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据:海鹰1号甲的033型SS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7 00:35:58




话不多说              上图               

上游一号甲
编辑
由于最初的“上游一号”导弹沿用了早期n-15的膜盒式气压高度表以及圆锥扫描雷达,前者的高度控制误差很大,在导弹飞行中常常出现严重的掉高度现象,而后者则存在抗电子干扰和抗海浪性能差的问题。1973年10月,南昌飞机制造厂针对这两点缺陷,为“上游一号”换装了20米波长的固体化单脉冲小型雷达,并用无线电高度表替换了原来的膜盒式高度表及垂直速度传感器。
1974年7月,当时的国防工办正式下达“上游一号”改型的研制任务,并命名为“上游一号甲”舰舰导弹。1977年至1980间,“上游一号甲”导弹先后进行了三次定型试验,均因故障而未能通过定型。1981年2月,航空工业部召开故障分析及协调会议,通过在雷达仓配重上增加减震器等手段,最终消除了故障。1982年四季度,“上游一号甲”第四次定型试验以6射4中宣告成功。次年12月,“上游一号甲”舰舰导弹被批准定型。
在上游一号甲研制期间,南昌飞机制造厂还进行了“二次降高”的改进研究,即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先由平飞高度首次降至较低高度飞行,雷达锁定目标之后第二次降至贴近海面的高度实施攻击,以此大大降低导弹被发现的概率。1979年11月,“上游一号甲”首次实现二次降高飞行,1983年,二次降高型通过鉴定,作为发展下一代产品的技术储备。
上游二号
编辑
在上游一号取得成功之后,中国技术人员随即开始了反舰导弹的自行研制工作。1970年,也就是“上游一号”定型不到3年时间之后,名为“上游二号”的小型化超音速反舰导弹便在南昌飞机制造厂正式上马。事实上在仿制544型导弹之前,中国就已经开始进行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理论研究。遗憾的是由于政治运动的干扰,“上游二号”的研制进程曾一度中断,直至1975年,陆上模拟弹发射才获成功,1980年又完成了陆上遥测弹发射试验,此后便再无音信。在此之前的1975年12月,南昌飞机制造厂根据海军的要求,开始在“上游一号”的基础上研制固体燃料的“上游二号”导弹。为加以区别,通常称这一型为“上游二号”(固),而更早些的型号则称为“上游二号”(液)。1984年8月,国防科工委将“上游二号”(固)列入到了“七五”计划之中,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上游二号”(液)的研制成果。1988#!,“上游二号”(固)完成遥测弹试制,后由于一些设计问题,定型试验由原定的1989年6月推后12月完成,试验结果为7发6中。 1991年,“上游二号”开始大批量生产,最先装备的是同期进入南海舰队的6艘053H1G型护卫舰。从外观上看,这一型护卫舰与之前的053H/H1护卫舰并没有过大的差别,海外媒体笼统地将其归为所谓的“江湖I/II”型,这就使得很多人难以理解为何在已经装备“鹰击八”系列导弹的053HT(“江湖III)和053H2G(江卫”)护卫舰出现之后,中国为何还要生产这种“落后”的舰艇。事实上,“上游二号”的作战效率与之前的“上游一号”有着本质差别,而且它可以在改动不大的情况下,与“上游一号”及“上游一号甲”通用发射平台。



如果没猜错,也许上游2号固就是具备一定潜射对舰功能的潜舰导弹。1975年立项,那么在1978年是能获得巡航导弹潜艇SSG的。


那么问题来了——————————————————————————
根据033G的一些数据,在70年代末获得潜射反舰能力的中国海军(架空),有能力多艇对抗苏联/美国小编队海军么?


QQ截图20160303231711.jpg (61.41 KB, 下载次数: 3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3-3 23:35 上传

QQ截图20160303232941.jpg (75.49 KB, 下载次数: 3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3-3 23:35 上传

QQ截图20160303233333.jpg (55.94 KB, 下载次数: 3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3-3 23:35 上传



