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二)55.辽西溃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24:31
李晓鹏1982
李晓鹏1982
经济学博士,曾任麦肯锡公司研究员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著有《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和《城市战略家》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二)55.辽西溃败
2016-01-25 02:17
阅读 528




五十五、辽西溃败
在对外战争连续惨败的同时,东林党人仍然在热衷于党争,好像辽东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沦丧、数十万人民的死亡跟他们无关一样。

朱常洛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东林党人把这归结为郑贵妃送给朱常洛了几个美女,导致他纵欲身亡。这些东西都是捕风捉影的猜测,属于看到白胳膊就想到裸体、性交的道学家思维,没有根据。朱常洛以皇太子之尊,要想找几个美女来侍寝还是很容易的。而且他已经三十八岁了,嫔妃一大堆,孩子都生了好几个,为啥非要等到当了皇帝才开始纵欲?

此外,还有一些大臣进献各种药方,其中鸿胪寺丞进献一个红色的药丸,朱常洛吃了之后两天就去世了。东林党大佬邹元标就说李可灼是跟郑贵妃的太监崔文升合谋,故意下毒想要害死皇帝。这在当时的医学水平下,也无法证实。没人知道朱常洛得的是什么病,也没人知道红丸里面到底含有什么物质。

其实朱常洛在吃红丸之前就已经病情非常严重,连续拉肚子,吃不下东西了,处于病危状态。不吃红丸恐怕也很难挽救。朱常洛活了三十八岁,在明朝皇帝中间属于正常寿命,不是早死。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明孝宗、还有武宗朱厚照、隆庆皇帝都没有活过三十八岁,所以光宗死于普通疾病的概率很大,而不是纵欲或者吃了红丸。其实还算东林党运气好,如果朱常洛提前一个月死掉,或者万历皇帝晚死一个月,那么继位的就应该是朱常洛的弟弟、东林党死敌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了。

这些事情,让东林党又掀起一番攻击郑贵妃的政治风波。因为红丸是首辅方从哲推荐的,所以东林党也顺便把方从哲给拉下水。总之就是一堆政治斗争的烂账。

郑贵妃已经被整得不敢说话了。东林党又盯上了太子朱由校的养母李选侍。因为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很早就死了,作为祖父的万历皇帝亲自指定了朱常洛的妃子李选侍来负责抚养朱由校。李选侍很得朱常洛的喜爱。朱常洛刚一继位,就下令把她封为皇贵妃。但这个事情的手续还没有办完,朱常洛就死了。

由于李选侍是朱由校的养母,光宗死前留下遗命,由皇长子朱由检继位,并追封李选侍为皇贵妃。但东林党不想认账,因为李选侍跟郑贵妃关系不错。而且,李选侍还一直住在乾清宫。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是皇帝的寝宫。朱常洛在的时候,她以妃子的身份侍寝,住在那里当无问题。但朱常洛已经死了,她以太子养母的身份住在那里,东林党就有文章可以做了。他们宣称李选侍住在乾清宫是想搞垂帘听政,挟持太子;更有想象力的是,他们还引用武则天和太子李治私通的故事,认为李选侍不是朱由校的生母,而朱由校已经十六岁了,两人都住在乾清宫,有可能发生有伤风化的事件,所以李选侍必须马上搬走。

这些说法纯粹瞎胡闹。明朝从未出现过后宫垂帘听政的事情。在明朝的政治制度下,文官权力很大,太后是没办法搞什么垂帘听政的。更何况李选侍既不是皇后也是不是太子的生母,朱由校都十六岁了,之前那么多任皇帝的亲妈都没搞过垂帘听政,一个低级嫔妃出身的养母要想搞垂帘听政绝无可能。武则天能够垂帘听政,因为她既是李治的皇后又是新皇帝的生母,而且在李治当政期间就已经搞了很多年“二圣临朝”,掌握实权,在大臣和武将中间培育了一大批自己的亲信。李选侍完全不具备这种条件。

至于声称李选侍和朱由校可能搞出什么丑闻出来,则是对皇室的无理羞辱。李选侍是万历皇帝指定给朱由校当养母的,抚育朱由校已经很长时间了,光宗也认可,二人是有母子名分的。李选侍还给光宗生了一个女儿,算是朱由校的妹妹。这跟武则天和李治的关系差别很大。武则天只是唐太宗身边一个普通的才人,地位跟宫女差不多,与太子李治也没有任何名分。东林党人毫无根据的瞎联系,完全是道学家伪君子的一贯做派:表面上自诩清高,搞什么男女授受不亲,心里面却一团污,什么事情只要可能跟男女之事扯上关系,就往最荒淫的方向联想。

在朱由校正式登基称帝以前,作为养母的李选侍居住在乾清宫继续照顾太子,是她的合法权利。至于说她想要争一下皇贵妃的名分,那是人之常情。这本来就是光宗的遗命,应该追封,跟想不想垂帘听政没有什么关系。

