国家,他们越来越多的感觉到美国为了其本国利益,是从来不顾别国的利益的,即使是“盟友”也不能例外。自美国发动第二次侵略伊拉克战争以来,这些国家的感受越来越明显,因此与美国的离心倾向也越来越明显。这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遇,积极发展与欧洲国家的经贸联系,并且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加大双方的合作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美欧离心趋势的发展。第二个方面是,同时还要看到,由于文化与信仰方面的因素,美欧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深厚的,离心需要时间与智慧,所以,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我们要有一个长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