话不多说              上图               

上游一号甲
编辑
由于最初的“上游一号”导弹沿用了早期n-15的膜盒式气压高度表以及圆锥扫描雷达,前者的高度控制误差很大,在导弹飞行中常常出现严重的掉高度现象,而后者则存在抗电子干扰和抗海浪性能差的问题。1973年10月,南昌飞机制造厂针对这两点缺陷,为“上游一号”换装了20米波长的固体化单脉冲小型雷达,并用无线电高度表替换了原来的膜盒式高度表及垂直速度传感器。
1974年7月,当时的国防工办正式下达“上游一号”改型的研制任务,并命名为“上游一号甲”舰舰导弹。1977年至1980间,“上游一号甲”导弹先后进行了三次定型试验,均因故障而未能通过定型。1981年2月,航空工业部召开故障分析及协调会议,通过在雷达仓配重上增加减震器等手段,最终消除了故障。1982年四季度,“上游一号甲”第四次定型试验以6射4中宣告成功。次年12月,“上游一号甲”舰舰导弹被批准定型。
在上游一号甲研制期间,南昌飞机制造厂还进行了“二次降高”的改进研究,即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先由平飞高度首次降至较低高度飞行,雷达锁定目标之后第二次降至贴近海面的高度实施攻击,以此大大降低导弹被发现的概率。1979年11月,“上游一号甲”首次实现二次降高飞行,1983年,二次降高型通过鉴定,作为发展下一代产品的技术储备。
上游二号
编辑
在上游一号取得成功之后,中国技术人员随即开始了反舰导弹的自行研制工作。1970年,也就是“上游一号”定型不到3年时间之后,名为“上游二号”的小型化超音速反舰导弹便在南昌飞机制造厂正式上马。事实上在仿制544型导弹之前,中国就已经开始进行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理论研究。遗憾的是由于政治运动的干扰,“上游二号”的研制进程曾一度中断,直至1975年,陆上模拟弹发射才获成功,1980年又完成了陆上遥测弹发射试验,此后便再无音信。在此之前的1975年12月,南昌飞机制造厂根据海军的要求,开始在“上游一号”的基础上研制固体燃料的“上游二号”导弹。为加以区别,通常称这一型为“上游二号”(固),而更早些的型号则称为“上游二号”(液)。1984年8月,国防科工委将“上游二号”(固)列入到了“七五”计划之中,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上游二号”(液)的研制成果。1988#!,“上游二号”(固)完成遥测弹试制,后由于一些设计问题,定型试验由原定的1989年6月推后12月完成,试验结果为7发6中。 1991年,“上游二号”开始大批量生产,最先装备的是同期进入南海舰队的6艘053H1G型护卫舰。从外观上看,这一型护卫舰与之前的053H/H1护卫舰并没有过大的差别,海外媒体笼统地将其归为所谓的“江湖I/II”型,这就使得很多人难以理解为何在已经装备“鹰击八”系列导弹的053HT(“江湖III)和053H2G(江卫”)护卫舰出现之后,中国为何还要生产这种“落后”的舰艇。事实上,“上游二号”的作战效率与之前的“上游一号”有着本质差别,而且它可以在改动不大的情况下,与“上游一号”及“上游一号甲”通用发射平台。



如果没猜错,也许上游2号固就是具备一定潜射对舰功能的潜舰导弹。1975年立项,那么在1978年是能获得巡航导弹潜艇SSG的。


那么问题来了——————————————————————————
根据033G的一些数据,在70年代末获得潜射反舰能力的中国海军(架空),有能力多艇对抗苏联/美国小编队海军么?
水面发射的啊
如果按4发,4发齐射,鹅毛太平洋舰队和第七舰队防得住双艇或多艇的突袭么?
辽海秋风起 发表于 2016-3-3 23:50
水面发射的啊
033G也是会面发射啊,按照033G的效率,水面发射全部弹不超过6-7分钟,那么这个装上游导弹的033,发射4发也不会超过8分钟。70年代末期,40公里外,潜艇上浮射反舰弹,这水平算可以还是不行?
都没人······················


最终成型的是鹰击8,上游因为体积太大,无法装在351艇上。而且351服役时已严重落后于普遍采用水下发射的其他国家海军,实际并没有多大战斗力,所以作为试验性质,只建了一艘。网上有许多351的图片,与一楼的效果图有很大区别的。

最终成型的是鹰击8,上游因为体积太大,无法装在351艇上。而且351服役时已严重落后于普遍采用水下发射的其他国家海军,实际并没有多大战斗力,所以作为试验性质,只建了一艘。网上有许多351的图片,与一楼的效果图有很大区别的。

lion1984 发表于 2016-3-3 23:57
033G也是会面发射啊,按照033G的效率,水面发射全部弹不超过6-7分钟,那么这个装上游导弹的033,发射4发 ...