东林党人拿着这个小事情大做文章,把它搞成一个政治事件,要求李选侍立即移出乾清宫,本质上还是搞政治投机。他们从支持朱常洛当太子、打击郑贵妃上面尝到了甜头,在朱常洛继位后得到了重用。现在,他们又想把好把戏再玩一遍。通过凭空捏造并不存在的危险,然后挺身而出保护太子、驱逐坏人,树立自己一心为太子作想的形象。这样太子登基以后就会对他们倍加信任。

光宗驾崩的当天,杨涟、刘一燝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宫,要求请见朱由校,商谈即位之事。但受到李选侍的阻拦。在大臣们的力争下,李选侍方准朱由校与大臣们见面。杨涟、刘一燝等见到朱由校即叩首山呼万岁,并立刻将朱由校带离乾清宫,到文华殿接受群臣的礼拜。然后,决定不让太子返回乾清宫,断绝他和李选侍的交流,安排在慈宁宫居住,由太监王安负责监视。然后派人前往乾清宫要求李选侍立即移宫。

到初五日,李选侍尚未有移宫之意,并传闻还要继续延期移出乾清宫。东林党诸大臣站在乾清宫门外,迫促李选侍移出。朱由校的东宫伴读太监王安与东林党勾结,在乾清宫内,带人强行驱赶,殴打李选侍的几个贴身太监魏忠贤等人,李选侍万般无奈,怀抱所生八公主,带着魏忠贤等,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

第二天,万历四十八年(同时也是明光宗泰昌元年)的九月初六,朱由检登基,定年号为天启。这就是天启皇帝。

东林党为了取得新皇帝的信任,又进一步跟太监王安达成密谋,由王安在天启面前造谣,说天启的生母王氏就是因为李选侍争风吃醋,派人害死的,现在又想挟持朱由检垂帘听政。没有经历过政治阴谋的天启皇帝听信了这些鬼话,误以为东林党真的是在全心帮助自己,登基以后不久就下旨谴责李选侍,宣布不再按照光宗遗命给李选侍任何封号。

内阁首辅方从哲在这个过程中是反对移宫的,希望遵从光宗的遗命,保一下李选侍。东林党就把“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合起来跟方从哲算总账——这三大案都发生在方从哲当内阁大学士期间,他们攻击方从哲是勾结郑贵妃、害死光宗、袒护李选侍的大奸臣。方从哲终于顶不住压力被迫辞职,东林党大佬叶向高成为首辅,朝廷主要职位大都被东林党把持。东林党全面夺权成功,《明史》里面就把这段时间称为“众正盈朝”的好时光,也就是朝廷里面全都正直的大臣,国家振兴有望。

三个月后,就发生了沈阳和辽阳连续失守的惊天剧变,山河破碎、国土沦丧。

这下东林党急的团团转,以为金兵马上就会越过辽河攻击广宁。这帮人对打仗完全一筹莫展,只能再次启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派他去收拾烂摊子,阻挡后金的进攻。

不过努尔哈赤并没有马上向辽河以西继续进攻。毕竟吃下了辽河以东那么大一片土地,必须要花时间来消化。

东林党一看局势稳定下来了,后金并没有打过辽河,以为没事了,又开始后悔让熊廷弼出山的决定——这不是等于承认他们很无能吗?如果熊廷弼守住了辽西,那他们的脸往哪里搁?

等熊廷弼走到广宁,迎接他的就是刚刚上任的辽东巡抚、东林党人王化贞。王化贞是首辅叶向高的学生,刚被任命为辽东巡抚,掌管广宁卫全部兵马。熊廷弼这个辽东经略名义上是辽东巡抚的上司,但王化贞手下的一兵一马他都指挥不动,最后只能回到山海关,那么还有五千人马可以归他管,实际上就成了个山海关总兵。辽东事务的大权仍然牢牢掌握在王化贞手中。

王化贞具备跟袁应泰一样的特点,就是没打过仗、完全不懂军事,非常容易相信人,对手下比较宽厚仁慈。他坚信广宁西部的蒙古虎墩兔、炒花等部落可以帮助自己收复辽东,计划合兵四十万出击。而四十万这个数字也是蒙古部落向他吹嘘的,实际那些部落根本没那么多人。每次王化贞计划向后金发起进攻,蒙古部落的援军都不见踪影,无奈只得改为防守。

熊廷弼主张重点防御广宁,他提出五条意见:不要分兵驻守、辽地人不可信用,蒙古人不可凭仗、投降后金的将领不可相信、广宁地方有很多间谍让人担心。王化贞则一切相反,绝口不提防御,说我们一渡河,河东人必为内应,纷纷起义迎接王师。他还把兵力分散到镇武、西平、辽河沿岸等多个地方布防,还跟投降后金的明朝将领李永芳书信往来密切,请求他作为内应。并且飞书报告朝廷,说再过几个月你们可以收到我光复辽东的捷报了。

王化贞这么说是因为他相信自己在辽东的间谍发来的情报,以为里面有内应,于是又联合蒙古发兵突袭海州,结果走到半路内应也没有、蒙古援军也不见踪影,只得无功而返。

天启二年的正月,努尔哈赤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发兵越过辽河。王化贞在辽河沿岸布置的防线不堪一击,金兵随即围攻西平。王化贞相信了手下将领孙得功的建议,认为这是消灭金兵的大好时机,派出广宁的全部兵马前往西平支援。

