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讨论』\"印度崛起论”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担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58:00
诺基亚华为巨资印度设厂 中国制造遭遇分流  
2005年10月02日 15:12

字体:大 中 小


一个月前,当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何庆源对本报记者谈到即将于11月开工的诺基亚印度工厂时,他对中国继续保持世界工厂独一无二的优势表露出明显忧虑。
时至今日,这个拥有全球最高的手机市场份额、每秒在全球售出6.8部手机的巨人仍旧在以同样神奇的速度在全球布置它的世界工厂。此间,和中国一样,有几乎等量人口的大国——印度——正在进入诺基亚的视野,两个月后即投产的印度基地将成为诺基亚在亚太区继韩国、中国之后的第三个生产基地。从此以后,诺基亚在印度市场将不再需要“中国制造”的声援。
事实上,何庆源的忧虑并不多余,当越来越多像诺基亚这样的跨国公司向印度转移他们的产能时,一度以软件外包著称的印度正在变得越来越“硬”。
与此同时,印度的官方亦在觉醒,9月26日,印度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委员会首次发布了《制造业国家战略》白皮书,目标直指“与中国竞争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
通讯企业率先分流
诺基亚并非唯一一个相中“印度制造”的手机厂商。
爱尔兰咨询公司ResearchandMarkets近斯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与中国一样,印度也拥有大量的过剩劳动力,相似的环境因素使其成为低成本制造的理想候选地。报告举例说,LG电子可能计划把印度当作对其它南亚国家、中东及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基地,因为“印度距离这些市场比中国近”。
该报告还分析说,印度可能吸引那些希望把生产基地分散到中国以外的公司,“这些公司暂时不太可能转移在中国的现有制造业务,但可能考虑先在其它地区扩张业务。”
这种“把鸡蛋放在两个篮子更安全”的心态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诺基亚东莞公司总经理蔡志强告诉本报记者,诺基亚在全球有9个手机厂,亚太区过去是三个,一家韩国,两家在中国;而印度基地出现前,在区域划分上,诺基亚将亚洲划为两个区,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归为一个区,其它地区划分为一个区。以往,“中国生产的手机内销和出口各一半”,出口部分直接供给包括印度等南亚市场。
印度制造的崛起将打破这种由中国支援南亚的局面,建立新的“平衡”——“中国原来两个工厂要供应亚太区包括印度的市场,印度工厂投产以后,会满足印度本身的市场还有部分南亚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我们的出口造成很大的压力。”何庆源说,诺基亚中国“很努力地希望把更多的生产任务从其他的国家争取到中国来,目前正在努力争取将3G手机拿到中国生产的机会”。
ResearchandMarkets的研究报告指出,印度已经成为继美国、中国之后第三大手机市场,而且有望在2006年初成为全球手机制造基地。报告指出,印度手机市场两年内将增长60%以上。诺基亚在该市场中占有最大份额,为59%,其后是三星占13%,摩托罗拉占7%。截止到6月份,印度有4500万GSM用户,预计2007年将增长到1个亿。
尽管距离中国3亿手机用户量还有距离,但是显然,印度年增长率在全球是最高的。报告还指出,印度手机用户愿意为升级、基于价值的服务和先进的手机型号掏钱。最近印度调整相关政策,降低了资费价格,印度平均每月新增的手机用户数超过250万,庞大的内需市场为手机制造商创造良好机会。
而华为公司近日也向本报记者证实了欲投资6000万美金在印度建设生产基地的计划,华为人士认为,正如中国通讯市场的快速壮大一样,人口基数的增长也是印度的魅力所在。华为认为,人口密集的地区向来都是通讯产业希望之星,普遍预测印度人口总量2006年将赶超中国,其移动通讯用户增长的态势正在重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国。
在通讯行业,对印度充满好感的人比比皆是,为摩托罗拉代工的“手机代工王”伟创力在两年前收购了摩托罗拉位于印度班加罗尔的基地后,也正在打算扩产。而三星电子的首席执行官Gee-SungChoi去年秋天在访问印度时也对印度赞不绝口,他总结说,印度在两年间,手机用户从1300万迅增到4500万,“三星内部普遍对这个市场中的机会充满信心。”
从来没有如此众多的声音,像现在这样对印度制造的前景发出异口同声的好评,设在伦敦的无线市场研究机构InformaUKLtd.近日预计,到2009年,印度即可成为全球领先的手机市场。
“印度制造”的国家觉醒
