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汉朝与罗马:游牧民族冲击之下的统一和分裂(有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54:16
  
  
  作者:观弈书童
  
  秦始皇开创了伟大的中华帝国,书同文,车同轨,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如果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对中华文化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那么他一手铸就的统一思想则同样是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秦朝结束了周朝的分封制,开创了郡县制的先河,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当时的天下并不能适应这一转变。项羽的西楚政权推翻了秦朝短暂的统治,恢复了分封制度。进步的制度不一定能带来统一与稳定,过时的制度也不一定没有市场。秦朝推进郡县制的“迅速”失败正是推行过程的同样“迅速”。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她的制度转变并不能一蹴而就。在打败项羽的过程中,汉高祖刘邦手下的文臣武将功勋卓著。刘邦在开国之初,不得已分封了一批异姓王。待国家稍微稳定以后,再逐渐想办法把异姓王全部铲除,分封了一些同姓王。秦朝之所以速亡,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原因是对同姓宗族力量的漠视。当赵高一手遮天的时候,皇室居然一度任其宰割。帝国草创之时,重视宗族的血缘亲情有利于巩固底盘,因为只有宗族才是可以信赖一时的,当然也仅仅是信赖一时而已。汉高祖刘邦运用同姓王的力量,巩固了帝国的基础,让刚刚建立的汉帝国熬过了内忧外患的几十个年头。汉景帝年间,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是同姓王也萌生了异心。汉帝国运用长年积蓄的实力,最终在名将周亚夫的率领下平定了内乱。
  
  有人说刘邦先后分封了一批异姓王和同姓王,这是历史的倒退。然而我想说,这恰恰是统一帝国的必经之路。帝国草创之时,必须依靠同姓王的支持,挺过人心不稳的头几十年,然后再考虑逐渐削藩,最终完成中央集权。否则,只要开国皇帝一死,天下可能就会大乱,秦朝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明朝建立之初,同样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朱元璋分封了一些同姓王,以便稳定天下。然而太祖一死,合法继承人建文帝就被叔叔朱棣给推翻了。这是削藩失败的案例,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朱家的天下,国家没有陷入长期分裂。
  
  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从分封走向集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过程。刘邦建国之初,分封与郡县的并立,既可以看成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妥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把匈奴驱赶到了欧洲。汉帝国的手下败将,到了欧洲就成了“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的进攻,撼动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敲响了帝国的丧钟,从此再也没人可以整合欧洲。汉朝统一初年的朝气蓬勃,击退了剽悍的少数民族。当匈奴人到达欧洲时,罗马帝国已经垂垂老矣,于是阿提拉在帝国覆亡的道路上重重地推了一把。扫除北方少数民族的长期外患,树立了汉族的信心。而匈奴人的到来,却是罗马人的噩梦。东方帝国的凝聚与西方帝国的溃散,匈奴人成为了两个帝国的试金石。
  
  作者:观弈书童
  
  秦始皇开创了伟大的中华帝国,书同文,车同轨,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如果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对中华文化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那么他一手铸就的统一思想则同样是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秦朝结束了周朝的分封制,开创了郡县制的先河,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当时的天下并不能适应这一转变。项羽的西楚政权推翻了秦朝短暂的统治,恢复了分封制度。进步的制度不一定能带来统一与稳定,过时的制度也不一定没有市场。秦朝推进郡县制的“迅速”失败正是推行过程的同样“迅速”。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她的制度转变并不能一蹴而就。在打败项羽的过程中,汉高祖刘邦手下的文臣武将功勋卓著。刘邦在开国之初,不得已分封了一批异姓王。待国家稍微稳定以后,再逐渐想办法把异姓王全部铲除,分封了一些同姓王。秦朝之所以速亡,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原因是对同姓宗族力量的漠视。当赵高一手遮天的时候,皇室居然一度任其宰割。帝国草创之时,重视宗族的血缘亲情有利于巩固底盘,因为只有宗族才是可以信赖一时的,当然也仅仅是信赖一时而已。汉高祖刘邦运用同姓王的力量,巩固了帝国的基础,让刚刚建立的汉帝国熬过了内忧外患的几十个年头。汉景帝年间,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是同姓王也萌生了异心。汉帝国运用长年积蓄的实力,最终在名将周亚夫的率领下平定了内乱。
  