正月二十二日,明军在平阳桥遭遇后金军,刚刚交锋,孙得功就带头逃跑。明军惨败,多名大将战死。

孙得功是王化贞最信任的将领,王化贞对他言听计从。但他不知道的是,孙得功其实早就背叛了他。就是因为王化贞妄想策反李永芳,由孙得功负责跟李永芳联络,结果反而让李永芳把孙得功给策反了。全军出动救援西平,就是孙得功故意想消灭明军搞出来的主意。

孙得功带着残兵败将回到广宁,声称后金已经打过来了,明军已全军覆没。于是广宁城内一篇恐慌,大家纷纷收拾家当南逃。王化贞也真是个脓包,一见所有人都在跑,外面乱哄哄一片,也没搞清楚情况,还以为金兵已经破城了,就带着几个亲信将领抢先跑路。结果跑了两天之后,金兵才到达,在孙得功的迎接下进入了广宁城。

熊廷弼得到消息,赶紧领兵去救援,但显然已经于事无补了。只能一路掩护着溃逃的百姓进入山海关。

东林党掌权之后一年零几个月,辽东辽西的领土就全部沦丧,作为全球经济中心的明帝国被迅速推到了接近亡国的边缘。

=================
作者:李晓鹏 博士

新浪微博:李晓鹏1982

微信公众号:鹏友圈1982
李晓鹏1982
李晓鹏1982
经济学博士,曾任麦肯锡公司研究员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著有《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和《城市战略家》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二)55.辽西溃败
2016-01-25 02:17
阅读 528




五十五、辽西溃败
在对外战争连续惨败的同时,东林党人仍然在热衷于党争,好像辽东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沦丧、数十万人民的死亡跟他们无关一样。

朱常洛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东林党人把这归结为郑贵妃送给朱常洛了几个美女,导致他纵欲身亡。这些东西都是捕风捉影的猜测,属于看到白胳膊就想到裸体、性交的道学家思维,没有根据。朱常洛以皇太子之尊,要想找几个美女来侍寝还是很容易的。而且他已经三十八岁了,嫔妃一大堆,孩子都生了好几个,为啥非要等到当了皇帝才开始纵欲?

此外,还有一些大臣进献各种药方,其中鸿胪寺丞进献一个红色的药丸,朱常洛吃了之后两天就去世了。东林党大佬邹元标就说李可灼是跟郑贵妃的太监崔文升合谋,故意下毒想要害死皇帝。这在当时的医学水平下,也无法证实。没人知道朱常洛得的是什么病,也没人知道红丸里面到底含有什么物质。

其实朱常洛在吃红丸之前就已经病情非常严重,连续拉肚子,吃不下东西了,处于病危状态。不吃红丸恐怕也很难挽救。朱常洛活了三十八岁,在明朝皇帝中间属于正常寿命,不是早死。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明孝宗、还有武宗朱厚照、隆庆皇帝都没有活过三十八岁,所以光宗死于普通疾病的概率很大,而不是纵欲或者吃了红丸。其实还算东林党运气好,如果朱常洛提前一个月死掉,或者万历皇帝晚死一个月,那么继位的就应该是朱常洛的弟弟、东林党死敌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了。

这些事情,让东林党又掀起一番攻击郑贵妃的政治风波。因为红丸是首辅方从哲推荐的,所以东林党也顺便把方从哲给拉下水。总之就是一堆政治斗争的烂账。

郑贵妃已经被整得不敢说话了。东林党又盯上了太子朱由校的养母李选侍。因为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很早就死了,作为祖父的万历皇帝亲自指定了朱常洛的妃子李选侍来负责抚养朱由校。李选侍很得朱常洛的喜爱。朱常洛刚一继位,就下令把她封为皇贵妃。但这个事情的手续还没有办完,朱常洛就死了。

由于李选侍是朱由校的养母,光宗死前留下遗命,由皇长子朱由检继位,并追封李选侍为皇贵妃。但东林党不想认账,因为李选侍跟郑贵妃关系不错。而且,李选侍还一直住在乾清宫。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是皇帝的寝宫。朱常洛在的时候,她以妃子的身份侍寝,住在那里当无问题。但朱常洛已经死了,她以太子养母的身份住在那里,东林党就有文章可以做了。他们宣称李选侍住在乾清宫是想搞垂帘听政,挟持太子;更有想象力的是,他们还引用武则天和太子李治私通的故事,认为李选侍不是朱由校的生母,而朱由校已经十六岁了,两人都住在乾清宫,有可能发生有伤风化的事件,所以李选侍必须马上搬走。