来自印度信息技术制造者协会MAIT的分析认为,强大的内需潜力将使印度制造业全面开花,而PC市场也与手机一样达到了一定规模,惠普、IBM和宏目前已在印度利用进口部件组装个人电脑。而AMD新推出了一种低价计算机,“如果该产品的销售能如预期那样迅速增长,其合同制造商旭电Solectron则将在印度班加罗尔进行生产。”
该协会执行理事VinnieMehta说:“印度市场即将快速扩张,所以大家都想分食这张饼,并等待这张饼变得更大。”
这促使印度官方的觉醒。9月26日发布的《印度制造业国家战略》白皮书就像吹响的一声号角。
印度官方突然从一组统计数字中找到了方向:印度2003年制造业增长7.3%,2004年上升至9.2%,发展势头相当之好。其中,印度制造业出口额近几年连续大幅增加,从2002年的约370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540亿美元。虽然与中国的4000多亿美元相比相去甚远,但印度官方引用了一份西方关于低成本国家外包业务发展的研究报告说,印度在未来5~10年内其制造业出口将增至1500亿~2000亿美元。
印度官方认为,最要命的是,从中国的经验上看,发展制造业可以解决软件业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业。目前印度GDP一半以上依靠服务业(含软件业),但服务业只能诞生精英富豪,却不能让广大的民众脱贫致富。印度决策者开始认识到,仅有软件是不够的,国家“硬”起来,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经济增长的乐趣。
为了实现这个与中国竞争世界工厂的目标,印度政府去年设立了“全国制造业竞争力理事会”,正是该理事会酝酿出台了这份《印度制造业国家战略》白皮书。
白皮书做了一个预算,“仅仅是为了保持目前7%的失业率水平,印度每年就需要在农业以外创造700万至800万个就业岗位。”而未来20年,只有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才可以让数以百万计的印度人离开低增长的农业领域,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受惠者。
这份白皮书的公布在印度国内被视为全面改革现有制造业的纲领性文件。印度人认为,印度不仅在人口总量上具备有与中国一样庞大劳动力市场,同时印度尚未充分开发的国内市场和平均1美元/天与中国相似的劳动力价格将为未来制造业的增长提供可能。
学习中国好榜样?
诺基亚无疑是搭上印度发展制造业第一班车的少数人之一。
何庆源说,现在的印度,正如十年前的中国一样充满诱惑和机会,有庞大的市场和潜在的用户群,而比中国当年更为优厚的是,印度打开国门的速度似乎比中国更快。
据何庆源介绍,诺基亚在印度的公司是以独资形式进驻,而诺基亚进入中国,从试探市场到合资再到今年的重组,足足花了二十年,他坦言印度工厂在配套设施及产业环境上显然没有中国完善,但他认为“印度在生产上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国家”。
印度复制中国到底有多快?
白皮书亦承认,要发展制造业,印度仍然面临法律、经济、政治风险和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困扰。白皮书呼吁,印度要想和中国竞争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必须改善基础设施,并全面改革进口关税体系。印度的专家们指出,为了跟上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步伐,印度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如为了刺激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把制成品的税率降至与中国同等水平,即从30%降至15%。此外,印度还需要削减进口关税、改善交通状况并借鉴中国发展经济特区的经验。
不过印度人似乎不愿意示弱,VinnieMehta表示,“印度在设计方面实力雄厚,从纯粹的制造角度来看,中国极其强大,所以我们走以设计为主的制造业道路。”而他认为,基于印度在软件业上打下的基础,中印在制造业的竞争应当会在较为高端的电子产品制造领域。
麦肯锡和印度工业联合会(CII)最近发表的报告亦显示,印度每年出口的电子和电气产品略高于1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和墨西哥的年出口额均高达500亿美元,甚至泰国每年的电子产品出口额也达到了200亿美元。该报告估计,在理想条件下,印度电子业的出口额可能在未来10年内达到180亿美元。报告的作者强调,这项研究“不是对印度未来将达到什么水平的一种预测,而是预测印度将来有能力达到什么水平。”报告直白地写道:“普遍认为,印度已输给了中国,但未必如此。”
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的《2005至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似乎适时地支持了这种论调,该排名表明,中国与印度的差距比往年更加缩小了,中国和印度分别排在第49位与第50位,中国下降了3个位次,印度则上升了5位。