在当时条件下,没有其他情报支持,四十公里都维持不了,而且老掉牙的某某导弹以对山姆海军够不成有效威胁,即使实装的老式鹰击8导弹也是如此
另外战时浮在水面上面对山姆占据绝对优势反潜力量,真的没有任何实战价值----威慑没有问题
lion1984 发表于 2016-3-3 23:57
033G也是会面发射啊,按照033G的效率,水面发射全部弹不超过6-7分钟,那么这个装上游导弹的033,发射4发 ...


在当时条件下,没有其他情报支持,四十公里都维持不了,而且老掉牙的某某导弹以对山姆海军够不成有效威胁,即使实装的老式鹰击8导弹也是如此
另外战时浮在水面上面对山姆占据绝对优势反潜力量,真的没有任何实战价值----威慑没有问题

033G也是会面发射啊,按照033G的效率,水面发射全部弹不
当时毛子水下发射战术弹的670М已经大量服役了,啥都比33G好,与上游2性能接近甚至略强的п15М已经逐渐被用作靶弹了,33G上浮发射就是找死~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2006年《世界航空航天博览》上曾有一篇对33G总师李建球先生的访谈,讲33G项目的由来。提到最初是想用33潜艇搭配上游1甲(非海鹰1甲,尽管也是南昌造),但是77年到南昌一看觉得尺寸太大,而且是液体型号(固体型号还要等),同时又了解到当时有个“黑户”的固体反舰导弹,尺寸较小,所以后来就决定使用固体弹(也就是鹰击8)。
另外这个文章有个特别值得吐槽的地方,总师说的都是33G这个对的名字,到记者那儿就成033G了……
说句题外话,朝鲜的那个折叠发射架的类似天王星的玩意,不知道有没有这层用意?
人多说了33,你偏要加个零
这个是水面发射的,不是潜射吧?
EVAF 发表于 2016-3-4 07:46
当时毛子水下发射战术弹的670М已经大量服役了,啥都比33G好,与上游2性能接近甚至略强的п15М已经逐渐 ...
除了突袭舰艇编队,破个交、日一下周边小舰单艇问题不大吧
除了突袭舰艇编队,破个交、日一下周边小舰单艇问题不大吧
潜艇雷达的作用距离相当有限,发现和锁定目标难啊
号角 发表于 2016-3-4 07:22
在当时条件下,没有其他情报支持,四十公里都维持不了,而且老掉牙的某某导弹以对山姆海军够不成有效 ...
上游的出口型可是有实战战例的哦
辽海秋风起 发表于 2016-3-4 22:57
潜艇雷达的作用距离相当有限,发现和锁定目标难啊
不要拿今人眼光看过去装备撒,80年代蚕一样可重创美帝护卫舰,作为偷袭和破交,周边除了美苏,其他都不在话下吧?
三胖有了这个也算大杀器吧!
朝鲜版天王星是折叠起竖式的发射架,如果只是装在水面舰艇上,那么毫无意义,因此大胆推测,这玩意可能原本是装备到某种未知的半潜式导弹艇上的,然后简化版被装到导弹艇上……
lion1984 发表于 2016-3-3 23:57
033G也是会面发射啊,按照033G的效率,水面发射全部弹不超过6-7分钟,那么这个装上游导弹的033,发射4发 ...
我觉得导弹的射程太捉急了,即使能够水下发射。
SSG也是在拼刺刀了,所以最后造出的351艇毕竟要略实际一些。
。但显然也还是不够好,所以只有一艘试验艇就没下文了、