这些说法纯粹瞎胡闹。明朝从未出现过后宫垂帘听政的事情。在明朝的政治制度下,文官权力很大,太后是没办法搞什么垂帘听政的。更何况李选侍既不是皇后也是不是太子的生母,朱由校都十六岁了,之前那么多任皇帝的亲妈都没搞过垂帘听政,一个低级嫔妃出身的养母要想搞垂帘听政绝无可能。武则天能够垂帘听政,因为她既是李治的皇后又是新皇帝的生母,而且在李治当政期间就已经搞了很多年“二圣临朝”,掌握实权,在大臣和武将中间培育了一大批自己的亲信。李选侍完全不具备这种条件。

至于声称李选侍和朱由校可能搞出什么丑闻出来,则是对皇室的无理羞辱。李选侍是万历皇帝指定给朱由校当养母的,抚育朱由校已经很长时间了,光宗也认可,二人是有母子名分的。李选侍还给光宗生了一个女儿,算是朱由校的妹妹。这跟武则天和李治的关系差别很大。武则天只是唐太宗身边一个普通的才人,地位跟宫女差不多,与太子李治也没有任何名分。东林党人毫无根据的瞎联系,完全是道学家伪君子的一贯做派:表面上自诩清高,搞什么男女授受不亲,心里面却一团污,什么事情只要可能跟男女之事扯上关系,就往最荒淫的方向联想。

在朱由校正式登基称帝以前,作为养母的李选侍居住在乾清宫继续照顾太子,是她的合法权利。至于说她想要争一下皇贵妃的名分,那是人之常情。这本来就是光宗的遗命,应该追封,跟想不想垂帘听政没有什么关系。

东林党人拿着这个小事情大做文章,把它搞成一个政治事件,要求李选侍立即移出乾清宫,本质上还是搞政治投机。他们从支持朱常洛当太子、打击郑贵妃上面尝到了甜头,在朱常洛继位后得到了重用。现在,他们又想把好把戏再玩一遍。通过凭空捏造并不存在的危险,然后挺身而出保护太子、驱逐坏人,树立自己一心为太子作想的形象。这样太子登基以后就会对他们倍加信任。

光宗驾崩的当天,杨涟、刘一燝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宫,要求请见朱由校,商谈即位之事。但受到李选侍的阻拦。在大臣们的力争下,李选侍方准朱由校与大臣们见面。杨涟、刘一燝等见到朱由校即叩首山呼万岁,并立刻将朱由校带离乾清宫,到文华殿接受群臣的礼拜。然后,决定不让太子返回乾清宫,断绝他和李选侍的交流,安排在慈宁宫居住,由太监王安负责监视。然后派人前往乾清宫要求李选侍立即移宫。

到初五日,李选侍尚未有移宫之意,并传闻还要继续延期移出乾清宫。东林党诸大臣站在乾清宫门外,迫促李选侍移出。朱由校的东宫伴读太监王安与东林党勾结,在乾清宫内,带人强行驱赶,殴打李选侍的几个贴身太监魏忠贤等人,李选侍万般无奈,怀抱所生八公主,带着魏忠贤等,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

第二天,万历四十八年(同时也是明光宗泰昌元年)的九月初六,朱由检登基,定年号为天启。这就是天启皇帝。

东林党为了取得新皇帝的信任,又进一步跟太监王安达成密谋,由王安在天启面前造谣,说天启的生母王氏就是因为李选侍争风吃醋,派人害死的,现在又想挟持朱由检垂帘听政。没有经历过政治阴谋的天启皇帝听信了这些鬼话,误以为东林党真的是在全心帮助自己,登基以后不久就下旨谴责李选侍,宣布不再按照光宗遗命给李选侍任何封号。

内阁首辅方从哲在这个过程中是反对移宫的,希望遵从光宗的遗命,保一下李选侍。东林党就把“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合起来跟方从哲算总账——这三大案都发生在方从哲当内阁大学士期间,他们攻击方从哲是勾结郑贵妃、害死光宗、袒护李选侍的大奸臣。方从哲终于顶不住压力被迫辞职,东林党大佬叶向高成为首辅,朝廷主要职位大都被东林党把持。东林党全面夺权成功,《明史》里面就把这段时间称为“众正盈朝”的好时光,也就是朝廷里面全都正直的大臣,国家振兴有望。

三个月后,就发生了沈阳和辽阳连续失守的惊天剧变,山河破碎、国土沦丧。

这下东林党急的团团转,以为金兵马上就会越过辽河攻击广宁。这帮人对打仗完全一筹莫展,只能再次启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派他去收拾烂摊子,阻挡后金的进攻。

不过努尔哈赤并没有马上向辽河以西继续进攻。毕竟吃下了辽河以东那么大一片土地,必须要花时间来消化。

东林党一看局势稳定下来了,后金并没有打过辽河,以为没事了,又开始后悔让熊廷弼出山的决定——这不是等于承认他们很无能吗?如果熊廷弼守住了辽西,那他们的脸往哪里搁?

