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语言、文字、文化、民族与国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48:48
             语言、文字、文化、民族与国家


             qhunter 2005-11-15 23:18 发表于: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www.xlmz.net



  浏览论坛的时候,我看见有人总是认为汉语已经跟不上时代,汉语应当大改革或者应当被抛弃之类的论调。这种论调无疑是悲观的,没有合理科学依据的。也许这种论调的出现跟近一百多年来中国的相对贫困、落后有关。但不能说贫困落后是语言的问题。甚至我认为,汉语言比其他种类的语言更加先进,更加适应未来。而且语言和文字是民族与国家得以存在的基础,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我想从语言的编码结构以及人类的思维研究角度来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所以语言也就跟人的思想一样,能以相对收敛的组合规模来表达无尽的客观事物。


  语言最经常由声音载体表达和传播,我们可以单纯的按照发音方式将语言分解成基本元素,单字组成词,短语,句子和篇章等。众所周知,英语有26个字母,汉字有几千个常用单字。这些字母/单字的组合便可以表达世界上的万物,他们所能承载的对象远超他们自身的个数。我们能看出一个规律,那就是组合。


  人类为了能在有限的脑容量中装载尽量多的知识,不得不对知识进行抽象、压缩,合并同类项,节约存储空间。日后使用的时候再加以组合。


  如果跳出人类语言的圈子,我们能找到拥有最少基本元素的语言-二进制计算机语言。它只有两个字母。任何其他的语言都能被计算机语言所完美模拟。8位二进制代码[即8个1或者0的组合序列]便可完全覆盖英语等拼音语言的字母表,而16位二进制代码就可以覆盖汉语单字表。


  我们假定自然界存在比汉字更加复杂的字母表:假设比汉字高2个数量级,那么这个字母表的每个单字可能就对应汉语的一个词/短语,或者一个英文单词。这样可以无穷的推下去,直到世间万物都得到一个单字来对应表达。


  从二进制代码到整个世界。我们看到了清晰的链条:语言是人类理解、表达客观世界的一种工具;这个工具可以任意设计:从2个字母,20个字母到2000个字母,这些基本字母的排列组合能表达整个客观世界。因为每种设计的效率和计算方法不同,所以应用它们的载体也就不同。


  我们人类是一个应用语言的载体。我们的大脑拥有特殊的计算、存储方法。所以我们必须使用适应我们大脑结构的语言工具。人的大脑有先天的限制。现代的研究表明:人短期记忆单个音节的长度保持在7个左右。也就是说,一旦超过7个音节人还没有理解这些音节的意思,那么就会出现遗忘的情况。


  如果使用二进制代码作为语言的载体,那么我们势必要记住很多长串的音节...表达一个英文字母都需要8个音节,更别说连成复杂的意思了。可以想象,这样的语言我们的大脑处理不了。不过我们的电子计算机最喜欢二进制语言,因为计算机的短期记忆长度接近无限。


  如果使用英文字母[26个]作为语言的载体,那么好多了,我们只需分辨26种发音,然后判断不超过7个字母的单词组合。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这些尽够用了,还非常容易学习。但是随着人类认识世界越来越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长单词。于是人类发明了组合字母读音的方法,单词的读音也逐步简化...到了现代,更多更长的单词被发明出来用以指代新事物。情况还在恶化中。英文单词量早就飙升到2万以上。拼音文字的固有特点带来了将来可预见的困难。


  如果使用汉语[6000个常用字]作为语言的载体...上帝,先要记忆并识别6000个单字,发音(幸好有很多同音字)。对习惯了识别字母的人来说,这完全是一场噩梦...不过只要过了这一关,就好办了。汉字的每个单字几乎都有意义,很少有超过4个字的短语(这离人类的短期记忆极限还有好远呢),人类可以非常快的理解一句汉语的意思。汉语是说/写起来需要最少单字个数的语言,可以说汉语的扩展潜力还很足呢。这是大大有利于未来的。