  有人说刘邦先后分封了一批异姓王和同姓王,这是历史的倒退。然而我想说,这恰恰是统一帝国的必经之路。帝国草创之时,必须依靠同姓王的支持,挺过人心不稳的头几十年,然后再考虑逐渐削藩,最终完成中央集权。否则,只要开国皇帝一死,天下可能就会大乱,秦朝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明朝建立之初,同样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朱元璋分封了一些同姓王,以便稳定天下。然而太祖一死,合法继承人建文帝就被叔叔朱棣给推翻了。这是削藩失败的案例,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朱家的天下,国家没有陷入长期分裂。
  
  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从分封走向集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过程。刘邦建国之初,分封与郡县的并立,既可以看成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妥协,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把匈奴驱赶到了欧洲。汉帝国的手下败将,到了欧洲就成了“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的进攻,撼动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敲响了帝国的丧钟,从此再也没人可以整合欧洲。汉朝统一初年的朝气蓬勃,击退了剽悍的少数民族。当匈奴人到达欧洲时,罗马帝国已经垂垂老矣,于是阿提拉在帝国覆亡的道路上重重地推了一把。扫除北方少数民族的长期外患,树立了汉族的信心。而匈奴人的到来,却是罗马人的噩梦。东方帝国的凝聚与西方帝国的溃散,匈奴人成为了两个帝国的试金石。
中华帝国的统一与凝聚,把匈奴人拿来祭旗。罗马帝国的分裂与溃散,却是从匈奴的入侵开始
秦皇汉武真是奠定了中华的基础啊
对先秦文化造成不了估量损失的项羽,不要把这按倒秦始皇头上。
汉承秦制,这是一个关键。使汉没有在景帝时期坠入战国覆辙。武帝到东汉对匈奴持续的打击从高祖时期就开始谋划,和亲是权宜之计。汉继承的对外政策还是秦的打击政策。最终匈奴内迁的内嵌,逃亡的逃亡。至北魏完全融入了中原,构成了以后所有崛起的北方民族的样本。
还应该说说隋炀帝,是他真正把南方汉民族带回了中华,如果没有他在南方近二十年的经营,汉族是有分裂可能的。秦皇,隋炀两个暴君其实都对中国历史贡献很大
CNZC690621 发表于 2016-6-24 21:49
还应该说说隋炀帝,是他真正把南方汉民族带回了中华,如果没有他在南方近二十年的经营,汉族是有分裂可能的 ...
其实我倒觉得,对中国帝国贡献最大的,反而是我们所说的,那些个“暴君”们,在中华历史上都留下浓重的一笔
laoxiu529 发表于 2016-6-24 22:24
其实我倒觉得,对中国帝国贡献最大的,反而是我们所说的,那些个“暴君”们,在中华历史上都留下浓重的一 ...
早年看过一个纪录片,讲长城的,里面对秦朝的评价我至今难忘,说秦朝是一个历史任务太重的朝代,做了这么多事,最后自己也因为承受不起由此带来的巨大压力崩溃了。
秦皇和隋炀,最主要的失败,是步子迈得太大,扯着了蛋!就象刘跨越搞高铁,一下子跑到了350,大家一时接受不了,于是就被反对派给逆袭了。
   
其实文革的结局也是这样的,太祖想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但种子一旦播下,就会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的。

欧盟虽然因英国的脱欧而面临危机,但这原因也是前期欧盟扩张太猛烈所致,如果欧盟能够缓慢地、逐个地扩张,也许就不致于出现这种结局。
早年看过一个纪录片,讲长城的,里面对秦朝的评价我至今难忘,说秦朝是一个历史任务太重的朝代,做了这么 ...
是的,秦就是始皇帝的秦,没有始皇帝的雄才大略,想同时完成这么多改革,只能把自己压垮。始皇帝,李斯,都太领先于时代。好在他们构建的帝国架构,被汉帝国继承下来,并传承至今。话说,商鞅也是太领先于时代,一部商君书,播下了一个帝国崛起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