等熊廷弼走到广宁,迎接他的就是刚刚上任的辽东巡抚、东林党人王化贞。王化贞是首辅叶向高的学生,刚被任命为辽东巡抚,掌管广宁卫全部兵马。熊廷弼这个辽东经略名义上是辽东巡抚的上司,但王化贞手下的一兵一马他都指挥不动,最后只能回到山海关,那么还有五千人马可以归他管,实际上就成了个山海关总兵。辽东事务的大权仍然牢牢掌握在王化贞手中。

王化贞具备跟袁应泰一样的特点,就是没打过仗、完全不懂军事,非常容易相信人,对手下比较宽厚仁慈。他坚信广宁西部的蒙古虎墩兔、炒花等部落可以帮助自己收复辽东,计划合兵四十万出击。而四十万这个数字也是蒙古部落向他吹嘘的,实际那些部落根本没那么多人。每次王化贞计划向后金发起进攻,蒙古部落的援军都不见踪影,无奈只得改为防守。

熊廷弼主张重点防御广宁,他提出五条意见:不要分兵驻守、辽地人不可信用,蒙古人不可凭仗、投降后金的将领不可相信、广宁地方有很多间谍让人担心。王化贞则一切相反,绝口不提防御,说我们一渡河,河东人必为内应,纷纷起义迎接王师。他还把兵力分散到镇武、西平、辽河沿岸等多个地方布防,还跟投降后金的明朝将领李永芳书信往来密切,请求他作为内应。并且飞书报告朝廷,说再过几个月你们可以收到我光复辽东的捷报了。

王化贞这么说是因为他相信自己在辽东的间谍发来的情报,以为里面有内应,于是又联合蒙古发兵突袭海州,结果走到半路内应也没有、蒙古援军也不见踪影,只得无功而返。

天启二年的正月,努尔哈赤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发兵越过辽河。王化贞在辽河沿岸布置的防线不堪一击,金兵随即围攻西平。王化贞相信了手下将领孙得功的建议,认为这是消灭金兵的大好时机,派出广宁的全部兵马前往西平支援。

正月二十二日,明军在平阳桥遭遇后金军,刚刚交锋,孙得功就带头逃跑。明军惨败,多名大将战死。

孙得功是王化贞最信任的将领,王化贞对他言听计从。但他不知道的是,孙得功其实早就背叛了他。就是因为王化贞妄想策反李永芳,由孙得功负责跟李永芳联络,结果反而让李永芳把孙得功给策反了。全军出动救援西平,就是孙得功故意想消灭明军搞出来的主意。

孙得功带着残兵败将回到广宁,声称后金已经打过来了,明军已全军覆没。于是广宁城内一篇恐慌,大家纷纷收拾家当南逃。王化贞也真是个脓包,一见所有人都在跑,外面乱哄哄一片,也没搞清楚情况,还以为金兵已经破城了,就带着几个亲信将领抢先跑路。结果跑了两天之后,金兵才到达,在孙得功的迎接下进入了广宁城。

熊廷弼得到消息,赶紧领兵去救援,但显然已经于事无补了。只能一路掩护着溃逃的百姓进入山海关。

东林党掌权之后一年零几个月,辽东辽西的领土就全部沦丧,作为全球经济中心的明帝国被迅速推到了接近亡国的边缘。

=================
作者:李晓鹏 博士

新浪微博:李晓鹏1982

微信公众号:鹏友圈1982
“属于看到白胳膊就想到裸体、性交的道学家思维”  
  

鲁迅说过:“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 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今天“道学家”没了吧,这种思维难道没有?

“ 作为全球经济中心的明帝国”
作者是不把同时期的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帝国放在眼里了!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这个作者是阉党啊!魏忠贤的大作《三朝要典》当成宝,拿出来到处显摆。
akula12345 发表于 2016-1-25 13:54
这个作者是阉党啊!魏忠贤的大作《三朝要典》当成宝,拿出来到处显摆。
总的来说  魏忠贤和他的那些儿子孙子们虽然人渣 但还知道该向谁收税
太阳系探荒者 发表于 2016-1-25 13:10
“属于看到白胳膊就想到裸体、性交的道学家思维”  
  
我在想,鲁迅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然后反推以为别人也是
中国知识分子的骨气和结党,都是令人无可奈何的两个极端。现在皿煮中,多少牢骚和党争之语。其实,太祖限制知识分子的一些话语权,倒也不是没来由的,他熟读历史,深谙文人清谈误国的害处。