  更加复杂的字母表将会带来更加困难的记忆过程,同样不利于人类的大脑使用。我们就不多说了。


  综上所述,人类使用语言,不过是一种行为过程--最大限度的利用人类大脑容量,用有限的特征点的排列组合来表达无限的自然世界。各种语言有利有弊,但本质上并无不同。英语词典和汉语词典差不多厚度,就是证明(因为人类的知识就那么多嘛,不管怎么表达,总数上不会少的)。



  但是,从民族和文化的传承角度来看,语言之间的差异又有了巨大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集中反映和浓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工具,也是干涉外部世界的工具。

  而且语言也是人类记忆和人类知识的唯一传承手段。


  也许有人会说,工艺品、建筑物等人类创造物难道不是人类文明?
  它们是人类文明,可是它们并不直观的反映出人类的思维模式、结构与特点。只有语言是人类思维模型的直接体现。语言的实质不是连续的发音,也不是平面的排列,而是人类对整个三维时序知识空间的一种表达。在人类接收到语言串以后,会在头脑内形成一整套的上下文关系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说话人的思维模式--这就是所谓的理解。


  一个民族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民族,在于人群的共同思维模式,在于共同的历史、文化、习惯...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建立在本民族语言基础上的。所谓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其核心本质就在于相似的思维模式,这些都只能靠语言来传承。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的统一始于秦始皇?其原因,我觉得就在书同文这三个字。语言细分为两种形态:语音和文字。语音偏重口头交流,效果不持久,传播距离不远。文字是语音的固定形态,效果持久,不受距离限制。口头发音在数千年的传承中早已面目全非(中外皆然),只有文字能比较稳定的保持下来,并成为后世使用语言时所能依据的直接规范。


  所以,我们的国家虽然民族众多,口音各异,却又保持着极强的归属感,这就是因为我们拥有相同的文化,唐诗宋词,秦关汉月。相同的语言和文字意味着相似的思维结构,就像血脉亲情将每个华夏儿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本质的归一。这是外界力量所不能破坏的民族凝聚力。


  文字和语言就是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的根,国家的基础。随意的改变和废除语言将会极大的动摇民族核心凝聚力,会影响民族认同感。能想象有朝一日我们不再会吟诗作对,不再理解星汉灿烂,不再明白关关雎鸠么?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们还能自豪地称我们是炎黄子孙,能自容于华夏大地么?



  想征服一个民族,有两种途径:杀光他们,或者强迫他们学习别的民族的语言。


  当初日本人在不少地方搞奴化教育,其实就是让当地人放弃母语,学日语,为的是消除对方的民族认同感,转而认同自己。这是一种同化的手段。他们至少在琉球成功了。现在那里的人已经忘记了日本人其实是侵略者,反而对日本有了认同感。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印度,以及很多很多地方...


  没有语言与文字,没有文化只有血缘传承了下来,其实是没有用的。一个民族要想维持,只有坚持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否则,名存实亡。


  有些人现在为什么说要改革汉语?因为没有出诺贝尔?因为不好做计算机翻译?
  诸如此类的原因都不足以成为改变一门成熟的语言的借口。
  也许我们之前的几十年教育跟不上,全民素质不高。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得出来,近期我们国家的全民素质普遍有了提高。中国人已经在各个方面积极的加入世界。
  从计算机角度,任何语言的识别都是难题,不能说汉语更加困难。从编码角度,任何语言都是一样。


  英语等拼音文字并不比汉语文字更加优越。而我们在计算机等方面遇到的语言困难,我相信都是暂时的。这些困难必然会随着自然语言理解系统的完善而得到彻底解决;语音输入/理解系统将赋予汉语前所未有的易用性与书写效率。到时候就是全世界羡慕中国拥有如此简洁明确的语言的时候了。


  所以不能再轻言改变。语言和文字是民族和国家的基石。在我们认清语言的本质规律以及语言在人类社会中的根本意义以后,我们就会发现:汉语没有本质上改革的必要。让语言随着社会发展逐步自我完善吧。

  我相信汉语的天然优势和发展潜力,汉语必然比其他的流行语言更加适应人类的未来。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5-11-16 15:56:57编辑过]
语言、文字、文化、民族与国家


             qhunter 2005-11-15 23:18 发表于: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www.xlmz.net



