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宾遇刺10周年看极端主义的破坏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5:28:07
      
[B]2003年09月14日 新民晚报[/B]
      1993年13日,华盛顿白宫草坪上,当年的以色列总理拉宾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签署了历史性的“奥斯陆和平”协议,巴以持续几十年的对抗冲突开始进入和平解决的新阶段。拉宾、时任以外长的佩雷斯和阿拉法特因此获得了第二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10年后的今天,“奥斯陆和平协议”却未能实现其所描绘的美好图景,巴以再次陷入“以暴易暴”的深渊。当年的协议签署者,一位遭犹太极端分子枪杀,一位被指责为
支持“恐怖”并正在遭受围困与屈辱,还有一位则渐从政治舞台的中央淡出。
  也许,历史真的在嘲弄善良的人们,先是激起他们的期待与梦想,再残酷地让它破灭。
  当年,“奥斯陆和平协议”描绘的巴以未来图景的确让人兴奋:以色列从巴勒斯坦地区撤军,5年之内完成巴最终地位谈判,建立巴勒斯坦国。
  在艰难与坎坷中,和平进程蹒跚前行。1994年,加沙、杰里科首先实现自治;1996年起,以色列又陆续向巴归还西岸另外7城。在和平进程荆棘丛生时,双方又在1998年签署《怀伊协议》,打破了持续19个月的僵局;1999年签署《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启动最终地位谈判。
  这期间,虽然发生了希伯伦易卜拉欣清真寺血案、拉宾遇刺、巴激进组织的自杀性爆炸等恶性事件,但是,和平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
  但2000年9月爆发的“因提法达”——第二次巴勒斯坦起义却使和平进程急转直下。
  以色列在执行协议时的拖延态度,最终使巴勒斯坦人失去了耐心,再次揭竿而起,开始了长达3年的巴以暴力冲突。
  36个月的对抗中,双方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在一起又一起的进攻中,在一声接一声的爆炸中,和平之梦一次又一次地破碎了。在无休止的暴力之中,人们与曾寄托了自己无限美好希望的“奥斯陆协议”渐行渐远。
  [B]但是,乐观的人们更愿意相信,“奥斯陆协议”的框架虽然破损,但它所开创的“土地换和平”的精神却是永恒的。巴以惟有通过和谈,才能实现和平之梦[/B]。·刘素云·


其实根据当年“奥斯陆和平协议”以色列并不吃亏,他们不能得到和平,还能最终得到一个“好”邻居,但极端主义者把这一切改变了。现在他们不旦得不到他们要的,也没有把他们的敌人消灭,反而要流更多的血,最后只能用“土地换和平”,被沙龙逐出“自己的家园”。
        这对于我国那些具有某种极端主义思想的人来说,真的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想想极端主义真的有用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5 2:49:12编辑过]
      
[B]2003年09月14日 新民晚报[/B]
      1993年13日,华盛顿白宫草坪上,当年的以色列总理拉宾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签署了历史性的“奥斯陆和平”协议,巴以持续几十年的对抗冲突开始进入和平解决的新阶段。拉宾、时任以外长的佩雷斯和阿拉法特因此获得了第二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10年后的今天,“奥斯陆和平协议”却未能实现其所描绘的美好图景,巴以再次陷入“以暴易暴”的深渊。当年的协议签署者,一位遭犹太极端分子枪杀,一位被指责为
支持“恐怖”并正在遭受围困与屈辱,还有一位则渐从政治舞台的中央淡出。
  也许,历史真的在嘲弄善良的人们,先是激起他们的期待与梦想,再残酷地让它破灭。
  当年,“奥斯陆和平协议”描绘的巴以未来图景的确让人兴奋:以色列从巴勒斯坦地区撤军,5年之内完成巴最终地位谈判,建立巴勒斯坦国。
  在艰难与坎坷中,和平进程蹒跚前行。1994年,加沙、杰里科首先实现自治;1996年起,以色列又陆续向巴归还西岸另外7城。在和平进程荆棘丛生时,双方又在1998年签署《怀伊协议》,打破了持续19个月的僵局;1999年签署《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启动最终地位谈判。
  这期间,虽然发生了希伯伦易卜拉欣清真寺血案、拉宾遇刺、巴激进组织的自杀性爆炸等恶性事件,但是,和平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
  但2000年9月爆发的“因提法达”——第二次巴勒斯坦起义却使和平进程急转直下。
  以色列在执行协议时的拖延态度,最终使巴勒斯坦人失去了耐心,再次揭竿而起,开始了长达3年的巴以暴力冲突。
  36个月的对抗中,双方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在一起又一起的进攻中,在一声接一声的爆炸中,和平之梦一次又一次地破碎了。在无休止的暴力之中,人们与曾寄托了自己无限美好希望的“奥斯陆协议”渐行渐远。
  [B]但是,乐观的人们更愿意相信,“奥斯陆协议”的框架虽然破损,但它所开创的“土地换和平”的精神却是永恒的。巴以惟有通过和谈,才能实现和平之梦[/B]。·刘素云·


其实根据当年“奥斯陆和平协议”以色列并不吃亏,他们不能得到和平,还能最终得到一个“好”邻居,但极端主义者把这一切改变了。现在他们不旦得不到他们要的,也没有把他们的敌人消灭,反而要流更多的血,最后只能用“土地换和平”,被沙龙逐出“自己的家园”。
        这对于我国那些具有某种极端主义思想的人来说,真的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想想极端主义真的有用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5 2:49:12编辑过]
<P>其实这种事情是双方的,双方互不信任不可能尿到一个壶里去,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以暴易暴</P>

<P>沟则通,通则不痛  其实沟通在政治上也不能解决多少问题,政治永远是以利益为第一位的</P>
<P>B安的歌有一句是这样唱的“争到最后怎会是和平”</P>
<P>    其实在很多电视台的采访中可以看出,以巴大部分人民都希望和平,他们都说从前他们是“好邻居”我想在这个前提下还是可以谈的。</P>
<P>    但真的谈成了,并不符合某些人或国家的利益,因为他们只有在“乱”中才能得到利益,所以那些极端份仔就成为被鼓动的对象,为了“纯高的理想”极端份仔也心甘情愿的为“那些人”去卖命。结果就只能越来越乱,血越流越多。无论是巴人还是以人都走不出这个怪圈。</P>
<P>    反观这个世界也不过如此。世界各地每天都有大量的极端份仔被人鼓动、误导而心甘情愿的去为那些人卖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