我在想,鲁迅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然后反推以为别人也是
你不会觉得鲁迅有阿Q精神?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真是亡于党争,自作孽不可活啊,哎
真是亡于党争,自作孽不可活啊,哎
看不惯东林党还可以理解,但是去捧阉党的臭脚就是不可理喻的了。
看不惯东林党还可以理解,但是去捧阉党的臭脚就是不可理喻的了。
不少人的观点都是魏公公在还能收税,养活的了关宁军,不过要我看谁都挽救不了大明了,妥妥的体制问题
典型大爷说二爷的事,东林和阉党明争暗斗无所不用其极,朝政之祸
东林党清谈误国,结果外来入侵者进来都当了汉奸。
满清八旗逞凶的那短短一些年历史,老是被一些人时不时翻出来咀嚼咀嚼。
满清入主中原,对中华文明是很大的摧残和破坏,它屠杀了大量汉人和各族同胞,直接导致了中华文明的衰退与落后。
满清唯一值得吹嘘的那点战绩和骑射,早就不值一提了:
在历史上,满清八旗真满洲军被明军各将帅,李定国军,李自成义军余部,郑成功军,太原姜骧义军等歼灭了不少。
太平天国几乎全歼了所经过省份的满清的八旗和绿营军,捻军歼灭了僧格林沁军队。
社会进步到了一种瓶颈  不能形成新的优质阶级取代已经不合时宜的上层阶级  
扯淡远点的说  封神榜 就是  周公制定礼制 是架空姜子牙代表的 祭司阶层势力 封神榜是宰相姜子牙发布 这就是 行政法令  而且同时  切身利益的分封诸侯王 也是同时由姜子牙发布的  就是 神权行政权 在封神榜跟分封诸侯王同时发布 就充分体现行政权跟神权的完全统一  周公作礼制就是分离 起码是削弱神权  所以 公元前八四一年国人暴动  各种通俗史料都只是笼统说  很奇怪 国人暴动后突然历史就清晰了   其实 不难理解  道路以目是派巫监视市民 国人暴动肯定顺便赶走这些巫  赶走巫 就要专业的官吏 接替巫的记录历史的岗位  既然是巫 巫  就喜欢把事件神话化神秘化  
往事不堪回首
满清八旗逞凶的那短短一些年历史,老是被一些人时不时翻出来咀嚼咀嚼。
满清入主中原,对中华文明是很大的 ...
满清这么弱还能骑在汉人头上小三百年,而且多次续命成功,说到底还不是明末社会已经腐败之极,重蹈西晋覆辙,导致南明比南宋和东晋更不堪一击,满清是感冒病毒,中华文明若是真身体强壮健康它不可能造成大问题,这段历史怎么反复的说就是少有敢正视自身问题的,消灭多少八旗兵又有何用?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最喜欢看蜀军大发神威消灭多少多少魏军和晋军,大了才认识到蜀汉战略有问题国小民疲又因为派系内讧削弱自己实力,根本没法逐鹿中原,这不是靠诸葛亮计谋或魏延子午谷奇谋就能扭转的,刘汉也早就失去了天下民心
肤浅 发表于 2016-1-25 14:20
总的来说  魏忠贤和他的那些儿子孙子们虽然人渣 但还知道该向谁收税
      明朝的财政制度到了万历年间就已经无可救药了。
      天子和士人共天下,有功名就可以了免税,随着土地兼并和士绅的增长,人口和耕地增加了几倍的基础上,税收(包括货币和实物税)还不到洪武年的7成;海禁开放,但都被江浙闽的豪强把持,国家收不到几分钱;盐引改盐税,边关的粮饷没了着落,盐税还不到南宋的3成;商业税弄得抗税风潮四起,也没收到几个钱。
      一方面收不到钱,一方面支出倍增:宗室繁衍,几十万人不事生产,还耗费国帑,到了万历年间已经发不出来了;卫所和屯田荒废,靠募兵打仗,军饷开支占到财政7成,入不敷出,打不赢仗还多次哗变;灾荒频出,国家吏治败坏,有没钱赈灾,民变已经此起彼伏。
     明朝的命运实际在万历年间已经注定了。

quweiping 发表于 2016-1-27 10:52
明朝的财政制度到了万历年间就已经无可救药了。
      天子和士人共天下,有功名就可以了免税,随 ...
相比东林党 阉党虽然渣 虽然目无法纪 但至少还知道不能把农民逼到绝路上 还知道向有钱的收税 东林党似乎根本就没有这种认识
肤浅 发表于 2016-1-27 20:31
相比东林党 阉党虽然渣 虽然目无法纪 但至少还知道不能把农民逼到绝路上 还知道向有钱的收税 东林党似乎 ...
不知道现在为何流行为阉党翻案?
不知道现在为何流行为阉党翻案?
因为东林实在太渣,除了党争不会干别的,跟现在公知一个德行,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还不是维护自己的利益,看看东林出身的都是什么人代表谁,明朝最后的机会就毁这帮孙子手里了
有一么?楼煮?
肤浅 发表于 2016-1-25 14:20
总的来说  魏忠贤和他的那些儿子孙子们虽然人渣 但还知道该向谁收税
确实是 尤其是魏忠贤重用的人 从后来看 都是能真正解决或者缓解大问题的人才 例如袁崇焕
而且魏忠贤时代极少克扣军饷  后来就不行了
魏忠贤收工商业税 确实很能缓解农民负担
quweiping 发表于 2016-1-28 00:12
不知道现在为何流行为阉党翻案?
这不是翻案 毛泽东不也说过 凡事要一分为二