这只能加深“印度崛起论”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担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丘慧慧)诺基亚华为巨资印度设厂 中国制造遭遇分流  
2005年10月02日 15:12

字体:大 中 小


一个月前,当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何庆源对本报记者谈到即将于11月开工的诺基亚印度工厂时,他对中国继续保持世界工厂独一无二的优势表露出明显忧虑。
时至今日,这个拥有全球最高的手机市场份额、每秒在全球售出6.8部手机的巨人仍旧在以同样神奇的速度在全球布置它的世界工厂。此间,和中国一样,有几乎等量人口的大国——印度——正在进入诺基亚的视野,两个月后即投产的印度基地将成为诺基亚在亚太区继韩国、中国之后的第三个生产基地。从此以后,诺基亚在印度市场将不再需要“中国制造”的声援。
事实上,何庆源的忧虑并不多余,当越来越多像诺基亚这样的跨国公司向印度转移他们的产能时,一度以软件外包著称的印度正在变得越来越“硬”。
与此同时,印度的官方亦在觉醒,9月26日,印度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委员会首次发布了《制造业国家战略》白皮书,目标直指“与中国竞争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
通讯企业率先分流
诺基亚并非唯一一个相中“印度制造”的手机厂商。
爱尔兰咨询公司ResearchandMarkets近斯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与中国一样,印度也拥有大量的过剩劳动力,相似的环境因素使其成为低成本制造的理想候选地。报告举例说,LG电子可能计划把印度当作对其它南亚国家、中东及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基地,因为“印度距离这些市场比中国近”。
该报告还分析说,印度可能吸引那些希望把生产基地分散到中国以外的公司,“这些公司暂时不太可能转移在中国的现有制造业务,但可能考虑先在其它地区扩张业务。”
这种“把鸡蛋放在两个篮子更安全”的心态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诺基亚东莞公司总经理蔡志强告诉本报记者,诺基亚在全球有9个手机厂,亚太区过去是三个,一家韩国,两家在中国;而印度基地出现前,在区域划分上,诺基亚将亚洲划为两个区,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归为一个区,其它地区划分为一个区。以往,“中国生产的手机内销和出口各一半”,出口部分直接供给包括印度等南亚市场。
印度制造的崛起将打破这种由中国支援南亚的局面,建立新的“平衡”——“中国原来两个工厂要供应亚太区包括印度的市场,印度工厂投产以后,会满足印度本身的市场还有部分南亚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我们的出口造成很大的压力。”何庆源说,诺基亚中国“很努力地希望把更多的生产任务从其他的国家争取到中国来,目前正在努力争取将3G手机拿到中国生产的机会”。
ResearchandMarkets的研究报告指出,印度已经成为继美国、中国之后第三大手机市场,而且有望在2006年初成为全球手机制造基地。报告指出,印度手机市场两年内将增长60%以上。诺基亚在该市场中占有最大份额,为59%,其后是三星占13%,摩托罗拉占7%。截止到6月份,印度有4500万GSM用户,预计2007年将增长到1个亿。
尽管距离中国3亿手机用户量还有距离,但是显然,印度年增长率在全球是最高的。报告还指出,印度手机用户愿意为升级、基于价值的服务和先进的手机型号掏钱。最近印度调整相关政策,降低了资费价格,印度平均每月新增的手机用户数超过250万,庞大的内需市场为手机制造商创造良好机会。
而华为公司近日也向本报记者证实了欲投资6000万美金在印度建设生产基地的计划,华为人士认为,正如中国通讯市场的快速壮大一样,人口基数的增长也是印度的魅力所在。华为认为,人口密集的地区向来都是通讯产业希望之星,普遍预测印度人口总量2006年将赶超中国,其移动通讯用户增长的态势正在重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国。
在通讯行业,对印度充满好感的人比比皆是,为摩托罗拉代工的“手机代工王”伟创力在两年前收购了摩托罗拉位于印度班加罗尔的基地后,也正在打算扩产。而三星电子的首席执行官Gee-SungChoi去年秋天在访问印度时也对印度赞不绝口,他总结说,印度在两年间,手机用户从1300万迅增到4500万,“三星内部普遍对这个市场中的机会充满信心。”
从来没有如此众多的声音,像现在这样对印度制造的前景发出异口同声的好评,设在伦敦的无线市场研究机构InformaUKLtd.近日预计,到2009年,印度即可成为全球领先的手机市场。
“印度制造”的国家觉醒
来自印度信息技术制造者协会MAIT的分析认为,强大的内需潜力将使印度制造业全面开花,而PC市场也与手机一样达到了一定规模,惠普、IBM和宏目前已在印度利用进口部件组装个人电脑。而AMD新推出了一种低价计算机,“如果该产品的销售能如预期那样迅速增长,其合同制造商旭电Solectron则将在印度班加罗尔进行生产。”