  浏览论坛的时候,我看见有人总是认为汉语已经跟不上时代,汉语应当大改革或者应当被抛弃之类的论调。这种论调无疑是悲观的,没有合理科学依据的。也许这种论调的出现跟近一百多年来中国的相对贫困、落后有关。但不能说贫困落后是语言的问题。甚至我认为,汉语言比其他种类的语言更加先进,更加适应未来。而且语言和文字是民族与国家得以存在的基础,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我想从语言的编码结构以及人类的思维研究角度来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所以语言也就跟人的思想一样,能以相对收敛的组合规模来表达无尽的客观事物。


  语言最经常由声音载体表达和传播,我们可以单纯的按照发音方式将语言分解成基本元素,单字组成词,短语,句子和篇章等。众所周知,英语有26个字母,汉字有几千个常用单字。这些字母/单字的组合便可以表达世界上的万物,他们所能承载的对象远超他们自身的个数。我们能看出一个规律,那就是组合。


  人类为了能在有限的脑容量中装载尽量多的知识,不得不对知识进行抽象、压缩,合并同类项,节约存储空间。日后使用的时候再加以组合。


  如果跳出人类语言的圈子,我们能找到拥有最少基本元素的语言-二进制计算机语言。它只有两个字母。任何其他的语言都能被计算机语言所完美模拟。8位二进制代码[即8个1或者0的组合序列]便可完全覆盖英语等拼音语言的字母表,而16位二进制代码就可以覆盖汉语单字表。


  我们假定自然界存在比汉字更加复杂的字母表:假设比汉字高2个数量级,那么这个字母表的每个单字可能就对应汉语的一个词/短语,或者一个英文单词。这样可以无穷的推下去,直到世间万物都得到一个单字来对应表达。


  从二进制代码到整个世界。我们看到了清晰的链条:语言是人类理解、表达客观世界的一种工具;这个工具可以任意设计:从2个字母,20个字母到2000个字母,这些基本字母的排列组合能表达整个客观世界。因为每种设计的效率和计算方法不同,所以应用它们的载体也就不同。


  我们人类是一个应用语言的载体。我们的大脑拥有特殊的计算、存储方法。所以我们必须使用适应我们大脑结构的语言工具。人的大脑有先天的限制。现代的研究表明:人短期记忆单个音节的长度保持在7个左右。也就是说,一旦超过7个音节人还没有理解这些音节的意思,那么就会出现遗忘的情况。


  如果使用二进制代码作为语言的载体,那么我们势必要记住很多长串的音节...表达一个英文字母都需要8个音节,更别说连成复杂的意思了。可以想象,这样的语言我们的大脑处理不了。不过我们的电子计算机最喜欢二进制语言,因为计算机的短期记忆长度接近无限。


  如果使用英文字母[26个]作为语言的载体,那么好多了,我们只需分辨26种发音,然后判断不超过7个字母的单词组合。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这些尽够用了,还非常容易学习。但是随着人类认识世界越来越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长单词。于是人类发明了组合字母读音的方法,单词的读音也逐步简化...到了现代,更多更长的单词被发明出来用以指代新事物。情况还在恶化中。英文单词量早就飙升到2万以上。拼音文字的固有特点带来了将来可预见的困难。


  如果使用汉语[6000个常用字]作为语言的载体...上帝,先要记忆并识别6000个单字,发音(幸好有很多同音字)。对习惯了识别字母的人来说,这完全是一场噩梦...不过只要过了这一关,就好办了。汉字的每个单字几乎都有意义,很少有超过4个字的短语(这离人类的短期记忆极限还有好远呢),人类可以非常快的理解一句汉语的意思。汉语是说/写起来需要最少单字个数的语言,可以说汉语的扩展潜力还很足呢。这是大大有利于未来的。


  更加复杂的字母表将会带来更加困难的记忆过程,同样不利于人类的大脑使用。我们就不多说了。


  综上所述,人类使用语言,不过是一种行为过程--最大限度的利用人类大脑容量,用有限的特征点的排列组合来表达无限的自然世界。各种语言有利有弊,但本质上并无不同。英语词典和汉语词典差不多厚度,就是证明(因为人类的知识就那么多嘛,不管怎么表达,总数上不会少的)。