wangxiaohrbeu1 发表于 2016-1-28 07:29
这不是翻案 毛泽东不也说过 凡事要一分为二
      万历征税,宵小得十之三四,税监的十之二三,阉党的十之一二,万历只能得十分之一,弄得天怒人怨还没得到什么好处。万历三大征和大婚,皇子册立等开支实质是在吃老本了。至于天启和崇祯年间的几次田赋加派,直接将自耕农逼上绝路,天下大乱就不可避免。
       阉党们的水平有限,趋炎附势,即想不出增收的办法(满清的行商制度,货物专营制度,海关制度,厘金制度)、不敢得罪皇族(减爵分封),不敢得罪官僚宵小(官绅一体,火耗归公),一味的欺压底层百姓,有没有什么制约,贪赃妄为,最终到了人人杀之而后快的程度。
      这些都有定论的东西,我不清楚有什么能一分为二的?
深空飞行 发表于 2016-1-28 01:22
因为东林实在太渣,除了党争不会干别的,跟现在公知一个德行,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还不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
孙承宗,杨凌都是东林党。
东林党是什么?实质上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产生的新一代知识分子,这些人的家族不再是单纯的封建地主,大多兼职工商业,是中国的新贵族。如果不是明末的战乱,这批人是中国未来希望。
至于执政期间有无失误,我只能说:比别的党阀好些。
孙承宗,杨凌都是东林党。
东林党是什么?实质上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产生的新一代知识分子,这些人的 ...
倘若明朝能向士绅皇族收税,还能续命不少年的。可惜到头来彻底崩溃。
万历征税,宵小得十之三四,税监的十之二三,阉党的十之一二,万历只能得十分之一,弄得天怒人怨还 ...
宵小的另一个名字叫东林吧,真是谦虚
孙承宗,杨凌都是东林党。
东林党是什么?实质上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产生的新一代知识分子,这些人的 ...
还资产阶级?明明是大封建地主,阻碍社会发展的毒瘤
孙承宗,杨凌都是东林党。
东林党是什么?实质上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产生的新一代知识分子,这些人的 ...
希望个屁,一切敢于跟他们收税的都被他们斗倒了,知道为啥海禁一直开不了吗?然后只能跟贫下中农收税,然后就没然后了,魏忠贤虽然书上写的那么不堪,但是老魏知道不能再逼贫下中农,还能给边军发饷,反正书是这些孙子写的,谁知道老魏到底啥样,把一己私利放在国家民族利益之上,只能遗臭万年,东林有啥可洗的
明末党争从万历二十二年“京察”开始,一直到弘光朝,始终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在政治问题上,还是在军事问题上,都争论不休。甚至东林党之名都是由党争而得来。大体上(万历一朝),东林是处于被压制的一方。但东林党的好处在于他不是简单的以地域集合,所以屡次下台屡次复起。东林党真正完全执政,只能说从天启元年到天启四年上半年三年多的时间里,其他的时候,基本上处于不间断的政治斗争漩涡中,别说实现自身的政治主张,别被拱下台就不错了。阉党大兴后东林几乎算是遭了灭门之灾。至于到了崇祯,他最恨大臣结党,让东林党打击阉党的工作做完以后,罢钱谦益作为开端,东林党人老的老弱的弱,就基本上告别政治舞台了。


后面出来的复社,虽然自己扯是东林后嗣,但基本属于是扯东林的皮做大旗了。


浙党才是明末朋党中最早形成的一个党派,盘踞内阁也是时间最长。而浙党是在其首领沈一贯编制关系、排斥异己、遍置私人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浙党逐步的形成、势力的扩张与沈一贯在朝廷中的地位水涨船高,终于在沈一贯为内阁首辅的时期(万历三十年代左右)作为最强的朝中势力,与万历一朝的国政大事息息相关,而浙党引发与朝中的各个党派的党争(与沈鲤互斗,楚太子案、妖书案等等一系列党争案),可以说是对万历中后期政局的影响是深远的。
万历二十三年,沈一贯以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万历二十二年七月陈于陛、沈一贯入阁后,赵志皋为首辅,次辅为张位,内阁合共四人。万历二十四年十二月陈于陛病故,万历二十六年六月,次辅张位因涉嫌妖书《忧危竑议》而被革职,当年十月,首辅赵志皋家居养病,内阁中沈一贯一人主政,前后历时三年。“浙人沈一贯为相,擅权自恣,多置私人于要路”。万历二十九年九月,阁臣赵志皋病故后,内阁仅余沈一贯一人。后原礼部尚书沈鲤、朱赓以东阁大学士入阁。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沈一贯成为当朝首辅。而沈鲤入阁后,与同年左都御史温纯、门生礼部右侍郎郭正域等深自结纳,朋党之争,渐露苗头,并以此逐步展开。之后历经楚宗、妖书、京察等党争,最后沈一贯和沈鲤都双双下台。但当时浙党已经成形,明朝的朋党之争,再也无法平息。
而明史对沈一贯的评价是:“至楚宗、妖书、京察三事,独犯不韪,论者丑之,虽其党不能解免也。”叶珍在《明纪编余》曾言:“庸相方从哲独居政府,(神宗)若喜其无能也而安之。然辅臣不能持政,而台省持之。于是亓诗教、赵兴邦、官应震、吴亮嗣辈,称为当关虎豹,凡中外之得选为台省,皆寝不发。旧台省更得以笼致后进,必入其党矣。”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明朝的党争形成及发展和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有很大的关系。因神宗长期实行静摄,一方面对官员的升黜,不免为廷臣言论所左右,或者轻易裁处;另一方面,官员人数少了,意见容易被把持。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十个人的董事会,过半数只要统一五个人的意见,一百人的董事会,过半数要统一意见相比就难度大多了。人数少的时候,又碰上皇帝不管事,大佬的意见就显得很重要。所以浙党、东林、阉党都不过顺应当时政治形势的产物。浙党开始的党争,其中未必没有万历寻求政治平衡的想法;到了阉党,天启比万历还不管事,所以也做的最大。就说不上政治平衡了。而到了崇祯,敢结党的都给我回家自己玩去。于是,崇祯朝有政争,但没有党争,朝廷日子过得也还凑合嘛。要不是碰上王朝末期积重难返……