该协会执行理事VinnieMehta说:“印度市场即将快速扩张,所以大家都想分食这张饼,并等待这张饼变得更大。”
这促使印度官方的觉醒。9月26日发布的《印度制造业国家战略》白皮书就像吹响的一声号角。
印度官方突然从一组统计数字中找到了方向:印度2003年制造业增长7.3%,2004年上升至9.2%,发展势头相当之好。其中,印度制造业出口额近几年连续大幅增加,从2002年的约370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540亿美元。虽然与中国的4000多亿美元相比相去甚远,但印度官方引用了一份西方关于低成本国家外包业务发展的研究报告说,印度在未来5~10年内其制造业出口将增至1500亿~2000亿美元。
印度官方认为,最要命的是,从中国的经验上看,发展制造业可以解决软件业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业。目前印度GDP一半以上依靠服务业(含软件业),但服务业只能诞生精英富豪,却不能让广大的民众脱贫致富。印度决策者开始认识到,仅有软件是不够的,国家“硬”起来,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经济增长的乐趣。
为了实现这个与中国竞争世界工厂的目标,印度政府去年设立了“全国制造业竞争力理事会”,正是该理事会酝酿出台了这份《印度制造业国家战略》白皮书。
白皮书做了一个预算,“仅仅是为了保持目前7%的失业率水平,印度每年就需要在农业以外创造700万至800万个就业岗位。”而未来20年,只有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才可以让数以百万计的印度人离开低增长的农业领域,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受惠者。
这份白皮书的公布在印度国内被视为全面改革现有制造业的纲领性文件。印度人认为,印度不仅在人口总量上具备有与中国一样庞大劳动力市场,同时印度尚未充分开发的国内市场和平均1美元/天与中国相似的劳动力价格将为未来制造业的增长提供可能。
学习中国好榜样?
诺基亚无疑是搭上印度发展制造业第一班车的少数人之一。
何庆源说,现在的印度,正如十年前的中国一样充满诱惑和机会,有庞大的市场和潜在的用户群,而比中国当年更为优厚的是,印度打开国门的速度似乎比中国更快。
据何庆源介绍,诺基亚在印度的公司是以独资形式进驻,而诺基亚进入中国,从试探市场到合资再到今年的重组,足足花了二十年,他坦言印度工厂在配套设施及产业环境上显然没有中国完善,但他认为“印度在生产上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国家”。
印度复制中国到底有多快?
白皮书亦承认,要发展制造业,印度仍然面临法律、经济、政治风险和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困扰。白皮书呼吁,印度要想和中国竞争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必须改善基础设施,并全面改革进口关税体系。印度的专家们指出,为了跟上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步伐,印度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如为了刺激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把制成品的税率降至与中国同等水平,即从30%降至15%。此外,印度还需要削减进口关税、改善交通状况并借鉴中国发展经济特区的经验。
不过印度人似乎不愿意示弱,VinnieMehta表示,“印度在设计方面实力雄厚,从纯粹的制造角度来看,中国极其强大,所以我们走以设计为主的制造业道路。”而他认为,基于印度在软件业上打下的基础,中印在制造业的竞争应当会在较为高端的电子产品制造领域。
麦肯锡和印度工业联合会(CII)最近发表的报告亦显示,印度每年出口的电子和电气产品略高于1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和墨西哥的年出口额均高达500亿美元,甚至泰国每年的电子产品出口额也达到了200亿美元。该报告估计,在理想条件下,印度电子业的出口额可能在未来10年内达到180亿美元。报告的作者强调,这项研究“不是对印度未来将达到什么水平的一种预测,而是预测印度将来有能力达到什么水平。”报告直白地写道:“普遍认为,印度已输给了中国,但未必如此。”
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的《2005至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似乎适时地支持了这种论调,该排名表明,中国与印度的差距比往年更加缩小了,中国和印度分别排在第49位与第50位,中国下降了3个位次,印度则上升了5位。
这只能加深“印度崛起论”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担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丘慧慧)
和阿三想比较
丢脸不?