  但是,从民族和文化的传承角度来看,语言之间的差异又有了巨大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集中反映和浓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工具,也是干涉外部世界的工具。

  而且语言也是人类记忆和人类知识的唯一传承手段。


  也许有人会说,工艺品、建筑物等人类创造物难道不是人类文明?
  它们是人类文明,可是它们并不直观的反映出人类的思维模式、结构与特点。只有语言是人类思维模型的直接体现。语言的实质不是连续的发音,也不是平面的排列,而是人类对整个三维时序知识空间的一种表达。在人类接收到语言串以后,会在头脑内形成一整套的上下文关系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说话人的思维模式--这就是所谓的理解。


  一个民族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民族,在于人群的共同思维模式,在于共同的历史、文化、习惯...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建立在本民族语言基础上的。所谓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其核心本质就在于相似的思维模式,这些都只能靠语言来传承。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的统一始于秦始皇?其原因,我觉得就在书同文这三个字。语言细分为两种形态:语音和文字。语音偏重口头交流,效果不持久,传播距离不远。文字是语音的固定形态,效果持久,不受距离限制。口头发音在数千年的传承中早已面目全非(中外皆然),只有文字能比较稳定的保持下来,并成为后世使用语言时所能依据的直接规范。


  所以,我们的国家虽然民族众多,口音各异,却又保持着极强的归属感,这就是因为我们拥有相同的文化,唐诗宋词,秦关汉月。相同的语言和文字意味着相似的思维结构,就像血脉亲情将每个华夏儿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本质的归一。这是外界力量所不能破坏的民族凝聚力。


  文字和语言就是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的根,国家的基础。随意的改变和废除语言将会极大的动摇民族核心凝聚力,会影响民族认同感。能想象有朝一日我们不再会吟诗作对,不再理解星汉灿烂,不再明白关关雎鸠么?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们还能自豪地称我们是炎黄子孙,能自容于华夏大地么?



  想征服一个民族,有两种途径:杀光他们,或者强迫他们学习别的民族的语言。


  当初日本人在不少地方搞奴化教育,其实就是让当地人放弃母语,学日语,为的是消除对方的民族认同感,转而认同自己。这是一种同化的手段。他们至少在琉球成功了。现在那里的人已经忘记了日本人其实是侵略者,反而对日本有了认同感。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印度,以及很多很多地方...


  没有语言与文字,没有文化只有血缘传承了下来,其实是没有用的。一个民族要想维持,只有坚持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否则,名存实亡。


  有些人现在为什么说要改革汉语?因为没有出诺贝尔?因为不好做计算机翻译?
  诸如此类的原因都不足以成为改变一门成熟的语言的借口。
  也许我们之前的几十年教育跟不上,全民素质不高。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得出来,近期我们国家的全民素质普遍有了提高。中国人已经在各个方面积极的加入世界。
  从计算机角度,任何语言的识别都是难题,不能说汉语更加困难。从编码角度,任何语言都是一样。


  英语等拼音文字并不比汉语文字更加优越。而我们在计算机等方面遇到的语言困难,我相信都是暂时的。这些困难必然会随着自然语言理解系统的完善而得到彻底解决;语音输入/理解系统将赋予汉语前所未有的易用性与书写效率。到时候就是全世界羡慕中国拥有如此简洁明确的语言的时候了。


  所以不能再轻言改变。语言和文字是民族和国家的基石。在我们认清语言的本质规律以及语言在人类社会中的根本意义以后,我们就会发现:汉语没有本质上改革的必要。让语言随着社会发展逐步自我完善吧。