东林党在政治实务上虽然算不上出色,但总体还算维持住了局面,没更好,也没更坏——从开征辽饷的杂项来看,东林党还算务实。政治斗争上要清算浙党为首的三党,但浙齐楚三党当年也是把东林一个不落的全赶下台——双方本来玩的就是这一套政治游戏,你方唱罢我登台。但三党投靠阉党以后引入人身毁灭,就是不按政治规矩出牌了。东林党全面下台的局面又不是没有,你把他们全部赶下台个七八年以后再复起他们本来也不认为有什么大不了。但在政治斗争中杀人,还是捏造罪名杀人,不但杀东林,连其他非东林也要算在东林里一起杀。这才是彻底的坏了政治斗争的规矩。就是现在的全面防腐,证据确凿,康师傅和老郭也就进去住长期宾馆,需要肉体毁灭吗?除了得势的阉党成员,谁喜欢这一套?所以在阉党执政的时候,这朝堂才是基本没法看了。




从历史上前后来说,东林的势力比齐党楚党略强,但还比不上浙党。更别提齐楚浙三党合一的阉党了。但历史上由于东林出过杨涟左光斗几个还算清正的人,所以名声比其它朋党好不少,算是明朝党争的烂泥塘里,不怎么黑的泥鳅。但基本上所谓崇祯被东林忽悠,东林在崇祯朝不断做大,不许向江南派赋,不许收商税,废除锦衣卫,与曹化淳等宦官结怨等等,基本上都是胡扯和谣言。我都不知道这么系统的谣言,到底是谁造出来的。


随便举个例子,说东林党抗税导致明末某省茶税只收了有六两。


我一翻明朝史料,这个省是那里呢?浙江!


明明是浙党/阉党的地盘,怎么能怪到东林党头上去?


但没办法,现在网上谣言才有市场。
明末党争从万历二十二年“京察”开始,一直到弘光朝,始终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在政治问题上,还是在军事问题 ...
你这语气看起来是知乎上的答案
深空飞行 发表于 2016-1-28 11:27
希望个屁,一切敢于跟他们收税的都被他们斗倒了,知道为啥海禁一直开不了吗?然后只能跟贫下中农收税,然 ...
多学习点历史,少上网。
还有,嘴干净些,好臭。
口条 发表于 2016-1-28 11:12
还资产阶级?明明是大封建地主,阻碍社会发展的毒瘤
看看31楼。
口条 发表于 2016-1-28 11:11
宵小的另一个名字叫东林吧,真是谦虚
?你的理解能力真的很奇葩。
quweiping 发表于 2016-1-28 00:12
不知道现在为何流行为阉党翻案?
不是翻案 一码归一码  相对于东林党 阉党至少知道向有钱的收税  
肤浅 发表于 2016-1-28 21:48
不是翻案 一码归一码  相对于东林党 阉党至少知道向有钱的收税
向那些有钱的收税了?收得钱又到哪去了?
估计你连阉党是哪些人都不清楚,看看31楼的回复吧。
quweiping 发表于 2016-1-29 10:11
向那些有钱的收税了?收得钱又到哪去了?
估计你连阉党是哪些人都不清楚,看看31楼的回复吧。
看看东林党怎么骂的  就该知道向谁收税了吧
quweiping 发表于 2016-1-29 10:11
向那些有钱的收税了?收得钱又到哪去了?
估计你连阉党是哪些人都不清楚,看看31楼的回复吧。
首先 东林党收的税向谁收的?一分不拉的全压在老百姓头上,那些有钱人可摊派到了?
第二,浙江是阉党地盘?你在开玩笑吧,那山东是不是也阉党地盘?哦,对了,楚党也是阉党的一部分。你的理论简直搞笑。
第三,阉党时期老百姓虽然困苦,但还活的的下去,因为那时候很大一部分税还在商人身上,等到了东林党,一个与民争利,商人不用交税了,所有负担全压在一个个哭哈哈的老百姓身上,看看明末农民起义的高潮在哪个时期就一目了然了,洗什么地呢 阉党再渣,还没把老百姓逼到那个份上
明末党争从万历二十二年“京察”开始,一直到弘光朝,始终没有停止过。无论是在政治问题上,还是在军事问题 ...
别在忽悠了
东林指什么,东林指的就是知识分子,就是现在的公知

大家都瞧不起太监,可是,明末的知识分子,现在的公知,连太监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