上游的出口型可是有实战战例的哦
请详解,谢谢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除了突袭舰艇编队,破个交、日一下周边小舰单艇问题不大吧
33G那个时代,能攻击的也就猴子~打猴子也不需要用这个,而且没法用这个~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不要拿今人眼光看过去装备撒,80年代蚕一样可重创美帝护卫舰,
1980年代的蚕在1990年代被1970年代的格拉斯哥拦截~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lion1984 发表于 2016-3-3 23:57
033G也是会面发射啊,按照033G的效率,水面发射全部弹不超过6-7分钟,那么这个装上游导弹的033,发射4发 ...
当时美国的S-2反潜机专门抓核潜艇的,抓你这噪音大的常规艇还不是一抓一个?
lion1984 发表于 2016-3-4 21:19
除了突袭舰艇编队,破个交、日一下周边小舰单艇问题不大吧
个人认为现在潜艇的主要任务还是破交,建立封锁区,禁止所有船只进入,否则加以攻击,这对日本还是很有效的。
longdan 发表于 2016-3-7 09:59
个人认为现在潜艇的主要任务还是破交,建立封锁区,禁止所有船只进入,否则加以攻击,这对日本还是很有效 ...
好像也是,反舰弹水面发射无非也就是利用导弹的速度和范围,提高破交的效率,类似法国佬的巨炮潜艇吧
头像亮了。
上游二号是超音速么?
福田 发表于 2016-3-12 15:57
上游二号是超音速么?
固体弹        
lion1984 发表于 2016-3-5 10:47
不要拿今人眼光看过去装备撒,80年代蚕一样可重创美帝护卫舰,作为偷袭和破交,周边除了美苏,其他都不在 ...
什么时候重创过美帝护卫舰,听三胖说的吗  
lion1984 发表于 2016-3-5 10:47
不要拿今人眼光看过去装备撒,80年代蚕一样可重创美帝护卫舰,作为偷袭和破交,周边除了美苏,其他都不在 ...
哪个位面上的蚕重创过MD的护卫舰?
上浮发射,单艇赢面太小了
gxnnjy 发表于 2016-3-4 23:26
上游的出口型可是有实战战例的哦
打油轮?



Angewandte 发表于 2016-3-6 20:20
当时美国的S-2反潜机专门抓核潜艇的,抓你这噪音大的常规艇还不是一抓一个?
常规艇水下电动慢速时噪音不大。
飞航式导弹潜艇方案设计
    二海校造船系五期学员18人于1959年底毕业,1960年初,我和唐法金被分配到海军科研部第一研究所工作。当时海军一所租用西苑旅社3号楼作为办公、住宿地点。我们俩人分到潜艇组工作,组长是陈法全。我参加了飞航式导弹潜艇(后来演变成33G)方案设计工作。研制组的正、副组长是夏桐、尤子平。当时潜艇组科技人员和苏联专家在夏桐带领下去青岛C型和03型潜艇实艇上调研,研讨在何型艇上改装及改装方案。给我印象深的是苏联专家保密观点极强,手写的发言提纲用完后立即烧毁。
    当时,海军一所有5位苏联专家,指定我跟其中的空调专家学习。首席专家阿拉尼耶夫热情友好,学识渊博,记忆力好,当时陈法全组长希望他提供苏联的“潜艇设计规范”,专家并未带来该规范,他凭记忆默写,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初步的“苏联潜艇设计规范”。那时苏联专家与我们相处融洽友好。1960年5·1节专家热情邀请我们到他们所住宾馆聚餐,席间专家还举杯“为毛泽东、赫鲁晓夫健康干杯!”呢。可是好景不长,不久中苏关系恶化,8月苏联专家撤退,我们依依不舍送别。现在中俄又恢复了友好关系,使我们这些经历过这段历史的老人备感欣慰。
    飞航式导弹潜艇拟采用刚从苏联引进的544型导弹(中国仿制,称“上游一号”)。为了熟悉这种导弹,海军一所指派唐法金、黄勋和我等人去七机部一院“544集训队”学习了3个月,我们都取得优秀成绩。学习中我们去仓库参观了实弹,印象里像个小型无人驾驶飞机,后面有2个固体燃料助推器。该弹制导方式为自控加自导,是亚音速、超低空飞行的反舰导弹。
    飞航式导弹潜艇的研制任务是1960年春确定的。后来因为8月苏联专家撤走,12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七院,确定“仿制人手,再开展自行设计”的方针,因此飞航式导弹潜艇研制宣告暂停。
哈哈,可以证实,我憋如果在60年代吃透的话,似乎在70年是可以拥有能发射544导弹的罗密欧级改型的
lion1984 发表于 2016-7-27 00:33
哈哈,可以证实,我憋如果在60年代吃透的话,似乎在70年是可以拥有能发射544导弹的罗密欧级改型的
如果你说的前提都成立的话,是可以的。
可惜你说的前提都没法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