  我相信汉语的天然优势和发展潜力,汉语必然比其他的流行语言更加适应人类的未来。
[此贴子已经被新侨联委员于2005-11-16 15:56:57编辑过]
<P>头一次在超大开新贴,发现超大的审核真的好严</P>
<P>^_^</P>
<P>我对语言文化的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P>
<P>因为不熟悉发帖流程修改了一下,帖子固封...所以重新贴一下^^</P>
<P>浏览论坛的时候,我看见有人总是认为汉语已经跟不上时代,汉语应当大改革或者应当被抛弃之类的论调。这种论调无疑是悲观的,没有合理科学依据的。也许这种论调的出现跟近一百多年来中国的相对贫困、落后有关。但不能说贫困落后是语言的问题。甚至我认为,汉语言比其他种类的语言更加先进,更加适应未来。而且语言和文字是民族与国家得以存在的基础,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我想从语言的编码结构以及人类的思维研究角度来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BR><BR>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所以语言也就跟人的思想一样,能以相对收敛的组合规模来表达无尽的客观事物。<BR><BR>语言最经常由声音载体表达和传播,我们可以单纯的按照发音方式将语言分解成基本元素,单字组成词,短语,句子和篇章等。众所周知,英语有26个字母,汉字有几千个常用单字。这些字母/单字的组合便可以表达世界上的万物,他们所能承载的对象远超他们自身的个数。我们能看出一个规律,那就是组合。<BR><BR>人类为了能在有限的脑容量中装载尽量多的知识,不得不对知识进行抽象、压缩,合并同类项,节约存储空间。日后使用的时候再加以组合。<BR><BR>如果跳出人类语言的圈子,我们能找到拥有最少基本元素的语言-二进制计算机语言。它只有两个字母。任何其他的语言都能被计算机语言所完美模拟。8位二进制代码[即8个1或者0的组合序列]便可完全覆盖英语等拼音语言的字母表,而16位二进制代码就可以覆盖汉语单字表。<BR><BR>我们假定自然界存在比汉字更加复杂的字母表:假设比汉字高2个数量级,那么这个字母表的每个单字可能就对应汉语的一个词/短语,或者一个英文单词。这样可以无穷的推下去,直到世间万物都得到一个单字来对应表达。<BR><BR>从二进制代码到整个世界。我们看到了清晰的链条:语言是人类理解、表达客观世界的一种工具;这个工具可以任意设计:从2个字母,20个字母到2000个字母,这些基本字母的排列组合能表达整个客观世界。因为每种设计的效率和计算方法不同,所以应用它们的载体也就不同。<BR><BR>我们人类是一个应用语言的载体。我们的大脑拥有特殊的计算、存储方法。所以我们必须使用适应我们大脑结构的语言工具。人的大脑有先天的限制。现代的研究表明:人短期记忆单个音节的长度保持在7个左右。也就是说,一旦超过7个音节人还没有理解这些音节的意思,那么就会出现遗忘的情况。<BR><BR>如果使用二进制代码作为语言的载体,那么我们势必要记住很多长串的音节...表达一个英文字母都需要8个音节,更别说连成复杂的意思了。可以想象,这样的语言我们的大脑处理不了。不过我们的电子计算机最喜欢二进制语言,因为计算机的短期记忆长度接近无限。<BR><BR>如果使用英文字母[26个]作为语言的载体,那么好多了,我们只需分辨26种发音,然后判断不超过7个字母的单词组合。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这些尽够用了,还非常容易学习。但是随着人类认识世界越来越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长单词。于是人类发明了组合字母读音的方法,单词的读音也逐步简化...到了现代,更多更长的单词被发明出来用以指代新事物。情况还在恶化中。英文单词量早就飙升到2万以上。拼音文字的固有特点带来了将来可预见的困难。<BR><BR>如果使用汉语[6000个常用字]作为语言的载体...上帝,先要记忆并识别6000个单字,发音(幸好有很多同音字)。对习惯了识别字母的人来说,这完全是一场噩梦...不过只要过了这一关,就好办了。汉字的每个单字几乎都有意义,很少有超过4个字的短语(这离人类的短期记忆极限还有好远呢),人类可以非常快的理解一句汉语的意思。汉语是说/写起来需要最少单字个数的语言,可以说汉语的扩展潜力还很足呢。这是大大有利于未来的。<BR><BR>更加复杂的字母表将会带来更加困难的记忆过程,同样不利于人类的大脑使用。我们就不多说了。<BR><BR>综上所述,人类使用语言,不过是一种行为过程--最大限度的利用人类大脑容量,用有限的特征点的排列组合来表达无限的自然世界。各种语言有利有弊,但本质上并无不同。英语词典和汉语词典差不多厚度,就是证明(因为人类的知识就那么多嘛,不管怎么表达,总数上不会少的)。<BR><BR>—————————— 小小可爱分割线 ——————————————<BR><BR>但是,从民族和文化的传承角度来看,语言之间的差异又有了巨大的意义。