印度竞争力赶超中国 警示中国必须采取更新战略
(中国)和讯网   (2005-10-02)
  中国青年报/岳建国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与印度的差距比往年更加缩小。中国和印度分别排在第49位与第50位,中国下降了3个位次,印度则上升5位。另外,印度国大党政府9月26日公布的“印度制造业国家战略”报告称,印度的法律对于工人实在是太“溺爱”了,“要想和中国竞争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就必须让企业更容易开除员工,减少无意义的检查,改善基础设施,并全面改革进口关税体系”。
  印度竞争力超过中国是一个重要信号,它向我们发出警示:中国必须采取更新更有效的竞争战略,否则就会落后。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印度的长处是什么?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在这一点上,我们以往谈到的大都过于表面和具体,藏在背后的抽象理念———公平至上,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从产业设计上看,印度是从最不易与民间发生争利矛盾的地方入手,如闻名世界的以IT产业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这就避免了许多社会问题,如没有发生以超低价强买农民土地问题,野蛮拆迁问题,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联手哄抬房价的问题等等。从人权观念上看,他们的工人受到了法律的过度“溺爱”,这就减少了许多纠纷,如没有出现大面积欠薪、民工跳楼讨薪、雇主打伤打死要钱民工、民工杀害无良老板等等社会问题。从资源及环保上看,那里的耕地、矿产等没有遭到过度开发,环境没有遭到严重污染,没听说过成千上万人为一个污染企业的盈利做出巨大牺牲的事件,不必为治理污染花费巨资。从发展潜力上看,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制造业目前落后于我们,但这已经引起印度政府的高度重视,相信秉承着公正原则,这此问题将会得到很好处理,并且不会在征地、拆迁等方面遇到大的阻力。
  公平也是生产力。从短期看,将效率放在首要地位可能会提高发展的效率,但从长远看,它的效率并不高,因为它容易出问题,会走弯路,代价大;如果将公平放在首要位置上,其结果就正好相反。印度人很虚心,他们的竞争力已经超过我们了,但还一直喊着要学习中国制造业和开办经济特区的经验,印度竞争力赶超中国 警示中国必须采取更新战略http://biz.163.com 2005-09-30 07:28:35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网友评论 1 条 岳建国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与印度的差距比往年更加缩小。中国和印度分别排在第49位与第50位,中国下降了3个位次,印度则上升5位。另外,印度国大党政府9月26日公布的“印度制造业国家战略”报告称,印度的法律对于工人实在是太“溺爱”了,“要想和中国竞争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就必须让企业更容易开除员工,减少无意义的检查,改善基础设施,并全面改革进口关税体系”。
  印度竞争力超过中国是一个重要信号,它向我们发出警示:中国必须采取更新更有效的竞争战略,否则就会落后。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印度的长处是什么?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在这一点上,我们以往谈到的大都过于表面和具体,藏在背后的抽象理念———公平至上,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从产业设计上看,印度是从最不易与民间发生争利矛盾的地方入手,如闻名世界的以IT产业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这就避免了许多社会问题,如没有发生以超低价强买农民土地问题,野蛮拆迁问题,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联手哄抬房价的问题等等。从人权观念上看,他们的工人受到了法律的过度“溺爱”,这就减少了许多纠纷,如没有出现大面积欠薪、民工跳楼讨薪、雇主打伤打死要钱民工、民工杀害无良老板等等社会问题。从资源及环保上看,那里的耕地、矿产等没有遭到过度开发,环境没有遭到严重污染,没听说过成千上万人为一个污染企业的盈利做出巨大牺牲的事件,不必为治理污染花费巨资。从发展潜力上看,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制造业目前落后于我们,但这已经引起印度政府的高度重视,相信秉承着公正原则,这此问题将会得到很好处理,并且不会在征地、拆迁等方面遇到大的阻力。
  公平也是生产力。从短期看,将效率放在首要地位可能会提高发展的效率,但从长远看,它的效率并不高,因为它容易出问题,会走弯路,代价大;如果将公平放在首要位置上,其结果就正好相反。印度人很虚心,他们的竞争力已经超过我们了,但还一直喊着要学习中国制造业和开办经济特区的经验,这种精神难能可贵。至于他们要改变“法律真是太‘溺爱’工人了”这一局面,我们不必当真,因为这只是国大党的看法,并不代表全体公众,也难以得到议会的支持。如果我们因此就认为本国企业对工人的刻薄是合理的,那就会进一步加大社会不公,进一步削弱我国的竞争力。 这种精神难能可贵。至于他们要改变“法律真是太‘溺爱’工人了”这一局面,我们不必当真,因为这只是国大党的看法,并不代表全体公众,也难以得到议会的支持。如果我们因此就认为本国企业对工人的刻薄是合理的,那就会进一步加大社会不公,进一步削弱我国的竞争力。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