<BR><BR>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集中反映和浓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工具,也是干涉外部世界的工具。<BR><BR>而且语言也是人类记忆和人类知识的唯一传承手段。<BR><BR>也许有人会说,工艺品、建筑物等人类创造物难道不是人类文明?<BR>它们是人类文明,可是它们并不直观的反映出人类的思维模式、结构与特点。只有语言是人类思维模型的直接体现。语言的实质不是连续的发音,也不是平面的排列,而是人类对整个三维时序知识空间的一种表达。在人类接收到语言串以后,会在头脑内形成一整套的上下文关系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说话人的思维模式--这就是所谓的理解。<BR><BR>一个民族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民族,在于人群的共同思维模式,在于共同的历史、文化、习惯...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建立在本民族语言基础上的。所谓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其核心本质就在于相似的思维模式,这些都只能靠语言来传承。<BR><BR>为什么说中华民资的统一始于秦始皇?其原因,我觉得就在书同文这三个字。语言细分为两种形态:语音和文字。语音偏重口头交流,效果不持久,传播距离不远。文字是语音的固定形态,效果持久,不受距离限制。口头发音在数千年的传承中早已面目全非(中外皆然),只有文字能比较稳定的保持下来,并成为后世使用语言时所能依据的直接规范。<BR><BR>所以,我们的国家虽然民族众多,口音各异,却又保持着极强的归属感,这就是因为我们拥有相同的文化,唐诗宋词,秦关汉月。相同的语言和文字意味着相似的思维结构,就像血脉亲情将每个华夏儿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本质的归一。这是外界力量所不能破坏的民族凝聚力。<BR><BR>文字和语言就是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的根,国家的基础。随意的改变和废除语言将会极大的动摇民族核心凝聚力,会影响民族认同感。能想象有朝一日我们不再会吟诗作对,不再理解星汉灿烂,不再明白关关雎鸠么?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们还能自豪地称我们是炎黄子孙,能自容于华夏大地么?<BR><BR><BR>————————————— 小小可爱分割线 ———————————————<BR><BR>想征服一个民族,有两种途径:杀光他们,或者强迫他们学习别的民族的语言。<BR><BR>当初日本人在不少地方搞奴化教育,其实就是让当地人放弃母语,学日语,为的是消除对方的民族认同感,转而认同自己。这是一种同化的手段。他们至少在琉球成功了。现在那里的人已经忘记了日本人其实是侵略者,反而对日本有了认同感。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印度,以及很多很多地方...<BR><BR>没有语言与文字,没有文化只有血缘传承了下来,其实是没有用的。一个民族要想维持,只有坚持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否则,名存实亡。<BR><BR>有些人现在为什么说要改革汉语?因为没有出诺贝尔?因为不好做计算机翻译?<BR>诸如此类的原因都不足以成为改变一门成熟的语言的借口。<BR>也许我们之前的几十年教育跟不上,全民素质不高。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得出来,近期我们国家的全民素质普遍有了提高。中国人已经在各个方面积极的加入世界。<BR>从计算机角度,任何语言的识别都是难题,不能说汉语更加困难。从编码角度,任何语言都是一样。<BR><BR>英语等拼音文字并不比汉语文字更加优越。而我们在计算机等方面遇到的语言困难,我相信都是暂时的。这些困难必然会随着自然语言理解系统的完善而得到彻底解决;语音输入/理解系统将赋予汉语前所未有的易用性与书写效率。到时候就是全世界羡慕中国拥有如此简洁明确的语言的时候了。<BR>所以不能再轻言改变。语言和文字是民族和国家的基石。在我们认清语言的本质规律以及语言在人类社会中的根本意义以后,我们就会发现:汉语没有本质上改革的必要。让语言随着社会发展逐步自我完善吧。<BR>我相信汉语的天然优势和发展潜力,汉语必然比其他的流行语言更加适应人类的未来。<BR></P>
现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